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áo
年級字:鑿(P6)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從「金」。金屬製品,外形短長,一面尖利,另一面可以大力撞擊、用作打孔挖槽的工具。
鑿子。
用金屬鑿子打孔、打通兩面的動作: 鑿通、鑿穿、鑿洞、鑿孔、鑿井、鑿壁借光。
用金屬鑿子猛力擊打物件的表面面弄至損: 鑿壞、鑿破、
用免強的解釋參加本來不願意的附會: 穿鑿附會。
肯定、確實、明確: 確鑿、言之鑿鑿、罪證確鑿。
《說文》:「鑿,穿木也。从金,糳省聲。」
《莊子.天道》:「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
《淮南子.氾論》:「此之是,非彼之是也;此之非,非彼之非也;譬若斤斧椎鑿之各有所施也。」
《廣雅.釋詁三》:「鑿,穿也。」如《莊子.應帝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韓非子.飾邪》:「鑿龜數筴,兆曰『大吉』,而以攻燕者,趙也。」
《呂氏春秋.分職》:「衛靈公天寒鑿池。」
《史記.平準書》:「唐蒙、司馬相如開路西南夷,鑿山通道千餘里,以廣巴蜀,巴蜀之民罷焉。」
《莊子.外物》:「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
《荀子.哀公》:「五鑿為正,心從而壞。」《孟子.離婁下》:「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
《漢書.禮樂志》:「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鑿,各取一切。」
《漢書.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鑿;薄刑用鞭扑。」
《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
漢.王充《論衡.效力》:「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
《管子.輕重戊》:「疏三江,鑿五湖。」唐.李白〈丁督護歌〉:「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kāizáo
年級字:開(P1) 鑿(P6)
詞性:動詞
開: 分開、打開、拆開。
鑿: 鑿穿、鑿洞、鑿壞。
使用金屬硬物將物件分開、開墾挖掘之意。例如: 開鑿隧道。
què záo
年級字:證(P4) 據(P4) 確(P2) 鑿(P6)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屍場檢驗,證據確鑿。且並未用刑,爾兄自認鬥殺,招供在案。今爾遠來,並非目睹,何得捏詞妄控。理應治罪,姑念爲兄情切,且恕。不準。”
年級字:圓(P1) 鑿(P6) 方(P1)
枘:榫頭;鑿:榫眼。方榫頭,圓榫眼,兩下里合不來。比喻格格不入。
戰國楚·宋玉《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年級字:鑿(P6) 壞(P2) 而(P1) 遁(P0)
壞:沒有燒過的磚瓦、陶器等。遁:逃避。謂隱居不仕。
《淮南子·齊俗訓》:“顏闔,魯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幣先焉,鑿培而遁之。”
年級字:鑿(P6) 空(P1) 之(P2) 論(P2)
宋·朱熹《朱子語類·學五》卷十一:“固不可鑿空立論,然讀書有疑有所見,自不容不立論。”
年級字:丁(P1) 公(P1) 鑿(P6) 井(P2)
漢·王充《論衡·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於井中。夫人生於人,非生於土也。”
年級字:附(P2) 會(P1) 穿(P1) 鑿(P6)
宋·陳善《捫蝨新話·歐陽公信經廢傳》:“此豈可以私意附會穿鑿而爲之哉。”
年級字:圓(P1) 鑿(P6) 方(P1)
《好逑傳》第十五回:“不過冥冥中若無作合,則日東月西,何緣相會,枘圓鑿方,入於參差。”
年級字:鑿(P6) 柱(P2) 取(P2) 書(P1)
王闓運《常公神道碑》:“公體山川之醇氣,稟玉石之上靈,鑿柱取書,安弦習禮。”
年級字:匡(P0) 衡(P4) 鑿(P6) 壁(P2)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年級字:言(P1) 之(P2) 鑿(P6) 鑿(P6)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言之鑿鑿,確可信據。”
年級字:鑿(P6) 鑿(P6) 有(P1) 據(P4)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龔起潛爲餘談之甚晰,皆鑿鑿可據。”
年級字:量(P2) 鑿(P6) 正(P1)
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圓製作可與之相契合的榫頭。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
年級字:鑿(P6) 方(P1) 圓(P1)
枘、鑿,榫頭與卯眼。一方一圓,則無法投合。比喻不調協,扞格不入。
明吾邱瑞《運甓記棄官就闢》:“一官寥落誤儒紳,枘鑿方圓迕世情。”
年級字:鑿(P6) 隧(P5) 入(P1) 井(P2)
年級字:鑿(P6) 龜(P3) 數(P2) 策(P4)
鑿龜:鑽灼龜甲,看灼開的裂紋推測吉凶;數策:數蓍草的莖,從分組計數中判斷吉凶。指古人用龜甲蓍草來卜筮吉凶。
《韓非子·飾邪》:“趙又嘗鑿龜數策而北伐燕,將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年級字:穿(P1) 鑿(P6) 附(P2) 會(P1)
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
宋·洪邁《容齋續筆·義理之說無窮》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雲。”
年級字:磨(P3) 牙(P1) 鑿(P6) 齒(P3)
年級字:鑿(P6) 壁(P2) 偷(P2) 光(P1)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年級字:確(P2) 鑿(P6) 不(P1) 移(P2)
年級字:鑿(P6) 飲(P2) 耕(P2) 食(P1)
漢·王充《論衡·感虛》:“堯時五十之民擊壤於塗,觀者曰:‘大哉堯之德也!’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
年級字:鑿(P6) 空(P1) 取(P2) 辦(P2)
宋·俞文豹《吹劍錄》:“薛寺正季宣謂州縣鑿空取辦,雖有奉法吏,欲寬弛而不得騁。”宋·丘珂《愧郯錄·作邑之制》:“間有賦人實窄,鑿空取辦,郡縣不相通融,鮮不受督趣。”
年級字:方(P1) 圓(P1) 鑿(P6)
枘:榫頭;鑿:榫眼。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戰國·楚·宋玉《九辨》:“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年級字:鑿(P6) 壞(P2) 以(P1) 遁(P0)
《淮南子·齊俗訓》:“顏闔,魯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幣先焉,鑿培而遁之。”
年級字:鑿(P6) 冰(P1) 炭(P3)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齊樑陳書十二·顧歡論道佛二家》:“愚謂歡所引道經頗確,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無二法……惟與吾儒,則如枘鑿冰炭之不相合耳。”
年級字:鑿(P6) 鑿(P6) 可(P1) 據(P4)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龔起潛爲餘談之甚晰,皆鑿鑿可據。”
年級字:鑿(P6) 楹(P0) 納(P4) 書(P1)
《晏子春秋·雜下三十》:“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焉。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
年級字:鑿(P6) 空(P1) 投(P3) 隙(P4)
《新唐書·酷吏傳序》:“推劾之吏,以嶮責痛詆爲功,鑿空投隙,相矜以殘。”
年級字:架(P2) 謊(P2) 鑿(P6) 空(P1)
年級字:妄(P4) 生(P1) 穿(P1) 鑿(P6)
年級字:鑿(P6) 骨(P2) 搗(P5) 髓(P4)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六回:“若得那先生鑿骨搗髓的臭罵了一場,即刻收拾了書箱去了。”
年級字:方(P1) 鑿(P6) 圓(P1)
鑿:榫眼;枘:榫頭。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戰國·楚·宋玉《九辨》:“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年級字:方(P1) 鑿(P6)
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同“方枘圓鑿”。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