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
年級字:鞍(P4)
詞性:名詞
從「革」,從「安」。「革」代表牛皮製的用品,「安」代表安坐的含意。
「鞍」皮製的坐墊,可以放在策騎代步的動物背部,讓人安坐的馬鞍、駱駝鞍、鞍橋。
騎馬時束馬的繮繩: 鞍轡。
《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
南北朝《木蘭辭》:「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mǎ ān
年級字:馬(P1) 鞍(P4)
詞性:名詞
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
ānmǎ
年級字:鞍(P4) 馬(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體育運動工具。
一種近代器械體操,器械一個到腰部高度的木櫃,櫃頂安裝了一套形似馬鞍的平面,稱為「鞍馬」。運動員可以在鞍馬上用腿部擺動、迴旋、交叉等體操動作。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赫然發憤,遂躬戎服,親御鞍馬,從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馳射上林。」
《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
南北朝《木蘭辭》「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市鞍馬」的意思是到市場購買馬鞍和馬匹。
ān jiān
年級字:鞍(P4) 韉(P6+)
詞性:名詞
馬鞍下的墊褥。
鞍: 馬鞍。
韉: 馬鞍下的墊褥。
唐.杜甫〈送人從軍〉詩:「馬寒防失道,雪沒錦鞍韉。」
南北朝《木蘭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年級字:鞍(P4) 前(P1) 馬(P1) 後(P1)
王樹元《杜鵑山》第五場:“鞍前馬後跟你跑,出生入死爲你幹。”
年級字:見(P1) 鞍(P4) 思(P2) 馬(P1)
宋·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三·感興》:“倚鞍思駿骨,撫轡念綠駬。”
年級字:馬(P1) 不(P1) 解(P2) 鞍(P4)
郭小川《長江組歌·百萬雄師過大江》:“馬不解鞍連續戰,一舉解放大江南。”
年級字:鞍(P4) 馬(P1) 勞(P2) 困(P2)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年級字:據(P4) 鞍(P4) 讀(P1) 書(P1)
《淵鑑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年級字:鞍(P4) 馬(P1) 勞(P2) 倦(P4)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年級字:鞍(P4) 馬(P1) 勞(P2) 神(P1)
祝龍答道:“也未見勝敗。衆位尊兄~不易。”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年級字:被(P2) 甲(P1) 據(P4) 鞍(P4)
《後漢書·馬援傳》載:漢·馬援年六十二,請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許。“援自請曰: ‘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
年級字:鞍(P4) 馬(P1) 之(P2) 勞(P2)
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年級字:鞍(P4) 馬(P1) 勞(P2) 頓(P2)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年級字:一(P1) 馬(P1) 一(P1) 鞍(P4)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強。便是婦人女子的志向,也有個不同:有的講究個女貌郎才,不辭非鴉非鳳的,就有講究個穿衣吃飯,只圖一馬一鞍的。”
ān bù lí mǎ jiǎ bù lí shēn
年級字:鞍(P4) 不(P1) 離(P2) 馬(P1) ,(P1) 甲(P1) 不(P1) 離(P2) 身(P1)
甲: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於高度警惕狀態。
唐《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ān bù lí mǎ bèi 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
年級字:鞍(P4) 不(P1) 離(P2) 馬(P1) 背(P1) ,(P1) 甲(P1) 不(P1) 離(P2) 將(P3) 身(P1)
《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