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如(P2) 墮(P5) 煙(P2) 霧(P3)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殷中軍指殷浩,字淵源。
年級字:風(P1) 言(P1) 霧(P3) 語(P1)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電,很爲着急,在省城裏疊派幹員偵查,雖有些風言霧語,到底探不出個實在。”
年級字:霧(P3) 鬢(P0) 風(P1)
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髮;鬟:環形髮髻。形容女子頭發的美。也形容女子頭髮蓬鬆散亂。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年級字:墮(P5) 雲(P1) 霧(P3) 中(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年級字:刻(P2) 霧(P3) 裁(P4) 風(P1)
明·袁宏道《和丘長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霧裁風好飢骨。”
年級字:毒(P4) 惡(P3) 霧(P3)
鄭澤《登樓嘆》詩:“毒瀧惡霧紛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年級字:拿(P2) 雲(P1) 握(P3) 霧(P3)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他有投明棄暗的心,拿雲握霧的手。”
年級字:噴(P3) 雲(P1) 泄(P4) 霧(P3)
年級字:霧(P3) 暗(P2) 雲(P1) 深(P2)
年級字:愁(P3) 雲(P1) 慘(P3) 霧(P3)
宋·釋道源《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時有圓應長者,出衆作禮問曰:‘雲愁霧慘,大衆嗚呼,請師一言,未在告別。’”
年級字:騰(P3) 雲(P1) 駕(P3) 霧(P3)
原是傳說中指會法術的人乘雲霧飛行,後形容奔馳迅速或頭腦發昏。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
年級字:雲(P1) 開(P1) 霧(P3) 釋(P4)
指天氣由陰暗轉爲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千古名臣,每遭讒謗,而轉瞬雲開霧釋,日光月華。”
年級字:如(P2) 坐(P1) 雲(P1) 霧(P3)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及有兇吉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
年級字:霧(P3) 島(P2) 神(P1) 宮(P2)
詞性:名詞
英語名稱: Kirishima-Jingū
地理位置: 「霧島神宮」位於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縣和宮崎縣交界處一系列火山,統稱「霧島山」,也稱作「霧島連山、霧島連峰、霧島山地或霧島火山群」。
特色: 其建築富麗堂皇有如日光東照宮,又有「西東照宮」之稱。 這個神宮源自於日本傳統的山嶽信仰。
歷史簡介:神宮建於6世紀,在欽明天皇時代,在高千穗峰和火常峰之間的背門丘上,建立了最早的霧島神宮本殿。在神宮旁的神木,年齡估計為800年,為南九州杉。
因火山活動,舊址被毀,在天曆年間,由僧人性空,將它移到高千穗河原上。後又因火山爆發而毀損,1484年(文明16年),薩摩藩主島津忠昌下令在現址重建此神宮。其建築為木造,多次因火災而重建,現存正殿建築是在1715年(正德5年)時,由藩主島津吉貴所建。
年級字:雲(P1) 屯(P6+) 霧(P3) 集(P3)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回:“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
年級字:雲(P1) 霧(P3) 鬢(P0)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年級字:蠻(P6) 煙(P2) 瘴(P0) 霧(P3)
宋·歐陽修《再和公儀贈白鷳》:“蠻煙瘴霧雖生處,何必區區憶陋邦。”
年級字:冰(P1) 消(P1) 霧(P3) 散(P2)
北周·庚信《周大將軍琅邪定公司馬裔墓誌銘》:“都督始州諸軍事,蠻夷恃險,狼顧鴟張,高山尋雲,深谷無景,九地縱橫,三門起伏,危峯馬束,水險橋飛。遂得谷靜山空,冰消霧散。”
年級字:雲(P1) 握(P3) 霧(P3)
《宣和遺事》前集:“姓李名做師師……兩隻手,偏會拏雲握霧。便有富貴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年級字:煙(P2) 消(P1) 霧(P3) 散(P2)
巴金《海的夢》後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覺得暢快。在流了這麼多的眼淚以後,這許多日子來的陰鬱的思想都煙消霧散了。”
年級字:霧(P3) 釋(P4) 冰(P1) 融(P3)
年級字:霧(P3) 裏(P1) 看(P1) 花(P1)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年級字:霧(P3) 集(P3) 雲(P1) 合(P1)
年級字:吞(P3) 雲(P1) 吐(P2) 霧(P3)
南朝梁·沈約《郊居賦》:“始餐霞而吐霧,終凌虛而倒影。”
年級字:霧(P3) 閣(P4) 雲(P1) 窗(P2)
年級字:雲(P1) 迷(P2) 霧(P3) 罩(P4)
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三七出:“忽然間昏慘慘雲迷霧罩,疏剌剌風吹葉落,振山林聲聲虎嘯,繞溪澗哀哀猿叫。”
年級字:雲(P1) 迷(P2) 霧(P3) 鎖(P3)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折:“巴的到綠楊渡口,早則是雲迷霧鎖黃昏後。”
年級字:雲(P1) 窗(P2) 霧(P3) 閣(P4)
爲雲霧繚繞的窗戶和居室。借指高聳入雲的樓閣。亦指建於極高處的樓閣。
唐·韓愈《華山女》詩:“雲窗霧閣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宋·李清照《臨江仙》詞:“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年級字:開(P1) 霧(P3) 睹(P5) 天(P1)
漢·徐幹《中論·審大臣》:“文王之識也,灼然若披雲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年級字:霧(P3) 鬢(P0) 雲(P1)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年級字:雲(P1) 霧(P3) 迷(P2) 濛(P4)
迷濛:形容模糊不清的樣子。雲霧籠罩,使景物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劉白羽《長江三日》:“兩條大江,驟然相見,歡騰擁抱,激起雲霧迷濛,波濤沸蕩,至此似乎稍爲平定,水天極目之處,灰濛濛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
年級字:霧(P3) 裡(P3) 看(P1) 花(P1)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年級字:握(P3) 霧(P3) 雲(P1)
元·無名氏《連環記》第一折:“這其間多虧了張子房說地談天口,韓元帥握霧拏雲手。”
年級字:霧(P3) 鎖(P3) 煙(P2) 迷(P2)
年級字:雲(P1) 開(P1) 霧(P3) 散(P2)
指天氣由陰暗轉爲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宋·陶佃《王君儀》詩:“雲開霧散卻晴霽,清風淅淅無纖塵。”
年級字:五(P1) 里(P1) 霧(P3) 中(P1)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年級字:噴(P3) 雲(P1) 吐(P2) 霧(P3)
安正福《敵後插刀》:“炕上還斜躺着幾個,正在噴雲吐霧抽大煙。”
年級字:雲(P1) 窗(P2) 霧(P3) 檻(P0)
爲雲霧繚繞的窗戶和居室。借指高聳入雲的樓閣。亦指建於極高處的樓閣。
康有爲《大同書》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則騰天架空,吞雲吸氣,五色晶璃,雲窗霧檻,貝闕珠宮,玉樓瑤殿。”
年級字:霧(P3) 散(P2) 雲(P1) 披(P2)
年級字:霧(P3) 起(P1) 雲(P1) 涌(P3)
年級字:柳(P3) 煙(P2) 花(P1) 霧(P3)
元·張可久《落梅風·春晚》曲:“東風景,西子湖,溼冥冥,柳煙花霧。”
年級字:霧(P3) 涌(P3) 雲(P1) 蒸(P4)
南朝·樑·劉孝標《廣絕交論》:“故絪緼相感,霧涌雲蒸。”元·王王惲《遊泰山雜詩》之六:“綰茁元氣同滄海,霧涌雲蒸一水山。”
年級字:握(P3) 雲(P1) 拿(P2) 霧(P3)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則你那龍韜虎略人難賽,握雲拿霧施兵策,排兵佈陣添精彩。”
年級字:一(P1) 頭(P1) 霧(P3) 水(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年級字:風(P1) 霧(P3) 鬢(P0)
鬟:環形髮髻;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髮。形容女子頭發的美。也形容女子頭髮蓬鬆散亂。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年級字:黃(P1) 風(P1) 霧(P3) 罩(P4)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他決不容讓生寶這樣黃風霧罩地鬧騰。”
年級字:雲(P1) 消(P1) 霧(P3) 散(P2)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詔》:“干戈所指,雲消霧散。”
年級字:雲(P1) 天(P1) 霧(P3) 地(P1)
周立波《山鄉鉅變》上三:“田裏功夫,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就是有點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點雲天霧地。”
年級字:衝(P2) 雲(P1) 破(P2) 霧(P3)
年級字:擁(P3) 霧(P3) 翻(P2) 波(P1)
年級字:霧(P3) 興(P2) 雲(P1) 涌(P3)
梁啓超《翠報敘》:“軍興以後,齊州學者,漸知以識時務,知四國爲學中第一義,於是報館霧興雲涌。”
年級字:煙(P2) 霏(P0) 霧(P3) 集(P3)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嘉祥累仍,福應尤盛……煙霏霧集,不可勝紀。”
年級字:駕(P3) 霧(P3) 騰(P3) 雲(P1)
乘着雲,駕着霧。原是傳說中指會法術的人乘雲霧飛行,後形容奔馳迅速或頭腦發昏。
元·鄭德輝《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駕霧騰雲,臂生兩翅,飛出獄院。”
年級字:霧(P3) 鱗(P4) 雲(P1) 爪(P1)
年級字:雲(P1) 屯(P6+) 霧(P3) 散(P2)
《隋書·樑叡傳》:“所以周無上算,漢收下策,以其倏來忽往,雲屯霧散,強則騁其犯塞,弱又不可盡除故也。”
年級字:霧(P3) 慘(P3) 雲(P1) 愁(P3)
元·安熙《仲冬初吉歸途即事》詩:“霧慘雲愁結暮陰,遊方客子正悲吟。”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諸國將皆來助戰,喊殺處霧慘雲愁。”
年級字:雲(P1) 合(P1) 霧(P3) 集(P3)
《史記·淮陰侯傳》:“蒯通曰:‘……天下之士雲合霧集。”《藝文類聚》卷八引南朝·宋·顧野王《虎丘山序》:“故總轡齊鑣,競雕蟲于山水;雲合霧集,爭歌頌於林泉。”
年級字:冰(P1) 銷(P3) 霧(P3) 散(P2)
唐·康駢《劇談錄·郭鄩見窮鬼》:“鄩復問雲:‘彼之聚斂豐盈,何以遽令散去?’雲:‘先得計於安品子,其餘冰銷霧散。’”
年級字:雲(P1) 蒸(P4) 霧(P3) 集(P3)
宋·李綱《用人才以激士風札子》:“天下之士,雲蒸霧集,人材可謂衆多矣。”宋·陳亮《論開誠之道》:“故天下雄偉英豪之士,聲從響應,雲蒸霧集。”
年級字:如(P2) 墮(P5) 五(P1) 里(P1) 霧(P3) 中(P1)
好象掉在一片大霧裏。比喻陷入迷離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年級字:撥(P4) 雲(P1) 霧(P3) 見(P1) 青(P1) 天(P1)
只有推開密佈的雲霧才能看到湛湛藍天。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撥雲霧而見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