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àn
年級字:面(P1)
詞性:名詞,量詞
文言文字詞面,
靦,
靨。甲骨文從「目」外包着的外框,像臉部的輪廓。
臉、顏面、臉面、面目、面貌、面容、笑容滿面、面面相覷。
用臉對著,向著:面對、面友、面談、面壁、面壁思過。
親身在場: 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普通話或中文簡體通「麵」: 面包、面粉。
【量詞】扁平物件的單位:一面國旗、面鏡子、兩面牆。見面次數的單位:緣慳一面。幾何學量度大小: 面積。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miàn
年級字:面(P1)
詞性:名詞,量詞
文言文字詞面,
靦,
靨。甲骨文從「目」外包着的外框,像臉部的輪廓。
臉、顏面、臉面、面目、面貌、面容、笑容滿面、面面相覷。
用臉對著,向著:面對、面友、面談、面壁、面壁思過。
親身在場: 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普通話或中文簡體通「麵」: 面包、面粉。
【量詞】扁平物件的單位:一面國旗、面鏡子、兩面牆。見面次數的單位:緣慳一面。幾何學量度大小: 面積。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zhào miàn
年級字:照(P2) 面(P1)
詞性:動詞
1.照見容顏。
2.謂面對面地不期而遇。
例:打個照面
mèi miàn
年級字:抺(P0) 面(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用布或巾在臉上擦的動作。
miàn duì
年級字:面(P1) 對(P1)
詞性:動詞
面臨迴避,
逃避面臨, 遭遇到。指面對面或彷彿面對面。含有決心和堅毅或對一個人處境的真實評價。
yǎng miàn
xià miàn
年級字:下(P1) 面(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底下上面放置的位置: 下面。
位置低的級別: 下面員工對管理層的引導表示很滿意。
miàn bǐng
biǎo miàn
年級字:表(P2) 面(P1)
詞性:形容詞
物體跟外界接觸的部分, 即物體或軀體的外面、外部。事物的外在現象。
lěng miàn
年級字:冷(P2) 面(P1)
詞性:形容詞
形容態度嚴峻
例:貴戚震懼,目為冷面寒鐵。 --《明史.週新傳》
āomiàn
piàn miàn
qián miàn
sān miàn
běi miàn
年級字:北(P1) 面(P1)
詞性:名詞
方位詞。北邊。
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弟子行敬師之禮。見《周禮·夏官·司士》:“正朝儀之比特,辨其貴賤之等。王南向,三公北面東上。”
méng miàn
Miàn mà
bèi miàn
cè miàn
fāng miàn
年級字:方(P1) 面(P1)
詞性:名詞
1. 相對的或並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面或一部分。
2. 表示事情不同角度。
Céngmiàn
年級字:層(P3) 面(P1)
詞性:名詞
層面是指多個有比較明顯差異的事物組成和結構形式的上下關係。而層次則是指同一個層面中事物組成和結構形式的充分展示。
miàn bù
dài miàn
píng miàn
年級字:平(P1) 面(P1)
詞性:名詞
立体最簡單的面。在一個面內任取兩點連成直線,如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這個面上,這個面就是平面。
xǐ miàn
年級字:洗(P2) 面(P1)
詞性:動詞
1.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風俗,凡請人幫助自己殺仇人,便以牛酒相謝,稱為“洗面”。
例:宋 朱輔 《溪蠻叢笑·洗面》:“借人助相讐殺,以牛酒往謝,名洗面。”
2.洗臉。
例:《西遊記》第四八回:“師徒們嘆玩多時,只見 陳 家老者,著兩個僮僕,掃開道路,又兩個送出熱湯洗面。”
Miàn chōng
miàn fěn
年級字:麵(P2) 粉(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用小麥磨製而成的粉。
【例】用麵粉可以做出多種食品。
mǎn miàn
shàng miàn
年級字:上(P1) 面(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上頭、上級下面放置的位置: 上面。
位置高的級別: 上面管理層對工作成續表示很滿意。
jiàn miàn
miàn páng
lòu miàn
年級字:露(P2) 面(P1)
詞性:形容詞
藏身,
躲避,
避匿,
避居,
隱匿1.出面;來到公眾面前或進入公眾的視野。
2.露出臉面。指人物出現﹐為人們所看到。
nèi miàn
年級字:内(P1) 面(P1)
詞性:名詞,名詞
裏面1. 面向內地。謂臣服中央。
2. 裡面。
3. 指內心。
miàn lín
fēng miàn
miàn jiāo
miàn shā
年級字:面(P1) 紗(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婦女用來遮蓋頭部和肩部的紗布。
1.婦女用來遮蓋頭部和肩部的、而在東方國家還經常為已婚婦女用來遮臉的長紗。
2.指修女頭飾的外罩。
quán miàn
lǐ miàn
yíng miàn
miàn yǐng
miàn jī
年級字:面(P1) 積(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説明平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
他們的房子面積是120平方尺。
「面」平面、表面。
「積」聚積、累積、積存、積分。
量度單位是「平方」。
diàn miàn
shuǐ miàn
年級字:水(P1) 面(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水的表層。
水: 清水、流水、湖水、河水、海水、雨水。
面: 表面、外面、面層。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miàn hù
huà miàn
yī miàn
hòu miàn
miàn bāo
年級字:面(P1) 包(P1)
用穀物的細粉或粗粉加上液體、油料和發酵劑和成生面,經過揉捏、定形、發酵並加以烘烤而製成的食品
sì miàn
年級字:四(P1) 面(P1)
詞性:形容詞,數詞,量詞
片面,
單面1.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
2. 周圍
3. 全面
4. 四個(可用於鏡,鐘,扇,牆)
hēi miàn
年級字:黑(P1) 面(P1)
詞性:名詞
麥子產出來以後經過去皮等粗加工後開始磨面,這時候出來的是粗面,也是來百姓最常說的黑暗面。
xié miàn
yán miàn
dì miàn
年級字:地(P1) 面(P1)
大地天空,
空中,
高空1. 地球的表面
2. 地區(多指行政區域)
3. 當地
4 建築物內房屋的底部結構
miàn tuán
年級字:面(P1) 團(P3)
詞性:名詞
麵團。麵粉和其他成分的混合物,具備足夠的硬度可資揉捏或捲繞。
miàn xíng
miàn xiàng
miàn guà
tāng miàn
miɑ̀ntiɑ́o
mài miàn
jìng miàn
年級字:鏡(P2) 面(P1)
詞性:名詞,介詞
1.鏡子的表面。
2.湖南出產的以稻穀為原料釀造的一種酒名。
miàn bāo
年級字:麵(P2) 包(P1)
詞性:名詞
一種食品。於麵粉中加水、酵母等調勻,捏成麵糰,待發酵後烘烤而成。
zhuō miàn
miàn jù
年級字:面(P1) 具(P1)
詞性:名詞
1.遮蓋全部或部分臉並有眼睛開孔的覆蓋物,通常作為舞會、狂歡節或類似的節日、戲劇等的偽裝。
2.起遮擋保護作用的外罩。
huì miàn
tǐ miàn
guān miàn
年級字:官(P2) 面(P1)
詞性:名詞
官面 guānmiàn [the state]∶舊時指公家 [officialdom]∶官場;政界 官面兒上人物
jiè miàn
年級字:介(P2) 面(P1)
詞性:名詞,名詞
指電腦程式在電腦畫面上為用家操作指令、輸入和輸出資訊的設計。 一般要求簡潔、易明、方便快速。
miàn pén
yǎn miàn
年級字:掩(P4) 面(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1.遮住面孔,羞慚貌。
2.遮住面孔,悲不忍見貌,哭泣貌。
3.蓋在屍體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絹。
miàn shàng
年級字:面(P1) 上(P1)
詞性:名詞
常用口語常用口語: 一個面上,一個平面或一個面(臉)上。
書面語: 東西放在桌面上。 微微的細雨滴在她的臉上。
miàn mó
年級字:面(P1)
詞性:名詞
面饃又稱霍州面饃。是一種漢族民俗工藝品。一般在過年過節時製作。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
miàn shì
shū miàn
miɑ̀nbɑ̄o
gòu miàn
年級字:垢(P5) 面(P1)
詞性:形容詞
如果加上二字成為四字詞語蓬頭垢面,意思就是
頭髮蓬亂,臉上很髒。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fěn miàn
年級字:粉(P2) 麵(P2)
詞性:名詞
用麵粉做出多種麵類食品的統稱。用小麥磨製而成的粉。
miàn jiá
biàn miàn
年級字:便(P2) 面(P1)
詞性:名詞
是扇子的一種。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狀物。
例:《漢書·張敞傳》:“自以便麵拊馬”。顏師古注:“便麵,所以障面,蓋扇之類也。不欲見人,以此自障面,則得其便,故曰便麵,亦曰屏面。”後亦泛指扇面。
jiǎ miàn
pí miàn
Miàn ne
hú miàn
bèi miàn
zhèng miàn
年級字:正(P1) 面(P1)
詞性:形容詞
主要的一面, 東西主要使用的一面, 好的、積極的一面, 直接。
liǎng miàn
年級字:兩(P1) 面(P1)
詞性:量詞,量詞
1.事物的兩個方面或層面。例:很多事情都要看兩面:正面和反面。
lǐ miàn
wài miàn
miàn yú
年級字:面(P1) 魚(P1)
詞性:名詞
面魚是北方一帶的常見麵食,根據其做法和形態,主要有兩大類:1、西北面魚:西北地區尤其是山西、甘肅夏天常見的傳統特色麵食,某些地方(如天水)的方言裡又稱為“鍋走(方言裡蝌蚪的發音)、面疙瘩”,形狀似小魚或蝌蚪。 2、華北面魚:中原、華北、東北,山東等地區的一種麵食,多以小麥麵粉或雜糧麵粉為原料,以外形獲名,製作方法為油炸或蒸製。有多種不同形狀,包括不同的小動物如魚類,俗稱面魚。
yīmiɑ̀n
年級字:伊(P1) 麪(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其中一種中國式麪條。
bā miàn
年級字:八(P1) 面(P1)
詞性:名詞
1.八張臉。
例:漢 焦贛 《易林·艮之頤》:“八面九口長舌。”
2.。一物的八面。
例: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晉鼓皆兩面。”
3.八方。
例:唐 黃滔 《壺公山詩》:“八面峯巒秀,孤高可偶然。” 清 趙翼 《閒居讀書作》詩之一:“吾曹才力弱,漫詡當八面。”
4.各個方面
例:八面威風,八面玲瓏
xí miàn
pèng miàn
年級字:字(P1) 面(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文字的表面意思。
字: 文字。
面: 表面。
文字表面的意思。
miàn tuán
yòu miàn
shàn miàn
年級字:扇(P3) 面(P1)
詞性:名詞
摺扇或團扇的面兒,用紙、絹等做成;比喻展現眼前的美景。
chǎng miàn
年級字:場(P2) 面(P1)
詞性:名詞
場合,
局面,
排場常用詞語
泛指聚會的地方和氣氛的體面情況。例如:
1. 今晚的宴會有許多名人出席, 場面非常熱鬧。
2. 今晚的宴會有許多客人未能出席, 場面冷淡。
tái miàn
年級字:台(P2) 面(P1)
詞性:名詞
1.桌面;多用於正式場合2.賭博時放在桌面上的賭資
miàn zhào
年級字:面(P1) 罩(P4)
詞性:名詞
1.人臉面的保護罩(如潛水員用的)。
2.防毒面具或其他呼吸器的置於面部的部分,帶有眼罩及呼吸裝置。
miàn bì
zuǒ miàn
miɑ̀nfěn
年級字:麪(P3) 粉(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小麥磨成粉狀。
miàn mù
pū miàn
jú miàn
miàn qián
miàn kǒng
miàn mào
fù miàn
年級字:負(P3) 面(P1)
詞性:形容詞
正面負面:通常指情緒,生活等等。也包括負評,遭人非議的所思
duì miàn
guà miàn
miàn róng
shìmiàn
bǎn miàn
年級字:版(P4) 面(P1)
詞性:名詞
1.報刊、書籍的一整頁
例:對那起案子的報導佔了整整一個版面
2.報刊雜誌版頁的編排
例:這份報的版面很不美觀
miàn tán
年級字:面(P1) 如(P2) 冠(P5) 玉(P1)
《史記·陳丞相世家》:“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年級字:鐵(P3) 面(P1) 御(P5) 史(P2)
宋趙抃爲殿中侍御史,彈劾權貴,剛直無私,人稱“鐵面御史”。後泛稱不畏權貴,不徇私情,公正嚴明的官員。
《宋史·趙抃傳》:“翰林學士曾公亮未之識,薦爲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幸,聲稱凜然,京師目爲‘鐵面御史’。”
年級字:拋(P4) 頭(P1) 露(P2) 面(P1)
拋:暴露。露出頭和面孔。原指婦女出現在大庭廣衆之中。現指公開露面。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倘久後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拋頭,屍骸殘暴,惹天下諸侯笑我爲無謀之輩;不若先殺其妻婦,然後自刎,庶幾不失丈夫之所爲。”
年級字:朱(P1) 脣(P3) 粉(P2) 面(P1)
元·高明《琵琶記·牛氏歸奴》:“繡屏前品竹彈絲,擺列的是朱脣粉面。”
年級字:面(P1) 目(P1)
猙獰:面目兇惡。形容面目兇狠可怕。亦作“面貌猙獰”、“猙獰面目”。
年級字:一(P1) 面(P1) 之(P2) 緣(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
年級字:十(P1) 面(P1) 埋(P2) 伏(P4)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年級字:四(P1) 面(P1) 受(P2) 敵(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年級字:水(P1) 面(P1) 初(P2) 平(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形容湖水在開始潮漲到堤岸的高度。
水面: 湖水的面層。
初: 開初、初期。
平: 水平線、齊平。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年級字:面(P1) 無(P2) 人(P1) 色(P1)
《漢書·李廣傳》:“廣爲匈奴所敗,吏士皆無人色,廣意氣自若。”
年級字:一(P1) 面(P1) 兒(P1) 理(P2)
年級字:東(P1) 風(P1) 人(P1) 面(P1)
指一年一度的春風依舊,而當年邂逅含情之人卻不得重見。
清·繆艮《珠江名花小傳》第三卷:“迨素秋過訪,詢知其遷徒梧江,東風人面,未嘗不有崔護當年之感雲。”
年級字:網(P2) 開(P1) 一(P1) 面(P1)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
年級字:粉(P2) 面(P1) 油(P2) 頭(P1)
元·鍾嗣成《罵玉郎過感恩採茶歌·四景》:“皓齒明眸,粉面油頭,點花牌,行酒令。”
年級字:威(P3) 風(P1) 八(P1) 面(P1)
年級字:油(P2) 頭(P1) 粉(P2) 面(P1)
元·鍾嗣成《罵玉郎過感恩採茶歌·四景》:“皓齒明眸,粉面油頭,點花牌,行酒令。”
年級字:仰(P4) 面(P1) 唾(P6) 天(P1)
仰頭向着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年級字:面(P1) 引(P2) 廷(P2) 爭(P2)
年級字:汗(P1) 流(P1) 滿(P2) 面(P1)
魯迅《彷徨·傷逝》:“況且她又這樣地終日汗流滿面,短髮都粘在腦額上;兩隻手又只是這樣地粗糙起來。”
年級字:四(P1) 面(P1) 出(P1) 擊(P3)
毛澤東《不要四面出擊》:“總之不要四面出擊。四面出擊,全國緊張,很不好。”
年級字:半(P1) 斤(P1) 八(P1) 面(P1)
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於八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樣,不分上下。亦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半斤對八兩”。
林寒青仗着手中短劍鋒利,把一個藍衣武士手中長劍削去了一截,使兩人不敢和他劍勢硬接,保持個~之局。 ★李涼《天涯俠侶》第三十三章
年級字:面(P1) 爭(P2) 庭(P2) 論(P2)
年級字:就(P1) 湯(P2) 下(P1) 麪(P3)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63回:“只說是這畜牲怎幺這等作變,卻不曉得是天師就湯下麪,奉承他這一番。”
年級字:白(P1) 麪(P3) 儒(P6) 冠(P5)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麪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攤書閉戶人?”
年級字:借(P1) 面(P1) 弔(P0) 喪(P5)
《後漢書·彌衡傳》載:漢末彌衡恃才傲物,別人問他對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認爲荀彧雖儀容堂堂,但實則徒有虛表,故答道:“文若,可借面弔喪。”
年級字:面(P1) 盎(P6) 背(P1)
指德性表現於外,而有溫潤之貌,敦厚之態。指有德者的儀態。
《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年級字:羞(P3) 面(P1) 見(P1) 人(P1)
《南齊書·劉祥傳》:“司徒禇淵入朝,以腰扇鄣日。祥從側過,曰:‘作如此舉止,羞面見人,扇鄣何益?’”
年級字:當(P2) 面(P1) 錯(P1) 過(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明·洪應明《菜根譚·閒適》:“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爲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當面錯過。”
年級字:青(P1) 面(P1) 牙(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面貌凶惡。
青面:臉上泛着青色;獠牙:露在外面的長牙。舊時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惡鬼的面貌。現形容人面貌極其兇惡。
《西遊記》第一一回:「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
《紅樓夢》第八一回:「疼的眼睛前頭漆黑,看見滿屋子裡都是些青面獠牙拿刀舉棒的惡鬼。」也作「青臉獠牙」。
明·張岱《水滸牌序》:「吳道子畫地獄變相,青面獠牙,盡化作一團清氣。”|
年級字:污(P5) 手(P1) 垢(P5) 面(P1)
年級字:素(P4) 面(P1) 朝(P3) 天(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未施脂粉的臉孔。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唐代楊貴妃的妹妹虢國夫人常常不敷脂粉即朝見天子的故事。
年級字:團(P3) 頭(P1) 聚(P3) 面(P1)
《醒世姻緣傳》第二四回:“合傢俱到那園中石凳上坐下……團頭聚面的說說笑笑,或是與兒子講說些讀過的書文,或是與女兒說些什麼賢孝的古記。”
年級字:千(P1) 人(P1) 一(P1) 面(P1)
年級字:冷(P2) 面(P1) 寒(P2) 鐵(P3)
《明史·週新傳》:“敢言詞多所彈頦,貴戚震懼,目為冷面寒鐵。”
年級字:一(P1) 面(P1) 之(P2) 雅(P3)
田漢《關漢卿》第七場:“女的我不認識,跟這關漢卿倒有一面之雅。”
年級字:丟(P1) 盡(P3) 臉(P2) 面(P1)
年級字:面(P1) 北(P1) 眉(P3) 南(P1)
年級字:廬(P0) 山(P1) 真(P1) 面(P1)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清·楊倫《<杜詩鏡銓>序》:“所謂萬丈光焰化作百重雲霧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見廬山真面。”
年級字:心(P1) 慈(P2) 面(P1) 軟(P2)
年級字:人(P1) 面(P1) 獸(P3) 心(P1)
面貌雖然是人,但心腸象野獸一樣兇狠。形容爲人兇殘卑鄙。
《列子·黃帝》:“夏桀、殷紂、魯醒、楚穆,狀貌七竅皆同於人,而有禽獸之心。”《漢書·匈奴傳贊》:“被髮左衽,人面獸心。”
年級字:面(P1) 有(P1) 菜(P1) 色(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飢餓引致面黃、營養不良的外貌。
形容因飢餓而顯得營養不良的樣子。
《禮記·王制》:「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
《荀子·富國》:「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
年級字:面(P1) 如(P2) 傅(P0) 粉(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年級字:笑(P1) 面(P1) 夜(P2) 叉(P4)
宋·陳次升《彈蔡京第三狀》:“時人目之爲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年級字:面(P1) 面(P1) 皆(P3) 到(P1)
各方面都能照顧到,十分周全。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重點不突出。
清·樑章鉅《楹聯續話·輓詞》:“後數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復令改制一聯,雲:‘來去有前因,遺範難忘聯襼日;寬嚴能並濟,新恩惜在蓋棺時。’則面面皆到矣。”
年級字:洗(P2) 心(P1) 回(P1) 面(P1)
年級字:八(P1) 面(P1) 威(P3) 風(P1)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聖天子百靈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年級字:人(P1) 面(P1) 桃(P2) 花(P1)
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年級字:兩(P1) 面(P1) 二(P1) 舌(P2)
《司馬氏書儀·婚儀下》:“其兩面二舌,構虛造讒,離間骨肉者,逐之。”
年級字:一(P1) 面(P1) 之(P2) 詞(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
年級字:面(P1) 面(P1) 俱(P6) 到(P1)
各方面都能照顧到,沒有遺漏疏忽。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七回:“這位單道臺辦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點褒貶的。”
年級字:革(P2) 面(P1) 斂(P0) 手(P1)
嚴打鬥爭的深入開展,使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不得不革面斂手。
年級字:面(P1) 如(P2) 凝(P4) 脂(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
年級字:千(P1) 里(P1) 猶(P5) 面(P1)
《舊唐書·房玄齡傳》:“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爲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
年級字:耳(P1) 紅(P1) 面(P1) 赤(P3)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於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一回:“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一驚,不覺耳紅面赤。”
年級字:肥(P2) 頭(P1) 大(P1) 面(P1)
《太平廣記》卷二百六十引隋·侯白《啓顏錄·殷安》:“汝肥頭大面,不識今古。噇,食無意智,不作宰相而何!”
年級字:兩(P1) 頭(P1) 白(P1) 面(P1)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則爲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
年級字:八(P1) 面(P1) 見(P1) 光(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張姑娘這幾句話,說得軟中帶硬,八面見光,包羅萬象。”
年級字:鳩(P0) 形(P2) 鵠(P0) 面(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過度飢餓而面容憔悴。
《資治通鑑·樑紀·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年級字:一(P1) 面(P1) 如(P2) 舊(P2)
《晉書·張華傳》:“見華一面如舊,欽華德範,如師資之禮焉。”
年級字:有(P1) 何(P1) 面(P1) 目(P1)
《後漢書·趙苞傳》:“食祿而避難,非忠也,殺母而全義,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於天下。”
年級字:面(P1) 折(P2) 廷(P2) 諍(P0)
年級字:面(P1) 壁(P2) 功(P1) 深(P2)
面壁:佛家語,指面對牆壁默坐靜修。和尚面壁靜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詣很深。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年級字:面(P1) 色(P1) 如(P2) 土(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驚得洪太尉目睜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見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吳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衆兵都面面廝覷,不敢則聲。”
年級字:冷(P2) 心(P1) 冷(P2) 面(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妾癡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報此癡情。”
年級字:心(P1) 活(P1) 面(P1) 軟(P2)
年級字:面(P1) 似(P3) 靴(P4) 皮(P1)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田元均爲人寬厚長者,其在三同,深厭幹請者,雖不能從,然不欲峻拒之,每溫顏強笑之,嘗謂人曰:‘作三司使數年,強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年級字:面(P1) 紅(P1) 面(P1) 綠(P1)
《廿載繁華夢》第九回:“自己進他門以來,未有半點面紅面綠,他不負我,我怎好負他?”
年級字:面(P1) 面(P1) 相(P1) 睹(P5)
《清平山堂語本·快嘴李翠蓮記》:“諸親九眷面面相睹,無不失驚。”
年級字:面(P1) 牆(P2) 而(P1) 立(P1)
《尚書·周官》:“不學牆面。”孔安國傳:“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
年級字:面(P1) 紅(P1) 耳(P1) 熱(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年級字:素(P4) 未(P1) 謀(P4) 面(P1)
年級字:一(P1) 面(P1) 之(P2) 交(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漢·崔寔《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年級字:面(P1) 面(P1) 圓(P1) 到(P1)
各方面都能照顧到,十分周全。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重點不突出。
魯迅《朝花夕拾·無常》:“所以看客對於他們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唸佛老嫗和她的孫子們爲面面圓到起見,也照例給他們一個‘不勝屏營待命之至’的儀節。”
年級字:蓋(P2) 頭(P1) 換(P2) 面(P1)
明·唐順之《答王南江提學書》:“僕竊誦吾兄前後見惠兩書,知吾兄痛懲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腸胃,不肯若世之蓋頭換面做好人者。”
年級字:面(P1) 如(P2) 土(P1) 色(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關聯主:“孫婆只道被俞良所告,驚得面如土色。”
年級字:貓(P1) 咪(P1) 洗(P2) 面(P1)
年級字:半(P1) 面(P1) 之(P2) 舊(P2)
晉·袁彥伯《三國名人序贊》:“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年級字:改(P2) 換(P2) 頭(P1) 面(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卻說鮮於同自吟了這八句詩,其志愈銳。怎奈時運不利,看看五十齊頭,‘蘇秦還是舊蘇秦’,不能勾改換頭面。”
年級字:兩(P1) 頭(P1) 三(P1) 面(P1)
形容作事情表裏不一,兩麪糊弄,兩頭討好。同“兩頭白面”。
年級字:裝(P1) 門(P1) 面(P1)
裝潢:原指裱糊字畫,現也指裝飾物品使之美觀;門面:指外觀。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漂亮。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止則有這兩件兒衣服,裝點着門面。”
年級字:南(P1) 面(P1) 稱(P2) 孤(P3)
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謙稱。朝南坐着,自稱孤家。指統治一方,稱帝稱王。
《莊子·盜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
年級字:面(P1) 命(P3) 耳(P1) 提(P2)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年級字:不(P1) 識(P2) 局(P2) 面(P1)
《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毛仲義五更時,先把大蟲解上州里去了,卻帶了若干做工公的來捉解珍解寶。不想他這兩個不識局面,正中了他的計策,分說不得。”
年級字:半(P1) 面(P1) 不(P1) 忘(P2)
《後漢書·應奉傳》李賢注引謝承《後漢書》:“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後數十年於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北齊書·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
年級字:面(P1) 目(P1) 全(P2) 非(P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陸判》:“舉手則面目全非。”
年級字:北(P1) 面(P1) 稱(P2) 臣(P2)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於人。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君主宜郊迎,北面稱臣。”
年級字:獸(P3) 心(P1) 人(P1) 面(P1)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時臺中謂之語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張琮自請起復……皆非名教中人,並是王化外物。獸心人面,不其然乎!”
年級字:面(P1) 壁(P2) 磨(P3) 磚(P6)
《景德傳燈錄·南嶽懷讓禪師》:“開元中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乃取一磚,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師作什麼?’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能成鏡邪?’(師曰):‘坐禪豈得作佛邪?’”
年級字:一(P1) 面(P1) 之(P2) 辭(P5)
詞性:形容詞
成語資訊
爭執的雙方中一方所說的話。指單方面的話,版面的看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
年級字:囚(P4) 首(P1) 喪(P5) 面(P1)
年級字:面(P1) 若(P3) 死(P3) 灰(P2)
年級字:以(P1) 點(P1) 帶(P1) 面(P1)
用一個單位或地方的成功經驗來帶動許多單位或成片地區的工作。
年級字:出(P1) 頭(P1) 露(P2) 面(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衆僧們聽說認親,就把他圈子陣圍將上來,一個個出頭露面,咳嗽打響,巴不得要認出去。”
年級字:楚(P2) 歌(P1) 四(P1) 面(P1)
清·陳維崧《河傳·虞美人花》詞:“楚歌四面,戰旗一片,歲歲江東。”
年級字:面(P1) 黃(P1) 肌(P3) 瘦(P3)
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一折:“哥也,你這般面黃肌廋,怎生贏的人也。”
年級字:四(P1) 方(P1) 八(P1) 面(P1)
詞性:形容詞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懷嶽禪師》:“忽遇四方八面來怎麼生?”宋·楊萬里《過百家渡四絕句》之二:“莫問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年級字:頭(P1) 面(P1) 人(P1) 物(P1)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髮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裏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年級字:獨(P4) 當(P2) 一(P1) 面(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年級字:廷(P2) 爭(P2) 面(P1) 折(P2)
廷爭:在朝廷上爭論;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指直言敢諫。
《史記·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
年級字:神(P1) 頭(P1) 鬼(P2) 面(P1)
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二十六:“句雕字鎪,叫噪贅牙,神頭鬼面,以爲新奇。”
年級字:人(P1) 心(P1) 如(P2) 面(P1)
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個人的思想也象每個人的面貌一樣,各不相同。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
年級字:露(P2) 面(P1) 拋(P4) 頭(P1)
拋:暴露。露出頭和面孔。原指婦女出現在大庭廣衆之中。現指公開露面。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倘久後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拋頭,屍骸殘暴,惹天下諸侯笑我爲無謀之輩;不若先殺其妻婦,然後自刎,庶幾不失丈夫之所爲。”
年級字:牛(P1) 頭(P1) 馬(P1) 面(P1)
迷信傳說中的兩個鬼卒,一個頭象牛,一個頭象馬。比喻各種醜惡的人。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一:“釋迦是牛頭獄卒,祖師是馬面阿婆。”
年級字:面(P1) 目(P1)
敵人見利誘不成,便露出了他們的~,用槍斃來威脅革命者。
年級字:八(P1) 面(P1) 駛(P4) 風(P1)
老舍《神拳》第三幕:“喝,八面駛風,左右逢源,真乃諸葛亮也。”
年級字:面(P1) 譽(P4) 背(P1) 非(P2)
年級字:鐵(P3) 面(P1) 無(P2) 私(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個‘監社御史’,鐵面無私纔好。”
年級字:面(P1) 目(P1) 一(P1) 新(P1)
年級字:無(P2) 情(P2) 少(P1) 面(P1)
年級字:面(P1) 目(P1) 可(P1)
唐·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年級字:蓬(P4) 首(P1) 垢(P5) 面(P1)
頭髮很亂,臉上很髒。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爲賢?”
年級字:面(P1) 面(P1) 俱(P6) 圓(P1)
各方面都能照顧到,十分周全。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重點不突出。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七回:“只有單道臺卻做了一個面面俱圓:撫臺見面誇獎他,說了能辦事;領事心上也感激他彈壓百姓,沒有鬧出事來,見了撫臺亦很替他說好話;至於紳衿一面,一直當他是迴護百姓的,更不消說得了。”
年級字:人(P1) 面(P1) 狗(P2) 心(P1)
《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爲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醜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於弟,故朗云然。”
年級字:不(P1) 羞(P3) 當(P2) 面(P1)
羞:羞恥。不把面對面的批評當作羞侮。表示原意傾聽別人的批評。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當面,我有什麼弊病處。”
年級字:朱(P1) 脣(P3) 玉(P1) 面(P1)
隋·江總《雜曲》之三:“寶釵翠鬢還相似,朱脣玉面非一行。”
年級字:垢(P5) 面(P1) 蓬(P4) 頭(P1)
明孫仁孺《東郭記·蚤起》:“如雲鬢髮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頭,淨洗朱鉛。”
年級字:革(P2) 面(P1) 心(P1)
唐·劉禹錫《代謝赴行營表》:“以忠義感脅從之伍,以含弘安反側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
年級字:表(P2) 面(P1) 文(P1) 章(P3)
追求~,不講實際效果、實際效率、實際速度、實際質量、實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年級字:滿(P2) 面(P1) 春(P1) 風(P1)
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年級字:面(P1) 折(P2) 庭(P2) 爭(P2)
年級字:八(P1) 面(P1) 圓(P1) 通(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三八回:“第二要嘴巴會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得此任。”
年級字:擁(P3) 書(P1) 南(P1) 面(P1)
年級字:春(P1) 風(P1) 滿(P2) 面(P1)
春風:指笑容。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靄愉快的面容。
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年級字:避(P4) 面(P1) 尹(P0) 邢(P0)
漢武帝同時寵幸尹夫人與邢夫人,詔二人不得相見。尹夫人向武帝請求見邢夫人。相見後,尹夫人“乃低頭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見《史記·外戚世家》。
年級字:反(P1) 面(P1) 無(P2) 情(P2)
清·洪昇《長生殿》第三十四出:“唉,安祿山,安祿山,你受了唐天子那樣大恩,尚且興兵反叛,休怪俺李豬兒今日反面無情也。”
年級字:情(P2) 面(P1) 難(P2) 卻(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湍制臺情面難卻,第二天就把話傳給了藩臺,不到三天,牌已掛出去了。”
年級字:蓬(P4) 頭(P1) 垢(P5) 面(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蓬首垢面頭髮散亂、面容骯髒。
頭髮蓬亂,臉上很髒。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魏書.卷三二.封懿列傳》:「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子則草屩麤衣,蓬頭垢面,周章道路,要候執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
元.楊訥《劉行首》第一折:「我這般窮身潑命誰瞅問,蓬頭垢面粧癡鈍。」
《聊齋志異.卷二.俠女》:「叩良久,女始蓬頭垢面自內出。啟而入之,則復闔之。入其室,則呱呱者在床上矣。」
《紅樓夢》第七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如今現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兩個女人攙架起來去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那犯人當中,有七八個蓬頭垢面的,那都不必管他。」
《紅樓夢》第七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如今現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兩個女人攙架起來去了。」
《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爲賢?」
年級字:拭(P5) 面(P1) 容(P2) 言(P1)
拭:擦;拭面:擦去別人吐在自己臉上的唾沫;容言:聽取別人意見。泛指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婦人輕喪武夫功,先軫當時怒氣衝,拭面容言無慍意,方知嗣伯屬襄公。”
年級字:富(P3) 面(P1) 百(P1) 城(P2)
《魏書·逸士傳·李謐》:“每曰:‘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絕跡下幃,杜門卻掃,棄產營書,手自刪削,卷無重複者四千有餘矣。”
年級字:面(P1) 縛(P6) 銜(P6) 璧(P6)
兩手反綁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請罪。
年級字:東(P1) 西(P1) 易(P2) 面(P1)
漢·賈誼《新書·審微》:“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
年級字:就(P1) 湯(P2) 下(P1) 面(P1)
年級字:仰(P4) 面(P1) 朝(P3) 天(P1)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後退了幾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年級字:湯(P2) 去(P1) 三(P1) 面(P1)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年級字:面(P1) 紅(P1) 面(P1) 赤(P3)
年級字:杜(P2) 門(P1) 面(P1) 壁(P2)
宋·蘇軾《答王幼安宣德啓》:“杜門面壁,觀六十年之非。”又《答廖明略》之二:“衰陋之甚,惟有歸田,杜門面壁,更無餘事。”
年級字:面(P1) 不(P1) 改(P2) 容(P2)
年級字:八(P1) 面(P1) 瑩(P5) 澈(P4)
清·昭槤《嘯亭雜錄·尹文端公》:“年三十餘即任封疆,遇事鏡燭犀刻,八面瑩澈。”
年級字:鐵(P3) 面(P1) 槍(P2) 牙(P1)
明·李贄《詠古》之一:“臥薪嚐膽爲吞吳,鐵面槍牙是丈夫。”
年級字:面(P1) 如(P2) 死(P3) 灰(P2)
死灰:冷卻的灰燼。形容因心情沮喪或受驚嚇而臉色灰白。
《淮南子·修務訓》:“晝吟宵哭,面若死灰,顏色黴墨,涕液交集。”
年級字:抓(P1) 破(P2) 麪(P3) 皮(P1)
老舍《二馬》第五段二:“我忍了這麼些日子了,他一點看不出來。我知道不抓破麪皮的跟他說,他要命也不明白我們的事情,非說不可了!”
年級字:裝(P1) 點(P1) 門(P1) 面(P1)
裝點:裝飾;門面:指外觀。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漂亮。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止則有這兩件兒衣服,裝點着門面。”
年級字:網(P2) 開(P1) 三(P1) 面(P1)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
年級字:面(P1) 是(P1) 心(P1) 非(P2)
年級字:審(P3) 曲(P2) 面(P1) 勢(P3)
原指工匠做器物時審度材料的曲直。後指區別情況,適當安排營造。同“審曲面埶”。
年級字:面(P1) 縛(P6) 輿(P0)
面縛:反綁着手面向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刑。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
年級字:面(P1) 圓(P1) 耳(P1) 大(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臉部肥胖、耳朵肥大。
年級字:顏(P2) 面(P1) 掃(P1) 地(P1)
年級字:桃(P2) 花(P1) 人(P1) 面(P1)
元·劉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鄧永年泛洞庭湖宿鳳凰臺下》曲:“楊柳宮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緣。”
年級字:亂(P2) 首(P1) 垢(P5) 面(P1)
猶蓬頭垢面。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年級字:白(P1) 面(P1) 書(P1) 郎(P2)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唐·白居易《重過祕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爲白面書郎去,今作蒼顏贊善來。”
年級字:衣(P1) 鵠(P0) 面(P1)
清·捧花生《畫舫餘譚》:“嘗見某者,鶉衣鵠面,行泮宮前。”
年級字:面(P1) 紅(P1) 耳(P1) 赤(P3)
《朱子語類》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年級字:冷(P2) 麪(P3) 寒(P2) 鐵(P3)
《明史·周新傳》:“敢言詞多所彈頦,貴戚震懼,目爲冷麪寒鐵。”
年級字:革(P2) 面(P1) 革(P2) 心(P1)
明·楊慎《送薛曲泉之鎮雄勘夷手卷詞》:“笑鄙夫畏首尾,蔚蔚九變豹,俾心人革面革心,惠我無私。”
年級字:廬(P0) 山(P1) 面(P1) 目(P1)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清·段雪亭《<聊齋志異>遺稿例言》:“苟非自作聰明,即欲省其鉛槧,致令廬山面目,漸失其真。”
年級字:反(P1) 面(P1) 教(P1) 員(P1)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可以從反面教育人員。
反面:壞的,消極的一面,指與人民爲敵的人的言行。
可以從反面教育人員。
李嫻娟等《血染的愛》: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員,我們的黨可以從這場血淋淋的慘痛的教訓中汲取教益。
年級字:洗(P2) 心(P1) 革(P2) 面(P1)
《周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周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年級字:面(P1) 如(P2) 灰(P2) 土(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既而斜日西轉,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於王妃,妃展巾抵地,大罵狂傖,禍不遠矣!’生大驚,面如灰土,長跽請教。”
年級字:背(P1) 前(P1) 面(P1) 後(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五回:“若是一頓鈀打退妖精,你看他得勝而回,爭嚷功果;若戰他不過,被他拿去,卻是我的晦氣,背前面後,不知罵了多少弼馬溫哩!悟淨,你休言語,等我去看看。”
年級字:灰(P2) 頭(P1) 土(P1) 面(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灰頭土面,帶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爲馬,非唯孤負先聖,亦乃埋沒己靈。”
年級字:淚(P2) 流(P1) 滿(P2) 面(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形容極度悲傷,淚流滿臉。
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言訖,以印綬付之,淚流滿面。」
年級字:面(P1) 面(P1) 相(P1) 看(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零五回:“這一言不打緊,唬得賈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處動手。”
年級字:白(P1) 麪(P3) 儒(P6) 生(P1)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溫詳之徒,皆白麪儒生,烏合爲羣,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年級字:牆(P2) 面(P1) 而(P1) 立(P1)
指面對牆壁。目無所見。比喻不學無術。亦作“面牆而立”。
《書·周官》:“不學牆面”孔傳:“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論語·陽貨》:“人而不爲《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年級字:改(P2) 頭(P1) 換(P2) 面(P1)
唐·寒山《詩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
年級字:八(P1) 面(P1) 玲(P6) 瓏(P6)
玲瓏:精巧細緻,指人靈活、敏捷。本指窗戶明亮軒敞。後用來形容人處世圓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年級字:鵠(P0) 面(P1) 鳩(P0) 形(P2)
①面容枯樵,形體瘦削。形容飢疲的樣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明史·忠義傳七·耿廷籙》:“小怨必報,何不大用於斷頭飲血之元兇;私恩必酬,何不廣用於鵠面鳩形之赤子。”
年級字:滿(P2) 面(P1) 紅(P1) 光(P1)
年級字:面(P1) 面(P1) 相(P1)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說話。
明·張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臥,懊喪此來,面面相覷而已。”
年級字:面(P1) 無(P2) 慚(P4) 色(P1)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若以愛民惜庫物,遭大王殺死,僕見先王於地下,面無慚色矣。”
年級字:半(P1) 面(P1) 之(P2) 交(P1)
晉·袁彥伯《三國名人序贊》:“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年級字:三(P1) 頭(P1) 兩(P1) 面(P1)
看對方的臉色而改變態度。比善於迎和奉承和玩弄兩面手法。
唐·李商隱《雜篡·愚昧》:“三頭二面趨奉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年級字:油(P2) 頭(P1) 滑(P2) 面(P1)
老舍《四世同堂》六三:“招弟的那一羣油頭滑面的小鬼聽到這消息,也準備拚命給若霞喊倒好兒,作爲抵抗。”
年級字:鵠(P0) 形(P2) 鳥(P1) 面(P1)
明歸有光《送宋知縣序》:“歲復荐饑,侯加意撫卹,向之逃亡者,鵠形鳥面,爭出供役。”
年級字:鳥(P1) 面(P1) 鵠(P0) 形(P2)
《資治通鑑·樑紀·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年級字:粉(P2) 面(P1) 朱(P1) 脣(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說着,果然出去帶進一個小後生來,較寶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脣,身材俊俏,舉止風流,似在寶玉之上。”
年級字:三(P1) 頭(P1) 六(P1) 面(P1)
年級字:一(P1) 面(P1) 之(P2) 款(P5)
《宋書·諸叔度傳》:“還至都,凡諸舊及有一面之款,無不厚加贈遺。”
年級字:四(P1) 面(P1) 楚(P2) 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年級字:烏(P3) 面(P1) 鵠(P0) 形(P2)
年級字:別(P1) 開(P1) 生(P1) 面(P1)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煙閣裏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面。
唐·杜甫《丹青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年級字:方(P1) 面(P1) 大(P1) 耳(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見城裏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
年級字:面(P1) 是(P1) 背(P1) 非(P2)
年級字:肉(P1) 袒(P0) 面(P1) 縛(P6)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願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着手。形容順從投降。
《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
年級字:宋(P3) 才(P1) 潘(P4) 面(P1)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我輩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貧賤,爭似區區,癡頑福分徼天。”
年級字:面(P1) 授(P4) 機(P2) 宜(P3)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面授教學當面指示處理事務的方針、辦法等。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左良玉在他退出後,立刻召集諸將,面授機宜。」
年級字:三(P1) 對(P1) 六(P1) 面(P1)
指有關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辦理手續或說明情由。
茅盾《子夜》:“回頭我自會請三先生來,大家三對六面講個明白。”
年級字:審(P3) 曲(P2) 面(P1)
原指工匠做器物時審度材料的曲直。後指區別情況,適當安排營造。亦作“審曲面勢”。
年級字:唾(P6) 面(P1) 自(P1) 乾(P1)
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幹。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幹耳。’”
年級字:面(P1) 折(P2) 廷(P2) 爭(P2)
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廷爭:在朝廷上爭論。指直言敢諫。
《史記·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
年級字:面(P1) 如(P2) 滿(P2) 月(P1)
臉盤圓圓的、白白的,象滿月一樣。形容相貌白淨豐滿而有神采。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其相貌也,面如滿月,目若青蓮。”
年級字:面(P1) 從(P1) 腹(P4) 誹(P0)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三回:“世兄果爲嫌家伯語重,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面從腹誹。”
年級字:南(P1) 面(P1) 百(P1) 城(P2)
年級字:耳(P1) 提(P2) 面(P1) 命(P3)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年級字:革(P2) 面(P1) 洗(P2) 心(P1)
《周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周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年級字:面(P1) 不(P1) 改(P2) 色(P1)
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我這虎頭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面不改色。”
年級字:囚(P4) 首(P1) 垢(P5) 面(P1)
象監獄裏的犯人,好久沒有理髮和洗臉。形容不注意清潔、修飾。
《漢書·王莽傳上》:“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年級字:四(P1) 面(P1) 八(P1) 方(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麼生?”
年級字:八(P1) 面(P1) 張(P2) 羅(P3)
茅盾《手的故事》:“黃二姐則已過中年,卻還是個八面張羅人人喜歡的角色。”
年級字:八(P1) 面(P1) 受(P2) 敵(P3)
五代·王保定《唐摭言海敘不遇》:“子華(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
年級字:白(P1) 首(P1) 北(P1) 面(P1)
北面:古以南面爲尊,北面爲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爲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年級字:另(P2) 開(P1) 生(P1) 面(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一回:“今日行這酒令,已是獨出心裁,另開生面。”
年級字:面(P1) 紅(P1) 頸(P3) 赤(P3)
年級字:白(P1) 面(P1) 書(P1) 生(P1)
《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年級字:一(P1) 面(P1) 之(P2) 識(P2)
年級字:面(P1) 面(P1) 相(P1) 窺(P6)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頭各處追問,人人不曉,個個驚疑。麝月等回來,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窺。”
年級字:面(P1) 有(P1) 難(P2) 色(P1)
年級字:面(P1) 朋(P1) 口(P1) 友(P1)
年級字:當(P2) 頭(P1) 對(P1) 面(P1)
年級字:反(P1) 面(P1) 文(P1) 章(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詩》:巨屨揚矣,於彼高岡;大足光矣,於彼馨香。’春輝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帶貶,反面文章,含蓄無窮,頗有風人之旨。’”
年級字:本(P2) 來(P1) 面(P1) 目(P1)
《六祖壇經·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宋·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
年級字:面(P1) 面(P1) 廝(P0)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崔寧]到家中問丈人丈母,兩個面面廝覷。”
年級字:馬(P1) 面(P1) 牛(P1) 頭(P1)
《西湖二集·文昌司憐才慢注祿籍》:“沒慈心的馬面牛頭,兩股叉,兩條鞭,惡惡狠狠。”
年級字:兩(P1) 面(P1) 三(P1) 刀(P1)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豈知他有兩面三刀,向夫主廝搬調。”
年級字:人(P1) 生(P1) 面(P1) 不(P1) 熟(P2)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孩子見大郎如此待得他好,心裡雖也歡喜,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麼,有些不妥貼,還想要去。”
年級字:廬(P0) 山(P1) 真(P1) 面(P1) 目(P1)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年級字:面(P1) 紅(P1) 脖(P6+) 子(P1) 粗(P2)
臉紅脖子變粗。形容因激動、窘迫、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年級字:聞(P2) 名(P2) 不(P1) 如(P2) 見(P1) 面(P1)
《北史·列女傳》:“吾聞聞名不如見面,小人未見禮教,何足責哉。”
年級字:耳(P1) 聞(P2) 不(P1) 如(P2) 面(P1) 見(P1)
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dāng miàn luó duì miàn gǔ
年級字:當(P2) 面(P1) 鑼(P4) 對(P1) 面(P1) 鼓(P2)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一回:“他聽見俺娘說不拘幾時要對這活,他如何就慌了。要着我,你兩個當面鑼、對面鼓的對不是!”
年級字:牛(P1) 頭(P1) 不(P1) 對(P1) 馬(P1) 面(P1)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盡其所有寫上,都是牛頭不對馬面。”
chēn quán bù dǎ xiào miàn
年級字:拳(P4) 不(P1) 打(P1) 笑(P1) 面(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六回:“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傷犯着你,你有錢看平日相交與他些,沒錢罷了,如何只顧打他?”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年級字:不(P1) 識(P2) 廬(P0) 山(P1) 真(P1) 面(P1) 目(P1)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年級字:知(P1) 人(P1) 知(P1) 面(P1) 不(P1) 知(P1) 心(P1)
舊時俗語。指認識一個人容易,但要瞭解一個人的內心卻很困難。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一回:“鳳姐兒故意的把腳放遲了,見他遠去了,心裏暗忖道:“這纔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裏有這樣禽獸的人?”
bù niàn sēng miàn niàn fó miàn
年級字:不(P1) 念(P1) 僧(P0) 面(P1) 唸(P2) 佛(P3) 面(P1)
草明《乘風破浪》十七:“你不念僧面唸佛面啊,人家老大娘都把你想壞啦。”
bù kàn sēng miàn kàn fó miàn
年級字:不(P1) 看(P1) 僧(P0) 面(P1) 看(P1) 佛(P3) 面(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六回:“你不看僧面看佛面,我恁說着,你就不依依兒。”
dāng miàn shū xīn bèi miàn xiào
年級字:當(P2) 面(P1) 輸(P4) 心(P1) 背(P1) 面(P1) 笑(P1)
chóu rén jiàn miàn fèn wài yǎn hóng
年級字:仇(P4) 人(P1) 見(P1) 面(P1) ,(P1) 分(P2) 外(P1) 眼(P1) 紅(P1)
賴傳珠《模範紅五團的新榮譽》:“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qiān bù yī qiāng qiān rén yī miàn
年級字:千(P1) 部(P2) 一(P1) 腔(P5) ,(P1) 千(P1) 人(P1) 一(P1) 面(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至於才子佳人等書,則又開口‘文君’,滿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終不能不涉淫濫。”
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年級字:無(P2) 面(P1) 目(P1) 見(P1) ,(P1) 江(P2) 東(P1) 父(P1) 老(P1)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