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閒(P3) 言(P1) 潑(P2) 語(P1)
年級字:拉(P1) 閒(P3) 散(P2) 悶(P3)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拉閒散悶耍子而已。”
年級字:悠(P4) 閒(P3) 自(P1) 在(P1)
清·張貴勝《遺愁集·忠義》卷四:“此之謂從容就義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婦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閒自在。”
年級字:儀(P4) 靜(P2) 體(P2) 閒(P3)
年級字:閒(P3) 情(P2) 逸(P6) 致(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百回:“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裏還有閒情逸致弄這筆墨。”
年級字:神(P1) 閒(P3) 氣(P1) 靜(P2)
年級字:閒(P3) 情(P2) 別(P1) 緻(P5)
年級字:遊(P2) 閒(P3) 公(P1) 子(P1)
《史記·貨殖列傳》:“遊閒公子,飾冠劍,連車騎,亦爲富貴容也。”
年級字:野(P2) 草(P1) 閒(P3) 花(P1)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滿地愁。”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他和那青松翠柏爲交友,野草閒花作近鄰。”
年級字:心(P1) 閒(P3) 手(P1) 敏(P3)
閒:熟悉;敏:靈敏。形容技藝熟練了,心裏閒靜,手法靈敏。
三國魏·嵇康《琴賦》:“於是器冷弦調,心閒手敏。”
年級字:幫(P1) 閒(P3) 鑽(P3) 懶(P3)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幫閒鑽懶,縫合脣送暖偷寒。”
年級字:閒(P3) 花(P1) 草(P1)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同“閒花野草”。
年級字:閒(P3) 神(P1) 野(P2) 鬼(P2)
迷信指流散的鬼神。多比喻不務正業,到處遊逛,尋事生非的人。
年級字:遊(P2) 手(P1) 偷(P2) 閒(P3)
年級字:閑(P3) 邪(P4) 存(P3) 誠(P2)
《周易·幹》:“閒存其誠。”孔穎達疏:“閑邪存其誠者,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年級字:閒(P3) 是(P1) 閒(P3) 非(P2)
年級字:野(P2) 鶴(P2) 閒(P3) 雲(P1)
閒:無拘束。飄浮的雲,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閒散、脫離世事的人。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年級字:雍(P0) 榮(P2) 閒(P3) 雅(P3)
雍榮:態度大方,從容不迫;閒雅:文雅。形容態度從容,舉止文雅。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榮閒雅甚都。”
年級字:閒(P3) 言(P1) 冷(P2) 語(P1)
年級字:清(P1) 閒(P3) 自(P1) 在(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晝之所思,夜之所夢,連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閒自在。”
年級字:逾(P6) 閑(P3) 蕩(P3) 檢(P3)
逾、蕩:超越;閒、檢:指規矩、法度。指行爲不規矩,不守禮法。
《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頭,小德出入可也。”《晉書·戴逵傳》:“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
年級字:閒(P3) 邪(P4) 存(P3) 誠(P2)
《周易·乾》:“閒存其誠。”孔穎達疏:“閒邪存其誠者,言防閒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年級字:閒(P3) 曹(P5) 冷(P2) 局(P2)
年級字:遊(P2) 手(P1) 好(P1) 閒(P3)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三年詔》:“今肥田尚多,未有墾闢。其悉與賦貧民,給與糧種,務盡地力,勿令遊手。”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我打你個遊手好閒,不務生理的弟子孩兒。
年級字:閒(P3) 言(P1) 贅(P0) 語(P1)
年級字:鑽(P3) 懶(P3) 幫(P1) 閒(P3)
指逢迎湊趣,耍弄乖巧。亦指逢迎湊趣,耍弄乖巧的人。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他他他似這般鑽懶幫閒,便是他封妻廕子。”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我想着香閨少女……怎守得三貞九烈,敢早着了鑽懶幫閒。”
年級字:閒(P3) 非(P2) 閒(P3) 是(P1)
年級字:閒(P3) 見(P1) 層(P3) 出(P1)
年級字:嫉(P4) 閒(P3) 妒(P4) 能(P1)
嫉、妒:因別人好而忌恨。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
《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妒賢嫉能,御下蔽之。”
年級字:雲(P1) 夢(P3) 閒(P3) 情(P2)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原薦枕蓆。”
年級字:蹄(P4) 閒(P3) 三(P1) 尋(P3)
指馬奔走時,前後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年級字:閒(P3) 情(P2) 逸(P6) 趣(P3)
年級字:閒(P3) 情(P2) 逸(P6) 志(P2)
年級字:神(P1) 閒(P3) 氣(P1) 定(P1)
年級字:忙(P2) 裏(P1) 偷(P2) 閒(P3)
在忙碌中抽出一點時間來做別的不關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宋·陳造《同陳宰黃簿遊靈山八首》自注:“宰雲:‘吾輩可謂忙裏偷閒,苦中作樂。以八字爲韻。’”
年級字:盪(P5) 檢(P3) 逾(P6) 閒(P3)
年級字:閒(P3) 花(P1) 野(P2) 草(P1)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滿地愁。”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他和那青松翠柏爲交友,野草閒花作近鄰。”
年級字:閒(P3) 雲(P1) 孤(P3) 鶴(P2)
宋·文瑩《續湘山野錄》:“州亦難添,詩亦不改,然閒雲野鶴何天而不可飛邪?”
年級字:閒(P3) 愁(P3) 萬(P2) 種(P1)
閒愁:說不出的煩惱。莫名的煩惱極多。形容思想空虛,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滿懷。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真乃是消磨了閒愁萬種。”
年級字:雍(P0) 容(P2) 閒(P3) 雅(P3)
年級字:浪(P1) 酒(P4) 閒(P3) 茶(P2)
年級字:閒(P3) 雜(P3) 人(P1) 等(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閒雜人等,休教放入。”
年級字:逾(P6) 閒(P3) 蕩(P3) 檢(P3)
逾、盪:超越;閒、檢:指規矩、法度。指行為不規矩,不守禮法。
《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頭,小德出入可也。”《晉書·戴逵傳》:“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
年級字:閒(P3) 言(P1) 長(P1) 語(P1)
年級字:等(P2) 閒(P3) 之(P2) 輩(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
年級字:等(P2) 閒(P3) 視(P1) 之(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汝勿以等閒視之,失吾大事。”
年級字:蕩(P3) 檢(P3) 逾(P6) 閑(P3)
《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頭,小德出入可也。”《晉書·戴逵傳》:“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
年級字:閒(P3) 雲(P1) 野(P2) 鶴(P2)
閒:無拘束。飄浮的雲,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閒散、脫離世事的人。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年級字:閒(P3) 言(P1) 閒(P3) 語(P1)
年級字:投(P3) 閒(P3) 置(P3) 散(P2)
投、置:安放;閒、散:沒有事幹。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職位或沒有安排工作。
唐·韓愈《進學解》:“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
年級字:閒(P3) 鷗(P3) 野(P2) 鷺(P6+)
①比喻退隱閒散之人。②比喻非正當男女關係中的女方。
年級字:閒(P3) 言(P1) 淡(P2) 語(P1)
①無關緊要的話。②猶閒言冷語。沒有根據的譏刺他人的話。
年級字:安(P1) 閒(P3) 自(P1) 得(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不如在家安閒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
年級字:偷(P2) 閒(P3) 躲(P1) 靜(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第一個鳳姐事多任重,別人或可偷閒躲靜,獨他是不能脫得的。”
年級字:多(P1) 管(P2) 閒(P3) 事(P1)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四回:“你這人好生無禮。誰叫你多管閒事?”
年級字:閒(P3) 言(P1) 碎(P3) 語(P1)
閒:與正事無關;碎:指說話嘮叨。嘮叨些與正事無關的話。
明·馮惟敏《正宮端正好·徐我亭歸田》:“一個道緊急軍情奉火牌,閒言碎語須耽待。”
年級字:安(P1) 閒(P3) 自(P1) 在(P1)
明·李贄《焚書·預約·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閒自在,從容應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