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露(P2) 水(P1) 夫(P2) 妻(P3)
年級字:風(P1) 燭(P4) 草(P1) 露(P2)
風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幹。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
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年級字:浮(P3) 雲(P1) 朝(P3) 露(P2)
《周書·蕭大圜傳》:“人生若浮雲朝露,寧俟長繩第景,實不願之。”
年級字:露(P2) 宿(P3) 風(P1) 餐(P3)
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年級字:不(P1) 露(P2) 神(P1) 色(P1)
老舍《老張的哲學》第十六:“南飛生不露神色,只是兩手微顫,龍樹古坦然的和別的會員說閒話,像沒有看見選舉結果似的。”
年級字:飲(P2) 露(P2) 餐(P3) 風(P1)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風。形容超凡脫俗的生活。亦作“飲風餐露”。
年級字:暴(P4) 衣(P1) 露(P2) 冠(P5)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年級字:不(P1) 露(P2) 鋒(P3) 芒(P3)
鋒芒:比喻銳氣或才幹。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寇準)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器,不露鋒芒。”
年級字:嶄(P0) 露(P2) 頭(P1) 腳(P2)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年級字:春(P1) 露(P2) 秋(P1) 霜(P3)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眚災肆赦,則文有春露之滋;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
年級字:露(P2) 纂(P0) 雪(P1) 鈔(P4)
年級字:霜(P3) 露(P2) 之(P2) 辰(P2)
年級字:露(P2) 紅(P1) 煙(P2) 綠(P1)
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詞:“催花雨小,著柳風柔,都似去年時侯好。露紅煙綠,盡有狂情鬥春早。”
年級字:掣(P0) 襟(P5) 露(P2)
掣:牽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兒就露出來。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
年級字:出(P1) 乖(P3) 露(P2) 醜(P3)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下:“已恁地出乖弄醜,潑水再難收。”
年級字:霜(P3) 露(P2) 之(P2) 思(P2)
《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年級字:露(P2) 膽(P3) 披(P2) 肝(P4)
年級字:醜(P3) 態(P2) 畢(P3) 露(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賈璉亦醜態畢露。”
年級字:吐(P2) 肝(P4) 露(P2) 膽(P3)
年級字:初(P2) 露(P2) 頭(P1) 角(P2)
周得京《花城洛陽賞牡丹》:“相傳洛陽牡丹在隋前還是默默無聞的,到唐朝初露頭角。”
年級字:拋(P4) 頭(P1) 露(P2) 面(P1)
拋:暴露。露出頭和面孔。原指婦女出現在大庭廣衆之中。現指公開露面。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倘久後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拋頭,屍骸殘暴,惹天下諸侯笑我爲無謀之輩;不若先殺其妻婦,然後自刎,庶幾不失丈夫之所爲。”
年級字:餐(P3) 霞(P3) 吸(P2) 露(P2)
明·單本《蕉帕記·幻形》:“翦雪披霜號九尾,餐霞吸露歷千秋。”
年級字:原(P1) 形(P2) 敗(P2) 露(P2)
唐浩明《曾國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臉先想以一個老實膽小的小商販的面目混過釐卡,現在見原形敗露,知道哀求無用,只有狠心出一筆大錢來買通。”
年級字:半(P1) 吐(P2) 半(P1) 露(P2)
《紅樓夢》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已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
年級字:嶄(P0) 露(P2) 頭(P1) 角(P2)
嶄:突出;露:顯露。頭上的角已明顯地突出來了。指初顯露優異的才能。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年級字:雨(P1) 露(P2) 之(P2) 恩(P2)
唐·劉禹錫《蘇州謝上表》:“江海遠地,孤危小臣。雖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馬之戀,親近爲榮。”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天文》:“望切者,若雲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年級字:露(P2) 才(P1) 揚(P2) 己(P1)
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羣小之間,以離讒賊。”
年級字:捉(P2) 露(P2)
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爲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明·焦竑《焦氏筆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誰憐子夏之貧。”
年級字:本(P2) 相(P1) 畢(P3) 露(P2)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第三種人’杜衡輩,標榜超然,實爲羣醜,不即本相畢露,知恥者皆羞稱之,無待這裏多說了;就令自覺不懷他意,屹然中立如張岱者,其實也還是偏倚的。”
年級字:危(P3) 若(P3) 朝(P3) 露(P2)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
年級字:披(P2) 肝(P4) 露(P2) 膽(P3)
年級字:財(P3) 不(P1) 露(P2) 白(P1)
露:顯露;白:銀子的代稱。舊指有錢財不能泄露給別人看。現指隨身攜帶的錢財不在人前顯露。
明·海瑞《驛傳議·無策》:“使客謂有此官銀也,廩糧夫馬,百計折乾。俗謂財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羣盜仗戈奪之?”
年級字:餐(P3) 葩(P0) 飲(P2) 露(P2)
漢·劉向《列仙傳·赤將子輿》:“子輿拔俗,餐葩飲露。”
年級字:電(P2) 光(P1) 朝(P3) 露(P2)
一閃而過的電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金剛經》:“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年級字:藏(P2) 頭(P1) 露(P2) 尾(P1)
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
元·張可久《點絳脣·翻歸去來辭》套曲:“早休官棄職,遠紅塵是非,省藏頭露尾。”
年級字:鋒(P3) 芒(P3) 畢(P3) 露(P2)
畢露:完全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
華而實《漢衣冠》二:“黃熙胤奉承地解釋,想藉着師友淵源、故舊情誼來籠絡這位鋒芒畢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將。”
年級字:滴(P3) 露(P2) 研(P3) 珠(P1)
唐·高駢《步虛詞》;“洞門深鎖碧窗寒,滴露研珠寫《周易》。”
年級字:月(P1) 露(P2) 之(P2) 體(P2)
語本《隋書·李諤傳》:“江左齊樑,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人(P1) 生(P1) 朝(P3) 露(P2)
他年方三十,正是旭日東昇的時候,前途無量,但卻驟然去世,使人不由得有~之感。
年級字:危(P3) 如(P2) 朝(P3) 露(P2)
危險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陽一出就會消失。比喻處境極危險。
《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延年益壽乎。”
年級字:張(P2) 眼(P1) 露(P2) 睛(P3)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回:“這晁大哥可是聽着人張眼露睛的沒要緊!”
年級字:霜(P3) 露(P2) 之(P2) 感(P3)
《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年級字:真(P1) 相(P1) 畢(P3) 露(P2)
年級字:露(P2) 面(P1) 拋(P4) 頭(P1)
拋:暴露。露出頭和面孔。原指婦女出現在大庭廣衆之中。現指公開露面。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倘久後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拋頭,屍骸殘暴,惹天下諸侯笑我爲無謀之輩;不若先殺其妻婦,然後自刎,庶幾不失丈夫之所爲。”
年級字:赤(P3) 身(P1) 露(P2) 體(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體,或睡或坐。”
年級字:草(P1) 行(P1) 露(P2) 宿(P3)
走在野草裏,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晉書·謝玄傳》:“聞內生鶴唳,皆以爲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年級字:金(P1) 風(P1) 玉(P1) 露(P2)
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年級字:餐(P3) 風(P1) 飲(P2) 露(P2)
年級字:霜(P3) 露(P2) 之(P2) 悲(P3)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
年級字:風(P1) 雲(P1) 月(P1) 露(P2)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暴(P4) 露(P2) 無(P2) 遺(P3)
周恩來《評馬歇爾離華聲明》:“美帝國主義的對華政策已原形畢露,蔣介石政府的賣國外交亦暴露無遺。”
年級字:不(P1) 露(P2) 聲(P1) 色(P1)
聲:說話的聲音;色:臉上的表情。心裏的打算不在說話和臉色上顯露出來。
《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
年級字:霜(P3) 沐(P4) 露(P2)
清·李漁《憐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勞頓,喜借得一帆風順。”
年級字:春(P1) 風(P1) 雨(P1) 露(P2)
像春天的和風和雨滴露水那樣滋潤着萬物的生長。舊常用以比喻恩澤。
年級字:兇(P3) 相(P1) 畢(P3) 露(P2)
畢:盡,全。兇惡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來。指原來僞裝和善,遇事就露出了本相。
年級字:不(P1) 露(P2) 角(P2)
宋·歐陽修《張子野墓誌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年級字:角(P2) 不(P1) 露(P2)
《禮記·儒行》“毀方而瓦合”漢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衆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恆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衆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年級字:暴(P4) 衣(P1) 露(P2) 蓋(P2)
《史記·蕭相國世家》:“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年級字:仙(P2) 露(P2) 明(P1) 珠(P1)
唐太宗《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年級字:餐(P3) 風(P1) 咽(P4) 露(P2)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青天白日》:“餐風咽露,跋涉奔波。”
年級字:洩(P0) 露(P2) 天(P1) 機(P2)
宋·陸游《醉中草書因戲作此》詩:“稚子問翁新語處,欲言直恐洩天機。”
年級字:泄(P4) 露(P2) 天(P1) 機(P2)
宋·陸游《醉中草書因戲作此》詩:“稚子問翁新語處,欲言直恐泄天機。”
年級字:沐(P4) 露(P2) 沾(P3) 霜(P3)
年級字:披(P2) 露(P2) 肝(P4) 膽(P3)
年級字:露(P2) 己(P1) 揚(P2) 才(P1)
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同“露才揚己”。
年級字:初(P2) 露(P2) 鋒(P3) 芒(P3)
年級字:原(P1) 形(P2) 畢(P3) 露(P2)
原形:原來的形狀;畢:完全。本來面目完全暴露。指僞裝被徹底揭開。
何其芳《理性與歷史》:“白紙黑字,雖說印的是魑魅魍魎的話,也未始不可發生另外一種作用:原形畢露,看它往哪裏逃遁呵!”
年級字:袒(P0) 胸(P3) 露(P2) 背(P1)
年級字:露(P2) 餐(P3) 風(P1) 宿(P3)
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33回:“沿途露餐風宿,到了汛地,駐紮數月。”
年級字:身(P1) 先(P2) 朝(P3) 露(P2)
年級字:出(P1) 頭(P1) 露(P2) 面(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衆僧們聽說認親,就把他圈子陣圍將上來,一個個出頭露面,咳嗽打響,巴不得要認出去。”
年級字:霜(P3) 露(P2) 之(P2) 病(P2)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年級字:風(P1) 餐(P3) 露(P2) 宿(P3)
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年級字:吸(P2) 風(P1) 飲(P2) 露(P2)
《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年級字:不(P1) 露(P2) 鋒(P3)
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寇準)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器,不露鋒芒。”
年級字:露(P2) 往(P1) 霜(P3) 來(P1)
年級字:鋒(P3) 芒(P3) 不(P1) 露(P2)
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幹或心機;露:顯露。有才幹或心機卻不外露。形容滿腹才幹或心機,表面上看不出來。
宋·沈括《夢溪筆談補》:“宋寇準拜相時,朝廷所下詔書有:‘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年級字:餐(P3) 風(P1) 露(P2) 宿(P3)
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年級字:露(P2) 尾(P1) 藏(P2) 頭(P1)
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
元·張可久《點絳脣·翻歸去來辭》套曲:“早休官棄職,遠紅塵是非,省藏頭露尾。”
年級字:露(P2) 鈔(P4) 雪(P1) 纂(P0)
年級字:鋒(P3) 畢(P3) 露(P2)
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同“鋒芒畢露”。
年級字:白(P1) 骨(P2) 露(P2) 野(P2)
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贊成的悲劇景象。
三國·魏·曹操《蒿里行》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年級字:祕(P3) 而(P1) 不(P1) 露(P2)
晉·陳壽《三國志·董昭傳》:“祕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
年級字:揚(P2) 己(P1) 露(P2) 才(P1)
露:顯露;揚:表現。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
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羣小之間,以離讒賊。”
年級字:沐(P4) 露(P2) 梳(P3) 風(P1)
年級字:囊(P5) 錐(P0) 露(P2) 穎(P4)
年級字:月(P1) 露(P2) 風(P1) 雲(P1)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不(P1) 露(P2) 形(P2) 色(P1)
劉德桂《宣統皇帝》第一章二:“阿瑪一向城府深藏,不露形色,怎麼犯了這麼大的錯誤。”
年級字:露(P2) 影(P2) 藏(P2) 形(P2)
年級字:先(P2) 朝(P3) 露(P2)
唐·李德裕《張闢疆論》:“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則劉氏之業必歸呂宗。”
年級字:顯(P4) 露(P2) 頭(P1) 角(P2)
露:顯露。頭上的角已明顯地突出來了。指初顯露優異的才能。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年級字:餐(P3) 風(P1) 宿(P3) 露(P2)
元·楊暹《西遊記》第五本第二十出:“師父力多般,餐風宿露忙投竄,宵衣旰食無攛斷,受驅馳百萬端。”
年級字:披(P2) 露(P2) 腹(P4) 心(P1)
披露:顯露,展示;腹心:真誠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惟前後披露腹心,自從始初以至於終,實不藏情。”
年級字:露(P2) 膽(P3) 披(P2) 誠(P2)
年級字:積(P3) 露(P2) 爲(P2) 波(P1)
明·袁宏道《題龍堂僧募冊》詩:“衲子欲言面羞澀,試介烏紗作檀越,積露爲波江可得,東鄰北里賢相識。”
年級字:顯(P4) 山(P1) 露(P2) 水(P1)
年級字:凶(P3) 相(P1) 畢(P3) 露(P2)
畢:盡,全。兇惡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來。指原來偽裝和善,遇事就露出了本相。
年級字:捉(P2) 襟(P5) 露(P2)
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爲顧此失彼,處境困難。亦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同“捉衿見肘”。
清·薛雪《一瓢詩話》:“分題拈韻,詩家之厄也……一遭牽合,未免捉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實得百十兩銀接接手纔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
年級字:滴(P3) 露(P2) 研(P3) 朱(P1)
明·葉憲祖《鸞鎞記·品詩》:“滴露研朱非草草,從容鑑定庶無尤。”
年級字:露(P2) 紅(P1) 煙(P2) 紫(P2)
年級字:人(P1) 生(P1) 如(P2) 朝(P3) 露(P2)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時間短。比喻人生短促。
年級字:真(P1) 人(P1) 不(P1) 露(P2) 相(P1)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於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里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爲久淹,失了大事。”
年級字:天(P1) 機(P2) 不(P1) 可(P1) 泄(P4) 露(P2)
舊時迷信認爲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卻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機密的事,不到時候不能預先透露。同“天機不可泄漏”。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時老先生尚不曾高發,天機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預先回避了。”
yǎo rén gǒu ér bù lòu chǐ
年級字:咬(P2) 人(P1) 狗(P2) 兒(P1) 不(P1) 露(P2) 齒(P3)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三折:“那廝正是咬人狗兒不露齒。”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年級字:含(P4) 着(P2) 骨(P2) 頭(P1) 露(P2) 着(P2) 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八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麼‘含着骨頭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年級字:含(P4) 著(P2) 骨(P2) 頭(P1) 露(P2) 著(P2) 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八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麼‘含着骨頭露着肉’的,我倒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