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陰(P2) 服(P1) 微(P2) 行(P1)
微行:帝王、官吏隱藏自己身份改裝出行。舊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裝,隱瞞自己的身份進行民訪。
年級字:寸(P1) 陰(P2) 若(P3) 歲(P2)
歲:年。一剎那象過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
《北史·韓禽傳》:“班師凱入,誠知非遠;想思之甚,寸陰若歲。”
年級字:陰(P2) 陽(P1) 慘(P3) 舒(P2)
古以秋冬爲陰,春夏爲陽。意爲秋冬憂戚,春夏舒快。指四時的變化。
語出漢·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年級字:綠(P1) 葉(P1) 成(P1) 陰(P2)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杜牧》:“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年級字:陰(P2) 錯(P1) 陽(P1) 差(P2)
明·王逵《蠡海集·歷數》:“陰錯陽差,有十二月,蓋六十甲子分爲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爲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爲陰辰,故有陽差也。”
年級字:陰(P2) 陽(P1) 怪(P1) 氣(P1)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們哪一個上想順我的心?哪一個不是陰陽怪氣。”
年級字:旁(P1) 搖(P2) 陰(P2) 煽(P0)
年級字:陰(P2) 凝(P4) 冰(P1) 堅(P3)
陰氣始凝結而爲霜,漸積聚乃成堅冰。比喻小人漸漸得勢,地位漸趨穩固。
年級字:調(P4) 和(P1) 陰(P2) 陽(P1)
《漢書·貢禹傳》:“調和陰陽,陶治萬物,化正天下,易於決流抑隊。”
年級字:陰(P2) 謀(P4) 詭(P5) 計(P2)
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黨處於敵人和同盟者的陰謀詭計的包圍中,但是沒有警覺性。”
年級字:一(P1) 命(P3) 歸(P3) 陰(P2)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年級字:理(P2) 陰(P2) 陽(P1)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
年級字:寸(P1) 陰(P2) 尺(P1) 璧(P6)
陰:日影,光陰;寸陰:指極斷的時間。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價值比徑尺的璧玉還要珍貴。極言時間可貴。
《淮南子·原道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間得而易失也。”
年級字:光(P1) 陰(P2) 似(P3) 箭(P2)
光陰:時間。時間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唐·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年級字:山(P1) 陰(P2) 乘(P2) 興(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年級字:柳(P3) 下(P1) 借(P1) 陰(P2)
《淮南子·人間訓》:“武王廕暍人於樾下,左擁而右扇之,而天下懷其德。”
年級字:陰(P2) 差(P2) 陽(P1) 錯(P1)
明·王逵《蠡海集·歷數》:“陰錯陽差,有十二月,蓋六十甲子分爲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爲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爲陰辰,故有陽差也。”
年級字:陰(P2) 凝(P4) 堅(P3) 冰(P1)
陰氣始凝結而爲霜,漸積聚乃成堅冰。比喻小人漸漸得勢,地位漸趨穩固。
年級字:陰(P2) 曹(P5) 地(P1) 府(P2)
清·李綠園《歧路燈》:“我到咱家,不能發送爺爺入土,不能伺候奶奶,倒叫我奶奶伺候我,且了自己爹孃。這個不孝,就是陰曹地府下,也自心不安。”
年級字:寸(P1) 陰(P2) 是(P1) 惜(P2)
南朝·樑·周興嗣《千文字》:“尺壁非寶,寸陰是競。”
年級字:不(P1) 陰(P2) 不(P1) 陽(P1)
清·燕谷老人《續孽海花》第四十四回:“這樣的不陰不陽,教我怎麼好呢?”
年級字:貴(P3) 陰(P2) 賤(P5) 璧(P6)
《淮南子·原道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年級字:魯(P4) 魚(P1) 陶(P4) 陰(P2)
“魯”和“魚”、“陶”和“陰”字形相近易混。指傳抄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年級字:尺(P1) 壁(P2) 寸(P1) 陰(P2)
陰:日影,光陰;寸陰:指極斷的時間。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價值比徑尺的璧玉還要珍貴。極言時間可貴。
《淮南子·原道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間得而易失也。”
年級字:陰(P2) 魂(P4) 不(P1) 散(P2)
年級字:陰(P2) 山(P1) 背(P1) 後(P1)
①迷信者稱陰間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年級字:陰(P2) 疑(P3) 陽(P1) 戰(P4)
年級字:張(P2) 袂(P0) 成(P1) 陰(P2)
《晏子春秋·雜下九》:“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
年級字:陽(P1) 奉(P3) 陰(P2) 違(P6)
陽:表面上;奉:遵守,聽從;陰:暗地裏。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亦曾當面勸過他,無如卜知府陽奉陰違,也就奈何他不得。”
年級字:柳(P3) 影(P2) 花(P1) 陰(P2)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學海文林,夢不離柳影花陰,則去那竊玉偷香上用心。”
年級字:遁(P0) 陰(P2) 匿(P5) 景(P2)
年級字:調(P4) 理(P2) 陰(P2) 陽(P1)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調理陰陽,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內親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職。”
年級字:陰(P2) 陽(P1) 交(P1) 錯(P1)
指把陰和陽搞差了。後比喻由於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聞太師這一回陰陽交錯,一時失計。”
年級字:顛(P4) 倒(P2) 陰(P2) 陽(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陰陽,強人所難?”
年級字:陽(P1) 解(P2) 陰(P2) 毒(P4)
明·李贄《答來書》:“蓋彼皆君子路上人,決無有匿怨友人,陽解陰毒之事。”
年級字:晝(P4) 陰(P2) 夜(P2) 陽(P1)
依我國古代陰陽之說,晝屬陽,夜屬陰。“晝陰夜陽”表示天道反常,將有災異。
《後漢書·王允傳》:“月犯執法,彗孛仍見,晝陰夜陽,霧氣交侵。”
年級字:光(P1) 陰(P2) 如(P2) 箭(P2)
光陰:時間。時間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唐·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年級字:光(P1) 陰(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雙是新春。”
年級字:山(P1) 陰(P2) 夜(P2) 雪(P1)
年級字:石(P1) 火(P1) 光(P1) 陰(P2)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
年級字:一(P1) 寸(P1) 光(P1) 陰(P2) 一(P1) 寸(P1) 金(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諺語,
多字熟語勉勵好好珍惜和運用時間、光陰。
一寸: 量度長短的單位。
光陰: 光,含白天的意思。 陰,含晚間的意思。即時間、時光。
金: 黃金。
比喻時間十分富貴。
《淮南子·原道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shān yīn dào shàng yìng jiē bù xiá
年級字:山(P1) 陰(P2) 道(P1) 上(P1) ,(P1) 應(P2) 接(P2) 不(P1) 暇(P6)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裏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後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發,使人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