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遲(P2) 疑(P3) 未(P1) 決(P2)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傳》:“昭度遲疑未決,建遣軍士擒昭度親吏于軍門,臠而食之。”
年級字:遲(P2) 疑(P3) 觀(P2) 望(P2)
清·李漁《比目魚·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該速速抽身,爲什麼還要遲疑觀望?”
年級字:遲(P2) 疑(P3) 不(P1) 斷(P3)
唐·韓愈《淪淮西事宜狀》:“遲疑不斷,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年級字:遲(P2) 疑(P3) 不(P1) 決(P2)
《宋史·侯益傳》:“爾往至彼,如益來,即置勿問,苟遲疑不決,即以便宜從事。”
年級字:遲(P2) 疑(P3) 不(P1) 定(P1)
《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唐·孔穎達疏:“師若遲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則不告。”
年級字:遲(P2) 疑(P3) 顧(P3) 望(P2)
唐·劉餗《惰唐嘉話》卷中:“[李勣]今若即發者,我死後可親任之,如遲疑顧望,便當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