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葡(P3) 萄(P3) 酒(P4)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酒精飲品。
葡萄: 藤本植物,果實圓形或橢圓形,屬水果類,味甜可食,亦可釀酒。
酒: 酒精、酒醉。
用葡萄釀製而成的酒。
年級字:雄(P1) 黃(P1) 酒(P4)
詞性:名詞
「雄黃酒」 - 中國漢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
「雄黃」- 是一種中藥藥材,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因此古人認為雄黃可以辟毒,克制蛇、蝎等百蟲。所以雄黃酒含少量砷化合物,砷元素則是砒霜的主要成分,而少量的砷是對身體無大礙的。
年級字:狗(P2) 惡(P3) 酒(P4) 酸(P3)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長,然至酒酸而不售。問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輒迎而齧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年級字:以(P1) 酒(P4) 解(P2)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來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爲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年級字:杯(P1) 酒(P4) 言(P1) 歡(P1)
魯迅《僞自由書·觀鬥》:“然而軍閥們也不是自己親身在鬥爭,是使兵士們相鬥爭,所以頻年惡戰,而頭兒個個終於是好好的,忽而誤會消釋了,忽而杯酒言歡了,忽而共同禦侮了,忽而立誓報國了,忽而……。”
年級字:使(P2) 酒(P4) 罵(P3) 座(P2)
漢灌夫爲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其意實在蚡。蚡乃劾夫罵坐不敬。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年級字:花(P1) 天(P1) 酒(P4) 地(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後,又復花天酒地,任意招搖。”
年級字:金(P1) 取(P2) 酒(P4)
取下金冠換美酒。形容不拘禮法,恣情縱酒。同“金貂換酒”。
宋·毛滂《感皇恩·鎮江待閘》詞:“銀字吹笙,金貂取酒。”
年級字:載(P3) 酒(P4) 問(P1) 字(P1)
《漢書·揚雄傳下》:“家素貧,嗜酒,人希至門。時有好事者載酒餚從遊學。”又,“乃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
年級字:戀(P6) 酒(P4) 貪(P3) 花(P1)
年級字:酒(P4) 甕(P0) 飯(P1) 囊(P5)
晉·葛洪《抱朴子·彈禰》:“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甕飯囊耳。”
年級字:飯(P1) 囊(P5) 酒(P4) 甕(P0)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詩集》:“夜眠朝走不覺老,飯囊酒甕奚足雲。”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年級字:酒(P4) 闌(P0) 人(P1) 散(P2)
唐·蔣防《霍小玉傳》:“時春物尚餘,夏景初麗,酒闌賓散,離思縈懷。”
年級字:隻(P1) 雞(P1) 斗(P1) 酒(P4)
鬥:酒器。準備好一隻雞,一壺酒。原指對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辭。後也指招待來客。
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年級字:對(P1) 酒(P4) 當(P2) 歌(P1)
對着酒應該放聲高唱。原意是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爲。後也用來指及時行樂。
年級字:使(P2) 酒(P4) 罵(P3) 坐(P1)
稱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罵同席的人。同“使酒罵座”。
年級字:仗(P3) 氣(P1) 使(P2) 酒(P4)
《北齊書·崔瞻傳》:“與趙郡李概爲莫逆之交。概將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底訶指切,在卿尤甚。’”
年級字:飯(P1) 坑(P3) 酒(P4) 囊(P5)
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爲飯坑,腸爲酒囊。”
年級字:詩(P3) 酒(P4) 風(P1) 流(P1)
年級字:婦(P2) 人(P1) 醇(P5) 酒(P4)
語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爲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爲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年級字:金(P1) 酒(P4)
取下金冠換美酒。形容不拘禮法,恣情縱酒。同“金貂換酒”。
宋·韋驤《減字木蘭花·勸飲酒》詞:“金貂貰酒。樂事可爲須趁手。”
年級字:借(P1) 酒(P4) 澆(P2) 愁(P3)
明·李開先《後岡陳提學傳》:“只恁以酒澆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年級字:酒(P4) 醉(P4) 飯(P1) 飽(P1)
明·張岱《陶庵夢憶西湖七月半》:“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羣三五,躋入人叢。”
年級字:炙(P6+) 雞(P1) 漬(P5) 酒(P4)
指以棉絮浸酒,曬乾後裹燒雞,攜以弔喪。後遂用爲不忘恩的典實。
《後漢書·徐穉傳》“穉嘗爲太尉黃瓊所闢,不就”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穉諸公所闢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雞一隻,以一兩綿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徑到所起冢外,……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
年級字:持(P4) 螯(P0) 把(P1) 酒(P4)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年級字:酒(P4) 入(P1) 舌(P2) 出(P1)
年級字:酒(P4) 色(P1) 財(P3) 氣(P1)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癡愛,風霜雨雪。”
年級字:村(P1) 酒(P4) 野(P2) 蔬(P3)
清·無名氏《說唐》第三回:“守幾畝田園,供養老母,村酒野蔬,亦可與知己談心。”
年級字:酒(P4) 酣(P0) 耳(P1) 熟(P2)
酒酣:飲酒盡興而痛快。耳熱:指面紅過耳,非常興奮。形容酒興很濃,喝得痛快。
年級字:杯(P1) 酒(P4) 解(P2) 怨(P3)
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飲酒言歡,消解仇怨。
《新唐書·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杯酒間可解。”
年級字:琴(P2) 歌(P1) 酒(P4) 賦(P6)
年級字:雙(P2) 斗(P1) 酒(P4)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二引《高隱外書》:“戴顒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鍼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年級字:斗(P1) 酒(P4) 學(P1) 士(P1)
《新唐書·王績傳》:“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
年級字:池(P2) 酒(P4) 林(P1)
《史記·殷本紀》:“扞帝紂呴大冣樂戲於沙丘,以酒爲池,縣肉爲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爲長夜之飲。”
年級字:綠(P1) 酒(P4) 紅(P1) 燈(P1)
清·樑章鉅《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天倫樂事萃華堂,綠酒紅燈夜未央。”
年級字:酒(P4) 囊(P5) 飯(P1) 袋(P2)
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爲飯坑,腸爲酒囊。”
年級字:醉(P4) 酒(P4) 飽(P1) 德(P4)
《詩經·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年級字:酒(P4) 綠(P1) 燈(P1) 紅(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玉生)側着頭想了一會道‘燈紅酒綠’好嗎?”
年級字:黃(P1) 公(P1) 酒(P4)
壚:酒肆放置酒罈的土臺子,借指酒店,酒館。又見到了黃公開的那個酒館。比喻人見景物,而哀傷舊友,或作爲傷逝憶舊之辭。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王浚衝爲尚書令,著公服,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後車客:‘……,今日視雖近,邈若山河。’”
年級字:文(P1) 期(P2) 酒(P4) 會(P1)
宋·柳永《玉蝴蝶》:“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年級字:茶(P2) 餘(P4) 酒(P4) 後(P1)
元·關漢卿《鬥鵪鶉·女校尉》曲:“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年級字:酒(P4) 有(P1) 別(P1) 腸(P5)
清·吳任臣《十國春秋·閩·景宗紀》:“帝曰:‘維嶽身甚小,何飲酒之多?’左右曰:‘酒有別腸,不必長大。’”
年級字:高(P1) 陽(P1) 酒(P4) 徒(P3)
高陽:古鄉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酈其食即此鄉人,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年級字:戀(P6) 酒(P4) 迷(P2) 花(P1)
戀:沉迷;迷:癡迷;花:娼妓,歌女。指沉迷於酒色和女色之中。
元·無名氏《小孫屠》:“知它是爭名奪利?知它是戀酒迷花?使奴無情無緒。”
年級字:玄(P3) 酒(P4) 瓠(P0) 脯(P0)
晉·程曉《贈傅休奕》詩:“厥客伊何?許由巢父。厥醴伊何?玄酒瓠脯。”
年級字:漿(P4) 酒(P4) 肉(P1)
把酒肉當作水漿、豆葉一樣。形容飲食的奢侈。同“漿酒霍肉”。
年級字:酒(P4) 酸(P3) 不(P1) 售(P5)
酒已經變酸了,依然賣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攔了有學問、有賢德的人爲國家效力,使國君受到矇蔽。後比喻經營無方或辦事用人不當。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問長者楊倩,……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年級字:漿(P4) 酒(P4) 霍(P4) 肉(P1)
年級字:酒(P4) 足(P1) 飯(P1) 飽(P1)
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俺這裏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飯飽,走不動。”
年級字:隻(P1) 雞(P1) 絮(P4) 酒(P4)
《後漢書·徐徲傳》:“徲嘗爲太尉黃瓊所闢,不就。及瓊卒歸葬,徲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
年級字:醇(P5) 酒(P4) 婦(P2) 人(P1)
《史記·魏公子列傳》:“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爲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年級字:愁(P3) 腸(P5) 酒(P4)
愁長:愁悶的心腸;殢:困擾。心腸愁悶的人容易病酒。
年級字:榷(P0) 酒(P4) 徵(P5) 茶(P2)
年級字:沉(P2) 酒(P4) 色(P1)
沉湎:沉迷。沉溺於酒和女人中間。形容對於美酒和女色過於放縱,毫無節制。
年級字:酒(P4) 食(P1) 地(P1) 獄(P4)
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東坡倅杭,不勝杯酌……疲於應接,乃號杭倅爲酒食地獄。”
年級字:金(P1) 谷(P2) 酒(P4) 數(P2)
晉·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
年級字:醇(P5) 酒(P4) 美(P1) 人(P1)
清·宋琬《題戴蒼畫陳階之小像和王阮亭韻》:“醇酒美人堪送老,唯學信陵君。”
年級字:酒(P4) 後(P1) 失(P2) 言(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六回:“楊雄道:‘兄弟,你休怪我。是我一時愚蠢,不是了,酒後失言,反被那婆娘瞞過了,怪兄弟相鬧不得。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
年級字:酒(P4) 樓(P2) 例(P2) 湯(P2)
詞性:形容詞
指較大規模的酒樓所供應的每日例湯都是預先煮好的。
整定。
年級字:斗(P1) 酒(P4) 百(P1) 篇(P3)
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年級字:酒(P4) 囊(P5) 飯(P1) 包(P1)
清·李漁《意中緣·捲簾》:“念區區酒囊飯包,又誰知生來命高,沒生涯,終朝醉飽,都倚着那妖嬈。”
年級字:放(P1) 歌(P1) 縱(P5) 酒(P4)
放歌:高聲歌唱;縱酒:任意飲酒,不加節制。盡情歌唱,放量地飲酒。形容開懷暢飲盡興歡樂。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年級字:牽(P3) 羊(P1) 擔(P3) 酒(P4)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折:“老夫如今牽羊擔酒,與孩兒慶喜。”
年級字:酒(P4) 餘(P4) 茶(P2) 後(P1)
魯迅《集外集拾遺·幫助文學與幫閒文學》:“但依我們中國的老眼睛看起來,小說是給人消閒的,是爲酒餘茶後之用。”
年級字:酒(P4) 食(P1) 徵(P5) 逐(P4)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
年級字:求(P2) 漿(P4) 得(P1) 酒(P4)
年級字:觴(P0) 酒(P4) 豆(P1) 肉(P1)
年級字:肉(P1) 山(P1) 酒(P4) 海(P1)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原舉泰山以爲肉,傾東海以爲酒。”
年級字:浪(P1) 酒(P4) 閒(P3) 茶(P2)
年級字:酒(P4) 肉(P1) 朋(P1) 友(P1)
元·關漢卿《單刀會》:“關雲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隻手送與你那荊州來。”
年級字:桂(P1) 酒(P4) 椒(P6) 漿(P4)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王逸注:“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漿,以椒置漿中也。言己供待彌敬,乃以惠草蒸餚,芳蘭爲藉,進桂酒椒漿,以備五味也。”
年級字:酒(P4) 龍(P2) 詩(P3) 虎(P1)
清·丘逢甲《飲鎮平都司署賞菊爲題宋人所畫報捷圖》詩:“粵水閩山文武會,酒龍詩虎主賓才。”
年級字:惡(P3) 醉(P4) 強(P2) 酒(P4)
《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年級字:酒(P4) 色(P1) 之(P2) 徒(P3)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卷:“以後相處的雖多,都是豪華之輩,酒色之徒,但知買笑追歡的樂意,那有憐香惜玉的真心。”
年級字:好(P1) 酒(P4) 貪(P3) 杯(P1)
沙汀《酒後》:“保長王大廷只有一宗缺點:有點好酒貪杯。一喝醉了又會變得十足膿包,失掉了他那分堅韌的好性格。”
年級字:金(P1) 龜(P3) 換(P2) 酒(P4)
唐·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爲‘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爲樂。”
年級字:只(P1) 雞(P1) 樽(P0) 酒(P4)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胡紘李沐》:“此非人情,只雞樽酒,山中未爲乏也。”
年級字:詩(P3) 朋(P1) 酒(P4) 友(P1)
明·馮惟敏《粉蝶兒·李爭冬有犯》套曲:“但有個詩朋酒友共開尊,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擁。”
年級字:把(P1) 酒(P4) 持(P4) 螯(P0)
語出《晉書·畢卓傳》:“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年級字:詩(P3) 朋(P1) 酒(P4) 侶(P5)
元·無名氏《小孫屠》第二齣:“且開懷,共詩朋酒侶歡宴。”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詩朋酒侶,向此地遊嬉。”
年級字:酒(P4) 後(P1) 無(P2) 德(P4)
年級字:酒(P4) 不(P1) 設(P3)
醴酒:甜酒。置酒宴請賓客時不再爲不嗜酒者準備甜酒。比喻待人禮貌漸衰。
《漢書·楚元王傳》:“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
年級字:乞(P1) 漿(P4) 得(P1) 酒(P4)
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一:“太歲在酉,乞漿得酒。”
年級字:斗(P1) 酒(P4) 雙(P2)
唐·馮贄《雲仙雜記·俗耳鍼砭詩腸鼓吹》引《高隱外書》:“戴顒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
年級字:牛(P1) 酒(P4)
元·薩都刺《酬江月·過淮陰》詞:“槌牛釃酒,英雄千古誰吊。”
年級字:斗(P1) 酒(P4) 隻(P1) 雞(P1)
鬥:酒器。古人祭亡友,攜雞酒到墓前行禮。後作爲追悼亡友的話。
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年級字:酒(P4) 池(P2) 肉(P1) 林(P1)
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爲池,以肉爲林,爲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後也形容酒肉極多。
《史記·殷本紀》:“以酒爲池,懸肉爲林。”《漢書·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
年級字:彘(P0) 肩(P3) 斗(P1) 酒(P4)
《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
年級字:金(P1) 換(P2) 酒(P4)
唐·元稹《三遣悲懷》詩之一:“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年級字:酒(P4) 地(P1) 花(P1) 天(P1)
年級字:裘(P0) 換(P2) 酒(P4)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換酒喝。形容寶貴者放蕩不羈的生活。
《晉書·阮孚傳》:“(孚)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復爲所司彈劾。”
年級字:簞(P0) 食(P1) 壺(P3) 酒(P4)
明·李東陽《中書舍人徐君壽六十序》:“今以簞食壺酒與人則終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廣大莫測,故有終身囿之而不知者。”
年級字:杯(P1) 酒(P4) 戈(P0) 矛(P3)
《負曝閒談》第二十五回:“就是有天在吳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沒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
年級字:燈(P1) 紅(P1) 酒(P4) 綠(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玉生)側着頭想了一會道‘燈紅酒綠’好嗎?”
年級字:酒(P4) 虎(P1) 詩(P3) 龍(P2)
清·丘逢甲《東山酒樓次柳汀韻》:“狂飲且共樓頭醉,酒虎詩龍各自豪。”
年級字:羊(P1) 羔(P1) 美(P1) 酒(P4)
羊羔:酒名,因釀製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兒醇厚的好酒。
宋·無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學士,嘗買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年級字:舊(P2) 瓶(P2) 新(P1) 酒(P4)
年級字:酒(P4) 後(P1) 茶(P2) 餘(P4)
魯迅《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麼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後茶餘的談助的罷。”
年級字:金(P1) 換(P2) 酒(P4)
《晉書·阮孚傳》:“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復爲所司彈劾,帝宥之。”
年級字:酒(P4) 肉(P1) 兄(P1) 弟(P1)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叫做破面鬼。”
年級字:酒(P4) 酣(P0) 耳(P1) 熱(P2)
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年級字:詩(P3) 酒(P4) 朋(P1) 儕(P0)
儕:等輩,同類的人。作詩飲酒的朋友。同“詩朋酒友”。
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二齣:“同消遣,詩酒朋儕盡堪盡日盤桓。”
年級字:酒(P4) 病(P2) 花(P1) 愁(P3)
元·喬吉《揚州夢》第二折:“今日心中悶倦,故來此翠雲樓遊玩。小官只爲酒病花愁,何日是好也呵。”
年級字:只(P1) 雞(P1) 斗(P1) 酒(P4)
鬥:酒器。準備好一隻雞,一壺酒。原指對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辭。後也指招待來客。
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年級字:杯(P1) 酒(P4) 釋(P4) 兵(P3) 權(P5)
釋: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爲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爲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
年級字:舊(P2) 瓶(P2) 裝(P1) 新(P1) 酒(P4)
《新約·馬太福音》第九章。耶穌說:“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唯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兩樣就都保全了。”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
年級字:酒(P4) 逢(P4) 知(P1) 己(P1) 千(P1) 杯(P1) 少(P1)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三回:“二人也把別後之事,談了一番。三人俱備大悅。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
年級字:張(P2) 公(P1) 吃(P1) 酒(P4) 李(P2) 公(P1) 醉(P4)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年級字:借(P1) 問(P1) 酒(P4) 家(P1) 何(P1) 處(P2) 有(P1)
唐朝 杜牧 七言絕句 «清明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年級字:生(P1) 仔(P2) 姑(P2) 娘(P1) 醉(P4) 酒(P4) 佬(P6+)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年級字:醉(P4) 翁(P4) 之(P2) 意(P1) 不(P1) 在(P1) 酒(P4)
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裏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裏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宋·歐陽修《醉甕亭記》:“醉甕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jīn zhāo yǒu jiǔ jīn zhāo zuì
年級字:今(P1) 朝(P3) 有(P1) 酒(P4) 今(P1) 朝(P3) 醉(P4)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唐·羅隱《自遣》詩:“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jīn rì yǒu jiǔ jīn rì zuì
年級字:今(P1) 日(P1) 有(P1) 酒(P4) 今(P1) 日(P1) 醉(P4)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同“今朝有酒今朝醉”。
茅盾《狂歡的解剖》:“他們這種‘自信’,這種‘有前途’的自覺,就使得他們的要求快樂跟羅馬帝國衰落時代的有錢人的縱樂完全不同,那時羅馬的有錢人感得大難將到而又無可挽救,於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了。”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
年級字:張(P2) 公(P1) 吃(P1) 酒(P4) 李(P2) 公(P1) 顛(P4)
宋·李棨《北里志·張住住》:“曲中唱曰:張公吃酒李公顛,盛六生兒鄭九憐。”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 lù yǒu dòng sǐ gǔ
年級字:朱(P1) 門(P1) 酒(P4) 肉(P1) 臭(P3) ,(P1) 路(P1) 有(P1) 凍(P3) 死(P3) 骨(P2)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