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批(P2) 風(P1) 抹(P3) 月(P1)
猶言吟風弄月。指詩人以風花雪月爲吟誦的題材以狀其閒適。
年級字:口(P1) 角(P2) 風(P1) 情(P2)
清·李漁《比目魚·聯班》:“那些用小錢的主子,只還他些口角風情罷了。”
年級字:通(P3) 風(P1) 報(P2) 訊(P3)
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密暗中告訴另一方。同“通風報信”。
年級字:滿(P2) 城(P2) 風(P1) 雨(P1)
城裏到處颳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年級字:電(P2) 掣(P0) 風(P1) 馳(P5)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龍騰虎嘯,不足比其雄;電掣風馳,不足喻其疾。”
年級字:雨(P1) 順(P2) 風(P1) 調(P4)
調:調和;順:和協。風雨及時適宜。形容風雨適合農時。
年級字:骨(P2) 化(P1) 風(P1) 成(P1)
指人的性情氣質受感染而變化,一種新的社會風氣已經形成。
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變禮文之俗,專數十年,薰漬狃狎,骨化風成,而宋之遺習,消滅盡矣。”
年級字:日(P1) 炙(P6+) 風(P1) 篩(P5)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二折:“哎喲兒也,知他那裏日炙風篩,博功名苦盡甘來。”
年級字:闌(P0) 風(P1) 伏(P4) 雨(P1)
指夏秋之際的風雨。後亦泛指風雨不已。同“闌風長雨”。
年級字:刻(P2) 霧(P3) 裁(P4) 風(P1)
明·袁宏道《和丘長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霧裁風好飢骨。”
年級字:風(P1) 舉(P2) 雲(P1) 飛(P1)
年級字:闌(P0) 風(P1) 長(P1) 雨(P1)
闌珊的風,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際的風雨。後亦泛指風雨不已。亦作“闌風伏雨”。
唐杜甫《秋雨嘆》詩之二:“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
年級字:風(P1) 起(P1) 水(P1) 涌(P3)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年級字:風(P1) 雲(P1) 不(P1) 測(P4)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誰知好事多磨,風雲不測,臺諫官員看見同僉富豪宕,上本參論他贓私,奉旨發下西臺御史,免不得收下監中。”
年級字:望(P2) 風(P1) 披(P2) 靡(P0)
披靡:草木隨風倒伏。草一遇到風就倒伏了。比喻軍隊毫無鬥志,老遠看到對方的氣勢很盛,沒有交鋒就潰散了。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應風披靡,吐芳揚烈。”《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粟。”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象(P1)
宋·司馬光《投壺新格》:“古者壺矢之制,揖讓之容,今雖闕焉,然其遺風餘象猶彷彿也。”
年級字:龍(P2) 虎(P1) 風(P1) 雲(P1)
年級字:雪(P1) 月(P1) 風(P1) 花(P1)
年級字:成(P1) 風(P1) 盡(P3)
《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年級字:朗(P3) 月(P1) 清(P1) 風(P1)
年級字:大(P1) 風(P1) 大(P1) 浪(P1)
指巨大的風浪。比喻社會的大動盪、大變化。也比喻尖銳、複雜、激烈、艱苦的鬥爭。
高陽《母子君臣》:“然而她到底是經過無數大風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煩惱,只有昂起頭來硬頂。”
年級字:革(P2) 風(P1) 易(P2) 俗(P2)
年級字:雪(P1) 虐(P4) 風(P1)
虐:暴虐;饕:貪殘。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歲弊寒兇,雪虐風饕。”
年級字:滅(P3) 景(P2) 追(P1) 風(P1)
看不見影子,追得上風。形容馬跑得極快。景,同“影”。
《說郛》卷六四引唐·無名氏《灌畦暇語》:“今馬之能走者,忌必隨其餘步哉?顧所以滅景追風者有不在,是故也。”
年級字:風(P1) 馳(P5) 電(P2) 擊(P3)
《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擊,不知所由。”
年級字:談(P2) 議(P5) 風(P1) 生(P1)
年級字:風(P1) 掣(P0) 雷(P3) 行(P1)
清·無名氏《遊越南記》:“洋場馬路,縱橫井井,雖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馬車洋車往來絡繹,風掣雷行”
年級字:日(P1) 暖(P2) 風(P1) 和(P1)
宋·劉斧《青瑣高義·別集》卷二:“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年級字:雨(P1) 巾(P1) 風(P1) 帽(P1)
宋·朱敦儒《感皇恩·遊□□園感舊》詞:“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風帽。”宋·陳三聘《夢玉人引》詞:“雨巾風帽,昔追遊、誰念舊蹤跡。”
年級字:吞(P3) 風(P1) 飲(P2) 雨(P1)
年級字:靡(P0) 然(P2) 向(P1) 風(P1)
指羣起效尤而成風氣。亦作“靡然鄉風”。亦作“靡然鄉風”。
年級字:乘(P2) 風(P1) 破(P2) 浪(P1)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年級字:名(P2) 士(P1) 風(P1) 流(P1)
《後漢書·方術傳論》:“漢世這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年級字:風(P1) 雨(P1) 悽(P5) 悽(P5)
年級字:風(P1) 雨(P1) 飄(P2) 搖(P2)
飄搖:飄蕩。在風雨中飄蕩不定。比喻局勢動盪不安,很不穩定。
年級字:別(P1) 有(P1) 風(P1) 味(P2)
風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爲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種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此時只覺四處焦香撲鼻,倒也別有風味。”
年級字:風(P1) 雲(P1) 變(P2) 幻(P5)
象風雲那樣變化不定。比喻時局變化迅速,動向難以預料。
南朝·樑·庾信《入彭城館》詩:“年代殊之民俗,風雲更盛衰。”
年級字:靡(P0) 然(P2) 成(P1) 風(P1)
年級字:趁(P4) 風(P1) 使(P2)
明·馮夢龍《萬事足·筵中治妒》:“那沒廉恥的,假哭佯啼;你呵卵脬的,不要趁風使柁。”
年級字:十(P1) 雨(P1) 五(P1) 風(P1)
前蜀·杜光庭《畫五嶽諸神醮詞》:“上扶邦國,傍祐黎元。調十雨五風以登稼穡,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年級字:春(P1) 風(P1) 雨(P1) 露(P2)
像春天的和風和雨滴露水那樣滋潤着萬物的生長。舊常用以比喻恩澤。
年級字:玉(P1) 樹(P1) 臨(P3) 風(P1)
年級字:秋(P1) 月(P1) 春(P1) 風(P1)
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年級字:三(P1) 風(P1) 十(P1)
三種惡劣風氣,所滋生的十種罪愆。指巫風二:舞、歌;淫風四:貨、色、遊、畋;亂風四: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合而爲十愆。
年級字:滿(P2) 座(P2) 風(P1) 生(P1)
年級字:霽(P0) 風(P1) 朗(P3) 月(P1)
柯靈《<阿英散文選>序言》:“一九六二年春,曾有過一度愉快的促膝長談。那時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霽風朗月的日子。”
年級字:風(P1) 兵(P3) 草(P1) 甲(P1)
《水滸傳》第九五回:“況我兵驚恐,凡杯蛇鬼車,風兵草甲,無往非撼志之物。”
年級字:砥(P0) 礪(P0) 風(P1) 節(P1)
《元史·魏初傳》:“請自今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亦可爲國得人。”
年級字:染(P3) 風(P1) 習(P1) 俗(P2)
《雲笈七籤》卷五六:“五氣者,隨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風習俗,所以變化無窮,不惟萬數。”
年級字:流(P1) 落(P2) 風(P1) 塵(P2)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鄉;風塵:指紛擾的生活。窮困潦倒,漂泊江湖。
元·範子安《竹葉舟》楔子:“我則爲十載螢窗苦學文,慚愧殺萬里鵬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風塵。”
年級字:悽(P5) 風(P1) 苦(P1) 雨(P1)
悽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年級字:日(P1) 和(P1) 風(P1) 暖(P2)
宋·範純仁《鷓鴣天·和韓持國》詞:“臘後春前暖律催,日和風暖欲開梅。”
年級字:採(P2) 風(P1) 問(P1) 俗(P2)
清·俞蛟《夢廠雜著·潮嘉風月》:“採風問俗,紀載宜詳;品翠題紅,篇章爭麗。”
年級字:馳(P5) 風(P1) 騁(P0) 雨(P1)
年級字:風(P1) 雨(P1) 沐(P4)
櫛:梳子、篦子等梳頭髮的用具;沐:沐浴、洗。風梳頭,雨洗髮,形容奔波勞碌,風雨不停。
年級字:風(P1) 雨(P1) 如(P2) 晦(P0)
指白天颳風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樣。形容政治黑暗,社會不安。
年級字:千(P1) 里(P1) 同(P1) 風(P1)
漢·王充《論衡·雷虛》:“夫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共雷。”
年級字:當(P2) 耳(P1) 邊(P1) 風(P1)
《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年級字:蔚(P4) 成(P1) 風(P1) 氣(P1)
年級字:靡(P0) 然(P2) 從(P1) 風(P1)
明·李贄《答馬歷山書》:“然非龍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師說,不少改變,亦未必靡然從風,一至此也。”
年級字:急(P1) 風(P1) 暴(P4) 雨(P1)
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鬥爭。
《淮南子·兵略訓》:“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爲變者也。”
年級字:風(P1) 雲(P1) 月(P1) 露(P2)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移(P2) 風(P1) 易(P2) 尚(P2)
明·劉基《〈蘇平仲文集〉序》:“移風易尚之機,實肇於此。”
年級字:月(P1) 暈(P4) 而(P1) 風(P1)
月暈:月亮周圍出現的光環。月亮出現光環,就是要颳風的徵候。比喻見到一點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
宋·蘇洵《辨姦論》:“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年級字:東(P1) 風(P1) 過(P1) 耳(P1)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同“東風射馬耳”。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學生在美國……絕無敬師之禮,對於新監督之訓,若東風之過耳。”
年級字:風(P1) 聲(P1) 鶴(P2) 唳(P0)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四面楚歌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年級字:風(P1) 吹(P1) 日(P1) 曬(P2)
樑斌《紅旗譜》二十七:“你風吹日曬地辛苦一年,連個痛快年也過不上。”
年級字:筆(P1) 底(P2) 春(P1) 風(P1)
元·黃溍《瑤池春宴圖》詩:“西飛青雀幾時還,貝闕琳宮縹緲間,筆底春風殊未老,蟠桃積核已如山。”
年級字:風(P1) 燭(P4) 殘(P5) 年(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風中殘燭時間無多。
「風燭」有風吹著的蠟燭,容易熄滅。
「殘年」殘餘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時間無多,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俗(P2)
漢·賈誼《治安策》:“曩之爲秦者,今轉而爲漢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
年級字:尋(P3) 風(P1) 捉(P2) 影(P2)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女辯繼母誣陷疏》:“又不曾經獲某人,乃以數句之詩,尋風捉影,陷臣死罪。”
年級字:弄(P2) 影(P2) 團(P3) 風(P1)
年級字:仙(P2) 風(P1) 道(P1) 骨(P2)
骨:氣概。仙人的風度,道長的氣概。形容人的風骨神采與衆不同。
唐·李白《大鵬賦序》:“餘昔於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
年級字:躡(P0) 影(P2) 追(P1) 風(P1)
《梁書·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里,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年級字:東(P1) 風(P1) 化(P1) 雨(P1)
年級字:風(P1) 行(P1) 水(P1) 上(P1)
年級字:文(P1) 采(P1) 風(P1) 流(P1)
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亦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清·惲敬《同遊海幢寺記》:“夫士大夫登朝之後,大都爲世事牽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風流、友朋意氣相尚。”
年級字:畢(P3) 雨(P1) 箕(P6+) 風(P1)
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風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澤。後爲頌揚統治者普施仁政之詞。
《書·洪範》:“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孔傳:“箕星好風,畢星好雨,亦民所好。”
年級字:林(P1) 下(P1) 高(P1) 風(P1)
年級字:風(P1) 流(P1) 罪(P4) 過(P1)
風流:原爲封建士大夫的所謂風雅。原指因爲風雅而致的過錯。後也指因搞男女關係而犯下的罪。
年級字:追(P1) 風(P1) 逐(P4) 影(P2)
明·陳子龍《獻馬行》:“追風逐影古來有,大宛渥窪君知否?”
年級字:弘(P6) 獎(P3) 風(P1) 流(P1)
弘:大。風流:指才華出衆之人。對才華出衆之人大加獎賞;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勵其它人奮發上進。亦作“宏獎風流”。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烈(P2)
《漢書·禮樂志》:“夫樂本情性,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乎千載,其遺風餘烈尚猶不絕。”《晉書·劉頌傳》:“如或當身之政,遺風餘烈不及後嗣。”
年級字:雷(P3) 動(P1) 風(P1) 行(P1)
年級字:風(P1) 車(P1) 雲(P1) 馬(P1)
指神靈的車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同“風車雨馬”。
明·陳子龍《與客任城太白酒樓歌》:“古來歷落吾輩人,風車雲馬知何極?”
年級字:風(P1) 雨(P1) 同(P1) 舟(P2)
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年級字:石(P1) 火(P1) 風(P1) 燈(P1)
《萬善同歸集》卷五:“無常迅速,念念遷移,石火風燈,逝波殘照,露華電影,不足爲喻。”
年級字:風(P1) 雨(P1) 晦(P0) 冥(P6)
《元史·世祖紀一》:“乙巳遲明,至江岸,風雨晦冥,諸將皆以爲未可渡,帝不從。”
年級字:風(P1) 骨(P2) 峭(P4) 峻(P4)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氣,剛直不阿。也比喻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
唐·韓愈《感春》詩:“孔丞別我適臨汝,風骨峭峻遺塵埃。”
年級字:獨(P4) 領(P2) 風(P1) 騷(P5)
詞性:形容詞
成語形容表現特出,超越群倫。
年級字:春(P1) 風(P1) 滿(P2) 面(P1)
春風:指笑容。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靄愉快的面容。
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年級字:遺(P3) 風(P1) 古(P1) 道(P1)
清·元祚《從安節宓草昆仲乞寫鶴舟圖》詩:“水田茆屋莫愁村,別有遺風古道存。”
年級字:談(P2) 論(P2) 風(P1) 生(P1)
年級字:吟(P5) 風(P1) 弄(P2) 月(P1)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爲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唐·範傳正《李翰林白墓誌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年級字:流(P1) 風(P1) 迴(P3) 雪(P1)
年級字:順(P2) 風(P1) 行(P1) 船(P2)
順着風勢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勢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年級字:餐(P3) 風(P1) 露(P2) 宿(P3)
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年級字:風(P1) 姿(P3) 綽(P5) 約(P2)
風:風度;綽約:女子姿態柔美。形容女子風韻姿態柔美動人。
年級字:敗(P2) 俗(P2) 傷(P2) 風(P1)
年級字:秋(P1) 風(P1) 團(P3) 扇(P3)
秋風起後,扇子就用不到了。舊時比喻不再受男子寵愛的女子。
清·洪昇《長生殿·獻發》:“秋風團扇原吾分,多謝連枝特過存。”
年級字:祥(P2) 風(P1) 時(P1) 雨(P1)
年級字:清(P1) 風(P1) 高(P1) 節(P1)
年級字:列(P2) 風(P1) 淫(P5) 雨(P1)
列:烈;淫:過量。本指狂風暴雨。後比喻錯別字連篇。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雲‘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年級字:別(P1) 風(P1) 雨(P1)
這是“列風淫雨”的誤寫,因“別”和“列”、“淮”與“淫”字殂相似。後稱書籍中因錯別字而以訛傳訛爲“別風淮雨”。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雲‘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年級字:風(P1) 回(P1) 電(P2) 激(P2)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打球》:“玄宗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
年級字:風(P1) 舞(P3) 潤(P4)
抃:鼓掌;潤:雨水。如燕在風中飛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後比喻意氣相合。
《宋書·孔覬傳》:“覬遜業之舉,無聞於鄉部;惰遊之貶,有編於疲農。直山淵藏引,用不遐棄,故得抃風舞潤,憑附彌年。”
年級字:逆(P6) 風(P1) 惡(P3) 浪(P1)
年級字:草(P1) 偃(P0) 風(P1) 行(P1)
年級字:風(P1) 言(P1) 醋(P5) 語(P1)
年級字:春(P1) 風(P1) 化(P1) 雨(P1)
化:化生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年級字:和(P1) 風(P1) 細(P1) 雨(P1)
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南朝·陳·張正見《陪衡陽王遊耆闍寺》:“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
年級字:久(P1) 經(P1) 風(P1) 霜(P3)
年級字:風(P1) 流(P1)
風流:有才學而不拘禮法;倜儻:卓異,灑脫不拘。形容人有才華而言行不受世俗禮節的拘束。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四回:“這邊北院裏同居的,也是個京官,姓車,號文琴,是刑部裏的一個實缺主事,卻忘了他在那一司了。爲人甚是風流倜儻。”
年級字:風(P1) 行(P1) 草(P1) 靡(P0)
《南齊書·高帝紀上》:“麾旆所臨,風行草靡,神算所指,龍舉雲屬。”
年級字:威(P3) 風(P1) 祥(P2) 麟(P6)
麒麟和鳳凰,古代傳說是吉祥的禽獸,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後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
《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獲威風。”《宋史·樂志一》:“九年,嵐州獻祥麟。”
年級字:馬(P1) 耳(P1) 春(P1) 風(P1)
金·元好問《谷聖燈》詩:“紛紛世議何足道,盡付馬耳春風前。”
年級字:風(P1) 調(P4) 雨(P1) 順(P2)
調:調和;順:和協。風雨及時適宜。形容風雨適合農時。
《舊唐書·禮儀志一》引《六韜》:“既而克殷,風凋雨順。”
年級字:聞(P2) 風(P1) 而(P1) 至(P1)
年級字:風(P1) 燭(P4) 草(P1) 露(P2)
風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幹。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
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年級字:風(P1) 輕(P2) 雲(P1) 淡(P2)
微風輕拂,浮雲淡薄。形容天氣晴好。同“風輕雲淨”、“雲淡風輕”。
元·楊暹《西遊記》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斷,咱茶濃酒酣,趁着風輕雲淡,省得着我倚門終日盼停驂。”
年級字:露(P2) 餐(P3) 風(P1) 宿(P3)
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33回:“沿途露餐風宿,到了汛地,駐紮數月。”
年級字:見(P1) 風(P1) 是(P1) 雨(P1)
年級字:劈(P3) 風(P1) 斬(P2) 浪(P1)
年級字:樹(P1) 高(P1) 招(P2) 風(P1)
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錢財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煩。同“樹大招風”。
年級字:叱(P0) 吒(P0) 風(P1) 雲(P1)
叱吒:怒喝聲。一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雲翻騰起來。形容威力極大。
《梁書·元帝紀》:“叱吒則風雲興起,鼓動則嵩華倒拔。”
年級字:迎(P2) 風(P1) 冒(P1) 雪(P1)
迎:對着,衝着。頂着寒風,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艱辛。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真個是迎風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時,又值早春天氣,但見三陽轉運,萬物生輝。”
年級字:雷(P3) 厲(P3) 風(P1) 行(P1)
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年級字:厲(P3) 風(P1) 發(P1)
踔厲:精神振奮,言論縱橫;風發:象颳風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氣奮發。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中踔厲風發,常率屈其座人。”
年級字:雨(P1) 蓑(P0) 風(P1) 笠(P0)
宋·李曾伯《沁園春·丙辰歸裏和八窗叔韻》詞:“天教狂虜灰飛。更莫問兒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絕交楚徼,雨蓑風笠,投老吳磯。”
年級字:雨(P1) 沐(P4) 風(P1) 餐(P3)
宋·劉宰《石翁姥》詩:“人歸人去我何心,雨沐風餐人自老。”
年級字:喝(P1) 西(P1) 北(P1) 風(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年級字:對(P1) 牀(P1) 風(P1) 雨(P1)
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同“對牀夜雨”。
蘇曼殊《致劉三書》:“回憶秣陵半載,對牀風雨,受教無量,而今安可得耶?”
年級字:風(P1) 流(P1) 雲(P1) 散(P2)
象風和雲那樣流動散開。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三國·魏·王粲《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年級字:風(P1) 和(P1) 日(P1) 暖(P2)
宋·劉斧《青瑣高義·別集》卷二:“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年級字:飄(P2) 風(P1) 驟(P6) 雨(P1)
飄風:疾風。驟:迅疾,猛快。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年級字:盲(P6) 風(P1) 怪(P1) 雨(P1)
年級字:風(P1) 雲(P1) 變(P2) 態(P2)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形容》:“風雲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
年級字:遇(P2) 事(P1) 生(P1) 風(P1)
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年級字:沐(P4) 雨(P1) 梳(P3) 風(P1)
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同“沐雨櫛風”。
年級字:林(P1) 下(P1) 風(P1) 氣(P1)
林下:幽僻之境;風氣: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
年級字:弊(P5) 絕(P4) 風(P1) 清(P1)
弊:壞事;清:潔淨。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年級字:順(P2) 水(P1) 順(P2) 風(P1)
年級字:風(P1) 雲(P1) 突(P3) 變(P2)
毛澤東《清平樂·蔣桂戰爭》詞:“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
年級字:風(P1) 吹(P1) 馬(P1) 耳(P1)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繭巴,他都當成風吹馬耳。”
年級字:捉(P2) 影(P2) 捕(P2) 風(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五回:“這潑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摶沙弄汞,捉影捕風。”
年級字:流(P1) 風(P1) 餘(P4) 韻(P3)
清·張潮《虞初新志·焚琴子傳》:“卒之無有識生之才而用之者,宜其傷於情而碎於琴也。然生流風餘韻,宛在丹山碧水之間,迄今登鼓山之亭,如聞其哭焉。”
年級字:餐(P3) 風(P1) 宿(P3) 水(P1)
明·馮夢龍《掛枝兒·送別》:“縱經營千倍利,不如家裏安閒。餐風宿水,容顏易變。”
年級字:春(P1) 風(P1) 夏(P1) 雨(P1)
春風和煦,夏雨滋潤,足以養育萬物。常比喻及時給人以教益和幫助。
漢·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年級字:八(P1) 面(P1) 駛(P4) 風(P1)
老舍《神拳》第三幕:“喝,八面駛風,左右逢源,真乃諸葛亮也。”
年級字:打(P1) 風(P1) 落(P2) 雨(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俗語,
常用口語風吹雨打【常見詞組】
「打風」打起颱風或颶風的時候。
「落雨」下雨。
形容打起颱風或颶風的時候有風有雨的情境。也作比喻困難的時刻。
唐·杜甫《三絕句》:「不如醉裏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年級字:疾(P2) 風(P1) 勁(P3) 草(P1)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纔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東觀漢記·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
年級字:春(P1) 風(P1) 和(P1) 氣(P1)
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個春風和氣將他來待,免得咱一度可喜兩度醜。”
年級字:風(P1) 信(P1) 年(P1) 華(P2)
年級字:遺(P3) 訓(P3) 餘(P4) 風(P1)
《宋書·明帝紀論》:“聖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稱先王,蓋由遺訓餘風,足以貽之來世也。”
年級字:風(P1) 土(P1) 人(P1) 情(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又問了問褚一官走了幾省,說了些那省的風土人情,論了些那省的山川形勝。”
年級字:血(P3) 雨(P1) 腥(P4) 風(P1)
風裏夾着腥味,雨點帶着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兇險氣氛或環境。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髮墜山奄。”
年級字:儒(P6) 雅(P3) 風(P1) 流(P1)
年級字:風(P1) 門(P1) 水(P1) 口(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如今聽得朝廷起大軍來,與方臘廝殺,我這里正是風門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別處去躲。只留下老身,在這裏看屋。”
年級字:看(P1) 風(P1) 使(P2) 船(P2)
《西湖佳話·斷橋情跡》:“老孃是個走千家,踏萬戶,極聰明的人,須看風使船,且待他口聲如何。”
年級字:運(P3) 斤(P1) 成(P1) 風(P1)
運:揮動;斤:斧頭。揮動斧頭,風聲呼呼。比喻手法純熟,技術高超。
《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年級字:弄(P2) 月(P1) 吟(P5) 風(P1)
年級字:雨(P1) 絲(P2) 風(P1) 片(P1)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齣:“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年級字:呼(P2) 風(P1) 喚(P4) 雨(P1)
舊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動勢力猖獗。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輕咳嗽早呼風喚雨,誰不知他氣卷江湖。”
年級字:雨(P1) 打(P1) 風(P1) 吹(P1)
詞性:形容詞
打風落雨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嚴峻的考驗。
唐·杜甫《三絕句》:「不如醉裏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年級字:八(P1) 方(P1) 風(P1) 雨(P1)
唐·劉禹錫《郡內書情獻裴度侍中留守》:“萬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央。”
年級字:日(P1) 麗(P2) 風(P1) 和(P1)
元·李愛山《集賢賓·春日傷別》:“那時節和風麗日滿東園,花共柳紅嬌綠軟。”
年級字:風(P1) 清(P1) 月(P1) 明(P1)
微風清涼,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風清月朗”。
明·劉基《橫碧樓記》:“又聞柯亭有美竹,可爲笛,風清月明,登樓一吹,可以來鳳凰,驚蟄龍,真奇事也。”
年級字:傷(P2) 風(P1) 敗(P2) 化(P1)
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爲。同“傷風敗俗”。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慾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年級字:揚(P2) 風(P1) 雅(P3)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十:“諸人嘗寓其家,流連觴詠,聲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揚《風》扢《雅》,而聲氣所屆,希風附響者,如恐不及。”
年級字:風(P1) 塵(P2) 骯(P4) 髒(P4)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在污濁的人世間掙扎。風塵:指污濁,紛擾的生活。骯髒:高亢剛直的樣子,引申爲強項掙扎的意思。
年級字:風(P1) 清(P1) 月(P1) 白(P1)
微風清涼,月色皎潔。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風清月皎”。
宋·歐陽修《採桑子》詞:“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
年級字:風(P1) 駟(P0) 霞(P3)
元·揭傒斯《與蕭維斗書》:“公誠能高臥空山,遠引遐微,則爲巢、許、務、涓之徒可,爲嚴陵、魯連之徒亦可,雖欲驂風駟霞,詼詭變眩如偓佺、安期、羨門、盧敖、徐福之徒亦可。”
年級字:陣(P2) 馬(P1) 風(P1)
檣:船上用的桅杆。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爲其勇也。”
年級字:風(P1) 韻(P3) 猶(P5) 存(P3)
清·王韜《淞隱漫錄》:“其母雖屬徐娘,丰韻猶饒,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年級字:風(P1) 激(P2) 電(P2) 駭(P0)
《南史·樑紀上·武帝》:“憑險作守,兵食兼資,風激電駭,莫不震疊。”
年級字:迅(P6) 雷(P3) 風(P1) 烈(P2)
年級字:排(P2) 糠(P0) 障(P4) 風(P1)
漢·王符《潛夫論·救邊》:“不一命大將以掃醜虜而州郡稍稍肖役,連連不已。若排糠障風,掏沙壅河。”
年級字:風(P1) 驅(P4) 電(P2) 擊(P3)
《宋書·謝晦傳》:“散騎常侍、驍騎將軍段宏鐵馬二千,風驅電擊,步自竟陵,直至鄢郢。”
年級字:月(P1) 白(P1) 風(P1) 清(P1)
宋·蘇軾《後赤壁賦》:“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年級字:風(P1) 不(P1) 鳴(P4) 條(P1)
漢·桓寬《鹽鐵論·水旱》:“周公載紀而天下太平,國無夭傷,歲無荒年。當此之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年級字:風(P1) 潤(P4)
抃:鼓掌;儛:通“舞”,跳舞;潤:雨水。指歡舞在和風時雨中。指慶幸沾受恩惠。
《宋書·孔頤傳》:“直山淵藏引,用不遐棄,故得抃風儛潤,憑附彌年。”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採(P2)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應對固無方,篇章亦不匱,遺風餘採,莫與比盛。”
年級字:斷(P3) 線(P2) 風(P1) 箏(P2)
象放上天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比喻一去不回來的人或東西。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着手分開雲雨,騰的似線斷風箏。”
年級字:驚(P2) 風(P1) 駭(P0) 浪(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據地保那張報單,五路通詳上去,奉到憲批,批了‘如詳辦理’四個大字,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辦得來雲過天空!”
年級字:詩(P3) 酒(P4) 風(P1) 流(P1)
年級字:光(P1) 風(P1) 霽(P0) 月(P1)
光風:雨後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淨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年級字:風(P1) 風(P1) 雨(P1) 雨(P1)
不斷地颳風下雨。比喻障礙重重。又比喻時代動盪,謠言紛傳。
元·張可久《晉天樂·憶鑑湖》:“風風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情。”
年級字:宿(P3) 水(P1) 餐(P3) 風(P1)
年級字:相(P1) 習(P1) 成(P1) 風(P1)
習:習慣。指都習慣於某種做法或看法,而成爲一種風習。
宋·高登《高東溪集·蔽主下》:“各挾所能以媒進,阿諛軟熟,相習成風。”
年級字:靡(P0) 然(P2) 順(P2) 風(P1)
年級字:觀(P2) 風(P1) 察(P2) 俗(P2)
唐·劉知幾《史通·載文》:“其理讜而切,其文簡而要,足以懲惡勸善,觀風察俗者矣。”
年級字:風(P1) 雨(P1) 不(P1) 測(P4)
風和雲都不可預測。比喻事物或局勢像風雲變幻那樣不可預測。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誰知好事多磨,風雲不測,臺諫官員看見同僉富貴豪宕,上本參論他贓私,奉聖旨下西臺御史勘問,免不得收下監中。”
年級字:望(P2) 風(P1) 希(P2) 指(P2)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恕傳》:“近司隸校尉孔羨闢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默爾,望風希指,甚於受屬。”
年級字:鹹(P4) 風(P1) 蛋(P1) 雨(P1)
年級字:平(P1) 地(P1) 風(P1) 波(P1)
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年級字:宿(P3) 雨(P1) 餐(P3) 風(P1)
年級字:清(P1) 風(P1) 亮(P1) 節(P1)
年級字:高(P1) 風(P1) 亮(P1) 節(P1)
高風:高尚的品格;亮節: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爲都很高尚。
宋·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後集》卷一:“餘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年級字:風(P1) 旋(P3) 電(P2) 掣(P0)
掣:閃過;旋:奔跑。你風一樣飛馳而過,像閃電一樣一角即逝。形容非常迅速。
《六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掃除妖魅。”
年級字:黑(P1) 風(P1) 孽(P0) 海(P1)
清·珠泉居士《雪鴻小記》:“噫,黑風孽海,飄泊多矣!瓏(王瓏)以稚齒韶顏,獨能早登彼岸,度亦有善根哉!”
年級字:馬(P1) 牛(P1) 其(P2) 風(P1)
《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雲:‘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雲:‘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
年級字:怕(P1) 風(P1) 怯(P4) 雨(P1)
年級字:風(P1) 雨(P1) 如(P2)
宋·孫光憲《兆北瑣言·逸文·丁秀才奇術致物》:“詩僧貫休《俠客》詩云:‘黃昏風雨黑如磐,別我不知何處去?’”
年級字:聞(P2) 風(P1) 響(P2) 應(P2)
年級字:爭(P2) 風(P1) 吃(P1) 醋(P5)
爭:嬜,爭奪;風:風韻,多指女子。指因男女關係而妒忌、爭吵。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一:“那時我爭風吃醋便遲了。”
年級字:一(P1) 代(P2) 風(P1) 流(P1)
宋·陳師道《後山詩注·丞相溫公輓詞》:“一代風流盡,三師禮數崇。”
年級字:占(P1) 風(P1) 使(P2) 帆(P3)
《醒世姻緣傳》第八回:“看人眉來眼去,占風使帆。”
年級字:飛(P1) 蓬(P4) 隨(P3) 風(P1)
年級字:沐(P4) 露(P2) 梳(P3) 風(P1)
年級字:貪(P3) 墨(P2) 成(P1) 風(P1)
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年級字:別(P1) 有(P1) 風(P1) 趣(P3)
清·周亮工《讀畫錄·張損之》:“損之此幅,別有風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年級字:代(P2) 馬(P1) 依(P2) 風(P1)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
年級字:聞(P2) 風(P1) 遠(P1) 遁(P0)
風:風聲,消息;遠遁:遠逃。聽到一點風聲就逃得遠遠的。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賈似道打聽得蒙古有事北歸,鄂州圍解,遂將議和稱臣納幣之事瞞過不提,上表誇張己功。只說蒙古俱己威名,聞風遠遁。”
年級字:風(P1) 馳(P5) 雲(P1) 走(P1)
唐·牛僧孺《玄怪錄·岑順》:“三奏金革,四門出兵,連旗萬計,風馳雲走,兩皆列陣。”
年級字:春(P1) 風(P1) 風(P1) 人(P1)
風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風吹拂着人們。比喻及時給人教益和幫助。
漢·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年級字:風(P1) 馳(P5) 電(P2) 掣(P0)
馳:奔跑;掣:閃過。形容非常迅速,象風吹電閃一樣。
《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年級字:清(P1) 風(P1) 明(P1) 月(P1)
只與清風、明月爲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閒無事。
《南史·謝惠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
年級字:風(P1) 雲(P1) 人(P1) 物(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言論行為能影響大局,大勢方向的人物。
「風雲」大自然景像,風向,白雲。
「人物」知名的人。
年級字:濟(P4) 竅(P5) 飄(P2) 風(P1)
指大風止則所有的竅孔都空寂無聲。後比喻毫無影響與作用的事物。
語出《莊子·齊物論》:“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衆竅爲虛。”
年級字:遷(P5) 風(P1) 移(P2) 俗(P2)
年級字:雷(P3) 令(P2) 風(P1) 行(P1)
猶言雷厲風行。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年級字:頤(P0) 指(P2) 風(P1) 使(P2)
以下巴的動向和臉色來指揮人。常以形容指揮別人時的傲慢態度。
《元典章·戶部二·使臣》:“累年以來,朝廷使臣以致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內外諸衙門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挾恃威勢,頤指風使,外路官司抑曲將迎,恐咈其意。”
年級字:如(P2) 風(P1) 過(P1) 耳(P1)
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年級字:狂(P3) 風(P1) 驟(P6) 雨(P1)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年級字:霽(P0) 月(P1) 光(P1) 風(P1)
指雨過天晴時的明淨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開闊。
年級字:風(P1) 吹(P1) 草(P1) 動(P1)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吐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年級字:風(P1) 舉(P2) 雲(P1) 搖(P2)
漢·班固《西都賦》:“遂乃風舉雲搖,浮游溥覽。”唐·王勃《九成宮頌》:“風舉雲搖,歷神都而一憩。”
年級字:風(P1) 前(P1) 殘(P5) 燭(P4)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風燭殘年,
風中殘燭時間無多。
「風前」有風在吹的環境。
「殘燭」接近燒完的火燭。
比喻時間無多,隨時可能死亡的老人。
郭戈《金瓶梅傳奇》第十七回:「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兒不可逞強。況我已是病弱之體,如那風前殘燭,再也經不得事了。」
年級字:大(P1) 煞(P5) 風(P1) 趣(P3)
郭末若《<孔雀膽>故事補遺二》:“三十未嫁,不近情理,如作爲再醮亦無根據,且覺大煞風趣,因此我仍照原似未改。”
年級字:隨(P3) 風(P1) 轉(P2) 舵(P3)
隨着風向轉換舵位。比喻順着情勢改變態度(含貶義)。
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則你這媒人一個個,啜人口似蜜鉢,都只是隨風倒舵,索媒錢賺少爭多。”
年級字:招(P2) 風(P1) 惹(P3) 雨(P1)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二回:“這監生不惟遮不得風,避不得雨,且還要招風惹雨。”
年級字:捉(P2) 風(P1) 捕(P2) 月(P1)
清·鈕琇《觚剩續編·律例》:“自風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風捕月,自詡五言之城。”
年級字:系(P2) 風(P1) 捕(P2) 影(P2)
拴住風,捉住影子。比喻無法辦到的事。也比喻說話做事以不可靠的傳聞或表面現像作根據。
《漢書·郊祀志下》:“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係風捕影,終不可得。”
年級字:風(P1) 流(P1) 瀟(P6) 灑(P4)
明·徐復祚《紅梨記·投雍》:“素娘,似你這般風流瀟灑,如花似玉,向在風塵,知心有幾。”
年級字:五(P1) 風(P1) 十(P1) 雨(P1)
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年級字:觀(P2) 化(P1) 聽(P1) 風(P1)
《漢書·張敞傳》:“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顏師古注:“言改易視聽,欲急聞見善政化了。”
年級字:見(P1) 風(P1) 轉(P2) 舵(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係。別事‘見風使舵’,再做道理。”
年級字:風(P1) 風(P1) 韻(P3) 韻(P3)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好風風韻韻,捻捻膩膩,濟濟楚楚。”
年級字:貞(P5) 風(P1) 亮(P1) 節(P1)
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銘》:“高明遠德,系軌於時;貞風亮節,流聲累葉。”
年級字:日(P1) 暖(P2) 風(P1) 恬(P5)
年級字:際(P3) 會(P1) 風(P1) 雲(P1)
年級字:風(P1) 月(P1) 無(P2) 邊(P1)
宋·朱熹《六先生畫像·濂溪先生》:“風月無邊,庭草交翠。”
年級字:放(P1) 誕(P4) 風(P1) 流(P1)
《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爲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
年級字:風(P1) 行(P1) 草(P1) 偃(P0)
《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年級字:敗(P2) 化(P1) 傷(P2) 風(P1)
年級字:南(P1) 風(P1) 不(P1) 競(P3)
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不能勝。後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左傳·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年級字:空(P1) 穴(P1) 來(P1) 風(P1)
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澤(P5)
《宣和書譜·張彥遠》:“此其遺風餘澤,沾馥後人者特非一日。”
年級字:聞(P2) 風(P1) 破(P2) 膽(P3)
聽到一點風聲就嚇破了膽。形容對某種力量的極度惶恐。
年級字:捕(P2) 風(P1) 捉(P2) 影(P2)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繫風捕景,終不可得。”《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年級字:調(P4) 風(P1) 弄(P2) 月(P1)
元·查德卿《醉太平·春情》曲:“春風管絃,夜月鞦韆,調風弄月醉花前。”
年級字:追(P1) 風(P1) 攝(P4) 景(P2)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序》:“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年級字:餐(P3) 風(P1) 雪(P1)
明·張景《飛丸記·月下傷懷》:“一痛爺孃,餐風齧雪;二傷姑媽,替死超生。”
年級字:金(P1) 風(P1) 送(P1) 爽(P4)
金風:指秋天的風。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秋爲金。秋風帶來了涼意。
年級字:想(P1) 望(P2) 風(P1) 采(P1)
想望:仰慕。風采:風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見。
《漢書·霍光傳》:“初輔幼主,政由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年級字:淒(P4) 風(P1) 苦(P1) 雨(P1)
淒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年級字:順(P2) 風(P1) 扯(P4) 帆(P3)
年級字:跌(P2) 盪(P5) 風(P1) 流(P1)
清·餘懷《板橋雜記·珠市名妓附見》:“白門娟娟靜美,跌盪風流,能度曲,善畫蘭。”
年級字:風(P1) 雨(P1) 搖(P2) 擺(P2)
該國經過接二連三的大罷工和遊行示威的衝擊,內閣已在~之中,隨時可能被迫辭職。
年級字:澆(P2) 風(P1) 薄(P4) 俗(P2)
唐陳黯《辯謀》:“得之則逸身豐家,不得則嫉時怨命,噫,此真澆風薄俗者之心也。”
年級字:風(P1) 俗(P2) 人(P1) 情(P2)
唐·杜牧《唐故范陽盧秀才墓誌》:“因言燕趙間山川夷險,教令風俗人情之所短長。”
年級字:風(P1) 花(P1) 雪(P1) 月(P1)
原指舊時詩文裏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年級字:相(P1) 帥(P0) 成(P1) 風(P1)
年級字:風(P1) 虎(P1) 雲(P1) 龍(P2)
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聖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年級字:順(P2) 風(P1) 使(P2) 帆(P3)
年級字:風(P1) 言(P1) 風(P1) 語(P1)
沒有根據的、不懷好意的、帶有譏諷的話。另指私下議論暗中傳說。
年級字:風(P1) 霜(P3) 雨(P1) 雪(P1)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癡愛,風霜雨雪。”
年級字:風(P1) 雨(P1) 飄(P2)
清·珠泉居士《續板橋雜記·麗品》:“壬寅仲冬,便道過訪雖座上客滿,不異曩時,而風雨飄颻,漸覺朱顏非昔矣。”
年級字:餘(P4) 韻(P3) 流(P1) 風(P1)
《羣音類選·<龍泉記·壽祝椿堂>》:“家傳舊清白,餘韻流風正洋溢,願壽考彌高,華峯難敵。”
年級字:風(P1) 景(P2) 不(P1) 殊(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晉書·王導傳》:“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
年級字:風(P1) 捲(P4) 殘(P5) 雲(P1)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自從把傢俬分開了,好似那湯潑瑞雪,風捲殘雲,都使的光光蕩蕩了。”
年級字:望(P2) 風(P1) 而(P1) 降(P2)
風:蹤影。降:投降。看見敵人的影子便繳械投降。形容軍隊毫無士氣。
年級字:衝(P2) 風(P1) 破(P2) 浪(P1)
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樓船,不敵今日之鐵甲飛輪衝風破浪也。”
年級字:風(P1) 和(P1) 日(P1) 暄(P0)
明·汪廷訥《獅吼記·賞春》:“風和日暄,燕交飛觸碎胭脂片。”
年級字:傳(P2) 風(P1) 火(P1)
猶煽風點火。搧,同“扇”。比喻煽動別人鬧事。多用於貶義。
年級字:調(P4) 風(P1) 變(P2) 俗(P2)
《南齊書·崔祖思傳》:“詳察朝士,有柴車蓬館,高以殊等;雕牆華輪,卑其稱謂。馳禽荒色,長違清編,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識義方,且懼且勸,則調風變俗,不俟終日。”
年級字:風(P1) 雨(P1) 交(P1) 加(P1)
清·樑章鉅《浪跡叢談·除夕元旦兩詩》:“冬至前後,則連日陰噎,風雨交加,逾月不止。”
年級字:盲(P6) 風(P1) 澀(P5) 雨(P1)
年級字:雕(P3) 風(P1) 鏤(P0) 月(P1)
明·張煌言《梅嶺山居詩引》:“是使騷人雕風鏤月,總是拈花,釋子說乘參宗,無非夢草。”
年級字:風(P1) 馳(P5) 草(P1) 靡(P0)
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過諸縣及諸賊界,莫不風馳草靡,裹糧卷甲,唯命是從。”
年級字:臺(P0) 閣(P4) 生(P1) 風(P1)
臺閣:東漢尚書的辦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臺閣中嚴肅的風氣。比喻官風清廉。
《晉書·傅玄傳》:“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踊不寐,坐而待旦。於是貴遊懾伏,臺閣生風。”
年級字:引(P2) 風(P1) 吹(P1) 火(P1)
利用風來吹火,使火越燒越旺。比喻從中煽動,挑起事端。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年級字:長(P1) 風(P1) 破(P2) 浪(P1)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年級字:風(P1) 霧(P3) 鬢(P0)
鬟:環形髮髻;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髮。形容女子頭發的美。也形容女子頭髮蓬鬆散亂。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年級字:密(P2) 不(P1) 通(P3) 風(P1)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這兩家做下敵頭重,但要訪的孤兒有影蹤,必然把太平莊上兵圍擁,鐵桶般密不通風。”
年級字:一(P1) 帆(P3) 順(P2) 風(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一回:“三隻大船載了許多人馬頭領,卻投穆太公莊上行,一帆順風,早到岸邊埠頭。”
年級字:風(P1) 驅(P4) 電(P2) 掃(P1)
《南齊書·裴叔業崔慧景等傳論》:“徵虜將軍投袂以先國急,束馬旅師,橫江競濟,風驅電掃,制勝轉丸。”
年級字:驟(P6) 雨(P1) 狂(P3) 風(P1)
《宣和書譜·釋懷素》:“自謂得草書三昧……當時名流如李白、戴叔倫、竇臯、錢起之徒皆有詩美之。狀其勢以謂若驚蛇走虺,驟雨狂風。”
年級字:疾(P2) 風(P1) 迅(P6) 雷(P3)
《禮記·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戶,寢恆東首,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
年級字:靡(P0) 然(P2) 鄉(P2) 風(P1)
年級字:雨(P1) 風(P1)
元·柯丹邱《荊釵記·慶誕》:“椿老萱衰,只恐雨僽風僝。”
年級字:飄(P2) 風(P1) 急(P1) 雨(P1)
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韻,悽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畫訣》:“夏山雨過,濃雲欲雨,驟風急雨,又曰飄風急雨。”
年級字:清(P1) 風(P1) 峻(P4) 節(P1)
唐·韓愈《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中充天章閣待制王公行狀》:“公雍容侍從之列,以清風峻節,爲一時所畏。”
年級字:追(P1) 風(P1) 躡(P0) 景(P2)
《抱朴子·內篇序》:“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年級字:佔(P3) 風(P1) 望(P2) 氣(P1)
明沈德符《野獲編·言事·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實可惜;其他佔風望氣,詈夷爲跖,自棄名教者,固不可勝數矣。”
年級字:風(P1) 清(P1) 月(P1)
唐·無名氏《薛昭傳》:“及夜風清月皎,見階間有三美女,笑話而至。”
年級字:薰(P2) 風(P1) 解(P2) 慍(P6+)
薰風: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辯樂》:“昔日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年級字:隨(P3) 風(P1) 倒(P2) 舵(P3)
宋·陸游《醉歌》:“相風使帆第一籌,隨風倒舵更何憂。”
年級字:撥(P4) 草(P1) 瞻(P0) 風(P1)
《五燈會元·雲巖晟禪法嗣·洞山良价禪師》:“潙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云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爲子之所重。’”
年級字:聞(P2) 風(P1) 而(P1) 動(P1)
宋·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年級字:雨(P1) 散(P2) 風(P1) 流(P1)
年級字:追(P1) 風(P1) 逐(P4) 電(P2)
北齊·劉晝《新論·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馬也,雖未追風逐電,絕塵滅影,而迅足之勢固已見矣。”
年級字:舉(P2) 步(P1) 生(P1) 風(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相見了,便覺得分外高興,說話處,脾胃多燥,行事時,舉步生風,是這二種人與他說得活着。”
年級字:議(P5) 論(P2) 風(P1) 生(P1)
宋王暐《道山清話》:“韓持國爲人凝嚴方重,每兄弟聚話,玉汝、子華議論風生,持國未嘗有一言。”
年級字:威(P3) 風(P1) 掃(P1) 地(P1)
年級字:風(P1) 行(P1) 革(P2) 偃(P0)
《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年級字:風(P1) 度(P2) 翩(P3) 翩(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疊詞行為、舉止富有風彩、氣派。灑脱。
風:風彩。
度:氣度、文雅。
翩翩: 搖曳、飄揚,輕盈的形態。
指美好的舉止姿態;舉止文雅,有風彩和氣派。
《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年級字:四(P1) 海(P1) 承(P4) 風(P1)
《孔子家語·好生》:“舜之爲君也,其政好生而惡殺,……是以四海承風。”
年級字:逐(P4) 日(P1) 追(P1) 風(P1)
《梁書·元帝紀》:“騎則逐日追風,弓則吟猿落雁。”
年級字:金(P1) 風(P1) 玉(P1) 露(P2)
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年級字:露(P2) 宿(P3) 風(P1) 餐(P3)
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年級字:樹(P1) 大(P1) 招(P2) 風(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三回:“這正是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爲名高名喪人。”
年級字:文(P1) 風(P1) 不(P1) 動(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偏生那玉堅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風不動。”
年級字:風(P1) 塵(P2) 僕(P4) 僕(P4)
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清·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僕僕,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年級字:一(P1) 帆(P3) 風(P1) 順(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順利、順風順水過程順利,沒有任何延誤。
「一帆」一艘帆船或船上的風帆。
「風順」風力和方向順著行程的目的地。
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延誤。
祝福語。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風。」
年級字:談(P2) 吐(P2) 風(P1) 生(P1)
年級字:改(P2) 政(P3) 移(P2) 風(P1)
《東觀漢記·馬廖傳》:“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年級字:草(P1) 靡(P0) 風(P1) 行(P1)
年級字:風(P1) 刀(P1) 霜(P3) 劍(P4)
寒風象刀,嚴霜象劍。形容氣候寒冷,刺人肌膚。也比喻惡劣的環境。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年級字:高(P1) 風(P1) 峻(P4) 節(P1)
高風:純潔清高的風格;峻節:堅定不移的節操。形容高尚堅貞的風骨節操。
宋·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後集》卷一:“餘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年級字:風(P1) 情(P2) 月(P1) 思(P2)
明·高濂《玉簪記·合慶》:“京兆府當年指腹,女貞觀重會玉簪。慢寫出風情月思,畫堂前侑酒承歡。”明·楊柔勝《玉環記·韋皋延賓》:“記當年與那人初見,只指望郵亭一夜姻緣,誰想他風情月思深留戀,安甜靜,樂幽閒。”
年級字:狂(P3) 風(P1) 惡(P3) 浪(P1)
年級字:風(P1) 燭(P4) 之(P2) 年(P1)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年級字:當(P2) 風(P1) 秉(P5) 燭(P4)
明·無名氏《勘金環》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當風秉燭,恰便似水不浮漚。”
年級字:棲(P3) 風(P1) 宿(P3) 雨(P1)
年級字:風(P1) 車(P1) 雨(P1) 馬(P1)
唐·李商隱《燕臺詩·冬》之四:“風車雨馬不持去,蠟獨啼紅怨天曙。”
年級字:看(P1) 風(P1) 駛(P4) 船(P2)
郭澄清《大刀記》第17章:“他暗自決定:先應下,事到臨頭,再看風駛船,見機行事。”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習(P1)
《宣和書譜·衛恆》:“學家相傳,四世不墜,盛哉,遂與王謝家遺風餘習相季孟也。”
年級字:嘯(P6) 傲(P4) 風(P1) 月(P1)
嘯傲:隨意長嘯吟詠遊樂。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詠遊賞。
茅盾《夜讀偶記》五:“他們都是些逃避現實的無病呻吟的夢想家,或者是嘯傲風月的隱士。”
年級字:詠(P4) 嘲(P4) 風(P1) 月(P1)
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同“詠月嘲風”。
年級字:盲(P6) 風(P1) 妒(P4) 雨(P1)
年級字:想(P1) 望(P2) 風(P1) 褱(P0)
年級字:風(P1) 流(P1) 冤(P5) 孽(P0)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因近來風流冤孽,纏綿於此處,是以前來訪察機會,佈散相思。”
年級字:風(P1) 影(P2) 敷(P4) 衍(P5)
清·孔尚任《桃花扇·朗丁》:“飛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風影敷衍”。
年級字:風(P1) 沐(P4) 雨(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櫛:梳頭髮;沐:洗頭髮。風梳髮,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年級字:和(P1) 風(P1) 麗(P2) 日(P1)
宋·柳永《西平樂》詞:“正是和風麗日,幾許繁紅嫩綠,雅稱嬉游去。”
年級字:望(P2) 風(P1) 捕(P2) 影(P2)
《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年級字:望(P2) 風(P1) 而(P1) 靡(P0)
①見對方的威勢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懼之狀。②望見對方就爲之折服傾倒。形容欽敬之狀。③形容軍無鬥志。同“望風披靡”。
《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慄。”唐·陳子昂《堂弟孜墓誌銘》:“是以鄉里長幼,望風而靡;邦國賢豪,聞名而悅服。”
年級字:無(P2) 風(P1) 生(P1) 浪(P1)
比喻平白無故地生出事來。有故意製造事端的意思。同“無風起浪”。
年級字:水(P1) 佩(P4) 風(P1) 裳(P2)
以水作佩飾,以風爲衣裳。本寫美人的妝飾。後用以形容荷葉荷花之狀貌。
年級字:時(P1) 殊(P3) 風(P1) 異(P3)
時:時代。風:風俗。殊、異:不同。時代不同,風俗也不同。
年級字:弱(P3) 不(P1) 禁(P4) 風(P1)
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雲狼藉不禁風。”
年級字:餘(P4) 風(P1) 遺(P3) 文(P1)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而樂鬆之徒,招集淺陋,故楊賜號爲驩兜,蔡邕比之俳優,其餘風遺文,蓋蔑如也。”
年級字:風(P1) 禾(P1) 盡(P3) 起(P1)
《書·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
年級字:從(P1) 風(P1) 而(P1) 靡(P0)
指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①比喻強弱懸殊,弱者不堪一擊,即告瓦解。②比喻仿效、風行之迅速。
《漢書·韓信傳》:“於是用廣武君策,發使燕,燕從風而靡。”
年級字:風(P1) 急(P1) 浪(P1) 高(P1)
《文匯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湧,風急浪高。”
年級字:只(P1) 欠(P1) 東(P1) 風(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只差最後一個最關鍵的條件。
只: 唯一、僅此。只有。
欠: 欠缺、虧欠。
東: 東方、東南西北。
風: 狂風、清風。
只欠從東面吹向的風,把火吹向敵方。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六六回:「昔日赤壁鏖兵之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今日二位元帥又欠了西風。」
年級字:聞(P2) 風(P1) 而(P1) 興(P2)
年級字:追(P1) 風(P1) 躡(P0) 影(P2)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滅沒權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乏鴻章,敢揚駿騎。”
年級字:談(P2) 笑(P1) 風(P1) 生(P1)
宋·辛棄疾《念奴嬌·贈夏成玉》詞:“遐想後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年級字:草(P1) 偃(P0) 風(P1) 從(P1)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湧(P3)
大風刮起,烏雲湧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年級字:風(P1) 中(P1) 殘(P5) 燭(P4)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風燭殘年,
風前殘燭時間無多。
「風前」有風在吹的環境。
「殘燭」接近燒完的火燭。
比喻時間無多,隨時可能死亡的老人。
郭戈《金瓶梅傳奇》第十七回:「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兒不可逞強。況我已是病弱之體,如那風前殘燭,再也經不得事了。」
年級字:風(P1) 雨(P1) 時(P1) 若(P3)
《書·洪範》:“曰肅,時雨若……曰聖,時風若。”孔傳:“君行敬,則時雨順之。”
年級字:盲(P6) 風(P1) 怪(P1) 雲(P1)
宋·姜夔《聖宋鐃歌吹曲·時雨霈》:“五領之君,盲風怪雲,毒蛇臻臻,相其不仁。”
年級字:餐(P3) 風(P1) 飲(P2) 露(P2)
年級字:驟(P6) 雨(P1) 暴(P4) 風(P1)
清·張德彝《隨使法國記·歸途記》:“初六日壬辰,陰晴不定……入夜驟雨暴風一陣。”
年級字:風(P1) 塵(P2) 碌(P4) 碌(P4)
碌碌:辛苦忙碌的樣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樣子。
明·金毓峒《金鶴衝詩·按部涇原韓國主招宴曖泉二首(其一)》:“風塵碌碌惜年華,選勝陪遊帝子家。”
年級字:風(P1) 木(P1) 之(P2) 悲(P3)
風木:同“風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指喪父母的悲傷。
明·顧大典《青衫記·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懷風木之悲;壯歲鼓盆,久虛琴瑟之樂。”
年級字:風(P1) 雨(P1) 不(P1) 透(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裏三層,外三層,把老爺和公子圍了個風雨不透,都擠着要聽聽這到底是怎麼一樁事。”
年級字:風(P1) 木(P1) 含(P4) 悲(P3)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年級字:風(P1) 行(P1) 電(P2) 掃(P1)
《隋書·韋洸傳》:“公鴻勳大業,名高望重,率將戎旅,撫慰彼方,風行電掃,鹹應稽服。”
年級字:風(P1) 和(P1) 日(P1) 麗(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風和麗日、風和日美、日暖風和、日麗風和形容天氣和暖,有微風和陽光。
風: 微風、風向。
和: 柔和、和暖、和順。
日: 太陽、日光、日出、日落。
麗: 美麗、美好、華美。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元.李愛山〈集賢賓.牡丹亭日長簾半捲套.高平調煞〉:「那時節和風麗日滿東園,花共柳紅嬌綠軟。」
清·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衆多官員,都來祭奠。」
年級字:風(P1) 馳(P5) 雨(P1) 驟(P6)
《舊五代史·梁書·謝彥章傳》:“每敦陣整旅,左旋右抽,雖風馳雨驟,亦無以喻其迅捷也,故當時騎士鹹樂爲用。”
年級字:論(P2) 議(P5) 風(P1) 生(P1)
《宋史·陳亮傳》:“亮爲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
年級字:風(P1) 華(P2) 正(P1) 茂(P4)
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爲的精神面貌。
《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年級字:順(P2) 風(P1) 張(P2) 帆(P3)
年級字:當(P2) 耳(P1) 旁(P1) 風(P1)
見“當耳邊風”。當做耳邊吹過的風。比喻對所聽的話不放在心上。
語出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年級字:風(P1) 行(P1) 一(P1) 時(P1)
風行:象颳風一樣流行。形容事物在一個時期內非常盛行。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黃,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齋稿》,雖然風行一時,決不能望《五丁閣稿》的項背哩!”
年級字:雨(P1) 風(P1)
宋·辛棄疾《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詞:“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年級字:急(P1) 如(P2) 風(P1) 火(P1)
《西遊補》第九回:“你要圖成和議,急如風火,卻如何等得這三日過呢?”
年級字:清(P1) 風(P1) 朗(P3) 月(P1)
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閒無事。同“清風明月”。
年級字:風(P1) 馬(P1) 雲(P1) 車(P1)
唐·柳宗元《雷塘禱雨文》:“風馬雲車,肅焉徘徊。”
年級字:風(P1) 雨(P1) 鬢(P0)
唐·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視。”
年級字:吸(P2) 風(P1) 飲(P2) 露(P2)
《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年級字:風(P1) 情(P2) 月(P1) 債(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人世之女怨男癡。”
年級字:煽(P0) 風(P1) 點(P1) 火(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挑釁、挑撥、煽動比喻蓄意挑起事端,慫恿、挑撥和煽動別人鬧事的行為。
煽風: 運用人手方法搖動扇子,使大量空氣流動而產生風力。
點火: 燃放火藥、火種。
《廣韻.平聲.仙韻》:「煽,火盛也。」
《晉書.卷五九.汝南王亮等傳.序》:「西晉之政亂朝危,雖由時主,然而煽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
年級字:滿(P2) 坐(P1) 風(P1) 生(P1)
座席之間飄來清風,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比喻來者神氣不凡,光采動人。亦作“滿座風生”。
年級字:無(P2) 風(P1) 起(P1) 浪(P1)
唐·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達摩西來,無風起浪;世尊拈花,一場敗缺。”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六:“洋瀾左蠡,無風浪起。”
年級字:風(P1) 馳(P5) 電(P2) 赴(P5)
《晉書·孫綽傳》:“如其迷逆不化,復欲送死者,南北諸軍風馳電赴,若身手之救痛癢,率然之應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年級字:握(P3) 風(P1) 捕(P2) 影(P2)
年級字:捉(P2) 風(P1) 捕(P2) 影(P2)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是事如捉風捕影,杳無實證,又不可刑求。斷離斷合,皆難保不誤。”
年級字:雷(P3) 厲(P3) 風(P1) 飛(P1)
①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同“雷厲風行”。②嚴厲威猛。
年級字:風(P1) 清(P1) 弊(P5) 絕(P4)
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年級字:移(P2) 風(P1) 平(P1) 俗(P2)
《呂氏春秋·侈樂》:“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
年級字:順(P2) 風(P1) 使(P2) 船(P2)
順着風勢駕船。比喻趁着有利條件做事,容易成功。也指藉機行事。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使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作。”
年級字:無(P2) 風(P1) 作(P2) 浪(P1)
比喻平白無故地生出事來。有故意製造事端的意思。同“無風起浪”。
魯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原文雲:卻於‘她’字沒有諷過。答曰:那是譯 She 的,並非無風作浪。”
年級字:風(P1) 吹(P1) 雨(P1) 打(P1)
詞性:形容詞
打風落雨「風吹」狂風在吹著。
「雨打」雨點打到身上。
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遇到困難、嚴峻的情境。
唐·杜甫《三絕句》:「不如醉裏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年級字:從(P1) 風(P1) 而(P1) 服(P1)
年級字:風(P1) 躍(P3) 雲(P1)
明·宋濂《鳳陽陳方氏贈二代碑銘》:“當時元夫志士,無不拏風躍雲,吐陽噓陰,致身於九霄之上。”
年級字:風(P1) 馳(P5) 電(P2) 騁(P0)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至柔》:“故字曰至柔,名曰無形,是以無形之物不以堅,堅不以壯。壯,故能敝天地,銷銅鐵,風馳電騁,經極日月,周流上下。”
年級字:風(P1) 餐(P3) 露(P2) 宿(P3)
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年級字:甘(P2) 拜(P2) 下(P1) 風(P1)
清·李汝珍《鏡花緣》:“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年級字:移(P2) 風(P1) 革(P2) 俗(P2)
年級字:見(P1) 風(P1) 使(P2) 帆(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幸喜寫了憑據的二萬頭,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係。別事見風使帆,再作道理。”
年級字:桃(P2) 李(P2) 春(P1) 風(P1)
年級字:急(P1) 風(P1) 驟(P6) 雨(P1)
年級字:血(P3) 風(P1) 肉(P1) 雨(P1)
清·梁啓超《論權利思想》:“試一讀歐美諸國法律發達史,如立憲政,廢奴隸……等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風肉雨中薰沐而來。”
年級字:霸(P5) 王(P1) 風(P1) 月(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今主上催花,與衆不同,純用火攻,可謂“霸王風月”了。”
年級字:風(P1) 馳(P5) 電(P2) 卷(P2)
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突厥所長,惟恃騎射,見利即前,知難便走,風馳電卷,不恆其陳。”
年級字:沐(P4) 風(P1) 雨(P1)
後晉·沈昫《舊唐書·宣宗紀》:“況將士等櫛沐風雨,暴露郊原,披荊棘而刁斗夜嚴,逐豺狼而穹廬曉破。 ”
年級字:風(P1) 清(P1) 月(P1) 朗(P3)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諾皋下》:“時春季夜間,風清月朗。”
年級字:風(P1) 起(P1) 水(P1) 湧(P3)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年級字:風(P1) 瀟(P6) 雨(P1) 晦(P0)
《詩·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年級字:流(P1) 風(P1) 餘(P4) 俗(P2)
年級字:自(P1) 然(P2) 風(P1) 光(P1)
詞性:形容詞
泛指大自然的景色,白雲、清山、綠水,沒有城市人煙密集、馬路樓房等。
年級字:風(P1) 靡(P0) 一(P1) 時(P1)
風靡:草木隨風倒下,引伸爲很風行。形容事物在一個時期裏極其盛行,象風吹倒草木一樣。
秦牧《幻想的彩翼》:“《牡丹亭》的故事曾經那麼風靡一時,賺了不少人的熱淚,就是一個例證。”
年級字:雨(P1) 臥(P3) 風(P1) 餐(P3)
年級字:僕(P4) 僕(P4) 風(P1) 塵(P2)
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清·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僕僕,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年級字:餐(P3) 風(P1) 茹(P0) 雪(P1)
賀宜《<1958兒童文學選>序言》:“作品熱情地歌頌了這些搬山填谷、餐風茹雪的建設者的艱辛勞動,和他們對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無限忠誠盡職。”
年級字:運(P3) 斤(P1) 如(P2) 風(P1)
金·元好問《續夷堅志·賈叟刻木》:“平陽賈叟,無目而能刻神像……僧說賈初立木胎,先摸索之,意有所會,運斤如風。”
年級字:口(P1) 角(P2) 春(P1) 風(P1)
原指言語評論如春風之能生長萬物。後比喻替人吹噓或替人說好話。
《後漢書·鄭太傳》:“孔公諸清談高論,口虛枯吹生。”
年級字:附(P2) 庸(P5) 風(P1) 雅(P3)
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爲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喜歡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裏偷閒。”
年級字:威(P3) 風(P1) 凜(P5) 凜(P5)
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年級字:風(P1) 譎(P0) 雲(P1) 詭(P5)
譎:欺詐;詭:欺詐,怪誕。風雲怪誕,變幻不定。比喻局勢複雜多變,神祕怪誕。
年級字:易(P2) 俗(P2) 移(P2) 風(P1)
年級字:隨(P3) 風(P1) 而(P1) 靡(P0)
南朝·樑·蕭統《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
年級字:望(P2) 風(P1) 承(P4) 旨(P2)
年級字:月(P1) 朗(P3) 風(P1) 清(P1)
年級字:風(P1) 行(P1) 電(P2) 擊(P3)
《隋書·揚諒傳》:“文安請爲前鋒,王以大軍繼後,風行電擊,頓於霸上,咸陽以東可指麾而定。”
年級字:風(P1) 雨(P1) 淒(P4) 淒(P4)
年級字:流(P1) 風(P1) 遺(P3) 蹟(P3)
年級字:迎(P2) 風(P1) 招(P2) 展(P2)
紅旗一面~,附近至少一公里的半徑內都可以望見。(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六)
年級字:秋(P1) 風(P1) 扇(P3)
秋日涼風至,扇子遂棄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寵。
清·李漁《意中緣·先訂》:“萬一結褵之後,見美而遷,使奴家有秋風紈扇之悲,如何是好!”
年級字:鐵(P3) 窗(P2) 風(P1) 味(P2)
年級字:風(P1) 情(P2) 月(P1) 意(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回:“眉似初春柳葉,常含着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帶着風情月意。”
年級字:風(P1) 雨(P1) 共(P1) 舟(P2)
他倆平日相處雖不甚和睦,但在面臨共同危難之時,還是~,患難與共。
年級字:慘(P3) 雨(P1) 酸(P3) 風(P1)
猶言悽風苦雨。指令人傷感的天氣。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勢。
《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英夷就撫》:“軍門傳箭夜縋城,酈生寸舌能銷兵。抽紅換白須臾事,慘雨酸風頃刻平。”
年級字:東(P1) 風(P1) 浩(P4) 蕩(P3)
東風:春風。指吹着強勁的春風。形容春風吹拂大地,大地即將萬象更新,面貌煥然。
唐·李鹹用《春日》:“浩蕩東風裏,裴回無所親。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邊春。”
年級字:東(P1) 風(P1) 馬(P1) 耳(P1)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年級字:順(P2) 風(P1) 使(P2) 舵(P3)
年級字:無(P2) 風(P1) 揚(P2) 波(P1)
年級字:雨(P1) 鬢(P0) 風(P1)
清·陳維崧《瀟湘逢故人慢·題餘氏女子繡柳毅傳書圖爲阮亭賦》詞:“正洞庭歸客,憔悴思還。牧羊龍女,恰相逢、雨鬢風鬟。”
年級字:斐(P0) 然(P2) 向(P1) 風(P1)
漢·賈誼《過秦論下》:“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者何也?”
年級字:逐(P4) 電(P2) 追(P1) 風(P1)
《說唐》第十回:“叔寶(秦叔寶)拜辭,連夜起身,出莊上馬,縱轡加鞭,如逐電追風,十分迅速。”
年級字:日(P1) 炙(P6+) 風(P1) 吹(P1)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一折:“萬里驅馳,二年經紀,非容易,受了些日炙風吹,今日個才盼得還鄉地。”
年級字:風(P1) 輕(P2) 雲(P1) 淨(P2)
微風輕拂,浮雲淡薄。形容天氣晴好。同“風輕雲淡”。
《羣英類選〈分釵記·春遊遇妓〉》:“風輕雲淨,絕勝蓬萊佳境。”
年級字:風(P1) 月(P1) 無(P2) 涯(P6)
宋·邵雍《世上吟》:“光陰有限同歸老,風月無涯可慰顏。”
年級字:曉(P4) 風(P1) 殘(P5) 月(P1)
拂曉風起,殘月將落。常形容冷落淒涼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宋·柳永《雨霖鈴》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年級字:官(P2) 僚(P0) 作(P2) 風(P1)
「官」- 受政府委任服務市民的人員。「僚」- 一起工作的官,同僚。
「官僚」官員之間的工作態度或風格 : 官僚作風、官僚主義。
泛指官員與官員或不同部門的官員為市民服務的流程過於小心,太多重複。動機可能是避免錯漏,也可能沒有與時並進,結果要市民來來回回,無法確家完成的時間,甚至無法完成。
年級字:大(P1) 家(P1) 風(P1) 範(P3)
大家:舊指有聲望地位的高門貴族。風範:風度、氣派。出自高貴人家特有的氣派。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八回:“獻茶已畢,敘起話來,問答如流,氣度從容,真是大家風範,把個狄後樂了個了不得。”
年級字:北(P1) 風(P1) 之(P2) 戀(P6)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年級字:毀(P3) 風(P1) 敗(P2) 俗(P2)
《晉書·劉毅傳》:“毀風敗俗,無益於化;古今之失,莫大於此。”
年級字:惠(P2) 風(P1) 和(P1) 暢(P4)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年級字:吳(P6+) 帶(P1) 當(P2) 風(P1)
唐畫家吳道子善畫佛像,筆勢圓轉,所畫衣帶如被風吹拂。後人以之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格。
年級字:十(P1) 風(P1) 五(P1) 雨(P1)
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年級字:獨(P4) 具(P1) 風(P1) 貌(P2)
詞性:形容詞
獨具風格
年級字:雲(P1) 龍(P2) 風(P1) 虎(P1)
《周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蒸(P4)
《史記·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
年級字:淪(P6) 落(P2) 風(P1) 塵(P2)
淪落:流落,指陷入壞的境地。風塵:舊指娼妓的生活。舊指婦女不幸淪爲娼妓。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
年級字:月(P1) 露(P2) 風(P1) 雲(P1)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憤(P4) 風(P1) 驚(P2) 浪(P1)
《南史·樑紀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復寢食,倍道就路,憤風驚浪,不暫停止。”
年級字:春(P1) 風(P1) 水(P1)
原意是大人和兒童在沂水洗個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指放情自然,曠達高尚的生活樂趣。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年級字:林(P1) 下(P1) 風(P1) 致(P3)
年級字:移(P2) 風(P1) 崇(P3) 教(P1)
《韓詩外傳》卷八:“移風崇教,生而不殺,布惠施恩,仁不偏與。”
年級字:天(P1) 末(P3) 涼(P2) 風(P1)
天末:天的盡頭;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後常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
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年級字:際(P3) 遇(P2) 風(P1) 雲(P1)
年級字:一(P1) 路(P1) 風(P1) 塵(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年級字:隨(P3) 風(P1) 逐(P4) 浪(P1)
年級字:順(P2) 風(P1) 轉(P2) 舵(P3)
隨着風向轉換舵位。比喻順着情勢改變態度(含貶義)。
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則你這媒人一個個,啜人口似蜜鉢,都只是隨風倒舵,索媒錢賺少爭多。”
年級字:因(P1) 風(P1) 吹(P1) 火(P1)
因:順着。順着風勢吹火,比喻乘便行事,並不費力。常用作謙詞。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年級字:不(P1) 正(P1) 之(P2) 風(P1)
年級字:跌(P2) 風(P1) 流(P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諸君子跌宕風流,自是佳話。”
年級字:挨(P3) 風(P1) 緝(P6) 縫(P4)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但有一二分才貌的,那一個不挨風緝縫,央媒說合。”
年級字:招(P2) 風(P1) 惹(P3) 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你只會怨我顧前不顧後,你怎麼不怨寶玉外頭招風惹草的呢?”
年級字:暴(P4) 風(P1) 疾(P2) 雨(P1)
《清史稿·災異志三》:“[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風疾雨,壞各埠船,溺死兵民無數。”
年級字:流(P1) 言(P1) 風(P1) 語(P1)
猶言流言蜚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佈的誹謗性的壞話。
年級字:風(P1) 光(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一霎時局已到齊,真正是翠繞珠圍,金迷紙醉,說不盡溫柔景象,旖旎風光。”
年級字:風(P1) 流(P1) 人(P1) 物(P1)
風流:英俊的、傑出的。指對一個時代有很大影響的人物。有時也指舉止瀟灑或慣於調情的人。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年級字:春(P1) 風(P1) 一(P1) 度(P2)
度:次,回。比喻領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歡。
元·王實甫《四丞相高會麗春堂》第三折:“老夫爲官,不如在此閒居也……到今日身無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處,可不道呂望嚴陵自千古,這便算的我春風一度。”
年級字:無(P2) 邊(P1) 風(P1) 月(P1)
無邊:無限;歲月:風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死後影響深廣。後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
宋·朱熹《六先生畫像贊·濂溪先生》:“風月無邊,庭草交翠。”
年級字:捱(P1) 風(P1) 緝(P6) 縫(P4)
《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公侯》:“別個秀纔要去結交知縣,還要捱風緝縫,央人引進,拜在門下,認爲老師。”
年級字:怪(P1) 雨(P1) 盲(P6) 風(P1)
宋·劉克莊《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伯昌》詞:“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
年級字:反(P1) 風(P1) 滅(P3) 火(P1)
《後漢書·儒林傳上·劉昆》:“詔問昆曰:‘前在江陵,反風滅火,後守弘農,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對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質訥。帝嘆曰:‘此乃長者之言也。’”
年級字:有(P1) 傷(P2) 風(P1) 化(P1)
指對社會風俗、教育有不好影響的言行(多指男女關係方面)。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你道做了有傷風化,誰就你那燕爾新婚。”
年級字:一(P1) 路(P1) 順(P2) 風(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忽然,一路順風裏說到想要告休歸裏。”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二二回:“且喜連冬過春,徐槐一邊久無消息,更喜雲陳兩處亦無動靜,一路順風無些毫打叉之事,以是吳用漸漸向愈。”
年級字:別(P1) 具(P1) 風(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獨具風格
年級字:招(P2) 風(P1) 攬(P6) 火(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一卷:“地方輕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門前窺瞰,招風攬火。”
年級字:沾(P3) 風(P1) 惹(P3) 草(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左右街坊,有幾個奸詐浮浪子弟,晙見了武大這個老婆,打扮油樣,沾風惹草,被這幹人在街上,撒謎語,往來嘲戲。”
年級字:弄(P2) 月(P1) 嘲(P4) 風(P1)
弄:玩賞;嘲:嘲笑;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年級字:止(P1) 談(P2) 風(P1) 月(P1)
《南史·徐勉傳》:“今昔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
年級字:疾(P2) 風(P1) 暴(P4) 雨(P1)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鬥爭。
《淮南子·兵略訓》:“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爲變者也。”
年級字:風(P1) 行(P1) 草(P1) 從(P1)
《後漢書·郎顗傳》:“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濁。”
年級字:風(P1) 花(P1) 雪(P1) 夜(P2)
原指舊時詩文裏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
我們對過去那些描寫~的作品,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分析。
年級字:平(P1) 地(P1) 風(P1) 雷(P3)
年級字:月(P1) 黑(P1) 風(P1) 高(P1)
元·元懷《拊掌錄》:“歐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一雲:‘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
年級字:滿(P2) 臉(P2) 春(P1) 風(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早見那位欽差頂冠束帶滿臉春風的迎出艙來。”
年級字:雲(P1) 涌(P3) 風(P1) 飛(P1)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其年《瑞龍吟·春夜見壁間三弦子是雲郎舊物感而填詞》後半雲:‘記得蛇皮弦子,當時妝就……’遊絲落絮之情,雲涌風飛之筆,亦一時之雄也。”
年級字:林(P1) 下(P1) 風(P1) 韻(P3)
年級字:狂(P3) 風(P1) 怒(P2) 號(P2)
怒:憤怒,發怒;號:號叫。大風颳得像發怒一樣號叫。
唐·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年級字:捕(P2) 影(P2) 繫(P3) 風(P1)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梁書·劉孝綽傳》:“但雕朽污糞,徒成延獎;捕影繫風,終無效答。”
年級字:嘲(P4) 風(P1) 詠(P4) 月(P1)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年級字:嘯(P6) 吒(P0) 風(P1) 雲(P1)
年級字:驟(P6) 風(P1) 暴(P4) 雨(P1)
柳青《銅牆鐵壁》第八章:“衆人都擔心這時正是下雷雨的節令,猛不防來一陣驟風暴雨,人們藏在地洞裏難免遭水淹。”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韻(P3)
《朱子全書·治道一》:“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於一時,而其遺風餘韻,猶有稱思於後世者也。”
年級字:看(P1) 風(P1) 使(P2) 帆(P3)
看風向掌握船帆。比喻隨機應變,看情況辦事。亦作“看風使船”、“看風使舵”、“見風使舵”、“看風駛篷”、“看風轉舵”、“隨風使船”、“看風行事”。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依懷禪師法嗣·法雲法秀禪師》:“看風使帆,正是隨波逐浪。”
年級字:滿(P2) 面(P1) 春(P1) 風(P1)
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年級字:虎(P1) 嘯(P6) 風(P1) 生(P1)
嘯:長鳴。猛虎長鳴,則大風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順應時代潮流而出現,並且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亦指豪傑奮起,大展宏圖。
《北史·張定和傳論》:“虎嘯生風,龍騰雲起,英賢奮發,亦各因時。”
年級字:餐(P3) 風(P1) 宿(P3) 草(P1)
《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木蘭可憐父親多病,扮女爲勇,代父其役……餐風宿草,受了百般辛苦。”
年級字:追(P1) 風(P1) 逐(P4) 日(P1)
唐·楊炯《後周明威將軍樑公神道碑》:“勵銜策而追風逐日,加剪拂則絕電奔星。”
年級字:斐(P0) 然(P2) 鄉(P2) 風(P1)
年級字:意(P1) 氣(P1) 風(P1) 發(P1)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象風吹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年級字:扇(P3) 風(P1) 點(P1) 火(P1)
年級字:聞(P2) 風(P1) 遠(P1) 揚(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賈似道打聽得蒙古有事北歸,鄂州圍解,遂將議和稱臣納幣之事瞞過不提,上表誇張己功。只說蒙古俱己威名,聞風遠遁。”
年級字:詠(P4) 月(P1) 嘲(P4) 風(P1)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年級字:未(P1) 風(P1) 先(P2) 雨(P1)
年級字:東(P1) 風(P1) 入(P1) 律(P5)
年級字:風(P1) 中(P1) 之(P2) 燭(P4)
在風裏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思(P2)
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絳即東雍,爲守理所,稟參實沉分,氣蓄兩河潤,有陶唐冀遺風餘思。”
年級字:飄(P2) 風(P1) 苦(P1) 雨(P1)
年級字:林(P1) 下(P1) 清(P1) 風(P1)
《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藝,必竟脫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種文雅可觀,料不是油鹽醬醋的惡氣。必然言談舉止,都帶些林下清風。”
年級字:望(P2) 風(P1) 而(P1) 逃(P2)
遠遠望見對方的氣勢很盛,就嚇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敵。
《資治通鑑·樑記·武帝天監四年》:“淵藻是蕭衍骨肉至親,必死無理,若克涪城,淵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將望風而去。”
年級字:見(P1) 風(P1) 轉(P2) 篷(P4)
茅盾《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辦事,還是見風轉篷的自私。我有錢不給這等人!”
年級字:八(P1) 面(P1) 威(P3) 風(P1)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聖天子百靈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年級字:風(P1) 雨(P1) 蕭(P5) 條(P1)
唐·崔融《嵩山啓母廟碑》:“訪遺蹤於女峽,風雨蕭條,徵往事於姑泉,絃歌響亮。”
年級字:風(P1) 吹(P1) 浪(P1) 打(P1)
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十五出:“可憐一對鴛鴦,風吹浪打,直恁的遭強霸。”
年級字:疾(P2) 惡(P3) 如(P2) 風(P1)
《後漢書·陳蕃傳》:“震(朱震)字伯厚,初爲州從事,奏濟陰太守單匡臧罪,並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譴超,超詣獄謝。三府諺曰:‘車如雞棲馬如狗,疾惡如風朱伯厚。’”
年級字:獨(P4) 具(P1) 風(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別貝風格
年級字:沐(P4) 雨(P1) 風(P1)
風梳髮,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
年級字:見(P1) 風(P1) 使(P2) 船(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這賀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專會見風駛船,看眼色行事。”
年級字:傷(P2) 風(P1) 敗(P2) 俗(P2)
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爲。
唐·韓愈《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年級字:破(P2) 浪(P1) 乘(P2) 風(P1)
年級字:箕(P6+) 山(P1) 之(P2) 風(P1)
清·王晫《今世說·雅量》:“[丁藥園]謫居五載,略無遷謫狀,躬耕自樂,灑然有箕山之風。”
年級字:疾(P2) 風(P1) 甚(P4) 雨(P1)
語出《禮記·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戶,寢恆東首,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
年級字:雨(P1) 霾(P0) 風(P1) 障(P4)
宋·吳潛《滿江紅·九日郊行》詞:“盡斂卻、雨霾風障,霧沈雲暝。遠岫四呈青欲滴,長空一抹明於鏡。”
年級字:驟(P6) 風(P1) 急(P1) 雨(P1)
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畫訣》:“夏山雨過,濃雲欲雨,驟風急雨,又曰飄風急雨。”
年級字:風(P1) 平(P1) 浪(P1) 靜(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牆。’”
年級字:道(P1) 骨(P2) 仙(P2) 風(P1)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年級字:風(P1) 雨(P1)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都興阿諸公,忠貞樸勁,屢摧狂寇,櫛風釃雨,始終戎幕。”
年級字:傳(P2) 風(P1) 扇(P3) 火(P1)
康濯《春種秋收·故事》:“這麼傳風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傳染——天天替女兒着急,時時埋怨女兒眼皮太高。”
年級字:抹(P3) 月(P1) 風(P1)
意思是用風月當菜餚。這是文人表示家貧沒有東西待客的風趣說法,
宋·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貧家何以娛客,但知抹批風。”
年級字:風(P1) 言(P1) 影(P2) 語(P1)
清·樑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年級字:悽(P5) 風(P1) 寒(P2) 雨(P1)
形容天氣惡劣,或比喻境況的淒涼悲慘。同“悽風苦雨”。
清·葆光子《物妖志·木類·柳》:“方其悽風寒雨,杏褪桃殘,山路蕭條,愁雲千里,苔荒蘚敗,情揚魂銷,不可謂無憂也。”
年級字:風(P1) 馳(P5) 電(P2) 逝(P5)
三國·魏·嵇康《贈秀才入軍》:“風馳電逝,躡景追風;凌歷中原,顧盼生姿。”
年級字:驚(P2) 風(P1) 怒(P2) 濤(P5)
年級字:悽(P5) 風(P1) 冷(P2) 雨(P1)
悽風:寒冷的風;冷雨:冰冷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年級字:風(P1) 馬(P1) 不(P1) 接(P2)
《宋書·隱逸傳·王弘之》:“凡祖離送別,必在有情,下官與殷風馬不接,無緣扈從。”
年級字:風(P1) 華(P2) 絕(P4) 代(P2)
風華:風采才華;絕代:冠絕當世。意思是風采才華爲當世第一。
《南史·謝晦傳》:“時謝混風華爲江左第一,嘗與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時頓有兩玉人耳。’”
年級字:飽(P1) 經(P1) 風(P1) 霜(P3)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雞皮瘦損,看飽經風霜,絲鬢如銀。”
年級字:雲(P1) 淡(P2) 風(P1) 輕(P2)
微風輕拂,浮雲淡薄。形容天氣晴好。亦作“風輕雲淡”。
宋·程灝《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年級字:風(P1) 塵(P2) 之(P2) 變(P2)
年級字:宦(P0) 海(P1) 風(P1) 波(P1)
宦海:舊指官場。舊指官場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濤和大風,變化莫測;亦指官場中出現的風險和波折。
宋·陸游《休日感化》:“宦海風波實飽經,入將人世寄郵亭。”
年級字:看(P1) 風(P1) 使(P2) 舵(P3)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年級字:盲(P6) 風(P1) 暴(P4) 雨(P1)
蘇曼殊《遁跡記》:“爾時諸天昏暗,盲風暴雨,震盪川陸。”
年級字:風(P1) 激(P2) 電(P2) 飛(P1)
《三國志·蜀志·郤正傳》:“雲合霧集,風激電飛,量時揆宜,用取世資。”
年級字:掀(P4) 風(P1) 鼓(P2) 浪(P1)
毛澤東《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的一致》:“那些有反蘇成見的人,藉着諾蒙坎停戰協定的訂立和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傳聞,掀風鼓浪,挑撥中蘇兩大民族間的感情。”
年級字:移(P2) 風(P1) 振(P2) 俗(P2)
《新唐書·劉祥道傳》:“以去就之官,臨苟且之民,欲移風振俗,烏可得乎?”
年級字:遺(P3) 風(P1) 逸(P6) 塵(P2)
元·俞希魯《至順鎮江志·人材》:“至於高蹈物表,遠引方外,亦皆清雋卓絕志士,是其遺風逸塵,霑被無極。”
年級字:風(P1) 前(P1) 月(P1) 下(P1)
唐·劉禹錫《洛中逢白監同話遊樑之樂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詩:“借問風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對胡牀。”
年級字:上(P1) 雨(P1) 旁(P1) 風(P1)
年級字:鶴(P2) 唳(P0) 風(P1) 聲(P1)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爲王師已至。”
年級字:逐(P4) 風(P1) 追(P1) 電(P2)
年級字:肺(P5) 石(P1) 風(P1) 清(P1)
《周禮·秋官·大司寇》:“凡遠近煢獨老幼之慾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於上而罪其長。”
年級字:風(P1) 陣(P2) 馬(P1)
檣:船上用的桅杆。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爲其勇也。”
年級字:秋(P1) 風(P1) 落(P2) 葉(P1)
年級字:扯(P4) 順(P2) 風(P1) 旗(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每到一處先替他向人報告,說這位就是唐觀察;有些扯順風旗的,亦就一口一聲的觀察。”
年級字:秋(P1) 風(P1) 過(P1) 耳(P1)
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年級字:衝(P2) 風(P1) 冒(P1) 雨(P1)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頭年給你幹一整年活,衝風冒雨,起早貪黑的。’郭全海說,氣急眼了。”
年級字:吟(P5) 風(P1) 詠(P4) 月(P1)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爲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唐·範傳正《李翰林白墓誌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年級字:放(P1) 屁(P4) 添(P3) 風(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五回:“兄弟,你雖無甚本事,好道也是個人。俗雲:‘放屁添風。’你也可壯我些膽氣。”
年級字:迎(P2) 風(P1) 待(P3) 月(P1)
唐·元稹《會真記》:“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年級字:餐(P3) 風(P1) 沐(P4) 雨(P1)
餐:吃;沐:洗。以風充飢,用雨水洗頭。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艱辛。
明·許三階《節俠記·忠忤》:“誰知着恁慣雌黃,慣使着猖狂,卻不念餐風沐雨先皇創業多辛苦,到做個棄正趨邪沒主張。”
年級字:高(P1) 風(P1) 勁(P3) 節(P1)
明·邵璨《香囊記·潛回》:“那飲藥譙玄,納肝弘演,高風勁節真堪羨,滄溟波浪能幾枯,歲寒松柏何曾變。”
年級字:春(P1) 風(P1) 得(P1) 意(P1)
舊時形容考中進士後的興奮心情。後形容職位升遷順利。
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年級字:東(P1) 風(P1) 人(P1) 面(P1)
指一年一度的春風依舊,而當年邂逅含情之人卻不得重見。
清·繆艮《珠江名花小傳》第三卷:“迨素秋過訪,詢知其遷徒梧江,東風人面,未嘗不有崔護當年之感雲。”
年級字:水(P1) 宿(P3) 風(P1) 餐(P3)
年級字:風(P1) 馳(P5) 雲(P1) 卷(P2)
鄒魯《中國同盟會》:“西北則張樂行等風馳雲卷,天下已非滿洲所有,其督師大臣賽尚阿、和春一敗塗地,事無可爲。”
年級字:風(P1) 雲(P1) 際(P3) 會(P1)
風雲:比喻難得的機會;際會: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
《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萬物睹。”漢·王充《論衡·偶會》:“良輔超拔於際會。”
年級字:馬(P1) 耳(P1) 東(P1) 風(P1)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年級字:通(P3) 風(P1) 討(P2) 信(P1)
猶言通風報信。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密暗中告訴另一方。
年級字:大(P1) 殺(P4) 風(P1) 景(P2)
意思是損害景物,破壞人的興致。今泛稱敗人興致爲大殺風景。
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爲“殺風景”的事情。
年級字:風(P1) 和(P1) 日(P1) 美(P1)
清·黃宗羲《敬槐諸君墓誌銘》:“風和日美,餘掉短胕,老母揭女孫泛汝仇湖。”
年級字:飛(P1) 蓬(P4) 乘(P2) 風(P1)
蓬:蓬草。指蓬草乘風飛轉,飄蕩不定。比喻人無堅定意志,隨情勢而改變。同“飛蓬隨風”。
年級字:向(P1) 風(P1) 慕(P4) 義(P3)
指嚮往其教化,仰慕其禮義。或指嚮往其風度,仰慕其義行。
明·張居正《番夷求貢疏》:“因而連合西僧,向風慕義,交臂請貢,獻琛來王。”
年級字:嘲(P4) 風(P1) 弄(P2) 月(P1)
嘲:嘲笑;弄:玩賞;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年級字:餐(P3) 風(P1) 宿(P3) 露(P2)
元·楊暹《西遊記》第五本第二十出:“師父力多般,餐風宿露忙投竄,宵衣旰食無攛斷,受驅馳百萬端。”
年級字:風(P1) 中(P1) 秉(P5) 燭(P4)
秉:拿着。風中拿着燭易滅。比喻臨近死亡的人或行將消滅的事物。
元·無名氏《海門張仲村樂堂》第一折:“我將世事都參透,幻身軀似風中秉燭,可憐見便似兀那水上浮漚。”
年級字:歐(P5) 風(P1) 美(P1) 雨(P1)
年級字:借(P1) 風(P1) 使(P2) 船(P2)
風向哪裏吹,船往哪裏行。比喻憑藉別人的力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今見金桂所爲,先已開了端,他便樂得借風使船,先弄薛昨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
年級字:一(P1) 軌(P5) 同(P1) 風(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年級字:言(P1) 論(P2) 風(P1) 生(P1)
清·袁枚《新齊諧·趙李二生》:“[書生]邀入坐,言論風生。”
年級字:通(P3) 風(P1) 報(P2) 信(P1)
清·頤鎖《黃繡球》第二十回:“那掌櫃的說他惡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陳府上去的通風報信,一面地保就在內看守了這掌櫃的。”
年級字:風(P1) 雪(P1) 交(P1) 加(P1)
範長江《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行·三》:“儘管是在風雪交加的時節,我們的視線仍可以入到非常遙遠。”
年級字:清(P1) 風(P1) 勁(P3) 節(P1)
清·戴名世《〈左尚子制義〉序》:“忠毅(左忠毅)以清風勁節,罹於黨禍,海內至今仰之。”又《贈葉蒼巖序》:“兩人官位相埒,而俱以清風勁節,顯名天下。”
年級字:西(P1) 風(P1) 落(P2) 葉(P1)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年級字:黃(P1) 風(P1) 霧(P3) 罩(P4)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他決不容讓生寶這樣黃風霧罩地鬧騰。”
年級字:甘(P2) 敗(P2) 下(P1) 風(P1)
甘:情願,樂意;下風:風向的下方。對人自認不如,真心佩服。
《左傳·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風。”
年級字:風(P1) 行(P1) 電(P2) 照(P2)
《後漢書·臧宮傳》:“將軍曏者經虜城下,震揚威靈,風行電照。然窮冠難量,還營願從它道矣。”
年級字:叱(P0) 嗟(P0) 風(P1) 雲(P1)
宋·陸游《鍾離真人贊》:“五季之亂,方酣於兵。叱嗟風雲,卓乎人英。”
年級字:細(P1) 雨(P1) 和(P1) 風(P1)
細雨:小雨;和風:春天的微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溫和而不粗暴。
前蜀·韋莊《登咸陽縣樓望雨》詩:“亂云如獸出山前,細雨和風滿渭川。”
年級字:風(P1) 口(P1) 浪(P1) 尖(P2)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現在到了風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時候了,爲了黨,爲了人民,爲了抗日,一定要幹出個英雄樣來!”
年級字:疾(P2) 風(P1) 驟(P6) 雨(P1)
疾:又快又猛;驟: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鬥爭。
《淮南子·兵略訓》:“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爲變者也。”
年級字:英(P1) 風(P1) 亮(P1) 節(P1)
毛錡《悼念周恩來總理》詩:“可欽可敬的周總理,英風亮節堪師表。”
年級字:論(P2) 辯(P3) 風(P1) 生(P1)
年級字:狂(P3) 風(P1) 暴(P4) 雨(P1)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罷仔細聽來。原來是喚醒人狂風暴雨。”
年級字:餐(P3) 風(P1) 宿(P3) 雨(P1)
清·許思湄《謝清苑縣李賀母壽並請追失銀》:“別後餐風宿雨,兒歌行路之難。而芳草斜陽,又來孤館,自嘆春光九十,不屬勞人也。”
年級字:飽(P1) 經(P1) 風(P1) 雨(P1)
孫犁《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我們的道路總算走得很長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飽經風雨的,終於走到現在。”
年級字:風(P1) 流(P1) 才(P1) 子(P1)
唐·元稹《鶯鶯傳》:“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年級字:見(P1) 事(P1) 風(P1) 生(P1)
年級字:穆(P6) 如(P2) 清(P1) 風(P1)
年級字:雨(P1) 棟(P5) 風(P1) 簾(P4)
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
年級字:風(P1) 行(P1) 電(P2) 掣(P0)
掣:閃過。像風一樣飛馳而過,像閃電一樣一閃即逝。形容非常迅速。
清·姜承烈《<書影>序》:“先生觸目,洞中機要,剖決若神,風行電掣。”
年級字:風(P1) 雨(P1) 無(P2) 阻(P4)
不受颳風下雨的阻礙。指預先約好的事情,一定按期進行。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寶釵說道:‘一月只要兩次就夠了。擬定日期,風雨無阻。’”
年級字:風(P1) 雨(P1) 漂(P2) 搖(P2)
年級字:雲(P1) 散(P2) 風(P1) 流(P1)
三國·魏·王粲《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年級字:瀟(P6) 灑(P4) 風(P1) 流(P1)
年級字:風(P1) 流(P1) 儒(P6) 雅(P3)
風流:有文采且不拘禮法;儒雅:學識深湛,氣度不凡。指人文雅灑脫,學識淵博。
唐·盧照鄰《五悲·悲才難》:“杲之爲人也,風流儒雅,爲一代之和到此爲止;昂之爲人也,文章卓犖,爲四海之隨珠。”
年級字:風(P1) 雨(P1) 對(P1) 床(P1)
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後重逢,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
唐·韋應物《示全真元常》:“寧知風雨夜,复此對床眠。”
年級字:飄(P2) 風(P1) 過(P1) 耳(P1)
年級字:風(P1) 塵(P2) 之(P2) 會(P1)
東漢·班固《答賓戲》:“彼皆躡風塵之會,履顛沛之勢。”
年級字:佯(P0) 風(P1) 詐(P3) 冒(P1)
年級字:友(P1) 風(P1) 子(P1) 雨(P1)
指雲。雲以風爲友,以雨爲子。蓋風與雲並行,雨因雲而生。
年級字:望(P2) 風(P1) 而(P1) 遁(P0)
年級字:風(P1) 流(P1) 蘊(P5) 藉(P6)
蘊藉:平和寬厚,含蓄內秀。形容人風雅瀟灑,才華橫溢。也形容文章詩畫意趣飄逸含蓄。
《北齊書·王昕傳》:“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蘊藉,世號王氏九龍。”
年級字:聞(P2) 風(P1) 而(P1) 起(P1)
聞:聽到;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宋·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年級字:變(P2) 風(P1) 易(P2) 俗(P2)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倒斂……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年級字:見(P1) 風(P1) 使(P2) 舵(P3)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年級字:雨(P1) 宿(P3) 風(P1) 餐(P3)
宋·范成大《四明人董嶧久居嶽市乞詩》:“祝融峯下兩逢春,雨宿風餐老病身。莫笑五湖萍梗客,海邊亦有未歸人。”
年級字:風(P1) 行(P1) 雷(P3) 厲(P3)
形容氣勢的迅疾猛烈。後多比喻執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嚴格。
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官差緊者,爲黃巾鉤黨嚴厲莫停者,怕鼠竄掉頭者,東溪望忙行邊。”
年級字:驚(P2) 才(P1) 風(P1) 逸(P6)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
年級字:望(P2) 風(P1) 響(P2) 應(P2)
望:看。風:風聲。看到對方有什麼舉動,就積極響應。
年級字:笑(P1) 傲(P4) 風(P1) 月(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
年級字:風(P1) 平(P1) 波(P1) 息(P1)
《四海記·祖師復下凡間救苦》:“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發感神威。”
年級字:有(P1) 風(P1) 有(P1) 化(P1)
明·湯顯祖《牡丹亭·閨塾》:“論《六經》,《詩經》最葩,閨門內許多風雅……有風有化,宜室宜家。”
年級字:春(P1) 風(P1) 野(P2) 火(P1)
左齊《南泥灣屯墾》;“勞動競賽的熱潮,像春風野火一樣,迅速遍及整個工地。”
年級字:聞(P2) 風(P1) 喪(P5) 膽(P3)
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的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年級字:平(P1) 風(P1) 靜(P2) 浪(P1)
年級字:粗(P2) 風(P1) 暴(P4) 雨(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8回:“莫講粗風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陣涼颼,只怕也難支持了。”
年級字:風(P1) 雨(P1) 晦(P0) 暝(P0)
唐·王度《古鏡記》:“遂起視之,則風雨晦暝,纏繞此樹,電光晃耀,忽上忽下。”
年級字:風(P1) 雨(P1) 不(P1) 改(P2)
《詩·鄭風·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年級字:議(P5) 論(P2) 風(P1) 發(P1)
元戴良《申屠先生墓誌銘》序:“平居議論風發,品藻古今人物,亹亹不能休,座客聞之,率爲之奪氣。”
年級字:世(P1) 風(P1) 日(P1) 下(P1)
歐陽山《苦鬥》五二:“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說世風日下,就是~!”
年級字:風(P1) 流(P1) 千(P1) 古(P1)
宋·李流謙《青玉案》詞:“風流千古,一時人物,好記尊前語。”
年級字:風(P1) 風(P1) 火(P1) 火(P1)
王吉呈《女御史》:“媽千叮嚀萬叮嚀,務必要平穩,切不可像在孃家門上那樣風風火火,得罪了人,日後過門咋做媳婦呢?”
年級字:接(P2) 風(P1) 洗(P2) 塵(P2)
年級字:乘(P2) 風(P1) 轉(P2) 舵(P3)
鄒韜奮《萍蹤憶語》二一:“投機主義蜊是最善於乘風轉舵的。”
年級字:滿(P2) 袖(P2) 春(P1) 風(P1)
元·張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風月進多才,滿袖春風下玉階。”
年級字:風(P1) 雲(P1) 之(P2) 志(P2)
北周·庚信《周兗州剌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始遊庠塾,不無儒者之榮;或見兵書,遂有風雲之志。”
年級字:聞(P2) 風(P1) 而(P1) 逃(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只要望見土匪的影子,早已聞風而逃。”
年級字:同(P1) 舟(P2) 遇(P2) 風(P1)
年級字:苦(P1) 雨(P1) 悽(P5) 風(P1)
苦雨:久下成災的雨;悽風:寒冷的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年級字:抹(P3) 月(P1) 批(P2) 風(P1)
抹:細切;批:薄切。用風月當菜餚。指吟嘯風月,清高自賞。
宋·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貧家何以娛客,但知抹月批風。”
年級字:久(P1) 歷(P2) 風(P1) 塵(P2)
年級字:談(P2) 吐(P2) 生(P1) 風(P1)
年級字:電(P2) 照(P2) 風(P1) 行(P1)
南朝·樑·劉孝標《辯命論》:“電照風行,聲馳海外。”
年級字:翩(P3) 翩(P3) 風(P1) 度(P2)
詞性:形容詞
疊詞翩翩:形容舉止瀟灑超脫。風度:美好的舉止姿態。形容人的舉止言談超逸灑脫。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誼同年,見他翩翩丰度,藹然可親,都願和他親近進來了。”
年級字:風(P1) 行(P1) 一(P1) 世(P1)
胡適《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只有那‘明心見性,不立文字’的禪宗,仍舊風行一世。”
年級字:如(P2) 坐(P1) 春(P1) 風(P1)
象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薰陶。
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四:“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
年級字:移(P2) 風(P1) 改(P2) 俗(P2)
年級字:風(P1) 言(P1) 霧(P3) 語(P1)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電,很爲着急,在省城裏疊派幹員偵查,雖有些風言霧語,到底探不出個實在。”
年級字:風(P1) 雨(P1) 連(P1) 牀(P1)
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後重逢,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同“風雨對牀”。
清·秋瑾《挽故人陳闋生》詩序:“回憶省垣聚首,風雨連牀,曾幾何時?誰憐一別,竟無會面之期。”
年級字:飄(P2) 風(P1) 暴(P4) 雨(P1)
管仲《管子·小匡》:“時雨甘露不將,飄風暴雨數臻。”
年級字:耳(P1) 後(P1) 生(P1) 風(P1)
像耳後颳風一樣。形容激烈、迅速運動時耳後根產生的感覺。
《梁書·曹景宗傳》:“景宗謂所親曰:‘我昔日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覺耳後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將至。”
年級字:箕(P6+) 風(P1) 畢(P3) 雨(P1)
箕、畢:均爲星名。古時認爲月亮經過箕星時風多,經過畢星時雨多。原比喻人民的好惡不一樣。後用於稱讚爲政體恤民情。
《尚書·洪範》:“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年級字:寒(P2) 風(P1) 侵(P5) 肌(P3)
冷鋒過境,~,人們儘量不出門,致使娛樂場所生意清淡。
年級字:風(P1) 雨(P1) 飄(P2) 零(P3)
葉聖陶《倪煥之》十二:“風雨飄零,心神不寧,骨節疼痛,都足以引起他們劇列的忿怒。”
年級字:分(P2) 風(P1) 劈(P3) 流(P1)
《續孽海花》第四十二回:“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風劈流的話,我們就算決定了。”
年級字:西(P1) 風(P1) 殘(P5) 照(P2)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淒涼。”
唐·李白《憶秦娥》詞:“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年級字:風(P1) 光(P1) 月(P1) 霽(P0)
指雨過天晴時明淨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開闊、心地坦白。
明·蘇濬《雞鳴偶記》:“風光月霽,是吾心太虛真境;鳥語花陰,是吾心無盡生意。”
年級字:饒(P4) 有(P1) 風(P1) 趣(P3)
年級字:改(P2) 俗(P2) 遷(P5) 風(P1)
《梁書·何胤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良有未易。”
年級字:風(P1) 木(P1) 之(P2) 思(P2)
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陵寢紀》:“臣謹以山川形勝、陵宮規制,各爲一圖,用備九重瞻覽,少慰風木之思。”
年級字:水(P1) 春(P1) 風(P1)
沂水:河水名,在山東省曲阜縣境內,孔子出生地。春風:春天和暖的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來自沂水的春風。比喻深受孔學的教育與薰陶。
年級字:繫(P3) 風(P1) 捕(P2) 景(P2)
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跡。亦作“繫風捕影”。
年級字:霧(P3) 鬢(P0) 風(P1)
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髮;鬟:環形髮髻。形容女子頭發的美。也形容女子頭髮蓬鬆散亂。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年級字:聽(P1) 風(P1) 聽(P1) 水(P1)
相傳龜茲國王與樂人於大山間傾聽風和水聲,感興而制樂。唐·王建《霓裳辭》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年級字:煙(P2) 花(P1) 風(P1) 月(P1)
吳梅《風洞山·遊湖》:“咳!弘光啊!都是些煙花風月擔誤了你也!”
年級字:望(P2) 風(P1) 希(P2) 旨(P2)
《三國志·魏書·杜畿傳》:“近司隸校尉孔羨闢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嘿爾,望風希旨,甚於受屬。”
年級字:風(P1) 行(P1) 雨(P1) 散(P2)
南朝·陳徐陵《與楊僕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年級字:順(P2) 風(P1) 駛(P4) 船(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這個人雖是個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駛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作。”
年級字:縱(P5) 風(P1) 止(P1) 燎(P0)
用鼓風的方法滅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卻反而助長其聲勢。
隋·王通《中說·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年級字:變(P2) 風(P1) 改(P2) 俗(P2)
漢·王符《潛力夫·論三式》:“故凡欲變風改俗者,其行賞罰者也,必使足驚心破膽,民乃易視。”
年級字:林(P1) 下(P1) 風(P1) 度(P2)
年級字:清(P1) 風(P1) 兩(P1) 袖(P2)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年級字:仙(P2) 風(P1) 道(P1) 氣(P1)
猶仙風道骨。仙人的風度,道長的氣概。形容人的風骨神采與衆不同。
年級字:歪(P3) 風(P1) 邪(P4) 氣(P1)
年級字:石(P1) 火(P1) 風(P1) 燭(P4)
唐·黃滔《祭宋員外》:“石火風燭,驚波逝水,誠修短之無改矣,奈痛傷之有等焉。”
年級字:林(P1) 下(P1) 風(P1) 範(P3)
林下:幽僻之境;風範: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
年級字:風(P1) 吹(P1) 雲(P1) 散(P2)
康濯《春種秋收》:“這事兒是風吹雲散,往後誰也不許提啦!”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涌(P3)
大風颳起,烏雲涌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年級字:移(P2) 風(P1) 易(P2) 俗(P2)
《荀子·樂論》:“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年級字:風(P1) 流(P1) 韻(P3) 事(P1)
風雅而有情趣的事。舊指文人詩歌吟詠及琴棋書畫等活動。也指男女私情。
清·王韜《瀛壖雜誌》:“人各卻步立,不敢詢姓氏,及移燭燭之,則倩扶也。一座譁然,此亦風流之韻事,承平之佳話。”
年級字:兩(P1) 袖(P2) 清(P1) 風(P1)
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年級字:追(P1) 風(P1) 掣(P0) 電(P2)
宋·張淏《雲谷雜記·侍郎徐公帖》:“願得側翅附鴻鵠,追風掣電凌太空。”
年級字:風(P1) 雷(P3) 火(P1) 炮(P2)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們纔到上海,貨還沒有起完,到了半夜裏,忽然憲太太來了,風雷火炮的一陣,馬上就要開船,臉上很帶點怒色。”
年級字:風(P1) 馳(P5) 霆(P6+) 擊(P3)
陳熾《庸書·議院》:“華盛頓以編戶之細民,苦英人之虐政,風馳霆擊,崛起美洲。”
年級字:繫(P3) 風(P1) 捕(P2) 影(P2)
拴住風,捉住影子。比喻無法辦到的事。也比喻說話做事以不可靠的傳聞或表面現象作根據。
《漢書·郊祀志下》:“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繫風捕影,終不可得。”
年級字:蔚(P4) 然(P2) 成(P1) 風(P1)
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引伸爲薈萃、聚集。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日本國內,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詩蔚然成風。”
年級字:仙(P2) 風(P1) 道(P1) 格(P2)
猶言仙風道骨。仙人的風度,道長的氣概。形容人的風骨神采與衆不同。
年級字:風(P1) 流(P1) 跌(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爲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願。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
年級字:日(P1) 麗(P2) 風(P1) 清(P1)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外面日麗風清,藍天如洗,是一個典型的明淨的秋日。”
年級字:斜(P4) 風(P1) 細(P1) 雨(P1)
唐·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年級字:疾(P2) 雨(P1) 暴(P4) 風(P1)
晉·幹寶《搜神記》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風,從太公邑外而過。”
年級字:風(P1) 雷(P3) 之(P2) 變(P2)
據《書·金縢》載:周武王死後,周公攝政,鎮壓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亂。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響,懷疑周公的忠誠,於是“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年級字:威(P3) 風(P1) 八(P1) 面(P1)
年級字:一(P1) 路(P1) 風(P1) 清(P1)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用違其才》:“沈裏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內地,將見一路風清,乃使作陝西巡撫,助討寧夏。”
年級字:飲(P2) 露(P2) 餐(P3) 風(P1)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風。形容超凡脫俗的生活。亦作“飲風餐露”。
年級字:風(P1) 語(P1) 不(P1) 透(P3)
年級字:遮(P4) 風(P1) 擋(P3) 雨(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提供保護,不受風雨所侵。
遮: 遮掩、遮蓋。
風: 風力。
擋: 抵擋。
雨: 雨水。
年級字:風(P1) 趣(P3) 橫(P2) 生(P1)
《清史稿·高其佩傳》:“尤善指畫,嘗畫黃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將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離爲石,風趣橫生。”
年級字:見(P1) 事(P1) 生(P1) 風(P1)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棘闈誌異》:“第少年喜事,每捕風捉影,見事生風。”
年級字:暴(P4) 風(P1) 驟(P6) 雨(P1)
暴、驟: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風雨。比喻聲勢浩大,發展急速而猛烈。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年級字:興(P2) 風(P1) 作(P2) 浪(P1)
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後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
年級字:風(P1) 俗(P2) 世(P1) 情(P2)
年級字:乘(P2) 風(P1) 興(P2) 浪(P1)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吳監督子登聞之,遂又乘風興浪,思設法以破壞此留學事務所。”
年級字:悽(P5) 風(P1) 楚(P2) 雨(P1)
形容天氣惡劣,或比喻境況的淒涼悲慘。同“悽風苦雨”。
清·程麟《此中人語·田螺妖》:“[女]每於悽風楚雨之時,常思歸去。”
年級字:風(P1) 光(P1)
秦牧《花市》:“人們怎能不熱愛這個風光旖旎的南國花市,怎能不從這個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溫馨呢!”
年級字:高(P1) 節(P1) 清(P1) 風(P1)
高節:高尚的氣節;清風:清廉的作風。氣節高尚,作風清廉。比喻人品高潔。
明·孫明儒《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高節清風今已矣,英雄須識時宜。”
年級字:明(P1) 月(P1) 清(P1) 風(P1)
只與清風、明月爲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閒無事。
《南史·謝惠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
年級字:秋(P1) 風(P1) 掃(P1) 葉(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九卷:“[程萬里]每日間見元兵所過,殘滅如秋風掃葉,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寧爲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年級字:敦(P5) 風(P1) 厲(P3) 俗(P2)
《魏書·郭祚傳》:“是以先王沿物之情,爲之軌法,故八刑備於昔典,奸律炳於來制,皆所以謀其始跡,訪厥成罪,敦風厲俗,永資世範者也。”
年級字:臨(P3) 風(P1) 對(P1) 月(P1)
面對清風明月。形容所處的景色非常容易引發人的思緒。
年級字:口(P1) 角(P2) 生(P1) 風(P1)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這樣罵人的時候卻是口角生風,不再有‘這個是’的打攪了。”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教(P1)
宋·葉適《金壇縣重建學記》:“京口常爲江南必爭之地,其人以智詐勇力擅名於時,而古人遺風餘教無聞焉,何也?”
年級字:淵(P5) 涌(P3) 風(P1) 厲(P3)
晉·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機變清銳,巧言綺粲,攬引譬喻,淵涌風厲。然而口之所談,身不能行。”
年級字:順(P2) 風(P1) 吹(P1) 火(P1)
年級字:腥(P4) 風(P1) 血(P3) 雨(P1)
風裏夾着腥味,雨點帶着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兇險氣氛或環境。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髮墜山奄。”
年級字:大(P1) 煞(P5) 風(P1) 景(P2)
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爲“殺風景”的事情。
年級字:大(P1) 風(P1)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爲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
年級字:盲(P6) 風(P1) 晦(P0) 雨(P1)
年級字:餐(P3) 風(P1) 咽(P4) 露(P2)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青天白日》:“餐風咽露,跋涉奔波。”
年級字:風(P1) 雨(P1) 對(P1) 牀(P1)
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後重逢,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
唐·韋應物《示全真元常》:“寧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
年級字:遺(P3) 風(P1) 舊(P2) 俗(P2)
元·揭傒斯《彭州學記》:“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爲賓主,治者狃聞習見,以遺風舊俗爲可鄙,前言往行爲可鄙。”
年級字:望(P2) 風(P1) 撲(P2) 影(P2)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年級字:奉(P3) 揚(P2) 仁(P3) 風(P1)
奉揚:頌揚;仁風:施行仁政如同風行。舊時用作頌揚德政。
《晉書·袁宏傳》:“時閒皆集,安欲以卒迫試之,臨別執其手,顧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贈行。’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此黎庶。’”
年級字:紋(P3) 風(P1) 不(P1) 動(P1)
年級字:借(P1) 篷(P4) 使(P2) 風(P1)
年級字:寫(P1) 在(P1) 風(P1) 中(P1)
詞性:名詞
林海音作品。
年級字:順(P2) 風(P1) 而(P1) 呼(P2)
順着風向呼喊,聲音傳得遠,使人聽得清。比喻憑藉外力可有較好效果。
《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