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風(P1) 雲(P1) 變(P2) 態(P2)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形容》:“風雲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
年級字:袂(P0) 雲(P1) 汗(P1) 雨(P1)
年級字:雲(P1) 交(P1) 雨(P1) 合(P1)
唐·李益《古別離》詩:“江回漢轉兩不見,雲交雨合知何年。”
年級字:雲(P1) 蒸(P4) 霧(P3) 集(P3)
宋·李綱《用人才以激士風札子》:“天下之士,雲蒸霧集,人材可謂衆多矣。”宋·陳亮《論開誠之道》:“故天下雄偉英豪之士,聲從響應,雲蒸霧集。”
年級字:風(P1) 車(P1) 雲(P1) 馬(P1)
指神靈的車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同“風車雨馬”。
明·陳子龍《與客任城太白酒樓歌》:“古來歷落吾輩人,風車雲馬知何極?”
年級字:雲(P1) 起(P1) 龍(P2)
驤:騰起。如雲涌升,如龍騰起。舊時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
年級字:高(P1) 聳(P4) 入(P1) 雲(P1)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雲端。形容建築物、山峯等高峻挺拔。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雲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年級字:波(P1) 屬(P4) 雲(P1) 委(P3)
屬:連接;委:累積。波濤連綿,雲層堆疊。比喻連續不斷,層見疊出。
《宋書·謝靈運傳論》:“自建武暨乎義熙,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
年級字:冠(P5) 蓋(P2) 如(P2) 雲(P1)
冠蓋:指仁宦的冠服和車蓋,用作官員代稱。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年級字:雷(P3) 奔(P3) 雲(P1) 譎(P0)
年級字:片(P1) 雲(P1) 遮(P4) 頂(P2)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小人到前面死了呵,那生那世,做驢做馬,填還這債,若不死呵,但得片雲遮頂,此恩必當重報也。”
年級字:平(P1) 地(P1) 登(P1) 雲(P1)
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同“平地青雲”。
年級字:飛(P1) 雲(P1) 掣(P0) 電(P2)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一回:“不說追兵隨後飛雲掣電而來。”
年級字:大(P1) 旱(P2) 望(P2) 雲(P1)
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年級字:雲(P1) 合(P1) 景(P2) 從(P1)
漢·賈誼《過秦論》: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年級字:雲(P1) 煙(P2) 過(P1) 眼(P1)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爲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也指榮華富貴轉眼已成過去。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響(P2) 遏(P0) 行(P1) 雲(P1)
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着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術,響遏行雲。”
年級字:霧(P3) 鬢(P0) 雲(P1)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年級字:噴(P3) 雲(P1) 泄(P4) 霧(P3)
年級字:握(P3) 雨(P1) 攜(P6) 雲(P1)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原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年級字:霧(P3) 起(P1) 雲(P1) 涌(P3)
年級字:風(P1) 譎(P0) 雲(P1) 詭(P5)
譎:欺詐;詭:欺詐,怪誕。風雲怪誕,變幻不定。比喻局勢複雜多變,神祕怪誕。
年級字:楚(P2) 夢(P3) 雲(P1) 雨(P1)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年級字:人(P1) 云(P1) 亦(P2) 云(P1)
雲:說;亦:也。人家怎麼說,自己也跟着怎麼說。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
金·蔡鬆年《槽聲同彥高賦》詩:“槽牀過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年級字:瓊(P0) 島(P2) 春(P1) 雲(P1)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積水潭》:“海子東滸有瓊華島,亦永樂間賜名。島之陽爲廣寒殿,喬松古檜,煙雲繚繞。京師八景有‘瓊島春雲’,謂此。”明·王洪《北京八詠》有《瓊島春雲》詩。明·李東陽《京都十景》詩之一有《瓊島春雲》。
年級字:霧(P3) 涌(P3) 雲(P1) 蒸(P4)
南朝·樑·劉孝標《廣絕交論》:“故絪緼相感,霧涌雲蒸。”元·王王惲《遊泰山雜詩》之六:“綰茁元氣同滄海,霧涌雲蒸一水山。”
年級字:雲(P1) 屯(P6+) 森(P2) 立(P1)
清·侯方域《爲司徒公贈萬將軍序》:“以張公節制三方,其部下熊羆之士,雲屯森立,而特屬望將軍,其必有以取之矣。”
年級字:紙(P2) 落(P2) 雲(P1) 煙(P2)
年級字:噴(P3) 雲(P1) 吐(P2) 霧(P3)
安正福《敵後插刀》:“炕上還斜躺着幾個,正在噴雲吐霧抽大煙。”
年級字:楚(P2) 雨(P1) 巫(P4) 雲(P1)
元·孫周卿《沉醉東風·宮詞》曲:“眼底情,心間恨,到多如楚雨巫雲。”
年級字:雲(P1) 翻(P2) 雨(P1) 覆(P5)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年級字:遊(P2) 響(P2) 停(P1) 雲(P1)
《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年級字:雲(P1) 涌(P3) 風(P1) 飛(P1)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其年《瑞龍吟·春夜見壁間三弦子是雲郎舊物感而填詞》後半雲:‘記得蛇皮弦子,當時妝就……’遊絲落絮之情,雲涌風飛之筆,亦一時之雄也。”
年級字:叱(P0) 吒(P0) 風(P1) 雲(P1)
叱吒:怒喝聲。一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雲翻騰起來。形容威力極大。
《梁書·元帝紀》:“叱吒則風雲興起,鼓動則嵩華倒拔。”
年級字:平(P1) 地(P1) 青(P1) 雲(P1)
平:平穩;青雲:高空。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
金·元好問《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別,平地青雲萬里程。”
年級字:雨(P1) 恨(P4) 雲(P1) 愁(P3)
①感覺上以爲可以惹人愁怨的雲和雨。②喻男女間離別之情。
宋·王禹偁《點絳脣·感興》詞:“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宋·柳永《曲玉管》詞:“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忌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
年級字:雲(P1) 羅(P3) 天(P1) 網(P2)
唐·王績《答馮子華處士書》:“所恨姚義不存,薛生已歿,使雲羅天網有所不該,以爲嘆恨耳。”
年級字:雲(P1) 泥(P2) 異(P3) 路(P1)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閒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雲泥異路又如許。
年級字:雲(P1) 舒(P2) 霞(P3) 卷(P2)
宋·蘇軾《芙蓉城》詩:“珠簾玉案翡翠屏,雲舒霞卷千俜停。”
年級字:浮(P3) 雲(P1) 蔽(P5) 日(P1)
浮雲遮住太陽。原比喻奸佞之徒矇蔽君主。後泛指小人當道,社會一片黑暗。
漢·陸賈《新語·慎微》:“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
年級字:雲(P1) 迷(P2) 霧(P3) 罩(P4)
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三七出:“忽然間昏慘慘雲迷霧罩,疏剌剌風吹葉落,振山林聲聲虎嘯,繞溪澗哀哀猿叫。”
年級字:雲(P1) 窗(P2) 月(P1) 戶(P1)
宋·向子諲《清平樂·奉酬韓叔夏》詞:“薄情風雨,斷送花何許。一夜清香無覓處。卻返雲窗月戶。”
年級字:興(P2) 雲(P1) 致(P3) 雨(P1)
興雲:佈下雲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雲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年級字:噴(P3) 雨(P1) 噓(P6+) 雲(P1)
年級字:白(P1) 雲(P1) 蒼(P2) 狗(P2)
蒼:灰白色。浮雲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年級字:眠(P3) 雲(P1) 臥(P3) 石(P1)
唐劉禹錫《西山半若試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雲臥石人。”
年級字:撥(P4) 雲(P1) 見(P1) 日(P1)
撥開烏雲見到太陽。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裏頓時明白。
《晉書·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天也。”
年級字:杏(P2) 雨(P1) 梨(P2) 雲(P1)
年級字:雲(P1) 期(P2) 雨(P1) 約(P2)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但則要捉對兒雲期雨約,便是俺師徒每全真了道。”
年級字:雨(P1) 蹤(P5) 雲(P1) 跡(P2)
宋·曾覿《清商怨》詞:“清宵寂,香閨隔。好夢難尋,雨蹤雲跡。憶憶憶。”
年級字:雲(P1) 屯(P6+) 鳥(P1) 散(P2)
《後漢書·南匈奴傳論》:“讎釁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雲屯鳥散,更相馳突。”
年級字:軒(P0) 蓋(P2) 如(P2) 雲(P1)
軒:古時供官員乘坐的一種便車;蓋:車蓋。舊時形容官員很多,也形容官員、士紳集會的盛況。
唐·陳子昂《冬夜宴臨邛李錄事宅序》:“樓如若畫,臨故國之城池;軒蓋如雲,總名都之車馬。”
年級字:追(P1) 雲(P1) 逐(P4) 電(P2)
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三章十四:“畢竟是張力人精選的好馬,果然是四足生風,追雲逐電。”
年級字:暮(P5) 雲(P1) 春(P1) 樹(P1)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年級字:雲(P1) 泥(P2) 之(P2) 差(P2)
雲在天,泥在地。指相差像天上的雲和地上的泥。比喻高低差別遠殊。
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種之比較》:“舉與民國八年上海藝苑真賞社所印行安氏別本相比較,固大有雲泥之差,而視‘天一閣本’亦遠有上下牀之別。”
年級字:雲(P1) 集(P3) 景(P2) 從(P1)
語出漢·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年級字:概(P5) 日(P1) 凌(P5) 雲(P1)
南朝·陳·徐陵《爲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槊動風霜,弩穿金石,高樓大艦,概日凌雲。”
年級字:霞(P3) 蔚(P4) 雲(P1) 蒸(P4)
年級字:煙(P2) 雲(P1) 過(P1) 眼(P1)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爲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孤(P3) 雲(P1) 野(P2) 鶴(P2)
唐·劉方平《送方外上人》詩:“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年級字:雨(P1) 散(P2) 雲(P1) 收(P1)
唐·溫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詩:“心遊目送三千里,雨散雲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詩》:“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雲收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年級字:拿(P2) 雲(P1) 捉(P2) 月(P1)
年級字:冰(P1) 解(P2) 雲(P1) 散(P2)
宋·葉適《紀綱三》:“雖分四總管以固捍禦,委長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雲散,一城之地,劫制於虜,而號令不能及矣。”
年級字:雲(P1) 泥(P2) 之(P2) 別(P1)
象天上的雲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年級字:吞(P3) 雲(P1) 吐(P2) 霧(P3)
南朝梁·沈約《郊居賦》:“始餐霞而吐霧,終凌虛而倒影。”
年級字:風(P1) 雲(P1) 變(P2) 幻(P5)
象風雲那樣變化不定。比喻時局變化迅速,動向難以預料。
南朝·樑·庾信《入彭城館》詩:“年代殊之民俗,風雲更盛衰。”
年級字:雲(P1) 泥(P2) 殊(P3) 路(P1)
年級字:義(P3) 薄(P4) 雲(P1) 天(P1)
正義之氣直上高空。形容爲正義而鬥爭的精神極其崇高。
南朝·宋·沈約《宋書·謝靈運傳》:“高義薄雲天。”
年級字:攜(P6) 雲(P1) 握(P3) 雨(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傳言送語,看明日攜雲握雨。”
年級字:雲(P1) 蒸(P4) 龍(P2) 變(P2)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論》:“[魏豹、彭越]得攝尺寸之柄,其雲蒸龍變,欲有所會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辭雲。”
年級字:雲(P1) 散(P2) 風(P1) 流(P1)
三國·魏·王粲《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年級字:雲(P1) 消(P1) 雨(P1) 散(P2)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詔》:“干戈所指,雲消霧散。”
年級字:雲(P1) 雨(P1) 巫(P4) 山(P1)
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稱男女歡合。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年級字:密(P2) 云(P1) 不(P1) 雨(P1)
滿天烏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醞釀,一時還沒有發作。
年級字:青(P1) 雲(P1) 萬(P2) 里(P1)
元·高明《琵琶記》第二齣:“論做人要光前耀後。勸我兒青雲萬里,早當馳驟。”
年級字:撥(P4) 雲(P1) 睹(P5) 日(P1)
撥開雲彩看見太陽。形容受到啓發,思想豁然開朗,或比喻見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撥雲見日”。
語出《晉書·樂廣傳》:“[衛瓘]見廣而奇之……命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雲者也。’”
年級字:閒(P3) 雲(P1) 孤(P3) 鶴(P2)
宋·文瑩《續湘山野錄》:“州亦難添,詩亦不改,然閒雲野鶴何天而不可飛邪?”
年級字:雨(P1) 跡(P2) 雲(P1) 蹤(P5)
明·湯顯祖《牡丹亭·尋夢》:“怎賺騙,依希想象人兒見,那來時荏苒,去也遷延。非遠,那雨跡雲蹤才一轉,敢依花傍柳,還重現。”
年級字:雨(P1) 歇(P4) 雲(P1) 收(P1)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雲收,還指望待天長地久。”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長地久,誰承望雨歇雲收。”
年級字:雲(P1) 中(P1) 白(P1) 鶴(P2)
《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年級字:裁(P4) 雲(P1) 剪(P3) 水(P1)
明·屠隆《彩毫記·夫妻玩賞》:“名擅雕龍,詩成倚馬,清思裁雲剪水。”
年級字:雲(P1) 握(P3) 霧(P3)
《宣和遺事》前集:“姓李名做師師……兩隻手,偏會拏雲握霧。便有富貴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年級字:雲(P1) 開(P1) 霧(P3) 釋(P4)
指天氣由陰暗轉爲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千古名臣,每遭讒謗,而轉瞬雲開霧釋,日光月華。”
年級字:風(P1) 舉(P2) 雲(P1) 搖(P2)
漢·班固《西都賦》:“遂乃風舉雲搖,浮游溥覽。”唐·王勃《九成宮頌》:“風舉雲搖,歷神都而一憩。”
年級字:雲(P1) 樹(P1) 遙(P3) 隔(P3)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六回:“侄自與叔大人歡會,迄今二十餘年矣。只以雲樹遙隔,山川相阻,未得再親慈誨。”
年級字:響(P2) 徹(P4) 雲(P1) 際(P3)
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同“響徹雲霄”。
年級字:雲(P1) 集(P3) 響(P2) 應(P2)
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集響應,嬴糧而景從,山東豪傑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年級字:高(P1) 義(P3) 薄(P4) 雲(P1)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達的內容很有意義。後形容人很講義氣。
《宋書·謝靈運傳論》:“英辭潤金石,高義薄雲天。”
年級字:墮(P5) 雲(P1) 霧(P3) 中(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年級字:際(P3) 遇(P2) 風(P1) 雲(P1)
年級字:風(P1) 雲(P1) 月(P1) 露(P2)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大(P1) 旱(P2) 雲(P1)
雲霓:下雨的徵兆。好象大旱的時候盼望寸水一樣。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年級字:愁(P3) 雲(P1) 慘(P3) 霧(P3)
宋·釋道源《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時有圓應長者,出衆作禮問曰:‘雲愁霧慘,大衆嗚呼,請師一言,未在告別。’”
年級字:乾(P1) 雲(P1) 蔽(P5) 日(P1)
幹:衝;蔽:遮擋。衝上雲霄,擋住太陽。形容樹木高大。
年級字:駕(P3) 霧(P3) 騰(P3) 雲(P1)
乘着雲,駕着霧。原是傳說中指會法術的人乘雲霧飛行,後形容奔馳迅速或頭腦發昏。
元·鄭德輝《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駕霧騰雲,臂生兩翅,飛出獄院。”
年級字:雲(P1) 愁(P3) 雨(P1) 怨(P3)
宋·孫光憲《何滿子》詞:“歌袖半遮眉黛慘,淚珠旋滴衣襟。惆悵雲愁雨怨,斷魂何處相尋。”
年級字:藍(P2) 天(P1) 白(P1) 雲(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晴朗的天空。
年級字:不(P1) 知(P1) 所(P2) 云(P1)
雲:說。不知道說得是些麼。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年級字:朝(P3) 雲(P1) 暮(P5) 雨(P1)
暮:傍晚。早上是雲,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變化,舊時用以喻指男女的歡會。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年級字:雲(P1) 飛(P1) 煙(P2) 滅(P3)
宋·辛棄疾《賀新郎·聽琵琶》詞:“千古事、雲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年級字:青(P1) 雲(P1) 獨(P4) 步(P1)
《白雪遺音·八角鼓·才郎夜讀書》:“發懸樑,錐刺股;如囊螢,雪當燭。必不叫爾自辛苦。到後來,才得這萬里鵬程,青雲獨步。”
年級字:判(P3) 若(P3) 云(P1) 泥(P2)
唐·杜甫《送韋書記赴西安》詩:“夫子歘通貴,雲泥相望懸。”
年級字:星(P1) 落(P2) 雲(P1) 散(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六回:“這大聖把金箍棒幌一幌,碗來粗細,把那夥賊打得星落雲散。”
年級字:高(P1) 唱(P1) 入(P1) 雲(P1)
原形容歌聲嘹亮,直上雲霄,後也形容一種論調或消息社會上傳說很盛。
年級字:行(P1) 雲(P1) 流(P1) 水(P1)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着的雲和流動着的水一樣。
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年級字:覆(P5) 雨(P1) 翻(P2) 雲(P1)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年級字:雲(P1) 之(P2) 望(P2)
語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趙岐注:“霓,虹也。雨則虹見,故大旱而思見之。”
年級字:雨(P1) 跡(P2) 雲(P1) 踪(P5)
年級字:水(P1) 流(P1) 雲(P1) 散(P2)
年級字:雲(P1) 階(P3) 月(P1) 地(P1)
唐·杜牧《七夕》詩:“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年級字:餐(P3) 雲(P1) 臥(P3) 石(P1)
明·袁宏道《隆中偶述》詩:“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雲臥石人。”
年級字:月(P1) 地(P1) 雲(P1) 階(P3)
唐·牛僧儒《周秦行紀》詩:“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雲階拜洞仙。”
年級字:歲(P2) 聿(P0) 云(P1) 暮(P5)
《魏書·樂志》:“既歲聿云暮,三朝無遠,請共本曹尚書及郎中部率呈試。”
年級字:祥(P2) 雲(P1) 瑞(P3) 氣(P1)
舊時認爲天上彩色的雲氣爲吉祥的徵兆,故稱祥雲瑞氣。亦作“祥雲瑞彩”。
年級字:雲(P1) 飛(P1) 雨(P1) 散(P2)
隋·張公禮《龍藏寺碑》:“金編寶字,玉牒綸言,滿封盈函,雲飛雨散。”前蜀·貫休《行路難》詩之二:“雲飛雨散今如此,繡闥雕甍作荒谷。”
年級字:霞(P3) 友(P1) 雲(P1) 朋(P1)
年級字:波(P1) 譎(P0) 雲(P1) 詭(P5)
譎:詭:怪異,變化。好象雲彩和水波那樣,形態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雲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後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漢·揚雄《甘泉賦》:“於是大廈雲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年級字:浮(P3) 雲(P1) 朝(P3) 露(P2)
《周書·蕭大圜傳》:“人生若浮雲朝露,寧俟長繩第景,實不願之。”
年級字:青(P1) 雲(P1) 直(P1) 上(P1)
青雲:指青天;直上:直線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潔,幹青雲而直上。”
年級字:如(P2) 坐(P1) 雲(P1) 霧(P3)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及有兇吉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
年級字:嘯(P6) 吒(P0) 風(P1) 雲(P1)
年級字:雲(P1) 行(P1) 雨(P1) 施(P2)
年級字:風(P1) 舉(P2) 雲(P1) 飛(P1)
年級字:聳(P4) 入(P1) 雲(P1) 霄(P0)
年級字:風(P1) 雲(P1) 之(P2) 志(P2)
北周·庚信《周兗州剌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始遊庠塾,不無儒者之榮;或見兵書,遂有風雲之志。”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湧(P3)
大風刮起,烏雲湧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年級字:浮(P3) 雲(P1) 富(P3) 貴(P3)
浮雲:飄浮的雲彩。把富貴看成飄浮的雲彩。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年級字:彩(P1) 雲(P1) 易(P2) 散(P2)
唐·白居易《簡簡吟》:“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年級字:風(P1) 輕(P2) 雲(P1) 淡(P2)
微風輕拂,浮雲淡薄。形容天氣晴好。同“風輕雲淨”、“雲淡風輕”。
元·楊暹《西遊記》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斷,咱茶濃酒酣,趁着風輕雲淡,省得着我倚門終日盼停驂。”
年級字:盲(P6) 風(P1) 怪(P1) 雲(P1)
宋·姜夔《聖宋鐃歌吹曲·時雨霈》:“五領之君,盲風怪雲,毒蛇臻臻,相其不仁。”
年級字:子(P1) 曰(P0) 詩(P3) 云(P1)
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雲:說。泛指儒家言論。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我堪恨那夥老喬民,用這等小猢猻,但學得些妝點皮膚,子曰詩云。”
年級字:野(P2) 鶴(P2) 孤(P3) 雲(P1)
年級字:雲(P1) 開(P1) 見(P1) 天(P1)
烏雲消散,重見天日。比喻社會由亂轉治,由黑暗轉向光明。
年級字:雲(P1) 收(P1) 雨(P1) 散(P2)
宋·周邦彥《燭影搖紅》詞:“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雲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
年級字:冬(P1) 日(P1) 夏(P1) 雲(P1)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宋·陳恬《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改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雲。”
年級字:過(P1) 眼(P1) 煙(P2) 雲(P1)
從眼前飄過的雲煙。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後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爲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龍(P2) 舉(P2) 雲(P1) 屬(P4)
《南齊書·高帝紀上》:“麾旆所臨,風行草靡,神算所指,龍舉雲屬。”
年級字:騰(P3) 雲(P1) 駕(P3) 霧(P3)
原是傳說中指會法術的人乘雲霧飛行,後形容奔馳迅速或頭腦發昏。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
年級字:雨(P1) 湊(P4) 雲(P1) 集(P3)
《宋書·袁淑傳》:“汴泗秀士,星流電燭;徐阜嚴兵,雨湊雲集。”
年級字:撥(P4) 雲(P1) 撩(P6) 雨(P1)
元·無名氏《女貞觀》第四折:“他將那簡帖兒傳消寄信,詞章兒撥雨撩雲。”
年級字:龍(P2) 興(P2) 雲(P1) 屬(P4)
年級字:雨(P1) 斷(P3) 雲(P1) 銷(P3)
宋·石孝友《醉落魄》詞:“歸期莫負青箋約。雨斷雲銷,總是初情薄。”
年級字:雲(P1) 淨(P2) 天(P1) 空(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一切了當,覺得這事作得來海枯石爛,雲淨天空,何等乾淨解脫,胸中十分的痛快。”
年級字:翻(P2) 雲(P1) 覆(P5) 雨(P1)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年級字:飛(P1) 龍(P2) 乘(P2) 雲(P1)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勢》:“飛龍乘雲,騰蛇遊霧……夫有雲霧之勢而能乘遊之者,龍蛇之材美之也。”
年級字:雲(P1) 消(P1) 霧(P3) 散(P2)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詔》:“干戈所指,雲消霧散。”
年級字:暮(P5) 雨(P1) 朝(P3) 雲(P1)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年級字:望(P2) 雲(P1) 之(P2) 情(P2)
《新唐書·狄仁傑傳》:“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
年級字:雲(P1) 起(P1) 龍(P2) 襄(P0)
《漢書·敘傳下》:“雲起龍襄,化爲侯王。”顏師古注:“襄,舉也。”一本作“雲起龍驤”。
年級字:鏤(P0) 月(P1) 裁(P4) 雲(P1)
唐·李義府《堂堂詞》:“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
年級字:雲(P1) 迷(P2) 霧(P3) 鎖(P3)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折:“巴的到綠楊渡口,早則是雲迷霧鎖黃昏後。”
年級字:霞(P3) 思(P2) 雲(P1) 想(P1)
清·王晫《今世說·規箴》:“此事定須霞思雲想,刻意經營,奈何頹唐落墨,便布人間?”
年級字:勝(P2) 友(P1) 如(P2) 雲(P1)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年級字:風(P1) 虎(P1) 雲(P1) 龍(P2)
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聖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年級字:雲(P1) 譎(P0) 波(P1) 詭(P5)
譎:詭:怪異,變化。好象雲彩和水波那樣,形態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雲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後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漢·揚雄《甘泉賦》:“於是大廈雲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年級字:江(P2) 雲(P1) 渭(P0) 樹(P1)
語出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年級字:乘(P2) 雲(P1) 行(P1) 泥(P2)
《後漢書·逸民傳·矯慎》:“雖乘雲行泥,棲宿不同,每有西風,何嘗不嘆!”
年級字:雲(P1) 屯(P6+) 席(P4) 捲(P4)
如雲氣驟然聚集,如席子迅速捲起。形容來去迅捷,氣勢雄偉。
清·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雲屯席捲,兼擬靖鯨鯢於鮫穴;可憐仳離瑣尾,大都內地殘黎。”
年級字:霧(P3) 集(P3) 雲(P1) 合(P1)
年級字:星(P1) 羅(P3) 雲(P1) 佈(P2)
年級字:雨(P1) 約(P2) 雲(P1) 期(P2)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麼天翻地覆,就順着他雨約雲期。”
年級字:白(P1) 雲(P1) 親(P1) 舍(P2)
《新唐書·狄仁傑傳》:“薦授幷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
年級字:春(P1) 樹(P1) 暮(P5) 雲(P1)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年級字:雲(P1) 屯(P6+) 雨(P1) 集(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賊兵雲屯雨集,圍定城池,布軍與戰不利。”
年級字:壯(P1) 志(P2) 凌(P5) 雲(P1)
壯志:宏大的志願;凌雲:直上雲霄。形容理想宏偉遠大。
《漢書·揚雄傳下》:“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風,帝反縹縹有凌雲之志。”
年級字:逸(P6) 興(P2) 雲(P1) 飛(P1)
年級字:風(P1) 雲(P1) 際(P3) 會(P1)
風雲:比喻難得的機會;際會: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
《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萬物睹。”漢·王充《論衡·偶會》:“良輔超拔於際會。”
年級字:雲(P1) 中(P1) 仙(P2) 鶴(P2)
清·龔自珍《定風波》詞:“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雲中仙鶴怎籠來?”
年級字:觀(P2) 者(P1) 雲(P1) 集(P3)
《雲笈七籤》卷一一三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錄·王奉仙》:“自鹹通迄光啓四十年間,遊淮浙之宛陵,所至之處,觀者雲集。”
年級字:霧(P3) 興(P2) 雲(P1) 涌(P3)
梁啓超《翠報敘》:“軍興以後,齊州學者,漸知以識時務,知四國爲學中第一義,於是報館霧興雲涌。”
年級字:雲(P1) 屯(P6+) 飆(P0) 散(P2)
年級字:楚(P2) 雲(P1) 湘(P6+) 雨(P1)
荊幹臣《全元散曲》:“玉鞭楊柳春風陌,繡轂梨花夜月街,楚雲湘雨夢陽臺。休分外,花柳暗塵埃。”
年級字:霧(P3) 散(P2) 雲(P1) 披(P2)
年級字:穿(P1) 雲(P1) 裂(P3) 石(P1)
宋·蘇軾《東坡樂府·〈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
年級字:愁(P3) 雲(P1) 慘(P3) 淡(P2)
慘淡:暗淡。原指陰沉沉的雲層遮得天色暗淡無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憂愁、壓抑的景象或氣氛。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翰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年級字:出(P1) 雲(P1) 入(P1) 泥(P2)
指自己一旦青雲直上,便不惜將舊時朋友踩入泥中。比喻人情澆薄,世態炎涼。
清·王韜《徐古春耆舊詩存序》:“及一旦勢位崇,名譽盛,疇昔知交,貧賤潦倒,伏處田裏,不足引援,往往盡削其酬酢詩文,不使一篇登之集中,出雲入泥,良可浩嘆。”
年級字:際(P3) 會(P1) 風(P1) 雲(P1)
年級字:雲(P1) 淡(P2) 風(P1) 輕(P2)
微風輕拂,浮雲淡薄。形容天氣晴好。亦作“風輕雲淡”。
宋·程灝《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年級字:雨(P1) 雲(P1)
宋·陳亮《點絳脣·詠梅月》詞:“清人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雲僽,格調還依舊。”
年級字:朱(P1) 雲(P1) 折(P2) 檻(P0)
朱雲:漢代人名。折檻:折斷欄杆。朱雲折斷了欄杆。形容敢於直言進諫。
年級字:雲(P1) 興(P2) 霞(P3) 蔚(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年級字:雲(P1) 次(P1) 鱗(P4) 集(P3)
宋·周密《齊東野語·姜堯章自敘》:“薄海英才,雲次鱗集。”
年級字:雲(P1) 錦(P3) 天(P1) 章(P3)
雲錦:神話傳說中織女用彩雲織出的錦緞。天章:彩雲組合成的花紋。比喻文章極爲高雅、華美。
年級字:斷(P3) 雨(P1) 殘(P5) 雲(P1)
清·洪昇《長生殿·獻發》:“想春遊春,從曉和昏,豈知有斷雨殘雲。”
年級字:霧(P3) 暗(P2) 雲(P1) 深(P2)
年級字:高(P1) 遏(P0) 行(P1) 雲(P1)
宋·晏殊《山亭柳》詞:“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
年級字:衝(P2) 雲(P1) 破(P2) 霧(P3)
年級字:撥(P4) 雨(P1) 撩(P6) 雲(P1)
明·李日華《南西廂記·猜詩雪案》:“你用心撥雨撩雲,我好意與你傳書遞緘。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爲,待要尋人破綻。”
年級字:甲(P1) 第(P1) 連(P1) 雲(P1)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後泛指貴顯的宅第。連雲:形容高聳入雲。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顯貴的住宅非常之多。
唐·崔顥《長安道》:“長安甲第高入雲,誰家居住霍將軍。”
年級字:煙(P2) 消(P1) 雲(P1) 散(P2)
《朱子全書·治道二·禎異》:“使一日之間,雲消霧散,堯天舜日,廓然清明。”
年級字:波(P1) 駭(P0) 雲(P1) 屬(P4)
《北齊書·文苑傳序》:“至夫遊夏以文詞擅美,顏回則庶幾將聖,屈宋所以後塵,卿雲未能輟簡。於是辭人才子,波駭雲屬。”
年級字:雲(P1) 朝(P3) 雨(P1) 暮(P5)
宋·賀鑄《斷湘弦·淑質柔情》詞:“不間雲朝雨暮,向西樓、南館留連。”宋·葉閶《摸魚兒·倚薰風》詞:“紅裙濺水鴛鴦溼,幾度雲朝雨暮。”
年級字:風(P1) 馬(P1) 雲(P1) 車(P1)
唐·柳宗元《雷塘禱雨文》:“風馬雲車,肅焉徘徊。”
年級字:握(P3) 雲(P1) 拿(P2) 霧(P3)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則你那龍韜虎略人難賽,握雲拿霧施兵策,排兵佈陣添精彩。”
年級字:閒(P3) 雲(P1) 野(P2) 鶴(P2)
閒:無拘束。飄浮的雲,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閒散、脫離世事的人。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年級字:密(P2) 雲(P1) 不(P1) 雨(P1)
滿天烏雲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醞釀,一時還沒有發作。
年級字:雲(P1) 屯(P6+) 霧(P3) 集(P3)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回:“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
年級字:直(P1) 上(P1) 青(P1) 雲(P1)
唐·李白《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
年級字:風(P1) 捲(P4) 殘(P5) 雲(P1)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自從把傢俬分開了,好似那湯潑瑞雪,風捲殘雲,都使的光光蕩蕩了。”
年級字:雲(P1) 容(P2) 月(P1) 貌(P2)
明·梁辰魚《香遍滿·寄王桂父》套曲:“雲容月貌,尋常淡妝難畫描。出落風神年尚小,一團都是俏。”
年級字:風(P1) 雲(P1) 突(P3) 變(P2)
毛澤東《清平樂·蔣桂戰爭》詞:“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
年級字:蔽(P5) 日(P1) 干(P1) 雲(P1)
唐·張文成《遊仙窟》:“於時金臺銀闕,蔽日干雲。”
年級字:雲(P1) 開(P1) 見(P1) 日(P1)
拔開雲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也比喻誤會消除。
年級字:風(P1) 吹(P1) 雲(P1) 散(P2)
康濯《春種秋收》:“這事兒是風吹雲散,往後誰也不許提啦!”
年級字:風(P1) 雲(P1) 人(P1) 物(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言論行為能影響大局,大勢方向的人物。
「風雲」大自然景像,風向,白雲。
「人物」知名的人。
年級字:景(P2) 星(P1) 慶(P2) 雲(P1)
明方孝孺《御書贊》:“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錫羨垂光,景星慶雲。”
年級字:白(P1) 草(P1) 黃(P1) 雲(P1)
唐·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雲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幷州。”
年級字:雨(P1) 收(P1) 雲(P1) 散(P2)
宋·陸游《水龍吟·春日遊摩訶池》詞:“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雲散。”
年級字:雲(P1) 合(P1) 響(P2) 應(P2)
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是雲合響應之勢,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年級字:判(P3) 若(P3) 雲(P1) 泥(P2)
唐·杜甫《送韋書記赴西安》詩:“夫子歘通貴,雲泥相望懸。”
年級字:雲(P1) 霧(P3) 迷(P2) 濛(P4)
迷濛:形容模糊不清的樣子。雲霧籠罩,使景物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劉白羽《長江三日》:“兩條大江,驟然相見,歡騰擁抱,激起雲霧迷濛,波濤沸蕩,至此似乎稍爲平定,水天極目之處,灰濛濛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
年級字:天(P1) 機(P2) 雲(P1) 錦(P3)
天機:天上的織機。雲錦:絲織物名,錦絲瑰麗如雲彩。天上織出的絲錦。比喻詩文華美精妙,渾成自然。
年級字:賓(P3) 客(P2) 如(P2) 雲(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九:“又制下布衣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着布素,閉門唸佛;雖賓客如雲,此日斷不接見,以此爲常。”
年級字:彤(P6+) 雲(P1) 密(P2) 佈(P2)
彤雲:彤是紅色的意思,有時指紅霞;有時指下雪前均勻密佈的陰雲。很厚的雲層佈滿天空,預示着大雪即將來臨。
年級字:雲(P1) 趨(P4) 赴(P5)
清·魏源《淮北票鹽志敘》:“夫票鹽售價不及綱鹽之半,而綱商岸懸課絀,票商雲趨鶩赴者,何哉?”
年級字:雲(P1) 開(P1) 霧(P3) 散(P2)
指天氣由陰暗轉爲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宋·陶佃《王君儀》詩:“雲開霧散卻晴霽,清風淅淅無纖塵。”
年級字:雲(P1) 屯(P6+) 星(P1) 聚(P3)
明·邵璨《香囊記·敗兀》:“丘爺爺手下猛將如虎,戰士如蜂,雲屯星聚,佈滿四方津要去處。”
年級字:雲(P1) 程(P2) 萬(P2) 里(P1)
清·陳朗《雪月梅》第四回:“蔣士奇道:‘可喜!可喜!將來~,正未可量。’”
年級字:烘(P6) 雲(P1) 托(P3) 月(P1)
烘:渲染;託:襯托。原指一種畫月亮的傳統手法。後比喻從側面渲染以顯示或突出主體。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金聖嘆批:“而先寫張生者,所謂畫家烘雲托月之祕法。”
年級字:觀(P2) 者(P1) 如(P2) 雲(P1)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適爲項王相召飲酒,欲醉方返。溪濱觀者如雲。”
年級字:干(P1) 雲(P1) 蔽(P5) 日(P1)
幹:衝;蔽:遮擋。衝上雲霄,擋住太陽。形容樹木高大。
年級字:雲(P1) 飛(P1) 泥(P2) 沉(P2)
《周書·王褒傳》:“雲飛泥沉,金鑠蘭滅。”《隋書·盧思道傳》:“雲飛泥沉,卑高異等。”
年級字:雨(P1) 泣(P4) 雲(P1) 愁(P3)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雖然道姻緣不偶,我可一言難就,有多少雨泣雲愁。”
年級字:雲(P1) 心(P1) 水(P1) 性(P3)
明·葉憲祖《鸞鎞記·喜諧》:“若是雲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夢蝶尋花。”
年級字:雨(P1) 散(P2) 雲(P1) 飛(P1)
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後獨宿香山寺三絕句》之二:“飲徒歌伴今何在,雨散雲飛盡不回。”唐·司空圖《遊仙詩》之二:“劉郎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
年級字:雲(P1) 合(P1) 霧(P3) 集(P3)
《史記·淮陰侯傳》:“蒯通曰:‘……天下之士雲合霧集。”《藝文類聚》卷八引南朝·宋·顧野王《虎丘山序》:“故總轡齊鑣,競雕蟲于山水;雲合霧集,爭歌頌於林泉。”
年級字:雲(P1) 窗(P2) 霧(P3) 閣(P4)
爲雲霧繚繞的窗戶和居室。借指高聳入雲的樓閣。亦指建於極高處的樓閣。
唐·韓愈《華山女》詩:“雲窗霧閣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宋·李清照《臨江仙》詞:“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年級字:梳(P3) 雲(P1) 掠(P5) 月(P1)
年級字:停(P1) 雲(P1) 落(P2) 月(P1)
晉·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年級字:龍(P2) 舉(P2) 雲(P1) 興(P2)
《東觀漢記·光武皇帝紀》:“帝既有仁聖之明,氣勢形體,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敵,翕然龍舉雲興,三雨而濟,天下蕩蕩,人無能名焉。”
年級字:雲(P1) 集(P3) 景(P2) 附(P2)
汪東《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中國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儀,各方響應,雲集景附,勢必大強於法。”
年級字:風(P1) 輕(P2) 雲(P1) 淨(P2)
微風輕拂,浮雲淡薄。形容天氣晴好。同“風輕雲淡”。
《羣英類選〈分釵記·春遊遇妓〉》:“風輕雲淨,絕勝蓬萊佳境。”
年級字:巫(P4) 雲(P1) 楚(P2) 雨(P1)
猶巫山雲雨。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稱男女歡合。
年級字:開(P1) 雲(P1) 見(P1) 日(P1)
拔開雲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也比喻誤會消除。
年級字:雲(P1) 夢(P3) 閒(P3) 情(P2)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原薦枕蓆。”
年級字:雲(P1) 蒸(P4) 霞(P3) 蔚(P4)
蒸:上升;蔚:聚集。象雲霞升騰聚集起來。形容景物燦爛絢麗。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年級字:風(P1) 流(P1) 雲(P1) 散(P2)
象風和雲那樣流動散開。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三國·魏·王粲《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年級字:雲(P1) 龍(P2) 風(P1) 虎(P1)
《周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年級字:風(P1) 馳(P5) 雲(P1) 卷(P2)
鄒魯《中國同盟會》:“西北則張樂行等風馳雲卷,天下已非滿洲所有,其督師大臣賽尚阿、和春一敗塗地,事無可爲。”
年級字:凌(P5) 雲(P1) 之(P2) 志(P2)
《漢書·揚雄傳》:“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風帝,反縹縹有陵(凌)雲之志。”
年級字:雲(P1) 過(P1) 天(P1) 空(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把一樁驚風駭浪的案,辦得來雲過天空。”
年級字:雲(P1) 窗(P2) 月(P1) 帳(P4)
明·高啓《夜聞吳女誦經》詩:“雲窗月帳散花多,閒讀金經夜若何!”
年級字:瞻(P0) 雲(P1) 就(P1) 日(P1)
年級字:龍(P2) 虎(P1) 風(P1) 雲(P1)
年級字:望(P2) 斷(P3) 白(P1) 雲(P1)
《新唐書·狄仁傑傳》:“親在河陽,仁杰在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
年級字:撩(P6) 雲(P1) 撥(P4) 雨(P1)
明·徐復祚《投梭記·折齒》:“只虧你撩雲撥雨不胡顏,我自有偷香手段,竊玉機關。”
年級字:詩(P3) 云(P1) 子(P1) 曰(P0)
《詩經》所說和孔子所言。二者均爲歷代儒者遵奉的信條。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論或經典著作。
明·劉璋《鳳凰池》第一回:“見那詩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搖首閉目,只與雲鍔穎臭味相投。”
年級字:風(P1) 馳(P5) 雲(P1) 走(P1)
唐·牛僧孺《玄怪錄·岑順》:“三奏金革,四門出兵,連旗萬計,風馳雲走,兩皆列陣。”
年級字:不(P1) 知(P1) 所(P2) 雲(P1)
年級字:雨(P1) 簾(P4) 雲(P1) 棟(P5)
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宋·楊無咎《青玉案》詞:“傍湖開徑,雨簾雲棟,平地居仙子。”
年級字:萬(P2) 里(P1) 無(P2) 雲(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碧天萬里無雲,空勞倦客身心。”
年級字:裂(P3) 石(P1) 穿(P1) 雲(P1)
宋·陸游《黃鶴樓》:“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年級字:開(P1) 雲(P1) 見(P1) 天(P1)
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也比喻誤會消除。同“開雲見日”。
年級字:星(P1) 飛(P1) 雲(P1) 散(P2)
年級字:步(P1) 月(P1) 登(P1) 雲(P1)
明·謝讜《四喜記·赴試秋闈》:“我勸你休帶憐香借玉心,頓忘步月登雲志。”
年級字:雲(P1) 涌(P3) 飆(P0) 發(P1)
清·吳敏樹《〈歐陽功甫遺集〉序》:“伯魯之文,雲涌飆發而驟進於古,若春木之落其華而將實矣。”
年級字:雲(P1) 情(P2) 雨(P1) 意(P1)
宋·袁去華《浣溪沙》詞:“一夕高唐夢裏狂,雲情雨意兩茫茫。袖間依約去年香。”
年級字:叱(P0) 嗟(P0) 風(P1) 雲(P1)
宋·陸游《鍾離真人贊》:“五季之亂,方酣於兵。叱嗟風雲,卓乎人英。”
年級字:高(P1) 步(P1) 雲(P1) 衢(P0)
步:行走;衢:大路;雲衢:雲中大路,比喻顯位。原指官居顯位。後也指科舉登第。
《晉書·郤詵傳論》:“郤詵工韞價州里,褎然應召,對揚天問,高步雲衢,求之前哲,亦足稱矣。”
年級字:雲(P1) 窗(P2) 霧(P3) 檻(P0)
爲雲霧繚繞的窗戶和居室。借指高聳入雲的樓閣。亦指建於極高處的樓閣。
康有爲《大同書》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則騰天架空,吞雲吸氣,五色晶璃,雲窗霧檻,貝闕珠宮,玉樓瑤殿。”
年級字:冰(P1) 消(P1) 雲(P1) 散(P2)
續範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當時的情況,好像閻長官滿肚子的勇氣,被郭宗汾的這一席話,說得冰消雲散了。”
年級字:拿(P2) 雲(P1) 握(P3) 霧(P3)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他有投明棄暗的心,拿雲握霧的手。”
年級字:流(P1) 水(P1) 行(P1) 雲(P1)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着的雲和流動着的水一樣。
宋·洪諮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年級字:幹(P2) 霄(P0) 凌(P5) 雲(P1)
高高地聳起,直逼雲霄。比喻前程遠大,能夠迅速成才。
宋·黃榦《勉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將見子幹霄凌雲,而爲棟樑之用。”
年級字:雲(P1) 樹(P1) 之(P2) 思(P2)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年級字:遏(P0) 雲(P1) 繞(P3) 樑(P5)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遊動的浮云爲之停下來靜聽,似餘音繞着屋樑,不願散去。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樑,原是歌耷之嘹亮。”
年級字:雨(P1) 消(P1) 雲(P1) 散(P2)
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愛呢?,可知,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閃,遲早是——雨消雲散。”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涌(P3)
大風颳起,烏雲涌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年級字:風(P1) 躍(P3) 雲(P1)
明·宋濂《鳳陽陳方氏贈二代碑銘》:“當時元夫志士,無不拏風躍雲,吐陽噓陰,致身於九霄之上。”
年級字:烘(P6) 雲(P1) 託(P4) 月(P1)
年級字:雲(P1) 心(P1) 鶴(P2) 眼(P1)
唐·白居易《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閒官。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雲心鶴眼看。”
年級字:雲(P1) 悲(P3) 海(P1) 思(P2)
《梁書·豫章王綜傳》:“窺明鏡,罷容色,雲悲海思徒揜抑。”
年級字:雲(P1) 天(P1) 霧(P3) 地(P1)
周立波《山鄉鉅變》上三:“田裏功夫,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就是有點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點雲天霧地。”
年級字:蜂(P2) 附(P2) 雲(P1) 集(P3)
明·歸有光《崑山縣倭寇始末書》:“夜則桅燈如列星,旦則吹螺舉號,蜂附雲集。”
年級字:雲(P1) 起(P1) 雪(P1) 飛(P1)
漢·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年級字:平(P1) 步(P1) 青(P1) 雲(P1)
平:平穩;步:行走;青雲: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
年級字:霧(P3) 閣(P4) 雲(P1) 窗(P2)
年級字:雲(P1) 布(P1) 雨(P1) 施(P2)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緣陵流澤,雲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上則雲布雨施,下則山藏海納。”
年級字:雲(P1) 愁(P3) 海(P1) 思(P2)
唐·李白《飛龍引》之一:“騎龍飛上太清家,雲愁海思令人嗟。”
年級字:雨(P1) 覆(P5) 雲(P1) 翻(P2)
明·陶宗儀《念奴嬌·九日有感》詞:“黃花白髮,又匆匆佳節,感今懷昔。雨覆雲翻無限態,故國寒煙榛棘。”
年級字:過(P1) 眼(P1) 雲(P1) 煙(P2)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也指榮華富貴轉眼已成過去。
宋·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年級字:巫(P4) 山(P1) 雲(P1) 雨(P1)
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稱男女歡合。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年級字:蒼(P2) 狗(P2) 白(P1) 雲(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春花秋月銷磨盡,蒼狗白雲變態中,遊絲萬丈飄無定。”
年級字:富(P3) 貴(P3) 浮(P3) 雲(P1)
意思是不義而富貴,對於我就象浮雲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年級字:遊(P2) 雲(P1) 驚(P2) 龍(P2)
《晉書·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爲飄若遊雲,矯若驚龍。”
年級字:握(P3) 霧(P3) 雲(P1)
元·無名氏《連環記》第一折:“這其間多虧了張子房說地談天口,韓元帥握霧拏雲手。”
年級字:雲(P1) 布(P1) 雨(P1) 潤(P4)
《宋書·夷蠻傳·訶羅駝國》:“敷演正法,雲布雨潤。”
年級字:河(P1) 清(P1) 雲(P1) 慶(P2)
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河清雲慶,祥光燭天。”
年級字:彤(P6+) 云(P1) 密(P2) 布(P1)
彤雲:彤是紅色的意思,有時指紅霞;有時指下雪前均勻密布的陰雲。很厚的雲層佈滿天空,預示著大雪即將來臨。
年級字:雲(P1) 龍(P2) 井(P2) 蛙(P2)
年級字:雲(P1) 攫(P0) 石(P1)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廳前多古樹,有拏雲攫石之勢。”
年級字:雲(P1) 窗(P2) 霞(P3) 戶(P1)
元·周伯琦《學宮紀事絕句》之四:“數樹青榆延閣東,雲窗霞戶綺玲瓏。”
年級字:雲(P1) 天(P1) 高(P1) 誼(P3)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賤妾水冰心,多蒙公子雲天高誼,從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總戎,雲天高誼,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年級字:霧(P3) 鱗(P4) 雲(P1) 爪(P1)
年級字:雲(P1) 屯(P6+) 蟻(P3) 聚(P3)
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天下英才,雲屯蟻聚。”
年級字:風(P1) 雲(P1) 不(P1) 測(P4)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誰知好事多磨,風雲不測,臺諫官員看見同僉富豪宕,上本參論他贓私,奉旨發下西臺御史,免不得收下監中。”
年級字:蜂(P2) 起(P1) 雲(P1) 涌(P3)
魯迅《二心集·我們要批評家》:“然而,大部分是因爲市場的需要,社會科學的譯著又蜂起雲涌了。”
年級字:野(P2) 鶴(P2) 閒(P3) 雲(P1)
閒:無拘束。飄浮的雲,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閒散、脫離世事的人。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年級字:裁(P4) 月(P1) 鏤(P0) 雲(P1)
剪裁明月,雕刻雲霞。比喻詩文中辭藻潤飾,景物描繪的新巧。
清·汪琬《〈綺裏詩選〉序》:“裁月鏤雲,未足與言新也。”
年級字:雲(P1) 霧(P3) 鬢(P0)
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年級字:雨(P1) 沾(P3) 雲(P1) 惹(P3)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原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年級字:雲(P1) 擾(P3) 幅(P2) 裂(P3)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謂天寶離亂,四方雲擾幅裂,人物歲歲俱災。”
年級字:落(P2) 紙(P2) 雲(P1) 煙(P2)
筆墨落到紙上如同雲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蒸(P4)
《史記·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
年級字:雲(P1) 程(P2) 發(P1)
雲程:青雲萬里的路程;發軔:啓車行進,比喻事業的開端。舊時祝人前程遠大的頌辭。
戰國楚·屈原《離騷》:“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
年級字:雲(P1) 屯(P6+) 霧(P3) 散(P2)
《隋書·樑叡傳》:“所以周無上算,漢收下策,以其倏來忽往,雲屯霧散,強則騁其犯塞,弱又不可盡除故也。”
年級字:楚(P2) 天(P1) 雲(P1) 雨(P1)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
年級字:雲(P1) 期(P2) 雨(P1) 信(P1)
宋·歐陽修《品令》詞:“懊惱人人薄倖。負雲期雨信。”
年級字:霧(P3) 慘(P3) 雲(P1) 愁(P3)
元·安熙《仲冬初吉歸途即事》詩:“霧慘雲愁結暮陰,遊方客子正悲吟。”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諸國將皆來助戰,喊殺處霧慘雲愁。”
年級字:海(P1) 立(P1) 雲(P1) 垂(P2)
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年級字:響(P2) 徹(P4) 雲(P1) 表(P2)
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同“響徹雲霄”。
年級字:九(P1) 霄(P0) 雲(P1) 外(P1)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雲外。”
年級字:白(P1) 雲(P1) 孤(P3) 飛(P1)
《新唐書·狄仁傑傳》:“薦授幷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
年級字:雲(P1) 尤(P1) 雨(P1)
明·單本《蕉帕記·覸婚》:“我鳥啼花落自支吾,他雲尤雨殢相憐護。我淒涼無緒,他綢繆有餘。”
年級字:壯(P1) 氣(P1) 凌(P5) 雲(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第六十一回:“殺場臨敵處,衝開萬馬,掃退千軍。更忠肝貫日,壯氣凌雲。”
年級字:月(P1) 露(P2) 風(P1) 雲(P1)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年級字:拿(P2) 雲(P1) 攫(P0) 石(P1)
攫:取。形容古樹高聳入雲,枝幹懸空,姿態奇特,氣勢雄偉。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廳前多古樹,有拿雲攫石之勢。”
年級字:雲(P1) 行(P1) 雨(P1) 洽(P6)
《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一·北齊文武舞歌》:“雲行雨洽,天臨地持。”
年級字:響(P2) 徹(P4) 雲(P1) 霄(P0)
徹:貫通;雲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