qí
年級字:齊(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齊,
齋。甲金文「齊」象穀粒之形。
禾麥高度平整。
形容遠看一大遍禾穗長得一樣高度的平面觀景: 整齊、齊一、草深齊肩。
平整、劃一: 參差不齊。
一致: 良莠不齊、齊步走、齊心。
同等、相等: 齊頭齊尾。
均勻、平均: 齊勻。
發音的口形方式: 「開、齊、合、撮」。
同時: 百花齊放、齊唱、並駕齊驅。
完備、周全: 齊備、齊全。
整理、整治:齊家治國。
排列次序: 齊頭。
通「劑」: 調味品、調配、調製、藥劑。
【古代國名】
南北朝時代,南朝蕭道成代宋為帝,國號齊,史稱南齊(479—502);
北朝高洋代北魏為帝,國號齊,史稱北齊(550—557)
中國周朝分封的諸候國名: 齊國 (公元前1122—前26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山東省、河北省南部一帶。
【姓氏】明代有齊德成。
《說文》:「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亝之屬皆從亝。」
唐.韋莊〈臺城〉詩:「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荀子.王霸》:「無它故焉,四者齊也。」
《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伸。」
宋.周邦彥〈夜飛鵲.河橋送人處〉詞:「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
清.譚嗣同〈有感〉詩:「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唐.杜牧〈阿房宮賦〉:「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唐.韓翃〈送客之潞府〉詩:「佳期別在春山裡,應是人參五葉齊。」
《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韓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醫者,齊藥也。」
宋.洪咨夔〈泥溪〉詩:「誰家剛齊餅,味過八珍烹。」
《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漢.鄭玄.注:「齊,多少之量。」
「戰國七雄」包括秦、齊、楚、燕、韓、趙、魏,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
bùqí
年級字:不(P1) 齊(P2)
在質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變的,可變的,不規則的,不均勻的 。
duì qí
年級字:對(P1) 齊(P2)
詞性:動詞
1.使兩個以上事物配合或接觸得整齊。
2.將[兩個或更多的機器部件,尤指應互相平行或成行的部件]排到正確的位置或方向。如:把輪子對齊。
qí bèi
qí quán
yī qí
qí zhěng
qí xīn
qí míng
qí shēng
qí xià
年級字:齊(P2) 下(P1)
詞性:形容詞
雙管齊下:
1.管:指筆。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2.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
hé qí
年級字:和(P1) 齊(P2)
詞性:動詞
1.調配口味。
2.調配劑量。
3.調和齊一;使和諧一致。
qí míng
年級字:齊(P2) 明(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1.整齊而嚴明。
2.謂在祭祀前齋戒沐浴,靜心潔身。
3.敏捷明智。
qí qí
zhěng qí
年級字:鼓(P2) 角(P2) 齊(P2) 鳴(P4)
鼓:戰鼓;角:古代軍隊中的樂器,即號角。戰鼓響,號角鳴。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
年級字:齊(P2) 眉(P3) 舉(P2) 案(P2)
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同“舉案齊眉”。
年級字:齊(P2) 心(P1) 併(P6) 力(P1)
衆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齊心同力”、“朋心合力”、“齊心協力”、“齊心合力”。
年級字:齊(P2) 軌(P5) 連(P1) 轡(P6+)
年級字:參(P3) 差(P2) 不(P1) 齊(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漢書·揚雄傳下》:“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一概諸聖。”
年級字:天(P1) 年(P1) 不(P1) 齊(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張教頭道:‘賢婿,甚麼言語!你是天年不齊,遭了橫事,又不是你作將出來的。’”
年級字:萬(P2) 馬(P1) 齊(P2)
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宋·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風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年級字:比(P1) 肩(P3) 齊(P2) 聲(P1)
《三國志·吳書·吾粲傳》:“雖起孤傲,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
年級字:導(P2) 德(P4) 齊(P2) 禮(P2)
先秦·孔子《論語·爲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年級字:福(P1) 壽(P4) 齊(P2) 天(P1)
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俺從神聖降臨下方,慶賀了元宵,祝延聖主福壽齊天也。”
年級字:良(P1) 不(P1) 齊(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莠:狗尾草,很象穀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年級字:鼓(P2) 樂(P2) 齊(P2) 鳴(P4)
年級字:齊(P2) 驅(P4) 並(P2) 驟(P6)
年級字:齊(P2) 家(P1) 治(P2) 國(P1)
《禮記·大學》:“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年級字:齊(P2) 心(P1) 戮(P6+) 力(P1)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齊(P2) 驅(P4) 並(P2) 進(P1)
多方面同時前進。多形容幾件事情或幾項工作同時進行。同“齊頭並進”。
年級字:並(P2) 駕(P3) 齊(P2) 驅(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並駕:幾匹馬並排拉着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並排套着的幾匹馬一齊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福。”
年級字:比(P1) 量(P2) 齊(P2) 觀(P2)
廖仲愷《中國的實業的現狀及產業落後的原因》:“而且他們的輸出東西,又是工藝品,是精製品;我們的輸出東西,是農產品,是原料。因此我們的輸出,必不能和輸入比量齊觀。”
年級字:協(P3) 力(P1) 齊(P2) 心(P1)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心同力”、“協力同心”。
年級字:岑(P0) 樓(P2) 齊(P2) 末(P3)
只比較末端,方寸的木頭也可高過高樓。比喻不從本着手,則無法認清事實。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岑樓齊末,不識高卑。”
年級字:雙(P2) 管(P2) 齊(P2) 下(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運用兩種方法或途勁去處理一個問題。
雙 : 一雙、雙手。
管 : 水管、喉管。
齊 : 一齊、齊心。
下 : 下手、下山。
原意是用手握著一雙毛筆同時作畫。古時的筆是用竹技製成,外形是管狀。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故事拾遺》:「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於世。尤於畫鬆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爲生枝,一爲枯乾,勢凌風雨,氣傲煙霞。」
年級字:百(P1) 花(P1) 齊(P2) 放(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顧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齊放。”
年級字:齊(P2) 心(P1) 一(P1) 力(P1)
年級字:齊(P2) 趨(P4) 並(P2) 駕(P3)
年級字:齊(P2) 大(P1) 非(P2) 耦(P0)
舊時凡因不是門當戶對而辭婚的,常用此話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年級字:齊(P2) 量(P2) 等(P2) 觀(P2)
年級字:舉(P2) 案(P2) 齊(P2) 眉(P3)
送飯時把托盤肖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後漢書·梁鴻傳》:“爲人賃舂,每歸,妻爲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年級字:齊(P2) 心(P1) 同(P1) 力(P1)
年級字:齊(P2) 魯(P4)
古代齊國和魯國出產的白色絹。後亦泛指名貴的絲織品。
年級字:鄒(P0) 纓(P6+) 齊(P2) 紫(P2)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
年級字:齊(P2) 東(P1) 野(P2) 語(P1)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爲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年級字:見(P1) 賢(P4) 思(P2) 齊(P2)
《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年級字:洪(P3) 福(P1) 齊(P2) 天(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三回:“一則是那國王洪福齊天,二則是賢昆玉神通無量,我何功之有。”
年級字:齊(P2) 人(P1) 攫(P0) 金(P1)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
年級字:比(P1) 翼(P3) 齊(P2) 飛(P1)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齊飛:成雙的並飛。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業上並肩前進。
《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年級字:齊(P2) 煙(P2) 九(P1) 點(P1)
唐·李賀《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年級字:修(P2) 齊(P2) 治(P2) 平(P1)
《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年級字:一(P1) 齊(P2) 衆(P3) 楚(P2)
明·王守仁《與辰中諸生書》:“絕學之餘,求道者少,一齊衆楚,最易搖奪。”
年級字:齊(P2) 心(P1) 努(P2) 力(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齊心協力,
齊心合力目標一致,共同努力。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錯(P1) 落(P2) 不(P1) 齊(P2)
年級字:積(P3) 甲(P1) 山(P1) 齊(P2)
《後漢書·劉盆子傳》:“樊崇乃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
年級字:權(P5) 均(P3) 力(P1) 齊(P2)
年級字:事(P1) 齊(P2) 事(P1) 楚(P2)
事:侍奉;齊、楚:春秋時兩大強國。依附齊國呢?還是依附楚國?比喻處在兩強之間,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年級字:地(P1) 醜(P3) 德(P4) 齊(P2)
《孟子·公孫丑下》:“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
年級字:齊(P2) 大(P1) 非(P2) 偶(P3)
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年級字:等(P2) 量(P2) 齊(P2) 觀(P2)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齊:一齊,同樣。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清·況周頤《惠風詞話》:“託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年級字:下(P1) 道(P1) 齐(P2) 桓(P6+)
年級字:齊(P2) 足(P1) 並(P2) 驅(P4)
年級字:時(P1) 運(P3) 不(P1) 齊(P2)
齊:同“濟”。遭遇逆境,命運不好。亦作“時運不濟”。
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年級字:齊(P2) 名(P2) 並(P2) 價(P5)
年級字:金(P1) 鼓(P2) 齊(P2) 鳴(P4)
年級字:齊(P2) 頭(P1) 並(P2) 進(P1)
多方面同時前進。多形容幾件事情或幾項工作同時進行。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並進,迎頭趕上。”
年級字:烏(P3) 魯(P4) 木(P1) 齊(P2)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年級字:見(P1) 德(P4) 思(P2) 齊(P2)
年級字:白(P1) 首(P1) 齊(P2) 眉(P3)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鄒夫人白首齊眉,然晚歲喪明,家計亦薄。”
年級字:齒(P3) 如(P2) 齊(P2) 貝(P1)
年級字:齊(P2) 心(P1) 協(P3) 力(P1)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齊(P2) 王(P1) 捨(P3) 牛(P1)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年級字:齊(P2) 天(P1) 洪(P3) 福(P1)
年級字:戮(P6+) 力(P1) 齊(P2) 心(P1)
《梁書·王僧辯傳》:“卿志格玄穹,精貫白日,戮力齊心,芟夷逆醜。”
年級字:蘭(P3) 桂(P1) 齊(P2) 芳(P2)
蘭桂:對他人兒孫的美稱;芳:比喻美德、美聲。舊指兒孫同時顯貴發達。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年級字:齊(P2) 心(P1) 合(P1) 力(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齊心協力目標一致,共同努力。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齊(P2) 驅(P4) 並(P2) 駕(P3)
年級字:人(P1) 心(P1) 齊(P2) 泰(P4) 山(P1) 移(P2)
bǎi huā qí fàng bǎi jiā zhēng míng
年級字:百(P1) 花(P1) 齊(P2) 放(P1) ,(P1) 百(P1) 家(P1) 爭(P2) 鳴(P4)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