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ì xīn
dà zuì
zuì rén
Zuì de
hē zuì
年級字:喝(P1) 醉(P4)
處於由喝酒引起的各種官能的控製作用被削弱、抑制,最後趨向或達到不省人事的狀態
táo zuì
chén zuì
méi zuì
guàn zuì
zuì yǎn
má zuì
年級字:麻(P1) 醉(P4)
詞性:名詞
神智不清
麻: 身體受藥物影響,沒有感覺到反應。
醉: 飲酒過量、神智不清。
藥物效應,常用於外科手術之前,使身體的全部或一部分暫時失去知覺。
意志消沉,用某種手段使人精神麻木或忘記不愉快的事情。
làn zuì
jiǔ zuì
年級字:酒(P4) 醉(P4)
1. 飲酒過量而神誌不清,失態。
《魏書·屈拔傳》:“ 拔 酒醉,不覺 盛 之逃去。”《魏書·高允傳》:“今之大會,內外相混,酒醉喧譊,罔有儀式。”2. 謂以酒浸漬食物。如:酒醉螃蟹。
zuì jiǔ
nǐ zuì
zuì xūn
xiē zuì
mí zuì
zuì hàn
年級字:醉(P4) 漢(P4)
詞性:名詞
喝醉了酒的男子。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醉語》:“ 張曲江常謂賓客曰:' 李林甫議事,如醉漢腦語也,不足可言。'” 宋劉克莊《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十絕》之八:“乍可生前稱醉漢,也勝死後謚愚公。” 茅盾《賽會》:“街上人都朝這醉漢笑。”
zuì guǐ
zuì dǎo
dé zuì
xīn zuì
zuì yì
fēn zuì
Rú zuì
年級字:如(P2) 醉(P4)
詞性:名詞
小說類型都市小說內容簡介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沒有特異功能,沒有特殊嗜好,僅僅是一個生活在外地的打工仔…
年級字:醉(P4)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從「酉」,從「卒」。
「酉」可以藏酒的大缸。
「卒」泛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販夫走卒。
飲酒過量、神智不清、狀態失儀: 酒醉、爛醉、爛醉如泥、宿醉。
用酒泡製的食物:醉蝦、醉雞。
迷戀、沉迷:沉醉、醉心。
別有用心: 醉翁之意不在酒。
《說文》:「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从酉从卒。」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年級字:自(P1) 我(P1) 陶(P4) 醉(P4)
陶醉:沉醉於某種事物或境界裏,以求得內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賞。
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詩:“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年級字:爛(P3) 醉(P4) 如(P2) 泥(P2)
《後漢書·儒林傳下·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唐·李賢注:“《漢官儀》此下雲:‘一日不齋醉如泥。’”
年級字:似(P3) 醉(P4) 如(P2)
明·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二折:“着人腦蓋天靈碎,唬的他似醉如癡。”
年級字:迷(P2) 金(P1) 醉(P4) 紙(P2)
年級字:惡(P3) 醉(P4) 強(P2) 酒(P4)
《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年級字:酒(P4) 醉(P4) 飯(P1) 飽(P1)
明·張岱《陶庵夢憶西湖七月半》:“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羣三五,躋入人叢。”
年級字:心(P1) 醉(P4) 神(P1) 迷(P2)
年級字:如(P2) 醉(P4) 如(P2) 痴(P3)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年級字:金(P1) 迷(P2) 紙(P2) 醉(P4)
宋·陶穀《清異錄·居室》:“(癰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
年級字:如(P2) 醉(P4) 如(P2)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癡似醉。”
年級字:爛(P3) 醉(P4)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六卷:“俞良又去趕趁,吃了幾碗餓酒。直到天晚,酩酊爛醉,踉踉蹌蹌,到孫婆店中,昏述不醒,睡倒了。”
年級字:如(P2) 醉(P4) 如(P2) 夢(P3)
宋·朱熹《答呂子約》:“恭兄文字狀子已投之當路,如醉如夢,面前事尚不能管得,何可望以等。”
年級字:眠(P3) 花(P1) 醉(P4) 柳(P3)
清李漁《憐香伴·賄薦》:“終日眠花醉柳,喝五呼幺。”
年級字:目(P1) 酣(P0) 神(P1) 醉(P4)
年級字:霸(P5) 陵(P2) 醉(P4) 尉(P0)
《史記·李將軍列傳》:“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醉尉,呵止廣。……”
年級字:醉(P4) 酒(P4) 飽(P1) 德(P4)
《詩經·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年級字:我(P1) 醉(P4) 欲(P5) 眠(P3)
《宋書·陶潛傳》:“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
年級字:神(P1) 醉(P4) 心(P1) 往(P1)
年級字:心(P1) 醉(P4) 魂(P4) 迷(P2)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神迷,嚮慕之也。”
年級字:酣(P0) 歌(P1) 醉(P4) 舞(P3)
茅盾《血戰後一週年》:“不見他們朝朝暮暮酣歌醉舞麼?”
年級字:如(P2) 痴(P3) 如(P2) 醉(P4)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年級字:紙(P2) 醉(P4) 金(P1) 迷(P2)
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宋·陶穀《清異錄·居室》:“(癰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
年級字:如(P2) 如(P2) 醉(P4)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癡似醉。”
年級字:如(P2) 醉(P4) 方(P1) 醒(P2)
方:剛纔。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四回:“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
年級字:醉(P4) 生(P1) 夢(P3) 死(P3)
宋·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年級字:大(P1) 醉(P4)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
年級字:如(P2) 似(P3) 醉(P4)
①形容因驚恐而發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狀態。亦作“如醉如癡”。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癡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自從西宮閣下,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癡似醉,久不臨朝。”
年級字:飲(P2) 醇(P5) 自(P1) 醉(P4)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與周公謹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年級字:如(P2) 夢(P3) 如(P2) 醉(P4)
葉聖陶《母》:“‘我如夢如醉的離開了他。”伊揩着眼淚,繼續說。”
年級字:如(P2) 醉(P4) 初(P2) 醒(P2)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黃歇如夢初覺,如醉初醒。”
年級字:衆(P3) 醉(P4) 獨(P4) 醒(P2)
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年級字:如(P2) 醉(P4) 如(P2) 狂(P3)
《初刻白案驚奇》卷二五:“這些人還指望出張續案,放遭告考,把一個長安子弟,弄得的如醉如狂。”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年級字:醉(P4) 翁(P4) 之(P2) 意(P1) 不(P1) 在(P1) 酒(P4)
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裏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裏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宋·歐陽修《醉甕亭記》:“醉甕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年級字:生(P1) 仔(P2) 姑(P2) 娘(P1) 醉(P4) 酒(P4) 佬(P6+)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
年級字:張(P2) 公(P1) 吃(P1) 酒(P4) 李(P2) 公(P1) 醉(P4)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jīn zhāo yǒu jiǔ jīn zhāo zuì
年級字:今(P1) 朝(P3) 有(P1) 酒(P4) 今(P1) 朝(P3) 醉(P4)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唐·羅隱《自遣》詩:“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jīn rì yǒu jiǔ jīn rì zuì
年級字:今(P1) 日(P1) 有(P1) 酒(P4) 今(P1) 日(P1) 醉(P4)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同“今朝有酒今朝醉”。
茅盾《狂歡的解剖》:“他們這種‘自信’,這種‘有前途’的自覺,就使得他們的要求快樂跟羅馬帝國衰落時代的有錢人的縱樂完全不同,那時羅馬的有錢人感得大難將到而又無可挽救,於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