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í sú
suí yì
jǐn suí
suí bō
suí shēn
qiě suí
suí tóng
xiāng suí
suí biàn
suí hòu
suí shǒu
suí jūn
年級字:隨(P3) 軍(P2)
詞性:動詞
1.跟隨軍隊[行例:隨軍記者
2.軍人家屬將戶口等關係轉到軍隊,並跟隨部隊生活和行動。
suí fēng
Shí suí
zhuī suí
suí kǒu
suí jí
suí dì
gēn suí
suí cóng
suí jī
suí chù
年級字:隨(P3) 處(P2)
詞性:名詞
到處;處處
例:只要有一粒種了,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 --《松樹的風格》
suí suí
wěi suí
suí zhe
年級字:隨(P3) 著(P2)
詞性:連詞
跟著-「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事件的發生所依賴的條件。
suí bǐ
年級字:隨(P3) 筆(P1)
詞性:名詞
漫筆1.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
2.指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
suí shí
suí háng
bàn suí
suí zhe
年級字:隨(P3) 着(P2)
詞性:連詞
跟著-「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事件的發生所依賴的條件。
年級字:甘(P2) 雨(P1) 隨(P3) 車(P1)
《太平御覽》卷十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回赴,雨隨車而下。”
年級字:甘(P2) 分(P2) 隨(P3) 時(P1)
元·無名氏《誶範叔》楔子:“常則是半生忙不遂,我平生志,居陋巷甘分隨時。”
年級字:隨(P3) 波(P1) 逐(P4) 塵(P2)
猶言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着別人走。
明·高明《玉簪記·誑告》:“他是冰清玉潤,怎便肯隨波逐塵。”
年級字:修(P2) 短(P2) 隨(P3) 化(P1)
修:長;化:造化,舊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說法指運氣、命運。人的壽命長短,隨造化而定。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年級字:隨(P3) 緣(P4) 樂(P2) 助(P1)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九回:“這都是隨緣樂助,本不能強人的,或多或少,卻是未定,總求大人這裏踊躍些便是。”
年級字:天(P1) 隨(P3) 人(P1) 原(P1)
年級字:隨(P3) 才(P1) 器(P2) 使(P2)
年級字:天(P1) 隨(P3) 人(P1) 願(P3)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誰知天從人願,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
年級字:隨(P3) 珠(P1) 和(P1) 璧(P6)
隨侯珠與和氏璧的並稱。泛指珍寶或珍寶中的上品。事見《韓非子·和氏》、《淮南子·覽冥訓》。
傳說古代隨國姬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以藥敷之而愈;後蛇於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楚人卞和於荊山得一璞玉,先後獻給武王、文王,均以爲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斷兩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寶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年級字:隨(P3) 俗(P2) 沉(P2) 浮(P3)
《晉書·文苑傳·王沈》:“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爲時豪所抑。”
年級字:箕(P6+) 引(P2) 裘(P0) 隨(P3)
語出《禮記·學記》:“良治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
年級字:隨(P3) 俗(P2) 浮(P3) 沉(P2)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年級字:隨(P3) 車(P1) 夏(P1) 雨(P1)
年級字:順(P2) 時(P1) 隨(P3) 俗(P2)
年級字:夫(P2) 倡(P4) 婦(P2) 隨(P3)
原指封建社會認爲妻子必須服從丈夫,後比喻夫妻和好相處。同“夫唱婦隨”。
語出《關尹子·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唱,一本作“倡”。
年級字:隨(P3) 機(P2) 應(P2) 變(P2)
《舊唐書·郭孝恪傳》:“世充日踧月迫,力盡計窮,懸首面縛,翹足可待。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爲克殄。”
年級字:比(P1) 肩(P3) 隨(P3) 踵(P0)
《韓非子·難勢》;“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隨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絕於中。”
年級字:丹(P4) 漆(P4) 隨(P3) 夢(P3)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齒在逾立,則嘗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
年級字:病(P2) 入(P1) 骨(P2) 隨(P3)
骨隨:骨髓。病到骨頭裏。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或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無請也。”
年級字:男(P1) 唱(P1) 女(P1) 隨(P3)
《孔叢子·嘉言》:“十五許嫁而後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年級字:隨(P3) 時(P1) 隨(P3) 地(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清·週中孚《鄭堂札記》卷一:「遊山詩有時地之異宜,隨時隨地,設色佈景,否者皆陳言也。」
年級字:蠅(P2) 隨(P3) 驥(P0) 尾(P1)
蒼蠅附隨在騏驥的尾巴上,便可騰飛千里。比喻依附於賢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語出《後漢書·隗囂傳》:“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託驥尾,得以絕羣。”
年級字:百(P1) 縱(P5) 千(P1) 隨(P3)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怎不記舊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縱千隨。“
年級字:飛(P1) 蓬(P4) 隨(P3) 風(P1)
年級字:隨(P3) 地(P1) 隨(P3) 時(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年級字:隨(P3) 珠(P1) 荊(P5) 玉(P1)
隨侯珠與和氏璧的並稱。泛指珍寶或珍寶中的上品。同“隨珠和璧”。
年級字:隨(P3) 遇(P2) 而(P1) 安(P1)
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年級字:齒(P3) 過(P1) 肩(P3) 隨(P3)
《梁書·文學傳下·陸雲公》:“見與齒過肩隨,禮殊拜絕,懷抱相得,忘其年義。”
年級字:適(P3) 俗(P2) 隨(P3) 時(P1)
年級字:隨(P3) 高(P1) 就(P1) 低(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浮山遠禪師法嗣·衡嶽奉能禪師》:“苦樂共性,隨高就低。”
年級字:隨(P3) 波(P1) 逐(P4) 流(P1)
逐:追隨。隨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盪。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着別人走。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年級字:俯(P5) 仰(P4) 隨(P3) 人(P1)
宋·蘇軾《送李公恕赴闕》詩:“安能終老塵土下,俯仰隨人如桔槔。”
年級字:隨(P3) 寓(P3) 隨(P3) 安(P1)
猶言隨遇而安。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年級字:隨(P3) 踵(P0) 而(P1) 至(P1)
踵:腳後跟。一個跟着一個前來。形容人來得多,接連不斷。
《戰國策·齊策三》:“子來,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衆乎!”
年級字:隨(P3) 物(P1) 賦(P6) 形(P2)
年級字:隨(P3) 之(P2) 而(P1) 來(P1)
年級字:逐(P4) 浪(P1) 隨(P3) 波(P1)
逐浪:追逐浪潮;隨波:隨順波流。喻指一個人缺乏主見,總是隨順時尚,人云亦云。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苟且,沒而不覺,隨波漂流,與漂俱滅者亦甚衆多。”
年級字:言(P1) 出(P1) 法(P1) 隨(P3)
言:這裏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話一說出口,法律就跟在後面。指法令一經公佈就嚴格執行,如有違犯就依法處理。
毛澤東《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佈告》:“倘有不法之徒,膽敢陰謀搗亂,本府本處言出法隨,勿謂言之不預。”
年級字:枉(P6) 直(P1) 隨(P3) 形(P2)
年級字:隨(P3) 聲(P1) 是(P1) 非(P2)
別人說是,自己也說是;別人說不是,自己也說不是。指毫無主見,一味盲從。
年級字:隨(P3) 物(P1) 應(P2) 機(P2)
年級字:百(P1) 順(P2) 千(P1) 隨(P3)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六:“李將軍見他聰明伶俐,知書曉事,愛得他如珠似玉一般,十分擡舉,百順千隨。”
年級字:隨(P3) 寓(P3) 而(P1) 安(P1)
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同“隨遇而安”。
年級字:隨(P3) 圓(P1) 就(P1) 方(P1)
處事順應形勢和情況的變化;待人隨和而不固執。同“隨方就圓”。
年級字:千(P1) 隨(P3) 百(P1) 順(P2)
隨:追隨;順:順從。形容完全順隨別人,別人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一折:“欲要見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隨百順。”
年級字:逐(P4) 影(P2) 隨(P3) 波(P1)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監·馮保之敗》:“思爲報復仇,且結張誠歡,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過逐影隨波而已。”
年級字:隨(P3) 行(P1) 就(P1) 市(P2)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隨(P3)
象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弔,五情愧郝。”唐·崔峒《江上書懷》:“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登高回首罷,形影自相隨。”
年級字:不(P1) 隨(P3) 以(P1) 止(P1)
年級字:隨(P3) 風(P1) 轉(P2) 舵(P3)
隨着風向轉換舵位。比喻順着情勢改變態度(含貶義)。
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則你這媒人一個個,啜人口似蜜鉢,都只是隨風倒舵,索媒錢賺少爭多。”
年級字:隨(P3) 聲(P1) 吠(P5) 影(P2)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年級字:隨(P3) 人(P1) 作(P2) 計(P2)
年級字:隨(P3) 高(P1) 逐(P4) 低(P2)
《豆棚閒話·介之推火封妒婦》:“那些人家,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拿根凳子,或掇張椅子,或鋪條涼蓆,隨高逐低,坐在下面,搖着扇子,乘着風涼。”
年級字:夫(P2) 唱(P1) 婦(P2) 隨(P3)
隨:附和。原指封建社會認爲妻子必須服從丈夫,後比喻夫妻和好相處。
年級字:隨(P3) 車(P1) 致(P3) 雨(P1)
指時雨跟着車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爲民解憂。
《後漢書·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
年級字:傍(P3) 花(P1) 隨(P3) 柳(P3)
宋·程灝《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年級字:隨(P3) 波(P1) 逐(P4) 浪(P1)
①顛沛的樣子。②謂同行同止。③隨着波浪飄蕩。④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
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詞之六:“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西還有幾家。”②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爲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③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四回:“七軍亂竄,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
年級字:銜(P6) 尾(P1) 相(P1) 隨(P3)
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着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着一個,成單行前進。
年級字:隨(P3) 方(P1) 逐(P4) 圓(P1)
①指立身行事無定則。②根據物體的形狀、地形的高低等作出與之相適應的設計構造。
年級字:彩(P1) 鳳(P4) 隨(P3) 鴉(P2)
《事文類聚》:“杜大中起於行伍,妾能詞,有‘彩鳳隨鴉’之句。”
年級字:言(P1) 出(P1) 禍(P4) 隨(P3)
《明史·鄒智傳》:“吾非不欲言,言出則禍隨,其誰吾聽?”
年級字:隨(P3) 世(P1) 沉(P2) 浮(P3)
沉浮:在水面上出沒。形容缺乏操守,隨俗俯仰。亦作“與世沉浮”、“隨俗浮沉”。
年級字:如(P2) 影(P2) 隨(P3) 形(P2)
好象影子總是跟着身體一樣。比喻兩個人關係親密,常在一起。
《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漢·劉向《說苑·君道》:“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
年級字:隨(P3) 人(P1) 俯(P5) 仰(P4)
年級字:飄(P2) 茵(P0) 隨(P3)
比喻由於偶然的機緣而有富貴貧賤的不同命運。亦多指女子墮落風塵。同“飄茵墮溷”。
年級字:隨(P3) 珠(P1) 彈(P4) 雀(P3)
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輕重,因而得到的補償不了失去的。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年級字:執(P4) 鞭(P2) 隨(P3)
手裏拿着馬鞭,跟在馬鐙旁邊。比喻因敬仰而願意追隨在左右。
《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
年級字:蕭(P5) 規(P4) 曹(P5) 隨(P3)
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着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史記·曹相國世家這》:“參代何爲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漢·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隤。”
年級字:嫁(P3) 狗(P2) 隨(P3) 狗(P2)
宋·陳造《題六幺後》:“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隨雞。”
年級字:隨(P3) 風(P1) 逐(P4) 浪(P1)
年級字:隨(P3) 風(P1) 而(P1) 靡(P0)
南朝·樑·蕭統《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
年級字:隨(P3) 方(P1) 就(P1) 圓(P1)
年級字:隨(P3) 身(P1) 自(P1) 聽(P1)
詞性:形容詞
「隨身」隨著身邊,科技上也稱為「流動」。
「自聽」只供一個人聽的。 例如: 隨身自聽式的收音機。
年級字:百(P1) 依(P2) 百(P1) 隨(P3)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這顏婆惜被那張三小意兒百依百隨,輕憐重惜,賣俏迎奸。”
年級字:情(P2) 隨(P3) 事(P1) 遷(P5)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年級字:百(P1) 衣(P1) 百(P1) 隨(P3)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三卷:“做爺孃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
年級字:採(P2) 鳳(P4) 隨(P3) 鴉(P2)
年級字:隨(P3) 事(P1) 制(P2) 宜(P3)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十七:“如道之正體,卻一定於此,而隨事制宜,自莫不當。”
年級字:隨(P3) 車(P1) 甘(P2) 雨(P1)
年級字:隨(P3) 行(P1) 逐(P4) 隊(P2)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八卷:“衆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殺人,楊八老雖然心中不願,也不免隨行逐隊。”
年級字:隨(P3) 聲(P1) 趨(P4) 和(P1)
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麼說,就跟着怎麼說。見“隨聲附和”。
年級字:隨(P3) 時(P1) 施(P2) 宜(P3)
年級字:執(P4) 鞭(P2) 隨(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8回:“願將軍不棄,收爲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
年級字:入(P1) 鄉(P2) 隨(P3) 俗(P2)
年級字:瀾(P0) 倒(P2) 波(P1) 隨(P3)
明宋濂《<楚石禪師六會語>序》:“第近年以來,傳者失真,瀾倒波隨,所趣日下。”
年級字:響(P2) 答(P2) 影(P2) 隨(P3)
年級字:隨(P3) 近(P2) 逐(P4) 便(P2)
年級字:隨(P3) 鄉(P2) 入(P1) 鄉(P2)
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麼地方都能適應。
《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令。”宋·范成大《秋雨快晴靜勝堂席上》詩:“天涯節物遮愁眼,旦復隨鄉便入鄉。”
年級字:隨(P3) 心(P1) 所(P2) 欲(P5)
隨:任憑;欲:想要。隨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
年級字:隨(P3) 風(P1) 倒(P2) 舵(P3)
宋·陸游《醉歌》:“相風使帆第一籌,隨風倒舵更何憂。”
年級字:隨(P3) 聲(P1) 附(P2) 和(P1)
和:聲音相應。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麼說,就跟着怎麼說。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一回:“崇侯虎不過隨聲附和,實非本心。”
年級字:隨(P3) 手(P1) 來(P1)
隨手拿來,多形容寫文章時詞彙或材料豐富,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
年級字:言(P1) 發(P1) 禍(P4) 隨(P3)
唐·陸贄《謝密旨因論所宣事狀》:“其如言發禍隨,求之以情既無端,驗之以跡又無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年級字:隨(P3) 鄉(P2) 入(P1) 俗(P2)
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麼地方都能適應。同“隨鄉入鄉”。
年級字:隨(P3) 時(P1) 制(P2) 宜(P3)
隨:根據;制:制訂,採取;宜:適宜的措施。根據當時的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
《晉書·周崎傳》:“州將使求援於外,本無定指,隨時制宜耳。”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
年級字:一(P1) 波(P1) 才(P1) 動(P1) 萬(P2) 波(P1) 隨(P3)
指一波方動,萬波隨之而起。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
宋·惠洪《冷齋夜話·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jià jī suí jī jià gǒu suí gǒu
年級字:嫁(P3) 雞(P1) 隨(P3) 雞(P1) ,(P1) 嫁(P3) 狗(P2) 隨(P3) 狗(P2)
封建禮教認爲,女子出嫁後,不論丈夫好壞,都要永遠跟從。
宋·趙汝鐩《古別離》詩:“嫁狗逐狗雞逐雞,耿耿不寐展轉思。”
yī bù yā zhòng bǎi bù suí yī
年級字:一(P1) 不(P1) 壓(P2) 衆(P3) ,(P1) 百(P1) 不(P1) 隨(P3) 一(P1)
清·冷佛《春阿氏謀夫案》第五回:“本來你胡鬧嗎!十個人當差,偏你要獨出己見麼?俗語說:‘一不扭衆,百不隨一’,誰叫你胡說白道,出這宗甑兒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