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ū
年級字:須(P4)
詞性:名詞,動詞,副詞,連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應當甲骨文從「人」,從「彡」象人的鬍鬚,「須」是「鬚」的初文。
金文從「大」,西周之後從「頁」從「彡」,「頁」象人面的側部,面上下巴的鬍子,泛稱鬍鬚。
臉上生有鬍子的男人的代稱:鬚眉。
像鬍鬚的東西:像的東西:鬚根、觸鬚。
傳統戲劇角色名稱: 鬚生 (即 「老生」)。
必得,應當:必須、無須、莫須、須要、務須、仍須。
等待,停留、遲留、遲緩、留待:須留。
片刻,一會兒: 須臾。
需要、需求: 須要。
為何要: 何須。
【中華姓氏】戰國時魏國: 須賈。
《說文》:「須,面毛也。从頁从彡。凡須之屬皆从須。」
《說文解字.須部》:「須,頤下毛也。」
《漢書.卷一.高帝紀上》:「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荀子.王制》:「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
《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長史亦於此西歸,可須夜鼓聲而發。」
《左傳.成公二年》:「師敗矣,子不少須,眾懼盡。」
唐.杜甫〈客從〉詩:「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書經.五子之歌.序》:「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
漢.王充《論衡.自紀》:「且禮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須。」
宋.蘇軾〈與范子豐〉六首之六:「昏嫁所須,不可奈何。」
宋.王安石〈見鸚鵡戲作〉詩:「直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
唐.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唐.王建〈歲晚自感〉詩:「一向破除愁不盡,百方回避老須來。」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我須不識字,寫不得。」
《董西廂》卷一:「聞說貴州天下沒,有甚希奇景物?你須知處。」
宋.朱敦儒〈水調歌頭.中秋一輪月〉詞:「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
《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今公子在江夏,須不在這裡。」
xū yòng
xū fà
Xū jīng
xū qù
bì xū
年級字:必(P2) 須(P4)
詞性:副詞
務必,
必需不必,
不用,
無須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強調的語氣,多作狀語。
必須在應用上常常和「必需」相互混淆,「必須」和「必需」同音同義,都有必要的意思,區分在於前者強調必要,後者強調必要有。
hái xū
xū yú
年級字:須(P4) 臾(P0)
詞性:數詞,量詞
一忽兒,
一下子短暫的時刻。
片刻、一會兒。
《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
Xū zuò
lóng xū
年級字:龍(P2) 須(P4)
詞性:名詞
草名,莖可織席;喻長而細如龍鬚之物;見“龍鬚席”;指頭足綱類的魚,如章魚等;帝皇之須。
xū quán
hú xū
年級字:胡(P1) 須(P4)
髯毛鬍子。人,通常是成年男人頦(下頜)、兩唇及鄰接部分上的毛
wú xū
xū duì
wú xū
xū de
年級字:須(P4) 得(P1)
詞性:動詞
定要。
唐劉禹錫《楊柳枝》詞:“桃紅李白皆誇好,須得垂楊相發揮。” 楊朔《木棉花》:“旅客須得提著行囊,走過破損的橋樑,才能跳上對岸那輛火車。”
mò xū
Xū jǐn
年級字:須(P4) 盡(P3)
詞性:副詞
須:必得,應當。
盡:
1.全部用出,竭力做到。
2.達到極端。
3.力求達到最大限度。必須盡最,竭力做到。
xū shì
年級字:須(P4) 是(P1)
詞性:名詞
1. 必須;定要。強調某種情況。
《宣和遺事》後集:“須是忍耐強行,勿思佗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我本為葬父,故此賣身,須是完葬事過,才好去得。”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表演須有目的:須是使得觀眾在看了表演之後,對於人生,有一個充分的認識。”2. 本是。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須是讀書人凌雲豪氣,偏遇這潑虔婆全無顧忌。”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你本是趙盾家堂上賓,我須是屠岸賈門下人。” 明高明《琵琶記·糟糠自厭》:“爹媽休疑,奴須是你孩兒的糟糠妻室。”
3. 總是;終是。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雖然俺心下有,我須是臉兒羞。”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第五來歡郎雖是未成人,[歡]俺呵,打甚麼不緊,[旦]須是崔家後代孫。”
xū zhī
年級字:須(P4) 知(P1)
詞性:助詞
1.關於從事某一活動必須知道的事情。
2.關於某事或某活動的指南性知識或信息。
3.必須知道,應該知道。
年級字:不(P1) 時(P1) 之(P2) 須(P4)
宋·蘇軾《後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年級字:女(P1) 大(P1) 須(P4) 嫁(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國太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古今常理。’”
年級字:鬚(P6) 眉(P3) 交(P1) 白(P1)
《莊子·漁父》:“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鬚眉交白,被髮揄袂。”
年級字:鬚(P6) 髯(P0) 如(P2) 戟(P0)
髯:兩頰上的鬍子。戟:古代的一種兵器,長杆頭上附有月牙狀的利刃。鬍鬚又長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張着。舊時形容丈夫氣概。
年級字:脣(P3) 齒(P3) 相(P1) 須(P4)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四海冶》:“宣鎮東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鎮、黃花鎮界。四海冶正直黃花鎮北,適當山陵後背,乃脣齒相須之地。”
年級字:染(P3) 須(P4) 種(P1) 齒(P3)
宋·陸游《歲晚幽興》詩:“卜冢治棺輪我快,染須種齒笑人癡。”
年級字:燕(P2) 頷(P0) 虎(P1) 鬚(P6)
《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年級字:摩(P4) 厲(P3) 以(P1) 須(P4)
《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年級字:須(P4) 彌(P6) 子(P1)
意思是偌大一個須彌山塞進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剛剛合適。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才思出衆。
《維摩經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
年級字:燕(P2) 頷(P0) 鬚(P6)
唐·白居易《贈李兵馬使》詩:“江南別有樓船將,燕頷虯鬚不姓揚。”
年級字:磨(P3) 礪(P0) 以(P1) 須(P4)
《左傳·昭公十二年》:“摩以厲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年級字:鬚(P6) 髮(P2) 皆(P3) 白(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鬚髮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繫皁絲絛,足穿熟皮靴。”
年級字:男(P1) 大(P1) 須(P4) 婚(P3)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侍郎楊傑居士》:“……忽大悟,乃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須婚,女長須嫁。討甚閒工夫,更說無生話。’書以寄衣,衣稱善。”
年級字:斷(P3) 鬚(P6)
髭:嘴上邊的鬍子。頻頻搓轉鬍子,以致搓斷了幾根。形容寫詩時反覆推敲的情態。
年級字:鬚(P6) 眉(P3) 男(P1) 子(P1)
鬚眉:鬍鬚和眉毛。古時男子以須、眉長得稠密爲美。指堂堂的男子漢。
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丫環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頂天立地之人,何況鬚眉男子。”
年級字:摩(P4) 礪(P0) 以(P1) 須(P4)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同“摩厲以須”。
年級字:巾(P1) 幗(P0) 鬚(P6) 眉(P3)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髮飾,後借指婦女。鬚眉:鬍鬚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具有男子漢氣慨的女子。
清·沈起鳳《諧鰥·巾幗暮賓》:“如僕者,亦豈鬚眉而巾幗者哉?”
年級字:割(P3) 須(P4) 棄(P4) 袍(P5)
年級字:煮(P3) 粥(P5) 焚(P5) 須(P4)
《新唐書·李傳》:“性友愛,其姊病,嘗自為粥而燎其須。”
年級字:煮(P3) 粥(P5) 焚(P5) 鬚(P6)
《新唐書·李 傳》:“性友愛,其姊病,嘗自爲粥而燎其須。”
年級字:鬚(P6) 眉(P3) 皓(P6+) 然(P2)
年級字:無(P2) 須(P4) 之(P2) 禍(P4)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扞紹呴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
年級字:溜(P3) 鬚(P6) 拍(P1) 馬(P1)
浩然《豔陽天》第128章:“跟在李鄉長的屁股後邊,溜鬚拍馬,可神氣啦。”
年級字:女(P1) 長(P1) 須(P4) 嫁(P3)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侍郎楊傑居士》:“乃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
年級字:磨(P3) 厲(P3) 以(P1) 須(P4)
指磨刀以待。比喻作好準備,等待時機。亦作“磨礪以須”。
年級字:拍(P1) 馬(P1) 溜(P3) 鬚(P6)
草明《乘風破浪》六:“新社會拍馬溜鬚根本吃不開。”
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yào yī
年級字:心(P1) 病(P2) 還(P1) 須(P4) 心(P1) 藥(P2) 醫(P2)
心裏的憂慮或戀念成了精神負擔,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擔的因素。
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年級字:解(P2) 鈴(P2) 還(P1) 須(P4) 繫(P3) 鈴(P2) 人(P1)
宋·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爲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衆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衆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衆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jiě líng xū yòng xì líng rén
年級字:解(P2) 鈴(P2) 須(P4) 用(P1) 繫(P3) 鈴(P2) 人(P1)
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由誰去解決。同“解鈴還須繫鈴人”。
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yī bié
年級字:送(P1) 君(P2) 千(P1) 里(P1) ,(P1) 終(P2) 須(P4) 一(P1) 別(P1)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哥哥你回去。”
mǔ dān suī hǎo zhōng xū lǜ yè fú chí
年級字:牡(P4) 丹(P4) 雖(P2) 好(P1) 終(P2) ,(P1) 須(P4) 綠(P1) 葉(P1) 扶(P3) 持(P4)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