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ǐ
年級字:體(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小篆從「骨」,「豊」聲。
身體: 生物 - 人體。
生物形狀和狀况: 人體、身體、肢體、肉體、上體、下體、體重、體內、體外、體溫、體質、體能、體魄、體力、體育、體無完膚、五體投地。
物理形狀和狀况: 固體、氣體、物體、主體、體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化學流質 - 酸性液體。
文章格式 - 文體。
文字格式 - 字體。
事情 - 整體、體系、體制。
身體力行、羣體、體驗、體會、體察、體味、體諒、體貼、體恤、體面。
zài tǐ
Tǐ xiàng
yǎn tǐ
年級字:掩(P4) 體(P2)
詞性:名詞
一種軍事設施。供戰鬥人員、武器、車輛射擊和隱蔽用的露天工事。如單人掩體、機槍掩體等。
fēn tǐ
tǐ xiàng
jí tǐ
zhǔtǐ
年級字:主(P1) 體(P2)
1.事物的主要部分 。2.哲學上指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 。3.民法中指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負刑事責任的人;國際法中指國家主權的行使者與義務的承擔者,即國家。
zì tǐ
年級字:字(P1) 體(P2)
詞性:名詞
同一種文字的書法的不同形體,如漢字手寫的楷書、行書、草書
luǒ tǐ
yìtǐ
年級字:一(P1) 體(P2)
unity; uniformly; together
tǐ xì
dǎo tǐ
tōng tǐ
tǐ chá
dòng tǐ
年級字:體(P2)
詞性:名詞
1.軀幹。特指家畜屠宰後的軀幹部分2.借指某種機器或其他物件的主體部分
tǐ xù
tǐ zì
tǐ zhòng
quán tǐ
lì tǐ
年級字:立(P1) 體(P2)
平面1.具有長、寬、厚的形體2.包括地面、水、空中的
3.指地面以上具有若干橫向層次的
tuán tǐ
年級字:團(P3) 體(P2)
詞性:名詞
大伙,
整体,
集体,
集团個人為一個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娛樂而聯合或正式組織起來的一群人。
tǐ xiàn
年級字:體(P2) 現(P1)
詞性:動詞
在現,
呈現,
展現,
顯露,
線路,
顯示,
再現,
表示,
表現隱藏1. 謂本性表現於外。
2. 引申為某種性質或現像在某一事物上具體表現出來。參考:
謂本性表現於外。
清 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一章十五》:「時中而體現,則人得見其無過不及矣。未發之中,體在中而未現,則於己而喻其不偏不倚耳,天下固莫之見也。」
引申為某種性質或現像在某一事物上具體表現出來。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一章:「謂本性表現於外。我們能不能以更小的代價來換取更大的勝利。不然的話,我們怎麼來體現這個持久呢?」
zhèng tǐ
shàngtǐ
tǐ huà
qì tǐ
tǐ huì
zhǔ tǐ
年級字:主(P1) 體(P2)
客體1.指君主的統治地位
2.事物的主要部分
3.哲學名詞,和“客體”相對。指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
4.法學用語。民法中指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應負刑事責任的人;國際法中指國家主權的行使者與義務的承擔者,即國家
biàn tǐ
年級字:遍(P2) 體(P2)
詞性:形容詞
如果後面加上“鱗傷”二字,組成四字詞語“遍軆鱗傷”,意思即是
渾身受傷,傷痕像魚鱗一樣密。形容受傷很重。
méi tǐ
年級字:媒(P3) 體(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傳媒,信息的傳送體系。
媒體 - 傳媒,信息的傳送體系。例如: 聲樂、圖像、形像、動畫、視頻等。其中也包括了從事信息傳遞的工作單位和人員,例如社會新聞的收集和放送的新聞界。
yī ti
年級字:一(P1) 體(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1. 謂關係密切或協調一致,猶如一個整體。
2. 一部分。
3. 指整個身體。
4. 猶言一隻。
5. 一樣;一同;一律。
6. 謂文學作品的一種體式或風格。
7. 指全體。如:一體周知、一體遵照。
fán tǐ
年級字:繁(P3) 體(P2)
詞性:名詞
繁體字簡體、簡體字常用於分別中國近代文字的兩種:繁體和簡體字。簡體字是將繁體字的筆劃部份簡化,容易學習和抄寫。繁體字主要應用於台灣、香港和一些海外城市。中國國內以簡體字為標準文字。
tǐ tiē
tǐ yù
年級字:體(P2) 育(P2)
詞性:名詞
德育,
智育一種娛樂消遣活動或需體力、智慧與技巧的比賽或競技, 它要求用或多或少的體力, 按照傳統的形式或一組規則進行, 有時還作為一種職業在戶外或室內進行。 輔助身體成長發育、增強體力體質的教育。
tǐ wù
gè tǐ
Tǐ qíng
年級字:體(P2) 情(P2)
詞性:形容詞
體恤一方給另一方的呵護與關懷,表示對於情感的理解。
ròu tǐ
tǐ yàn
年級字:體(P2) 驗(P3)
詞性:名詞,動詞
體會,
體味,
經歷,
領略1. 在實踐中認識事物; 親身經歷。
2. 體察; 考察。
tǐ cāo
tǐ wèi
年級字:體(P2) 味(P2)
詞性:名詞
體會,
體驗,
領會,
領悟,
領略1.活的動物體所特有的氣味2.出汗的或不清潔的個人身上的一種令人討厭的氣味
3.體會尋味
tǐ liàng
mǔ tǐ
tǐ zhì
tǐ gé
wù tǐ
年級字:物(P1) 體(P2)
詞性:名詞
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切有形體的物質,一般分有氣態、液態和固態。
xíng tǐ
tǐ nèi
年級字:體(P2) 內(P1)
詞性:形容詞
體外1. 位於或來源於生物體內部的。2. 屬於或關於身體內部的。
3. 體內感覺到的。
tǐ miàn
jiǎn tǐ
tǐ pò
Tǐ què
tǐ shàng
yí tǐ
年級字:遺(P3) 體(P2)
詞性:形容詞
屍體,
屍身,
屍首1. 死者的屍體。2. 指自己的身體,古人認為自身為父母的遺體。
tǐ zhuàng
wǔ tǐ
年級字:五(P1) 體(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指四肢及頭。
2.指《春秋》記述史事隱寓褒貶的五種手法。
3.指漢字五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
tǐ wèn
年級字:體(P2) 問(P1)
詞性:動詞
探問。
例:宋歐陽修《再舉米光濬狀》:“臣昨往岢嵐,親見光濬絶無病狀,體問得去年偶因飲酒,暫曾不安。” 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我向前體問俺渾家去。”《醒世姻緣傳》第八回:“卻説晁住到了京,各處體問,尋到傍晚止,尋見胡旦。”
shí tǐ
年級字:實(P1) 體(P2)
詞性:形容詞
1. 指不僅可觸知的而且是有形的。2. 實際存在的物體。
wén tǐ
年級字:文(P1) 體(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指文章、文學作品的體裁。
zhěng tǐ
年級字:整(P2) 體(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全體,
全局,
全部,
團體,
整個,
集體局部,
部分,
部門指整個事物或組織的全體指整個集體或整個事物的全部
1. Zhǐ zhěnggè jítǐ huò zhěnggè shìwù de quánbù
Google Translate for Business:Translator ToolkitWebsite TranslatorGlobal Market Finder
About Google TranslateCommunityMobile
About GooglePrivacy & TermsHelpSend feedback
tǐ tài
xiàtǐ
年級字:下(P1) 体(P2)
1.身体的下半部 。2.会阴部;外生殖器 。3.指植物的根茎 。
tǐ ruò
jù tǐ
qū tǐ
jiě tǐ
lù tǐ
tǐ ma
tǐ wēn
年級字:體(P2) 溫(P2)
詞性:名詞
生物體的天然熱度,無脊椎動物和冷血脊椎動物的體溫接近環境溫度,熱血脊椎動物的體溫在一狹小範圍內漲落、該範圍為不同種類動物各自所特有而大部分不依賴於環境;特指人體的溫度,37C 左右為正常
tī ji
年級字:體(P2) 己(P1)
詞性:名詞
1.親近的;貼心的2.家庭成員中個人私存的財物。亦泛指私人積蓄
zhī tǐ
tǐ jiǎn
tǐ lì
ti cái
年級字:體(P2) 裁(P4)
詞性:名詞
文體文學作品內容的分類。
例如: 詩歌、 記敘文、 描寫文、 議論文等等。
jī tǐ
tǐ yǐ
tǐ jī
年級字:體(P2) 積(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説明物體外形所佔空間的大小。
這個衣櫃的長、寬、高的總和是5立方尺,也只是佔了那個房間的體積的百份之5,是應該可以放進去的。
qún tǐ
年級字:群(P6) 體(P2)
詞性:名詞
個體群體與個體相對,是個體的共同體。不同個體按某種特徵結合在一起,進行共同活動、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體。個體往往通過群體活動達到參加社會生活並成為社會成員的目的,並在群體中獲得安全感、責任感、親情、友情、關心和支持。
shī tǐ
zǒng tǐ
yè tǐ
年級字:液(P4) 體(P2)
詞性:名詞
是三大物質形態之一。它沒有確定的形狀,往往受容器的影響。但它的體積在壓力及溫度不變的環境下,是固定不變的。
hé tǐ
年級字:合(P1) 體(P2)
詞性:動詞
1.合為一體,謂關係密切。
例:《禮記·昏義》:“婦至,壻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孔穎達疏:“所以合體同尊卑者,欲使壻之親婦,婦亦親壻,所以體同為一,不使尊卑有殊也。” 宋沉括《夢溪筆談·辯證一》:“王左右之臣,合體一心,趣乎王者也。”
2.猶合身。
例:陳建功《丹鳳眼》:“雪白的工作服很合體。”《新華文摘》1984年第4期:“第二天,換了一身更合體的紅花衣裳的姑娘堅持要送父子倆一陣。”參見“ 合身”。
tǐ zhì
rén tǐ
tǐ tǒng
shēn tǐ
年級字:身(P1) 體(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形骸,
肉體,
身材,
身段整個生物生理組織、驅體。
「身」外形的統稱: 身形、樹身、櫃身、牆身、船身。
「體」宇宙中由同類特質而組成的形格: 生物 - 人體、身體。 物理 - 固體、物體、氣體。化學 - 酸性液體。事情 - 整體、體系、體制。文章格式 - 文體。文字格式 - 字體。
tǐ xíng
年級字:繁(P3) 體(P2) 字(P1)
詞性:名詞
繁體簡體、簡體字常用於分別中國近代文字的兩種:繁體和簡體字。簡體字是將繁體字的筆劃部份簡化,容易學習和抄寫。繁體字主要應用於台灣、香港和一些海外城市。中國國內以簡體字為標準文字。
年級字:簡(P2) 體(P2) 字(P1)
詞性:名詞
簡體字繁體、繁體字常用於分別中國近代文字的兩種:繁體和簡體字。簡體字是將繁體字的筆劃部份簡化,容易學習和抄寫。
年級字:異(P3) 體(P2) 字(P1)
詞性:名詞
文字的流傳在不同的歷史原因,不停產生改變。
異體字是可能是一個字被改變初期的新的寫法,未能被全面接受為「標準字」。也可能是社會已經開始接受了一個新的寫法,而原來的字仍然存在,沒有完全消失。
例如: 「為」和「
年級字:多(P1) 媒(P3) 體(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媒體 - 傳媒,信息的傳送面。例如: 聲樂、圖像、形像、動畫、視頻等。
多媒體 - 指具有多方面這些功能或效果的電子產品或給人欣賞的創作。
年級字:近(P2) 體(P2) 詩(P3)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律詩,
絕詩格律詩的一種。
七言律詩《唐。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每首詩有八句或四句,被歸納為「近體詩」,盛唐之後流行的格式。對仗: 每兩句為一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或稱結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首、尾兩聯則可對可不對。
押韻: 第二、四、六、八句(偶句)一定要押韻。
平仄: 古漢語四聲為「平、上、去、入」,每句有一定的平聲、仄聲相互交替。
「律詩」可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簡稱五律、七律。
「律詩」之外也有「絕詩」,「絕詩」的篇幅是「律詩」的一半,每首只有四句,也升為五言與七言兩類,即五言絕詩和七言絕詩,簡稱五絕、七絕。
十句或以上句數稱為「排律」。
年級字:緣(P4) 情(P2) 體(P2) 物(P1)
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年級字:椎(P0) 膚(P3) 剝(P3) 體(P2)
《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災,豈非重兵久在蜀,調登供饋,椎膚剝體,民怨所致,當修德撫民以應之,又何禱乎!’”
年級字:體(P2) 物(P1) 緣(P4) 情(P2)
語出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年級字:稱(P2) 體(P2) 載(P3) 衣(P1)
稱:適合。按照身材剪載衣服。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辦事。
《南齊書·張融傳》:“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
年級字:神(P1) 不(P1) 附(P2) 體(P2)
元·白樸《東牆記》第一折:“早是身體不快,又遇着這等人物,教我神不附體,何時是可也。”
年級字:公(P1) 忠(P2) 體(P2) 國(P1)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辦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體國的有才能的人,來辦這項國事。”
年級字:具(P1) 體(P2) 而(P1) 微(P2)
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大體都有了,不過形狀和規模比較小些。
《孟子·公孫丑上》:“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年級字:身(P1) 體(P2) 健(P3) 康(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移(P2) 氣(P1) 養(P2) 體(P2)
《孟子·盡心上》:“孟子自範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
年級字:體(P2) 大(P1) 思(P2) 精(P2)
體:體制,規模;思:思慮;精:精密。指著作規模宏大,思慮精密。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自序》:“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年級字:水(P1) 上(P1) 體(P2) 育(P2)
詞性:名詞
指在水上進行的運動,例如: 遊泳、賽艇、滑水、釣魚等。
年級字:芳(P2) 蘭(P3) 竟(P2) 體(P2)
芳蘭:蘭草的香氣;竟體:滿身。香氣滿身。比喻舉止閒雅,風采極佳。
《南史·謝覽傳》:“意氣閒雅,視瞻聰明,武帝目送良久,謂徐勉曰:‘覺此生芳蘭竟體。’”
年級字:融(P3) 爲(P2) 一(P1) 體(P2)
融合爲整體。比喻幾種事物關係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個整體。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
年級字:無(P2) 關(P2) 大(P1) 體(P2)
魯迅《華蓋集續編·不是信》:“雖然偶有些“耳食之言,又大抵是無關大體的;要是錯了,即使月久年深,也決不惜追加訂正。”
年級字:汗(P1) 流(P1) 體(P2)
宋·張師正《括異志·張龍圖》:“張燾誤食厭物,謝既再拜而悟,汗流浹體。”
年級字:躬(P3) 體(P2) 力(P1) 行(P1)
躬體:親身體驗;力行:努力實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郭沫若《文化人當前的急務》:“……,更應該以身作則,躬體力行,加倍的奮勉,然後才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
年級字:體(P2) 規(P4) 畫(P1) 圓(P1)
年級字:遐(P6) 邇(P6) 一(P1) 體(P2)
年級字:不(P1) 成(P1) 體(P2) 統(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年級字:魂(P4) 不(P1) 着(P2) 體(P2)
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同“魂不附體”。
《前漢書平話》捲上:“嚇高皇魂不着體。”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三回:“只見兩個黃巾力士,押着李逵,耳邊只聽得風雨之聲,不覺徑到薊州地界,嚇得魂不着體,手腳搖戰。”
年級字:魂(P4) 不(P1) 負(P3) 體(P2)
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同“魂不附體”。
年級字:體(P2) 貼(P2) 入(P1) 妙(P2)
年級字:卑(P3) 身(P1) 賤(P5) 體(P2)
《韓非子·說疑》:“皆夙興夜寐,卑身賤體……以事其君。”
年級字:五(P1) 體(P2) 投(P3) 地(P1)
兩手、兩膝和頭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年級字:體(P2) 無(P2) 完(P1) 膚(P3)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
年級字:枯(P2) 體(P2) 灰(P2) 心(P1)
身體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極端消極。同“枯形灰心”。
年級字:無(P2) 傷(P2) 大(P1) 體(P2)
傷:傷害;大體:指事物的主要方面。對於事物的主要方面沒有什麼妨害。
魯迅《華蓋集·我觀北大》:“而那向上的精神還是始終一貫,不見得弛懈,自然,偶而也免不了有些很想勒轉馬頭的,可是這也無傷大體。”
年級字:魂(P4) 不(P1) 附(P2) 體(P2)
附:依附。靈魂離開了身體。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
年級字:月(P1) 露(P2) 之(P2) 體(P2)
語本《隋書·李諤傳》:“江左齊樑,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四(P1) 體(P2) 百(P1) 骸(P0)
年級字:身(P1) 體(P2) 力(P1) 行(P1)
《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禮記·中庸》: “力行近乎仁。”
年級字:赤(P3) 身(P1) 裸(P5) 體(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4回:“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誰或坐。”
年級字:儀(P4) 靜(P2) 體(P2) 閒(P3)
年級字:五(P1) 體(P2) 投(P3) 誠(P2)
年級字:魂(P4) 不(P1) 赴(P5) 體(P2)
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同“魂不附體”。
年級字:青(P1) 紫(P2) 被(P2) 體(P2)
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李善注引《東觀漢記》:“印綬,漢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劉良注:“青紫,並貴者服飾也。”
年級字:混(P5) 然(P2) 一(P1) 體(P2)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樣子。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繪畫,佈置勻整,結構謹嚴。
《二程遺書》卷二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年級字:一(P1) 心(P1) 同(P1) 體(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二回:“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
年級字:遍(P2) 體(P2) 鱗(P4) 傷(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成語嚴重受傷。
清·吳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體鱗傷,着實走不動了。”
年級字:心(P1) 廣(P2) 體(P2) 胖(P3)
廣:寬廣,坦率;胖:安泰舒適。原指人心胸開闊,外貌就安詳。後用來指心情愉快,無所牽掛,因而人也發胖。
年級字:魂(P4) 不(P1) 著(P2) 體(P2)
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同“魂不附體”。
年級字:四(P1) 肢(P5) 百(P1) 體(P2)
年級字:凡(P3) 胎(P5) 濁(P4) 體(P2)
元·昊昌齡《張天師》第一折:“念小生凡胎濁體,怎敢和仙子陪奉?”
年級字:體(P2) 貼(P2) 入(P1) 微(P2)
體貼:細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心和照顧;入微:達到細微的程度。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
清·趙翼《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四》:“至於尋常寫景,不必有意驚人,而體貼入微,亦復人不能到。”
年級字:切(P2) 身(P1) 體(P2) 會(P1)
年級字:心(P1) 寬(P2) 體(P2) 胖(P3)
原指人心胸開闊,外貌就安詳。後用來指心情愉快,無所牽掛,因而人也發胖。
年級字:三(P1) 位(P1) 一(P1) 體(P2)
基督教把聖父、聖子、聖靈稱爲三位一體。常用來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緊密不可分的整體。
年級字:虎(P1) 體(P2) 熊(P2) 腰(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爲首一將,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吳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字文臺,乃孫武子之後。”
年級字:體(P2) 恤(P5) 入(P1) 微(P2)
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同“體貼入微”。
年級字:渾(P4) 然(P2) 一(P1) 體(P2)
渾然:混同在一起的樣子。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繪畫,佈置勻整,結構謹嚴。
《二程遺書》卷二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年級字:斯(P2) 事(P1) 體(P2) 大(P1)
斯:此;體:體制,規模。這件事性質重要,關係重大。
漢·班固《典引》:“茲事體大而允,寤寐次於聖心。”
年級字:肥(P2) 體(P2) 壯(P1)
碧野《天山景物記》:“它們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膘肥體壯,毛色格外發亮。”
年級字:卑(P3) 身(P1) 屈(P4) 體(P2)
年級字:此(P2) 事(P1) 體(P2) 大(P1)
事體:事情。這事關係重大,牽涉面廣。亦作“茲事體大”。
年級字:一(P1) 體(P2) 同(P1) 心(P1)
一體:一個整體;同心:齊心。比喻關係密切,共同一心。
《儀禮·喪服》:“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周易·繫辭上》:“二人凡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年級字:衣(P1) 不(P1) 蔽(P5) 體(P2)
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秦牧《土地》:“衣不蔽體、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農民望了這羣不知稼穡艱難的人們一眼,一句話也沒說。”
年級字:不(P1) 識(P2) 大(P1) 體(P2)
《史記·平原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晉·袁宏《後漢記》卷一○:“臣愚淺,不識大體。”
年級字:降(P2) 顏(P2) 屈(P4) 體(P2)
年級字:體(P2) 無(P2) 完(P1) 皮(P1)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同“體無完膚”。
年級字:茲(P6+) 事(P1) 體(P2) 大(P1)
漢·班固《典引》:“茲事體大而允,寤寐次於聖心。”
年級字:赤(P3) 身(P1) 露(P2) 體(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體,或睡或坐。”
年級字:賢(P4) 身(P1) 貴(P3) 體(P2)
《管子·立政》:“雖有賢身貴體,毋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資,毋其祿有敢用其財。”
年級字:同(P1) 功(P1) 一(P1) 體(P2)
《史記·黥佈列傳》:“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
年級字:身(P1) 體(P2) 髮(P2) 膚(P3)
本指身軀、四肢、鬚髮、皮膚,後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
《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年級字:柔(P3) 膚(P3) 弱(P3) 體(P2)
年級字:量(P2) 體(P2) 裁(P4) 衣(P1)
《墨子·魯問》:“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我道,則翟將往,量腹麪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羣臣,奚能以封爲哉?”
年級字:身(P1) 體(P2) 發(P1) 膚(P3)
本指身軀、四肢、鬚髮、皮膚,後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
《孝經·開宗明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年級字:四(P1) 體(P2) 不(P1) 勤(P2)
先秦·孔子《論語·微子》:“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
年級字:體(P2) 國(P1) 經(P1) 野(P2)
體:劃分;國:都城;經: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劃分爲若干區域,由官宦貴族分別居住或讓奴隸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國家。
《周禮·天官·序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高官分職,以民爲極。
年級字:隱(P4) 占(P1) 身(P1) 體(P2)
年級字:放(P1) 心(P1) 解(P2) 體(P2)
《墨子·尚賢下》:“是故以賞不當賢,罰不當暴,其所賞者已無故矣,其所罰者亦無罪,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體。”“放”,一本作“攸”。
年級字:黃(P1) 袍(P5) 加(P1) 體(P2)
年級字:居(P2) 移(P2) 氣(P1) 養(P2) 移(P2) 體(P2)
指地位和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奉養可以改變人的體質。
sì tǐ bù qín wǔ gǔ bù fēn
年級字:四(P1) 體(P2) 不(P1) 勤(P2) ,(P1) 五(P1) 穀(P6) 不(P1) 分(P2)
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
kàn cài chī fàn liàng tǐ cái yī
年級字:看(P1) 菜(P1) 吃(P1) 飯(P1) ,(P1) 量(P2) 體(P2) 裁(P4) 衣(P1)
量體: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裁:裁剪。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