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高(P1) 下(P1) 在(P1) 手(P1)
猶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同“高下其手”。
宋·葉適《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爭,寧亟去,無苟徇,亦以此見排於俗。”
年級字:不(P1) 知(P1) 高(P1) 下(P1)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謝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話兒敢說麼?”
年級字:高(P1) 下(P1) 任(P3) 心(P1)
《晉書·王敦傳》:“進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劉隗)比。”
年級字:高(P1) 下(P1) 其(P2) 手(P1)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官制》:“五代以來,諸州馬步軍虞侯以衙校爲之,太祖慮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參軍,以進士、‘九經’及第人充之。”
年級字:錯(P1) 落(P2) 高(P1) 下(P1)
宋·葉適《文林郎前祕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誌銘》:“已而耳改目化,氣竦神涌,古今事物,錯落高下,不以涯量。”
年級字:高(P1) 下(P1) 在(P1) 口(P1)
《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叢猥,老胥抱文書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異時長官漫不省察,謹佔署而已。”
年級字:貴(P3) 賤(P5) 高(P1) 下(P1)
年級字:高(P1) 下(P1) 在(P1) 心(P1)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況,採取適當辦法。後形容能胸有成竹地處理事情。
《左傳·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