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不(P1) 知(P1) 所(P2) 錯(P1)
錯:錯開;處置。不知道怎麼辦纔好。形容處境爲難或心神慌亂。
《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無度,嚴誅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則人反其故。”
年級字:犬(P1) 牙(P1) 交(P1) 錯(P1)
錯:交叉,錯雜。比喻交界線很曲折,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也比喻情況複雜,雙方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爲盤石宗也。”
年級字:杯(P1) 觥(P0) 交(P1) 錯(P1)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衆賓歡也。”
年級字:錯(P1) 漏(P3) 百(P1) 出(P1)
錯漏: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現次數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說話、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
年級字:舉(P2) 直(P1) 錯(P1) 枉(P6)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年級字:大(P1) 錯(P1) 特(P2) 錯(P1)
清·曾樸《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
年級字:當(P2) 面(P1) 錯(P1) 過(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明·洪應明《菜根譚·閒適》:“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爲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當面錯過。”
年級字:三(P1) 差(P2) 五(P1) 錯(P1)
清·曾樸《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麼三差五錯,那事情就難說了!”
年級字:層(P3) 見(P1) 錯(P1) 出(P1)
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
年級字:參(P3) 伍(P3) 錯(P1) 縱(P5)
明·唐順之《與萬思節主事書》:“活數者如揲蓍求卦之初,參伍錯縱而陰陽未分者也;死數者如卦畫已成之後,爲九爲六而陰陽既定者也。”
年級字:鏤(P0) 金(P1) 錯(P1) 采(P1)
年級字:規(P4) 錯(P1) 矩(P4)
偭:違背;規、矩:標準、法則和習慣。指違背改變正常的法則。
戰國·楚·屈原《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年級字:趾(P5) 踵(P0) 相(P1) 錯(P1)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革命製造廠》:“棄家逃威,望門投止者,趾踵相錯。”
年級字:神(P1) 經(P1) 錯(P1) 亂(P2)
年級字:陰(P2) 錯(P1) 陽(P1) 差(P2)
明·王逵《蠡海集·歷數》:“陰錯陽差,有十二月,蓋六十甲子分爲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爲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爲陰辰,故有陽差也。”
年級字:陰(P2) 差(P2) 陽(P1) 錯(P1)
明·王逵《蠡海集·歷數》:“陰錯陽差,有十二月,蓋六十甲子分爲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爲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爲陰辰,故有陽差也。”
年級字:將(P3) 錯(P1) 就(P1) 錯(P1)
年級字:盤(P2) 根(P1) 錯(P1) 節(P1)
盤:盤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比喻事情紛難複雜。
《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年級字:根(P1) 節(P1) 錯(P1)
明·李東陽《靈壽杖歌》:“根蟠節錯相糾纏,含風飽雪經炎寒。”
年級字:錯(P1) 落(P2) 高(P1) 下(P1)
宋·葉適《文林郎前祕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誌銘》:“已而耳改目化,氣竦神涌,古今事物,錯落高下,不以涯量。”
年級字:三(P1) 差(P2) 兩(P1) 錯(P1)
年級字:錯(P1) 落(P2) 有(P1) 致(P3)
錯落:參差不齊。致:情趣。形容事物的佈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遍山皆青皮古鬆,不下數百株,太湖石亦高低錯落有致,異鳥飛翔,哢音木杪,真蓬萊仙境也。”
年級字:錯(P1) 認(P2) 顏(P2) 標(P2)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年級字:一(P1) 差(P2) 二(P1) 錯(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親有個一差二錯,又耽擱住了,或者有個門當戶對的來說親。”
年級字:山(P1) 珍(P2) 海(P1) 錯(P1)
海錯:指各種海味。山野和海里出產的各種珍貴食品。泛指豐富的菜餚。
唐·韋應物《長安道詩》:“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羊羔如折葵。”
年級字:陰(P2) 陽(P1) 交(P1) 錯(P1)
指把陰和陽搞差了。後比喻由於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聞太師這一回陰陽交錯,一時失計。”
年級字:駢(P0) 興(P2) 錯(P1) 出(P1)
年級字:山(P1) 餚(P0) 海(P1) 錯(P1)
猶言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產的各種珍貴食品。泛指豐富的菜餚。
年級字:知(P1) 錯(P1) 能(P1) 改(P2)
說明一個人犯了過錯,能下定決心好好改過,而且從此不再犯。
年級字:錯(P1) 落(P2) 不(P1) 齊(P2)
年級字:鑄(P5) 成(P1) 大(P1) 錯(P1)
鑄:鑄造,把金屬熔化後倒入模具內製成器物;錯:錯誤。指造成嚴重的錯誤。
《資治通鑑·唐紀·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爲此錯也。”
年級字:根(P1) 牙(P1) 盤(P2) 錯(P1)
年級字:履(P6) 交(P1) 錯(P1)
《史記·滑稽列傳》:“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
年級字:千(P1) 差(P2) 萬(P2) 錯(P1)
年級字:參(P3) 差(P2) 錯(P1) 落(P2)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錯落:交錯、交織的樣子。各種不同的事物,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
《史記·滑稽列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飲五六鬥……八斗而醉。”《古文觀止》注:“上雲,一斗一石,此又添二斗、五六鬥,八斗,參差錯落。”
年級字:忙(P2) 中(P1) 有(P1) 錯(P1)
在慌張忙亂中照顧不周而產生差錯。亦作“忙中有失”。
年級字:錯(P1) 彩(P1) 鏤(P0) 金(P1)
南朝·樑·鍾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
年級字:棋(P2) 佈(P2) 錯(P1) 峙(P6)
年級字:差(P2) 三(P1) 錯(P1) 四(P1)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這小廝本說的丁一確二,這婆子生扭做差三錯四。”
年級字:槃(P0) 根(P1) 錯(P1) 節(P1)
《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年級字:一(P1) 差(P2) 半(P1) 錯(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錯,不幹小的事。”
年級字:錯(P1) 綜(P5) 複(P4) 雜(P3)
錯:交錯,交叉;綜:合在一起。形容頭緒多,情況複雜。
年級字:犬(P1) 牙(P1) 相(P1) 錯(P1)
錯:交叉,錯雜。比喻交界線很曲折,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也比喻情況複雜,雙方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爲盤石宗也。”
年級字:鏤(P0) 金(P1) 錯(P1) 彩(P1)
南朝·樑·鍾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
年級字:觥(P0) 籌(P5) 交(P1) 錯(P1)
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着。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衆賓歡也。”
年級字:縱(P5) 橫(P2) 交(P1) 錯(P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七:“見《萬法歸宗》中載有是符,其畫縱橫交貫,略如小篆。”
年級字:參(P3) 伍(P3) 錯(P1) 綜(P5)
年級字:他(P1) 山(P1) 攻(P3) 錯(P1)
年級字:錯(P1) 節(P1) 盤(P2) 根(P1)
錯:交錯;節:枝節;盤:盤曲。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①比喻事情紛難複雜。②形容人堅韌不拔。
《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年級字:議(P5) 論(P2) 紛(P2) 錯(P1)
《後漢書·袁紹傳》:“是以遠近狐疑,議論紛錯者也。”
年級字:無(P2) 所(P2) 錯(P1) 手(P1) 足(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