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陽(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陰甲金文「陽」字從「阜」(山丘)。 右則上部是「日」,下部「 勿」像太陽在山坡的影子後面昇起。
向著太陽方向的山坡:朝陽、向陽、陽明山(地名)。
與太陽相關: 太陽、 陽光、朝陽、豔陽、夕陽、陽曆。
剛盛之氣: 陽盛陰衰。
人間: 陽世、回陽、陽壽、陽宅。 反義詞: 陰間。
中國道家學說 - 男屬陽,女屬陰: 陽性、陽剛、陽剛之氣、陽具、陽萎。
電極的分類: 陽極 (對陰極)、陽電 (對陰電)、陽離子 (對負離子)。
假意服從: 陽奉陰違。
古同「佯」,假裝。
【中國古都名字】
衡陽(在中國湖南省衡山之南)。
洛陽(在中國河南省洛河之北)。
【姓氏】宋代:陽昌朝。
《玉篇.阜部》:「陽,山南水北也。」
《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
唐.柳宗元〈愚溪詩序〉:「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
《詩經.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漢.毛亨.傳:「陽,日也。」
《文選.張協.雜詩十首之二》:「浮陽映翠林,迴颰扇綠竹。」
《詩經.豳風.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文選.陸機.短歌行》:「時無重至,華不再陽。」唐.杜甫〈秦州雜詩〉二○首之一三:「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一方陰文圖書,刻牛浦之印;一方陽文,刻『布衣』二字。」
《韓非子.說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
《漢書.卷一.高帝紀上》:「陽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
年級字:陽(P1) 澄(P4) 湖(P2)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中國江蘇省的淡水湖。
陽澄湖位於中國江蘇省,湖面面積約1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不到2米,蓄水量達1.7億立方米,分東、中、西三個部分。陽澄湖盛產多種水產,以陽澄湖大閘蟹最為有名。
年級字:太(P1) 陽(P1) 能(P1)
詞性:名詞
太陽發出的光與熱等輻射能。其能量可透過科學儀器,轉換成電能、熱能和各種動能,是為人類亟待研究利用的一種天然能源。例:利用太陽能轉換成各種動能,除了取用不盡外,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現代科學技術用大面積的反光鏡聚光攝取熱能,稱’太陽能板’。
年級字:曬(P2) 太(P1) 陽(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陽光下吸收光和熱。
把東西放在太陽光下使它乾燥;人或物在陽光下吸收光和熱。
年級字:陽(P1) 解(P2) 陰(P2) 毒(P4)
明·李贄《答來書》:“蓋彼皆君子路上人,決無有匿怨友人,陽解陰毒之事。”
年級字:高(P1) 陽(P1) 酒(P4) 徒(P3)
高陽:古鄉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酈其食即此鄉人,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年級字:陽(P1) 關(P2) 大(P1) 道(P1)
原指古代經過陽關通向西域的大道,後泛指寬闊的長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唐·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詩:“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
年級字:陽(P1) 光(P1) 普(P3) 照(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陽: 太陽。
光: 光線。
普: 普遍、全面。
照: 照射、照亮。
陽火照射射地方範圍廣闊、全面。
晴天、天氣溫暖、有生命力。
年級字:調(P4) 和(P1) 陰(P2) 陽(P1)
《漢書·貢禹傳》:“調和陰陽,陶治萬物,化正天下,易於決流抑隊。”
年級字:買(P1) 田(P1) 陽(P1) 羨(P4)
宋·蘇軾《菩薩蠻》詞:“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爲溪山好。”
年級字:陽(P1) 雨(P1) 金(P1)
《史記·秦本紀》:“扞獻公呴十八年,雨金櫟陽。”張守節正義:“言雨金於秦國都,明金瑞見也。”
年級字:鳳(P4) 鳴(P4) 朝(P3) 陽(P1)
朝陽:早晨的太陽。鳳凰在早晨的陽光中鳴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發揮的機會。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年級字:夕(P1) 陽(P1) 西(P1) 下(P1)
指傍晚日落時的景象。也比喻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年級字:三(P1) 疊(P4) 陽(P1) 關(P2)
即《陽關三疊》。琴曲。琴譜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爲主要歌詞,並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復三次,故稱“三疊”。後泛指送
宋·周邦彥《蘇幕遮》詞:“《三疊陽關》聲漸杳。斷雨殘雲,只怕巫山曉。”
年級字:放(P1) 馬(P1) 華(P2) 陽(P1)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四》:“武王伐紂,天下既定,王巡嶽瀆,放馬華陽,散牛桃林,即此處也,其中多野馬。”
年級字:陽(P1) 春(P1) 有(P1) 腳(P2)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爲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年級字:陰(P2) 錯(P1) 陽(P1) 差(P2)
明·王逵《蠡海集·歷數》:“陰錯陽差,有十二月,蓋六十甲子分爲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爲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爲陰辰,故有陽差也。”
年級字:不(P1) 陰(P2) 不(P1) 陽(P1)
清·燕谷老人《續孽海花》第四十四回:“這樣的不陰不陽,教我怎麼好呢?”
年級字:陰(P2) 疑(P3) 陽(P1) 戰(P4)
年級字:咸(P4) 陽(P1) 一(P1)
咸陽: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爲火焚。咸陽的一把大火。指項羽率軍到咸陽後將秦宮全部燒燬。泛指一把火燒光。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年級字:一(P1) 曲(P2) 陽(P1) 關(P2)
宋·蘇軾《漁家傲·送張元唐省親秦州》詞:“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遊》詞:“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年級字:洛(P0) 陽(P1) 紙(P2) 貴(P3)
《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
年級字:洛(P0) 陽(P1) 才(P1) 子(P1)
晉·潘岳《西征賦》:“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年級字:理(P2) 陰(P2) 陽(P1)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
年級字:晝(P4) 陰(P2) 夜(P2) 陽(P1)
依我國古代陰陽之說,晝屬陽,夜屬陰。“晝陰夜陽”表示天道反常,將有災異。
《後漢書·王允傳》:“月犯執法,彗孛仍見,晝陰夜陽,霧氣交侵。”
年級字:魯(P4) 陽(P1) 揮(P3) 日(P1)
明·李東陽《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疊韻奉答》:“我歌又竟君不來,欲效魯陽揮日暮。”
年級字:白(P1) 雪(P1) 陽(P1) 春(P1)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爲《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爲《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年級字:揮(P3) 日(P1) 陽(P1) 戈(P0)
年級字:魯(P4) 陽(P1) 回(P1) 日(P1)
年級字:三(P1) 迭(P0) 陽(P1) 關(P2)
三迭:反覆歌唱某一句;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後也比喻離別。
唐·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年級字:太(P1) 陽(P1) 能(P1) 板(P2)
詞性:名詞
太陽發出的光與熱等輻射能,現代科學技術用大面積的反光鏡(‘太陽能板’)聚光攝取熱能,轉換成電能、熱能和各種動能,是一種天然能源。
年級字:顛(P4) 倒(P2) 陰(P2) 陽(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陰陽,強人所難?”
年級字:葵(P5) 傾(P4) 陽(P1)
葵:葵花。藿:豆類植物的葉子。葵花和豆類植物的葉子傾向太陽。比喻一心嚮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級對上級的忠心。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年級字:陰(P2) 陽(P1) 怪(P1) 氣(P1)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們哪一個上想順我的心?哪一個不是陰陽怪氣。”
年級字:皮(P1) 裏(P1) 陽(P1) 秋(P1)
《晉書·褚裒傳》:“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裏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年級字:漁(P2) 陽(P1) 鼙(P0) 鼓(P2)
漁陽:地名,現河北省薊縣,唐時安祿山駐軍在此;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漁陽郡響起了戰鼓。指有戰事發生。
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年級字:陰(P2) 陽(P1) 慘(P3) 舒(P2)
古以秋冬爲陰,春夏爲陽。意爲秋冬憂戚,春夏舒快。指四時的變化。
語出漢·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年級字:魯(P4) 陽(P1) 揮(P3) 戈(P0)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爲之反三舍。”
年級字:陽(P1) 關(P2) 三(P1) 迭(P0)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三迭:反覆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後也比喻離別。
唐·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年級字:魯(P4) 陽(P1) 麾(P0) 戈(P0)
唐·楊炯《渾天賦》:“魯陽麾戈兮轉於西日,陶侃折翼兮登於上玄。”
年級字:陽(P1) 春(P1) 白(P1) 雪(P1)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爲《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爲《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年級字:有(P1) 腳(P2) 陽(P1) 春(P1)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爲有腳陽春,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年級字:三(P1) 陽(P1) 開(P1) 泰(P4)
《周易》稱爻連的爲陽卦,斷的爲陰爻,正月爲泰卦,三陽生於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年級字:龍(P2) 陽(P1) 泣(P4) 魚(P1)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然則何爲出涕?’曰:‘臣爲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
年級字:渭(P0) 陽(P1) 之(P2) 情(P2)
渭陽:渭水的北邊。傳說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晉,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間的情誼。
《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後漢書·馬援傳》:“其令許侯思愆田廬,有司勿復請,以慰朕渭陽之情。”
年級字:陰(P2) 差(P2) 陽(P1) 錯(P1)
明·王逵《蠡海集·歷數》:“陰錯陽差,有十二月,蓋六十甲子分爲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爲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爲陰辰,故有陽差也。”
年級字:虎(P1) 落(P2) 平(P1) 陽(P1)
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裡受困。比喻失勢。
年級字:調(P4) 理(P2) 陰(P2) 陽(P1)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調理陰陽,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內親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職。”
年級字:朝(P3) 陽(P1) 鳴(P4) 鳳(P4)
語出《詩·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年級字:鳴(P4) 鳳(P4) 朝(P3) 陽(P1)
《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李善感直言不諱,競稱鳴鳳朝陽。”
年級字:丹(P4) 鳳(P4) 朝(P3) 陽(P1)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年級字:借(P1) 屍(P4) 還(P1) 陽(P1)
猶言借屍還魂。比喻已經消滅或沒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種形式出現。
年級字:否(P3) 極(P2) 陽(P1) 回(P1)
猶言否極泰來。《泰》卦內陽而外陰,故稱陽。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清·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禍盈業滿,否極陽回。”
年級字:紙(P2) 貴(P3) 洛(P0) 陽(P1)
《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
年級字:朝(P3) 陽(P1) 丹(P4) 鳳(P4)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年級字:三(P1) 陽(P1) 交(P1) 泰(P4)
年級字:陽(P1) 奉(P3) 陰(P2) 違(P6)
陽:表面上;奉:遵守,聽從;陰:暗地裏。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亦曾當面勸過他,無如卜知府陽奉陰違,也就奈何他不得。”
年級字:衡(P4) 陽(P1) 雁(P3) 斷(P3)
衡山南峯有回雁峯,相傳雁來去以此爲界。比喻音信不通。
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年級字:漁(P2) 陽(P1) 鼓(P2)
指公元755年安祿山於漁陽舉兵叛唐事。鞞鼓,騎兵用的小鼓。後亦用爲外族侵略之典。
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年級字:陽(P1) 煦(P0) 山(P1) 立(P1)
象太陽那樣暖和,象山嶽那樣屹立。比喻人性格溫和,品行端正。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顏貌類》:“王君陽煦山立,宗廟器也。”
年級字:陰(P2) 陽(P1) 交(P1) 錯(P1)
指把陰和陽搞差了。後比喻由於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聞太師這一回陰陽交錯,一時失計。”
年級字:晉(P5) 陽(P1) 之(P2) 甲(P1)
《公羊傳·定公十三年》載:晉趙鞅興晉陽之甲,以清君側爲名,逐荀寅、士吉射。
年級字:潛(P4) 竊(P5) 陽(P1) 剽(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