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n
年級字:遣(P5)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甲骨文從二「又」從「追」,與「師」相關。
軍事相關的派發、差使: 派遣、遣兵、派遣、差遣、調遣、先遣部隊、調兵遣將。
排解、排除: 排遣、遣返。
放逐、貶謫: 遣戍、遣歸故鄉。
發洩:遣散、消遣、遣悶、遣懷。
運用字詞: 遣詞造句。
《說文》:「遣,縱也。从辵,口聲。」
《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貢之齊,因南郭惠子,以見田常。」
《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輒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及太子問疾,帝令吮癰,有難之色,帝不悅而遣太子。」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
唐.杜甫〈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始知賢主人,贈此遣愁寂。」
《紅樓夢》第五回:「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元.翁森〈四時讀書樂〉詩:「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pài qiǎn
pái qiǎn
diào qiǎn
qiǎn sàn
xiāo qiǎn
tè qiǎn
qiǎn fǎn
chāi qiǎn
年級字:情(P2) 恕(P5) 理(P2) 遣(P5)
恕:原諒;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寬厚和平,遇事不加計較。
《晉書·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年級字:移(P2) 情(P2) 遣(P5) 意(P1)
嚴復《救亡決論》:“若夫詞章一道,本無經濟殊科,詞章不妨放達,故雖極蜃樓海市,惝恍迷離,皆足以移情遣意。”
年級字:遣(P5) 兵(P3) 調(P4) 將(P3)
《禪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說延州府丞湯思忠遣兵調將已定,然後自領馬步軍兵,離寨伺候。”
年級字:遣(P5) 辭(P5) 措(P5) 意(P1)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辭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年級字:神(P1) 差(P2) 鬼(P2) 遣(P5)
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樣,不自覺地做了原先沒想到要做的事。同“神差鬼使”。
年級字:遣(P5) 言(P1) 措(P5) 意(P1)
年級字:遣(P5) 興(P2) 陶(P4) 情(P2)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這首詞說着人世上諸般戲事,皆可遣興陶情。”
年級字:命(P3) 辭(P5) 遣(P5) 意(P1)
年級字:遣(P5) 詞(P1) 措(P5) 意(P1)
年級字:遣(P5) 詞(P1) 立(P1) 意(P1)
年級字:放(P1) 言(P1) 遣(P5) 辭(P5)
放言:敞開說;遣辭:用詞造句。指無拘無束地說話或寫文章。
年級字:命(P3) 詞(P1) 遣(P5) 意(P1)
年級字:遣(P5) 將(P3) 調(P4) 兵(P3)
年級字:拘(P4) 神(P1) 遣(P5) 將(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芳官竟是個狐狸精變的,就是會拘神遣將的符咒也沒有這麼快。”
年級字:調(P4) 兵(P3) 遣(P5) 將(P3)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年級字:遣(P5) 詞(P1) 造(P1) 意(P1)
年級字:遣(P5) 將(P3) 徵(P5) 兵(P3)
年級字:遣(P5) 愁(P3) 索(P3) 笑(P1)
清孫原湘《<履園叢話>序》:“履園主人於灌園之暇,就耳目所睹聞,著《叢話》二十卷,間以示予曰:‘吾以是遣愁索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