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i
年級字:雷(P3)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雷」小篆作「靁」,初文作「畾」。
四個車輪狀從「申」),甲骨文及早期金文「申」象閃電,車輪行走時隆隆雷聲。
隆隆聲音,巨大聲響: 雷鳴。
迅捷: 雷厲風行。
存有負電的雲層相碰時,因為產生大量的電能,振動中發出的巨響:打雷、雷聲。
爆炸性的火藥所製成的武器,借爆炸時發出的巨響而定名:地雷、水雷、魚雷。
【姓名】漢代有雷義。
《楚辭.屈原.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唐.柳宗元〈晉問〉:「千里雷馳,重馬輕車。」
léi chí
年級字:雷(P3) 池(P2)
詞性:名詞
本出於《晉書.庾亮傳》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一語,後習用為界限之意。
例:不敢越雷池半步
rú léi
léi tóng
年級字:雷(P3) 同(P1)
詞性:形容詞
一樣,
相仿,
相似,
相像,
相同,
類似,
肖似不同,
迥異雷一發聲,萬物同時響應。今泛指事物與人相同者
例:毋剿說,毋雷同。 --《禮記.曲禮上》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之昧昧。 --《楚辭.九辯》
léi bù
léi tíng
年級字:雷(P3) 霆(P6+)
詞性:形容詞
1.亦作“靁霆”。震雷,霹靂。2.喻威猛、迅猛。亦指威猛迅猛的軍隊
léi sī
dì léi
léi shì
léi yǔ
léi dǎ
zhà léi
年級字:炸(P3) 雷(P3)
詞性:形容詞
1.指聲音非常響的雷。亦比喻很響的聲音。
2.炸雷伴隨閃電而來的,是隆隆的雷聲。
léi míng
léi lì
年級字:雷(P3) 厲(P3)
詞性:形容詞
迅猛貌。
例:《漢書·揚雄傳上》:“猋泣雷厲,驞駍駖磕。” 明 徐復祚 《投梭記·卻說》:“ 錢鳳 ,你看我呵,叱風行雷厲霆迅擊。”
léi fēng
年級字:雷(P3) 峰(P3)
詞性:名詞
1.亦作“ 雷峯 ”。山峰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南屏山 淨慈寺 前。舊有郡人 雷氏 居此,因名。
宋周密《武林舊事·湖山勝概》:“ 雷峯顯嚴院。郡人雷氏所居,故名'雷峰'。”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南山勝跡一》:“ 雷峯者, 南屏山之支脈也。”
2.塔名。
例:《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轉過去便是 浄慈 、 雷峰 ,怎麼不好頑。”參見“ 雷峰塔 ”。
xiǎng léi
léi dá
年級字:雷(P3) 達(P1)
1. 利用極短的無線電波進行探測的裝置。可用來搜索和測定物體位置以及跟踪移動的目標。廣泛應用在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wǔ léi
年級字:五(P1) 雷(P3)
詞性:名詞
1.即五雷法。
例:明 張居正 《得道長生頌》:“法太乙以命將,按五雷以治兵。”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診祟》:“再痴時,請箇五雷打他。”
2.雷。
例:《天地會詩歌選·把守乾坤圈歌》:“忠心義氣為兄弟,姦心必定五雷焚。” 高玉寶《高玉寶》第十章:“ 周長安,你這個忤逆不孝、遭天打五雷劈的東西!”
3.五雷的來歷與中國古代中華民族的物質觀有關。古代中國人民認為世界上 的一切物質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這就是所謂的“五行”。而“五雷轟頂”中的“五”所代表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因此“五雷”分別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和“土雷”。
天打五雷轟的意思就是人乾了很壞的傷天害理的事後,自然會受到懲罰。
dǎ léi
年級字:打(P1) 雷(P3)
詞性:名詞,動詞
地球表面大氣層中兩塊帶異性電的雲相接近放電時發出巨大聲響。
léi diàn
chūn léi
xùn léi
年級字:迅(P6) 雷(P3)
詞性:名詞
猶疾雷。
例:《禮記·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戶,寢恆東首,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 晉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迅雷中宵激,驚電光夜舒。”《明史·李三才傳》:“﹝ 李三才﹞復疏言:'乃者迅雷擊陵,大風拔木,洪水滔天,天變極矣。'” 茅盾《子夜》十三:“這絲廠工人的全區域在大雨和迅雷下異常活動。”
年級字:如(P2) 雷(P3) 灌(P4) 耳(P1)
《三國志平話》卷中:“‘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共吾決死?’叫聲如雷灌耳,橋樑皆斷。”
年級字:鬼(P2) 工(P1) 雷(P3) 斧(P3)
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同“鬼斧神工”。
明·宋濂《灘哥石硯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電影生新容。”
年級字:風(P1) 雷(P3) 火(P1) 炮(P2)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們纔到上海,貨還沒有起完,到了半夜裏,忽然憲太太來了,風雷火炮的一陣,馬上就要開船,臉上很帶點怒色。”
年級字:雷(P3) 令(P2) 風(P1) 行(P1)
猶言雷厲風行。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年級字:烈(P2) 火(P1) 轟(P5) 雷(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性子又~似的,煞是不好說話。”
年級字:電(P2) 閃(P2) 雷(P3) 鳴(P4)
閃電飛光,雷聲轟鳴。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轟轟烈烈。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爲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歷。”
年級字:驅(P4) 雷(P3) 掣(P0) 電(P2)
年級字:雷(P3) 電(P2) 交(P1) 加(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風和日麗,
天朗氣清雷聲與閃電交相來臨,形容氣候或情景惡劣。
雷: 存有負電的雲層相碰時,因為產生大量的電能,振動中發出的巨響,打雷、雷雨。
電: 在陰雨天空中雲層的負電碰撞時發出的光,閃電、電光。
交: 縱橫同時發生往來,交叉。
加: 增加、加倍。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忽然陰雲四合,空中雷電交加,李三身上枷鈕盡行脫落。」
年級字:雷(P3) 打(P1) 不(P1) 動(P1)
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決不變更。
年級字:哮(P6) 如(P2) 雷(P3)
明·羅貫中《粉妝樓》第三十八回:“章琪大怒,丟下討李來打那漢,那漢咆哮如雷,伸開一雙藍手,劈面交還,打在一處。”
年級字:歡(P1) 聲(P1) 雷(P3) 動(P1)
年級字:布(P1) 鼓(P2) 雷(P3) 門(P1)
布鼓:布蒙的鼓;雷門:古代浙江會稽的城門名。在雷門前擊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賣弄本領。
年級字:雷(P3) 霆(P6+) 之(P2) 怒(P2)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年級字:雷(P3) 霆(P6+) 萬(P2) 鈞(P6+)
霆:急雷;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爲一鈞。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
漢·賈山《至言》:“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年級字:疾(P2) 如(P2) 雷(P3) 電(P2)
年級字:雷(P3) 驚(P2) 電(P2) 繞(P3)
年級字:聚(P3) 蚊(P2) 成(P1) 雷(P3)
許多蚊子聚到一起,聲音會象雷聲那樣大。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會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
年級字:雷(P3) 厲(P3) 風(P1) 行(P1)
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年級字:平(P1) 地(P1) 起(P1) 雷(P3)
猶言平地一聲雷。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年級字:風(P1) 行(P1) 雷(P3) 厲(P3)
形容氣勢的迅疾猛烈。後多比喻執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嚴格。
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官差緊者,爲黃巾鉤黨嚴厲莫停者,怕鼠竄掉頭者,東溪望忙行邊。”
年級字:驅(P4) 雷(P3) 策(P4) 電(P2)
年級字:風(P1) 雷(P3) 之(P2) 變(P2)
據《書·金縢》載:周武王死後,周公攝政,鎮壓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亂。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響,懷疑周公的忠誠,於是“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年級字:蟬(P4) 喘(P3) 雷(P3) 幹(P2)
蟬:昆蟲名,知了;幹:空。蟬喘息,雷聲淨。形容酷熱乾旱。
前蜀·貫休《苦熱寄赤松道者》:“蟬喘雷乾冰井融,些子清風有何益。”
年級字:大(P1) 發(P1) 雷(P3) 霆(P6+)
詞性:動詞
奮怒心平氣和《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
年級字:轟(P5) 雷(P3) 掣(P0) 電(P2)
年級字:不(P1) 越(P2) 雷(P3) 池(P2)
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範圍和界限。同“不敢越雷池一步”。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年級字:瓦(P2) 釜(P0) 雷(P3) 鳴(P4)
瓦釜:沙鍋,比喻庸才。聲音低沉的沙鍋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佔據高位,威風一時。
《楚辭·卜居》:“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年級字:風(P1) 掣(P0) 雷(P3) 行(P1)
清·無名氏《遊越南記》:“洋場馬路,縱橫井井,雖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馬車洋車往來絡繹,風掣雷行”
年級字:疾(P2) 風(P1) 迅(P6) 雷(P3)
《禮記·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戶,寢恆東首,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
年級字:雷(P3) 厲(P3) 風(P1) 飛(P1)
①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同“雷厲風行”。②嚴厲威猛。
年級字:暴(P4) 跳(P1) 如(P2) 雷(P3)
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年級字:大(P1) 多(P1) 雷(P3) 同(P1)
詞性:形容詞
指隨聲附和,也指不該相同而相同。指文章或內容多數或佔一大半的是相同的。
年級字:如(P2) 雷(P3) 貫(P1) 耳(P1)
貫:貫穿,進入。響亮得象雷聲傳進耳朵裏。形容人的名聲大。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年級字:雷(P3) 奔(P3) 雲(P1) 譎(P0)
年級字:平(P1) 地(P1) 風(P1) 雷(P3)
年級字:天(P1) 打(P1) 雷(P3) 劈(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八回:“好嬸孃,親嬸孃,以後蓉兒要不真心孝順您老人家,天打雷劈。”
年級字:迅(P6) 雷(P3) 風(P1) 烈(P2)
年級字:雷(P3) 動(P1) 風(P1) 行(P1)
年級字:爆(P4) 跳(P1) 如(P2) 雷(P3)
《何典》第十回:“倒塔鬼爆跳如雷道:‘你只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年級字:暴(P4) 躁(P4) 如(P2) 雷(P3)
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年級字:轟(P5) 雷(P3) 貫(P1) 耳(P1)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久聞賢士大名,如轟雷貫耳。”
年級字:聞(P2) 雷(P3) 失(P2) 箸(P0)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年級字:鼾(P6) 聲(P1) 如(P2) 雷(P3)
鼾聲:熟睡時發出的鼻息聲。形容睡得很深,鼾聲很大。
宋·沈括《夢溪筆談》第九章:“上使人微覘準所爲,而準方酣寢於中書,鼻息如雷。”
年級字:一(P1) 雷(P3) 二(P1) 閃(P2)
年級字:鼻(P1) 息(P1) 如(P2) 雷(P3)
鼻息:鼾聲。打呼嚕的聲音就象打雷一樣響。形容熟睡時鼾聲大作。
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上使人微覘準所爲,而準方酣寢於中書,鼻息如雷。”
年級字:雷(P3) 鳴(P4) 瓦(P2) 釜(P0)
釜:鍋。鍋發出雷一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佔據高位,聲勢烜赫。
《楚辭·卜居》:“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年級字:平(P1) 地(P1) 一(P1) 聲(P1) 雷(P3)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五代·前蜀·韋莊《喜遷鶯》:“鳳銜金榜出門來,平地一聲雷。”
年級字:雷(P3) 公(P1) 劈(P3) 豆(P1) 腐(P3)
léi shēng dà yǔ diǎn xiǎo
年級字:雷(P3) 聲(P1) 大(P1) 雨(P1) 點(P1) 小(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雷聲甚大,雨點全無。”
年級字:迅(P6)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六韜·龍韜·軍勢》:“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年級字:疾(P2) 雷(P3) 不(P1) 暇(P6) 掩(P4) 耳(P1)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晉·傅玄《傅子·闕題》:“我欲戰而彼不欲戰者,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當其衝者摧,值其鋒者破,所謂疾雷不暇掩耳,則又誰御之。”
年級字:疾(P2)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六韜·龍韜·軍勢》:“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年級字:捷(P5)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年級字:疾(P2) 雷(P3) 不(P1) 及(P2) 塞(P3) 耳(P1)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淮南子·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年級字:不(P1) 敢(P2) 越(P2) 雷(P3) 池(P2) 一(P1) 步(P1)
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後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範圍和界限。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
年級字:黃(P1) 鐘(P2) 棄(P4) ,(P1) 瓦(P2) 釜(P0) 雷(P3) 鳴(P4)
黃鐘被砸爛並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於高位。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爲重,千鈞爲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