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年級字:音(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音,
章,
竟,
韶,
韻,
響 。從「言」從「一」。甲骨文「言」、「音」互用。
從口發出的聲音: 口音。
説話或唱歌的腔調:口音、鄉音、音諳。
聲音: 音樂、音律、音色、音量、噪音、雜音、錄音、弦外之音。
字的讀法:讀音、字音、拼音、注音、表音、音切。
敬稱別人的言語:玉音、德音。
消息、回信: 音信、回音、佳音、音訊、靜候佳音、音信全無。
姓。如清代有音泰。
《說文》:「音,聲也。生於心,...」
宋.蘇軾〈祭石幼安文〉:「竄流江湖,隻影自憐,聞人蜀音,回首粲然。」
《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徐邈傳》:「撰正五經音訓,學者宗之。」
yīn wèn
年級字:音(P1) 問(P1)
詞性:名詞
消息,
音塵,
音訊音訊;書信。
《漢書·匈奴傳下》:“ 郅支單于遣使上書求侍子。 漢遣谷吉送之, 郅支殺吉。 漢不知吉音問。” 唐劉長卿《石梁湖有寄》詩:“煙波日已遠,音問日已絶。” 清惲敬《與莊大久書》:“為別十三載,不得音問七年,然私心拳拳,如終日侍左右也。”
xiāng yīn
Shì yīn
年級字:世(P1) 音(P1)
詞性:名詞
觀世音。佛教的菩薩之一,佛教徒認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難之神。也叫觀自在、觀音大士。簡稱觀音。
lù yīn
qīng yīn
年級字:清(P1) 音(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濁音1.清越的聲音;清亮的聲音。
2.發音時聲帶不振動的音,如普通話語音中的 p、t、k、f、s等。
3.曲藝的一種,流行於中國四川省,用琵琶、二胡等伴奏。
4.舊時婚喪中所用的吹奏樂。
qīng qì
shào yīn
年級字:哨(P3) 音(P1)
詞性:名詞
海豚音,哨音點綴叫法,是一種從聲帶與喉管之間的極小空隙吹出強大的氣息而發出的極高的發聲方式,是一種花色趣味點綴的高音唱法,這是人類至今能發聲頻率的上限,除了“舌骨音”唱法,還沒有任何唱法能高於海豚音。
yīn biàn
年級字:音(P1) 變(P2)
詞性:名詞
1.音變是指在於六種,連著念的音素、音節或聲調因為前後互相影響而發生變化的現象。這裡談的音變是共時的語流音變,主要是連讀音變。
2.對前後相鄰的一個元音的讀音的影響。
yīn xiǎng
年級字:音(P1) 響(P2)
聲響1.聲音(多就聲音所產生的效果說)。2.指詩文的聲韻效果。
3.播放音樂的電子裝置
yīn diào
年級字:音(P1) 調(P4)
詞性:名詞
聲調 腔調 調子1.說話或吟誦詩文的腔調
例:音調鏗鏘
2.指發音的方式或音質柔和的音調
zú yīn
年級字:足(P1) 音(P1)
詞性:名詞
腳步聲。
例:《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者乎! ”
明楊慎《東望樓》詩:“穹谷無足音,遠水無歸舟。” 清魏源《皇朝經世文編五例》:“矧夫適用之文,無分高下之手。或邇言巷議,涓流輒裨高深;或大冊鴻編,足音寥同空谷。”
瞿秋白《文藝雜著·那個城》:“只隱隱的聽著蹬蹬的足音。”
hóu yīn
年級字:喉(P4) 音(P1)
詞性:名詞
1.語音學名詞。氣流受阻於聲帶所發出的輔音。可依發音方法不同而分為兩種:喉塞音和喉擦音。
2.古音韻學中“七音”之一。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曉”、“匣”、“影”、“喻”四母。
3.一種藉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 “雙聲”(biphonic)指一個人在演唱時能同時發出兩個高低不同的聲音。 “呼麥”是圖瓦文xoomei的中文音譯,又名“浩林·潮爾”,原義指“喉嚨”,即為“喉音”。另外,呼麥又稱“蒙古喉音”。呼麥作為一種歌詠方法,主要流傳於中國內蒙古,南西伯利亞的圖瓦、蒙古、阿爾泰和哈卡斯(Khakass)等地區。西藏密宗格魯派的噶陀(Gyuto)、噶美(Gyume)兩寺,也有使用低沉的喉音來唱誦經咒的傳承。
Yīn shǐ
shōu yīn
年級字:收(P1) 音(P1)
詞性:動詞
1. 接收聲音的方法和儀器。
2. 京劇唱法術語,演唱中字音的收尾。
pīn yīn
年級字:拼(P3) 音(P1)
詞性:名詞
漢語拼音採用拉丁字母及其組合和一些附加符號表示漢語的發音。對應漢語音系學(現代音韻學)的漢語音節結構劃分,漢語拼音的形式構成也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
sǎng yīn
yīn fú
年級字:音(P1) 符(P2)
詞性:名詞
樂譜中以其形狀表示相對的持續時值(音長),並以其在譜表上的位置表示一定音高的記號
yǔ yīn
hào yīn
年級字:號(P2) 音(P1)
詞性:名詞
把聲母、韻母急速連續拼合併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
yīn dài
年級字:音(P1) 帶(P1)
詞性:名詞
一種磁錄聲用的薄紙帶或塑料帶,上面塗了混有粘合劑的鐵氧化物磁粉--亦稱磁帶
bí yīn
年級字:鼻(P1) 音(P1)
詞性:名詞
發音時軟齶下垂,使氣流從鼻腔逸出而產生的一種語音。
zá yīn
yīn yuán
yīn guǐ
年級字:音(P1) 軌(P5)
詞性:名詞
錄影視頻中的聲帶部份 (Sound Track or Audio Track) 。一般分單音軌(或稱全音跡)、雙音軌(或稱2分跡)、4音軌(或稱4分跡)、8音軌(或稱8分跡)等數種。
guān yīn
年級字:觀(P2) 音(P1)
詞性:名詞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kuò yīn
fú yīn
年級字:福(P1) 音(P1)
詞性:名詞
1.基督教指耶穌的話及其門徒傳布的教義
2.指有益於眾人的好消息
yú yīn
yuán yīn
yīn xìn
yǐng yīn
yīn shì
yīn liàng
年級字:音(P1) 量(P2)
詞性:名詞
1. 聲音的響度或強度
最後一段合唱的音量正到達最高峰2. 聽覺的特性,高頻音似乎小而尖銳,而低頻音看來好像充滿了更大的空間
dǒu yīn
年級字:抖(P3) 音(P1)
詞性:名詞
是一種可以拍製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主要提供年輕人拍製和分享自己的音樂作品的社交平台。
zhǔyīn
年級字:主(P1) 音(P1)
調式中的核心音。當調式中的幾個音排列成音階時,第一個音即爲主音。
Bōyīn
年級字:波(P1) 音(P1)
詞性:名詞
波音公司是全球航空航天業的領袖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之一。此外,波音公司設計並製造旋翼飛機、電子和防禦系統、導彈、衛星、發射裝置、以及先進的信息和通訊系統。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務提供商,波音公司運營著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波音公司還提供眾多軍用和民用航線支持服務,其客戶分佈在全球90多個國家。就銷售額而言,波音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商之一。波音公司於2015年公佈了其最新市場展望,預測中國國內航空旅行市場的規模將躍居全球首位,且中國的商用飛機數量到2034年將增至目前的近三倍
mǔyīn
zào yīn
年級字:噪(P5) 音(P1)
詞性:名詞
樂音音高和音強變化混亂,聽起來不和諧的聲音。是由發音體不規則的振動而產生的(區別於“樂音”)。亦泛指嘈雜、刺耳的聲音。
gé yīn
Wúyīn
年級字:無(P2) 音(P1)
詞性:名詞
病證名。即瘖。出《內經》。 《靈樞·憂恚無言》:“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故無音。”此為暴瘖;肺腎陰虧,咽喉失養而無音者為久瘖;因妊娠胎阻胞脈而無音者,名子瘖。 《素問·奇病論》認為:少陰之脈貫於腎而係舌本,胞絡又係於腎,胞之絡脈絕,故不能言。此病無須治療,產後即恢復。中風舌不能轉運語言而蹇澀者為舌瘖。聾啞人,其不能發音者,多系先天耳聾也。參見瘖及有關各條。
yīn sī
年級字:音(P1) 嘶(P0)
詞性:名詞
音嘶,病證名又名聲嘶、聲喝、聲散、聲破,出《靈樞·玉版》。係指說話聲嘶不清,聲出不彰。咽喉疾患之症狀。
yīn sè
Yīn fàng
yīn xiāng
年級字:音(P1) 箱(P3)
詞性:名詞
放置揚聲器的箱子, 一般是一對,連接音響設備之後分別安放在最佳位置,令現場的聽眾或觀眾獲得最佳的音響效果。音箱的大小設計和使用的材料對發出的聲音質數都有影響。
yīn xùn
yīn róng
年級字:音(P1) 容(P2)
詞性:名詞
聲音與容貌。
例:南朝·宋·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巖壑寓耳目,歡愛隔音容。”
一別音容兩渺茫
音容宛在
bō yīn
Yīn hǎn
yīn yuè
年級字:音(P1) 樂(P2)
詞性:名詞
有節奏、旋律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
dī yīn
年級字:低(P2) 音(P1)
詞性:名詞
高音1.頻率在聲頻範圍的低端約250赫以下的聲音
2.深沉或低沉的音
fā yīn
年級字:發(P1) 音(P1)
詞性:名詞
1.發出樂音或語音。亦泛指發出聲音2.發出的語音。如:他的發音很準確
yīn sù
年級字:音(P1) 速(P3)
詞性:名詞
聲音的速度,在乾燥空氣中,在標準狀態下,聲速是331.4米/秒(750毫米汞柱高)。
shēng yīn
年級字:聲(P1) 音(P1)
音响1. 使人產生聽覺的振動
2. 一種由物體振動而發生的聲波造成的聽覺印象
3. 古指音樂、詩歌
kǒu yīn
年級字:擴(P5) 音(P1) 機(P2)
詞性:名詞
揚聲器
年級字:林(P1) 海(P1) 音(P1)
詞性:名詞
人名作家
https://athenaspace.com/site/writerApp/essayPreviewFirst.php?hwID=22223611610422260822360822&cmsLogin=
年級字:收(P1) 音(P1) 機(P2)
詞性:名詞
年級字:弦(P4) 外(P1) 有(P1) 音(P1)
南朝·宋·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然至於一絕處,亦復何耶!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不知所從而來。”
年級字:音(P1) 問(P1) 兩(P1) 絕(P4)
年級字:德(P4) 音(P1) 莫(P2) 違(P6)
年級字:鸞(P0) 音(P1) 鶴(P2) 信(P1)
年級字:綸(P0) 音(P1) 佛(P3) 語(P1)
年級字:音(P1) 容(P2) 如(P2) 在(P1)
聲音和容貌彷彿還在。形容對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何典》第八回:“真堪愛,如花似玉風流態。風流態,眠思夢想,音容如在。”
年級字:空(P1) 谷(P2) 足(P1) 音(P1)
在寂靜的山谷裏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莊子·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年級字:聲(P1) 音(P1) 笑(P1) 貌(P2)
年級字:餘(P4) 音(P1)
嫋嫋:宛轉悠揚。餘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迴響在耳邊。同“餘音嫋嫋”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諸君聽小子講書,不必就散,尚有一回嫋嫋餘音哩。”
年級字:隴(P0) 頭(P1) 音(P1) 信(P1)
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里,日日思親。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年級字:餘(P4) 音(P1) 繞(P3) 樑(P5)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年級字:鄭(P4) 衛(P4) 之(P2) 音(P1)
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禮記·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年級字:杳(P0) 無(P2) 音(P1) 信(P1)
宋·黃孝邁《詠水仙》詞:“驚鴻去後,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年級字:繞(P3) 樑(P5) 之(P2) 音(P1)
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參見“餘音繞梁”。
晉陸機《演連珠》:“臣聞應物有方,居難則易。……是以充堂之芳,非幽蘭所難,繞樑之音,實縈弦所思。”
年級字:清(P1) 音(P1) 幽(P4) 韻(P3)
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韻,悽如飄風急雨之驟至。”
年級字:遏(P0) 密(P2) 八(P1) 音(P1)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年級字:正(P1) 聲(P1) 雅(P3) 音(P1)
唐·皮日休《通玄子棲賓亭記》:“其正聲雅音,笙師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過也。”
年級字:五(P1) 音(P1) 六(P1) 律(P5)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準。指古代音律。後也泛指音樂。
《尚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年級字:一(P1) 口(P1) 同(P1) 音(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所以聽得週三說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說,以義氣爲重。”
年級字:音(P1) 容(P2) 笑(P1) 貌(P2)
年級字:餘(P4) 音(P1) 繚(P6) 繞(P3)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年級字:亡(P2) 國(P1) 之(P2) 音(P1)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爲哀思的曲調,後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禮記·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記·樂書》:“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年級字:林(P1) 革(P2) 音(P1)
《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爲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
年級字:金(P1) 口(P1) 玉(P1) 音(P1)
年級字:渺(P5) 無(P2) 音(P1) 訊(P3)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新任務》:“太陽下了山,同志們打起燈籠火把,披開一叢叢的荒草搜尋,炮彈還是渺無音訊。”
年級字:同(P1) 音(P1) 共(P1) 律(P5)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且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年級字:八(P1) 音(P1) 迭(P0) 奏(P4)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迭: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面盛大。
年級字:弦(P4) 外(P1) 之(P2) 音(P1)
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南朝宋·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
年級字:餘(P4) 音(P1) 繞(P3) 梁(P5)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年級字:足(P1) 音(P1) 然(P2)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年級字:靡(P0) 靡(P0) 之(P2) 音(P1)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爲靡靡之樂也。”《史記·殷本紀》:“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年級字:足(P1) 音(P1) 空(P1) 谷(P2)
明·湯顯祖《答王相如書》:“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鍔《粲如到問偕隱內子目疾代賦以謝之》詩:“眼底浮雲成變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年級字:北(P1) 鄙(P5) 之(P2) 音(P1)
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爲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史記·樂書》:“紂爲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諸侯不附,百姓不親,天下畔之,枚身死國亡。”
年級字:杳(P0) 無(P2) 音(P1) 訊(P3)
年級字:大(P1) 音(P1) 希(P2) 聲(P1)
《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注:“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衆,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年級字:亢(P0) 音(P1) 高(P1) 唱(P1)
漢·傅毅《舞賦》:“動朱脣,紆清揚,亢音高唱,爲樂之方。”
年級字:杳(P0) 無(P2) 音(P1) 耗(P4)
年級字:一(P1) 錘(P6+) 定(P1) 音(P1)
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聲不響,卻是一家之主;女兒中意,老伴點頭,也還得聽他一錘定音。”
年級字:桑(P4) 間(P1) 之(P2) 音(P1)
年級字:水(P1) 月(P1) 觀(P2) 音(P1)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年級字:餘(P4) 音(P1)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年級字:音(P1) 容(P2) 宛(P2) 在(P1)
彷彿還聽到他的聲音,還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對死者的想念。
唐·曹鬆《巫峽》:“年年舊事音容在,日日誰家夢想頻。應是荊山留不住,至今猶得睹芳塵。”
年級字:異(P3) 口(P1) 同(P1) 音(P1)
南朝·樑·沈約《宋書·庾炳之傳》:“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蹟,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年級字:正(P1) 始(P2) 之(P2) 音(P1)
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於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爲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②指純正的樂聲。
《晉書·衛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
年級字:然(P2) 足(P1) 音(P1)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年級字:遺(P3) 音(P1) 餘(P4) 韻(P3)
《宣和書譜·皇象》:“則又見其遺音餘韻,得之於筆墨外也。”
年級字:口(P1) 音(P1)
語出《詩經·豳風·鴟梟》“予口卒瘏”、“予維音嘵嘵”二語。
年級字:聆(P4) 音(P1) 察(P2) 理(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14回:“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
年級字:音(P1) 信(P1) 杳(P0) 無(P2)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髮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年級字:一(P1) 定(P1) 音(P1)
朱可 若丁《深深的綠巷》:“一張張笑臉,圓的、長的、苦的、甜的,都來請示,都來要求指點迷津。真神,一槌定音,無處不響。”
年級字:養(P2) 音(P1) 九(P1)
語出《詩·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年級字:渺(P5) 無(P2) 音(P1) 信(P1)
巴金《發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這樣渺無音信地丟開了我,讓我孤零零地信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裏。”
年級字:餘(P4) 音(P1) 裊(P6) 裊(P6)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年級字:衆(P3) 啄(P3) 同(P1) 音(P1)
《“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救亡史》:“和會方開,公論猶在。青島歸我,衆啄同音。”
年級字:八(P1) 音(P1) 遏(P0) 密(P2)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年級字:音(P1) 譯(P5) 外(P1) 來(P1) 語(P1)
詞性:名詞
利用別國的語言而轉化成本國的詞彙,其中的文字是透過直接音譯。例如: 中文的「的士」是來自英文的 "Taxi",所以也許稱為「音譯外來語」。
年級字:鹿(P2) 死(P3) 不(P1) 擇(P5) 音(P1)
《左傳·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qiān chuí dǎ luó yī chuí dìng yīn
年級字:千(P1) 錘(P6+) 打(P1) 鑼(P4) ,(P1) 一(P1) 錘(P6+) 定(P1) 音(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