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枕(P5) 戈(P0) 飲(P2) 膽(P3)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同“枕戈嘗膽”。
唐·姚思廉《梁書·元帝紀》:“孤以不德,天降之災,枕戈飲膽,扣心泣血。”
年級字:吞(P3) 聲(P1) 飲(P2) 氣(P1)
年級字:山(P1) 棲(P3) 谷(P2) 飲(P2)
《魏書·肅宗紀》:“其懷道丘園,昧跡版築,山棲谷飲,舒捲從時者,宜廣戔帛,緝和鼎飪。”
年級字:不(P1) 飲(P2) 盜(P3) 泉(P1)
《屍子》:“(孔子)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
年級字:射(P2) 石(P1) 飲(P2) 羽(P1)
飲:隱沒;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頭裏,隱沒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發箭的力量極強。後也形容武藝高強。
《呂氏春秋·精通》:“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也。”
年級字:飲(P2) 食(P1) 起(P1) 居(P2)
年級字:啜(P1) 菽(P6+) 飲(P2) 水(P1)
啜:吃;菽:豆類。餓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荀子·天論》:“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年級字:十(P1) 日(P1) 之(P2) 飲(P2)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爲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爲十日之飲。”
年級字:飢(P3) 渴(P3) 飲(P2)
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同“飢餐渴飲”。
年級字:飲(P2) 冰(P1) 食(P1)
指生活清苦,爲人清白。亦作“飲冰吞檗”、“飲冰茹櫱”。
語出唐·白居易《三年爲刺史》詩之二:“三年爲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年級字:椎(P0) 心(P1) 飲(P2) 泣(P4)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臣等原奏概歸無效,拜命之餘,不禁椎心飲泣。”
年級字:枕(P5) 戈(P0) 飲(P2) 血(P3)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賊氛未殄,主上焦勞,凡爲臣子,皆當枕戈飲血,共憤同仇。”
年級字:鑿(P6) 飲(P2) 耕(P2) 食(P1)
漢·王充《論衡·感虛》:“堯時五十之民擊壤於塗,觀者曰:‘大哉堯之德也!’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
年級字:飲(P2) 泉(P1) 清(P1) 節(P1)
《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爲廣州刺史,經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慾”,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抵任後,吳“清操逾厲”。
年級字:飲(P2) 水(P1) 啜(P1) 菽(P6+)
《荀子·天論》:“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年級字:飲(P2) 醇(P5) 自(P1) 醉(P4)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與周公謹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年級字:日(P1) 飲(P2) 無(P2) 何(P1)
年級字:痛(P2) 飲(P2) 黃(P1) 龍(P2)
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爲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後泛指爲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宋史·岳飛傳》:“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衆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年級字:飲(P2) 水(P1) 曲(P2)
《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年級字:一(P1) 飲(P2) 一(P1) 啄(P3)
飲:喝水;啄:鳥類吃食。原指鳥類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後也指人的飲食。
《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年級字:鯨(P3) 吸(P2) 牛(P1) 飲(P2)
鯨吸:像鯨魚吸水一樣。如鯨吸百川,似牛飲池水。比喻放量狂飲。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四卷:“桀爲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唐·杜甫《飲中八仙歌》:“飲如長鯨吸百川。:
年級字:飲(P2) 冰(P1) 食(P1)
唐·白居易《三年爲刺史》詩:“三年爲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年級字:吞(P3) 聲(P1) 飲(P2) 恨(P4)
語出南朝·樑·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年級字:巖(P0) 棲(P3) 谷(P2) 飲(P2)
明·張居正《得道長生頌》:“故巖棲谷飲、絕粒噏精者,守形之士也。”
年級字:餐(P3) 松(P1) 飲(P2) 澗(P4)
南朝·樑·沈約《善館碑》:“達人獨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飲澗之情,理難輕樹。”
年級字:飲(P2) 谷(P2) 棲(P3) 丘(P3)
年級字:飲(P2) 水(P1) 知(P1) 源(P3)
年級字:飲(P2) 水(P1) 棲(P3) 衡(P4)
年級字:餐(P3) 霞(P3) 飲(P2) 液(P4)
明·袁宗道《李母壽序》:“吾固久知太夫人,不必餐霞飲液,而自翛然出弢帙之外。”
年級字:飲(P2) 恨(P4) 吞(P3) 聲(P1)
飲恨:強忍怨恨;吞聲:哭泣而不敢出聲。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南朝梁·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年級字:飲(P2) 膽(P3) 嘗(P3) 血(P3)
年級字:飲(P2) 河(P1) 滿(P2) 腹(P4)
《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年級字:茹(P0) 毛(P1) 飲(P2) 血(P3)
茹:吃。用來描繪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
《禮記·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年級字:飲(P2) 馬(P1) 投(P3) 錢(P2)
唐·徐堅《初學記》卷六引《三輔決錄》:“安陵清者有項仲仙,飲馬渭水,每投三錢。”
年級字:飲(P2) 水(P1) 思(P2) 源(P3)
北周·庾信《徵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年級字:飲(P2) 恨(P4) 而(P1) 終(P2)
飲恨:心裏懷着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着怨恨或冤屈死去。
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爲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年級字:飲(P2) 泣(P4) 吞(P3) 聲(P1)
眼淚只能往肚裏流,不敢哭出聲來。形容受壓迫時,忍受痛苦,不敢公開表露。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八回:“瓊英知了這消息,如萬箭攢心,日夜吞聲飲泣,珠淚偷彈,思報父母之仇,時刻不忘。”
年級字:飲(P2) 冰(P1) 內(P1) 熱(P2)
《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年級字:飲(P2) 血(P3) 茹(P0) 毛(P1)
茹:吃。用來描繪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
《禮記·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年級字:日(P1) 飲(P2) 亡(P2) 何(P1)
語出《漢書·爰盎傳》:“南方卑溼,絲能日飲,亡何,說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脫”。顏師古注:“無何,言更無餘事”。
年級字:飲(P2) 冰(P1) 茹(P0)
茹:吃;蘗:俗稱黃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東西。比喻處境困苦,心情抑鬱。也形容生活清苦。
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复食蘗。”
年級字:彎(P2) 弓(P1) 飲(P2) 羽(P1)
《韓詩外傳》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寢石以爲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爲石,石爲之開,而況人乎!”
年級字:飲(P2) 河(P1) 鼴(P0) 鼠(P4)
語出《莊子·逍遙遊》:“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明·李昌祺《剪燈餘話·洞天花燭記》:“飲河鼴鼠愧盈腹,止魯鶢鶋慚厚享。”
年級字:飲(P2) 冰(P1) 茹(P0)
茹:吃;檗:俗稱黃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東西。比喻處境困苦,心情抑鬱。也形容生活清苦。
唐·白居易《三年爲刺史》詩:“三年爲刺史,飲冰復食檗。”
年級字:餐(P3) 霞(P3) 飲(P2) 景(P2)
南朝·樑·陶弘景《冥通記》卷一:“夫作道士,皆須知長生之要。爾既未能餐霞飲景,克己求真,徒在世上,無益於體。”
年級字:飯(P1) 蔬(P3) 飲(P2) 水(P1)
《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年級字:吞(P3) 聲(P1) 飲(P2) 泣(P4)
年級字:蹈(P3) 鋒(P3) 飲(P2) 血(P3)
清·吳敏樹《唐子方方伯夢硯齋銘》:“公驟起鄉閭,捐家室,誓徒旅,蹈鋒飲血,其軍最爲雄健矣。”
年級字:下(P1) 饮(P2) 黄(P1) 泉(P1)
向下(游动)可以饮地下的泉水。黄泉,地底下的泉水 。
年級字:餐(P3) 霞(P3) 飲(P2)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質性》:“屈原憂極,故有輕舉遠遊、餐霞飲瀣之賦。”
年級字:飲(P2) 露(P2) 餐(P3) 風(P1)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風。形容超凡脫俗的生活。亦作“飲風餐露”。
年級字:吞(P3) 風(P1) 飲(P2) 雨(P1)
年級字:渴(P3) 者(P1) 易(P2) 飲(P2)
口渴的人喝什麼都覺得甘甜。舊時比喻久經苛政而最知對德政感恩。
年級字:吸(P2) 風(P1) 飲(P2) 露(P2)
《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年級字:棲(P3) 丘(P3) 飲(P2) 谷(P2)
年級字:飲(P2) 犢(P0) 上(P1) 流(P1)
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爲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爲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間,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而飲之。”
年級字:飲(P2) 灰(P2) 洗(P2) 胃(P3)
《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年級字:飢(P3) 餐(P3) 渴(P3) 飲(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說得天花亂墜,爭似飢餐渴飲。”
年級字:飲(P2) 冰(P1) 吞(P3)
明·袁宗道《雜說》:“務此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實知,臥薪嚐膽,飲冰吞檗。”
年級字:沒(P1) 金(P1) 飲(P2) 羽(P1)
年級字:飲(P2) 馬(P1) 長(P1) 江(P2)
年級字:簞(P0) 食(P1) 瓢(P0) 飲(P2)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年級字:沒(P1) 石(P1) 飲(P2) 羽(P1)
漢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隱沒不見。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年級字:長(P1) 夜(P2) 之(P2) 飲(P2)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爲淫樂長夜之飲。”
年級字:偃(P0) 鼠(P4) 飲(P2) 河(P1)
年級字:飲(P2) 水(P1) 食(P1) 菽(P6+)
年級字:開(P1) 懷(P3) 暢(P4) 飲(P2)
開懷:心情無所拘束,十分暢快。比喻敞開胸懷,盡情飲酒。
元·無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們安排酒餚,與衆大人每玩賞端陽,開懷暢飲。”
年級字:飲(P2) 氣(P1) 吞(P3) 聲(P1)
年級字:餐(P3) 風(P1) 飲(P2) 露(P2)
年級字:飲(P2) 食(P1) 男(P1) 女(P1)
年級字:飲(P2) 水(P1) 辨(P5) 源(P3)
年級字:黃(P1) 龍(P2) 痛(P2) 飲(P2)
宋金交戰,岳飛曾說要直搗黃龍府,與人痛飲。龔振黃《青島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門學界,糾合學界同志,連絡全國人民,黃龍痛飲,嶽武穆之是法;馬革裹屍,漢伏波之未死。”
年級字:飲(P2) 鴆(P0) 止(P1) 渴(P3)
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年級字:沒(P1) 衛(P4) 飲(P2) 羽(P1)
年級字:飲(P2) 冰(P1) 茹(P0)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節婦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飲冰茹檗數十年。”
年級字:餐(P3) 葩(P0) 飲(P2) 露(P2)
漢·劉向《列仙傳·赤將子輿》:“子輿拔俗,餐葩飲露。”
年級字:飲(P2) 血(P3) 崩(P2) 心(P1)
年級字:飲(P2) 鴆(P0) 解(P2) 渴(P3)
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同“飲鴆止渴”。
rú yú yǐn shuǐ lěng nuǎn zì zhī
年級字:如(P2) 魚(P1) 飲(P2) 水(P1) ,(P1) 冷(P2) 暖(P2) 自(P1) 知(P1)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rú rén yǐn shuǐ lěng nuǎn zì zhī
年級字:如(P2) 人(P1) 飲(P2) 水(P1) ,(P1) 冷(P2) 暖(P2) 自(P1) 知(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某甲雖在黃梅隨衆,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受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是某甲師也。”
jī zhě yì wéi shí kě zhě yì wéi yǐn
年級字:飢(P3) 者(P1) 易(P2) 爲(P2) 食(P1) ,(P1) 渴(P3) 者(P1) 易(P2) 爲(P2) 飲(P2)
飢餓的人什麼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麼飲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