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補(P2) 牢(P3) 顧(P3) 犬(P1)
丟失了羊,才修補羊圈;見了野兔,才回頭喚狗去追捕。比喻對出現的失誤,及時設法補救。
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年級字:公(P1) 私(P3) 兼(P3) 顧(P3)
年級字:無(P2) 所(P2) 顧(P3) 忌(P5)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一回:“當初原爲遮人耳目起見,不得不如此;等到後來張太太把抵押的憑據稟了上頭存了案,他卻無所顧忌了。”
年級字:顧(P3) 名(P2) 思(P2) 義(P3)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年級字:三(P1) 顧(P3) 茅(P3) 廬(P0)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爲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年級字:顧(P3) 盼(P4) 生(P1) 輝(P3)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士有餘糧,馬多剩草。一呼百諾,顧盼生輝。此送彼迎,尊榮莫並。”
年級字:一(P1) 顧(P3) 千(P1) 金(P1)
顧:看。古之善於相馬者伯樂看了馬一眼,良馬的身價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賢者的推薦而使人或事物身價倍增。
三國·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詩:“一顧千金重,何必珠玉錢?”
年級字:狼(P2) 顧(P3) 視(P1)
明·方孝孺《周官》一:“六七百年之間,強諸侯狼顧鳶視者莫敢先發陵上之言,必至於周禮盡廢而後肆,道之化民也。”
年級字:視(P1) 狼(P2) 顧(P3)
《文選·馬融<長笛賦>》:“魚鱉禽獸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經鳥伸,鴟視狼顧拊噪踊躍。”
年級字:不(P1) 值(P2) 一(P1) 顧(P3)
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繫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年級字:奮(P2) 不(P1) 顧(P3) 身(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年級字:瞻(P0) 情(P2) 顧(P3) 意(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關礙處。”
年級字:顧(P3) 全(P2) 大(P1) 局(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一回:“然而要顧全大局呢,也有個無可奈何的時候;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就不能不自己開解自己。”
年級字:三(P1) 顧(P3) 草(P1) 盧(P0)
詞性:動詞,形容詞
「三顧」- 三次拜訪。
「顧」- 光顧,關顧,含親自拜訪的意思。
「草盧」- 簡單的房子。
比喻具有非常有誠意地親自拜訪。
《三國演義》 的第37回。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共一百二十回。專注演說東漢末蜀、吳、魏三國的歷史故事,章回體小說。
記載自漢靈帝中平元年起,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吳亡止,凡九十七年。
作者: 明朝羅貫中。
年級字:顧(P3) 慮(P4) 重(P1) 重(P1)
重重:一層又一層。一層又一層的顧慮。形容顧慮極多,難於放手行事。
年級字:長(P1) 慮(P4) 後(P1) 顧(P3)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方今公卿大夫,莫肯爲陛下長慮後顧,爲宗廟萬世計。”
年級字:墮(P5) 不(P1) 顧(P3)
甑:古代一種瓦制炊器;顧:回頭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實,不再追悔。
《後漢書·郭泰傳》:“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年級字:歸(P3) 奇(P2) 顧(P3) 怪(P1)
歸:清代歸莊。顧:清代顧炎武。歸莊奇特,顧炎武怪異。
年級字:高(P1) 顧(P3) 遐(P6) 視(P1)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書》:“某鄙樸戇訥,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識不足以達時務,然守愚,孑然莫與,徒望望然高顧遐視而不合於時,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訕,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年級字:臨(P3) 危(P3) 不(P1) 顧(P3)
《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傳》:“和、琇、撫皆抗不撓,拒會兇言,臨危不顧。”
年級字:汲(P6+) 汲(P6+) 顧(P3) 影(P2)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清·梁啓超《中國外債史》:“自茲以往,我民歲增二千餘萬之負擔,汲汲顧影。”
年級字:顧(P3) 盼(P4) 自(P1) 豪(P5)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六回:“袁總統得此奇襲,未免顧盼自豪。”
年級字:鷹(P2) 狼(P2) 顧(P3)
《天雨花》第二一回:“鷹睃狼顧爲非善,柳黛蛾眉殺氣橫。”
年級字:伯(P2) 樂(P2) 一(P1) 顧(P3)
《戰國策·燕策二》載:戰國時,蘇代說淳于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一顧之,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環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年級字:義(P3) 不(P1) 反(P1) 顧(P3)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
年級字:目(P1) 兔(P1) 顧(P3) 犬(P1)
語出《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
年級字:計(P2) 無(P2) 返(P2) 顧(P3)
年級字:無(P2) 所(P2) 顧(P3) 憚(P0)
年級字:破(P2) 不(P1) 顧(P3)
甑:古代一種瓦制炊器;顧:回頭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實,不再追悔。
《後漢書·郭泰傳》:“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年級字:視(P1) 虎(P1) 顧(P3)
《淮南子·精神訓》:“真人之所遊,若吹呴呼吸,吐故納新,鳧浴猿躩,熊經鳥伸,鴟視虎顧,是養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年級字:不(P1) 管(P2) 不(P1) 顧(P3)
樑曉聲《泯滅》三(2):“她爲什麼將她那麼癡情那麼熱烈那麼不管不顧的愛給予這個孤傲而冷酷的翟子卿啊!……”
年級字:長(P1) 慮(P4) 顧(P3) 後(P1)
《荀子·榮辱》:“非不欲也,幾不長慮顧後而恐無以繼之故也。”
年級字:顧(P3) 曲(P2) 周(P2) 郎(P2)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年級字:相(P1) 顧(P3) 失(P2) 色(P1)
顧:看;失色:因驚恐而變了臉色。你看我,我看你,嚇得臉色都變了。
《舊五代史·周書·段希堯傳》:“使於吳越,及乘舟泛海,風濤暴起,楫師僕從,皆相顧失色。”
年級字:統(P2) 籌(P5) 兼(P3) 顧(P3)
統籌:通盤籌劃;兼:本義爲一手執兩禾,引伸爲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佔有幾樣東西;顧:照顧。統一籌劃,全面照顧。
年級字:茅(P3) 廬(P0) 三(P1) 顧(P3)
劉備爲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同“草廬三顧”
年級字:勞(P2) 顧(P3) 復(P4)
《元史·后妃傳一》:“欽爲先皇太后,夙明壺則,克嗣徽音,輔佐先朝,有恭儉節用之實,誕育眇質,有劬勞顧復之思。”
年級字:不(P1) 顧(P3) 而(P1) 唾(P6)
年級字:鷹(P2) 視(P1) 狼(P2) 顧(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爲國家大禍。”
年級字:狼(P2) 顧(P3) 張(P2)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平等寺》:“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絕業……然羣飛未寧,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嶽立基趾。”
年級字:顧(P3) 影(P2) 慚(P4) 形(P2)
看着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晉·傅鹹《申懷賦》:“芬芳併發,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
年級字:奮(P2) 身(P1) 不(P1) 顧(P3)
宋·蘇軾《與章子厚書》:“愚夫小人,以一言感發,猶能奮身不顧,以遂其言。”
年級字:狼(P2) 顧(P3) 驚(P2)
《新唐書·岑文本傳》:“文本說孝恭曰:‘自隋無道,四海救死,延項以望真主……大王誠縱兵剽系,恐江嶺以南,向化心沮,狼顧麕驚。’”
年級字:言(P1) 行(P1) 相(P1) 顧(P3)
年級字:顧(P3) 影(P2) 自(P1) 憐(P2)
顧:看;憐:憐惜。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
晉·陸機《赴洛道中作》:“佇立望故鄉,顧影悽自憐。”
年級字:顧(P3) 盼(P4) 多(P1) 姿(P3)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王昭君,十九歲……一雙秋水似的眼睛,神采清明,顧盼多姿。”
年級字:草(P1) 廬(P0) 三(P1) 顧(P3)
顧:拜訪。劉備爲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年級字:不(P1) 顧(P3) 一(P1) 切(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葉聖陶《孤獨》:“既然見到一點兒光,便不得不不顧一切地逃開。”
年級字:一(P1) 顧(P3) 傾(P4) 城(P2)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年級字:遷(P5) 延(P4) 顧(P3) 望(P2)
年級字:東(P1) 走(P1) 西(P1) 顧(P3)
年級字:顧(P3) 景(P2) 慚(P4) 形(P2)
看着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景,同“影”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爲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
年級字:周(P2) 郎(P2) 顧(P3) 曲(P2)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年級字:計(P2) 不(P1) 返(P2) 顧(P3)
年級字:顧(P3) 後(P1) 瞻(P0) 前(P1)
《封神演義》第五三回:“你往我來,遭着兵刃命隨傾;顧後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
年級字:後(P1) 顧(P3) 之(P2) 憂(P3)
顧:回頭看。來自後方的憂患。指在前進過程中,擔心後方發生問題。
《魏書·李衝傳》:“朕以仁明忠雅,委以臺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後顧之憂。”
年級字:言(P1) 不(P1) 顧(P3) 行(P1)
年級字:狼(P2) 顧(P3) 跱(P0)
《北史·魏紀一論》:“明元承運之初,屬廓定之始,於時狼顧鴟跱,猶有窺覦,加以天賜之末,內難尤甚。”
年級字:遲(P2) 疑(P3) 顧(P3) 望(P2)
唐·劉餗《惰唐嘉話》卷中:“[李勣]今若即發者,我死後可親任之,如遲疑顧望,便當殺之。”
年級字:置(P3) 之(P2) 不(P1) 顧(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那薛蟠得了寶蟾,如獲珍寶,一概都置之不顧。”
年級字:顧(P3) 影(P2) 弄(P2) 姿(P3)
顧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種姿態。對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種姿態。形容賣弄身形,自我欣賞。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爲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年級字:顧(P3) 犬(P1) 補(P2) 牢(P3)
《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年級字:三(P1) 顧(P3) 草(P1) 廬(P0)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比喻以謙恭的心和行為邀請優秀人才加入團隊一起。
劉備爲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同“草廬三顧”。
年級字:狼(P2) 顧(P3) 狐(P3) 疑(P3)
指左顧右昐,存有畏懼和猶豫之心。狼顧,狼走路時常常回頭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孫中山《佈告全國同胞書》:“行事或虎頭鼠尾,而存心復狼顧狐疑。”
年級字:內(P1) 顧(P3) 之(P2) 憂(P3)
舊時形容沒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顧慮家事。現形容有內部的憂慮。
年級字:惠(P2) 然(P2) 之(P2) 顧(P3)
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下》:“彌秋歷冬,經邁二載,深拒以疾,無惠然之顧。”
年級字:瞻(P0) 前(P1) 顧(P3) 後(P1)
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戰國楚·屈原《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年級字:顧(P3) 盼(P4) 神(P1) 飛(P1)
《紅樓夢》第三回:“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鵝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年級字:價(P5) 增(P2) 一(P1) 顧(P3)
原意是賣不出去的好馬,被伯樂看中了,就增加了十倍的價錢。比喻本來默默無聞,遇到賞識的人而擡高了身價。
《戰國策·燕策二》:“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馬價十倍。”
年級字:左(P1) 顧(P3) 右(P1) 盼(P4)
年級字:忿(P0) 不(P1) 顧(P3) 身(P1)
《鏡花緣》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義是趨,都是忿不顧身,竟將王宮內院視爲兒戲。”
年級字:長(P1) 慮(P4) 卻(P2) 顧(P3)
宋·李綱《與宰相論捍賊札子》:“綱竊觀自古人主,必有親兵,所以制障表裏,爲長慮卻顧之術也。”
年級字:見(P1) 兔(P1) 顧(P3) 犬(P1)
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比喻動作雖稍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
年級字:悍(P6) 然(P2) 不(P1) 顧(P3)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殺人身、破人家,悍然不顧。”
年級字:顧(P3) 此(P2) 失(P2) 彼(P5)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分軍爲三: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大五率大軍直搗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年級字:埋(P2) 頭(P1) 顧(P3) 影(P2)
年級字:顧(P3) 盼(P4) 生(P1) 姿(P3)
姿:姿色,姿態。回首擡眼之間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傳神,姿態動人。
三國·魏·嵇康《贈秀才入軍》:“風馳電逝,躡景追風;凌歷中原,顧盼生姿。”
年級字:梟(P0) 視(P1) 狼(P2) 顧(P3)
年級字:顧(P3) 小(P1) 失(P2) 大(P1)
漢·焦贛《易林·賁之蒙》:“戴盆望天,不見星辰,顧小失大,福逃牆外。”
年級字:顧(P3) 而(P1) 言(P1) 他(P1)
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同“顧左右而言他”。
《掃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見話不投機,便顧而言他。”
年級字:掉(P2) 臂(P2) 不(P1) 顧(P3)
《史記·孟嘗君列傳》:“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
年級字:自(P1) 顧(P3) 不(P1) 暇(P6)
暇:空閒。光顧自己還來不及。指沒有力量再照顧別人。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今雖略有生機,但自顧不暇,何能另有安頓哥哥之處。”
年級字:顧(P3) 復(P4) 之(P2) 恩(P2)
《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年級字:憤(P4) 不(P1) 顧(P3) 身(P1)
宋·樂史《綠珠傳》:“蓋一婢子,不知書,而能感主恩,憤不顧身,其志烈懍懍,誠足使後人仰慕歌詠也。”
年級字:奮(P2) 不(P1) 顧(P3) 命(P3)
南朝·樑·任昉《奏彈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勵義勇,奮不顧命。”
年級字:計(P2) 不(P1) 反(P1) 顧(P3)
年級字:不(P1) 顧(P3) 大(P1) 局(P2)
有些人爲了個人私利,便~而做出損害公衆利益的事情。
年級字:不(P1) 顧(P3) 死(P3) 活(P1)
顧:顧念,考慮。連生死也不考慮了。形容拼命蠻幹,不顧一切。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三回:“這呆子不顧死活,闖上宮殿,一路鈀,築破門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傢伙之類,盡皆打碎。”
年級字:狼(P2) 顧(P3) 虎(P1) 視(P1)
《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亮南征,留邵爲治中從事,是歲卒”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年級字:義(P3) 無(P2) 反(P1) 顧(P3)
義:道義;反顧:向後看。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
年級字:議(P5) 不(P1) 反(P1) 顧(P3)
《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觸白刃,冒流矢,議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義不反顧”。
年級字:不(P1) 顧(P3) 前(P1) 後(P1)
《紅樓夢》一二○回:“不是說句不顧前後的話:當初東府裏太爺,倒是修煉了十幾年,也沒有成仙。這佛是更難成。”
年級字:不(P1) 屑(P4) 一(P1) 顧(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爲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繫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年級字:顧(P3) 盼(P4) 自(P1) 雄(P1)
年級字:前(P1) 瞻(P0) 後(P1) 顧(P3)
看看前再看看後。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同“瞻前顧後”。
年級字:顧(P3) 前(P1) 不(P1) 顧(P3) 後(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八回:“一聽見有人告訴了,把我嚇昏了,才這麼着急的顧前不顧後了。”
年級字:顧(P3) 三(P1) 不(P1) 顧(P3) 四(P1)
《紅樓夢》第六八回:“以後可還再顧三不顧四的不了?以後還單聽叔叔的話、不聽嬸娘的話不了?嬸娘是怎麼樣待你?你這麼沒天理,沒良心的!”
年級字:顧(P3) 頭(P1) 不(P1) 顧(P3) 尾(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你皆因年小時候,託着老子孃的福,吃喝慣了,如今所以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
年級字:顧(P3) 左(P1) 右(P1) 而(P1) 言(P1) 他(P1)
看着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年級字:王(P1) 顧(P3) 左(P1) 右(P1) 而(P1) 言(P1) 他(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