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片(P1) 鱗(P4) 只(P1) 甲(P1)
梁啓超《飲冰室詩話》:“昔惟聞海上諸君子傳,傳誦其詩,有‘入市無屠狗,驕人讓沐猴’之句,深以片鱗只甲爲憾。”
年級字:鱗(P4) 萃(P5) 比(P1)
猶言鱗次櫛比。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年級字:斷(P3) 羽(P1) 絕(P4) 鱗(P4)
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年級字:隱(P4) 鱗(P4) 藏(P2) 彩(P1)
《後漢書·逸民傳·陳留老父》:“夫龍不隱鱗,鳳不藏羽,網羅高懸,去將安所。”
年級字:東(P1) 鱗(P4) 西(P1) 爪(P1)
原指畫龍時龍體被雲遮住,只是東邊畫一片龍鱗,西邊露一隻龍爪,不見龍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清·龔自珍《識某大令集尾》:“東雲一鱗焉,西雲一爪焉,使後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年級字:雲(P1) 次(P1) 鱗(P4) 集(P3)
宋·周密《齊東野語·姜堯章自敘》:“薄海英才,雲次鱗集。”
年級字:羽(P1) 暴(P4) 鱗(P4)
飛鳥羽毛脫落,養魚之水已乾涸。用以比喻不得志,處境極爲困難。
年級字:鳥(P1) 集(P3) 鱗(P4) 萃(P5)
鱗:魚;萃:聚集。象鳥類或魚類那樣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年級字:一(P1) 鱗(P4) 一(P1) 爪(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鱗半甲、一鱗片甲、一鱗半爪、一鱗片爪比喻視覺上只看到零星片段或瑣碎的事物,沒有看到全面的事實。
一鱗: 龍身上一塊鱗片。
一爪: 龍身上一隻腳爪。
原指龍在雲中,神龍不見首尾,雲中所露一鱗一爪而已。
《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傳一.趙執信傳》:「又以士禎論詩,比之神龍不見首尾,雲中所露一鱗一爪而已。」
年級字:胸(P3) 有(P1) 鱗(P4) 甲(P1)
《三國志·蜀志·陳震傳》:“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爲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爲不可近。’”
年級字:目(P1) 斷(P3) 鱗(P4) 鴻(P6+)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年級字:一(P1) 鱗(P4) 半(P1) 爪(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鱗半甲、一鱗片甲、一鱗一爪、一鱗片爪比喻視覺上只看到零星片段或瑣碎的事物,沒有看到全面的事實。
一鱗: 龍身上一塊鱗片。
半爪: 龍身上一半腳爪。
原指龍在雲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唐·高仲武《中興閒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於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年級字:龜(P3) 龍(P2) 鱗(P4) 鳳(P4)
傳統上用來象徵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漢書·翟方進傳》:“太皇太后臨政,有龜龍鱗鳳之應。”
年級字:比(P1) 鱗(P4) 差(P2)
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密密地排列着。同“櫛比鱗次”。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邇來林棲谷隱,櫛比鱗差。”
年級字:比(P1) 鱗(P4) 次(P1)
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密密地排列着。亦作“櫛比鱗差”。亦作“櫛比鱗臻”。
《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築江石以護之,上植楊柳,旁種蔓荊,櫛比鱗次,賴以爲固。”
年級字:片(P1) 鱗(P4) 殘(P5) 甲(P1)
梁啓超《新史學·中國之舊史學》:“時或借外國人之著述,窺其片鱗殘甲。”
年級字:霧(P3) 鱗(P4) 雲(P1) 爪(P1)
年級字:胸(P3) 中(P1) 鱗(P4) 甲(P1)
《三國志·蜀志·陳震傳》:“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爲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爲不可近。’”
年級字:鬥(P2) 水(P1) 活(P1) 鱗(P4)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爲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年級字:遍(P2) 體(P2) 鱗(P4) 傷(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成語嚴重受傷。
清·吳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體鱗傷,着實走不動了。”
年級字:常(P1) 鱗(P4) 凡(P3) 介(P2)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儔也。”
年級字:批(P2) 鱗(P4) 請(P1) 劍(P4)
漢成帝時,槐裏令朱雲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師)以厲其餘。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事見《漢書·朱雲傳》。
年級字:一(P1) 鱗(P4) 片(P1) 爪(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鱗半甲、一鱗片甲、一鱗半爪、一鱗一爪比喻視覺上只看到零星片段或瑣碎的事物,沒有看到全面的事實。
一鱗: 龍身上一塊鱗片。
片爪: 龍身上一片鱗爪。
原指龍在雲中,神龍不見首尾,雲中所露一片鱗爪而已。
《〈王西彥小說選〉自序》:「現在重讀自己這一鱗片爪時,就愈益感覺到,對那個暴風雨前的黑暗時代,我們實在太需要宏偉的史詩了。」
年級字:比(P1) 鱗(P4) 臻(P6+)
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密密地排列着。同“櫛比鱗次”。
唐·範攄《云溪友議》卷六:“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時人比於錢唐蘇小小。死葬吳宮之側,行客感其華麗,競爲詩題於墓樹,櫛比鱗臻。”
年級字:敗(P2) 鱗(P4) 殘(P5) 甲(P1)
宋·張元《詠雪》:“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
年級字:潛(P4) 鱗(P4) 羽(P1)
明·張煌言《曹雲霖中丞〈從龍詩集〉序》:“潛鱗戢羽,幸舟逢鄂君。”
年級字:批(P2) 逆(P6) 龍(P2) 鱗(P4)
傳說龍喉下有逆鱗徑尺,有觸之必怒而殺人。常以喻弱者觸怒強者或臣下觸犯君主等。
年級字:攀(P5) 鱗(P4) 附(P2) 翼(P3)
年級字:片(P1) 鱗(P4) 半(P1) 爪(P1)
清·陳田《明詩紀事·孫宜》:“餘觀其詩,剽擬字句,了無意味,求杜之片鱗半爪不可得。”
年級字:一(P1) 鱗(P4) 半(P1) 甲(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鱗片甲、一鱗半爪、一鱗一爪、一鱗片爪比喻視覺上只看到零星片段或瑣碎的事物,沒有看到全面的事實。
一鱗: 龍身上一塊鱗片。
半甲: 龍身上一片鱗甲或指甲。
原指龍在雲中,神龍不見首尾,雲中所露一鱗半甲而已。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八.杜少陵三》:「唐人以為長于諷刺,得陳拾遺一鱗半甲。」也作「一鱗半爪」。
唐.高仲武《中興閒氣集.卷上.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年級字:鱗(P4) 次(P1) 相(P1) 比(P1)
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同“鱗次櫛比”。
年級字:鴻(P6+) 稀(P3) 鱗(P4) 絕(P4)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自別顏範,鴻稀鱗絕,悲愴不勝。”
年級字:滄(P5) 海(P1) 一(P1) 鱗(P4)
《冷眼觀》第七回:“因要替一個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闊公子,把自己從前十載青燈,半生黃卷,都隨着烏鞭黑帽,猶如滄海一鱗,巫山片雲,頃刻間風弛電掣,捲入無何有之鄉。”
年級字:波(P1) 光(P1) 鱗(P4) 鱗(P4)
旅遊度假村前面有水質清澈,~、深不見底、一望無際的水庫。
年級字:附(P2) 驥(P0) 攀(P5) 鱗(P4)
宋·釋惠洪《代夏均甫宴人致語》詩:“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驥攀龍志未摧。”
年級字:一(P1) 鱗(P4) 片(P1) 甲(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鱗半甲、一鱗半爪、一鱗一爪、一鱗片爪比喻視覺上只看到零星片段或瑣碎的事物,沒有看到全面的事實。
一鱗: 龍身上一塊鱗片。
片甲: 龍身上一隻鱗甲或指甲。
原指龍在雲中,神龍不見首尾,雲中所露一鱗片甲而已。
清·趙翼《題黃陶庵手書詩冊》詩:「嗚呼公已騎箕去,故紙殘零亦何有。一鱗片甲乃倖存,其字其詩遂不朽。」
年級字:修(P2) 鱗(P4) 養(P2) 爪(P1)
年級字:片(P1) 鱗(P4) 碎(P3) 甲(P1)
梁啓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雖然,其前此各著述,片鱗碎甲,發明此主義者,固已不少。”
年級字:鱗(P4) 集(P3) 仰(P4) 流(P1)
年級字:附(P2) 翼(P3) 攀(P5) 鱗(P4)
《北史·孫騰斛律羨等傳論》:“位非寵進,功籍勢成,附翼攀鱗,鬱爲佐命之首。”
年級字:鱗(P4) 委(P3) 翼(P3)
比喻人退出官場,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同“戢鱗潛翼”。
唐·韓愈《贈鄭兵曹》詩:“我材與世不相當,戢鱗委翼無復望。”
年級字:鱗(P4) 次(P1) 比(P1)
櫛:梳篦的總稱。象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詩·周頌·良耜》:“穫之挃挃。積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南朝宋·鮑照《詠史》詩:“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年級字:鱗(P4) 潛(P4) 翼(P3)
戢:收斂;潛:隱居。魚兒收斂鱗甲,鳥兒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場,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
《晉書·宣帝紀論》:“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年級字:腹(P4) 有(P1) 鱗(P4) 甲(P1)
《三國志·蜀書·陳震傳》:“孝起前是入至吳,爲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爲不可近。”
年級字:鱗(P4) 集(P3) 毛(P1) 萃(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