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千(P1) 歲(P2) 鶴(P2) 歸(P3)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遂高上沖天。”
年級字:別(P1) 鶴(P2) 離(P2) 鸞(P0)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君百計營求,歸吾妻子,恆耿耿不忘。今君別鶴離鸞,自合爲君料理。”
年級字:騎(P2) 鶴(P2) 揚(P2) 州(P3)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燒(P2) 琴(P2) 煮(P3) 鶴(P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西昆體》:“《西清詩話》雲:‘《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年級字:蟲(P4) 沙(P2) 猿(P4) 鶴(P2)
《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爲猿爲鶴,小從爲蟲爲沙。”
年級字:雞(P1) 膚(P3) 鶴(P2) 髮(P2)
年級字:鶴(P2) 立(P1) 雞(P1) 羣(P6)
象鶴站在雞羣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羣人裏顯得很突出。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羣。”
年級字:孤(P3) 雲(P1) 野(P2) 鶴(P2)
唐·劉方平《送方外上人》詩:“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年級字:斷(P3) 鶴(P2) 續(P3)
斷:截斷;續:接;鳧:野鴨。截斷鶴的長腿去接續野鴨的短腿。比喻行事違反自然規律。
《莊子·駢拇》:“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不(P1) 舞(P3) 之(P2) 鶴(P2)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窯主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
年級字:煮(P3) 鶴(P2) 焚(P5) 琴(P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篆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暉,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年級字:鶴(P2) 唳(P0) 風(P1) 聲(P1)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爲王師已至。”
年級字:孤(P3) 雌(P5) 寡(P4) 鶴(P2)
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羣嬉,翱翔乎其顛。”
年級字:續(P3) 斷(P3) 鶴(P2)
《莊子·駢拇》:“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延(P4) 頸(P3) 鶴(P2) 望(P2)
《三國志·蜀書》:“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
年級字:鶴(P2) 背(P1) 揚(P2) 州(P3)
南朝·樑·殷芸《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爲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年級字:龜(P3) 年(P1) 鶴(P2) 壽(P4)
相傳龜、鶴壽有千百之數,而用於比喻人之長壽。或用作祝壽之詞。
唐·李商隱《祭張書記文》:“神道甚微,天理難究,桂蠹蘭敗,龜年鶴壽。”
年級字:梟(P0) 心(P1) 鶴(P2) 貌(P2)
年級字:一(P1) 琴(P2) 一(P1) 鶴(P2)
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隻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爲官清廉。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九:“趙閱道爲成都轉運史,出行部內,唯攜一琴一鶴,坐則看鶴鼓琴。”《宋史·趙抃傳》:“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爲政簡易,亦稱是乎!’”
年級字:龜(P3) 鶴(P2) 遐(P6) 壽(P4)
《抱朴子·對俗》:“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年級字:朱(P1) 顏(P2) 鶴(P2) 髮(P2)
朱顏:紅潤的臉。紅潤的臉和像鶴羽毛一樣白的頭髮。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的樣子。
年級字:截(P3) 鶴(P2) 續(P3)
《莊子·駢拇》:“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續(P3) 截(P3) 鶴(P2)
語出《莊子·駢拇》:“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猿(P4) 啼(P4) 鶴(P2) 唳(P0)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三回:“兩崖分虎踞龍盤,四面有猿啼鶴唳。”
年級字:鶴(P2) 長(P1) 短(P2)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獨(P4) 鶴(P2) 雞(P1) 羣(P6)
一隻鶴站在雞羣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超羣出衆。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羣。’”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羣。”
年級字:妻(P3) 梅(P2) 子(P1) 鶴(P2)
清·徐釚《詞苑叢談》卷三:“林處士妻梅子鶴,可稱千古高風矣。”
年級字:鶴(P2) 骨(P2) 松(P1) 姿(P3)
金·元好問《普照範鍊師寫真》詩之三:“鶴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億更無疑。”
年級字:鶴(P2) 骨(P2) 鬆(P4) 筋(P3)
前蜀·貫休《遇道者》詩:“鶴骨鬆筋風貎殊,不言名姓絕榮枯。”
年級字:鳴(P4) 鶴(P2) 之(P2) 應(P2)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於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於外,爲同類之所應焉。”
年級字:軒(P0) 鶴(P2) 冠(P5) 猴(P2)
明·劉基《驛傳杭臺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並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年級字:鶴(P2) 行(P1) 雞(P1) 羣(P6)
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羣人裏顯得很突出。同“鶴立雞羣”。
宋·蘇轍《次韻子瞻感舊見寄》:“君才最高峙,鶴行雞羣中。”
年級字:鳳(P4) 鶴(P2)
駕鳳騎鶴。傳說中仙人多駕鶴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今常作爲哀輓婦女用語。
唐·吳融《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詩:“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白雲鄉路看看到,好駐流年翊聖文。”
年級字:騎(P2) 鶴(P2) 維(P2) 揚(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鶴(P2) 唳(P0) 猿(P4) 聲(P1)
年級字:龜(P3) 鶴(P2) 遐(P6) 齡(P4)
遐:長久。遐齡:高壽。傳說龜、鶴都能活一千年。比喻長壽。亦作“龜齡鶴算”。
年級字:猿(P4) 鶴(P2) 沙(P2) 蟲(P4)
《藝文類聚》卷九十引晉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爲猿爲鶴,小人爲蟲爲沙。”按,今本《抱朴子·釋滯》作:“山徙社移,三軍之衆,一朝盡化,君子爲鶴,小人成沙。”
年級字:鶴(P2) 勢(P3) 螂(P4) 形(P2)
《紅樓夢》第四九回:“[湘雲]腰裏緊緊束着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年級字:龐(P4) 眉(P3) 鶴(P2) 髮(P2)
年級字:風(P1) 聲(P1) 鶴(P2) 唳(P0)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四面楚歌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年級字:駕(P3) 鶴(P2) 成(P1) 仙(P2)
楊大羣《關東傳奇》第54章:“老爹,你駕鶴成仙了,嘿嘿。”
年級字:鶴(P2) 鳴(P4) 之(P2) 士(P1)
《周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年級字:閒(P3) 雲(P1) 野(P2) 鶴(P2)
閒:無拘束。飄浮的雲,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閒散、脫離世事的人。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年級字:鶴(P2) 發(P1) 鬆(P4) 姿(P3)
金·元好問《紫微劉丈山水爲濟川賦》詩:“千章古木散巖谷,鶴發鬆姿餘典刑。”
年級字:強(P2) 變(P2) 鶴(P2)
語出《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鶴(P2) 從(P1) 方(P1)
《宋書·孔覬傳》:“伏願天明照其心請,乞改今局,授以閒曹,則鳧鶴從方,所憂去矣。”
年級字:龜(P3) 齡(P4) 鶴(P2) 算(P2)
宋·侯寘《水調歌頭·爲鄭子禮提刑壽》詞:“坐享龜齡鶴算,穩佩金魚玉帶,常近赭黃袍。”
年級字:猿(P4) 鶴(P2) 蟲(P4) 沙(P2)
《太平御覽》卷九六一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爲猿爲鶴,小人爲蟲爲沙。”唐·韓愈《送區弘南歸詩》:“穆昔南征軍不歸,蟲沙猿鶴伏似飛。”
年級字:雞(P1) 皮(P1) 鶴(P2) 髮(P2)
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髮雞皮,蓬頭歷齒。”
年級字:鶴(P2) 歸(P3) 華(P2) 表(P2)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
年級字:猿(P4) 啼(P4) 鶴(P2) 怨(P3)
明·湯顯祖《牡丹亭·御淮》:“聽得猿啼鶴怨,淚溼徵袍如汗。”
年級字:鳳(P4) 鳴(P4) 鶴(P2) 唳(P0)
年級字:鶴(P2) 髮(P2) 童(P1) 顏(P2)
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髮,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唐·田穎《夢遊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髮童顏古無比。”
年級字:騎(P2) 鶴(P2) 上(P1) 揚(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龜(P3) 年(P1) 鶴(P2) 算(P2)
宋·韋驤《醉蓬萊·廷評慶壽》詞:“惟願增高,龜年鶴算,鴻恩紫詔。”
年級字:鶴(P2) 骨(P2) 龍(P2) 筋(P3)
宋·蘇軾《孤山二詠·柏堂》:“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筋尚宛然。”
年級字:鶴(P2) 子(P1) 梅(P2) 妻(P3)
指宋隱士林逋以鶴爲子、以梅爲妻事。亦喻指妻子兒女。
清·董以寧《河滿子·同程村閒話》詞:“若比孤山林處士,但非鶴子梅妻。”
年級字:續(P3) 短(P2) 鶴(P2)
語出《莊子·駢拇》:“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別(P1) 鶴(P2) 孤(P3) 鸞(P0)
別:離別;鸞:鳳凰一類的鳥。離別的鶴,孤單的鸞。比喻遠離的夫妻。
三國魏·稽康《琴賦》:“王昭、楚妃,千里別鶴。”晉·陶潛《擬古》詩:“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年級字:閒(P3) 雲(P1) 孤(P3) 鶴(P2)
宋·文瑩《續湘山野錄》:“州亦難添,詩亦不改,然閒雲野鶴何天而不可飛邪?”
年級字:童(P1) 顏(P2) 鶴(P2) 髮(P2)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髮,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唐·田穎《夢遊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髮童顏古無比。”
年級字:野(P2) 鶴(P2) 孤(P3) 雲(P1)
年級字:梅(P2) 妻(P3) 鶴(P2) 子(P1)
以梅爲妻,以鶴爲子。比喻清高或隱居。宋·林逋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鶴,終生不娶,人謂“梅妻鶴子”。
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爲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爲驗也。”
年級字:鸞(P0) 音(P1) 鶴(P2) 信(P1)
年級字:駕(P3) 鶴(P2) 西(P1) 遊(P2)
年級字:猿(P4) 悲(P3) 鶴(P2) 怨(P3)
宋·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館供職》詩之二:“猿悲鶴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歸。”
年級字:慚(P4) 企(P4) 鶴(P2)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若夫器分有限,智用無涯,或慚鳧企鶴,瀝辭鐫思。”
年級字:雲(P1) 中(P1) 仙(P2) 鶴(P2)
清·龔自珍《定風波》詞:“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雲中仙鶴怎籠來?”
年級字:杳(P0) 如(P2) 黃(P1) 鶴(P2)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着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荀瓌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雲漢,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唐·崔灝《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年級字:焚(P5) 琴(P2) 煮(P3) 鶴(P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前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年級字:鶴(P2) 處(P2) 雞(P1) 羣(P6)
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羣人裏顯得很突出。同“鶴立雞羣”。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遙望而清風宛在,鶴處雞羣;近觀而光彩射人,龍來洞口。”
年級字:鶴(P2) 短(P2) 長(P1)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雲(P1) 中(P1) 白(P1) 鶴(P2)
《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年級字:鶴(P2) 膝(P3)
《莊子·駢拇》:“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年級字:鶴(P2) 困(P2) 雞(P1) 羣(P6)
清·李漁《閒情偶寄·演習·教白》:“苟得其人,必破優伶之格以待之,不則鶴困雞羣,與儕衆無異。”
年級字:華(P2) 亭(P1) 鶴(P2) 唳(P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梅》:“ 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呼?’”
年級字:鶴(P2) 鳴(P4) 九(P1)
九皋:深澤。鶴鳴於湖澤的深處,它的聲音很遠都能聽見。比喻賢士身隱名著。
年級字:鶴(P2) 怨(P3) 猿(P4) 驚(P2)
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詞:“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年級字:鶴(P2) 唳(P0) 華(P2) 亭(P1)
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爲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爲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年級字:檻(P0) 花(P1) 籠(P3) 鶴(P2)
清·龔自珍《好事近·行篋中有像一幅以詞爲贊》:“倘然生小在侯家,天意轉孤負。作了檻花籠鶴,怎笑狂如許!”
年級字:鶴(P2) 髮(P2) 雞(P1) 皮(P1)
鶴髮:白髮;雞皮:形容皮膚有皺紋。皮膚髮皺,頭髮蒼白。形容老人年邁的相貌。
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髮雞皮,蓬頭歷齒。”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
年級字:雲(P1) 心(P1) 鶴(P2) 眼(P1)
唐·白居易《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閒官。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雲心鶴眼看。”
年級字:離(P2) 鸞(P0) 別(P1) 鶴(P2)
《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三·胡笳十八拍》:“唐劉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爲《離鸞別鶴之操》。’”
年級字:煮(P3) 鶴(P2) 燒(P2) 琴(P2)
唐·韋鵬翼《戲題盱眙壁》詩:“自從煮鶴燒琴後,背卻青山臥月明。”
年級字:野(P2) 鶴(P2) 閒(P3) 雲(P1)
閒:無拘束。飄浮的雲,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閒散、脫離世事的人。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年級字:焚(P5) 琴(P2) 鬻(P0) 鶴(P2)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焚琴鬻鶴,傖父所爲,不圖出之改之。”
年級字:枯(P2) 魚(P1) 病(P2) 鶴(P2)
年級字:猿(P4) 驚(P2) 鶴(P2) 怨(P3)
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詩:“猿驚鶴怨草三尺,楚尾吳頭天一方。”
年級字:騎(P2) 揚(P2) 州(P3) 鶴(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鶴(P2) 膝(P3) 蜂(P2) 腰(P3)
①這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②書法中的兩種病筆。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
年級字:斷(P3) 鶴(P2) 繼(P3)
截短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違反自然規律,辦不成的事。
年級字:鬆(P4) 形(P2) 鶴(P2) 骨(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鬆形鶴骨,器宇不凡。”
年級字:愛(P1) 鶴(P2) 失(P2) 衆(P3)
《左傳·閔公二年》:“狄人伐魏,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餘焉能戰?’”
年級字:鴻(P6+) 儔(P0) 鶴(P2) 侶(P5)
鴻、鶴皆爲羣居高飛之鳥,因用以比喻高潔、傑出之輩。
唐·黎逢《貢舉人見於含元殿賦》:“今則凝神注目,無非繡戶金鋪;接踵比肩,盡是鴻儔鶴侶。”
年級字:鶴(P2) 骨(P2) 雞(P1) 膚(P3)
宋·王炎《病中書懷》詩:“鶴骨雞膚不耐寒,那堪癬疥更斑爛。”
年級字:鶴(P2) 知(P1) 夜(P2) 半(P1)
《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於鼎俎。”
年級字:短(P2) 鶴(P2) 長(P1)
元·關漢卿《喬牌兒》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鳧短鶴長不能走。”
年級字:鶴(P2) 骨(P2) 霜(P3) 髯(P0)
宋·蘇軾《贈嶺老人》詩:“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親栽。”
年級字:騎(P2) 上(P1) 揚(P2) 州(P3) 鶴(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騎(P2) 鶴(P2) 上(P1) 維(P2) 揚(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騎(P2) 鶴(P2) 上(P1) 揚(P2) 州(P3)
後因以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
南朝梁·殷芸《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爲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年級字:騎(P2) 鶴(P2) 望(P2) 揚(P2) 州(P3)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fēng shēng hè lì cǎo mù jiē bīng
年級字:風(P1) 聲(P1) 鶴(P2) 唳(P0) ,(P1) 草(P1) 木(P1) 皆(P3) 兵(P3)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爲王師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