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將(P3) 蝦(P2) 釣(P3) 鱉(P6+)
年級字:跛(P4) 鱉(P6+) 千(P1) 里(P1)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年級字:援(P5) 鱉(P6+) 失(P2) 龜(P3)
《淮南子·說山訓》:“殺戎馬而求狐狸,援兩鱉而失靈龜,斷右臂而爭一毛,折莫邪而爭錐刀,用智如此,豈足高乎?”
年級字:鰲(P0) 鳴(P4) 鱉(P6+) 應(P2)
這兩隻小動物在一起時間久了,表現得非常默契,嚴然是~。
年級字:證(P4) 龜(P3) 成(P1) 鱉(P6+)
宋蘇軾《東坡志林·賈氏五不可》:“晉武帝欲爲太子娶婦。衛瓘曰:‘賈氏有五不可:青、黑、短、妒而無子。’竟爲羣臣所譽娶之,竟以亡晉。……俚語曰‘證龜成鱉’,此未足怪也。以此觀之、當雲‘證龜成蛇’。……”
年級字:鳴(P4) 鱉(P6+) 應(P2)
《後漢書·張衡傳》:“高祖踞洗,以對酈生,當此之會,乃黿鳴而鱉應也,故能同心戮力。”
年級字:甕(P0) 中(P1) 捉(P2) 鱉(P6+)
從大罈子裏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着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年級字:甕(P0) 中(P1) 之(P2) 鱉(P6+)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八:“楊八老和一羣百姓們,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甕中之鱉,釜中之魚,沒處躲閃,只得隨順以圖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