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 」
刷新
繁體:采
國語:cǎi
粵語:coi2
簡體:采
HK EDB English : to collect; to gather; elegance; grace; spirit
筆畫:8
部首:釆
字形結構:上下
字元部件:⺥,木,采
倉頡:BD
年級:1

校正
Lái cǎi

年級字:來(P1) 採(P2)

詞性:動詞

釋義:
    採摘
校正
cǎi guāng

年級字:採(P2) 光(P1)

詞性:名詞動詞

釋義:
    指設計門窗的大小和建築的結構使建築物內部得到適宜的光線。
校正
cǎi kuàng

年級字:採(P2) 礦(P5)

詞性:動詞

釋義:
    採礦是自地殼內和地表開採礦產資源的科技和科學。廣義的採礦還包括煤和石油的開採。採礦工業是一種重要的原料工業,金屬礦石是冶煉工業的主要原料,非金屬礦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建築材料。
校正
shén cǎi

年級字:神(P1) 採(P2)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
神情神色

釋義:
    精神和風采,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指景物或藝術作品的神韻風采。
校正
dǎ cǎi

年級字:打(P1) 採(P2)

詞性:動詞

釋義:
    亦作“打彩”;舊稱戲曲演至精采處觀眾向女演員投擲錢幣;舊亦用以指狎客給妓女的纏頭。
校正
cǎi dì

年級字:採(P2) 地(P1)

詞性:名詞

釋義:
    選擇風水好的地方。
    《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 王朔 ﹞見 許 郭 二人登山採地,料必異人,遂迎至其家。”

    指古代卿大夫的封地。
    《韓詩外傳》卷八:“古者天子為諸侯受封,謂之採地。百里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諸侯以十五里。”《漢書·刑法志》:“此卿大夫採地之大者也。” 顏師古注:“採,官也。因官食地,故曰採地。” 漢王充《論衡·感類》:“禮,諸侯之子稱公子,諸侯之孫稱公孫,皆食採地,殊之眾庶。何則?公子公孫,親而又尊,得體公稱,又食採地,名實相副,猶文質相稱也。” 清張丹《晏城》詩:“ 平仲之採地,緬然起思慕。”

校正
cǎi gòu

年級字:採(P2) 購(P6)

詞性:動詞

釋義:
    大量選購。
校正
fēng cǎi

年級字:風(P1) 采(P1)

詞性:名詞

近義詞:
儀表 氣宇 風儀 風度 風範 風貌 風韻

釋義:
    美好的儀表舉止;神采
    例:風采動人
校正
yǒu cǎi

年級字:有(P1) 採(P2)

詞性:名詞動詞

釋義:
    有運道,幸運。
校正
cǎi nà

年級字:採(P2) 納(P4)

詞性:動詞

近義詞:
接納、採用

釋義:
    採用、接納。
校正
cǎi zhǒng

年級字:採(P2) 種(P1)

詞性:動詞

釋義:
    採集種子。
校正
cǎi qǔ

年級字:採(P2) 取(P2)

詞性:動詞

近義詞:
接納選取選擇選用採用採納

反義詞:
放棄

釋義:
    採納聽取, 選取實施, 採摘, 收取。
校正
cǎi zhāi

年級字:採(P2) 摘(P2)

詞性:動詞

近義詞:
採擷

釋義:
    採收摘撿。
校正
cǎi yòng

年級字:採(P2) 用(P1)

詞性:動詞

近義詞:
接納選取選用

反義詞:
拋棄放棄捨棄

釋義:
    採取某方法或人才。
校正
cǎi fǎng

年級字:採(P2) 訪(P3)

詞性:動詞

釋義:
    採集素材, 調查訪問。
校正
cǎi jí

年級字:採(P2) 集(P3)

詞性:動詞

近義詞:
搜羅蒐集收集採擷收羅

釋義:
    收集材料或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