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
年級字:裏(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裏」衣服的內面。
- 香港用「裏」。
- 台灣地區主要用「裡」。
- 國內簡體字是「里」。
心裏、這裏、那裏。
裏應外合。
衣物的內層:被裏。
內部,與外相對,並引申為一定範圍以內。
lǐ
年級字:里(P1)
詞性:名詞,量詞
文言文字詞里,
重,
野,
量,
釐。從「田」從「土」。
村民聚居的地方和相關含意: 左鄰右里、古里、家鄰(五鄰為里) 。
回老家: 返里。
遠程: 千里、千里遙遙。
可以跑遠程的馬匹: 千里馬。
階段性 : 里程碑。
「裏」、「裡」這兩個字的簡體。
指東西的位置。
【量詞】一里長(等於五百米)。
《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孟子.離婁下》:「去三年不反,然後收其田里。」
《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列傳》:「連里竟街,雕修繕飾,窮極巧技。」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徵逐。」
南朝梁.江淹〈別賦〉:「割慈忍愛,離邦去里。」
元.馬致遠〈四塊玉.佐國心〉曲:「命里無時莫剛求,隨時過遣休生受。」
li guǎi
Wèi lǐ
年級字:胃(P3) 裡(P3)
詞性:介詞
1.胃:人和脊椎動物身體裡主管消化食物的器官。
2.胃內。
Délǐ
年級字:德(P4) 里(P1)
印度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身為印度第三大城市的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城區又可分歷史悠久的舊城區及新規劃的新城區。舊城區目前仍保有許多重要古蹟,新城區部分則是印度現代化的象徵。新德里位於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始建於1911年2月。
jiē lǐ
年級字:街(P2) 裡(P3)
詞性:名詞
街坊里巷。
例:《漢書·地理誌上》“ 新豐” 顏師古注引漢應劭曰:“太上皇思東歸,於是高祖改築城寺街里以像豐,徙豐民以實之,故號新豐。”《後漢書·輿服誌上》:“鈴下、侍閤、門蘭、部署、街里走卒,皆有程品,多少隨所典領。” 孫犁《囑咐》:“他看見房屋並沒燒,街里很安靜,這正是人們吃完晚飯,準備上門的時候了。”
jiāng lǐ
xīn lǐ
年級字:心(P1) 裡(P3)
內心,
心坎,
心裏1. 胸膛裡面。如:心裡感到不舒服。
2. 思想裡;頭腦裡。
3. 猶心中。
chéng lǐ
huái lǐ
lǐ bèng
lǐ shāo
qiān lǐ
Qiáng lǐ
qí lǐ
年級字:其(P2) 里(P1)
詞性:代詞
文言文字詞那個街巷位置。
「其」那、那個:其中、其餘。
「里」里巷、里坊、街巷。
《莊子·天運 - 西施效顰》:
1.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2. [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cóng lǐ
bō lǐ
tī lǐ
Zú lǐ
年級字:族(P2) 裡(P3)
詞性:介詞
1.親屬裏,泛指同姓之親。
2.聚居而有血統關係的人群裏。
shì lǐ
lǐ xiǎng
chí lǐ
fāng lǐ
年級字:坊(P5) 裡(P3)
詞性:名詞
是都市居住區的基本組織,有正方形及矩形,大的面積達到80多公頃,小的也有近30公頃,有封閉的坊牆,有定時啟閉的坊門。
yíng lǐ
年級字:營(P4) 裡(P3)
詞性:名詞
負責地方武備和治安的官署。
例:《紅樓夢》第一一二回:“這丟的東西你告訴營裡去説,實在是老太太的東西,問老爺們才知道。”
zào lǐ
shuǐ lǐ
fēng lǐ
年級字:封(P1) 裡(P3)
詞性:名詞
書封裡,又稱封二,是指封面的背頁。封裡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來印目錄,或有關的圖片。書刊中指封二,有時也兼指封三。
làng lǐ
Lú lǐ
nàlǐ
lǐ yǎng
xué lǐ
lǐ tuō
lǐ hèn
lán li
dù lǐ
lǐ miàn
lǐ xī
tǒng lǐ
shě lǐ
Yǐ lǐ
tíng lǐ
cūn lǐ
lǐ chǒu
gé lǐ
yuán lǐ
zhái lǐ
年級字:宅(P5) 裡(P3)
詞性:名詞
猶鄉里。
例:《書·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里。” 孔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表異其居里。”《敦煌變文集·舜子變》:“去時即來一年,三載不歸宅里。”
zuǐ lǐ
yǎn lǐ
年級字:眼(P1) 裏(P1)
詞性:副詞
眼珠之內的位置。
- 香港用「裏」。
- 台灣地區主要用「裡」。
- 國內簡體字是「里」。
jǐng lǐ
jiā lǐ
chǎng lǐ
xié lǐ
xīn lǐ
lǐ tián
年級字:裡(P3) 填(P6)
詞性:介詞
裡: 這裡,那裡。填:
1.把空缺的地方塞滿或補滿:填塞,填補,填充。
2.在空白表格上按項目寫:填表,填詞。
1.那裡填補。
2.這裡填表。
péng lǐ
年級字:棚(P3) 裡(P3)
詞性:副詞
1.棚:用竹木搭成架子,上面覆蓋席、布等做成的遮蔽風雨日光的東西或簡陋的小屋。
2.棚裏面。
guǎn lǐ
wàn lǐ
年級字:萬(P2) 里(P1)
詞性:量詞
形容一段很長很遠的距離。
萬: 數詞,百萬、千萬、萬萬。
里: 距離,千里遠。
【人物】萬里(1916年12月——2015年7月15日),男,漢族,出生于山東省東平縣,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5月參加工作,師範畢業。 萬里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2015年7月15日12點55分,萬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璽書既至,河西咸驚,以為天子明見萬里之外,網羅張立之情。」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他這萬里長途,自然盤費也難。我這裡拿拾兩銀子,少卿,你去送與他,不必說是我的。」
nǎ lǐ
年級字:那(P1) 裏(P1)
詞性:代詞
「哪」- 口語字。「那」- 書面字。
那裏 - 在那個地方。
Kuāng lǐ
年級字:裡(P3)
詞性:介詞
筐:竹子或柳條等編成的盛東西的器具,籃子。籃子裏。
hǎilǐ
Li sāi
年級字:裡(P3) 塞(P3)
馬塞爾·裡塞(Risse),1989年12月17日出生,是一名德國足球運動員,曾效力於勒沃庫森足球俱樂部。
yè lǐ
jū lǐ
年級字:居(P2) 裡(P3)
詞性:名詞
1.居住的鄉里2.物質的放射性強度的單位,一居里等於一克鐳衰變成氡的放射強度。這個單位是為了紀念波蘭科學家居里夫人而定的
nà lǐ
年級字:那(P1) 裏(P1)
詞性:代詞
那裡,
哪裏常用在:
1. 問題 - 在那裏? 在什麼地方?
2. 指出方向, 位置。
gōng lǐ
Láo li
lǐ huá
lǐ sā
年級字:裡(P3) 撒(P4)
詞性:形容詞
裡:
內部。
撒:
1.放開,發出。
2.散播,散佈,散落。向內裏散落。
tīng lǐ
lǐ yōng
lǐ jū
wō lǐ
Huà lǐ
lù lǐ
lín lǐ
xiāng lǐ
Tān li
年級字:灘(P3) 裡(P3)
詞性:名詞
灘裡總面積6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719畝,總人口27292人。轄區位於縣城東北部,北接霸州市勝芳鎮,東與天津市靜海縣接壤,西鄰中國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基地左各莊鎮,省道廊崔線南北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鎮轄15個行政村(富管營村、安里屯一村、安里屯二村、安里屯三村、安里屯四村、楊管營村、中灘里村、西灘里村、東灘里村、張家營村、趙家營村、劉家營村、中新橋村、東新橋村、西新橋村)。
Kuāng lǐ
bā lǐ
xiàng lǐ
年級字:巷(P2) 裡(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小巷裏。
「巷」屋與屋之間窄小的路:長巷、巷子、大街小巷、街頭巷尾。
「裡」內部的空間。
Wǎng lǐ
Jìng lǐ
táng lǐ
Lǐ dā
dié lǐ
lǐ xuán
bǎi lǐ
年級字:百(P1) 里(P1)
詞性:名詞,形容詞,名詞,形容詞
一百里。比喻距離的遙遠。《詩經.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古時一縣的轄區約百里,後轉稱縣宰為「百里」。
Mù li
kǎ lǐ
Zhài lǐ
Lǐ mò
年級字:裡(P3) 默(P3)
詞性:名詞
裡默是新浪體育明星,曾經調教過當今中國足壇包括江津、區楚良在內所有優秀門將的紅得發紫的守門員教練。
Yún lǐ
xī lǐ
lǐ gē
xiàli
Jù li
年級字:劇(P3) 裡(P3)
詞性:介詞
戲劇中
例:編劇在劇裡埋下了不少伏線,讓人看到後來會讚嘆“怪不得”!
wū lǐ
diàn lǐ
lǐ lüè
huá lǐ
xì lǐ
zhè lǐ
dài lǐ
yuàn lǐ
年級字:院(P1) 裡(P3)
詞性:副詞
1.庭院內。
2.山東地區一個家族之間一般稱為院裡,由一個祖先算起,五代之內方稱為院裡。
Zhèn li
年級字:鎮(P4) 裡(P3)
詞性:名詞
鎮里村歸屬山東省新泰市宮里鎮管轄。地處魯中,泰山腳下,新泰市的西部,柴汶河的南岸,西鄰一代聖人和聖柳下惠故里,南鄰磁萊鐵路,東鄰京滬高速公路果都口,北鄰柴汶河。
zhāng lǐ
céng lǐ
zhè lǐ
xiàn lǐ
nǎ lǐ
年級字:哪(P1) 裡(P3)
詞性:副詞
常用口語何處【口語化】的字詞。
1.問什麼處所。
2.表示不確定的處所。
3.泛指任何處所。
4.用於反問句,表示否定。
5.謙詞。婉轉地表示否定。
Lǐ hōng
lǐ tiān
liè lǐ
Lǐ wò
fáng lǐ
shǒu lǐ
kuàng lǐ
nà lǐ
年級字:那(P1) 裡(P3)
詞性:代詞
那兒、那邊、那處、何處這邊,
這裡【書面語】
1.問什麼處所。
2.表示不確定的處所。
3.泛指任何處所。
4.用於反問句,表示否定。
5.謙詞。婉轉地表示否定。
【口語】 哪裡。
lǐ fàn
Zhàng lǐ
lǐ miàn
wù lǐ
tào lǐ
Mò lǐ
nǎ lǐ
nà lǐ
Qiān lǐ tiáo tiáo
Chī lǐ bā wài
Mén lǐ chū shēn
yī xiè qiān lǐ
mián lǐ cáng zhēn
biǎo lǐ wéi jiān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年級字:不(P1) 遠(P1) 萬(P2) 里(P1)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年級字:話(P1) 裏(P1) 有(P1) 話(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等聽了話中有話,不想到自己不令鳳姐便宜行事,反說:‘鳳丫頭果然有些不用心。’”
年級字:百(P1) 里(P1) 之(P2) 才(P1)
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後稱才能平常的人。
《三國志·蜀志·蔣琬傳》:“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年級字:裡(P3) 醜(P3) 捧(P4) 心(P1)
《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年級字:吃(P1) 裏(P1) 扒(P1) 外(P1)
接受這一方面的好處,卻爲那一方面賣力。也指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告訴對方。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人心隔肚皮,備不住有那吃裏扒外的傢伙走風漏水,叫韓老六跑了。”
年級字:表(P2) 裏(P1) 受(P2) 敵(P3)
《三國志·魏書·諸葛誕傳》:“城固而衆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裏受敵,此危道也。”
年級字:矇(P5) 在(P1) 鼓(P2) 裏(P1)
清·吳趼人《瞎騙奇聞》第二回:“總是他命好,纔有這一個好先生給他算了出來,要不是周先生,我們還矇在鼓裏呢。”
年級字:蜜(P2) 裡(P3) 調(P4) 油(P2)
年級字:糊(P4) 里(P1) 糊(P4) 塗(P5)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年級字:青(P1) 雲(P1) 萬(P2) 里(P1)
元·高明《琵琶記》第二齣:“論做人要光前耀後。勸我兒青雲萬里,早當馳驟。”
年級字:前(P1) 程(P2) 萬(P2) 里(P1)
年級字:囊(P5) 裏(P1) 盛(P2) 錐(P0)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年級字:決(P2) 胜(P2) 千(P1) 裡(P3)
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年級字:裏(P1) 應(P2) 外(P1) 合(P1)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反被韓,魏同謀,裏應外合,決水淹我軍,甲士潰亂,死者山積。”
年級字:表(P2) 裏(P1) 山(P1) 河(P1)
表裏: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爲屏障。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年級字:砂(P4) 裏(P1) 淘(P2) 金(P1)
年級字:表(P2) 裡(P3) 一(P1) 致(P3)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苟有謙默自持……叫信樂易,表裡一致者,使其人資禀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
年級字:千(P1) 里(P1) 駿(P0) 骨(P2)
明·李贄《復梅客生》:“若計此時有具眼人能破格欲求千里駿骨,難矣!”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志(P2)
年級字:字(P1) 裏(P1) 行(P1) 間(P1)
指文章的某種思想感情沒有直接說出而是通過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來。
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裏。”
年級字:裏(P1) 外(P1) 夾(P3) 攻(P3)
《新五代史·吳越世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爲神,遂人敗之。”
年級字:裏(P1) 出(P1) 外(P1) 進(P1)
年級字:表(P2) 裏(P1) 如(P2) 一(P1)
表:外表;裏:內心。表面和內心象一個東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朱子全書·論語》:“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實,故某集注云:‘以忠,則表裏如一。’”
年級字:匣(P0) 裏(P1) 龍(P2) 吟(P5)
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後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
晉·王嘉《拾遺記》卷一:“帝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剋伐。未用之時,常於匣裏如龍虎之吟。”
年級字:匣(P0) 裡(P3) 龍(P2) 吟(P5)
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後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
晉·王嘉《拾遺記》卷一:“帝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克伐。未用之時,常於匣裡如龍虎之吟。”
年級字:連(P1) 裏(P1) 竟(P2) 街(P2)
年級字:十(P1) 里(P1) 長(P1) 亭(P1)
秦漢時每十里設置一亭,以後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處,親友遠行常在此話別。
年級字:里(P1) 談(P2) 巷(P2) 議(P5)
裏:鄉里、鄰居。鄰里街巷間人們的議論談說。指民間的議論。
年級字:雪(P1) 裏(P1) 送(P1) 炭(P3)
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同“雪中送炭”。
年級字:百(P1) 裏(P1) 挑(P3) 一(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裏挑一的。”
年級字:鞭(P2) 約(P2) 近(P2) 裏(P1)
宋·朱熹《答範伯崇書》:“凡事自立章程,鞭約近裏,勿令心志流漫。”
年級字:行(P1) 間(P1) 字(P1) 裏(P1)
南朝·樑·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裏。”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論文下·文章圈點》:“書有圈點勾勒,始自前明中葉選刻時文陋習。然行間字裏,觸眼特爲爽豁,故仿而用之。”
年級字:萬(P2) 里(P1) 鵬(P0) 翼(P3)
年級字:不(P1) 知(P1) 就(P1) 裡(P3)
年級字:外(P1) 合(P1) 裏(P1) 差(P2)
年級字:徹(P4) 裏(P1) 至(P1) 外(P1)
《水滸傳》第十一回:“[柴進]叫莊客取一籠衣裳出來,叫林沖徹裏至外都換了。”
年級字:皮(P1) 裏(P1) 春(P1) 秋(P1)
《晉書·褚裒傳》:“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裏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年級字:裏(P1) 勾(P4) 外(P1) 連(P1)
明·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二回:“你這廝是北京本處良民,如何卻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來裏鉤外連,要打北京!”
年級字:沙(P2) 裡(P3) 淘(P2) 金(P1)
淘:用水沖洗,濾除雜質。從沙裡淘出黃金。比喻好東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費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從大量的材料裡選擇精華。
《關尹子》六七:“我之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礦沙之金。破礦得金,淘沙得金,揚灰終身,無得金也。”
年級字:鞭(P2) 辟(P4) 入(P1) 裏(P1)
鞭闢:鞭策,激勵;裏:最裏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二程全書·遺書十一》:“學只要鞭辟近裏,著己而已。”
年級字:一(P1) 朝(P3) 千(P1) 里(P1)
唐·曹唐《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詩之三:“一朝千里心猶在,爭肯潛忘秣飼恩。”
年級字:離(P2) 題(P2) 萬(P2) 里(P1)
朱自清《論廢話》:“有些人說話愛跑野馬,鬧得‘遊騎無歸’。有些人作文‘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年級字:懸(P5) 旌(P0) 萬(P2) 里(P1)
《漢書·陳湯傳》:“懸旌萬里之外,揚威崑山之西。”
年級字:萬(P2) 里(P1) 長(P1) 城(P2)
詞性:名詞
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在14世紀為抵禦北方遊牧部落的侵襲而建設的圍城,長城東西綿延牆壕遺存總長度21,196.18千米,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各類長城遺存地段共43,721處(座/段),其中牆體10,051段,壕塹/界壕1,764段,單體建築29,510座,關、堡2,211座,其他遺存有185處。
長城是人類文明以來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長城遺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內蒙等15個省市自治區等。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該遺產包含有八達嶺長城、山海關、嘉峪關3個區域,共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
英文名稱 -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法文名稱 - La Grande Muraille de Chine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年級字:鏡(P2) 裏(P1) 採(P2) 花(P1)
年級字:志(P2) 在(P1) 千(P1) 里(P1)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年級字:由(P1) 表(P2) 及(P2) 裏(P1)
年級字:千(P1) 里(P1) 神(P1) 交(P1)
年級字:百(P1) 里(P1) 挑(P3) 一(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里挑一的。”
年級字:家(P1) 長(P1) 里(P1) 短(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五回:“這一關了門,他再問我家長里短的事,我對不來,卻不弄走了風,被他拿住?”
年級字:話(P1) 裏(P1) 帶(P1) 刺(P3)
範乃仲《小技術員戰服神仙手》:“升級一聽,話裏帶刺,來者不善。”
年級字:外(P1) 合(P1) 裡(P3) 應(P2)
《前漢書平話》上卷:“高皇大喜,既便來日準備外合裡應,拿捉陳豨。”
年級字:沃(P5) 野(P2) 千(P1) 里(P1)
《漢書·張良傳》:“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
年級字:五(P1) 里(P1) 霧(P3) 中(P1)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年級字:笑(P1) 裏(P1) 藏(P2) 刀(P1)
《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年級字:千(P1) 里(P1) 無(P2) 煙(P2)
年級字:綠(P1) 衣(P1) 黃(P1) 里(P1)
綠、黃:古時以黃色為正色,綠為閒色。以綠色為衣,用黃色為裡。舊喻尊卑反置,貴賤顛倒。
《詩·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年級字:轉(P2) 鬥(P2) 千(P1) 里(P1)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轉鬥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劉良注:“轉謂相馳逐;鬥,戰也。”
年級字:鞭(P2) 闢(P4) 向(P1) 裏(P1)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裏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
明·王守仁《寄鄒謙之書》:“隨處體認天理之說,大約未嘗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風捉影,縱令鞭闢向裏,亦與聖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
年級字:碧(P3) 空(P1) 萬(P2) 里(P1)
權延赤《走下聖壇的周恩來·休息與娛樂》:“冰峯林立,白雲徜徉其間;碧空萬里,與皚皚白雪上下輝映,幻化流轉着七彩光芒。”
年級字:千(P1) 里(P1) 迢(P6+) 迢(P6+)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千: 千數單位。
里: 里程。
迢迢:遙遠。
形容路途遙遠。
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九齣:「出門咫尺是天涯,千里迢迢早回家。」
明.無名氏《運甓記》第四齣:「路岐南北,路岐南北,千里迢迢遠適。」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範巨卿雞黍死生交》:“辭親別弟到山陽,千里迢迢客夢長。豈爲友朋輕骨肉,只因信義迫中腸。”
年級字:街(P2) 坊(P5) 鄰(P3) 里(P1)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他無過是指着收生老孃和街坊鄰里做證見,我已都用銀子買轉了,這衙門以外的事,不要你費心。”
年級字:雲(P1) 程(P2) 萬(P2) 里(P1)
清·陳朗《雪月梅》第四回:“蔣士奇道:‘可喜!可喜!將來~,正未可量。’”
年級字:巴(P1) 人(P1) 下(P1) 里(P1)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古爲楚地。下里,鄉里。②泛指粗俗的。
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故玉微金銑,反爲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符(P2)
明·方孝孺《五待制私謚議》:“惟三代之學,本諸身心,著於行事,發於文辭,表裏相符,華質不爽。”
年級字:扶(P3) 搖(P2) 萬(P2) 里(P1)
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暴風從下而上盤旋很高,風勢急且大。
年級字:下(P1) 里(P1) 巴(P1) 人(P1)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年級字:千(P1) 里(P1) 同(P1) 風(P1)
漢·王充《論衡·雷虛》:“夫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共雷。”
年級字:霧(P3) 裏(P1) 看(P1) 花(P1)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年級字:皮(P1) 裏(P1) 陽(P1) 秋(P1)
《晉書·褚裒傳》:“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裏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年級字:吃(P1) 裡(P3) 爬(P1) 外(P1)
接受這一方面的好處,卻為那一方面賣力。也指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告訴對方。
年級字:花(P1) 裏(P1) 胡(P1) 哨(P3)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一同進到房裏,見滿桌堆着都是選的刻本文章,紅筆對的樣,花裏胡哨的。”
年級字:互(P2) 為(P2) 表(P2) 裡(P3)
表:外部;裡:裡部。互相之間是表與里的關係。指相輔相成,相互轉化。
年級字:不(P1) 知(P1) 就(P1) 裏(P1)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麻瘋女邱麗玉》:“生不知就裏,趨近軟語,代爲卸妝。”
年級字:屬(P4) 毛(P1) 離(P2) 裡(P3)
《詩經·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離於里?”
年級字:沙(P2) 裏(P1) 淘(P2) 金(P1)
淘:用水沖洗,濾除雜質。從沙裏淘出黃金。比喻好東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費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從大量的材料裏選擇精華。
《關尹子》六七:“我之爲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礦沙之金。破礦得金,淘沙得金,揚灰終身,無得金也。”
年級字:流(P1) 血(P3) 千(P1) 里(P1)
年級字:沒(P1) 裏(P1) 沒(P1) 外(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裏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年級字:階(P3) 前(P1) 萬(P2) 里(P1)
遠在萬里之外,猶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雖遠,卻象在眼前一樣。
《資治通鑑·唐紀·宣宗大中十二年》:“卿到彼爲政甚善,朕皆知之,勿謂其遠!此階前萬里也。”
年級字:裡(P3) 出(P1) 外(P1) 進(P1)
年級字:咫(P0) 尺(P1) 萬(P2) 里(P1)
《南史·蕭賁傳》:“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爲遙。”
年級字:千(P1) 里(P1) 羹(P4)
千里湖裏蓴菜做的湯,味道鮮美,不必用鹽豉做調味品。泛指有地方風味的土特產。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
年級字:鏡(P2) 裡(P3) 觀(P2) 花(P1)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我勸諫他似水里納瓜,他看覷咱如鏡裡觀花。”
年級字:徹(P4) 裏(P1) 徹(P4) 外(P1)
《水滸傳》第三十回:“[張都監]又叫裁縫與武松徹裏徹外做秋衣。”
年級字:綿(P4) 裏(P1) 藏(P2) 針(P2)
綿:絲棉。棉絮裏面藏着針。形容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
元·石君寶《曲江柳》第二折:“笑裏刀剮皮割肉,綿裏針剔髓挑筋。”
年級字:塗(P5) 歌(P1) 裏(P1) 詠(P4)
年級字:尺(P1) 幅(P2) 千(P1) 里(P1)
一尺長的畫幅,畫進了千里長的景象。比喻外形雖小,包含的內容很多。
《南史·昭胄傳》:“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爲遙。”
年級字:千(P1) 里(P1) 結(P1) 言(P1)
年級字:萬(P2) 里(P1) 晴(P2) 空(P1)
年級字:鞭(P2) 辟(P4) 入(P1) 裡(P3)
鞭辟:鞭策,激勵;裡:最裡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二程全書·遺書十一》:“學只要鞭辟近裡,著己而已。”
年級字:一(P1) 毫(P4) 千(P1) 里(P1)
語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氂,繆以千里’。”《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盧辯注:“據《易說》言也。”
年級字:綿(P4) 裏(P1) 薄(P4) 材(P2)
年級字:一(P1) 瀉(P5) 千(P1) 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文筆、口才或樂曲流暢,氣勢奔放。
一瀉:奔瀉、傾瀉,形容水往下直流,氣勢奔放、流暢,無法停下來。
千理: 又快又遠。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文學》:「其文如源泉奔放,一瀉千里。」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蘇東坡詩》:「坡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不甚鍛鍊。」
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
年級字:肚(P2) 裏(P1) 淚(P2) 下(P1)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裏淚流。”
年級字:山(P1) 河(P1) 表(P2) 裏(P1)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年級字:話(P1) 裏(P1) 有(P1) 刺(P3)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郭全海聽見話裏有刺,把筷子放下,但還是按下心頭的火。”
年級字:轉(P2) 戰(P4) 千(P1) 里(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後漢書·吳漢傳》:“吾共諸君逾越險阻,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
年級字:鵬(P0) 程(P2) 萬(P2) 里(P1)
《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年級字:裏(P1) 醜(P3) 捧(P4) 心(P1)
《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年級字:蜜(P2) 裏(P1) 調(P4) 油(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寶玉一日家和我們姑娘好的蜜裏調油,這時候總不見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年級字:裡(P3) 應(P2) 外(P1) 合(P1)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反被韓,魏同謀,裡應外合,決水淹我軍,甲士潰亂,死者山積。”
年級字:皮(P1) 裏(P1) 抽(P3) 肉(P1)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你覷我皮裏抽肉,你休問我可怎生骨巖巖臉兒黃瘦。”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應(P2)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非以中外有人,表裏相應故邪?”
年級字:裏(P1) 通(P3) 外(P1) 國(P1)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大則指爲‘裏通外國’,就是現在之所謂‘漢奸’。”
年級字:家(P1) 常(P1) 裏(P1) 短(P2)
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們就作爲是坐在茶館,談談家常裏短,請把事情告訴我吧!”
年級字:一(P1) 日(P1) 千(P1) 裏(P1)
1.一天前進一千裏路程。比喻馬跑得極快 。2.比喻進展極快。
年級字:鞭(P2) 向(P1) 裏(P1)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裏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同“鞭辟近裏”。
宋張栻《答胡季隨書》:“近來士子肯向學者,亦時有之,但實作工夫耐久者極難得也。且是要鞭擗向裏,如此下工,方自覺病痛多耳。”
年級字:綿(P4) 里(P1) 藏(P2) 針(P2)
綿:絲棉。棉絮裡面藏著針。形容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
元·石君寶《曲江柳》第二折:“笑裡刀剮皮割肉,綿里針剔髓挑筋。”
年級字:白(P1) 裏(P1) 透(P3) 紅(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白裡透紅形容白色的表面透出紅色的光彩,美的感到。
「白」顏色、白色。
「裡」內裡。
「透」穿透、透光。
「紅」顏色、紅色。
年級字:謬(P6) 以(P1) 千(P1) 里(P1)
魯迅《華蓋集·十四年的“讀經”》:“反對者們以爲他真相信讀經可以救國,真是‘謬以千里’了!”
年級字:命(P3) 裏(P1) 註(P4) 定(P1)
舊時迷信說法,命運早已決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註定”。
年級字:不(P1) 遠(P1) 千(P1) 里(P1)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年級字:表(P2) 裏(P1) 不(P1) 一(P1)
年級字:萬(P2) 里(P1) 迢(P6+) 迢(P6+)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女家貧,人口衆,萬里迢迢,何以當此。”
年級字:壺(P3) 裏(P1) 乾(P1) 坤(P6)
明·朱有燉《神仙會》第一折:“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裏乾坤只自由。”
年級字:萬(P2) 里(P1) 長(P1) 征(P3)
唐·王昌齡《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年級字:互(P2) 爲(P2) 表(P2) 裏(P1)
表:外部;裏:裏部。互相之間是表與裏的關係。指相輔相成,相互轉化。
晉·陳壽《三國志·董允傳》:“陳祗代允爲侍中,與黃皓互爲表裏。”
年級字:字(P1) 裡(P3) 行(P1) 間(P1)
指文章的某種思想感情沒有直接說出而是通過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來。
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裡。”
年級字:死(P3) 裏(P1) 逃(P2) 生(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俺一家兒死裏逃生。”
年級字:一(P1) 瀉(P5) 萬(P2) 里(P1)
形容江河水勢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同“一瀉千里”。
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一條浩浩蕩蕩的民族革命運動史的洪流,時而顯現,時而潛伏,時而迂迴旋繞,蓄勢不前,時而急轉直下,一瀉萬里。”
年級字:千(P1) 里(P1) 鵝(P3) 毛(P1)
年級字:話(P1) 裏(P1) 藏(P2)
《水滸傳》第三七回:“宋江不曉得梢公話裏藏鬮,在船艙裏悄悄的和兩個公人說:‘也難得這個梢公救了我們三個性命。’”
年級字:水(P1) 裏(P1) 納(P4) 瓜(P1)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我勸諫他似水裏納瓜,他看覷咱如鏡裏觀花。”
年級字:跛(P4) 鱉(P6+) 千(P1) 里(P1)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年級字:鞭(P2) 辟(P4) 近(P2) 裏(P1)
鞭闢:鞭策,激勵;裏:最裏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二程全書·遺書十一》:“學只要鞭辟近裏,著己而已。”
年級字:一(P1) 日(P1) 萬(P2) 里(P1)
唐·蘇鄂《杜陽雜編》卷中:“且安天下用將帥,如造大舟以越滄海,其功則多,其成則大,一日萬里,無所不屈。”
年級字:魚(P1) 肉(P1) 鄉(P2) 里(P1)
魚肉:比喻受宰割;鄉里: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作魚、肉一樣任意宰割。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仲長統傳》:“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年級字:表(P2) 裏(P1) 為(P2) 奸(P3)
詞性:形容詞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庫書內,不知虧空了多少銀子,他表裏爲奸,憑這個假冊子,要來侵吞款項。”
年級字:毫(P4) 釐(P6) 千(P1) 里(P1)
毫、釐: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年級字:而(P1) 顰(P6+) 其(P2) 里(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皺著眉頭走過那處居住的街巷位置。
「而」並且的意思。
「顰」皺著眉頭。
「其」那、那個:其中、其餘。
「里」里巷、里坊、街巷。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年級字:運(P3) 籌(P5) 千(P1) 里(P1)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年級字:表(P2) 裡(P3) 受(P2) 敵(P3)
《三國志·魏書·諸葛誕傳》:“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裡受敵,此危道也。”
年級字:曲(P2) 裏(P1) 拐(P3) 彎(P2)
年級字:一(P1) 舉(P2) 萬(P2) 里(P1)
《晉書·慕容盛載記》:“當如鴻鵠高飛,一舉萬里,不可坐待罟網。”
年級字:距(P2) 人(P1) 千(P1) 里(P1)
形容傲氣極大,不願與人接近或毫無商量的餘地。距,通“拒”。
語出《孟子·告子下》:“訑訑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年級字:憚(P0) 赫(P0) 千(P1) 里(P1)
《莊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千里。”
年級字:寸(P1) 步(P1) 千(P1) 里(P1)
寸步:指距離非常短。雖然相距只有寸步,卻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見非常困難。
唐·盧照鄰《獄中學騷體》:“寸步千里兮相聞,思公子兮日將曛。”
年級字:日(P1) 行(P1) 千(P1) 里(P1)
《魏書·吐谷渾傳》:“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世傳青海驄者是也。”
年級字:白(P1) 裡(P3) 透(P3) 紅(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形容白色的表面透出紅色的光彩,美的感到。
「白」顏色、白色。
「裡」內裡。
「透」穿透、透光。
「紅」顏色、紅色。
年級字:拒(P5) 人(P1) 千(P1) 里(P1)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年級字:笑(P1) 裡(P3) 藏(P2) 刀(P1)
《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年級字:花(P1) 里(P1) 胡(P1) 哨(P3)
年級字:一(P1) 瀉(P5) 千(P1) 裏(P1)
年級字:霧(P3) 裡(P3) 看(P1) 花(P1)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年級字:必(P2) 裏(P1) 遲(P2) 離(P2)
《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羣臣部族射虎,少者爲負,罰重九宴。……國語謂是日爲‘必裏遲離’,九月九日也。”
年級字:行(P1) 家(P1) 里(P1) 手(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批評東西的毛病,說那東西的出處,著實是個行家。”
年級字:決(P2) 勝(P2) 千(P1) 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年級字:萬(P2) 里(P1) 鵬(P0) 程(P2)
明·馮惟敏《桂枝香·春怨》曲:“拼着你萬里鵬程,撇下俺一腔春恨。”
年級字:萬(P2) 里(P1) 無(P2) 雲(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碧天萬里無雲,空勞倦客身心。”
年級字:表(P2) 裏(P1) 一(P1) 致(P3)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苟有謙默自持……叫信樂易,表裏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
年級字:尺(P1) 寸(P1) 千(P1) 里(P1)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年級字:屬(P4) 毛(P1) 離(P2) 裏(P1)
《詩經·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離於裏?”
年級字:咫(P0) 尺(P1) 千(P1) 里(P1)
《南史·蕭賁傳》:“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爲遙。”
年級字:夢(P3) 裏(P1) 南(P1)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宋·黃庭堅《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詩四首》之三:“爲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軻一夢成。”
年級字:外(P1) 合(P1) 裡(P3) 差(P2)
年級字:不(P1) 遠(P1) 萬(P2) 裏(P1)
年級字:吃(P1) 裏(P1) 爬(P1) 外(P1)
接受這一方面的好處,卻爲那一方面賣力。也指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告訴對方。
清·程道一《消閒演義》:“朝臣都不一心,總是吃裏爬外,恐怕將來鬧糟了算呀!”
年級字:胡(P1) 里(P1) 胡(P1) 塗(P5)
魯迅《僞自由書·新葯》:“不過對於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症而至於胡里胡塗的死亡。”
年級字:千(P1) 里(P1) 一(P1) 曲(P2)
《公羊傳·文公十二年》:“曷爲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年級字:鞭(P2) 進(P1) 裏(P1)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裏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同“鞭辟近裏”。
郭沫若《文藝論集·論節奏》:“第三是生理學的假說……這種假說,是把心髒的鼓動和肺髒的呼吸,認爲節奏之起源。這覺得很能鞭擗進裏了。”
年級字:鵬(P0) 霄(P0) 萬(P2) 里(P1)
年級字:表(P2) 裡(P3) 不(P1) 一(P1)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濟(P4)
表裏:指內外;濟:救助。原意是指內外互相庇護。後泛指內外互相救助。
晉·桓溫《辭參朝政疏》:“不有行者,誰捍牧圉,表裏相濟,實深實重。”
年級字:蒙(P3) 在(P1) 鼓(P2) 裡(P3)
年級字:月(P1) 明(P1) 千(P1) 里(P1)
月光普照大地。後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月夜倍增思唸的典故。
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年級字:赤(P3) 地(P1) 千(P1) 里(P1)
年級字:里(P1) 通(P3) 外(P1) 國(P1)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大則指爲‘裏通外國’,就是現在之所謂‘漢奸’。”
年級字:裡(P3) 勾(P4) 外(P1) 連(P1)
明·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二回:“你這廝是北京本處良民,如何卻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來里鉤外連,要打北京!”
年級字:千(P1) 里(P1) 猶(P5) 面(P1)
《舊唐書·房玄齡傳》:“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爲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
年級字:鏡(P2) 裏(P1) 觀(P2) 花(P1)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我勸諫他似水裏納瓜,他看覷咱如鏡裏觀花。”
年級字:鰲(P0) 裏(P1) 奪(P3) 尊(P3)
老舍《駱駝祥子》十四:“大家給他祝壽,他大模大樣的承受,彷彿覺出自己是鰲裏奪尊的一位老英雄。”
年級字:月(P1) 裏(P1) 娥(P0)
嫦娥:神話中月宮裏的仙女,相傳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藥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
年級字:金(P1) 城(P2) 千(P1) 里(P1)
《史記·留侯世家》:“夫關中左餚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唐·王勃《上劉右相書》:“雖復舳艫沸海,旌旗觸天,鐵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爲敵人計矣。”
年級字:表(P2) 里(P1) 為(P2) 姦(P5)
詞性:形容詞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庫書內,不知虧空了多少銀子,他表里為姦,憑這個假冊子,要來侵吞款項。”
年級字:鞭(P2) 辟(P4) 近(P2) 裡(P3)
鞭辟:鞭策,激勵;裡:最裡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二程全書·遺書十一》:“學只要鞭辟近裡,著己而已。”
年級字:綠(P1) 衣(P1) 黃(P1) 裏(P1)
綠、黃:古時以黃色爲正色,綠爲閒色。以綠色爲衣,用黃色爲裏。舊喻尊卑反置,貴賤顛倒。
《詩·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裏。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年級字:皓(P6+) 月(P1) 千(P1) 里(P1)
範圍極爲廣闊的千山萬水都處於皎潔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潔,天氣暗和。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
年級字:一(P1) 舉(P2) 千(P1) 里(P1)
年級字:舉(P2) 目(P1) 千(P1) 里(P1)
宋·劉學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舉目千里,風濤不作,水面砥平。”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足(P1)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無千里之手矣。”
年級字:望(P2) 表(P2) 知(P1) 裏(P1)
年級字:鞭(P2) 闢(P4) 着(P2) 裏(P1)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裏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
清·李顒《南庠匯語》十六:“一則文字知見義襲於外,原不曾鞭闢着裏,真參實悟。”
年級字:月(P1) 裡(P3) 娥(P0)
嫦娥:神話中月宮裡的仙女,相傳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藥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
年級字:皮(P1) 里(P1) 抽(P3) 肉(P1)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你覷我皮裏抽肉,你休問我可怎生骨巖巖臉兒黃瘦。”
年級字:一(P1) 瀉(P5) 百(P1) 里(P1)
形容江河水勢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同“一瀉千里”。
唐·韓愈《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雲濤。”
年級字:十(P1) 里(P1) 洋(P1) 場(P2)
茅盾《健美》:“我們這十里洋場實在還不過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資本主義社會。”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任(P3)
年級字:忙(P2) 裏(P1) 偷(P2) 閒(P3)
在忙碌中抽出一點時間來做別的不關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宋·陳造《同陳宰黃簿遊靈山八首》自注:“宰雲:‘吾輩可謂忙裏偷閒,苦中作樂。以八字爲韻。’”
年級字:呆(P2) 裏(P1) 撒(P4) 奸(P3)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回:“你休呆裏撒奸,我手裏使不的你巧語花言。”
年級字:裏(P1) 肉(P1) 生(P1)
髀:大腿。因爲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着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爲。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
年級字:行(P1) 家(P1) 裏(P1) 手(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批評東西的毛病,說那東西的出處,着實是個行家。”
年級字:肚(P2) 裡(P3) 淚(P2) 下(P1)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裡淚流。”
年級字:綿(P4) 里(P1) 薄(P4) 材(P2)
年級字:步(P1) 千(P1) 里(P1)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恆,不要半途而廢。
《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年級字:肚(P2) 裏(P1) 蟲(P4)
蛔蟲因寄生在人的腸胃中,故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心裏活動知道得十分清楚。
年級字:明(P1) 見(P1) 萬(P2) 里(P1)
對於外界或遠方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預見。
《後漢書·竇融傳》:“書嫗至,河西鹹驚,以爲天子明見萬里之外。”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依(P2)
《資治通鑑·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晉者,齊楚之藩蔽,齊楚者,三晉之根柢;形勢相資,表裏相依。”
年級字:死(P3) 裡(P3) 逃(P2) 生(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俺一家兒死裡逃生。”
年級字:外(P1) 合(P1) 裏(P1) 應(P2)
《前漢書平話》上卷:“高皇大喜,既便來日準備外合裏應,拿捉陳豨。”
年級字:跛(P4) 行(P1) 千(P1) 里(P1)
年級字:呆(P2) 裡(P3) 撒(P4) 姦(P5)
年級字:死(P3) 裏(P1) 求(P2) 生(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合我師傅父女兩人,費了無限精神,成全得我轉禍爲福,死裏求生,重歸故里。”
年級字:塗(P5) 歌(P1) 裏(P1)
路途的人歌誦,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歡欣快樂的昇平景象。
年級字:曲(P2) 裡(P3) 拐(P3) 彎(P2)
年級字:村(P1) 哥(P1) 里(P1) 婦(P2)
明·袁宏道《東西漢通俗演義序》:“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婦,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談及劉季起豐沛,項羽不渡烏江,王莽篡位,光武中興等事,無不能悉數顛末,詳其姓氏里居。”
年級字:十(P1) 萬(P2) 八(P1) 千(P1) 里(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三:“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十萬八千里。’”
年級字:吾(P0) 家(P1) 千(P1) 里(P1)
千里駒:日行千里的馬。我家的千里馬。誇讚自家優秀的子侄。
《晉書·符朗載記》:“堅嘗目之曰:‘吾家千里駒也。’”
年級字:冷(P2) 鍋(P3) 裡(P3) 爆(P4) 豆(P1)
年級字:惡(P3) 事(P1) 行(P1) 千(P1) 里(P1)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含有勸告的意思)。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年級字:冷(P2) 鍋(P3) 裏(P1) 爆(P4) 豆(P1)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三回:“牆上這詩,因爲本縣老爺抄去,疊成案卷,怕一時要查起來,冷鍋裏爆豆,沒敢去掉。”
年級字:千(P1) 里(P1) 寄(P3) 鵝(P3) 毛(P1)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同“千里送鵝毛”。
年級字:千(P1) 里(P1) 送(P1) 鵝(P3) 毛(P1)
宋·歐陽修《梅聖俞寄銀杏》詩:“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
年級字:布(P1) 袋(P2) 里(P1) 老(P1) 鴉(P2)
清·瞿灝《通俗編·禽魚》:“欽山邃曰:‘布袋里老鴉,雖活如死。”
年級字:雞(P1) 蛋(P1) 裏(P1) 找(P1) 骨(P2) 頭(P1)
老舍《老舍自傳》第一章第三節:“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裏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王。直到我入了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
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年級字:表(P2) 壯(P1) 不(P1) 如(P2) 裡(P3) 壯(P1)
外表好看,不如裡面結實。比喻妻子能夠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幫手。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壯不如裏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什麼?”
年級字:雞(P1) 蛋(P1) 裡(P3) 找(P1) 骨(P2) 頭(P1)
老舍《老舍自傳》第一章第三節:“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裏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王。直到我入了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
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年級字:表(P2) 壯(P1) 不(P1) 如(P2) 裏(P1) 壯(P1)
外表好看,不如裏面結實。比喻妻子能夠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幫手。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壯不如裏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什麼?”
年級字:如(P2) 墮(P5) 五(P1) 里(P1) 霧(P3) 中(P1)
好象掉在一片大霧裏。比喻陷入迷離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年級字:湯(P2) 裏(P1) 來(P1) 水(P1) 裏(P1) 去(P1)
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
年級字:挑(P3) 得(P1) 籃(P3) 里(P1) 便(P2) 是(P1) 菜(P1)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年級字:決(P2) 勝(P2) 於(P2) 千(P1) 里(P1) 之(P2) 外(P1)
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zǎi xiàng dù lǐ hǎo chēng chuán
年級字:宰(P5) 相(P1) 肚(P2) 裡(P3) 好(P1) 撐(P5) 船(P2)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年級字:行(P1) 百(P1) 里(P1) 者(P1) 半(P1) 九(P1) 十(P1)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zǎi xiàng dù lǐ hǎo chēng chuán
年級字:宰(P5) 相(P1) 肚(P2) 裏(P1) 好(P1) 撐(P5) 船(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我不如你有擔待,你做中堂的是‘宰相肚裏好撐船’,我生來就是這個脾氣不好。”
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
年級字:挑(P3) 得(P1) 籃(P3) 裏(P1) 便(P2) 是(P1) 菜(P1)
cháo lǐ wú rén mò zuò guān
年級字:朝(P3) 里(P1) 無(P2) 人(P1) 莫(P2) 做(P1) 官(P2)
俗語說的好:“~。”所以纔有撒任的這件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四回)
qiān lǐ yīn yuán shǐ xiàn qiān
年級字:千(P1) 里(P1) 姻(P5) 緣(P4) 使(P2) 線(P2) 牽(P3)
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紅線牽連而成。同“千裏姻緣一線牽”。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年級字:情(P2) 人(P1) 眼(P1) 裏(P1) 出(P1) 西(P1) 施(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心裏最美麗的愛慕。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情人眼裏出西施,鄙語也。”
cháo lǐ wú rén mò zuò guān
年級字:朝(P3) 裏(P1) 無(P2) 人(P1) 莫(P2) 做(P1) 官(P2)
俗語說的好:“~。”所以纔有撒任的這件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四回)
qiān lǐ yīn yuán yī xiàn qiān
年級字:千(P1) 里(P1) 姻(P5) 緣(P4) 一(P1) 線(P2) 牽(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天賜良緣,
有緣千里能相會,
千裏姻緣一線牽無緣、無緣見面不相識天賜良緣。
指一段婚姻的兩位主角可能各人住在不同的地方,但因為經過「月下老人」暗中用一條紅線便把他們牽連一起,成為夫婦。也比喻非常感恩,但無法簡單解釋的相遇或緣份。
qiān lǐ yīn yuán yī xiàn qiān
年級字:千(P1) 裏(P1) 姻(P5) 緣(P4) 一(P1) 線(P2) 牽(P3)
天賜良緣,
有緣千里能相會,
千里姻緣一線牽天賜良緣。
指一段婚姻的兩位主角可能各人住在不同的地方,但因為經過「月下老人」暗中用一條紅線便把他們牽連一起,成為夫婦。也比喻非常感恩,但無法簡單解釋的相遇或緣份。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年級字:拒(P5) 人(P1) 於(P2) 千(P1) 里(P1) 之(P2) 外(P1)
shī zhī háo lí chà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失(P2) 之(P2) 毫(P4) 釐(P6) ,(P1) 差(P2) 以(P1) 千(P1) 里(P1)
《陳書·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
jiàn zhī bù qǔ sī zhī qiān lǐ
年級字:見(P1) 之(P2) 不(P1) 取(P2) ,(P1) 思(P2) 之(P2) 千(P1) 里(P1)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二八:“見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張協狀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買本看。”
chī zhe wǎn lǐ qiáo zhe guō lǐ
年級字:吃(P1) 着(P2) 碗(P2) 裏(P1) ,(P1) 瞧(P3) 着(P2) 鍋(P3) 裏(P1)
清·曹雪芹《紅樓夢》十六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裏瞧着鍋裏’的。”
qiān lǐ zhī xíng shǐ yú zú xià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行(P1) ,(P1) 始(P2) 於(P2) 足(P1) 下(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凡事都不能空談,鼓勵決定之後便必須行動,開始第一步,並堅持一步一步向前,有毅力才能成功。
千里之行: 長遠的目標。
始於足下: 從第一步開始的。
《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初真十戒》:「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也作「千里始足下」。
chā yǐ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以(P1) 毫(P4) 釐(P6) ,(P1) 謬(P6) 以(P1)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故《易》曰:‘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qiān lǐ zhī dī kuì yú yǐ xuè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堤(P4) ,(P1) 潰(P5) 於(P2) 蟻(P3) 穴(P1)
堤: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潰於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yī bié
年級字:送(P1) 君(P2) 千(P1) 里(P1) ,(P1) 終(P2) 須(P4) 一(P1) 別(P1)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哥哥你回去。”
shī zhī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失(P2) 之(P2) 毫(P4) 釐(P6) ,(P1) 謬(P6) 以(P1) 千(P1) 里(P1)
毫、釐: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qiān lǐ kuì liáng shì yǒu jī sè
年級字:千(P1) 里(P1) 餽(P0) 糧(P2) ,(P1) 士(P1) 有(P1) 飢(P3) 色(P1)
shī zhī qiān lǐ chà ruò háo lí
年級字:失(P2) 之(P2) 千(P1) 里(P1) ,(P1) 差(P2) 若(P3) 毫(P4) 釐(P6)
《隋書·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大象一乖,餘何可驗!”
yíng fù jì wěi ér zhì qiān lǐ
年級字:蠅(P2) 附(P2) 驥(P0) 尾(P1) ,(P1) 而(P1) 致(P3) 千(P1) 里(P1)
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qiān lǐ zhī dī huǐ yú yǐ xué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堤(P4) ,(P1) 毀(P3) 於(P2) 蟻(P3) 穴(P1)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年級字:狗(P2) 嘴(P2) 裏(P1) 吐(P2) ,(P1) 不(P1) 出(P1) 象(P1) 牙(P1)
巴金《秋》五:“‘還有嘞,我替你說出來:狗嘴裏吐不出象牙。’淑華調皮地笑道。”
chā yǐ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以(P1) 毫(P4) 釐(P6) ,(P1) 失(P2) 之(P2)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 chà zhī qiān lǐ
年級字:失(P2) 之(P2) 毫(P4) 釐(P6) ,(P1) 差(P2) 之(P2) 千(P1) 里(P1)
《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chā zhī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之(P2) 毫(P4) 釐(P6) ,(P1) 謬(P6) 以(P1)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年級字:狗(P2) 嘴(P2) 裡(P3) 吐(P2) ,(P1) 不(P1) 出(P1) 象(P1) 牙(P1)
巴金《秋》五:“‘還有嘞,我替你說出來:狗嘴裏吐不出象牙。’淑華調皮地笑道。”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
年級字:狗(P2) 口(P1) 裏(P1) 生(P1) ,(P1) 不(P1) 出(P1) 象(P1) 牙(P1)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第十五章:“還有些話,牽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說也罷。”
xià bǐ qiān yán lí tí wàn lǐ
年級字:下(P1) 筆(P1) 千(P1) 言(P1) ,(P1) 離(P2) 題(P2) 萬(P2) 里(P1)
其結果,往往是“~”,彷彿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年級字:行(P1) 百(P1) 里(P1) 者(P1) ,(P1) 半(P1) 於(P2) 九(P1) 十(P1)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chā ruò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若(P3) 毫(P4) 釐(P6) ,(P1) 謬(P6) 以(P1)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年級字:狗(P2) 口(P1) 裏(P1) 吐(P2) ,(P1) 不(P1) 出(P1) 象(P1) 牙(P1)
《元曲選·遇上皇》第一折:“父親和這等東西,有什麼好話,講出什麼公理來,狗口裏吐不出象牙。”
chā zhī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之(P2) 毫(P4) 釐(P6) ,(P1) 失(P2) 之(P2)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鉅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qiān lǐ bù tóng fēng bǎi lǐ bù tóng sú
年級字:千(P1) 里(P1) 不(P1) 同(P1) 風(P1) ,(P1) 百(P1) 里(P1) 不(P1) 同(P1) 俗(P2)
hǎo shì bù chū mén 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
年級字:好(P1) 事(P1) 不(P1) 出(P1) 門(P1) ,(P1) 惡(P3) 事(P1) 行(P1) 千(P1) 里(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紹宗:‘如何是西來意?’紹宗曰:‘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Zhàng fū zhì sì hǎi, wàn lǐ yóu bì lín
年級字:丈(P2) 夫(P2) 志(P2) 四(P1) 海(P1) ,(P1) 萬(P2) 里(P1) 猶(P5) 比(P1) 鄰(P3)
文言文字詞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