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火(P1) 烈(P2) 鳥(P1)
詞性:名詞
紅鸛又稱‘紅鸛’,偏粉色水鳥。嘴粉紅而端黑;嘴形似靴;頸長,常彎曲成S型;腿極長而裸出;紅色;兩翼偏紅。
年級字:觀(P2) 鳥(P1) 屋(P1)
詞性:名詞
建設名欣賞雀鳥的地方。
觀: 觀察、觀賞。
鳥: 雀鳥、小鳥。
屋: 房屋。
特別為保護雀鳥而設計的房子,並提供公眾欣賞的設施。
香港濕地公園保育區有三間觀鳥屋 (Bird Hides):
1. 河畔觀鳥屋
2. 魚塘觀鳥屋
3. 泥灘觀鳥屋)
年級字:鳥(P1) 獸(P3) 散(P2)
形容成羣的人象鳥獸逃散一樣紛亂地散去(多形容敵人潰逃)。
《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報天子者。”
年級字:鳥(P1) 道(P1) 羊(P1) 腸(P5)
年級字:鳥(P1) 革(P2) 飛(P1)
革:鳥張翅;翬:羽毛五彩的野雞。如同鳥兒張開雙翼,野雞展翅飛翔一般。舊時形容宮室華麗。
年級字:窮(P3) 鳥(P1) 入(P1) 懷(P3)
窮鳥:困窘的鳥;懷:投入懷抱。比喻處境困難而投靠別人。
《三國志·魏志·邴原傳》:“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窮鳥入懷。’原曰:‘安知斯懷之可入邪?’”
年級字:百(P1) 鳥(P1) 朝(P3) 鳳(P4)
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衆望所歸。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羣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年級字:木(P1) 幹(P2) 鳥(P1) 棲(P3)
年級字:鳥(P1) 聲(P1) 獸(P3) 心(P1)
年級字:寒(P2) 蟬(P4) 僵(P5) 鳥(P1)
清·李漁《慎鸞交·心歸》:“詩朋同遊勝景,怎做得寒蟬僵鳥,反舌無聲!”
年級字:魚(P1) 驚(P2) 鳥(P1) 散(P2)
《陳書·高祖紀上》:“公以國盜邊警,知無不爲,恤是同盟,誅其醜類,莫不魚驚鳥散,面縛頭懸。”
年級字:鳥(P1) 哭(P1) 猿(P4) 啼(P4)
年級字:熊(P2) 經(P1) 鳥(P1) 引(P2)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同“熊經鳥申”。
年級字:飛(P1) 鳥(P1) 依(P2) 人(P1)
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
宋·闕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經營內引,搖尾乞憐,作飛鳥依人之態。”
年級字:魚(P1) 潰(P5) 鳥(P1) 離(P2)
《周書·武帝紀下》:“王威既振,魚潰鳥離,破竹更難,見瓴非易。”後蜀·何光遠《鑑誡錄·知機對》:“一擊而魚潰鳥離,四合而豕分蛇斷。”
年級字:鳥(P1) 語(P1) 花(P1) 香(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雲霧漸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煙來往,各處花香鳥語,頗可盤桓。”
年級字:池(P2) 魚(P1) 籠(P3) 鳥(P1)
晉·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年級字:羊(P1) 腸(P5) 鳥(P1) 道(P1)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年級字:魚(P1) 潰(P5) 鳥(P1) 散(P2)
《南史·宋武帝紀》:“番禺之功,俘級萬數,左裏之捷,鳥散魚潰。”
年級字:長(P1) 頸(P3) 鳥(P1)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年級字:鳥(P1) 焚(P5) 魚(P1) 爛(P3)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樑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年級字:籠(P3) 中(P1) 之(P2) 鳥(P1)
《鶡冠子·世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年級字:鳥(P1) 散(P2) 魚(P1) 潰(P5)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南史·宋武帝紀》:“番禺之功,俘級萬數,左裏之捷,鳥散魚潰。”
年級字:越(P2) 鳥(P1) 南(P1) 棲(P3)
從南方飛來的鳥,築巢時一定在南邊的樹枝上。比喻難忘故鄉情。
南朝·樑·蕭統《古詩十九首》:“葫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年級字:鳥(P1) 先(P2) 飛(P1)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搶先動手。多用作謙詞。同“笨鳥先飛”。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三末雲]: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鳥先飛。”
年級字:禽(P5) 息(P1) 鳥(P1) 視(P1)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於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年級字:鳥(P1) 槍(P2) 換(P2) 炮(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那個氣好比菸袋換吹筒,吹筒換鳥槍,鳥槍換炮,越吹越壯了。”
年級字:籠(P3) 鳥(P1) 檻(P0) 猿(P4)
唐·白居易《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後》詩:“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年級字:飛(P1) 鳥(P1) 驚(P2) 蛇(P4)
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法書苑》:“唐時一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一聯:‘飛鳥入林,驚蛇入草。’”
年級字:象(P1) 耕(P2) 鳥(P1) 耘(P4)
傳說舜死蒼梧,象爲之耕;禹葬會稽,鳥爲之耘。後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舜禹時代的遺風。
《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李善注引《越絕書》:“舜死蒼梧,象爲之耕;禹葬會稽,鳥爲之耘。”一說,耕者以象行爲法,耘者如鳥之啄食。
年級字:鳥(P1) 革(P2) 飛(P1)
革:鳥張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雞。如同鳥兒張開雙翼,野雞展翅飛翔一般。舊時形容宮室華麗。
年級字:一(P1) 石(P1) 二(P1) 鳥(P1)
扔一顆石子打到兩隻鳥。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兩樣好處。
年級字:籠(P3) 鳥(P1) 池(P2) 魚(P1)
關在籠裏的鳥,養在池中的魚。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年級字:鳥(P1) 驚(P2) 魚(P1) 散(P2)
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同“鳥散魚潰”。
年級字:驚(P2) 弦(P4) 之(P2) 鳥(P1)
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同“驚弓之鳥”。
年級字:獸(P3) 聚(P3) 鳥(P1) 散(P2)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
年級字:烏(P3) 鳥(P1) 私(P3) 情(P2)
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年級字:卵(P2) 覆(P5) 鳥(P1) 飛(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而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年級字:鳥(P1) 入(P1) 樊(P6+) 籠(P3)
樊籠:鳥籠,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飛鳥進了籠子。比喻自投羅網,陷入困境。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恰便似魚鑽入絲網,鳥撲入樊籠。”
年級字:鳥(P1) 駭(P0) 鼠(P4) 竄(P6)
年級字:鳥(P1) 啼(P4) 花(P1) 怨(P3)
年級字:鳥(P1) 盡(P3) 弓(P1) 藏(P2)
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年級字:鳥(P1) 集(P3) 鱗(P4) 萃(P5)
鱗:魚;萃:聚集。象鳥類或魚類那樣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年級字:鳥(P1) 啼(P4) 花(P1) 落(P2)
明·汪廷訥《種玉記·促晤》:“惜鸞帷,孤玉絛,幾度淒涼。斷腸的鳥啼花落,滿目心傷。”
年級字:熊(P2) 經(P1) 鳥(P1) 申(P1)
年級字:魚(P1) 縣(P3) 鳥(P1) 竄(P6)
魚被釣,鳥逃竄。比喻或受制於人,或飄泊流離,處境十分險困。縣,通“懸”。
年級字:輕(P2) 徙(P5) 鳥(P1) 舉(P2)
清·梅曾亮《書李林孫事》:“河南路四通,輕徙鳥舉不可制。”
年級字:傷(P2) 弓(P1) 之(P2) 鳥(P1)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戰國策·楚策四》;《晉書·苻生載記》:“傷弓之鳥,落於虛發。”
年級字:蠶(P0) 叢(P3) 鳥(P1) 道(P1)
清·戴名世《紀紅苗事》:“開其蠶叢鳥道,通其百工技藝。”
年級字:鳥(P1) 跡(P2) 蟲(P4) 絲(P2)
年級字:笨(P3) 鳥(P1) 先(P2) 飛(P1)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年級字:龜(P3) 文(P1) 鳥(P1) 跡(P2)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第七卷:“頡首四目,通於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彩衆美,合而爲字,是曰古文。”
年級字:倦(P4) 鳥(P1) 知(P1) 還(P1)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後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晉·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年級字:驚(P2) 弓(P1) 之(P2) 鳥(P1)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鑑傳》:“黷武之衆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年級字:熊(P2) 經(P1) 鳥(P1) 伸(P2)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同“熊經鳥申”。
年級字:鳥(P1) 伏(P4) 獸(P3) 窮(P3)
如飛鳥棲伏,野獸奔走無路。形容勢竭力窮,處境困難。
年級字:鳥(P1) 驚(P2) 鼠(P4) 竄(P6)
年級字:鳥(P1) 窮(P3) 則(P3) 啄(P3)
年級字:青(P1) 鳥(P1) 殷(P5) 勤(P2)
青鳥:古代傳說中傳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傳遞消息。
年級字:熊(P2) 經(P1) 鳥(P1) 曳(P4)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同“熊經鳥申”。
年級字:鳥(P1) 得(P1) 弓(P1) 藏(P2)
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同“鳥盡弓藏”。
年級字:鳥(P1) 驚(P2) 魚(P1) 駭(P0)
年級字:鳥(P1) 生(P1) 翼(P3)
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年級字:雲(P1) 屯(P6+) 鳥(P1) 散(P2)
《後漢書·南匈奴傳論》:“讎釁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雲屯鳥散,更相馳突。”
年級字:如(P2) 鳥(P1) 獸(P3) 散(P2)
象一羣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散。也比喻集團或組織解散後,其成員各奔東西。
《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
年級字:小(P1) 鳥(P1) 依(P2) 人(P1)
依:依戀。象小鳥那樣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嬌小可愛的樣子。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禇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年級字:鳥(P1) 覆(P5) 危(P3) 巢(P4)
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詩:“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年級字:花(P1) 香(P1) 鳥(P1) 語(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雲霧漸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煙來往,各處花香鳥語,頗可盤桓。”
年級字:鵠(P0) 形(P2) 鳥(P1) 面(P1)
明歸有光《送宋知縣序》:“歲復荐饑,侯加意撫卹,向之逃亡者,鵠形鳥面,爭出供役。”
年級字:鳥(P1) 面(P1) 鵠(P0) 形(P2)
《資治通鑑·樑紀·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年級字:鳥(P1) 驚(P2) 魚(P1) 潰(P5)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隋書·楊玄感傳論》:“民爲凋盡,徭戍無期,率土之心,鳥驚魚潰。”
gāo niǎo jìn liáng gōng cáng
年級字:高(P1) 鳥(P1) 盡(P3) 良(P1) 弓(P1) 藏(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年級字:三(P1) 寸(P1) 鳥(P1) 七(P1) 寸(P1) 嘴(P2)
rén wèi cái sǐ niǎo wèi shí wáng
年級字:人(P1) 爲(P2) 財(P3) 死(P3) ,(P1) 鳥(P1) 爲(P2) 食(P1) 亡(P2)
zhì niǎo jiāng jī bēi fēi liǎn yì
年級字:鷙(P0) 鳥(P1) 將(P3) 擊(P3) ,(P1) 卑(P3) 飛(P1) 斂(P0) 翼(P3)
《六韜·發啓》:“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
zhì niǎo lèi bǎi bù rú yī è
年級字:鷙(P0) 鳥(P1) 累(P3) 百(P1) ,(P1) 不(P1) 如(P2) 一(P1)
《漢書·鄒陽傳》:“臣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顏師古注引如淳曰:“鷙鳥比諸侯,鶚比天子。”《文選·孔融〈薦禰衡表〉》:“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李善注:“《史記》趙簡子曰: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Hǎi kuò píng yú yuè tiān gāo rèn niǎo fēi
年級字:海(P1) 闊(P4) 憑(P4) 魚(P1) 躍(P3) ,(P1) 天(P1) 高(P1) 任(P3) 鳥(P1) 飛(P1)
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比喻在廣闊的天地裡,人們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