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u mò
mò piàn
年級字:默(P3) 片(P1)
詞性:名詞
只有形像沒有聲音的影片。也叫無聲片。
例: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上篇四:“台上任何變化,樂隊無有不加註意而與以烘托!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電影默片中,還是盛行這個辦法的。”
mò xiǎng
年級字:默(P3) 想(P1)
詞性:動詞
默默思考。
許地山《換巢鸞鳳》:“ 和鸞和鳴鷟都高興得很,她們低著頭在那裡默想。” 陳毅《莫干山紀遊詞》:“憑欄默想透山海,靜寂時有草蟲鳴。心境平更平。”
mò rèn
年級字:默(P3) 認(P2)
詞性:形容詞
默許1.雖未言明心裡卻承認。
2.以靜默表示同意。
3.指默示承認。
mò niàn
jìng mò
年級字:靜(P2) 默(P3)
緘默絮聒1.人不說話,不出聲音2.恭敬莊嚴地肅立,多表示哀悼
mò xǔ
mòshū
年級字:默(P3) 書(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默: 默念、默記、默思。
書: 讀書。
不用眼看書本而可以將書中的文字或內容寫出來或朗讀出來。
憑記憶將書的內容暗記在心中、領悟: 默識、默讀、默寫、默書。
mò guǎ
年級字:默(P3) 寡(P4)
詞性:名詞
在前後加字,成為四字詞語“沉默寡言”,解作很少說話。
chén mò
mò de
Lǐ mò
年級字:裡(P3) 默(P3)
詞性:名詞
裡默是新浪體育明星,曾經調教過當今中國足壇包括江津、區楚良在內所有優秀門將的紅得發紫的守門員教練。
mò rán
年級字:默(P3) 然(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默: 沉默,不言。
然: 恍然、茫然。
沉默無言的狀態。
jiān mò
年級字:緘(P0) 默(P3)
詞性:名詞
閉口不說話。緘默是指言語器官無病變,智力發育也無障礙而表現沉默不語。是自主的,故意不說話。有時是以免說錯話。
mò mò
年級字:默(P3) 默(P3)
詞性:形容詞
疊詞安靜,
寂然,
悄悄,
沉靜,
沉默喋喋默: 不説話、不作聲。
無意發聲講話。
《楚辭.屈原.卜居》:「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
yōu mò
年級字:幽(P4) 默(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滑稽,
詼諧,
風趣幽: 幽雅、幽美、幽香。
默: 不説話。
不用多説話,以風趣、幽雅、引人發笑的方法,巧妙地傳達出意思。
《楚辭.屈原.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唐.柳宗元〈閔生賦〉:「合喙而隱志兮,幽默以待盡。」
Mòqì
年級字:默(P3) 契(P5)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默: 沉默,不語。
契: 契約、合契。
內心產生暗中互動、認同一些決定或意見。
mò gǎn
mò zuò
biàn mò
年級字:默(P3)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從「犬」,「黑」聲。
靜默、不語。
不說話,不出聲:沉默、默默無聞、默誦、默哀、默悼、默禱。
內心允許、認同,卻不表現出來:默許、默認。
內心產生暗中互動、認同一些決定或意見: 默契。
暗記在心中、領悟: 默識、默讀、默寫、默書。
無形之中產生感化: 默化。
言行風趣:幽默。
【姓氏】明代: 默思道。
《說文》:「犬暫逐人也。从犬,黑聲。讀若墨。」
《易‧繫辭上》:「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成通?」
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默思失業途,因念遠戍卒。」
年級字:默(P3) 契(P5) 神(P1) 會(P1)
年級字:出(P1) 處(P2) 語(P1) 默(P3)
語出《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年級字:潛(P4) 移(P2) 默(P3) 轉(P2)
年級字:默(P3) 默(P3) 無(P2) 聞(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默: 不説話、不作聲。
無: 沒有。
聞: 新聞、見聞、聽聞。
指沒有人認識、沒有知名聲度。
《晉書·祖納傳》:“僕雖無無,非志不立,故疾沒世而無聞焉。”
年級字:鴉(P2) 默(P3) 鵲(P0) 靜(P2)
周立波《山鄉鉅變》上三:“會議室裏,鴉默鵲靜,只有那口小白鍾發出嘀嘀噠噠的,很有規則的微響。”
年級字:默(P3) 化(P1) 潛(P4) 移(P2)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同“潛移默化”。
年級字:潛(P4) 濡(P0) 默(P3) 化(P1)
猶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劉揆一《黃興傳記》:“今就湘省而論,軍學界革命思想,日見發達,市民亦潛濡默化。”
年級字:潛(P4) 神(P1) 默(P3) 記(P1)
潛神:潛下心來,用神專注。形容用心專注,默默記誦。
年級字:潛(P4) 移(P2) 默(P3) 化(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潛: 潛入、潛伏,暗中不見形跡。
移: 移山、移轉、移改。
默: 沉默、不説話。
化: 教化、感化、變化、現代化。
潛:同;默: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不知不覺之間,性格和學問已經受到感化、影響而改變。
《讀通鑑論.卷一二.晉懷帝》:「夫卞壺、陶侃,固端嚴劼毖之士也,導固引壺於朝端,任侃於方岳矣,潛移默化,豈在一旦一夕哉?」《文明小史.第一回》:「總之,我們有所興造,有所革除,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
《清史稿.卷三八一.陳鑾列傳》:「請敕儒臣闡明《聖諭廣訓》,黜異端之旨,撰為韻言,布之鄉塾,俾士民童年誦習,以收潛移默化之效。」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年級字:潛(P4) 移(P2) 默(P3) 奪(P3)
明·歸有光《〈洪範〉傳》:“然有養之、厚之、節之、教之、不傷之,所不能及者,故必有潛移默奪於冥冥之中。”
年級字:潛(P4) 濡(P0) 默(P3) 被(P2)
猶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年級字:雁(P3) 默(P3) 先(P2) 烹(P4)
《莊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年級字:沉(P2) 默(P3) 寡(P4) 言(P1)
《舊唐書·樑崇義傳》:“樑崇義,長安人,以升斗給於市,有臀力,能卷金舒鉤。後爲羽林射生,從來瑱於襄陽,沉默寡言,衆悅之,累遷爲偏裨。”
年級字:默(P3) 轉(P2) 潛(P4) 移(P2)
年級字:沉(P2) 思(P2) 默(P3) 想(P1)
魏巍《路標》:“在沉思默想的時候,我彷彿聽到一種深沉有力的呼喊。”
年級字:敦(P5) 默(P3) 寡(P4) 言(P1)
《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庫庫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學能文。”
年級字:靜(P2) 觀(P2) 默(P3) 察(P2)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例如畫家的畫人物,也是靜觀默察,爛熟於心,然後凝神結想,一揮而就。”
年級字:恭(P2) 默(P3) 守(P2) 靜(P2)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講話,保持肅靜。
《三國志·蜀書·劉巴傳》:“又自以歸付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年級字:潛(P4) 消(P1) 默(P3) 化(P1)
年級字:鴉(P2) 默(P3) 雀(P3) 靜(P2)
宋·蘇軾《絕句三首》:“天風吹雨入闌干,烏鵲無聲夜向闌。”
年級字:默(P3) 而(P1) 識(P2) 之(P2)
默:不語,不說話。識:記。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裏。
年級字:潛(P4) 移(P2) 默(P3) 運(P3)
年級字:默(P3) 不(P1) 作(P2) 聲(P1)
討論會上,大家都對提出的問題踊躍發表意見,而他卻一直~。
年級字:昏(P3) 昏(P3) 默(P3) 默(P3)
①看不見聽不到的狀態。指至道難見莫測。②迷糊,不知所以。
年級字:默(P3) 默(P3) 無(P2) 言(P1)
詞性:形容詞
默默地、沉默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憂的我神思竭,默默無言;愁的我魂膽喪,兢兢打戰。」
年級字:杜(P2) 默(P3) 爲(P2) 詩(P3)
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聞。孤陋寡聞,隨意杜撰之詩。
年級字:默(P3) 換(P2) 潛(P4) 移(P2)
年級字:既(P2) 風(P1) 趣(P3) ,(P1) 又(P1) 幽(P4) 默(P3)
詞性:形容詞
複句: 既....又 ....
幽默 : 言行滑稽有趣並有深入的含意。
風趣 : 風雅而引人注意和感到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