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
年級字:重(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輕「重」字源於商代,甲骨文從「人」,「東」聲。春秋時在底部加上「土」成為漢隸書法。
象形人負著的重物。
物體向下的力量: 重量、淨重、輕重、體重、物重、舉重。
要點、關鍵: 重點、重要、重大、重鎮、軍事重地。
狀況: 嚴重、重傷、重創、重病、重症、沉重。
注意力: 重視、器重、重男興女、重色輕友、死有輕於鴻毛 有重於泰山。
加多份量、濃烈: 口味重、重藥。
加大程度: 重刑、重罰、重手、重兵對恃、重金收購、重金招聘。
高級、特殊: 重量級。
氣氛: 隆重。
責任: 重任,重責、任導重遠。
態度: 慎重、莊重、自重。
嚴謹尊敬: 敬重、尊重。
多層面: 重疊、重重疊疊、重霄、重巒疊嶂。
遙遠的旅程: 遠渡重洋。
從頭做起: 重組、重做、重建、重設。
再次出現: 重複、重現。
再次到訪: 重遊舊地、重返、重來。
再次嘗試: 重新、重試、重施故技。
再次開門、營業: 重開、重新啟動。
再次表演: 重唱、重演。
再次提出: 重申。
再次見面: 重逢。
再次修復: 重修。
多次婚姻: 重婚。
【量詞】表達多次、累積物的單位:九重天、輕舟已過萬重山。
【節日名稱】重陽節、重九。
【地名】重慶。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凡食無彊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是以謂之疾首。」
《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今故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也。」
《漢書.卷四.文帝紀》:「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荀子.議兵》:「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唐.白居易〈渭村雨歸〉詩:「復茲夕陰起,野色重蕭條。」
fù zhòng
zhòng rèn
chóng shēn
zhòng
年級字:重(P1) 耳(P1)
詞性:名詞
姖重耳,
晉文公,
公子重耳參考百度:
晉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 [2]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3]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週天子賞賜。 [4] 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 [5] 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chóng shēng
shuāngchóng
年級字:雙(P2) 重(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兩個、兩層的意思。
雙重標準、雙重性格、雙重身分、雙重任務、雙重效果。
「雙」一雙、一對,兩個。
「重」重複、多次、多層。
1. 兩個、兩層的意思。
2. 在一件事上兩個不同而有矛盾或衝突的含意。
piān zhòng
bǐ zhòng
年級字:比(P1) 重(P1)
1.物體的重量與其體積的比值。有些國家是把比重規定為物體的重量和同體積的純水在4℃時的重量之比。例如金子的比重是19.3,水銀的比重是13.552.一種事物在整體中所佔的分量
bìngzhòng
zhòng liàng
年級字:重(P1) 量(P2)
詞性:形容詞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物體所具有的向下的力的大小 。
tǐ zhòng
zhòng fù
chóng guāng
年級字:重(P1) 光(P1)
詞性:名詞
1.重新見到光明:大地重光。
2.光復:驅逐外寇,重光河山。
chóng féng
zhòng shǎng
年級字:重(P1) 賞(P4)
詞性:形容詞
重罸,
重責形容豐厚的賞賜以作回報或報酬, 有鼓勵的動機。參考:
1. 《莊子‧讓王》: “ 屠羊說 曰: ‘ 楚國 之法, 必有重賞大功而后得見。 ’”
2. ▶ 《淮南子‧人間訓》: “ 陽虎 為亂于 魯 , 魯君 令人閉城門而捕之, 得者有重賞, 失者有重罪。”
3. ▶ 《后漢書‧桓譚傳》: “既無重賞以相恩誘, 或至虜掠奪其財物。”
4. 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
Yǔ zhòng
zhòng xīn
年級字:重(P1) 心(P1)
主旨,
主題,
核心,
焦點,
要點,
重點1.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點2.指事情的核心或主要部分
bǎo zhòng
年級字:保(P2) 重(P1)
詞性:動詞
珍惜,
珍愛,
珍重朋友聚會後道別的口語,保重引申為愛護身體,注重健康,被用為問候語。意為在生活工作中照顧好自己。
jiào zhòng
chóng jiàn
cǎn zhòng
qì zhòng
fán zhòng
年級字:煩(P4) 重(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令人心煩意亂的任務、嚴重事件。
zhòng dà
zhòng dàn
年級字:重(P1) 擔(P3)
詞性:名詞
重任1.斤量重的擔子。比喻繁重的工作2.喻指沉重的生活、精神負擔
rèn zhòng
zhòng huó
jiā zhòng
zhù zhòng
zūn zhòng
zhòng yòng, chóng yòng
年級字:重(P1) 用(P1)
詞性:動詞
zhòng yòng:
加以重视任用。器重任用。chóng yòng
重複使用。
zhòng bīng
shèn zhòng
chóng xīn
chóng shān
chén zhòng
zhòng jīn
fēn zhòng
年級字:分(P2) 重(P1)
詞性:形容詞
茂盛貌 - 三國 魏 曹植 《磐石篇》:“蒹葭彌斥土,林木無分重。” 余冠英 注:“‘分’同‘紛’,紛重是盛多貌
zhēn zhòng
hòu zhòng
yán zhòng
年級字:嚴(P4) 重(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要緊平常,
平淡,
輕微重大影響的事情和後果。
他的病情已經很嚴重。
他因為受到非常嚴重的傷害,醫生可以用的藥物也很有限。
「嚴」嚴厲,不容鬆弛。
「重」重大、不輕、慘重。重大影響的事情和後果。
《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安少傳良學,為人嚴重有威,見敬於州里。」
《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郭解傳》:「諸公以故嚴重之,爭為用。」情勢緊急危險。
chóng shēn
chóng yóu
chóng shí
年級字:重(P1) 拾(P2)
詞性:動詞
重新合好。如:重拾舊歡
原來已經丟失的東西,再重新找回。如:重拾信心
fán zhòng
zhòng shì
zhòng wù
年級字:重(P1) 物(P1)
詞性:形容詞
1.沉重的物件。
2.指體育運動或訓練中用於投、擲、舉的東西(如鉛球)。
3.有時候不一定僅僅指沉重的物體,在物理領域中專指被研究的物體,就是說此時具有重量的物體均可被稱為重物。
zhuāng zhòng
gèng zhòng
zhòng yào
chí zhòng
duō chóng
年級字:多(P1) 重(P1)
詞性:形容詞
單一複雜的性質或狀態,多種多樣或形形色色的性質或狀態。
zhì zhòng
年級字:滯(P6) 重(P1)
詞性:形容詞
1.沉重;不流暢。
例:茅盾《子夜》七:“叫做'雲卿'的那位月牙須的狹長臉,很滯重地拖著腳步,落在最後。”《艾青詩選·自序》:“形象思維的活動,在於使所有滯重的物質長上翅膀。”
葉聖陶《火災·祖母的心》:“《國文教科書》不比兒歌,沒有流轉和諧的聲調,唱著唱著,只聽得一個個艱澀而滯重的字音。”
chóng qìng
年級字:重(P1) 慶(P2)
重慶,簡稱巴和渝,別稱巴渝、山城、渝都、橋都,霧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1] ,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藝術等中心,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中西部地區水、陸、空型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簡稱“渝”。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宋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定重慶為戰時首都和永久陪都。
共和國成立初期為西南大區駐地和中央直轄市,1997年6月18日恢復成立中央直轄市後,重慶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步伐加快,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製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金融、商貿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十三五”期間,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國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創新中心和內陸開放高地。 [2]
重慶擁有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以及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重慶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萬州保稅物流中心,過境72小時內免簽,進口整車、水果、肉類、生鮮海產等口岸。
cū zhòng
年級字:粗(P2) 重(P1)
詞性:形容詞
笨重尖細粗大笨重而價值不高的器物,與細軟相對;形容工作繁重而費力,與輕便相對;形容聲音低而强。
chóngchàng
年級字:重(P1) 唱(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重複把歌曲唱一次。
Shì zhòng
bìng zhòng
jìng zhòng
qīng zhòng
年級字:輕(P2) 重(P1)
1.物體重量的大小2.謂尊卑貴賤。亦指尊卑貴賤的人
chóng dié
年級字:重(P1) 疊(P4)
詞性:名詞
1.亦作“ 重曡 ”。亦作“ 重迭 ”2.引申為再三
wàng zhòng
年級字:望(P2) 重(P1)
詞性:形容詞
名望大。
《南齊書·江謐傳》:“以劉景素親屬望重,物應樂推,獻誠薦子,窺窬非望。” 唐周賀《贈姚合郎中》詩:“望重來為守土臣,清高還似武功貧。”《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許武﹞此時望重朝班,名聞四野。”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遠師之維護,亦不能風行也。”
wěn zhòng
chóng tí
chóng yǐng
chóng fǎn
chóng yuán
年級字:重(P1) 圓(P1)
詞性:名詞,動詞
1.一圈套一圈。
例: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堋雲五色,的暈重圓。”
2.指天。
例:《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一·紫極舞》:“至道生元氣,重圓法混成。”《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一·第二奏》:“百靈朝太上,萬法祖重圓。”
3.重新團圓。
例:明馬鑾《樂昌公主》詩:“玉顏頓減郎休怪,鏡裡重圓亦有痕。” 清沉复《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夫婦欣然,仍歸故宅,骨肉重圓。” 姚華《曲海一勺·駢史上》:“幾於章章怨別,語語傷離,或好合之難常,識重圓之匪易。”
chóng chóng
lóng zhòng
年級字:隆(P3) 重(P1)
詞性:形容詞
莊重,
盛大簡慢,
草率,
輕率1. 盛大莊重, 以盛大、莊嚴和特別注意形式為特徵的2. 深厚
3. 重視
zhuó zhòng
zhòng diǎn
chóng wéi
shī zhòng
年級字:師(P1) 重(P1)
詞性:形容詞
尊師重道: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chóng dú ,zhòng dú
年級字:重(P1) 讀(P1)
詞性:動詞
復讀讀chóng dú 時:學生因成績不合格而留在原來的年級重新學習。 讀zhòng dú 時:把一個詞或片語裏的某個音節或語句裏的某幾個音節讀得重些、强些。
jǔ zhòng
jīn zhòng
jiè zhòng
年級字:借(P1) 重(P1)
詞性:動詞
借勢借別人的權勢、名望為己謀利
例:特聖俞子孫不耀,故挾之借重以欺世。 --王銍
zhòng yā
chóng yǎn
chóng xiàn
年級字:重(P1) 現(P1)
詞性:動詞
再現是記憶的一種重要過程。當以前識記過的事物不在現時,在其他刺激物的影響下,把它的映象重新呈現出來叫做重現。重現也可稱為再生、再現或回憶。重現出來的映象形式可以是表像、語詞、思想、情感,也可以是動作。
zhòng shāng
guì zhòng
chóng fù
zhèng zhòng
níng zhòng
bèn zhòng
chóng yáng
年級字:重(P1) 陽(P1)
詞性:名詞
1.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2.古代中醫謂周身發熱,脈象旺盛
nóng zhòng
年級字:濃(P3) 重(P1)
詞性:形容詞
濃厚,
濃郁淡泊,
清淡,
稀薄1.氣味色彩等濃而重。
2.有強烈、鮮明、深厚的意思,也形容煙霧、氣味、露水以及霧氣等很濃很重。
Chóngzǔ
年級字:重(P1) 組(P2)
詞性:動詞
重組(Re organization)是指企業製定和控制的,將顯著改變企業組織形式、經營範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屬於重組的事項主要包括:①出售或終止企業的部分經營業務;②對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較大調整;③關閉企業的部分營業場所,或將營業活動由一個國家或地區遷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重組還包括股份分拆、合併、資本縮減(部分償還)以及名稱改變
chóng wēn
年級字:重(P1) 溫(P2)
詞性:動詞
1.複習知識
例:重溫他的拉丁文
2.回想
例:我認為我們應該拿出我們的手抄本來重溫一下那些格言
年級字:豆(P1) 重(P1) 瞑(P0)
原指多吃大豆使人發胖,吃榆能使人久睡。後形容人本性難改。
三國·魏·稽康《養生論》:“豆令人重,榆令人瞑。”
年級字:秉(P5) 節(P1) 持(P4) 重(P1)
《後漢書·伏湛傳》:“[伏湛]遭時反覆,不離兵兇,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
年級字:重(P1) 門(P1) 擊(P3) 柝(P6+)
柝:打更用的梆子。設置重重門戶,並派更夫巡夜。指嚴加戒備,以防不測。
年級字:語(P1) 重(P1) 心(P1) 長(P1)
年級字:重(P1) 熙(P6) 累(P3) 葉(P1)
《舊唐書·音樂志四》:“三光再朗,庶績其凝。重熙累葉,景命是膺。”
年級字:道(P1) 高(P1) 德(P4) 重(P1)
艾蕪《回家》:“水元伯伯打發人來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講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爲水元伯伯是這村裏道高德重的人,沒法子違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頭皮去了。”
年級字:恩(P2) 威(P3) 並(P2) 重(P1)
《三國志·吳書·周魴傳》:“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恩威並行。”
年級字:重(P1) 操(P2) 舊(P2) 業(P2)
吳趨《姑蘇野史·賽金花二三事》:“賽金花隨洪鈞的棺材返蘇入葬時,突然中途變卦,跑到上海重操舊業,改名曹夢蘭,懸牌應客。”
年級字:心(P1) 腹(P4) 重(P1) 患(P3)
年級字:繁(P3) 刑(P3) 重(P1) 賦(P6)
年級字:負(P3) 重(P1) 涉(P4) 遠(P1)
揹着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鉅任務。同“負重致遠”。
晉·葛洪《抱朴子·勤求》:“不辭負重涉遠,不避經險履危。”
年級字:重(P1) 熙(P6) 累(P3) 洽(P6)
漢·班固《東都賦》:“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張銑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繼之,故曰重熙累洽。”
年級字:重(P1) 足(P1) 而(P1) 立(P1)
西漢·賈誼《過秦論》下:“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年級字:重(P1) 牀(P1) 迭(P0) 屋(P1)
年級字:迭(P0) 矩(P4) 重(P1) 規(P4)
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後形容模仿、重複。
《三國志·蜀書·郄正傳》:“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動若重規,靜若迭矩。”
年級字:高(P1) 爵(P4) 重(P1) 祿(P0)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看官們,你道征伐是一刀一槍事業,勝負未分,晉王乃隋親王,高爵重祿,有甚不安逸,卻要做此事?”
年級字:沉(P2) 重(P1) 少(P1) 言(P1)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魏書·道武七王傳·河南王曜傳》:“少有父風,頗覽書傳。沉重少言,寬和好士。”
年級字:未(P1) 足(P1) 輕(P2) 重(P1)
年級字:重(P1) 興(P2) 旗(P3) 鼓(P2)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現下招集人才,團練軍馬,倘有機會可乘,一定重興旗鼓。”
年級字:重(P1) 三(P1) 疊(P4) 四(P1)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二:“本朝建官重三疊四,多少勞擾!此須大有爲後痛更革之。”又卷一百一十八:“經書中所言只是一個道理,都重三疊四說在理,只是許多頭面出來。”
年級字:破(P2) 鏡(P2) 重(P1) 圓(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破鏡重合、金鏡重圓覽鏡歸妻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後重新團聚。
破: 破裂、破壞。
鏡: 明鏡、鏡子。夫妻房間共用的鏡子。
重: 重新、重現。
圓: 圓滿、團圓。
破裂的鏡子可以重新復合。
宋.周文謨〈念奴嬌.棋聲特地〉詞:「破鏡重圓,玉環猶在,鸚鵡言如昨。秦箏別後,知他幾換絃索。」
宋.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詞:「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
元.施惠《幽閨記》第三六齣:「破鏡重圓從古有,何須疑慮反生愁?」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合,固是好事,這美中有不足處,那王夫人雖是所遭不幸,卻與人為妾,已失了身。」
《二刻拍案驚奇》卷九:「若果如此,真是姻緣不斷。古來破鏡重圓,釵分再合,信有其事了。」
《隋唐演義》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成語故事】 南北朝末年,北周丞相楊堅舉兵南下,攻打南朝陳國。當時太子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於戰亂離散時把一面銅鏡分為兩半,各人保存一半,作為他日重逢的信物。後來兩人在戰後因為鏡片的出現獲得重新團聚的機會。後人將這個故事簡稱為「破鏡重圓」,用來比喻夫妻離散或感情決裂後重新團圓合好。
年級字:重(P1) 起(P1) 爐(P3)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頓挫,總要使前功盡棄,又來重起爐竈。”
年級字:重(P1) 巒(P0) 疊(P4)
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疊嶂何孱顏。”
年級字:不(P1) 足(P1) 輕(P2) 重(P1)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五:“筆帖式爲滿洲進身之一途,今各衙門皆有,額設候補者又盈千累萬,視爲不足輕重矣。”
年級字:重(P1) 金(P1) 兼(P3) 紫(P2)
指一門中有數人佩金印紫綬,極言榮顯。秦漢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綬。
《後漢書·宦者傳·呂強》:“中常侍曹節、王甫、張讓等,及侍中許相,併爲列侯……又並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繼爲蕃輔。”李賢注:“金印紫綬。重、兼,言累積也。”
年級字:義(P3) 重(P1) 恩(P2) 深(P2)
唐·呂頌《代郭令公謝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榮加望外,恩深義厚,何以克堪;糜軀粉骨,不知所報。”
年級字:重(P1) 足(P1) 一(P1) 跡(P2)
《漢書·佞幸傳·石顯》:“自是公聊以下畏顯,重足一跡。”顏師古注:“言極恐懼,不敢自寬縱。”
年級字:重(P1) 規(P4) 累(P3) 矩(P4)
指前後相合,合乎同樣的規矩法度。亦比喻因襲、重複。
《藝文類聚》卷九五引晉·王廙《白兔賦》序:“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譯而獻白雉,著在前典,歷代以爲美談。今在我王,匡濟皇維,而有白兔之應,可謂重規累矩,不忝先聖也。”
年級字:老(P1) 調(P4) 重(P1) 彈(P4)
比喻把說過多次的理論、主張重新搬出來。也比喻把擱置很久的技藝重新做起來。亦作“舊調重彈”、“重彈老調”。
年級字:鄭(P4) 重(P1) 其(P2) 辭(P5)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肅其貌,鄭重其辭說道:‘年兄!你今日束脩來見我,其實慚愧。’”
年級字:名(P2) 德(P4) 重(P1) 望(P2)
年級字:極(P2) 重(P1) 不(P1) 反(P1)
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於消極方面。同“極重難返”。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爲聖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年級字:重(P1) 明(P1) 繼(P3) 焰(P6)
明·李贄《五宗說》:“因其支分派別,源流不絕,則名之曰宗;因其重明繼焰,明明無盡,則稱之曰燈,其實一也。”
年級字:任(P3) 重(P1) 至(P1) 遠(P1)
願意指負載沉重而可以到達遠方。後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績。
年級字:積(P3) 重(P1) 難(P2) 返(P2)
重:程度深;返:迴轉。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
《國語·晉語》:“重,無乃難遷乎?”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一三·舊制一廢難復》:“此又皆勢處極重之難返者。”
年級字:輕(P2) 財(P3) 重(P1) 士(P1)
年級字:捲(P4) 土(P1) 重(P1) 來(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重新恢復勢力。
比喻失敗之後,重組兵力,再次來過。
唐·杜牧《題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年級字:重(P1) 規(P4) 迭(P0) 矩(P4)
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後形容模仿、重複。
《三國志·蜀書·郤正傳》:“動若重規,靜若迭矩。”
年級字:重(P1) 蹈(P3) 覆(P5) 轍(P0)
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年級字:顧(P3) 慮(P4) 重(P1) 重(P1)
重重:一層又一層。一層又一層的顧慮。形容顧慮極多,難於放手行事。
年級字:深(P2) 仇(P4) 重(P1) 怨(P3)
魯迅《且介亭雜文·阿金》:“在鄰近鬧攘一下當然不會成什麼深仇重怨。”
年級字:尊(P3) 師(P1) 重(P1) 道(P1)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年級字:輕(P2) 重(P1) 倒(P2) 置(P3)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寫文章做演說就不同了,這是專爲影響人的,我們的同志反而隨隨便便,這就叫做輕重倒置。”
年級字:昏(P3) 鏡(P2) 重(P1) 明(P1)
元·無名氏《神奴兒》第四折:“今日投至見大人,似那撥雲見日,昏鏡重明。”
年級字:口(P1) 耳(P1) 並(P2) 重(P1)
魯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給他進了中西折中的學堂,英文又專是‘口耳並重’的。”
年級字:無(P2) 足(P1) 輕(P2) 重(P1)
馮德英《迎春花》第四章:“這次清算對蔣殿人來說真可謂牛身失毛,無足輕重。”
年級字:舊(P2) 話(P1) 重(P1) 提(P2)
柯巖《尋找回來的世界》:“遲威他們不再決定調吳家駒時就拋這個材料,現在都舊話重提,原因何在呢?”
年級字:德(P4) 隆(P3) 望(P2) 重(P1)
《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議,稱己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羣僚皆應盡敬。”
年級字:舊(P2) 地(P1) 重(P1) 遊(P2)
年級字:重(P1) 見(P1) 天(P1) 日(P1)
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年級字:忍(P1) 辱(P5) 負(P3) 重(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年級字:重(P1) 作(P2) 馮(P0) 婦(P2)
趙師傅不當苦力已有十多年了,迫於生計艱難,現在只能~。
年級字:重(P1) 巖(P0) 迭(P0) 障(P4)
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迭嶂何孱顏。”
年級字:積(P3) 重(P1) 不(P1) 反(P1)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清·戴名世《〈三山存業〉序》:“當明之初,以科目網羅天下之士,已而諸科皆罷,獨以時文相尚,而進士一途遂成積重不反之勢。”
年級字:力(P1) 小(P1) 任(P3) 重(P1)
年級字:德(P4) 高(P1) 望(P2) 重(P1)
《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羣僚皆應盡敬。”
年級字:輕(P2) 重(P1) 失(P2) 宜(P3)
年級字:重(P1) 氣(P1) 輕(P2) 生(P1)
唐·張說《巡邊河北作》詩之一:“沙場積路何爲爾,重氣輕生如許國。”
年級字:任(P3) 重(P1) 道(P1) 遠(P1)
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年級字:重(P1) 氣(P1) 徇(P0) 命(P3)
南朝·樑·沈約《爲東宮謝敕賜孟嘗君劍啓》:“田文重氣徇命,四豪莫及。”
年級字:災(P3) 難(P2) 深(P2) 重(P1)
當年軍閥混戰時期兵亂不定,加上黃河決堤,蟲災連年,老百姓真是~啊!
年級字:權(P5) 重(P1) 望(P2) 崇(P3)
年級字:安(P1) 土(P1) 重(P1) 居(P2)
《後漢書·楊終傳》:“傳曰:‘安土重居,謂之衆庶。’”
年級字:重(P1) 葩(P0) 累(P3) 藻(P4)
明·楊慎《跋趙文敏公書巫山詞》:“古傳記稱帝之季女曰瑤姬,精魄化草,實爲靈芝,宋玉本此以託諷,後世詞人,轉加緣飾,重葩累藻,不越此意。”
年級字:食(P1) 不(P1) 重(P1) 味(P2)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記·吳太伯世家》:“越王勾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衆。”
年級字:重(P1) 牀(P1) 疊(P4) 屋(P1)
周恩來《“七七”四年》:“戰時的政治機關,貴簡單而不貴複雜,機關應集中而不應重牀疊屋。”
年級字:濃(P3) 墨(P2) 重(P1) 彩(P1)
年級字:重(P1) 修(P2) 舊(P2) 好(P1)
年級字:重(P1) 關(P2) 擊(P3) 柝(P6+)
《宋書·沈攸之傳》:“所以未具上聞者,欲待至上,面自諮申。不圖重關擊柝,覲接莫由。”
年級字:恩(P2) 重(P1) 如(P2) 山(P1)
宋·陸游《刪定官供職謝啓》:“拔茅以徵,冒處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無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年級字:重(P1) 山(P1) 覆(P5) 水(P1)
宋·林逋《風水洞》詩:“平昔常聞風水洞,重山覆水去無窮。”
年級字:輕(P2) 生(P1) 重(P1) 義(P3)
年級字:敬(P2) 賢(P4) 重(P1) 士(P1)
年級字:語(P1) 重(P1) 心(P1) 沉(P2)
康濯《東方紅》第五章二:“孟老漢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氣全消,甚至還進一步責備自己似的,啞默了半天,才又腦袋一擡,愣着兩隻深窩大眼,語重心沉地說。”
年級字:語(P1) 重(P1) 情(P2) 深(P2)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年級字:重(P1) 規(P4) 襲(P5) 矩(P4)
指前後相合,合乎同樣的規矩法度。亦比喻因襲、重複。
漢·王符《潛夫論·思賢》:“雖相去百世,縣年一紀,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亡徵敗跡,若重規襲矩,稽節合符。”
年級字:重(P1) 氣(P1) 輕(P2) 命(P3)
三國·魏·曹植《七啓》:“是以雄俊之徒,交黨結倫,重氣輕命,感分遺身。”
年級字:重(P1) 規(P4) 矩(P4)
指前後相合,合乎同樣的規矩法度。亦比喻因襲、重複。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皇夏》:“堯昔命舜,舜亦命禹,大人馭歷,重規沓矩。”
年級字:如(P2) 牛(P1) 負(P3) 重(P1)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鬥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年級字:重(P1) 熙(P6) 累(P3) 盛(P2)
《舊唐書·禮儀志六》:“國家系本仙宗,業承聖祖,重熙累盛,既錫無疆之休,合享登神,思弘不易之典。”
年級字:極(P2) 重(P1) 難(P2) 返(P2)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於消極方面。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鬆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於景定,訖於洪武,而徵科之額,十倍於紹煕以前者也。”
年級字:輕(P2) 怕(P1) 重(P1)
毛澤東《紀唸白求恩》:“不少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
年級字:幣(P3) 重(P1) 言(P1) 甘(P2)
禮物豐厚,言辭好聽。指爲了能達到某種目的而用財物誘惑。
年級字:安(P1) 故(P1) 重(P1) 遷(P5)
漢劉向《說苑·修文》:“觸情從欲,謂之禽獸;苟可而行,謂之野人;安故重遷,謂之衆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謂之土。”
年級字:任(P3) 重(P1) 才(P1) 輕(P2)
三國蜀·諸葛亮《與參軍掾屬教》:“任重才輕,故多闕漏。”
年級字:任(P3) 重(P1) 道(P1) 悠(P4)
年級字:輕(P2) 重(P1) 緩(P4) 急(P1)
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於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七:“古之人有至於張空弮、羅雀鼠而民無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結其心乎?此又權於緩急輕重之間而爲不得已之計也。”
年級字:重(P1) 溫(P2) 舊(P2) 業(P2)
宋·陳亮《謝留丞相啓》:“亮青年立志,白首奮身,敢不益勵初心,期在重溫舊業。”
年級字:苦(P1) 難(P2) 深(P2) 重(P1)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四章:“苦難深重的農民,怎能再忍受反動派的蹂躪。”
年級字:朽(P4) 骨(P2) 重(P1) 肉(P1)
年級字:擇(P5) 福(P1) 宜(P3) 重(P1)
語出《國語·晉語六》:“擇福莫若重,擇禍莫若輕。”
年級字:威(P3) 重(P1) 令(P2) 行(P1)
年級字:權(P5) 衡(P4) 輕(P2) 重(P1)
權衡:衡量。衡量哪個輕,哪個重。比喻比較利害得失的大小。
《淮南子·泰族訓》:“欲知輕重而無以,予之以權衡,則喜。”《莊子·胠篋》:“爲之權衡以稱之。”
年級字:恩(P2) 深(P2) 義(P3) 重(P1)
唐·呂頌《代郭令公謝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榮加望外,恩深義厚,何以克堪;糜軀粉骨,不知所報。”
年級字:重(P1) 足(P1) 屏(P4) 氣(P1)
《宋書·柳元景傳》:“師祖嚴暴無常,元景雖荷寵遇,恆慮及禍。太宰江夏王義恭及諸大臣,莫不重足屏氣,未嘗敢私往來。”
年級字:重(P1) 振(P2) 旗(P3) 鼓(P2)
清·湘靈子《軒亭冤·驚夢》:“儂欲重振旗鼓,煩你擬篇男女平權文勸戒女子。”
年級字:重(P1) 望(P2) 高(P1) 名(P2)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一·臺省互改》:“唯顧涇陽憲臣以銓郎救辛總憲外謫,後再入吏部,最爲創見,然重望高名,終不得志而去。”
年級字:重(P1) 巒(P0) 疊(P4)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漯水》:“其山(雁門山)重巒疊巘,霞舉雲高,連山隱隱,東出遼塞。”
年級字:老(P1) 成(P1) 持(P4) 重(P1)
清·魏善伯《留侯論》:“而老成持重,坐靡歲月,終於無成者,不可勝數。”
年級字:疊(P4) 矩(P4) 重(P1) 規(P4)
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後形容模仿、重複。
《三國志·蜀書·郤正傳》:“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動若重規,靜若迭矩。”
年級字:瞑(P0) 豆(P1) 重(P1)
語出《文選·嵇康<養生論>》:“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雲:‘食豆三年,則身重,行止難。’又曰:‘啖榆,則瞑不欲覺也。’”
年級字:高(P1) 官(P2) 重(P1) 祿(P0)
金·丘處機《滿庭芳·述懷》詞:“任使高官重祿,金魚袋、肥馬輕裘。”
年級字:累(P3) 屋(P1) 重(P1) 架(P2)
唐·劉知幾《史通·序例》:“濫觴肇跡,容或可觀,累屋重架,無乃太甚。”
年級字:重(P1) 複(P4) 詞(P1) 組(P2)
詞性:名詞
重複字詞
年級字:委(P3) 重(P1) 投(P3) 艱(P3)
年級字:久(P1) 別(P1) 重(P1) 逢(P4)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多年不見了,說了幾句久別重逢的話,招呼大家坐下,書僮送上茶來。”
年級字:無(P2) 所(P2) 重(P1) 輕(P2)
年級字:舊(P2) 事(P1) 重(P1) 提(P2)
年級字:重(P1) 足(P1) 屏(P4) 息(P1)
宋·葉適《法度總論二》:“魏武雖嚴科條,審律令,以重足屏息操制羣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盡以行其職守者猶在也。”
年級字:重(P1) 頭(P1) 來(P1) 過(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輕(P2) 財(P3) 重(P1) 義(P3)
漢·元王皇后《賜公孫弘子孫當爲後者爵詔》:“股肱宰臣,身行儉約,輕財重義,較然著明。”
年級字:百(P1) 舍(P2) 重(P1) 繭(P6)
《戰國策·宋策》:“公輸盤爲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盤。”
年級字:重(P1) 三(P1) 迭(P0) 四(P1)
年級字:沉(P2) 謀(P4) 重(P1) 慮(P4)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阮文達公擬疏》:“是沉謀重慮,制勝萬里,師徒不勞,兵矢未折,功莫偉焉。”
年級字:無(P2) 足(P1) 重(P1) 輕(P2)
沒有它並不輕些,有它也並不重些。指無關緊要。同“無足輕重”。
年級字:年(P1) 高(P1) 望(P2) 重(P1)
鄒韜奮《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而且不僅知識青年的自由安全毫無保障,甚至年高望重爲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馬寅初先生,也……”
年級字:坐(P1) 不(P1) 重(P1) 席(P4)
年級字:安(P1) 土(P1) 重(P1) 舊(P2)
《後漢書·南蠻傳》:“[蠻夷]外癡內黠,安土重舊。”
年級字:致(P3) 遠(P1) 任(P3) 重(P1)
指擔負重任而行於遠方。常比喻人的才幹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遠”。
年級字:重(P1) 巒(P0) 復(P4)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回:“看那山勢,雖不比梁山廣,卻也險峻,周圍重巒復嶂,只有山前一條大路。”
年級字:千(P1) 鈞(P6+) 重(P1) 負(P3)
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商君書·錯法》:“烏獲舉千鈞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年級字:慎(P5) 重(P1) 其(P2) 事(P1)
年級字:言(P1) 重(P1) 九(P1) 鼎(P5)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爲重。”
年級字:安(P1) 土(P1) 重(P1) 遷(P5)
土:鄉土;重:看得重,不輕易。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
《漢書·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年級字:重(P1) 紙(P2) 累(P3)
《隋書·禮儀志四》:“苟別君臣同異之禮,恐重紙累札,書不盡也。”
年級字:功(P1) 高(P1) 望(P2) 重(P1)
明·孫梅錫《琴心記·相如受世》:“將軍不必怨悵,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年級字:輕(P2) 死(P3) 重(P1) 義(P3)
年級字:啖(P0) 以(P1) 重(P1) 利(P2)
啖:吃,引誘;重:大、厚;利:利益、好處。用優厚的利益和好處引誘或收買人。
《史記·高祖紀》:“沛公以爲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
年級字:鄭(P4) 重(P1) 其(P2) 事(P1)
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年級字:德(P4) 重(P1) 恩(P2) 弘(P6)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廣大。形容普施恩德。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年級字:重(P1) 生(P1) 爺(P2) 孃(P6+)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你是個死囚,大老爺要開脫你,也全虧我在旁邊說幾句好話,我便是你的重生爺孃。”
年級字:輕(P2) 掇(P0) 重(P1)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怎下的着他拈輕掇重,可便掃牀也波疊被。”
年級字:重(P1) 巖(P0) 疊(P4) 障(P4)
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疊嶂何孱顏。”
年級字:重(P1) 睹(P5) 天(P1) 日(P1)
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年級字:深(P2) 惟(P0) 重(P1) 慮(P4)
猶深思熟慮。謀劃周密,考慮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年級字:避(P4) 重(P1) 就(P1) 輕(P2)
指迴避重的責任,只揀輕的來承擔。也指迴避要點,只談無關緊要的事情。
宋·劉摯《侍御史黃君墓誌銘》:“民始不以多男爲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
年級字:鐘(P2) 鳴(P4) 鼎(P5) 重(P1)
明·唐順之《章孺人傳》:“徒苟且富貴,即鐘鳴鼎重,亦何足道。”
年級字:沒(P1) 輕(P2) 沒(P1) 重(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9回:“那小孩子沒輕沒重的便說不好了,石師爺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年級字:重(P1) 男(P1) 輕(P2) 女(P1)
曲波《林海雪原》二十:“說的白茹含羞帶樂的一撅嘴,‘什麼黃毛丫頭,重男輕女的思想。’”
年級字:輕(P2) 身(P1) 重(P1) 義(P3)
晉·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進趣之術,輕身重義之節。”
年級字:居(P2) 不(P1) 重(P1) 席(P4)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
年級字:兼(P3) 朱(P1) 重(P1) 紫(P2)
年級字:重(P1) 中(P1) 之(P2) 重(P1)
詞性:形容詞,助詞
最重要的。
重: 重大、重要。
中: 其中。
之: 是。
重: 重大、重要。
年級字:重(P1) 牀(P1) 迭(P0) 架(P2)
年級字:重(P1) 規(P4) 疊(P4) 矩(P4)
規與規相重,矩與矩相迭。指前後相合,重疊的規矩與制度。比喻因襲、重複。
年級字:重(P1) 跡(P2) 屏(P4) 氣(P1)
《北齊書·酷吏傳·盧裴》:“又伺察官人罪失,動即奏聞,朝士見之,莫不重跡屏氣,皆目之爲盧校事。”《北史·恩幸傳·穆提婆》:“令萱則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則唐邕之徒,皆重跡屏氣。”
年級字:重(P1) 整(P2) 旗(P3) 鼓(P2)
清·蕭山湘靈子《軒亭冤》捲上:“依欲重振旗鼓,煩你擬篇男女乎權文,勸戒女子。”
年級字:故(P1) 技(P2) 重(P1) 演(P2)
《人民日報》1966.1.7:“所謂‘停止轟炸’,這不過是約翰遜政府的故技重演。”
年級字:權(P5) 重(P1) 秩(P2) 卑(P3)
年級字:規(P4) 重(P1) 矩(P4) 疊(P4)
年級字:遠(P1) 涉(P4) 重(P1) 洋(P1)
年級字:重(P1) 金(P1) 襲(P5) 湯(P2)
宋·司馬光《評項羽誅韓生》:“疏斥忠良,猜忌有功,使臣下皆無親附之意,推此道理行之,雖重金襲湯,不能以一日守也。”
年級字:昏(P3) 鏡(P2) 重(P1) 磨(P3)
昏鏡:昏暗的銅鏡。將昏暗的銅鏡重新磨光。比喻重見光明。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見孔目哥哥呵!似那撥雲見日,昏鏡重磨。”
年級字:舊(P2) 調(P4) 重(P1) 彈(P4)
朱自清《回來雜記》:“北平早就被稱爲‘大學城’和‘文化城’,這原是舊調重彈,不過似乎彈得更響了。”
年級字:積(P3) 重(P1) 不(P1) 返(P2)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故餘謂偏伐陽者,韓非刑名之學;偏補陽者,商鞅富強之術。初用皆有功,積重不返,其損傷根本則一也。”
年級字:重(P1) 輕(P2)
形容事物發展不均衡,或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公正。同“畸輕畸重”。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編審·編審餘論》:“丁與糧,無畸重畸輕之弊。”
年級字:居(P2) 不(P1) 重(P1) 茵(P0)
坐臥處不鋪兩重墊子。比喻生活非常的節儉。同“居不重席”。
晉·陳元達《諫起儀樓》:“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
年級字:道(P1) 高(P1) 望(P2) 重(P1)
鄭觀應《與青城山人書》:“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張大同,聯合世界異同之民族,組織全球統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綱,必以道德爲本。”
年級字:心(P1) 事(P1) 重(P1) 重(P1)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二七章:“毛人鳳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來回走着。”
年級字:不(P1) 知(P1) 輕(P2) 重(P1)
《呂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
年級字:負(P3) 重(P1) 吞(P3) 污(P5)
嚴復·夏曾佑《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負重吞污,圖其所志。”
年級字:負(P3) 重(P1) 致(P3) 遠(P1)
負:揹着;致:送到。揹着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鉅任務。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年級字:重(P1) 光(P1) 累(P3) 洽(P6)
唐·崔融《嵩山啓母廟碑》:“重光累洽,下武嗣文,負扆而化,垂衣以君。”
年級字:舊(P2) 雨(P1) 重(P1) 逢(P4)
清·尹會一《健餘尺牘·三·與王罕皆太史》:“比想舊雨重逢,促膝談心,亦大兄閒居之一快也。”
年級字:緩(P4) 急(P1) 輕(P2) 重(P1)
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於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七:“古之人有至於張空弮、羅雀鼠而民無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結其心乎?此又權於緩急輕重之間而爲不得已之計也。”
年級字:舉(P2) 重(P1) 若(P3) 輕(P2)
舉起沉重的東西像是在擺弄輕的東西。比喻能力強,能夠輕鬆地勝任繁重的工作或處理困難的問題。
清·趙翼《甌北詩話·蘇東坡詩》二:“坡詩不尚雄傑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年級字:積(P3) 重(P1) 難(P2) 反(P1)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明·張居正《陳六事疏》:“近來風俗人情,積習生弊,有頹靡不振之漸,有積重難反之幾。若不稍加改易,恐無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年級字:重(P1) 厚(P2) 寡(P4) 言(P1)
年級字:若(P3) 釋(P4) 重(P1) 負(P3)
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鬆愉快。同“如釋重負”。
《舊唐書·高祖紀》:“宜依前典,趨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
年級字:卑(P3) 辭(P5) 重(P1) 幣(P3)
卑:謙恭;重:厚;幣:禮物。說謙虛的話,送厚重的禮。形容對人有所求。
《戰國策·秦策三》:“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
年級字:道(P1) 高(P1) 魔(P5) 重(P1)
陶牧《七夕和儆廬仍用徵字韻》:“道高魔重文驅瘧,海涸桑枯路未平。”
年級字:山(P1) 重(P1) 水(P1) 複(P4)
年級字:輕(P2) 重(P1)
有時偏輕,有時偏重。形容事物發展不均衡,或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公正。
宋·黃六鴻《福惠全書》:“丁與糧無畸輕畸重之弊。”
年級字:破(P2) 鏡(P2) 重(P1) 合(P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破鏡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婦再嫁而未失節,載籍以來,未之聞也。”
年級字:規(P4) 重(P1) 矩(P4) 迭(P0)
年級字:重(P1) 義(P3) 輕(P2) 生(P1)
《晉書·忠義傳贊》:“重義輕生,亡軀殉節。勁鬆方操,嚴霜比烈。”
年級字:罪(P4) 孽(P0) 深(P2) 重(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魯公女》:“罪孽深重,死無歸所。”
年級字:重(P1) 生(P1) 父(P1) 母(P1)
重:重新。指對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元·楊景賢《西遊記》四本一五出:“重生父母,再長爹孃。”
年級字:頭(P1) 重(P1) 腳(P2) 輕(P2)
頭腦發脹,腳下無力。形容身體不適。也比喻基礎不牢固。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他的酒量原不濟,三甌落肚,漸覺頭重腳輕。”
年級字:重(P1) 逆(P6) 無(P2) 道(P1)
《漢書·吳王劉濞傳》:“而卬(楚王劉卬)等又重逆無道,燒宗廟,滷御物,朕甚痛之。”
年級字:負(P3) 重(P1) 含(P4) 污(P5)
清·曾國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銘》:“胸劈衆流,曾不出口。負重含污,浩如山藪。險趨人先,利居衆後。”
年級字:沉(P2) 重(P1) 寡(P4) 言(P1)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陳同甫談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誤發,若醒而悟,必殺我滅口。”
年級字:如(P2) 釋(P4) 重(P1) 負(P3)
釋:放下;重負:重擔子。象放下重擔那樣輕鬆。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鬆愉快。
《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年級字:銅(P2) 盤(P2) 重(P1) 肉(P1)
年級字:重(P1) 疊(P4) 鎖(P3)
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她們從她們那神妙的故鄉,移到這重垣疊鎖的宮裏來,她們的悲哀已就不堪設想了,那知道她們還有更悲痛的事情令人難受。”
年級字:情(P2) 深(P2) 意(P1) 重(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爲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年級字:重(P1) 足(P1) 累(P3) 息(P1)
《梁書·柳忱傳》:“朝遷狂悖,爲惡日滋,頃聞京師長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三:“於是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終。”
年級字:輕(P2) 憐(P2) 重(P1) 惜(P2)
年級字:一(P1) 重(P1) 一(P1) 掩(P4)
唐·杜甫《嶽麓山道林二寺行》詩:“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于。”
年級字:舉(P2) 足(P1) 輕(P2) 重(P1)
只要腳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指處於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
《後漢書·竇融傳》:“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年級字:方(P1) 寸(P1) 萬(P2) 重(P1)
年級字:恩(P2) 有(P1) 重(P1) 報(P2)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報。’”
年級字:重(P1) 溫(P2) 舊(P2) 夢(P3)
清·丘逢甲《嶺雲每日樓詩鈔·重過感舊園二首》詩:“水木清華負郭園,三年客夢此重溫。眼中故物詩留壁,身後浮文酒滿樽。”
年級字:情(P2) 深(P2) 義(P3) 重(P1)
晉·溫嶠《重與陶侃書》:“且自頃之顧,綢繆往來,情深義重,著於人士之口。”
年級字:重(P1) 巒(P0) 迭(P0)
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迭嶂何孱顏。”
年級字:重(P1) 義(P3) 輕(P2) 財(P3)
明·沈受先《三元記·博世》:“重義輕財大丈夫,蕭然子嗣待如何。”
年級字:食(P1) 不(P1) 重(P1) 肉(P1)
年級字:重(P1) 步(P1)
唐·沈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客店中遇道士呂翁,目昏思睡,呂翁授以青瓷枕,盧生進入夢鄉,歷盡富貴榮華。及醒,店主炊黃粱未熟。
年級字:重(P1) 熙(P6) 累(P3) 績(P3)
明·張居正《重刊〈大明集禮〉序》:“明興百八十餘年,高皇帝作之於前,今天子述之於後,弈世載德,重熙累績,稽古禮文之事,褎然具備矣。”
年級字:重(P1) 山(P1) 復(P4) 嶺(P2)
明·何景明《進舟賦》序:“予使於滇,行將萬里,所越皆重山復嶺,以輿以馬,顛頓馳跋,而不任其勞。”
年級字:重(P1) 山(P1) 峻(P4) 嶺(P2)
《宣和畫譜·趙令穰》:“使周覽江、浙、荊、湘重山峻嶺,江湘溪澗之勝麗,以爲筆端之助,則亦不減晉宋流輩。”
年級字:輕(P2) 死(P3) 重(P1) 氣(P1)
年級字:資(P2) 深(P2) 望(P2) 重(P1)
宋·蘇軾《答試館職人啓》:“非獨使之業廣而材成,抑將待其資深而望重。”
年級字:重(P1) 複(P4) 字(P1) 詞(P1)
詞性:名詞
重複詞組
年級字:重(P1) 巖(P0) 疊(P4)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年級字:問(P1) 鼎(P5) 輕(P2) 重(P1)
詞性:形容詞
比喻追求最高榮譽、地位而探討相關資料。
問:詢問、探討。
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象徵王位、帝業。
輕重: 九鼎的大小輕重。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晉書.卷九八.王敦傳》:「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到了春秋時,楚莊王有意圖謀取君位,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的資料,並於前606年出兵征伐古代部落陸渾。
年級字:重(P1) 於(P2) 泰(P4) 山(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年級字:重(P1) 疊(P4) 組(P2)
明·宋濂《故東吳先生吳公墓碣銘》:“予聞世之右族,重圭疊組者有之矣,索其家學相仍數世而弗墜,十百之中或一二見焉。”
年級字:拾(P2) 帶(P1) 重(P1) 還(P1)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遊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爲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着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年級字:高(P1) 位(P1) 重(P1) 祿(P0)
宋·蘇軾《策略五》:“聖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禮而務至誠,黜虛名而求實效,不愛高位重祿以致山林之士。”
年級字:德(P4) 尊(P3) 望(P2) 重(P1)
《東周列國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獻上良馬,以備驅馳之用。”
年級字:死(P3) 重(P1) 泰(P4) 山(P1)
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年級字:雙(P2) 足(P1) 重(P1) 繭(P6)
《淮南子·修務訓》:“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
年級字:重(P1) 列(P2) 鼎(P5)
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忒心偏,覷重裀列鼎不值錢,把黃齏淡飯相留戀,要徹老終年。”
年級字:老(P1) 調(P4) 重(P1) 談(P2)
比喻把說過多次的理論、主張重新搬出來。也比喻把擱置很久的技藝重新做起來。
鄒韜奮《無政府與民主政治》:“如今不過是略搬花樣,實際是老調重談罷了。”
年級字:疏(P3) 財(P3) 重(P1) 義(P3)
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遭難的人。同“疏財仗義”。
年級字:語(P1) 長(P1) 心(P1) 重(P1)
蔡元培《致“公言報”函並符答林琴南君函》:“公書語長心重,深以外間謠諑紛紜集爲北京大學惜,甚感。”
年級字:日(P1) 月(P1) 重(P1) 光(P1)
重光:重放光芒。太陽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經過一番動亂後出現新的清明局面。
《尚書·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三國魏·繆襲《魏鼓吹曲》:“日月爲重光。”
年級字:手(P1) 足(P1) 重(P1) 繭(P6)
《淮南子·修務訓》:“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往,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何處。”
年級字:百(P1) 舍(P2) 重(P1)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勞。亦作“百舍重繭”。
《莊子·天道》:“吾聞夫子聖人也。吾固不辭遠道而來願見,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修務訓》:“昔南榮疇恥聖道之獨亡於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見老聃。”
年級字:重(P1) 理(P2) 舊(P2) 業(P2)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再嫁呢,還是住家?還是索性大張旗鼓的重理舊業?這倒是個大問題。”
年級字:恩(P2) 重(P1) 泰(P4) 山(P1)
宋·劉攽《彭城集·次韻孫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髮酬。”
年級字:情(P2) 重(P1) 姜(P4)
《後漢書·姜肱傳》:“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聞。其友愛天至,常共臥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寢,以系嗣當立,乃遞往就室。”
年級字:任(P3) 重(P1) 致(P3) 遠(P1)
指負載沉重而能到達遠方。後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前景,做出宏偉的業績。
年級字:重(P1) 牀(P1) 疊(P4) 架(P2)
茅盾《清明前後》第五幕:“重牀疊架的法令,何嘗不嚴密堂皇,然而,解決了問題麼?”
年級字:罪(P4) 惡(P3) 深(P2) 重(P1)
宋·歐陽修《與十四弟書》:“某罪逆深重,不自死滅。”
年級字:避(P4) 重(P1) 逐(P4) 輕(P2)
年級字:重(P1) 繆(P0)
語本《文選·左思〈魏都賦〉》:“兼重悂以胣繆。”李善注:“言既重其悂,而又累其繆也。”
年級字:重(P1) 岩(P3) 迭(P0) 障(P4)
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迭嶂何孱顏。”
年級字:名(P2) 重(P1) 一(P1) 時(P1)
名:名聲;一時:當代。一個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聖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年級字:重(P1) 財(P3) 輕(P2) 義(P3)
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百姓小人,重財輕義,不能深達事體。”
年級字:重(P1) 手(P1) 累(P3) 足(P1)
兩手相重,兩足相疊,不敢有所舉動。形容十分恐懼的樣子。
宋·王安石《廣西轉運使李君墓誌銘》:“故所在豪人猾吏,重手累足,以終君去,不敢有所觸。”
zhòng shǎng zhī xià bì yǒu yǒng fū
年級字:重(P1) 賞(P4) 之(P2) 下(P1) ,(P1) 必(P2) 有(P1) 勇(P2) 夫(P2)
元·王實甫《西廂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
fú bù chóng zhì huò bì chóng lái
年級字:福(P1) 不(P1) 重(P1) 至(P1) ,(P1) 禍(P4) 必(P2) 重(P1) 來(P1)
漢·劉向《說苑·權謀》:“往年秦拔宜陽,明年大旱,民飢。不以此時恤民之急也,而顧反益奢。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也。”
chóng zú ér lì cè mù ér shì
年級字:重(P1) 足(P1) 而(P1) 立(P1) ,(P1) 側(P3) 目(P1) 而(P1) 視(P1)
重足:雙腳併攏;側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chán yì wéi zhòng qiān jūn wéi qīng
年級字:蟬(P4) 翼(P3) 爲(P2) 重(P1) ,(P1) 千(P1) 鈞(P6+) 爲(P2) 輕(P2)
把蟬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萬斤的重量看成是親輕的。喻指是非顛倒,真僞混淆。
《楚辭·卜居》:“蟬翼爲重,千鈞爲輕;黃鐘譭棄,金釜雷鳴。”
zhòng shǎng zhī xià bì yǒu sǐ fū
年級字:重(P1) 賞(P4) 之(P2) 下(P1) ,(P1) 必(P2) 有(P1) 死(P3) 夫(P2)
《後漢書·耿純傳》:“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李賢注引《黃石公記》:“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