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年級字:魚(P1)
詞性:名詞
姓氏魚,
魷,
魯,
鮑,
鮮,
鮫,
鯊,
鯽,
鯉,
鯨,
鰓,
鰍,
鰭,
鰥,
鰱,
鰾,
鰻,
鱔,
鱗,
鱖,
鱷,
鱸上部像魚市場的頭,「田」像有意一片片魚鱗的身形,「 灬」像魚尾。
水中的動物: 金魚、石班魚、鯊魚、鯨魚 。
魚身體部份: 魚鱗、魚尾。
捉魚相關用品: 魚網、魚杆。
魚製食品: 魚蛋、魚子醬。
【姓氏】唐代: 魚朝恩。
脊椎動物的一類,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鱗和鰭,用鰓呼吸,冷血。
diào yú
miàn yú
年級字:面(P1) 魚(P1)
詞性:名詞
面魚是北方一帶的常見麵食,根據其做法和形態,主要有兩大類:1、西北面魚:西北地區尤其是山西、甘肅夏天常見的傳統特色麵食,某些地方(如天水)的方言裡又稱為“鍋走(方言裡蝌蚪的發音)、面疙瘩”,形狀似小魚或蝌蚪。 2、華北面魚:中原、華北、東北,山東等地區的一種麵食,多以小麥麵粉或雜糧麵粉為原料,以外形獲名,製作方法為油炸或蒸製。有多種不同形狀,包括不同的小動物如魚類,俗稱面魚。
xiān yú
bào yú
年級字:鮑(P4) 魚(P1)
詞性:名詞
鮑魚是海洋軟體動物之一,屬於腹足綱鮑科嘅單殼海生貝類。鮑魚是中國傳統嘅名貴食材,古時叫鰒魚,是四大海味:鮑、參、翅、肚的一種。
參考:
《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事將敗,悉不下飯,唯飲酒,啖鰒魚。」
è yú
年級字:鱷(P6) 魚(P1)
詞性:名詞
一種冷血的卵生動物,鱷魚是極其珍貴的動物,鱷魚不是魚,是爬行動物,鱷魚之名,或是由於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
xiàng yú
dǎ yú
yú wěi
年級字:魚(P1) 尾(P1)
詞性:名詞
1. 古時宮殿屋脊上的飾物。
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五:“ 漢以宮殿多災,術者言天上有魚尾星,宜為其像冠於室以禳之。今自有唐以來,寺觀舊殿宇,尚有為飛魚形尾指上者,不知何時易名為鴟吻,狀亦不類魚尾。”2. 古時腰帶前端的下垂部分。
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服飾·帶》:“《唐舊史》:' 高祖詔:腰帶令向下插,垂頭名曰鉈尾。'《宋志》:'鉈尾,即今之魚尾。'《中華古今注》合呼撻尾。”
3. 指線裝書書頁中縫的魚尾形的標誌。
4. 指魚尾紋。
《金瓶梅詞話》第二九回:“神仙道:'你行如擺柳,必主傷妻;魚尾多紋,終須勞碌。'”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二:“並且眼角上已起了魚尾,額頭上也有了皺紋。”
5. 比喻事情的末尾部分。
《文匯報》1982.11.11:“下課鈴響了,教師授課的內容還有點魚尾,準備拖上二三分鐘,可是倏地班長喊了聲:‘全體起立!’”
yóu yú
年級字:魚(P1)
詞性:名詞
槍烏賊的通稱。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軟體動物,形狀略似烏賊,但稍長,體蒼白色,有淡褐色斑點,尾端呈菱形,觸角短,有吸盤。亦稱槍烏賊,柔魚。
Xián yú
年級字:鹹(P4) 魚(P1)
詞性:名詞
《鹹魚》是五月天演唱的一首歌曲,此曲由阿信填詞,譜曲,收錄於五月天2005年發行的專輯《知足》中。五月天在2005年的世界巡演演唱會上演唱過這首歌。
zhāng yú
年級字:章(P3) 魚(P1)
詞性:名詞
一種動物。多棲息於淺海、軟泥或岩礁處,捕食魚類、甲殼類。似烏賊而大,有八腕,體內有墨囊,肉肥厚鮮美,營養豐富。
Yú chī
yú lín
年級字:魚(P1) 鱗(P4)
詞性:名詞
魚身上的鱗片;鱗次,依次相接;引申為依次,一個接一個地;古代兵陣名,即魚麗陣;比喻水面細碎的波紋;借指魚鱗狀的雲;借指瓦片;代稱魚。
yú yǎn
yú wén
年級字:魚(P1) 紋(P3)
詞性:名詞
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圖案表現為魚的形態,脊鰭與腹鰭各一個或兩個,魚紋常飾於盤內,反映器物裝潢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結合的。
bái yú
年級字:白(P1) 魚(P1)
詞性:名詞
白魚共有16種,為我國特有,主要分佈於雲南的西北部和四川邛海,這些魚類各自分佈的地區範圍往往比較狹小,常常1個種僅見於1個湖泊或1個水庫之中,就是喬魚,生長在江河湖泊中,呈白色,喜昂頭,體形大者長六、七尺,它的味道很美。
qīng yú
年級字:青(P1) 魚(P1)
詞性:名詞
我國重要的淡水魚類之一,體細圓,呈青黑色。也叫黑鯇
Yú gǔ
yú wǎng
yú chǎng
yú shuǐ
年級字:魚(P1) 水(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jīng yú
年級字:鯨(P3) 魚(P1)
詞性:名詞
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包含了大約98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有胎盤哺乳動物。我國海域就有30餘種。 “鯨”本身定義比較模糊,鯨目可以包含所有鯨類,還有特定科的鯨類。鯨目中還包括海豚,殺人鯨和巨頭鯨屬於海豚(Delphinidae)科。
鯨目主要分為兩個子目:鬚鯨(Mysticeti)亞目和齒鯨(Odontoceti)亞目。鬚鯨的種類較少,但體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種類體長也超過6米,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也屬於此亞目。齒鯨類的體形差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3分米左右,最大的——抹香鯨也在20米以上。重量上,目前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也有兩千公斤重。
dài yú
年級字:帶(P1) 魚(P1)
詞性:名詞
魚,體長,形狀像帶子,銀白色,無鱗,是我國主要食用魚之一
yú lèi
年級字:魚(P1) 類(P3)
詞性:助詞
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部分不同染色體數目的雜交的後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們幾乎棲居於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境,從淡水的湖泊、河流到鹹水的大海和大洋。魚類是終年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輔助身體平衡與運動的變溫脊椎動物。
mù yú
年級字:木(P1) 魚(P1)
詞性:名詞
一種打擊樂器,原為僧尼念經、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做成,中間鏤空。
yú dǔ
yú liáng
年級字:魚(P1) 梁(P5)
詞性:名詞
築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用木樁、柴枝或編網等製成籬笆或柵欄,置於河流、潮水河中或出海口處。
yú tóu
年級字:魚(P1) 頭(P1)
詞性:名詞
1.比喻為人剛直、辦事不肯通融的人。
例: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魯蕭簡公 ( 魯宗道 )立朝剛正,嫉惡少容,小人惡之,私目為魚頭。”
2.魚的頭。具有營養高、口味好、富含人體必需的卵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血脂、健腦及延緩衰老有好處,有助於增強男性性功能,對降低血脂、健腦及延緩衰老有好處等等。 有關魚頭的菜,一般用大魚的頭來做。有多種做法,如沙窩魚頭、沙窩椒汁魚頭煲、鍋魚頭云煲 等。
mō yú
年級字:摸(P2) 魚(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1.水中捉魚。
2.渾水摸魚:是指乘混亂時私自撈取利益。也指偷懶、不好好幹活的行為。
jiǎ yú
jīn yú
年級字:金(P1) 魚(P1)
詞性:名詞
鯽魚經過人工培養而成的變種,有金黃、紅、白、黑、藍等顏色,形體多樣,供觀賞。
yú gān
zhuō yú
yú xiā
yú táng
年級字:魚(P1) 塘(P4)
詞性:名詞
捕魚或養魚的地方,特指魚圍塘的內部間格或圈住魚的圍網。
lǐ yú
年級字:鯉(P0) 魚(P1)
詞性:名詞
魚名。身體側扁,背部蒼黑色,腹部黃白色,嘴邊有長短鬚各一對,肉味鮮美。生活在淡水中。
yú fàn
sǐ yú
Yú shì
fēi yú
年級字:飛(P1) 魚(P1)
詞性:名詞
1.指神話中能飛的魚。
2.魚名。身體長筒形,胸鰭特別發達,像翅膀,能躍出水面作短距離滑翔。分佈於溫帶和亞熱帶海中,我國沿海均產。
yú guàn
年級字:魚(P1) 貫(P1)
詞性:動詞
形容前後接連著,像魚群游動一樣
無氈衫者各用繩索束腰,攀木掛樹,魚貫而進。 --《三國演義》
yú tāng
huáng yú
yǎng yú
年級字:養(P2) 魚(P1)
詞性:動詞
飼養魚類,尤指在池塘裏飼養魚類作為食用;魚類養殖。
bǔ yú
Tiáo yú
年級字:條(P1) 魚(P1)
川陝哲羅鮭屬於魚綱、鮭形目、鮭科。拉丁學名為Hucho bleekeri,又叫四川哲羅鮭、勃氏哲羅鮭、虎魚、貓魚、虎嘉魚等。在中國主要分佈於西部的四川、陝西以及東北部的黑龍江等省區。體形修長,最大者體長可達2米左右。口腔內上、下頜均排列有尖銳的利齒,背部生有肉鰭。是一種冷水性魚類,通常棲息於水質清澈,水溫較低的水域中。主要以各種魚類和水中其它動物的腐肉為食。
yú chí
mán yú
年級字:鰻(P1) 魚(P1)
詞性:名詞,名詞
〔鰻鱺魚〕身體細長,前圓後扁,生活在淡水中,到海洋產卵。肉含豐富脂肪。亦稱“白鱔”、“白鰻”,簡稱“鰻”。
yú cì
yú chì
年級字:魚(P1) 翅(P2)
詞性:名詞
一种名贵的海味,是用鲨鱼鳍经过加工精制而成的软骨条,也叫翅子或翅。
yú ròu
年級字:魚(P1) 肉(P1)
詞性:名詞
1.魚的肉
2.比喻用暴力欺凌;也比喻被欺凌的人
例:我為魚肉。 --《史記.項羽本紀》
魚肉搢紳。 --清. 張廷玉《明史》
年級字:魔(P5) 鬼(P2) 魚(P1)
蝠鱝(Mobula),又被稱為魔鬼魚與毯魟。屬於軟骨魚綱、蝠鱝科,它包含兩個屬,前口蝠鱝屬和蝠鱝屬。體呈菱形,寬大6m餘。體青褐色。扣款大。眼下側位,能側視和俯視。頭側有1對有胸鰭分化的頭鰭,向前突出。背鰭小,胸鰭翼狀。尾細長如鞭,具尾刺。平時底棲生活,但有時上升表層游弋,並做遠程洄游,行動敏捷。以浮游甲殼類和小魚為食。卵胎生。分佈於熱帶和溫帶各海區,中國見於東海、南海和台灣沿海。常見的如日本蝠鱝(Mobula japonica)、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肝富含脂肪,可提煉魚油。
年級字:八(P1) 爪(P1) 魚(P1)
詞性:名詞
1. 八爪魚又名章魚,英文名是octopus,是一種軟體動物,是從頭足綱軟體動物中進化而來的。身體一般很小,八條觸手又細又長,故又有“八爪魚”之稱。
年級字:蘇(P3) 眉(P3) 魚(P1)
蘇眉魚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魚類,成年後通體鐵藍色並長出突出的嘴唇。蘇眉魚主要產於東南亞、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珊瑚礁中,其身長可超過兩米,體重可達190公斤,壽命超過30歲。蘇眉魚分兩種,一種是深海蘇眉魚,一種是養殖的淡水蘇眉魚。深海蘇眉魚體內可能含有雪卡毒素。蘇眉魚的主要消費地和產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巴布亞和新幾內亞)。蘇眉魚在2004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物種,同年10月被列為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中的保護物種。
年級字:美(P1) 人(P1) 魚(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美貌、可愛的女子。
源於歐洲傳説居於水裏,上身是女性,有美麗的容貌,下身是魚的生物。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所寫的「人魚公主」故事書最為著名。
丹麥海岸邊有一座石雕的美人魚像,是著名的旅遊點。
年級字:清(P1) 蒸(P4) 魚(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魚(P1) 龍(P2) 曼(P0) 延(P4)
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
年級字:張(P2) 魚(P1) 爛(P3)
《舊唐書·僖宗紀》:“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焚魚爛,無非破敗而終。”
年級字:魚(P1) 目(P1) 混(P5) 珠(P1)
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漢·魏伯陽《參同契》捲上:“魚目豈爲珠?蓬蒿不成檟。”
年級字:城(P2) 門(P1) 魚(P1) 殃(P0)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明·李東陽《尹公墓誌銘》:“城門魚殃,昆崗玉碎。”
年級字:河(P1) 魚(P1) 腹(P4) 疾(P2)
年級字:魚(P1) 龍(P2) 漫(P3) 衍(P5)
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後多比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漫,通“曼”。
《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戶、海中碭極、漫衍魚龍、魚抵之戲以觀視之。”
年級字:魚(P1) 與(P2) 熊(P2) 掌(P3)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年級字:淵(P5) 魚(P1) 叢(P3) 雀(P3)
把魚趕進深潭,把雀趕到叢林。原比喻統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別國。現也比喻把可以團結的人趕到敵方去。
《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化(P1) 及(P2) 豚(P5) 魚(P1)
語出《易·中孚》:“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年級字:鯰(P0) 魚(P1) 上(P1) 竿(P2)
年級字:落(P2) 雁(P3) 沉(P2) 魚(P1)
雁見了飛落地面,魚見了潛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先秦·莊周《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年級字:魚(P1) 傳(P2) 尺(P1) 素(P4)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年級字:魚(P1) 帛(P0) 狐(P3) 聲(P1)
《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衆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年級字:察(P2) 見(P1) 淵(P5) 魚(P1)
《史記·吳王濞列傳》:“且夫‘察見淵魚,不祥’。”
年級字:棄(P4) 其(P2) 餘(P4) 魚(P1)
《淮南子·齊俗訓》載:惠施爲樑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棄其餘魚,以示諷誡。
年級字:蟲(P4) 魚(P1) 之(P2) 學(P1)
唐·韓愈《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後》詩:“《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
年級字:雁(P3) 斷(P3) 魚(P1) 沉(P2)
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雁斷魚沉,久隔音塵,此後相思兩地分。”
年級字:鳥(P1) 焚(P5) 魚(P1) 爛(P3)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樑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年級字:混(P5) 水(P1) 撈(P3) 魚(P1)
年級字:吞(P3) 舟(P2) 之(P2) 魚(P1)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列子·楊朱》:“吞舟之魚,不遊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史記·酷吏列傳序》:“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奸,黎民艾安。”
年級字:飛(P1) 魚(P1) 躍(P3)
鳶:老鷹。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形容萬物各得其所。
年級字:鳥(P1) 驚(P2) 魚(P1) 駭(P0)
年級字:信(P1) 及(P2) 豚(P5) 魚(P1)
及:達到;豚:小豬。信用及於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年級字:魚(P1) 尾(P1) 雁(P3) 行(P1)
指兵輪行進之隊列,一輪居中爲首,其它輪船按人字形兩旁依次排列,狀如魚尾,又如雁陣。
年級字:涸(P6+) 轍(P0) 枯(P2) 魚(P1)
明·張景《飛丸記·憐儒脫難》:“吹噓一點靈犀熱,涸轍枯魚沐浩波。”
年級字:雁(P3) 杳(P0) 魚(P1) 沉(P2)
元·楊暹《西遊記》第三本第九齣:“俺什麼女貌郎才廝撞着,將父母遠鄉相拋,雁杳魚沉沒下落。”
年級字:魚(P1) 魯(P4) 帝(P3) 虎(P1)
清·金桌《〈南海百詠〉跋》:“餘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訂正之。”
年級字:魯(P4) 魚(P1) 陶(P4) 陰(P2)
“魯”和“魚”、“陶”和“陰”字形相近易混。指傳抄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年級字:釜(P0) 魚(P1) 幕(P3) 燕(P2)
生活在鍋裏的魚、築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處境極不完全。
語出南朝·樑·丘遲《與陳伯之書》:“今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年級字:枯(P2) 魚(P1) 涸(P6+) 轍(P0)
《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年級字:以(P1) 投(P3) 魚(P1)
用蚯蚓做魚餌釣魚。比喻用較小的代價換得較大的收穫。
《隋書·薛道衡傳》:“陳使縛縡聘齊,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
年級字:前(P1) 庭(P2) 懸(P5) 魚(P1)
《後漢書·羊續傳》:“續敝衣薄食,車馬蠃敗,府丞嘗獻其生魚,續乃出前所縣者,以杜其意。”
年級字:魚(P1) 遊(P2) 沸(P4) 釜(P0)
清·南荃外史《嘆老》:“傀儡兒一場熱鬧,依舊的魚遊沸釜,燕處危巢。”
年級字:似(P3) 水(P1) 如(P2) 魚(P1)
像魚和水一樣不能離開。形容關係密切,不可分離。多指男女情人。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魚。”明·張鳳翼《紅拂記·傳奇大意》:“李靖人豪,張姬女俠,相逢似水如魚。”
年級字:凍(P3) 浦(P0) 魚(P1) 驚(P2)
《晉書·王祥傳》:“王祥字休徵,琅邪臨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年級字:池(P2) 魚(P1) 之(P2) 禍(P4)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運變革。地方將有兵戈大亂,不產這光景了。你快擇善地而居,免受池魚之禍。’”
年級字:籠(P3) 鳥(P1) 池(P2) 魚(P1)
關在籠裏的鳥,養在池中的魚。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年級字:魚(P1) 沉(P2) 鴻(P6+) 斷(P3)
明·王玉峯《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雲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年級字:魚(P1) 爛(P3) 土(P1) 崩(P2)
漢·荀悅《漢紀無侯傳》:“百姓一亂,則魚爛土崩,莫之匡救。”
年級字:龍(P2) 陽(P1) 泣(P4) 魚(P1)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然則何爲出涕?’曰:‘臣爲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
年級字:水(P1) 清(P1) 無(P2) 魚(P1)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夥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年級字:魯(P4) 魚(P1) 帝(P3) 虎(P1)
晉·葛洪《抱朴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年級字:魚(P1) 書(P1) 雁(P3) 帛(P0)
清·李漁《閒情偶寄·器玩·制度》:“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魚書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爲乎?”
年級字:魚(P1) 驚(P2) 鳥(P1) 散(P2)
《陳書·高祖紀上》:“公以國盜邊警,知無不爲,恤是同盟,誅其醜類,莫不魚驚鳥散,面縛頭懸。”
年級字:魚(P1) 沉(P2) 雁(P3) 落(P2)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年級字:鰥(P0) 魚(P1) 渴(P3) 鳳(P4)
唐·李商隱《李夫人歌》之三:“清澄有餘幽素香,鰥魚渴鳳真珠房。”
年級字:魚(P1) 貫(P1) 雁(P3) 比(P1)
清·張岱《陶庵夢憶·揚州清明》:“餘所見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擬,然彼皆團簇一塊,如畫家橫披,此獨魚貫雁比,舒長且三十里焉,則畫家之手卷矣。”
年級字:魚(P1) 尾(P1)
《詩·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王室如燬。”毛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朱熹集傳:“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
年級字:河(P1) 魚(P1) 之(P2) 疾(P2)
河魚:腹疾的隱稱,因魚腐爛是從腹中開始而得名。指腹瀉。
年級字:魚(P1) 網(P2) 鴻(P6+) 離(P2)
鴻:鴻雁;離:遭受。張網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年級字:魚(P1) 沉(P2) 雁(P3) 渺(P5)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並雲,魚沉雁渺,十分懊惱。”
年級字:上(P1) 竹(P1) 鯰(P0) 魚(P1)
年級字:魚(P1) 貫(P1) 而(P1) 出(P1)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擇,從竇中魚貫而出,外面正是一條逼狹的衚衕,還靜悄悄的沒人阻住。”
年級字:魚(P1) 龍(P2) 曼(P0) 衍(P5)
原指各種雜戲同時演出。後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
《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戶、海中碭極、漫衍魚龍、魚抵之戲以觀視之。”
年級字:殃(P0) 及(P2) 池(P2) 魚(P1)
《呂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
年級字:渾(P4) 水(P1) 摸(P2) 魚(P1)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五:“其餘那些人,有的是渾水摸魚,乘機會弄個資格。”
年級字:肥(P2) 魚(P1) 大(P1) 肉(P1)
年級字:土(P1) 崩(P2) 魚(P1) 爛(P3)
漢·陳琳《爲曹洪與魏文帝書》:“若乃距陽平,據石門,攄八陳之列,騁奔牛之權,焉有土崩魚爛哉。”
年級字:鳥(P1) 驚(P2) 魚(P1) 潰(P5)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隋書·楊玄感傳論》:“民爲凋盡,徭戍無期,率土之心,鳥驚魚潰。”
年級字:魚(P1) 水(P1) 相(P1) 投(P3)
明·袁鳧公《八聲甘州·代周非月賦別阿蟬》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膠相和,魚水相投。”
年級字:魚(P1) 睨(P0)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蓋士大夫沉浮裏閈,其制行稍岸異者,未有不使流俗人魚瞵鶚睨者也。”
年級字:鳥(P1) 驚(P2) 魚(P1) 散(P2)
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同“鳥散魚潰”。
年級字:臨(P3) 淵(P5) 羨(P4) 魚(P1)
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漢書·董仲書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年級字:禍(P4) 及(P2) 池(P2) 魚(P1)
年級字:魚(P1) 腸(P5) 雁(P3) 足(P1)
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
年級字:牛(P1) 蹄(P4) 中(P1) 魚(P1)
牛蹄:是指牛蹄印裏的積水。牛蹄印坑裏的魚。比喻死期迫近。
三國(魏)·應璩《與韋仲將書》:“誠恐將爲牛蹄中魚,卒鮑氏之肆矣。”
年級字:魚(P1) 米(P1) 之(P2) 鄉(P2)
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於南中安置疏》:“諂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米之鄉,陳其畜牧之地。”
年級字:沉(P2) 魚(P1) 落(P2) 雁(P3)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年級字:雀(P3) 馬(P1) 魚(P1) 龍(P2)
語出《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羣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年級字:上(P1) 竿(P2) 鯰(P0) 魚(P1)
年級字:魚(P1) 龍(P2) 混(P5) 雜(P3)
唐·張志和《和漁夫詞》十三:“風攪長空浪攪風,魚龍混雜一川中。”
年級字:指(P2) 天(P1) 射(P2) 魚(P1)
漢·劉向《說苑·尊賢》:“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
年級字:魚(P1) 上(P1) 竹(P1)
宋·歐陽修《歸田錄》:“君於仕宦,亦何異鮎魚上竹竿耶?”
年級字:魚(P1) 貫(P1) 而(P1) 入(P1)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着一個地接連着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年級字:枯(P2) 魚(P1) 銜(P6) 索(P3)
年級字:魚(P1) 爛(P3) 瓦(P2) 解(P2)
宋·葉適《朝請大夫陳公墓誌銘》:“餘又告以魚爛瓦解,其實未見,今外弱而形飢,非也。”
年級字:魚(P1) 龍(P2) 變(P2) 化(P1)
宋·劉克莊《水龍吟》詞:“任蛙蟆勝負,魚龍變化,儂方在、華胥國。”
年級字:羊(P1) 續(P3) 懸(P5) 魚(P1)
羊續,漢時官吏。羊續把生魚懸於庭。形容爲官清廉,拒受賄賂。
年級字:雁(P3) 去(P1) 魚(P1) 來(P1)
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年級字:魚(P1) 釜(P0) 塵(P2)
《後漢書·獨行傳·範冉》:“(範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廕。如此十餘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年級字:池(P2) 魚(P1) 幕(P3) 燕(P2)
明·劉基《驛傳杭臺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並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年級字:叢(P3) 雀(P3) 淵(P5) 魚(P1)
語出《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雀)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魚(P1) 升(P1) 龍(P2) 門(P1)
語出《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餘,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爲龍。”
年級字:河(P1) 魚(P1) 天(P1) 雁(P3)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託音書。”
年級字:雁(P3) 素(P4) 魚(P1) 箋(P0)
明·邵璨《香囊記·途敘》:“雁素魚箋,離愁滿懷誰與傳。”
年級字:魚(P1) 水(P1) 和(P1) 諧(P5)
元·王子一《誤人桃源》第四折:“今日也魚水和諧,燕鶯成對,琴瑟相調。”
年級字:塵(P2) 釜(P0) 魚(P1)
甑裏積了灰塵,鍋裏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後漢書·範冉傳》:“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莢蕪。”
年級字:魚(P1) 游(P1) 釜(P0) 底(P2)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魚游釜底,燕處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頻於外殆,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
年級字:魚(P1) 貫(P1) 雁(P3) 行(P1)
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複議何學士如璋奏設水師書》:“所隸之艦即可成隊合操,水師之魚貫雁行,即陸軍之步伐止齊。”
年級字:臨(P3) 川(P2) 羨(P4) 魚(P1)
漢·揚雄《河東賦》:“雄以爲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
年級字:魚(P1) 龍(P2) 百(P1) 變(P2)
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啓》:“譬其毫翰,則風雨爭飛;論其文采,則魚龍百變。”
年級字:登(P1) 木(P1) 求(P2) 魚(P1)
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
年級字:池(P2) 魚(P1) 堂(P2) 燕(P2)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俺來此攜琴訪友,並不曾流連夜曉。無端的池魚堂燕一時燒。”
年級字:魚(P1) 爛(P3) 河(P1) 決(P2)
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
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
年級字:魚(P1) 大(P1) 水(P1) 小(P1)
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假若我們縮小自己的機構,使兵精政簡,我們的戰爭機構雖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魚大水小的矛盾,使我們的戰爭的機構適合戰爭的情況,我們就將顯得越發有力量……”
年級字:瞎(P3) 子(P1) 摸(P2) 魚(P1)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二:“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存在着。”
年級字:爲(P2) 淵(P5) 驅(P4) 魚(P1)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多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池(P2) 魚(P1) 之(P2) 慮(P4)
《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羅店鎮志》:“訛傳丁國恩率大兵會剿羅店,蓋以吾鎮賊曾踞巢穴,人人抱池魚之慮,一時驚惶無措,各扶老攜幼避匿四鄉,半皆露宿。”
年級字:釜(P0) 中(P1) 之(P2) 魚(P1)
《元史·王榮祖傳》:“彼小國負險自守,釜中之魚,非久自死。”
年級字:魚(P1) 箋(P0) 雁(P3) 書(P1)
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一線羅裙繡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年級字:白(P1) 魚(P1) 登(P1) 舟(P2)
《漢書·終軍傳》:“蓋六鶂退飛,逆也;白魚登舟,順也。”顏師古注引臣瓚曰:“謂武王伐殷而魚入王舟,象徵而必獲,故曰順也。”
年級字:瓦(P2) 影(P2) 之(P2) 魚(P1)
年級字:魚(P1) 水(P1) 相(P1) 歡(P1)
明·沈仕《新水令·閨情》套曲:“着甚來由,曉夜無休,又不是魚水相歡,膠漆相投。”
年級字:得(P1) 魚(P1) 忘(P2)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年級字:釜(P0) 中(P1) 游(P1) 魚(P1)
在鍋裏遊着的魚。比喻處在絕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
《後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年級字:水(P1) 到(P1) 魚(P1) 行(P1)
年級字:魚(P1) 潰(P5) 鳥(P1) 散(P2)
《南史·宋武帝紀》:“番禺之功,俘級萬數,左裏之捷,鳥散魚潰。”
年級字:龍(P2) 戰(P4) 魚(P1) 駭(P0)
年級字:混(P5) 水(P1) 摸(P2) 魚(P1)
茅盾《蝕·動搖》:“他又覺得南鄉農民的辦法,‘也不無可取之處’,只要加以變化,自己就可混水摸魚,擇肥而噬。”
年級字:禍(P4) 近(P2) 池(P2) 魚(P1)
年級字:魚(P1) 爛(P3) 而(P1) 亡(P2)
《公羊傳·僖公十九年》:“樑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樑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年級字:魚(P1) 爛(P3) 取(P2) 亡(P2)
梁啓超《中國國債史》:“即微外國債主之干涉,而魚爛取亡之氣象,猶岌岌不可終日也。”
年級字:撒(P4) 水(P1) 拿(P2) 魚(P1)
年級字:白(P1) 龍(P2) 魚(P1) 服(P1)
白龍化爲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
漢·劉向《說苑·正諫》:“昔日龍下清冷之淵,化爲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 漢·張衡《東京賦》:“白龍魚服,見困豫且。”
年級字:魚(P1) 目(P1) 間(P1) 珠(P1)
《參同契》上:“魚目豈爲珠,蓬蒿不成檟。”宋·司馬光《稷下賦》:“珷玞亂玉,魚目間珠,泥沙漲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蕪。”
年級字:以(P1) 魚(P1) 驅(P4) 蠅(P2)
魚腥能招來蒼蠅,用魚驅趕蒼蠅,蒼蠅更多。比喻行爲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年級字:鮑(P4) 魚(P1) 之(P2) 肆(P4)
漢·劉向《說苑·雜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年級字:魯(P4) 魚(P1) 亥(P0) 豕(P0)
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錯成“豕”字。指書籍在傳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晉·葛洪《抱朴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
年級字:自(P1) 相(P1) 魚(P1) 肉(P1)
《晉書·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授之與我。”
年級字:幕(P3) 燕(P2) 鼎(P5) 魚(P1)
南朝·樑·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年級字:魚(P1) 遊(P2) 濠(P1) 上(P1)
《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下續示例]
年級字:魚(P1) 縣(P3) 鳥(P1) 竄(P6)
魚被釣,鳥逃竄。比喻或受制於人,或飄泊流離,處境十分險困。縣,通“懸”。
年級字:魚(P1) 潰(P5) 鳥(P1) 離(P2)
《周書·武帝紀下》:“王威既振,魚潰鳥離,破竹更難,見瓴非易。”後蜀·何光遠《鑑誡錄·知機對》:“一擊而魚潰鳥離,四合而豕分蛇斷。”
年級字:白(P1) 魚(P1) 赤(P3) 烏(P3)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覆於下,至於王屋,流爲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年級字:魚(P1) 龍(P2) 曼(P0) 羨(P4)
清·龔自珍《小遊仙詞》之六:“頑仙一覺渾瞞過,不在魚龍曼羨中。”
年級字:魚(P1) 米(P1) 之(P2) 地(P1)
年級字:如(P2) 魚(P1) 似(P3) 水(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膚若冰雪,綽約似神仙。莊生不是好色之徒,卻也十分相敬,真個如魚似水。”
年級字:白(P1) 魚(P1) 入(P1) 舟(P2)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年級字:多(P1) 魚(P1) 之(P2) 漏(P3)
《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杜預注:“多魚,地名……《傳》言貂於此始擅貴寵,漏洩桓公軍事,爲齊亂張本。”
年級字:釜(P0) 底(P2) 游(P1) 魚(P1)
在鍋裏遊着的魚。比喻處在絕境的人。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
《後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年級字:狐(P3) 鳴(P4) 魚(P1) 書(P1)
《史記·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年級字:鮑(P4) 魚(P1) 之(P2) 次(P1)
賣鹹魚的店鋪。魚常腐臭,因以喻惡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鮑魚之次”。
《大戴禮記·曾子疾病》:“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與小人遊,貸乎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王聘珍解詁:“次,若今市亭然。”
年級字:貫(P1) 魚(P1) 之(P2) 序(P2)
年級字:魚(P1) 魚(P1) 雅(P3) 雅(P3)
年級字:魚(P1) 肉(P1) 百(P1) 姓(P3)
魚肉:指受宰割者。後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殘害無辜的人們。
《後漢書·仲長統傳》:“於是驕逸自恣,志意無厭,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年級字:得(P1) 魚(P1) 忘(P2) 荃(P1)
年級字:魚(P1) 沉(P2) 雁(P3) 杳(P0)
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年級字:枯(P2) 魚(P1) 病(P2) 鶴(P2)
年級字:以(P1) 爲(P2) 魚(P1)
筌:捕魚的竹器。把捕魚工具看作是魚。比喻滿足對事物表面膚淺認識,不去更深入瞭解事物本質。
年級字:魚(P1) 水(P1) 深(P2) 情(P2)
年級字:魚(P1) 帛(P0) 狐(P3)
《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衆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年級字:馬(P1) 如(P2) 游(P1) 魚(P1)
《初學記》卷四引漢·劉楨《魯都賦》:“日暮宴罷,車騎就衢,蓋如飛鶴,馬如游魚。”
年級字:豕(P0) 亥(P0) 魚(P1) 魯(P4)
《呂氏春秋·察傳》載有“己亥”誤作“三豕”的故事。晉葛洪《抱朴子·遐覽》:“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此之謂也。”
年級字:魚(P1) 躍(P3) 龍(P2) 門(P1)
語出《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餘,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爲龍。”唐·元弼有《魚躍龍門賦》。
年級字:魚(P1) 遊(P2) 釜(P0)
比喻處境危險,快要滅亡。燋,同“灼”,火燒。同“魚游釜中”。
年級字:曼(P0) 衍(P5) 魚(P1) 龍(P2)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獸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戲節目。魚龍:古代百戲節目。古代演出的雜戲名。比喻事物的離奇變幻。亦作“魚龍曼衍”。
年級字:釜(P0) 魚(P1) 塵(P2)
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一旦以輜重被訐於監司,夫以巡方而黷貨,又何問下吏之操守,釜魚甑塵之風,空谷於天下矣。”
年級字:魚(P1) 遊(P2) 釜(P0) 內(P1)
《魏書·中山王英傳》:“緣江焚燬,靡使所遺。建業窮蹙,魚遊釜內。”
年級字:鳥(P1) 散(P2) 魚(P1) 潰(P5)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南史·宋武帝紀》:“番禺之功,俘級萬數,左裏之捷,鳥散魚潰。”
年級字:緣(P4) 木(P1) 求(P2) 魚(P1)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年級字:幕(P3) 燕(P2) 釜(P0) 魚(P1)
年級字:及(P2) 賓(P3) 有(P1) 魚(P1)
《周易·姤》:“包有魚,義不及賓也。”孔穎達疏:“言有他人之物,於義不可及賓也。”
年級字:魚(P1) 遊(P2) 沸(P4) 鼎(P5)
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詩:“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年級字:鴻(P6+) 斷(P3) 魚(P1) 沉(P2)
年級字:河(P1) 決(P2) 魚(P1) 爛(P3)
清·王夫之《讀通監論·晉武帝》:“孰如近在汾晉之間,使我不軌之士民,教猱倀虎,河決魚爛於腹心乎?”
年級字:放(P1) 魚(P1) 入(P1) 海(P1)
《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年級字:魚(P1) 書(P1) 雁(P3) 信(P1)
《雍熙樂府·古調石榴花·閨思》:“總是傷情別離,則這魚書雁信,冷清清杳無蹤跡。”
年級字:魚(P1) 肉(P1) 鄉(P2) 里(P1)
魚肉:比喻受宰割;鄉里: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作魚、肉一樣任意宰割。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仲長統傳》:“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年級字:魚(P1) 餒(P0) 肉(P1) 敗(P2)
餒:魚臭爛;敗:肉腐爛。魚爛肉腐。泛指變質的食物。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
年級字:魚(P1) 質(P4) 龍(P2) 文(P1)
年級字:鼎(P5) 魚(P1) 幕(P3) 燕(P2)
宛如鼎中遊動的魚,帷幕上築巢的燕子。比喻處於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南朝·樑·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年級字:池(P2) 魚(P1) 籠(P3) 鳥(P1)
晉·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年級字:漏(P3) 網(P2) 之(P2) 魚(P1)
年級字:鱷(P6) 魚(P1) 眼(P1) 淚(P2)
鱷魚:一種生性兇殘,捕食人、畜的爬行動物。傳說鱷魚在吞食人畜時,邊吃邊流眼淚。比喻惡人的假慈悲。
年級字:魚(P1) 目(P1) 混(P5) 珍(P2)
《參同契》上:“魚目豈爲珠,蓬蒿不成檟。”唐·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龍,魚目混珍。”
年級字:池(P2) 魚(P1) 林(P1) 木(P1)
《淮南子·說山訓》:“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爲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爲之殫。”
年級字:宵(P2) 魚(P1) 垂(P2) 化(P1)
據《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聖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
年級字:魚(P1) 腸(P5) 尺(P1) 素(P4)
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啓》:“魚腸尺素,鳳足數行,書此謝辭,終知不盡。”
年級字:雞(P1) 頭(P1) 魚(P1) 刺(P3)
年級字:魚(P1) 死(P3) 網(P2) 破(P2)
《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
年級字:魚(P1) 貫(P1) 而(P1) 行(P1)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着一個地接連着走。形容一個跟一個單行前進。
晉·範汪《請嚴詔諭庾翼還鎮疏》:“而玄冬之月,沔漢乾涸,皆當魚貫而行,排推而進。”
年級字:魚(P1) 書(P1) 雁(P3) 帖(P4)
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徵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年級字:射(P2) 魚(P1) 指(P2) 天(P1)
年級字:魚(P1) 游(P1) 釜(P0) 中(P1)
《後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年級字:釜(P0) 中(P1) 生(P1) 魚(P1)
金·元好問《寄西溪相禪師》詩:“門堪羅雀仍未害,釜欲生魚當奈何。”
年級字:貫(P1) 魚(P1) 之(P2) 次(P1)
《後漢書·楊賜傳》:“慎貫魚之次,無令醜女有四殆之嘆,遐邇有憤怨之聲。”
年級字:臨(P3) 河(P1) 羨(P4) 魚(P1)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
年級字:池(P2) 魚(P1) 之(P2) 殃(P0)
《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
年級字:霄(P0) 魚(P1) 垂(P2) 化(P1)
據《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聖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
年級字:如(P2) 魚(P1) 得(P1) 水(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如獲至寶好象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藉。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年級字:雁(P3) 逝(P5) 魚(P1) 沉(P2)
《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山高水闊,難追二國之歡;雁逝魚沉,久絕八行之賜。”
年級字:魚(P1) 封(P1) 雁(P3) 帖(P4)
《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南宮詞紀·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徵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
年級字:淵(P5) 魚(P1) 叢(P3) 爵(P4)
比喻爲政不善,結果驅使人民投向敵方。爵,古同“雀”。
《孟子·離婁上》:“故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牛(P1) 蹄(P4) 之(P2) 魚(P1)
《孔叢子·連叢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須租人,是猶古人慾決江海以救牛蹄之魚之類也。”
年級字:為(P2) 淵(P5) 驅(P4) 魚(P1)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多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年級字:懸(P5) 龜(P3) 系(P2) 魚(P1)
《新唐書·車服志》:“高宗給五品以上隨身魚袋……天授二年,改佩魚爲。其後三品以上龜袋飾以金,四品以銀,五品以銅。中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
年級字:鯰(P0) 魚(P1) 上(P1) 竹(P1)
宋·歐陽修《歸田錄》:“君於仕宦,亦何異鯰魚上竹竿耶?”
年級字:葬(P3) 身(P1) 魚(P1) 腹(P4)
戰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年級字:枯(P2) 魚(P1) 之(P2) 肆(P4)
《莊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年級字:涸(P6+) 魚(P1) 得(P1) 水(P1)
《新唐書·契苾何力傳》:“何力被執也,或讒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魚得水,其脫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鐵石,殆不揹我。’”
年級字:魚(P1) 沉(P2) 雁(P3) 靜(P2)
明·高濂《瓦盆兒·題情》套曲:“未知道自別來他心可至誠,他應恨魚沉雁靜。”
年級字:魚(P1) 生(P1) 空(P1) 釜(P0)
宋·陸游《獨立》詩:“羊踏寒蔬新少夢,魚生空釜久諳窮。”
年級字:清(P1) 水(P1) 無(P2) 大(P1) 魚(P1)
語出《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年級字:魚(P1) 上(P1) 竹(P1) 竿(P2)
俗說鮎魚能上竹竿,但鮎魚黏滑無鱗,爬竿畢竟困難。後以之比喻上升艱難。
年級字:魚(P1) 緣(P4) 竹(P1) 竿(P2)
年級字:鯉(P0) 魚(P1) 跳(P1) 龍(P2) 門(P1)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爲龍,唯鯉或然。”
年級字:穩(P4) 坐(P1) 釣(P3) 魚(P1) 船(P2)
年級字:章(P3) 魚(P1) 小(P1) 丸(P3) 子(P1)
詞性:名詞
食品: 用章魚肉打碎後磨成肉醬,然後搓成小丸子,再煮熟放熱湯和其他配料和調味品進食。
年級字:水(P1) 至(P1) 清(P1) 則(P3) 無(P2) 魚(P1)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夥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fáng cháng xiàn diào dà yú
年級字:放(P1) 長(P1) 線(P2) 釣(P3) 大(P1) 魚(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鬼計,
騙局,
耐心急功近利有計劃地設下陷并或圈套,並有耐性等待目標中計。
「放長線」設下陷并。
「釣大魚」大魚上釣。
以釣魚的技巧,描寫出用長的釣魚線才能達到大魚活動的深水,才有機會釣到大魚。比喻有計劃地設下陷并或圈套,並有耐性等待目標中計。
也比喻做事需要有合適的計劃,並有耐性,將來才能有機會得到更大的回報。
年級字:金(P1) 鯉(P0) 魚(P1) 的(P1) 百(P1) 櫚(P6+) 裙(P3)
詞性:名詞
林海音作品。
wèi yuān qū yú wèi cóng qū què
年級字:爲(P2) 淵(P5) 驅(P4) 魚(P1) ,(P1) 爲(P2) 叢(P3) 驅(P4) 雀(P3)
比喻爲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同“爲淵驅魚,爲叢驅爵”。
sān tiān dǎ yú 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年級字:三(P1) 天(P1) 打(P1) 魚(P1) ,(P1) 兩(P1) 天(P1) 曬(P2) 網(P2)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tài gōng diào yú yuàn zhě shàng gōu
年級字:太(P1) 公(P1) 釣(P3) 魚(P1) ,(P1) 願(P3) 者(P1) 上(P1)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負命者上鉤來!’”
wèi yuān qū yú wèi cóng qū jué
年級字:爲(P2) 淵(P5) 驅(P4) 魚(P1) ,(P1) 爲(P2) 叢(P3) 驅(P4) 爵(P4)
比喻爲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爵,通“雀”。
語出《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晉書·段灼傳》引作“爲川驅魚,爲藪驅雀”。
rú yú yǐn shuǐ lěng nuǎn zì zhī
年級字:如(P2) 魚(P1) 飲(P2) 水(P1) ,(P1) 冷(P2) 暖(P2) 自(P1) 知(P1)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rén wéi dāo zǔ wǒ wéi yú ròu
年級字:人(P1) 爲(P2) 刀(P1) 俎(P0) ,(P1) 我(P1) 爲(P2) 魚(P1) 肉(P1)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裏,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
chéng mén shī huǒ yāng jí chí yú
年級字:城(P2) 門(P1) 失(P2) 火(P1) ,(P1) 殃(P0) 及(P2) 池(P2) 魚(P1)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北齊·杜弼《檄樑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sān rì dǎ yú liǎng rì shài wǎng
年級字:三(P1) 日(P1) 打(P1) 魚(P1) ,(P1) 兩(P1) 日(P1) 曬(P2) 網(P2)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脩禮物與賈代儒。”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 yuàn zhě shàng gōu
年級字:姜(P4) 太(P1) 公(P1) 釣(P3) 魚(P1) ,(P1) 願(P3) 者(P1) 上(P1)
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裏。”
Hǎi kuò píng yú yuè tiān gāo rèn niǎo fēi
年級字:海(P1) 闊(P4) 憑(P4) 魚(P1) 躍(P3) ,(P1) 天(P1) 高(P1) 任(P3) 鳥(P1) 飛(P1)
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比喻在廣闊的天地裡,人們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年級字:任(P3) 憑(P4) 風(P1) 浪(P1) 起(P1) ,(P1) 穩(P4) 坐(P1) 釣(P3) 魚(P1) 船(P2)
比喻隨便遇到什麼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四:“我們有在不同革命時期經過考驗的這樣一套幹部,就可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要有這個信心。”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 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年級字:任(P3) 憑(P4) 風(P1) 浪(P1) 起(P1) ,(P1) 穩(P4) 坐(P1) 釣(P3) 魚(P1) 臺(P0)
比喻隨便遇到什麼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人民文學》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單等撒網下鉤了。”
rèn cóng fēng làng qǐ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年級字:任(P3) 從(P1) 風(P1) 浪(P1) 起(P1) ,(P1) 穩(P4) 坐(P1) 釣(P3) 魚(P1) 船(P2)
比喻隨便遇到什麼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