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衆(P3) 難(P2) 羣(P6) 疑(P3)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羣疑滿腹,衆難塞胸。”
年級字:暗(P2) 箭(P2) 難(P2) 防(P3)
宋·劉炎《邇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年級字:落(P2) 落(P2) 難(P2) 合(P1)
原形容事情很邈遠,很難實現。後也形容爲人孤僻,不易合羣。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爲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年級字:難(P2) 乎(P2) 爲(P2) 情(P2)
年級字:臨(P3) 難(P2) 不(P1) 避(P4)
年級字:善(P2) 門(P1) 難(P2) 開(P1)
善門:爲善之門。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
年級字:臨(P3) 難(P2) 不(P1) 懼(P4)
臨:到;難:災難;懼: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韓非子·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
年級字:筆(P1) 難(P2) 書(P1)
《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年級字:稟(P0) 性(P3) 難(P2) 移(P2)
元·尚仲賢《洞庭湖柳毅傳書》楔子:“想他第無恩義,本性難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殘紅裏,離鳳閣近漁磯。”
年級字:戀(P6) 戀(P6) 難(P2) 捨(P3)
原形容極其愛慕,不能丟開。現多形容非常留戀,捨不得離開。同“戀戀不捨”。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五回:“子牙戀戀難捨,有兩極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機會難逢,時不可失;況天數已定,自難逃躲。你雖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日。’”
年級字:心(P1) 癢(P4) 難(P2) 抓(P1)
指心中有某種意念或情緒起伏不定,無法剋制。同“心癢難撓”。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三回:“且說潼關衆將聽得破萬仙陣,俱在關內,一個個心癢難抓,恨不得也來看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一席話說得唐二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年級字:心(P1) 癢(P4) 難(P2) 揉(P5)
指心中有某種意念或情緒起伏不定,無法剋制。同“心癢難撓”。
元·商衟《新水令》套曲:“好教我急煎煎心癢難揉,則教我幾聲長吁到的曉?”元·尚仲賢《三奪槊》第二折:“那的是急煎煎心癢難揉。”
年級字:盛(P2) 宴(P3) 難(P2) 再(P1)
筵:酒席。盛大的宴會難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年級字:艱(P3) 難(P2) 曲(P2) 折(P2)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在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
年級字:強(P2) 人(P1) 所(P2) 難(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強人所難。”
年級字:李(P2) 廣(P2) 難(P2) 封(P1)
年級字:難(P2) 以(P1) 預(P2) 料(P2)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凡事如是,難以逆料。”
年級字:難(P2) 更(P1) 僕(P4) 數(P2)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說不完,一件一件說就需要很長時間,即使中間換了人也未必能說完。後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數也數不過來。
《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
年級字:難(P2) 得(P1) 胡(P1) 塗(P5)
年級字:左(P1) 右(P1) 為(P2) 難(P2)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為難,如何是好!”
年級字:名(P2) 高(P1) 難(P2) 副(P4)
《後漢書·黃瓊傳》:“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年級字:百(P1) 難(P2) 辯(P3)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縱有衆多百口也很難辯解。同“百口莫辯”。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三十六回:“此時證據顯然,百喙難辯。榮復證成延廣罪案十條,每服一事,即授一籌。”
年級字:眾(P3) 怒(P2) 難(P2) 犯(P4)
犯:觸犯、冒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年級字:母(P1) 難(P2) 之(P2) 日(P1)
年級字:有(P1) 家(P1) 難(P2) 奔(P3)
年級字:一(P1) 木(P1) 難(P2) 支(P1)
大樓將要倒塌,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年級字:救(P3) 苦(P1) 救(P3) 難(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普度衆生,救苦救難,諸佛菩薩!”
年級字:臨(P3) 難(P2) 不(P1) 恐(P2)
臨:到;難:災難;恐: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韓非子·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
年級字:海(P1) 水(P1) 難(P2) 量(P2)
海水是不可以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據某人的現狀就低估他的未來。
《淮南子·泰族訓》:“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鬥斛也。”
年級字:遇(P2) 難(P2) 呈(P2) 祥(P2)
崑曲《十五貫》第七場:“若是想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找人能逢,謀事能成,賭錢能贏,起個數,便知分曉。”
年級字:質(P4) 疑(P3) 問(P1) 難(P2)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覆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漢書·陳遵傳》:“竦居貧,無賓客,時有好事者從之質疑問事,論道經書而已。”
年級字:心(P1) 癢(P4) 難(P2) 撓(P6)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沒亂,心癢難撓。”
年級字:極(P2) 重(P1) 難(P2) 返(P2)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於消極方面。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鬆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於景定,訖於洪武,而徵科之額,十倍於紹煕以前者也。”
年級字:百(P1) 年(P1) 難(P2) 遇(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若說一樣的動心,把這等終身要緊的大事、百年難遇的良緣,倒扔開自己,雙手送給我這樣一個初次見面旁不相干的張金鳳,尤其不是情理。”
年級字:大(P1) 難(P2) 臨(P3) 頭(P1)
魯迅《彷徨·弟兄》:“他彷彿已經有什麼大難臨頭似的,說話有些口吃了,聲音也發着抖。”
年級字:家(P1) 賊(P3) 難(P2) 防(P3)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七:“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爲冤。’”
年級字:執(P4) 經(P1) 問(P1) 難(P2)
《後漢書·儒林傳序》:“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年級字:積(P3) 習(P1) 難(P2) 改(P2)
積習:長期形成的舊習慣。長期形成的舊習慣很難更改。
巴金《論自己的創作·小序》:“真是積習難改,拿起筆,就象扭開了龍頭,水荷荷地流個不停。”
年級字:難(P2) 鳴(P4) 孤(P3) 掌(P3)
年級字:寸(P1) 步(P1) 難(P2) 行(P1)
唐·杜甫《九日寄岑參》:“出門復入門,雨腳但如舊。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頭,難爲一相就。”
年級字:進(P1) 退(P2) 爲(P2) 難(P2)
《魏書·李衝傳》:“若容舟楫,必須停滯,師老糧乏,進退爲難。”
年級字:毀(P3) 家(P1) 紓(P0) 難(P2)
毀:破壞,毀壞;紓:緩和,解除。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
《左傳·莊公三十年》:“鬥穀於菟爲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年級字:獨(P4) 木(P1) 難(P2) 支(P1)
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年級字:折(P2) 衝(P2) 厭(P2) 難(P2)
漢·馬融《延光四年日蝕上書》:“必得將兼有二長之才,無二短之累,參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數姿,然後能折衝厭難,致其功實,轉災爲福。”
年級字:插(P2) 翅(P2) 難(P2) 逃(P2)
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安有巢中鷇,插翅飛天陲。”
年級字:滴(P3) 水(P1) 難(P2) 消(P1)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楔子:“兄弟!滴水難消。休道是兄弟將酒來,你則這般空來,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年級字:難(P2) 如(P2) 登(P1) 天(P1)
年級字:矢(P0) 石(P1) 之(P2) 難(P2)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戰的武器。難:不幸的遭遇。指戰爭中的危難。
年級字:艱(P3) 難(P2) 困(P2) 苦(P1)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八回:“這日子窮了,受過了艱難困苦,也就漸漸的明白過來。”
年級字:避(P4) 難(P2) 就(P1) 易(P2)
就:湊近,靠近。躲開難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從容易的做起。
《元史·文宗本紀》四:“大都總管劉原仁稱疾,久不視事,及遷同知儲政院事,即就職,僥倖巧宦避難就易。”
年級字:鄉(P2) 書(P1) 難(P2) 寄(P3)
鄉書:家書。家書很難寄回家中。比喻與家鄉消息隔絕。
年級字:疑(P3) 難(P2) 雜(P3) 症(P4)
魯迅《二心集·風馬牛》:“然而那下面的一個名詞,卻不寫尚可,一寫倒成了疑難雜症。”
年級字:積(P3) 重(P1) 難(P2) 返(P2)
重:程度深;返:迴轉。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
《國語·晉語》:“重,無乃難遷乎?”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一三·舊制一廢難復》:“此又皆勢處極重之難返者。”
年級字:好(P1) 夢(P3) 難(P2) 圓(P1)
明·湯顯祖《紫釵記·劍合釵圓》:“彩雲輕散,好夢難圓。”
年級字:冰(P1) 山(P1) 難(P2) 靠(P2)
《資治通鑑·唐紀玄宗天寶十一年》:“或勸陝郡進士張彖謁國忠,曰:‘見之,富貴立可圖。’彖曰:‘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爲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
年級字:艱(P3) 難(P2) 玉(P1) 成(P1)
玉成:敬辭,意爲成全,成功。形容經過艱辛的磨鍊,終於獲得成功。
年級字:舊(P2) 病(P2) 難(P2) 醫(P2)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三折:“則待作抱官囚,覓不着逃生計,急回頭待悔來應遲,又不將心猿意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難移,舊病難醫。”
年級字:潑(P2) 水(P1) 難(P2) 收(P1)
相傳漢朱買臣因家貧,其妻離去,後買臣富貴,妻又求合。買臣取水潑灑於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離異就不能再合。後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年級字:更(P1) 僕(P4) 難(P2) 盡(P3)
梁啓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學說》上篇:“如奈端因蘋實墜地而悟吸力之理;瓦特因沸水蒸騰而悟汽機之理;如此類者,更僕難盡。”
年級字:難(P2) 分(P2) 難(P2) 解(P2)
指雙方爭吵、鬥爭、比賽等相持不下,難以分開。有時也形容雙方關係十分親密,分不開。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九回:“一員將使五股託天叉;一員將使八楞熟銅錘;一員將使五爪爛銀抓;三將大戰,殺得難解難分。”
年級字:百(P1) 口(P1) 難(P2) 分(P2)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這‘薄倖’兩字,我也百口難分了!”
年級字:知(P1) 易(P2) 行(P1) 難(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認知一件事情的道理容易,做起來卻較難。
認知一件事情的道理容易,做起來卻較難。
做事不要輕言,只知道表面或輕視別人做起的成果,自己需要認真多、多聽、多研究才能成功。
語本《尚書·説命中》:“説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漢.孔安國.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年級字:災(P3) 難(P2) 深(P2) 重(P1)
當年軍閥混戰時期兵亂不定,加上黃河決堤,蟲災連年,老百姓真是~啊!
年級字:騎(P2) 虎(P1) 難(P2) 下(P1)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年級字:國(P1) 難(P2) 當(P2) 頭(P1)
魯迅《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在國難當頭的現在,白天裏講些冠冕堂皇的話……不就正是這些人嗎。”
年級字:來(P1) 日(P1) 大(P1) 難(P2)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年級字:難(P2) 能(P1) 可(P1) 貴(P3)
詞性:形容詞
難: 不容易、難得。
能: 做到、能夠。
可: 可以。
貴: 珍貴。
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貴。
宋·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年級字:難(P2) 於(P2) 上(P1) 天(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難於登天極為困難。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爲,危於累卵,難於上天。」
年級字:女(P1) 大(P1) 難(P2) 留(P2)
年級字:千(P1) 難(P2) 萬(P2) 難(P2)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幹功名千難萬難,求身仕兩次三番。”
年級字:蔓(P6) 草(P1) 難(P2) 除(P2)
蔓草:蔓延生長的草。蔓生的草難於徹底剷除。比喻惡勢力一經滋長,就難於消滅。
《左傳·隱公元年》:“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年級字:在(P1) 劫(P5) 難(P2) 逃(P2)
舊時迷信的人認爲命裏註定要遭受的災難是無法逃脫的。現有時也用來指某種災害不可避免。
毛澤東《論持久戰》:“‘在劫難逃’,於是形成了絕對的敵對。”
年級字:行(P1) 易(P2) 知(P1) 難(P2)
行:實施;知:知曉。實行容易,但通曉其道理卻很困難。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二講:“天下的事情,的確是行易知難。”
年級字:朽(P4) 木(P1) 難(P2) 雕(P3)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同“朽木不可雕”。
年級字:蔓(P6) 難(P2) 圖(P2)
孳:同滋,長也;蔓:繁生、蔓延。比喻壞的事物絕不能任令它蔓延開來,否則,便難以收拾。
年級字:因(P1) 難(P2) 見(P1) 巧(P2)
因:由於某種緣故;巧:巧妙。由於難而更顯出技藝的巧妙。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得韻窄,則不復旁出,而因難見巧,愈險愈奇。”
年級字:插(P2) 翅(P2) 難(P2) 飛(P1)
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安有巢中鷇,插翅飛天陲。”
年級字:盛(P2) 情(P2) 難(P2) 卻(P2)
年級字:棄(P4) 易(P2) 求(P2) 難(P2)
年級字:難(P2) 言(P1) 之(P2) 隱(P4)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七回:“總覺得無論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總有許多難言之隱的;若要問其所以然之故,卻是給婦人女子弄出來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
年級字:難(P2) 得(P1) 一(P1) 見(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難(P2) 得(P1) 糊(P4) 塗(P5)
年級字:解(P2) 紛(P2) 排(P2) 難(P2)
年級字:尾(P1) 大(P1) 難(P2) 掉(P2)
猶言尾大不掉。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年級字:在(P1) 所(P2) 難(P2) 免(P1)
清·李寶嘉《活地獄》第九回:“或者陽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難免。”
年級字:礙(P5) 難(P2) 從(P1) 命(P3)
礙:妨礙;從:聽從。由於有所妨礙,難以遵從吩咐,是委婉拒絕對方要求的話。
《三打祝家莊》第一幕第一場:“你回去復李大官人,本當將時遷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賊黨,礙難從命。”
年級字:稼(P0) 穡(P0) 艱(P3) 難(P2)
年級字:枉(P6) 物(P1) 難(P2) 消(P1)
年級字:有(P1) 口(P1) 難(P2) 分(P2)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直着我有口難分,進推無門。”
年級字:左(P1) 右(P1) 兩(P1) 難(P2)
年級字:衆(P3) 怒(P2) 難(P2) 犯(P4)
犯:觸犯、冒犯。羣衆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羣衆不滿意的事情。
《左傳·襄公十年》:“衆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年級字:臨(P3) 難(P2) 無(P2) 懾(P6+)
年級字:知(P1) 難(P2) 而(P1) 退(P2)
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年級字:覆(P5) 盆(P2) 難(P2) 照(P2)
覆盆:翻扣着盆子。翻扣着盆子,陽光照不到裏面。比喻無處申訴的沉冤。亦作“覆盆之冤”。
年級字:慾(P5) 壑(P0) 難(P2) 填(P6)
欲:慾望;壑:深谷。形容慾望象深谷一樣,很難填滿。指貪心重,沒法滿足。
《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年級字:髮(P2) 難(P2) 數(P2)
擢:拔。拔下全部頭髮,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
年級字:患(P3) 難(P2) 與(P2) 共(P1)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年級字:此(P2) 問(P1) 彼(P5) 難(P2)
年級字:難(P2) 捨(P3) 難(P2) 分(P2)
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願分離。亦作“難分難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難捨難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難捨難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館’。”
年級字:名(P2) 實(P1) 難(P2) 副(P4)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年級字:才(P1) 大(P1) 難(P2) 用(P1)
原意是能力強難用於小事。後形容懷才不遇。同“材大難用”。
年級字:河(P1) 清(P1) 難(P2) 俟(P0)
俟:等待。很難等到黃河水清。比喻時間太長,難以等待。
年級字:朽(P4) 木(P1) 難(P2)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同“朽木不可雕”。
年級字:好(P1) 夢(P3) 難(P2) 成(P1)
在睡眠時,要想做個好夢也是不輕而易舉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難以變成現實。
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年級字:有(P1) 國(P1) 難(P2) 投(P3)
年級字:艱(P3) 難(P2) 竭(P6) 蹶(P6+)
《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
年級字:多(P1) 難(P2) 興(P2) 邦(P3)
邦:國家。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啓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年級字:勉(P3) 爲(P2) 其(P2) 難(P2)
樑信《從奴隸到將軍》下集第四章:“可是,情況尚不分明,我怎樣迎敵?好吧,勉爲其難吧。”
年級字:解(P2) 人(P1) 難(P2) 得(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安年少時,請阮光祿道《白馬論》,爲論以示謝,於時,謝不即解阮語,重相諮盡。阮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年級字:大(P1) 名(P2) 難(P2) 居(P2)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爲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
年級字:更(P1) 難(P2) 僕(P4) 數(P2)
《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
年級字:材(P2) 大(P1) 難(P2) 用(P1)
《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
年級字:人(P1) 心(P1) 難(P2) 測(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爲布衣時,相與爲刎頸之交……此二人相與,天下至歡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年級字:多(P1) 災(P3) 多(P1) 難(P2)
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間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災多難,他經常嘆息而至於流眼淚。”
年級字:臨(P3) 難(P2) 苟(P0) 免(P1)
年級字:劫(P5) 數(P2) 難(P2) 逃(P2)
佛家用語,命中註定的災禍。命中註定的災禍難以逃脫。
年級字:百(P1) 難(P2) 辭(P5)
清·夏燮《中西紀事·江上議款》:“江自以賣城之罪百喙難辭,因乘間自盡。”
年級字:艱(P3) 難(P2) 險(P3) 阻(P4)
年級字:苦(P1) 難(P2) 深(P2) 重(P1)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四章:“苦難深重的農民,怎能再忍受反動派的蹂躪。”
年級字:大(P1) 難(P2) 不(P1) 死(P3)
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形容幸運地脫險。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陰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難不死,必有後程,準定發跡也。”
年級字:難(P2) 分(P2) 難(P2) 捨(P3)
分:分離;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願分開。亦作“難捨難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骨肉主婢之間,也有許多難分難捨。”
年級字:禀(P0) 性(P3) 難(P2) 移(P2)
元·尚仲賢《洞庭湖柳毅傳書》楔子:“想他第無恩義,本性難移。著我向野田衰草殘紅裡,離鳳閣近漁磯。”
年級字:排(P2) 難(P2) 解(P2) 紛(P2)
《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爲也。”
年級字:罄(P0) 竹(P1) 難(P2) 書(P1)
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年級字:衆(P3) 怒(P2) 難(P2) 任(P3)
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衆怒難任,蓄怨終泄。”
年級字:肩(P3) 背(P1) 難(P2) 望(P2)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七卷:“則尤簪纓世胄,肩背難望者矣!”
年級字:難(P2) 乎(P2) 爲(P2) 繼(P3)
《禮記·檀弓上》:“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爲繼也。’”
年級字:千(P1) 災(P3) 百(P1) 難(P2)
年級字:駟(P0) 馬(P1) 難(P2) 追(P1)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年級字:難(P2) 解(P2) 難(P2) 分(P2)
指雙方爭吵、鬥爭、比賽等相持不下,難以分開。有時也形容雙方關係十分親密,分不開。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九回:“一員將使五股託天叉;一員將使八楞熟銅錘;一員將使五爪爛銀抓;三將大戰,殺得難解難分。”
年級字:善(P2) 財(P3) 難(P2) 捨(P3)
善財:原爲釋迦牟弟子名,後取“善”之“愛惜”意,指“愛惜錢財”。舍:施捨。指人愛惜錢財,不願施捨於人。常用來譏諷人非常吝嗇。
年級字:難(P2) 弟(P1) 難(P2) 兄(P1)
形容兩兄弟都好,難分上下。現也反用,諷刺兩兄弟都壞。同“難兄難弟”。
年級字:避(P4) 難(P2) 趨(P4) 易(P2)
年級字:沒(P1) 世(P1) 難(P2) 忘(P2)
《禮記·大學》:“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年級字:稽(P4) 疑(P3) 送(P1) 難(P2)
清張三光《蔣石原先生傳》:“聽斷之暇,進其子弟之秀美者,稽疑送難,亹亹而啓迪之。”
年級字:千(P1) 難(P2) 萬(P2) 苦(P1)
年級字:三(P1) 災(P3) 六(P1) 難(P2)
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同“三災八難”。
年級字:人(P1) 才(P1) 難(P2) 得(P1)
宋·蘇軾《謝宣召入院狀》:“首擇輔臣,次求法從,知人才之難得,採虛名而用。”
年級字:遇(P2) 難(P2) 成(P1) 祥(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願他諸事如意,遇難成祥。”
年級字:排(P2) 憂(P3) 解(P2) 難(P2)
年級字:百(P1) 般(P2) 刁(P0) 難(P2)
郭戈《金瓶梅傳奇》第十一回:“柔玉不便道出自己身世,編個話兒與她道:‘奴家父母早逝,自幼跟哥嫂度日。只是嫂嫂容不得,百般刁難,與其受人凌辱,倒不如自尋清淨,避開人世煩惱。’”
年級字:難(P2) 兄(P1) 難(P2) 弟(P1)
形容兩兄弟都好,難分上下。現也反用,諷刺兩兄弟都壞。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元方難爲兄,季方難爲弟。”
年級字:心(P1) 癢(P4) 難(P2)
撾:古同“抓”,用指或爪撓。指心中有某種意念或情緒起伏不定,無法剋制。同“心癢難撓”。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忽擡頭,見他的那金箍棒靠在東壁,喜得他心癢難撾。”
年級字:八(P1) 難(P2) 三(P1) 災(P3)
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難三災,一心齋戒。”
年級字:國(P1) 步(P1) 艱(P3) 難(P2)
年級字:故(P1) 土(P1) 難(P2) 離(P2)
故土:出生地,或過去住過的地方,這裏指故鄉、祖國。難於離開故鄉的土地。形容對家鄉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
年級字:積(P3) 習(P1) 難(P2) 除(P2)
郭沫若《序〈白毛女〉》:“我們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藝的創造但積習難除,一拿起筆來,總要忸怩作態的。”
年級字:面(P1) 有(P1) 難(P2) 色(P1)
年級字:險(P3) 阻(P4) 艱(P3) 難(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困難重重形容前進道路上充滿危險和障礙。
「險阻」危險和障礙。
「艱難」艱辛、困難。
形容前進道路上充滿危險和障礙。
年級字:發(P1) 難(P2) 數(P2)
擢:拔。拔下全部頭髮,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
年級字:沒(P1) 齒(P3) 難(P2) 忘(P2)
唐·李商隱《為汝南公華州賀赦表》:“司馬談闕陪盛禮,沒齒難忘。”
年級字:神(P1) 鬼(P2) 難(P2) 測(P4)
測:推測。事情極詭祕,神鬼也難測度。形容誰也推測不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諸將皆拜伏曰:‘丞相機算,神鬼莫測。’”
年級字:難(P2) 以(P1) 爲(P2) 情(P2)
年級字:情(P2) 面(P1) 難(P2) 卻(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湍制臺情面難卻,第二天就把話傳給了藩臺,不到三天,牌已掛出去了。”
年級字:千(P1) 難(P2) 萬(P2) 險(P3)
元·楊景賢《西遊記》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難萬險。”
年級字:滋(P3) 蔓(P6) 難(P2) 圖(P2)
本指野草滋生,難以消除。後以之比喻勢力擴大了再要消滅它就很困難。
《左傳隱公元年》:“[祭仲]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年級字:盛(P2) 名(P2) 難(P2) 副(P4)
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年級字:去(P1) 住(P1) 兩(P1) 難(P2)
年級字:本(P2) 性(P3) 難(P2) 移(P2)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楔子:“想他每無恩義,本性難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殘紅裏。”
年級字:月(P1) 缺(P3) 難(P2) 圓(P1)
年級字:患(P3) 難(P2) 夫(P2) 妻(P3)
患難:憂慮和災難。指經受過困苦考驗,能夠同甘共苦的夫妻。
唐·元稹《遣悲懷·二》:“情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年級字:末(P3) 路(P1) 之(P2) 難(P2)
末路:最後的一段路程。走最後一段路程是艱難的。比喻越到最後,工作越艱鉅。也比喻保持晚節不易。
《戰國策·秦策五》:“‘行百里路,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
年級字:寸(P1) 步(P1) 難(P2) 移(P2)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當年在小舟中,寸步難移。”
年級字:一(P1) 言(P1) 難(P2) 盡(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形容事情曲折複雜,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一言難盡,來探望你這歹孩兒索是遠路風塵。”
年級字:千(P1) 載(P3) 難(P2) 遇(P2)
一千年裏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難逢”。
年級字:救(P3) 難(P2) 解(P2) 危(P3)
年級字:捐(P4) 軀(P4) 赴(P5) 難(P2)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年級字:難(P2) 以(P1) 爲(P2) 繼(P3)
《禮記·檀弓上》:“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爲繼也。’”
年級字:勉(P3) 為(P2) 其(P2) 難(P2)
年級字:難(P2) 乎(P2) 其(P2) 難(P2)
年級字:急(P1) 人(P1) 之(P2) 難(P2)
年級字:更(P1) 僕(P4) 難(P2) 終(P2)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凡此之類,更僕難終。”
年級字:千(P1) 載(P3) 難(P2) 逢(P4)
《南齊書·瘐杲之傳》:“臣以凡庸,謬徼(僥)昌運,獎擢之厚,千載難逢。”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當此之際,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
年級字:積(P3) 重(P1) 難(P2) 反(P1)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明·張居正《陳六事疏》:“近來風俗人情,積習生弊,有頹靡不振之漸,有積重難反之幾。若不稍加改易,恐無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年級字:先(P2) 難(P2) 後(P1) 獲(P5)
難:艱難,勞苦;獲:收穫。先付出勞動然後再取得收穫。比喻不坐享其成。
年級字:白(P1) 雪(P1) 難(P2) 和(P1)
年級字:排(P2) 除(P2) 萬(P2) 難(P2)
毛澤東《關於重慶談判》:“我們和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排除萬難,達到勝利的目的。”
年級字:難(P2) 以(P1) 置(P3) 信(P1)
年級字:盛(P2) 筵(P0) 難(P2) 再(P1)
年級字:眾(P3) 口(P1) 難(P2) 調(P4)
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難做出一種飯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難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補仲山之袞,雖曲盡於巧心;和傅說之羹,實難調於眾口。”
年級字:進(P1) 退(P2) 雙(P2) 難(P2)
年級字:長(P1) 夜(P2) 難(P2) 明(P1)
毛澤東《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詞:“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年級字:難(P2) 進(P1) 易(P2) 退(P2)
年級字:難(P2) 於(P2) 啓(P0) 齒(P3)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極為困難或尷尬開口講出真正的理由或要求。
年級字:覆(P5) 水(P1) 難(P2) 收(P1)
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後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年級字:孤(P3) 掌(P3) 難(P2) 鳴(P4)
《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年級字:竹(P1) 難(P2) 書(P1)
罄:用盡;竹:竹簡,用以寫字;書:寫。用盡竹子也難寫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後泛指事實多,寫不完。
《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年級字:蘭(P3) 艾(P4) 難(P2) 分(P2)
《宋書·沈攸之傳》:“今復相遇,起接鋒刃,交戰之日,蘭艾難分。土崩倒戈,宜爲蚤(早)計,無使一人迷昧,而九族就禍也。”
年級字:自(P1) 身(P1) 難(P2) 保(P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還保得別人?”
年級字:衆(P3) 口(P1) 難(P2) 調(P4)
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難做出一種飯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難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補仲山之袞,雖曲盡於巧心;和傅說之羹,實難調於衆口。”
年級字:機(P2) 難(P2) 輕(P2) 失(P2)
年級字:患(P3) 難(P2) 之(P2) 交(P1)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難之交,今日年兄爲我們看他,異日我們也代年兄看他。”
年級字:恨(P4) 海(P1) 難(P2) 填(P6)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年級字:臨(P3) 難(P2) 鑄(P5) 兵(P3)
臨到危難時,方纔鑄造兵器。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纔想辦法。
《晏子春秋·雜上二十》:“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後問隊,迷而後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
年級字:更(P1) 僕(P4) 難(P2) 數(P2)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說不完,一件一件說就需要很長時間,即使中間換了人也未必能說完。後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數也數不過來。
《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
年級字:厭(P2) 難(P2) 折(P2) 衝(P2)
漢·劉向《說苑·尊賢》:“故虞有宮之奇,晉獻公爲之終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爲之側席而坐。遠乎!賢者之厭難折衝也。”
年級字:天(P1) 理(P2) 難(P2) 容(P2)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理難容。”
年級字:心(P1) 去(P1) 難(P2) 留(P2)
南朝梁·王僧孺《爲姬人自傷》詩:“斷絃猶可續,心去最難留。”
年級字:知(P1) 難(P2) 而(P1) 進(P1)
年級字:有(P1) 口(P1) 難(P2) 言(P1)
言:說。雖然有嘴,但話難以說出口。指有話不便說或不敢說。
宋·蘇軾《醉睡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年級字:進(P1) 退(P2) 兩(P1) 難(P2)
宋·李靖《衛公兵法》:“凡攻城之兵……進退又難,前既不得上城,退則其師逼追。”
年級字:窒(P4) 礙(P5) 難(P2) 行(P1)
清·龔自珍《答人問關內侯》:“夫支孽盡封,則國祚愈長久,愈窒礙難行,寰海不能容支孽。”
年級字:專(P2) 欲(P5) 難(P2) 成(P1)
《左傳·襄公十年》:“衆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年級字:眾(P3) 難(P2) 群(P6) 移(P2)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群疑滿腹,眾難塞胸。”
年級字:左(P1) 右(P1) 爲(P2) 難(P2)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着老夫左右爲難,如何是好!”
年級字:漏(P3) 卮(P6+) 難(P2) 滿(P2)
卮:勵酒器。滲漏的酒器難於盛滿。多比喻權利的外溢。
《淮南子·氾論訓》:“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
年級字:情(P2) 理(P2) 難(P2) 容(P2)
容:容忍,寬恕。指無論在人情與事理兩方面都難以容忍。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孩兒每萬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難容。”
年級字:三(P1) 災(P3) 八(P1) 難(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作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去裝裹,豈不忌諱。”
年級字:難(P2) 馴(P4)
《清史稿·土司傳六·甘肅》:“故土官易制,絕不類蜀黔諸土司桀驁難馴也。”
年級字:有(P1) 口(P1) 難(P2) 辯(P3)
雖然有口,卻難以分辯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無處申訴。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難辯,倒被他纏住身子,不好動身。”
年級字:衆(P3) 難(P2) 羣(P6) 移(P2)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羣疑滿腹,衆難塞胸。”
年級字:世(P1) 上(P1) 無(P2) 難(P2) 事(P1)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第九卷:“世上無難事,人心自不堅。”
年級字:天(P1) 下(P1) 無(P2) 難(P2) 事(P1)
天下是沒有什麼所謂的難事的,因為所謂的難事只要遇到有毅力、有決心、有恆心的人,就會被化解。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
明·王驥德《韓夫人題紅記·花陰私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年級字:萬(P2) 事(P1) 起(P1) 頭(P1) 難(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年級字:畫(P1) 虎(P1) 畫(P1) 皮(P1) 難(P2) 畫(P1) 骨(P2)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年級字:清(P1) 官(P2) 難(P2) 斷(P3) 家(P1) 務(P3) 事(P1)
俗語。表示家族糾紛情況復雜,外人沒法斷定誰是誰非。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難斷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qiǎo fù nánwéi wúmǐzhīchuī
年級字:巧(P2) 婦(P2) 難(P2) 為(P2) 無(P2) 米(P1) 之(P2) 炊(P0)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做事一定要準備好必須的資源,否則能幹的人也無法成功。
也暗喻負責執行工作的人也因此感到無奈或無辜地承受失敗的後果。
巧婦: 靈巧、聰明、能幹的媳婦。
無米炊: 沒有米煮不成白飯。
形容如果沒有米,誰也無法煮出白飯。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晏景初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爲。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麪湯餅乎?』」
jiāng shān hǎo gǎi bǐng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江(P2) 山(P1) 好(P1) 改(P2) ,(P1) 秉(P5) 性(P3) 難(P2) 移(P2)
魯迅《淮風月談·後記》:“然而‘江山好改,秉性難移’,我知道自己終於不能安分守己。”
jiāng shān hǎo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江(P2) 山(P1) 好(P1) 改(P2) ,(P1) 本(P2) 性(P3) 難(P2) 移(P2)
魯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難移’,也許後來還要開開口。”
dān zé yì zhé zhòng zé nán cuī
年級字:單(P2) 則(P3) 易(P2) 折(P2) ,(P1) 衆(P3) 則(P3) 難(P2) 摧(P4)
《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衆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也。”
shān hé yì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山(P1) 河(P1) 易(P2) 改(P2) ,(P1) 本(P2) 性(P3) 難(P2) 移(P2)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
年級字:一(P1) 文(P1) 錢(P2) 難(P2) ,(P1) 倒(P2) 英(P1) 雄(P1) 漢(P4)
比喻一個很小的困難卻使一個很大的事情無法進行,無法完成。也指一個很有本事的人,面對一個小問題而束手無策。
天下事只怕沒得銀錢,便是俗語說得好:~。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年級字:盛(P2) 名(P2) 之(P2) 下(P1) ,(P1) 其(P2) 實(P1) 難(P2) 符(P2)
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jiàn kě ér jìn zhī nán ér tuì
年級字:見(P1) 可(P1) 而(P1) 進(P1) ,(P1) 知(P1) 難(P2) 而(P1) 退(P2)
漢·荀悅《漢紀·高帝紀》:“趙兵出國迎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懷內顧之心,無必死之計。”
jiāng shān yì gǎi bǐng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江(P2) 山(P1) 易(P2) 改(P2) ,(P1) 秉(P5) 性(P3) 難(P2) 移(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五:“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yǒu fú tóng xiǎng yǒu nàn tóng dāng
年級字:有(P1) 福(P1) 同(P1) 享(P2) ,(P1) 有(P1) 難(P2) 同(P1) 當(P2)
幸福共同分享,苦難共同分擔。指患難與共,和衷共濟。
《官場現形記》第五回:“還有一件:從前老爺有過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現在老爺有得升官發財,我們做家人的出了力、賠了錢,只落得一個半途而廢。”
míng qiāng hǎo duǒ àn jiàn nán fáng
年級字:明(P1) 槍(P2) 好(P1) 躲(P1) ,(P1) 暗(P2) 箭(P2) 難(P2) 防(P3)
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於防備。亦作“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qìng fù bù sǐ lǔ nàn wèi yǐ
年級字:慶(P2) 父(P1) 不(P1) 死(P3) ,(P1) 魯(P4) 難(P2) 未(P1) 已(P1)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年級字:一(P1) 言(P1) 既(P2) 出(P1) ,(P1) 驷(P0) 馬(P1) 難(P2) 追(P1)
話已說出口,就是四匹馬拉的車也無法追回。形容說話要算數,說出就不能收回。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年級字:盛(P2) 名(P2) 之(P2) 下(P1) ,(P1) 其(P2) 實(P1) 難(P2) 副(P4)
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jiāng shān yì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江(P2) 山(P1) 易(P2) 改(P2) ,(P1) 本(P2) 性(P3) 難(P2) 移(P2)
人的本性的改變,比江山的變遷還要難。形容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yī yán jì chū sì mǎ nán zhuī
年級字:一(P1) 言(P1) 既(P2) 出(P1) ,(P1) 駟(P0) 馬(P1) 難(P2) 追(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成語指説話或承認要算數,不能反悔。
一言: 一句説話。
既出: 既,已經,已經出來了。
駟馬: 由四匹馬拉動的馬車,又快又夠力。
難追: 難以追上。
指一句承諾發出了,就是用四匹馬拉動的馬車也不能追回來。
指説話要算數,就不能再收回。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
míng qiāng yì duǒ àn jiàn nán fáng
年級字:明(P1) 槍(P2) 易(P2) 躲(P1) ,(P1) 暗(P2) 箭(P2) 難(P2) 防(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元·無名氏《獨角牛》:“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jiāng shān yì gǎi bǐng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江(P2) 山(P1) 易(P2) 改(P2) ,(P1) 稟(P0) 性(P3) 難(P2) 移(P2)
人的本性的改變,比江山的變遷還要難。形容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qi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年級字:千(P1) 軍(P2) 易(P2) 得(P1) ,(P1) 一(P1) 將(P3) 難(P2) 求(P2)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
年級字:巧(P2) 婦(P2) 難(P2) 爲(P2) ,(P1) 無(P2) 米(P1) 之(P2) 炊(P0)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做事一定要準備好必須的資源,否則能幹的人也無法成功。
也暗喻負責執行工作的人也因此感到無奈或無辜地承受失敗的後果。
巧婦: 靈巧、聰明、能幹的媳婦。
無米炊: 沒有米煮不成白飯。
形容如果沒有米,誰也無法煮出白飯。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晏景初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爲。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麪湯餅乎?』」
yī rén bù kāi kǒu, shén xiān nán xiàs hǒu
年級字:一(P1) 人(P1) 不(P1) 開(P1) 口(P1) ,(P1) 神(P1) 仙(P2) 難(P2) 下(P1) 手(P1)
常用俗語指促意不提供任何資料,讓負責解決某些困難的人沒法處理。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 zhǐ pà yǒu xīn rén
年級字:世(P1) 上(P1) 無(P2) 難(P2) 事(P1) ,(P1) 只(P1) 怕(P1) 有(P1) 心(P1) 人(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天下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世上無難事勉勵人要立志,做大事不怕困難和障礙,只要肯下決心、堅持和有毅力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世上: 世間上、世界上。
有心人: 有誠意、有決心、有耐心和毅力的人。
《戰國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西遊記.第二回》:「悟空道:『這個卻難!卻難!』祖師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悟空聞得此言,叩頭禮拜。」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 zhǐ pà yǒu xīn rén
年級字:天(P1) 下(P1) 無(P2) 難(P2) 事(P1) ,(P1) 只(P1) 怕(P1) 有(P1) 心(P1) 人(P1)
明·王驥德《韓夫人題紅記·花陰私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 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年級字:明(P1) 槍(P2) 容(P2) 易(P2) 躲(P1) ,(P1) 暗(P2) 箭(P2) 最(P2) 難(P2) 防(P3)
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於防備。同“明槍好躲,暗箭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