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年級字:顏(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金文「顏」字從「面」(象臉蛋),「产」聲,本義是顏面、容顏。
色彩:顏料、顏色、五顏六色。
【姓氏】春秋時魯有顏回。
面容,臉色: 顏面、容顏開顏、笑逐顏開、鶴髮童顏。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
《詩經.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xiào yán
hé yán
年級字:和(P1) 顏(P2)
詞性:形容詞
和藹的面色。
漢劉向《列女傳·鄭瞀》:“婦人以端正和顏為容。”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三國魏嵇康《琴賦》:“揚和顏,攘皓腕。”
yán sè
年級字:顔(P1) 色(P1)
詞性:名詞,名詞
1. 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yán miàn
róng yán
年級字:容(P2) 顏(P2)
詞性:名詞
容貌 相貌容貌
例:玄微依其言服之,果然容顏轉少,如三十許人。 --《醒世恆言》
yán liào
年級字:顏(P2) 料(P2)
詞性:名詞
顏色1.一種天然的或合成的無機或有機物質,它賦予其他物質以顏色。
2.顏料就是能使物體染上顏色的物質。
hóng yán
年級字:紅(P1) 顏(P2)
詞性:名詞
朱顏白髮1.指年輕人的紅潤臉色。
2.指少年。
3.指女性朋友。
hòu yán
yán sè
年級字:顏(P2) 色(P1)
詞性:名詞
色彩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5. 女子的姿色。
Yán kāi
年級字:顏(P2) 開(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年級字:朱(P1) 顏(P2) 鶴(P2) 髮(P2)
朱顏:紅潤的臉。紅潤的臉和像鶴羽毛一樣白的頭髮。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的樣子。
年級字:靡(P0) 顏(P2) 膩(P6) 理(P2)
靡:美麗;顏:面容;膩:細膩;理:肌理。形容容貌美麗,皮膚細膩柔滑。
年級字:正(P1) 言(P1) 厲(P3) 顏(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錢典史聽了這話,便正言厲顏的對他說道:‘世兄!用到這樣管家,你做主人的總要有點主人的威勢纔好。’”
年級字:無(P2) 顏(P2) 落(P2) 色(P1)
年級字:顏(P2) 精(P2) 柳(P3) 骨(P2)
指顏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但風格有所不同。也泛稱書法極佳。同“顏筋柳骨”。
宋·范仲淹《祭石學士文》:“曼卿之筆,顏精柳骨,散落人間,寶爲神物。”
年級字:降(P2) 顏(P2) 屈(P4) 體(P2)
年級字:碧(P3) 眼(P1) 童(P1) 顏(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年紀老大,但容貌未衰。
《三國演義》第一回:「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
年級字:希(P2) 旨(P2) 承(P4) 顏(P2)
《孔叢子·抗志》:“希旨容媚,則君親之。”《漢書· 不疑傳》:“聞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顏接辭。”
年級字:朱(P1) 顏(P2) 綠(P1) 髮(P2)
宋·沈遘《送句諶通判穎川》詩:“朱顏綠髮出塵土,長纓高蓋生清風。”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時,但見:朱顏綠髮,皓齒明眸。”
年級字:和(P1) 顏(P2) 悅(P3) 色(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和藹可親疾言厲色形容和善可親的樣子。
「和」和氣、和靄、溫和的性格。
「顏」面容、顏臉。
「悦」愉快、喜悦的心情。
「色」臉色、氣色。
《文明小史.第三三回》:「要他們捐錢是要翻臉的,送兒子來考就和顏悅色了。」
《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年級字:韶(P0) 顏(P2) 稚(P3) 齒(P3)
年級字:厚(P2) 顏(P2) 無(P2) 恥(P5)
《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蒙恥。”
年級字:抗(P3) 顏(P2) 爲(P2) 師(P1)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爲師:爲人師表。不爲他人所制約,不爲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爲學習的榜樣。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爲師。”
年級字:和(P1) 顏(P2) 說(P1) 色(P1)
《論語·爲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劉寶楠正義引漢·鄭玄注:“言和顏說色爲難也。”
年級字:五(P1) 顏(P2) 六(P1) 色(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七彩繽紛色彩美麗、花樣繁多,帶有喜慶的感覺。
「七彩」一般指天上彩虹的七種顏色。
「繽紛」燈光閃閃,色彩繁多、燦爛的感覺。
形容色彩美麗、花樣繁多,帶有喜慶的感覺。
也引伸爲各色各樣。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鏡花緣.第一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年級字:犯(P4) 顏(P2) 極(P2) 諫(P0)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其改正錯誤。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爲諫臣。”
年級字:日(P1) 角(P2) 龍(P2) 顏(P2)
舊時相術家指額頭隆起爲龍顏。稱之爲爲帝王的貴相。日角,額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狀如日。
《梁書·元帝紀》:“陛下日角龍顏之姿,表於徇齊之日;彤雲素氣之瑞,基於應物之初。”
年級字:破(P2) 顏(P2) 微(P2) 笑(P1)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於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衆,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
年級字:童(P1) 顏(P2) 鶴(P2) 髮(P2)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髮,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唐·田穎《夢遊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髮童顏古無比。”
年級字:皓(P6+) 首(P1) 蒼(P2) 顏(P2)
皓:白色的樣子;首:頭髮;顏:面孔。雪白的頭髮,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明·無名氏《午時牌》第一折:“相當初太公垂釣,伊尹耕鋤,垂釣的皓首蒼顏安社稷,耕鋤的盡心竭力定寰區。”
年級字:笑(P1) 逐(P4) 顏(P2) 開(P1)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開:舒展開來。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宋江見了,喜從天降,笑逐顏開。”
年級字:奴(P2) 顏(P2) 膝(P3)
奴顏:奴才的臉,滿面諂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動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對人拍馬討好卑鄙無恥的樣子。
年級字:正(P1) 顏(P2) 厲(P3) 色(P1)
《漢書·王莽傳》:“盱衡厲色,振揚武怒。”《後漢書·翟酺傳》:“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年級字:抗(P3) 顏(P2) 為(P2) 師(P1)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不為他人所製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年級字:誤(P5) 認(P2) 顏(P2) 標(P2)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年級字:龍(P2) 顏(P2) 鳳(P4) 姿(P3)
年級字:顏(P2) 丹(P4) 鬢(P0) 綠(P1)
清·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酌我五石雲母鐘,我能令公顏丹鬢綠而與年少爭光風。”
年級字:和(P1) 顏(P2) 悦(P3) 色(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和藹可親疾言厲色形容和善可親的樣子。
「和」和氣、和靄、溫和的性格。
「顏」面容、顏臉。
「悦」愉快、喜悦的心情。
「色」臉色、氣色。
《文明小史.第三三回》:「要他們捐錢是要翻臉的,送兒子來考就和顏悅色了。」
《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年級字:喜(P1) 笑(P1) 顏(P2) 開(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穿過牌樓,人來人往,莫不喜笑顏開。”
年級字:察(P2) 顏(P2) 觀(P2) 色(P1)
清·唐甄《潛書·食難》:“吾老矣,豈能復俯首於他人之宇下,察顏觀色,以求無拂於人,吾不能也。”
年級字:承(P4) 顏(P2) 候(P1) 色(P1)
《魏書·寇治傳》:“畏避勢家,承顏侯色,不能有所執據。”
年級字:錯(P1) 認(P2) 顏(P2) 標(P2)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年級字:強(P2) 顏(P2) 歡(P1) 笑(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爲?’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爲笑。”
年級字:顏(P2) 筋(P3) 柳(P3) 骨(P2)
顏: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指顏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但風格有所不同。也泛稱書法極佳。
宋·范仲淹《祭石學士文》:“曼卿之筆,顏筋柳骨。”
年級字:白(P1) 髮(P2) 蒼(P2) 顏(P2)
宋·洪邁《容齋五筆·白蘇詩紀年歲》:“白髮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
年級字:寄(P3) 顏(P2) 無(P2) 所(P2)
《晉書·蔡謨傳》:“[蔡謨]遷侍中、司徒,上疏讓曰:‘伏自惟省,惜階謬恩,……上虧聖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灼,寄顏無所。’”
年級字:駐(P6) 顏(P2) 益(P2) 壽(P4)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回:“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
年級字:咫(P0) 尺(P1) 天(P1) 顏(P2)
語本《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原謂天鑑察不遠,威嚴如常在面前。”
年級字:駐(P6) 顏(P2) 有(P1) 術(P2)
年級字:顏(P2) 事(P1) 敵(P3)
抗戰期間,上海淪陷,他爲環境所迫~,內心十分痛苦。
年級字:奴(P2) 顏(P2) 媚(P4) 骨(P2)
媚骨:諂媚的性格。奴才相,賤骨頭。形容卑鄙無恥地奉承別人。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年級字:綠(P1) 鬢(P0) 朱(P1) 顏(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年青人的容貌,鬢髮烏黑,臉色紅潤,充滿青春之氣。
形容年輕美好的容顏,借指年輕女子。
宋·晏殊《少年遊》詞:「綠鬢朱顏,道家裝束,長似少年時。」
《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一折》:「方才個綠鬢朱顏青春子,不覺的暗中白了少年頭。」
年級字:喜(P1) 逐(P4) 顏(P2) 開(P1)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悅,滿臉笑容。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學道看罷,不覺喜逐顏開,一天愁都沒有了。”
年級字:先(P2) 意(P1) 承(P4) 顏(P2)
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年級字:白(P1) 髮(P2) 紅(P1) 顏(P2)
宋·佚名《宣和畫譜·道釋四》:“(徐知常)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卻藥謝醫,以至引年,白髮紅顏,真有所得。”
年級字:柳(P3) 骨(P2) 顏(P2) 筋(P3)
唐·柳公權的書法骨力遒健,結構勁緊;顏真卿的書法端莊雄偉,氣勢開張。後因以之稱其書法的字體和法度。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的堪爲字史,當爲款識,有柳骨顏筋,張旭張顛,羲之獻之。”
年級字:紅(P1) 顏(P2) 薄(P4) 命(P3)
紅顏:美女的容顏;薄命:命運不好。舊時指女子容貌美麗但遭遇不好(多指早死、寡居或丈夫不好)。
《漢書·孝成許皇後傳》:“其餘誠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寧前。”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三折:“總則我紅顏薄命。”
年級字:綠(P1) 鬢(P0) 紅(P1) 顏(P2)
清·洪楝園《後南柯·檀謀》:“霎時綠鬢紅顏都成孤寡,並不勞挨門蒐括。”
年級字:花(P1) 顏(P2) 月(P1) 貌(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年級字:白(P1) 髮(P2) 朱(P1) 顏(P2)
明·無名氏《漁樵閒話》第二折:“綠衣黃裏顛倒用,白髮朱顏喜怒看。”
年級字:變(P2) 顏(P2) 變(P2) 色(P1)
管樺《不講理的人》:“闊大爺注意到兩個老頭變顏變色的有點爲難的樣子,便驚訝地豎起眉毛,直瞪兩眼,問道:‘怎麼回事?’”
年級字:顏(P2) 人(P1) 世(P1)
靦顏:表現出慚愧的臉色。形容喪氣失節,厚顏無恥地活在世上。
年級字:顏(P2) 面(P1) 掃(P1) 地(P1)
年級字:膝(P3) 奴(P2) 顏(P2)
清·鈕琇《觚剩續編·簡公雪冤》:“他日僥倖立朝,則婢膝奴顏,汝必安爲之矣。”
年級字:汗(P1) 顏(P2) 無(P2) 地(P1)
唐·韓愈《朝歸》詩:“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顧影聽其聲,赬顏汁漸背。”
年級字:鶴(P2) 髮(P2) 童(P1) 顏(P2)
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髮,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唐·田穎《夢遊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髮童顏古無比。”
年級字:顏(P2) 骨(P2) 柳(P3) 筋(P3)
指顏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但風格有所不同。也泛稱書法極佳。同“顏筋柳骨”。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此書顏骨柳筋,無一筆不合法。”
年級字:怡(P4) 顏(P2) 悅(P3) 色(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六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順口兒答應,等我去了,你就不來奉承。看師父的,要怡顏悅色;養白馬的,要水草調勻;假有一毫兒差了,照依這個樣棍,與你們看看!’”
年級字:顏(P2) 天(P1) 壤(P5)
靦顏:厚着臉面。天壤:天地,指人世間。形容厚着臉皮活在人世間。
年級字:犯(P4) 顏(P2) 苦(P1) 諫(P0)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今日公瑾怒責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一語?”
年級字:蒼(P2) 顏(P2) 白(P1) 髮(P2)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年級字:咫(P0) 尺(P1) 威(P3) 顏(P2)
比喻離天子容顏極近。亦指天子之顏。同“咫尺天顏”。
宋·王安石《和蔡樞密孟夏旦日西府書事》:“聯翩人賀知君意,咫尺威顏不隔霄。”
年級字:朱(P1) 顏(P2) 翠(P3) 發(P1)
宋·周邦彥《西平樂》詞:“追念朱顏翠發,曾到處,故地使人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