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年級字:釋(P4)
詞性:名詞,動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甲骨文從「㚔」從「口」,象雙手脫離手梏。
放開、放下: 釋放、手不釋卷。
心境解脱 : 如釋重負、釋懷、冰釋、釋疑、前嫌盡釋。
對事物、事情的解説,解除心思、心智的迷惑: 解釋、 注釋、 釋義、詮釋。
脱罪: 釋放、假釋、保釋、獲釋。
宗教對教義的解説: 釋典、釋徒、釋教。
【中華姓氏】南朝梁: 釋道安。
唐.王勃〈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十千天子,新朝帝釋之宮。」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下.滇遊日記九》:「他處皆釋盛於道,而此獨反之。」
《國語.晉語四》:「遂伐曹、衛,出穀戍,釋宋圍。」
漢.王充《論衡.變虛》:「方伯聞其言,釋其罪,委之去乎?」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諸侯釋位,以間王政。」
《史記.卷九七.酈生傳》:「農夫釋耒,工女下機。」
《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食監奏未釋服,未可御故食。」
唐.顏師古.注:「釋,謂解脫也。」
shì dān
年級字:釋(P4) 擔(P3)
詞性:動詞,副詞
文言文字詞放下重擔、擔挑、擔竿。
釋 : 釋放、釋除。
擔 : 重擔、擔挑、擔竿。
宋・歐陽修《歸田錄・賣油翁》「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shì shǒu
shì wèi
zhù shì
shì fàng
shì jiě
年級字:釋(P4) 解(P2)
詞性:動詞
1.解釋,說明因由。
例: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悰 ( 杜悰 )嘗以事怪琳( 歐陽琳 )客或有為 琳 釋解者。”
2.解決疑難事件或問題。
例:五代 馮延巳 《崑崙奴傳》:“生曰:‘汝輩何知,而問我襟懷間事。’ 磨勒 曰:‘但言,當為郎君釋解,遠近必能成之。’”
xī shì
年級字:稀(P3) 釋(P4)
詞性:動詞
濃縮加入溶劑使溶液濃度變小
例:用二氧化碳稀釋可燃性氣體
shì rán
píng shì
Shì zhòng
shì yì
jiě shì
年級字:解(P2) 釋(P4)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說明,
註解分析,説明。
「解」分解、解説。
「釋」注釋、釋義、釋疑、釋放、釋手。
年級字:釋(P4) 縛(P6) 焚(P5)
指解開降者的捆綁,燒悼降者帶來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種表示。
語出《左傳·昭公四年》:“成王克許,許僖公如是。王親釋其縛,受其璧,焚其櫬。”
年級字:如(P2) 釋(P4) 重(P1) 負(P3)
釋:放下;重負:重擔子。象放下重擔那樣輕鬆。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鬆愉快。
《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年級字:釋(P4) 知(P1) 遺(P3) 形(P2)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年級字:書(P1) 不(P1) 釋(P4) 手(P1)
《北史·牛弘傳》:“[牛弘]性寬厚,篤志於學,雖職務繁雜,書不釋手。”
年級字:雲(P1) 開(P1) 霧(P3) 釋(P4)
指天氣由陰暗轉爲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千古名臣,每遭讒謗,而轉瞬雲開霧釋,日光月華。”
年級字:解(P2) 兵(P3) 釋(P4) 甲(P1)
解:解除。釋:卸下。解除武裝,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參戰。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解兵釋甲,社稷寧謐,黎民樂業。”
年級字:渙(P0) 如(P2) 冰(P1) 釋(P4)
年級字:消(P1) 愁(P3) 釋(P4)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彈棋亦近世雅戲,消愁釋憒,時可爲之。”
年級字:手(P1) 不(P1) 釋(P4) 書(P1)
《北史·序傳·李義雄》:“義雄有識悟,勤學,手不釋書。”
年級字:手(P1) 不(P1) 釋(P4) 卷(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手不釋書形容喜愛閲讀,好學,不斷追求知識的態度。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年級字:渙(P0) 然(P2) 冰(P1) 釋(P4)
渙然:流散的樣子;釋:消散。象冰遇熱消融一般。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
年級字:心(P1) 凝(P4) 形(P2) 釋(P4)
精神凝聚,形體散釋。指思想極爲專注,簡直忘記了自己身體的存在。
年級字:矜(P6+) 平(P1) 躁(P4) 釋(P4)
《負曝閒談》第十三回:“就以陳鐵血這樣的矜平躁釋,也要被他們鼓動起來,其餘初出茅廬的少年子弟,是更不用說了。”
年級字:冰(P1) 消(P1) 雪(P1) 釋(P4)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親已經在樓梯口那裏等她,好像原想申斥她幾句,看到她便什麼都冰消雪釋的樣子,只在急急地問她是不是醫院出了什麼事。”
年級字:盡(P3) 釋(P4) 前(P1) 嫌(P4)
盡釋:完全放下。嫌:仇怨,怨恨。把以前的怨恨完全丟開。
蔡東藩《宋史演義》第二十九回:“卿與呂相有隙,今呂相亦願用卿,卿當盡釋前嫌,爲國效力。”
年級字:凍(P3) 解(P2) 冰(P1) 釋(P4)
年級字:釋(P4) 迦(P6+) 牟(P6) 尼(P1)
詞性:名詞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俗名悉達多,生於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釋迦國的太子,二十九歲出家修道,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並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
年級字:疑(P3) 團(P3) 莫(P2) 釋(P4)
高陽《草莽英雄》第十章:“所不可解的是,趙文華所能動用的隊伍雖然不多,但倭寇海盜,經此行擊,戰力大損,懼他何來?何以不撿個現成的便宜?疑團莫釋,而兩彭已連袂到達。”
年級字:若(P3) 釋(P4) 重(P1) 負(P3)
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鬆愉快。同“如釋重負”。
《舊唐書·高祖紀》:“宜依前典,趨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
年級字:愛(P1) 不(P1) 忍(P1) 釋(P4)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餘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年級字:釋(P4) 生(P1) 取(P2) 義(P3)
《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達室》:“[郭修]於廣坐之中手刃擊褘,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
年級字:渙(P0) 若(P3) 冰(P1) 釋(P4)
年級字:冰(P1) 解(P2) 凍(P3) 釋(P4)
年級字:愛(P1) 不(P1) 釋(P4) 手(P1)
詞性:形容詞
不屑一顧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餘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年級字:振(P2) 兵(P3) 釋(P4) 旅(P2)
《史記·周本紀》:“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年級字:融(P3) 釋(P4) 貫(P1) 通(P3)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清·戴名世《〈讀易質疑〉序》:“世苟有通學古之士,潛心冥會,融釋貫通,其於程朱繼志述事,能補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年級字:離(P2) 蔬(P3) 釋(P4)
離開蔬食,脫去木屐(一說爲草鞋)。比喻脫離清苦生活,入身仕官。
《文選·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蔬釋蹻而享膏粱。”
年級字:解(P2) 疑(P3) 釋(P4) 惑(P5)
漢·孔融《薦禰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結,臨敵有餘。”
年級字:霧(P3) 釋(P4) 冰(P1) 融(P3)
年級字:釋(P4) 回(P1) 增(P2) 美(P1)
章炳麟《代議然否論》:“承五十葉平等之緒風,雖東胡入主,猶不能恣情滑亂,而反除江左世奴之制,爲之釋回增美,是震旦所以卓絕矣。”
年級字:杯(P1) 酒(P4) 釋(P4) 兵(P3) 權(P5)
釋: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爲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爲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