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齋 」
刷新
繁體:齋
國語:zhāi
粵語:zaai1、zai1
簡體:斋
筆畫:17
部首:齊
字形結構:上包圍
字元部件:齊, 小, 亠, 刀, 瓜
倉頡:YXF
年級:5
  異體字:  粂、夈、斋、齊、斎、亝

校正
zhāi

年級字:齋(P5)

詞性:動詞

字形含義:
從示,齊省聲。

本義:
戒潔。

應用例子:
僧侶誦經祈福的活動:作齋、起齋。
素菜食品: 齋菜。
施捨食物給出家人、佛教、道教等:齋僧。
古時莊嚴、雅靜的書房、學舍: 書齋、聊齋。

釋義:
    祭祀前沐浴、素食,藉以潔淨身心以表示虔敬:齋戒、守齋。

參考資料:
    《說文解字.示部》:「齋,戒潔也。」
    《廣韻.皆韻》:「齋,莊也,敬也。」
    《論語.述而》:「子之所慎:齋、戰、疾。」
    《舊唐書.卷一三.德宗紀下》:「賜馬十匹,令於諸寺齋僧。」
    《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太學置八十齋,齋各五楹,容三十人。」
校正
Bèi zhāi

年級字:備(P2) 齋(P5)

詞性:名詞

釋義:
    準備齋菜
校正
jìng zhāi

年級字:敬(P2) 齋(P5)

詞性:名詞

釋義:
    敬齋位於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和“絲綢之都”之稱的中國國家重點旅遊城市——蘇州。
校正
shū zhāi

年級字:書(P1) 齋(P5)

詞性:名詞

近義詞:
書房芸窗

釋義:
    書房
校正
liáo zhāi

年級字:聊(P4) 齋(P5)

詞性:名詞

釋義:
    《聊齋電視系列片》又名《聊齋》,是中國內地的一部大型古裝電視系列劇,由福建電視台編劇李棟於1987年初提出設想(注:長期以來流傳的“1986版”說法錯誤),得到台長俞月亭批准,之後成立錄製總部,並由福建電視台和南昌影視創作研究所於1987年下半年正式開始拍攝,邊拍邊播,到1990年10月拍攝結束。該劇以蒲松齡的小說《聊齋誌異》為題材,薈萃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50個左右生動故事。原計劃拍攝60部,實際拍攝大約49-51部,共77-79集,最終播出47部共72集(分上下兩集的有27部共54集,只有一集的有16部共16集,兩部組成一集的有4部共2集)。
校正
zhāi táng

年級字:齋(P5) 堂(P2)

詞性:名詞名詞

釋義:
    (1) 寺廟中的用齋食的地方。
    (2) 寺院中用來誦經的殿堂。
    (3) 供齋戒用的房屋。
校正
zhāi zhǔ

年級字:齋(P5) 主(P1)

詞性:名詞

釋義:
    僧、道的施主。
    《楞嚴經》卷一:“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齋主。”《古今小說·陳從善梅嶺失渾家》:“不説這裡齋主備辦,且説大羅仙界有一真人,號曰紫陽真君,於仙界觀見陳辛奉真齋道,好生志誠。”
校正
shí zhāi

年級字:食(P1) 齋(P5)

詞性:動詞

釋義:
    方言。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