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年級字:鳴(P4)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甲骨文從「口」,從「雞」或從「鳥」。
雀鳥叫聲: 雞鳴、春暖花香山鳥鳴。
昆蟲的叫聲:蟲鳴、蟬鳴。
表示、呼喊: 鳴謝、鳴冤、不平則鳴、孤掌難鳴。
敲響、吹響: 鳴鐘、鳴笛、鳴金收兵、鳴鼓伸冤。
巨大聲音:雷鳴。
《禮記.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論語.先進》:「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元史.卷一九○.楊載傳》:「亦以文鳴於江東,紆餘豐潤,學者多傳之。」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cháng míng
míng xiǎng
年級字:鳴(P4) 響(P2)
詞性:動詞
發出聲響。
例:賀敬之 《放歌集·雷鋒之歌》:“驚蟄的春雷呵,浩蕩的春風!--正在大地上鳴響。”
zì míng
gòng míng
年級字:共(P1) 鳴(P4)
詞性:名詞
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產生的情緒。
niǎo míng
jī míng
年級字:雞(P1) 鳴(P4)
詞性:動詞
1.雞叫。常指天明之前。
例:《詩·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南朝宋鮑照《行藥至城東橋》詩:“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顧炎武《燕中贈錢編修秉鐙》詩:“ 燕市雞鳴動客輪,九門馳道足黃塵。” 魯迅《秋夜有感》詩:“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煙卷覺新涼。”
《世說新語·賞譽》“ 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 劉孝標註引晉孫盛《晉陽秋》:“ 逖( 祖逖)與司空劉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琨同闢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每語世事,則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共起,吾與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見《晉書·祖逖傳》。後以“雞鳴”為身逢亂世當及時奮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míng shēng
qí míng
fèng míng
年級字:鳳(P4) 鳴(P4)
詞性:形容詞
1.鳳凰鳴唱。比喻優美的樂聲2.鳳凰鳴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
āi míng
hōng míng
mǎ míng
年級字:馬(P1) 鳴(P4)
詞性:名詞
古印度佛教大師、詩人、劇作家,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皈依佛教。現存主要文學作品是敘事詩《佛所行贊》、《美難陀傳》(《莊嚴難陀》)和三部梵語戲劇殘卷。
léi míng
wā míng
míng jiào
年級字:鳴(P4) 叫(P1)
詞性:動詞
1.動物發出叫聲。
2.發出特種聲音,例如汽笛鳴叫。
bēi míng
年級字:潮(P3) 鳴(P4) 電(P2) 掣(P0)
魯迅《集外集·斯巴達之魂》:“惟見如火如荼之敵軍先鋒隊,挾三倍之勢,潮鳴電掣以陣於斯巴達軍後。”
年級字:鳴(P4) 鑼(P4) 喝(P1) 道(P1)
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爲某種事物的出現,製造聲勢,開闢道路。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時而作一得意想,便彷彿坐在四人大轎裏,鳴鑼開道的去接印一般。”
年級字:狐(P3) 鳴(P4) 火(P1)
黃葆楨《揚哲商烈士悼歌》:“軍儲潛遣五丁運,狐鳴篝火期相從。”
年級字:山(P1) 鳴(P4) 谷(P2) 應(P2)
宋·蘇軾《後赤壁賦》:“戛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雲涌,餘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年級字:鼓(P2) 鳴(P4) 金(P1)
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我今日傳了將令,則要您記的叮嚀:也不許搖旗吶喊,也不許擂鼓鳴金。”
年級字:雞(P1) 鳴(P4) 耕(P2)
語出《詩·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又《豳風·七月》:“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年級字:玉(P1) 鳴(P4) 金(P1)
戛:敲擊。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聲調有節奏而響亮好聽。也形容人氣節凜然。
唐·白居易《聽田順兒歌》:“戛玉敲冰聲未停,嫌雲不遏入青冥。”
年級字:鼎(P5) 食(P1) 鐘(P2) 鳴(P4)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裏擊鐘。”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年級字:鳴(P4) 金(P1) 收(P1) 軍(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
年級字:鳴(P4) 琴(P2) 而(P1) 治(P2)
指以禮樂教化人民,達到“政簡刑清”的統治效果。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
《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年級字:鳴(P4) 玉(P1) 曳(P4) 履(P6)
年級字:鰲(P0) 鳴(P4) 鱉(P6+) 應(P2)
這兩隻小動物在一起時間久了,表現得非常默契,嚴然是~。
年級字:鼎(P5) 食(P1) 鳴(P4) 鐘(P2)
鼎:古代炊器;鍾:古代樂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宋·王禹偁《賢人不家食賦》:“將期乎鼎食鳴鐘,寧虞往吝。”
年級字:雞(P1) 鳴(P4) 起(P1) 舞(P3)
年級字:河(P1) 清(P1) 社(P2) 鳴(P4)
《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里社鳴而聖人出。”劉良注:“里社,神祠也。”
年級字:雄(P1) 雞(P1) 夜(P2) 鳴(P4)
年級字:鳴(P4) 冤(P5) 叫(P1) 屈(P4)
巴金《<探索集>後記》:“我寫《家》,也只是爲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訴,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
年級字:鳳(P4) 鳴(P4) 朝(P3) 陽(P1)
朝陽:早晨的太陽。鳳凰在早晨的陽光中鳴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發揮的機會。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年級字:鳴(P4) 鐘(P2) 列(P2) 鼎(P5)
鍾,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着樂器,眼前列着鼎器。後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年級字:鳴(P4) 雁(P3) 直(P1) 木(P1)
年級字:孤(P3) 掌(P3) 難(P2) 鳴(P4)
《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年級字:鐘(P2) 鳴(P4) 鼎(P5) 列(P2)
清·曹寅《題銅官秋色圖》:“都尉起家勳戚,鐘鳴鼎列,極福終其身。”
年級字:鳴(P4) 鑼(P4) 開(P1) 道(P1)
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爲某種事物的出現,製造聲勢,開闢道路。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時而作一得意想,便彷彿坐在四人大轎裏,鳴鑼開道的去接印一般。”
年級字:龍(P2) 躍(P3) 鳳(P4) 鳴(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年級字:狐(P3) 鳴(P4) 魚(P1) 書(P1)
《史記·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年級字:鸞(P0) 鳳(P4) 和(P1) 鳴(P4)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年級字:鼎(P5) 食(P1) 鳴(P4) 鍾(P4)
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同“鼎食鳴鐘”。
年級字:雞(P1) 鳴(P4) 犬(P1) 吠(P5)
年級字:狐(P3) 鳴(P4) 狗(P2) 盜(P3)
《舊唐書·鄭畋傳》:“畋謬領藩垣,榮兼將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與義士忠臣,共剪狐鳴狗盜。”
年級字:漏(P3) 盡(P3) 鍾(P4) 鳴(P4)
年級字:狐(P3) 鳴(P4) 中(P1)
清·鄒容《革命軍》第一章:“此自秦以來,所以狐鳴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誅,魏氏當塗,黠盜奸雄,凱覦神器史,史不絕書。”
年級字:金(P1) 鼓(P2) 齊(P2) 鳴(P4)
年級字:雞(P1) 鳴(P4) 戒(P3) 旦(P1)
《詩經·齊風·雞鳴序》:“《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年級字:一(P1) 鳴(P4) 驚(P2) 人(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年級字:鐘(P2) 鳴(P4) 漏(P3) 盡(P3)
漏:滴漏,古代計時器。晨鐘已經敲呼,漏壺的水也將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漢·崔寔《政論》:“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國志·魏書·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年級字:鳳(P4) 鳴(P4) 麟(P6) 出(P1)
年級字:人(P1) 頭(P1) 畜(P4) 鳴(P4)
鳴:叫。這是罵人的話,指雖然是人,但象畜類一樣愚蠢。也比喻人的行爲非常惡劣。
《史記·秦始皇本紀》:“(胡亥)誅(李)斯、(馮)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
年級字:鳴(P4) 鼓(P2) 而(P1) 攻(P3)
先秦·孔子《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爲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年級字:井(P2) 底(P2) 鳴(P4) 蛙(P2)
年級字:潮(P3) 鳴(P4) 電(P2) 摯(P5)
魯迅《集外集·斯巴達之魂》:“惟見如火如荼之敵軍先鋒隊,挾三倍之勢,潮鳴電掣以陣於斯巴達軍後。”
年級字:狐(P3) 鳴(P4) 梟(P0) 噪(P5)
唐·韓愈《永貞行》:“狐鳴梟噪爭署置,睗跳踉相嫵媚。”
年級字:鳴(P4) 鳳(P4) 朝(P3) 陽(P1)
《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李善感直言不諱,競稱鳴鳳朝陽。”
年級字:雞(P1) 鳴(P4) 候(P1) 旦(P1)
年級字:梧(P0) 鳳(P4) 之(P2) 鳴(P4)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毛傳:“梧桐盛也,鳳凰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凰樂德。”
年級字:鳴(P4) 鐘(P2) 食(P1) 鼎(P5)
鍾,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着樂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年級字:東(P1) 鳴(P4) 西(P1) 應(P2)
蔡元培《歐美國學會叢刊發刊詞》:“海通以來……自一縷一針之細故,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無不東鳴西應,速於郵命。”
年級字:龍(P2) 鳴(P4) 獅(P2) 吼(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王子喬墓在京茂陵,國亂時,有人盜發之,都無所見,唯有一劍,縣在空中,欲取之,劍便作龍鳴虎吼。”
年級字:肥(P2) 遁(P0) 鳴(P4) 高(P1)
年級字:蛙(P2) 鳴(P4) 蟬(P4) 噪(P5)
宋·蘇軾《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蛙鳴青草泊,蟬噪垂楊浦。”
年級字:鳴(P4) 鱉(P6+) 應(P2)
《後漢書·張衡傳》:“高祖踞洗,以對酈生,當此之會,乃黿鳴而鱉應也,故能同心戮力。”
年級字:鳴(P4) 於(P2) 喬(P2) 木(P1)
《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年級字:長(P1) 鳴(P4) 都(P1) 尉(P0)
年級字:瓦(P2) 釜(P0) 雷(P3) 鳴(P4)
瓦釜:沙鍋,比喻庸才。聲音低沉的沙鍋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佔據高位,威風一時。
《楚辭·卜居》:“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年級字:鳳(P4) 鳴(P4) 鶴(P2) 唳(P0)
年級字:雷(P3) 鳴(P4) 瓦(P2) 釜(P0)
釜:鍋。鍋發出雷一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佔據高位,聲勢烜赫。
《楚辭·卜居》:“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年級字:鳴(P4) 鶴(P2) 之(P2) 應(P2)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於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於外,爲同類之所應焉。”
年級字:鳴(P4) 金(P1) 收(P1) 兵(P3)
年級字:鶴(P2) 鳴(P4) 九(P1)
九皋:深澤。鶴鳴於湖澤的深處,它的聲音很遠都能聽見。比喻賢士身隱名著。
年級字:一(P1) 牛(P1) 鳴(P4) 地(P1)
清·錢謙益《山莊八景詩·錦峯晴曉》序:“其旁有錦峯書院,去山莊一牛鳴地。”
年級字:電(P2) 閃(P2) 雷(P3) 鳴(P4)
閃電飛光,雷聲轟鳴。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轟轟烈烈。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爲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歷。”
年級字:擊(P3) 鼓(P2) 鳴(P4) 金(P1)
古時兩軍作戰時用鼓和金發號施令,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羊放馬。”
年級字:難(P2) 鳴(P4) 孤(P3) 掌(P3)
年級字:自(P1) 鳴(P4) 得(P1) 意(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年級字:風(P1) 不(P1) 鳴(P4) 條(P1)
漢·桓寬《鹽鐵論·水旱》:“周公載紀而天下太平,國無夭傷,歲無荒年。當此之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年級字:朝(P3) 陽(P1) 鳴(P4) 鳳(P4)
語出《詩·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年級字:鶴(P2) 鳴(P4) 之(P2) 士(P1)
《周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年級字:弄(P2) 口(P1) 鳴(P4) 舌(P2)
弄口:逞巧辯,搬弄是非;鳴:發聲。掉弄口舌。指巧言辯飾或挑拔是非。
南朝梁·任昉《奏彈範縝》:“弄口鳴舌,只足飾非。”
年級字:雞(P1) 鳴(P4) 狗(P2) 吠(P5)
年級字:火(P1) 狐(P3) 鳴(P4)
夜裏把火放在籠裏,使隱隱約約象磷火,同時又學狐叫。這是陳涉、吳廣假託狐鬼之事以發動羣衆起義的故事。後用來比喻策划起義。
《史記·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年級字:鴻(P6+) 雁(P3) 哀(P4) 鳴(P4)
年級字:雞(P1) 鳴(P4) 而(P1) 起(P1)
《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爲善者,舜之徒也。”
年級字:鳴(P4) 犬(P1) 吠(P5)
唐·張鷟《朝野僉載》:“惟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自餘驢鳴狗吠,聒耳而已。”
年級字:鼓(P2) 樂(P2) 齊(P2) 鳴(P4)
年級字:鳴(P4) 野(P2) 食(P1) 蘋(P3)
年級字:雞(P1) 鳴(P4) 狗(P2) 盜(P3)
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爲。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衆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年級字:鼓(P2) 角(P2) 齊(P2) 鳴(P4)
鼓:戰鼓;角:古代軍隊中的樂器,即號角。戰鼓響,號角鳴。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
年級字:不(P1) 平(P1) 則(P3) 鳴(P4)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壓迫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
年級字:百(P1) 家(P1) 爭(P2) 鳴(P4)
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百家,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
《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捨諸候。”
年級字:鳴(P4) 玉(P1) 曳(P4) 組(P2)
年級字:漏(P3) 盡(P3) 鐘(P2) 鳴(P4)
年級字:鏘(P0) 金(P1) 鳴(P4) 玉(P1)
年級字:飛(P1) 遁(P0) 鳴(P4) 高(P1)
年級字:鸞(P0) 鳴(P4) 鳳(P4) 奏(P4)
年級字:鐘(P2) 鳴(P4) 鼎(P5) 重(P1)
明·唐順之《章孺人傳》:“徒苟且富貴,即鐘鳴鼎重,亦何足道。”
年級字:狗(P2) 盜(P3) 雞(P1) 鳴(P4)
金·元好問《示懷祖》詩:“狗盜雞鳴皆有用,鶴長鳧短果如何?”
年級字:鐘(P2) 鳴(P4) 鼎(P5) 食(P1)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裏擊鐘。”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年級字:鳴(P4) 鼓(P2) 而(P1) 攻(P3) 之(P2)
《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bǎi huā qí fàng bǎi jiā zhēng míng
年級字:百(P1) 花(P1) 齊(P2) 放(P1) ,(P1) 百(P1) 家(P1) 爭(P2) 鳴(P4)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
年級字:黃(P1) 鐘(P2) 棄(P4) ,(P1) 瓦(P2) 釜(P0) 雷(P3) 鳴(P4)
黃鐘被砸爛並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於高位。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爲重,千鈞爲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yīng qí míng yǐ qiú qí yǒu shēng
年級字:其(P2) 鳴(P4) 矣(P0) ,(P1) 求(P2) 其(P2) 友(P1) 聲(P1)
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