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
年級字:騎(P2)
詞性:動詞,量詞
文言文字詞金文與篆文從「馬」,「奇」聲,象兩腿分張,跨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
騎馬、騎牛、騎鹿、 騎虎難下、策騎、騎車。
擅長騎馬和有關的活動: 騎術、騎兵、騎警、騎射。
專用馬: 坐騎、鐡騎。
建築物射上層比下層外伸用作走廊或露臺: 騎樓。
【量詞】計算人馬的單位:一騎、千騎。
zi qí
qí mǎ
qí bīng
jiù qí
qí guò
Qí lǘ
年級字:騎(P2)
詞性:名詞
騎驢是一個詞語,拼音是qí lǘ,一般是騙取一定的財物或者騎乘驢。
qí shì
年級字:騎(P2) 士(P1)
詞性:名詞
1.歐洲封建時代為國王或其他長官服務的武士2.騎兵
3.對騎摩托車的人的戲稱
Hú qí
年級字:輕(P2) 騎(P2) 簡(P2) 從(P1)
指出門時行裝簡單,跟隨的人不多(多指有地位的人)。
徐興業《金甌缺》第二章一:“當他輕騎簡從,驟馬馳入渭州城時,這種歡樂的情緒達到最高峰。”
年級字:太(P1) 監(P2) 騎(P2) 馬(P1)
年級字:騎(P2) 鶴(P2) 揚(P2) 州(P3)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騎(P2) 索(P3) 句(P2)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年級字:東(P1) 方(P1) 千(P1) 騎(P2)
漢·樂府《陌上桑》詩:“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年級字:香(P1) 輪(P2) 寶(P2) 騎(P2)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同“香車寶馬”。
年級字:金(P1) 戈(P0) 鐵(P3) 騎(P2)
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同“金戈鐵馬”。
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發祥之址,與夫金戈鐵騎百戰創業之區,皆所跋涉而導從。”
年級字:好(P1) 騎(P2) 者(P1) 墮(P5)
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爲禍。”
年級字:騎(P2) 鶴(P2) 維(P2) 揚(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騎(P2) 覓(P5)
騎着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一面佔着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誦經不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
年級字:千(P1) 乘(P2) 萬(P2) 騎(P2)
年級字:輕(P2) 騎(P2) 減(P3) 從(P1)
行裝簡單,跟隨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同“輕車簡從”。
年級字:騎(P2) 鶴(P2) 上(P1) 揚(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勢(P3) 成(P1) 騎(P2) 虎(P1)
騎在老虎背上,要下來不能下來。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難,但迫於形勢,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年級字:騎(P2) 揚(P2) 州(P3) 鶴(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南(P1) 航(P3) 北(P1) 騎(P2)
語出《淮南子·齊俗訓》:“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
年級字:只(P1) 騎(P2) 不(P1) 反(P1)
南朝·樑·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只騎不反,踦輪無匹。”
年級字:騎(P2) 倒(P2) 墮(P5)
典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華山隱士陳摶……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華山爲道士。”
年級字:遊(P2) 騎(P2) 無(P2) 歸(P3)
遊騎:離隊的騎兵。離隊的騎兵,無處可歸。比喻離了根本,得不到歸宿。
宋《二程遺書·遺書七》:“只務觀物理,汛然正如遊騎無所歸也。”
年級字:結(P1) 駟(P0) 連(P1) 騎(P2)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年級字:胡(P1) 服(P1) 騎(P2) 射(P2)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數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戰國策·趙策二》:“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年級字:騎(P2) 者(P1) 善(P2) 墮(P5)
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爲禍。”
年級字:騎(P2) 馬(P1) 找(P1) 馬(P1)
騎着馬去找別的馬。原比喻一面佔着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誦經不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
年級字:騎(P2) 龍(P2) 弄(P2) 鳳(P4)
年級字:騎(P2) 馬(P1) 尋(P3) 馬(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裏頭了。”
年級字:騎(P2) 牛(P1) 覓(P5) 牛(P1)
原比喻一面佔着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同“騎驢覓驢”。
年級字:善(P2) 騎(P2) 者(P1) 墮(P5)
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淮南子·原道訓》:“夫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爲禍。”
年級字:騎(P2) 虎(P1) 難(P2) 下(P1)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年級字:握(P3) 蛇(P4) 騎(P2) 虎(P1)
《魏書·彭城王傳》:“彥和手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年級字:騎(P2) 牛(P1) 讀(P1) 漢(P4) 書(P1)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的緱山,往從之。以蒲韀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年級字:猴(P2) 騎(P2) 土(P1) 牛(P1)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引《世語》:“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年級字:騎(P2) 鶴(P2) 上(P1) 揚(P2) 州(P3)
後因以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
南朝梁·殷芸《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爲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年級字:騎(P2) 曹(P5) 不(P1) 記(P1) 馬(P1)
《晉書·王徽之傳》載:“徽之字子猷。性卓犖不羈,爲大 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又爲車騎桓衝騎兵參軍,衝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知馬,何由如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
年級字:騎(P2) 風(P1) 雪(P1) 中(P1)
年級字:盲(P6) 人(P1) 騎(P2) 瞎(P3) 馬(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年級字:騎(P2) 鶴(P2) 上(P1) 維(P2) 揚(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騎(P2) 鶴(P2) 望(P2) 揚(P2) 州(P3)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年級字:騎(P2) 上(P1) 揚(P2) 州(P3) 鶴(P2)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