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食(P1) 不(P1) 遑(P0) 味(P2)
年級字:食(P1) 不(P1) 累(P3) 味(P2)
年級字:燕(P2) 子(P1) 銜(P6) 食(P1)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且休說懷耽十月,只從小偎乾就溼,兒口氣擡舉他偌大,恰便似燕子銜食。”
年級字:推(P2) 食(P1) 解(P2) 衣(P1)
詞性:動詞
成語推:讓。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年級字:寢(P5) 食(P1) 不(P1) 安(P1)
《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年級字:強(P2) 食(P1) 弱(P3) 肉(P1)
年級字:惡(P3) 衣(P1) 菲(P5) 食(P1)
《梁書·太祖張皇后等傳序》:“高祖撥亂反正,深鑑奢逸,惡衣菲食,務先節儉。”
年級字:食(P1) 子(P1) 徇(P0) 君(P2)
年級字:鷹(P2) 摯(P5) 狼(P2) 食(P1)
年級字:食(P1) 玉(P1) 炊(P0) 桂(P1)
《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年級字:月(P1) 盈(P4) 則(P3) 食(P1)
盈:滿;食:通“蝕”。月亮圓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月蝕。比喻事物盛到極點就會衰落。
年級字:耳(P1) 食(P1) 之(P2) 言(P1)
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年級字:食(P1) 指(P2) 大(P1) 動(P1)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年級字:衣(P1) 宵(P2) 食(P1)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進食。常用以稱諛帝王勤於政事。
語出唐太宗《執契靜三邊》詩:“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年級字:衣(P1) 食(P1) 父(P1) 母(P1)
明·湯顯祖《南柯記》:“着甚麼南莊田,北莊地,有溜二便是衣食父母。”
年級字:惡(P3) 衣(P1) 食(P1)
糲: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飯。形容生活儉樸。
宋·蘇軾《禮義信足以成德論》:“以爲有國者皆當惡衣糲食,與農夫並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爲百工。”
年級字:人(P1) 浮(P3) 於(P2) 食(P1)
浮:超過,多餘。食:指俸祿。原指人的才能超過所得的俸祿。後比喻人員太多超過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於事”。
年級字:殺(P4) 衣(P1) 縮(P3) 食(P1)
明·寧濂《故麗水葉府君墓銘》:“家雖貧,殺衣縮食,葬宗黨十餘喪。”
年級字:敝(P0) 衣(P1) 食(P1)
宋·曾鞏《徐復傳》:“窮閻漏屋,敝衣糲食,或至於不能自給,未嘗動其意也。”
年級字:西(P1) 食(P1) 東(P1) 眠(P3)
在西家吃飯,在東家睡覺。比喻貪利的人企圖兼有兩利。
年級字:東(P1) 食(P1) 西(P1) 宿(P3)
《藝文類聚》卷四十引《風俗通》:“俗說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醜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女便兩袒,怪問其故。雲:‘欲東家食,西家宿。’”
年級字:退(P2) 食(P1) 自(P1) 公(P1)
年級字:食(P1) 不(P1) 下(P1) 咽(P4)
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霽雲(南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
年級字:滅(P3) 此(P2) 朝(P3) 食(P1)
讓我先把敵人消滅掉再吃早飯。形容急於消滅敵人的心情和必勝的信心。
《左傳·成公二年》:“齊侯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
年級字:擊(P3) 鐘(P2) 鼎(P5) 食(P1)
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三國·魏·嵇康《卜疑》:“寧聚貨千億,擊鐘鼎食;枕藉芬芳,婉臠美色乎?”
年級字:足(P1) 衣(P1) 足(P1) 食(P1)
《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我佛當日爲救門徒六道輪迴,猶如舟船,般運衆生,達於彼岸。此時總得見佛,今世足衣足食。”
年級字:且(P1) 食(P1)
《南史·王融傳》:“(融)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僕出於扶桑,入於湯谷,照耀天下,誰雲不知,而卿此問?’昭略雲:‘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年級字:靡(P0) 衣(P1) 玉(P1) 食(P1)
年級字:雞(P1) 爭(P2) 食(P1)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年級字:食(P1) 不(P1) 終(P2) 味(P2)
年級字:搖(P2) 尾(P1) 求(P2) 食(P1)
老虎被關進籠圈裏,向人搖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年級字:弊(P5) 衣(P1) 簞(P0) 食(P1)
《周書·儒林傳論》:“其沉默孤微者,亦篤志於章句,以先王之道,飾腐儒之姿,達則不過侍講訓胄,窮則終於弊衣簞食。”
年級字:飢(P3) 不(P1) 暇(P6) 食(P1)
年級字:酒(P4) 食(P1) 地(P1) 獄(P4)
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東坡倅杭,不勝杯酌……疲於應接,乃號杭倅爲酒食地獄。”
年級字:食(P1) 租(P2) 衣(P1) 稅(P4)
《史記·平準書》:“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漢書·食貨志下》:“縣官食租衣稅而已。”
年級字:簞(P0) 食(P1) 壺(P3) 漿(P4)
食:食物;漿:湯。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形容軍隊受到羣衆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年級字:衣(P1) 租(P2) 食(P1) 稅(P4)
租、稅:田賦和各種稅款的總稱。依靠百姓繳納的租稅生活。
年級字:居(P2) 食(P1)
鷇:待母哺食的幼鳥,它不挑揀食物。如鵪鶉一樣居無定所,象幼雛一樣飢不擇食。比喻生活儉樸,不求享受。
《莊子·天地》:“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
年級字:井(P2) 不(P1) 食(P1)
指井雖浚治,潔淨清澈,但不被飲用。比喻潔身自持,而不爲人所知。
語出《易·井》:“井渫不食,爲我心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謂也。”孔穎達疏:“井渫而不見食,猶人修已全潔而不見用。”
年級字:豕(P0) 食(P1) 丐(P5) 衣(P1)
年級字:食(P1) 不(P1) 充(P2) 腸(P5)
年級字:嗟(P0) 來(P1) 之(P2) 食(P1)
《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年級字:日(P1) 忘(P2) 食(P1)
《後漢書·儒林傳上·尹敏》:“與班彪親善,每相遇,輒日旰忘食,夜分不寢。”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果(P1)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爲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年級字:食(P1) 荼(P0) 臥(P3) 棘(P6)
年級字:食(P1) 不(P1) 知(P1) 味(P2)
年級字:簞(P0) 食(P1) 瓢(P0) 飲(P2)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年級字:生(P1) 眾(P3) 食(P1) 寡(P4)
眾:多;寡:少。生產的多,消費的少。形容財富充足。
《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年級字:錦(P3) 衣(P1) 肉(P1) 食(P1)
年級字:狗(P2) 彘(P0) 不(P1) 食(P1)
東漢·班固《漢書·元後傳》:“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
年級字:食(P1) 古(P1) 如(P2)
猶言食古不化。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年級字:並(P2) 日(P1) 而(P1) 食(P1)
並日:兩天合併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兩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糧食。形容生活窮困。
《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並日而食。”
年級字:食(P1) 不(P1) 兼(P3) 肉(P1)
年級字:食(P1) 少(P1) 事(P1) 繁(P3)
年級字:食(P1) 不(P1) 果(P1) 腹(P4)
《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和州劉錄事者,大曆中罷官居和州旁縣,食兼數人,尤能食鱠,常言鱠味未嘗果腹。”
年級字:口(P1) 多(P1) 食(P1) 寡(P4)
唐·韓愈《答胡生書》:“愈不善自謀,口多而食寡。”
年級字:食(P1) 不(P1) 重(P1) 味(P2)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記·吳太伯世家》:“越王勾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衆。”
年級字:不(P1) 食(P1) 之(P2) 地(P1)
年級字:三(P1) 旬(P4) 九(P1) 食(P1)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頓飯。形容家境貧困。
漢·劉向《說苑·立節》:“子思居於衛,縕袍無表,二旬而九食。”晉·陶潛《擬古》詩:“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力(P1)
《禮記·禮器》:“食力無數。”陳浩集說:“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年級字:宵(P2) 衣(P1) 食(P1)
宵:夜間;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來,時間晚了才吃飯。形容爲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
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旰衣宵食。”
年級字:食(P1) 親(P1) 財(P3) 黑(P1)
年級字:食(P1) 不(P1) 二(P1) 味(P2)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年級字:亞(P2) 婆(P1) 食(P1) 粥(P5)
年級字:退(P2) 食(P1) 從(P1) 容(P2)
語出《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鄭玄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
年級字:食(P1) 日(P1) 萬(P2) 錢(P2)
年級字:望(P2) 屋(P1) 以(P1) 食(P1)
年級字:鼎(P5) 食(P1) 鳴(P4) 鍾(P4)
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同“鼎食鳴鐘”。
年級字:足(P1) 食(P1) 豐(P3) 衣(P1)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緯》:“勸夫人省可閒愁緒,足食豐衣無所慮,何況俺爺貴胄都時譽。”
年級字:八(P1) 珍(P2) 玉(P1) 食(P1)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萬語對生意。”
年級字:弊(P5) 衣(P1) 蔬(P3) 食(P1)
破舊的衣服和粗糲的飯食。指生活儉樸。同“弊衣簞食”。
年級字:吹(P1) 篪(P0) 乞(P1) 食(P1)
吹着篪討吃的。指在街頭行乞。篪:古代的一種音樂,象笛子,有八孔。
年級字:因(P1) 廢(P4) 食(P1)
原意是說,因爲有人吃飯噎死了,就想讓天下人都不吃飯,這太荒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於出了點小毛病或怕出問題就索性不去幹。
《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年級字:伴(P2) 食(P1) 宰(P5) 相(P1)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飯。用來諷刺無所作爲,不稱職的官員。
《舊唐書·盧懷慎傳》:“開元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爲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年級字:缺(P3) 食(P1) 無(P2) 衣(P1)
明·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一折:“先主在獨樹樓桑受困危,織履編席,缺食無衣,到處尋覓,挽菜挑虀。”
年級字:縮(P3) 衣(P1) 節(P1) 食(P1)
宋·陸游《劍南詩稿·秋獲歌》:“我願鄰曲謹蓋藏,縮衣節食勤耕桑。”
年級字:虎(P1) 不(P1) 食(P1) 兒(P1)
老虎兇猛殘忍,但並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明·楊珽《龍膏記·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陽,一時未歸,待異日我自慢慢勸他,虎毒不食兒,孩兒切莫短見。”
年級字:食(P1) 言(P1) 而(P1) 肥(P2)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年級字:簞(P0) 食(P1) 壺(P3) 酒(P4)
明·李東陽《中書舍人徐君壽六十序》:“今以簞食壺酒與人則終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廣大莫測,故有終身囿之而不知者。”
年級字:食(P1) 不(P1) 兼(P3) 味(P2)
年級字:食(P1) 不(P1) 重(P1) 肉(P1)
年級字:去(P1) 食(P1) 存(P3) 信(P1)
年級字:侈(P5) 衣(P1) 美(P1) 食(P1)
《呂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厲五兵,侈衣美食,發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樂。”
年級字:贅(P0) 食(P1) 太(P1) 倉(P2)
宋洪邁《容齋三筆人當知足》:“予年過七十,法當致仕……鄉袞趙子直不妨使絕祿粟,俾之因任,方用贅食太倉爲愧,而親朋謂予爵位不逮二兄,以爲耿耿。”
年級字:寢(P5) 皮(P1) 食(P1) 肉(P1)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年級字:食(P1) 前(P1) 方(P1) 丈(P2)
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擺滿了食物。形容吃的闊氣。
《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爲也。”
年級字:尺(P1) 板(P2) 斗(P1) 食(P1)
《梁書·王僧孺傳》:“久爲尺板斗食之吏,以從皁衣黑綬之役。”
年級字:同(P1) 盤(P2) 而(P1) 食(P1)
《魏書·楊椿傳》:“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飢相待。”
年級字:吹(P1) 乞(P1) 食(P1)
原指伍春秋時子胥於吳市吹簫向人乞討。後指沿街乞討。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
年級字:不(P1) 知(P1) 寢(P5) 食(P1)
年級字:食(P1) 不(P1) 甘(P2) 味(P2)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裏有事,吃東西也不香。
《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年級字:飲(P2) 冰(P1) 食(P1)
指生活清苦,爲人清白。亦作“飲冰吞檗”、“飲冰茹櫱”。
語出唐·白居易《三年爲刺史》詩之二:“三年爲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年級字:強(P2) 食(P1) 自(P1) 愛(P1)
年級字:忘(P2) 寢(P5) 廢(P4) 食(P1)
寢:睡覺。廢:廢止,停止。形容專心致志地幹謀一件事情,連睡覺、吃飯都顧不上了。
宋·司馬光《進五規狀·遠謀》:“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羽書相銜,或一方饑饉,餓莩盈野,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忘寢廢食以憂之。”
年級字:食(P1) 古(P1) 不(P1) 化(P1)
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清·陳撰《玉幾山房畫外錄》卷下載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爲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年級字:食(P1) 懸(P5)
指生活窮苦。食藿,以豆葉爲食;懸鶉,衣衫襤褸,似鶉鳥懸垂的禿尾。
年級字:食(P1) 飢(P3) 息(P1) 勞(P2)
年級字:日(P1) 月(P1) 交(P1) 食(P1)
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爺!怪事,怪事!只見日月交食,不曾見轆軸退皮。”
年級字:惡(P3) 衣(P1) 惡(P3) 食(P1)
《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年級字:朝(P3) 趁(P4) 暮(P5) 食(P1)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窮窘,朝趁暮食。”
年級字:鳴(P4) 野(P2) 食(P1) 蘋(P3)
年級字:卑(P3) 宮(P2) 菲(P5) 食(P1)
指宮室簡陋,飲食菲薄。舊時用以稱美朝廷自奉節儉的功德。
語出《論語·泰伯》:“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年級字:衣(P1) 食(P1) 住(P1) 行(P1)
他想起孫總理的全部遺教是解決~。(茅盾《喜劇》二)
年級字:幫(P1) 狗(P2) 吃(P1) 食(P1)
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這個萬瞎子……專給保長溜鬚拍馬,對窮人卻是敲詐勒索,最能幫狗吃食。”
年級字:攻(P3) 苦(P1) 食(P1) 啖(P0)
做艱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勵。啖,亦作“淡”。同“攻苦食淡”。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年級字:日(P1) 不(P1) 食(P1)
唐·皮日休《憂賦》:“故王之憂國者日旰不食,士之憂位者載贄出疆。”
年級字:足(P1) 兵(P3) 足(P1) 食(P1)
宋·胡錡《耕祿稿·代田萬頃到任謝表》:“秉戈執耒,宜爲足兵足食之思;牧馬飯牛,盍講且戰且耕之政。”
年級字:不(P1) 食(P1) 煙(P2) 火(P1)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終有報》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煙火,體氣欲仙。”
年級字:食(P1) 粗(P2) 衣(P1)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大公資助張協》:“奴供備糲食粗衣。”
年級字:鐘(P2) 鳴(P4) 鼎(P5) 食(P1)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裏擊鐘。”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年級字:盜(P3) 食(P1) 致(P3) 飽(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爲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年級字:寢(P5) 食(P1) 俱(P6) 廢(P4)
覺也不睡,飯也顧不上吃。比喻極其焦慮不安,或學習、工作極其緊張。
宋·洪邁《夷堅志·沈見鬼》:“夏六月,真若赤目,腫痛特甚,寢食俱廢。”
年級字:食(P1) 味(P2) 方(P1) 丈(P2)
年級字:飢(P3) 不(P1) 遑(P0) 食(P1)
年級字:不(P1) 食(P1) 週(P2) 粟(P0)
粟:小米,泛指糧食。本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週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為敵方工作。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週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年級字:食(P1) 必(P2) 方(P1) 丈(P2)
年級字:飲(P2) 冰(P1) 食(P1)
唐·白居易《三年爲刺史》詩:“三年爲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年級字:食(P1) 不(P1) 充(P2) 飢(P3)
年級字:鑿(P6) 飲(P2) 耕(P2) 食(P1)
漢·王充《論衡·感虛》:“堯時五十之民擊壤於塗,觀者曰:‘大哉堯之德也!’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
年級字:壺(P3) 漿(P4) 簞(P0) 食(P1)
原指竹籃中盛着飯食,壺中盛着酒漿茶水,以歡迎王者的軍隊。後多用指百姓歡迎、慰勞自己所擁護的軍隊。
年級字:昌(P1) 亭(P1) 旅(P2) 食(P1)
唐·王勃《白下驛餞別唐少府》詩:“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年級字:食(P1) 少(P1) 事(P1) 煩(P4)
每日吃飯很少,可是處理的事務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
《晉書·宣帝紀》:“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許)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年級字:粗(P2) 衣(P1) 食(P1)
糲: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飯。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粗衣遮寒,糲食活命。”
年級字:鳳(P4) 食(P1) 鸞(P0) 棲(P3)
明·張鳳翼《紅拂記·髯客海歸》:“我想起那李公子呵,所事撐達,與他爭甚麼鳳食鸞棲。我自向碧梧中別尋支節。”
年級字:食(P1) 毛(P1) 踐(P4) 土(P1)
毛:指地面所生之穀物;賤: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國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年級字:強(P2) 食(P1) 靡(P0) 角(P2)
《列子·說符》:“強食靡角,勝者爲制,是禽獸也。”殷敬順釋文:“《韓詩外傳》雲:‘靡,共也。’《呂氏春秋》雲:‘角,試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輕道,唯食而已,亦猶禽獸飽食而相共角力以求勝也。”一說,靡讀爲摩,謂以角相摩。見俞樾《諸子平
年級字:餓(P2) 虎(P1) 撲(P2) 食(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年級字:餘(P4) 食(P1) 贅(P0) 行(P1)
《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年級字:食(P1) 而(P1) 不(P1) 化(P1)
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爲自己的東西。
死啃書本,不結合實際,就會食而不化,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年級字:衣(P1) 食(P1)
明·沈榜《宛署雜記·養濟院》:“籍名收養,多至數千餘人,歲費當若干!此外,又有舍飯,而鶉衣鷇食,扶攜顛連,號呼衢路者,猶然在也。”
年級字:解(P2) 衣(P1) 推(P2) 食(P1)
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年級字:易(P2) 子(P1) 而(P1) 食(P1)
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食物。後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年級字:耳(P1) 視(P1) 目(P1) 食(P1)
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年級字:食(P1) 宿(P3) 相(P1) 兼(P3)
漢·應劭《風俗通·兩袒》:“齊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雲:‘欲東家食,西家宿。’”
年級字:飽(P1) 食(P1) 暖(P2) 衣(P1)
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年級字:食(P1) 不(P1) 暇(P6) 飽(P1)
暇:空閒。沒有空好好吃飯。形容整日忙碌,連吃飯也沒空。
年級字:食(P1) 生(P1) 不(P1) 化(P1)
年級字:飲(P2) 食(P1) 起(P1) 居(P2)
年級字:攻(P3) 苦(P1) 食(P1) 淡(P2)
攻:做;若:艱苦;淡:清淡。做艱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勵。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淡)。”
年級字:粗(P2) 衣(P1) 惡(P3) 食(P1)
《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
年級字:缺(P3) 衣(P1) 少(P1) 食(P1)
明李贄《焚書·復李漸老書》:“即此衣食之賜,既深以爲喜,則缺衣少食之煩惱不言而知也。”
年級字:伴(P2) 食(P1) 中(P1) 書(P1)
《宋史·胡銓傳》:“孫近傅會檜議,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飢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否事。”
年級字:食(P1) 簞(P0) 漿(P4) 壺(P3)
爲歡迎所擁護的軍隊,用簞盛飯,用壺盛水,進行犒勞。
年級字:肉(P1) 食(P1) 者(P1) 鄙(P5)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爲有權位的人;鄙:鄙陋。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年級字:節(P1) 衣(P1) 縮(P3) 食(P1)
《史記·貸殖列傳》:“能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
年級字:道(P1) 聽(P1) 耳(P1) 食(P1)
清·葉燮《原詩·外篇下》:“村學究道聽耳食,竊一言以詫新奇,此等之論是也。”
年級字:食(P1) 辨(P5) 勞(P2) 薪(P6)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
年級字:鳴(P4) 鐘(P2) 食(P1) 鼎(P5)
鍾,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着樂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年級字:列(P2) 鼎(P5) 而(P1) 食(P1)
年級字:踐(P4) 土(P1) 食(P1) 毛(P1)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長的糧食蔬菜等植物。
語出《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年級字:盛(P2) 食(P1) 厲(P3) 兵(P3)
《商君書·兵守》:“壯男之軍,使勵食厲兵,陳而待敵。”
年級字:靡(P0) 衣(P1) 偷(P2) 食(P1)
靡:華麗;偷:苟且。身穿麗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貴的人苟且偷生。
《漢書·韓信傳》:“眾庶莫不輟作怠惰,靡衣偷食,傾耳以待命者。”
年級字:菲(P5) 食(P1) 薄(P4) 衣(P1)
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儉樸。
《梁書·武帝紀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準的甿庶,菲食薄衣,請自孤始。”
年級字:黜(P0) 衣(P1) 縮(P3) 食(P1)
明·宋濂《重建龍德大雄殿碑》:“於是黜衣縮食,重創大雄殿五楹間。”
年級字:暖(P2) 衣(P1) 飽(P1) 食(P1)
《荀子·榮辱》:“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飽食,長生久視,以免於刑戮也。”
年級字:食(P1) 肉(P1) 寢(P5) 皮(P1)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
年級字:敬(P2) 事(P1) 後(P1) 食(P1)
語出《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邢昺疏:“言當先盡力敬其職事,必有勳績而後食祿也”。
年級字:不(P1) 食(P1) 馬(P1) 肝(P4)
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於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漢書·轅固傳》:“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爲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爲愚。’”
年級字:幫(P1) 虎(P1) 吃(P1) 食(P1)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八回:“又兼陸好善的母親、妻子幫虎吃食,狐假虎威,陪看皇姑寺,煞是有趣,……。”
年級字:惡(P3) 衣(P1) 蔬(P3) 食(P1)
晉·葛洪《神仙傳·孔元方》:“元方仁慈,惡衣蔬食。”
年級字:食(P1) 方(P1) 於(P2) 前(P1)
年級字:布(P1) 衣(P1) 蔬(P3) 食(P1)
《晉書·範汪傳》:“外氏家貧,無以資給,汪乃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然薪寫書。”
年級字:草(P1) 衣(P1) 木(P1) 食(P1)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你這出家人,無過草衣木食,幹受辛苦,有什麼受用快活處。”
年級字:哀(P4) 梨(P2) 蒸(P4) 食(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曰:‘君得哀家梨,當復不蒸食不?’”
年級字:耳(P1) 食(P1) 之(P2) 論(P2)
形容聽來的沒有確鑿根據的言論。同“耳食之談”、“耳食之言”。
年級字:廢(P4) 寢(P5) 忘(P2) 食(P1)
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言(P1)
年級字:鮮(P2) 衣(P1) 美(P1) 食(P1)
鮮:有光彩的。穿的是華麗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優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稱此時雖然借寓僧房,圖書滿案,鮮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年級字:衣(P1) 錦(P3) 食(P1) 肉(P1)
穿錦繡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祿。
《商君書·算地》:“刑人有列,則君子下其位;衣錦食肉,則小人冀其利。”《前漢書平話續集》捲上:“信(韓信)望衣錦食肉,誰指望奪印懷仇,不似芒蕩山下累求良士。”
年級字:飲(P2) 水(P1) 食(P1) 菽(P6+)
年級字:布(P1) 衣(P1) 食(P1)
唐·房魯《上節度使書》:“其愧非愧,布衣糲食,僮飢蹇驢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年級字:雕(P3) 盤(P2) 綺(P6) 食(P1)
年級字:豐(P3) 衣(P1) 足(P1) 食(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豐 : 豐富、豐盛。
衣 : 衣服、衣物。比喻温暖。
足 : 充足、足夠。
食 : 食物、糧食。比喻飽滿。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頭官人,豐衣足食,所住無不克。」
年級字:率(P3) 獸(P3) 食(P1) 人(P1)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是率獸而食人也。”
年級字:食(P1) 案(P2) 方(P1) 丈(P2)
年級字:鼎(P5) 食(P1) 鐘(P2) 鳴(P4)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裏擊鐘。”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年級字:蛇(P4) 食(P1) 鯨(P3) 吞(P3)
蛇食:像蛇一樣吞食。鯨吞:像鯨一樣吞嚥。比喻強者逐步併吞弱者。
年級字:聞(P2) 廢(P4) 食(P1)
聽到有人吃飯噎了一下,自己就連飯也不吃了。比喻因爲怕出問題,索性不幹。
年級字:飽(P1) 食(P1) 終(P2) 日(P1)
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
年級字:玉(P1) 食(P1) 錦(P3) 衣(P1)
錦衣:鮮豔華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年級字:目(P1) 食(P1) 耳(P1) 視(P1)
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年級字:靡(P0) 衣(P1) 食(P1)
靡:華麗;媮:苟且。身穿麗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貴的人苟且偷生。
《漢書·韓信傳》:“衆庶莫不輟作怠惰,靡衣媮食,傾耳以待命者。”
年級字:解(P2) 推(P2) 食(P1)
驂:古代駕在車前兩側的馬。解下駕在車前兩側的馬匹,換取食物送給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財物解救他人之急。
年級字:食(P1) 之(P2) 勞(P2)
《晉書·郭璞傳》:“不然,恐將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勞也。”
年級字:啜(P1) 食(P1) 吐(P2) 哺(P4)
《史記·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年級字:褐(P0) 衣(P1) 蔬(P3) 食(P1)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飯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飯。形容生活困苦。
《史記·遊俠列傳》:“故季次、原憲終年空室蓬戶,褐衣蔬食。”
年級字:飢(P3) 不(P1) 擇(P5) 食(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飢不擇食。’”
年級字:弱(P3) 肉(P1) 強(P2) 食(P1)
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弱之肉,強之食。”明·劉基《秦女體行》:“有生不幸遭亂世,弱肉強食官無誅。”
年級字:食(P1) 甘(P2) 寢(P5) 安(P1)
吃得香甜,睡得安穩。形容心緒寧靜。同“食甘寢寧”。
年級字:食(P1) 爲(P2) 民(P1) 天(P1)
年級字:易(P2) 口(P1) 以(P1) 食(P1)
《新唐書·逆臣傳上·安慶緒》:“城中棧而處,糧盡,易口以食。”
年級字:吐(P2) 食(P1) 握(P3) 髮(P2)
年級字:粗(P2) 袍(P5) 食(P1)
《後漢書·袁京傳》:“[袁彭]行至清,爲吏粗袍糲食,終於議郎。”
年級字:鯨(P3) 吞(P3) 蠶(P0) 食(P1)
像鯨魚吞食一口吞下,像蠶吃桑葉逐步侵佔。比喻用各種手段侵吞。
清·王韜《英宜保土》:“若土耳機三土一旦爲俄所鯨吞蠶食,則地兼三海,拓疆萬里。”
年級字:衣(P1) 單(P2) 食(P1) 薄(P4)
年級字:發(P1) 憤(P4) 忘(P2) 食(P1)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年級字:日(P1) 食(P1) 萬(P2) 錢(P2)
年級字:不(P1) 食(P1) 周(P2) 粟(P0)
粟:小米,泛指糧食。本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爲敵方工作。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年級字:食(P1) 宵(P2) 衣(P1)
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策文》:“勤民聽政,旰食宵衣。”
年級字:不(P1) 遑(P0) 暇(P6) 食(P1)
《書·無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孔穎達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復語。猶雲‘艱難’也。”一說,沒有閒暇時間從容地吃飯。
年級字:耳(P1) 食(P1) 之(P2) 談(P2)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審察,輕信傳聞。指聽來的沒有根據的話。
《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年級字:生(P1) 衆(P3) 食(P1) 寡(P4)
衆:多;寡:少。生產的多,消費的少。形容財富充足。
《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年級字:曝(P5) 背(P1) 食(P1) 芹(P4)
年級字:飲(P2) 食(P1) 男(P1) 女(P1)
年級字:弊(P5) 衣(P1) 疏(P3) 食(P1)
年級字:背(P1) 惠(P2) 食(P1) 言(P1)
《周書·楊薦傳》:“薦至蠕蠕,責其背惠食言,並論結婚之意。”
年級字:衣(P1) 食(P1) 稅(P4) 租(P2)
《漢書·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謀,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年級字:食(P1) 不(P1) 求(P2) 甘(P2)
年級字:望(P2) 屋(P1) 而(P1) 食(P1)
年級字:食(P1) 馬(P1) 留(P2) 肝(P4)
《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雲:‘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年級字:鼎(P5) 食(P1) 鳴(P4) 鐘(P2)
鼎:古代炊器;鍾:古代樂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宋·王禹偁《賢人不家食賦》:“將期乎鼎食鳴鐘,寧虞往吝。”
年級字:焚(P5) 枯(P2) 食(P1) 淡(P2)
清·錢謙益《和州魯氏先塋神道碑銘》:“焚枯食淡,齋廚蕭然。”
年級字:蠶(P0) 食(P1) 鯨(P3) 吞(P3)
象蠶吃桑葉那樣一步步侵佔,象鯨吞食那樣一下子吞併。比喻用各種方式侵佔吞併別國的領土。
《韓非子·存韓》:“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
年級字:衣(P1) 食(P1) 不(P1) 周(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無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舉兩得?”
年級字:晚(P1) 食(P1) 當(P2) 肉(P1)
年級字:攻(P3) 苦(P1) 食(P1) 儉(P3)
明·王世貞《觚不觚錄》:“餘舉進士,不能攻苦食儉。”
年級字:扼(P6) 奪(P3) 食(P1)
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嚨,奪走吃的東西。比喻使人處於絕境。
《元史·陳祖仁傳》:“乃欲驅疲民以供大役,廢其耕耨而荒其田畝,何異扼其吭而奪其食,以速其斃乎?”
年級字:食(P1) 甘(P2) 寢(P5) 寧(P4)
年級字:足(P1) 食(P1) 足(P1) 兵(P3)
《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年級字:酒(P4) 食(P1) 徵(P5) 逐(P4)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
年級字:侯(P5) 服(P1) 玉(P1) 食(P1)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貴的食物。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年級字:食(P1) 不(P1) 充(P2) 口(P1)
年級字:食(P1) 宵(P2) 衣(P1)
南朝陳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年級字:縮(P3) 衣(P1) 嗇(P2) 食(P1)
清·梅曾亮《崔恭人墓誌銘》:“母縮衣嗇食,區畫綜理,未嘗使大人憂。”
年級字:錦(P3) 衣(P1) 玉(P1) 食(P1)
年級字:食(P1) 放(P1) 光(P1) 蟲(P4)
年級字:半(P1) 夜(P2) 食(P1) 黃(P1) 瓜(P1)
年級字:民(P1) 以(P1) 食(P1) 爲(P2) 天(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
成語形容人民的糧食是生存的根本,因此治國以民爲本便必須關注完善的糧食供應。
《東周列國志.第八一回》:「臣聞『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今歲年穀歉收,粟米將貴,君可請貸於吳,以救民飢。」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漢書.卷四三.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爲天,而民以食爲天。」
年級字:惡(P3) 虎(P1) 不(P1) 食(P1) 子(P1)
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山僧失口曰:‘惡習虎不食子。’”
年級字:民(P1) 以(P1) 食(P1) 為(P2) 天(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
成語形容人民的糧食是生存的根本,因此治國以民為本便必須關注完善的糧食供應。
《東周列國志.第八一回》:「臣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今歲年穀歉收,粟米將貴,君可請貸於吳,以救民飢。」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漢書.卷四三.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年級字:不(P1) 吃(P1) 煙(P2) 火(P1) 食(P1)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爲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讚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九引《直方詩話》:“文潛先與李公擇輩來予家作長句。後再同東坡來,坡讀其詩,嘆息雲:‘此不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惡(P3) 果(P1)
年級字:食(P1) 成(P1) 擔(P3) 蒜(P5) 頭(P1)
年級字:狗(P2) 豬(P2) 不(P1) 食(P1) 其(P2) 餘(P4)
食:吃。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的品行極其卑鄙齷齪。
東漢·班固《漢書·元後傳》:“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
年級字:狗(P2) 彘(P0) 不(P1) 食(P1) 其(P2) 餘(P4)
《漢書·元後傳》:“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
shí bù yàn jīng kuài bù yàn xì
年級字:食(P1) 不(P1) 厭(P2) 精(P2) ,(P1) 膾(P6+) 不(P1) 厭(P2) 細(P1)
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
《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rén wèi cái sǐ niǎo wèi shí wáng
年級字:人(P1) 爲(P2) 財(P3) 死(P3) ,(P1) 鳥(P1) 爲(P2) 食(P1) 亡(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