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
年級字:達(P1)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甲骨文從「辵」從「大」,與《說文》或體形同,「大」是聲符。象一人在大路上行走。
通達、到、至等。
1. 名詞: 姓氏。2. 動詞:
- 通路/到目的地:四通八達、傳達。
- 至到: 通宵達旦。
- 實現目標 : 達成。
3. 形容詞:
- 胸襟廣闊、君子行為、成就較高。
例如 : 豁達、宏達、達人、顯達、達官貴人、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
4. 副詞:
- 知識廣博、理解許多事情
例如: 達觀
huò dá
dá dào
dá míng
dá lài
chāng dá
dá zhàn
téng dá
dá dào
dá dàn
dào dá
dá guān
dá zhì
biǎo dá
dǐ dá
fā dá
hóng dá
yīng dá
xià dá
年級字:下(P1) 達(P1)
詞性:動詞
上報向下的發布或傳達,向 [級別、地位等較低的] 人、團體或地方的發布或傳達。
Dá chū
dào dá
dá lǎo
年級字:達(P1) 老(P1)
詞性:名詞
超脫放達的老翁。
例:宋 歐陽修 《書懷感事寄梅聖俞》詩:“惟予號達老,醉必如 張顛 。”
dá chéng
年級字:達(P1) 成(P1)
詞性:動詞
完成,
實現達到一個目的或實現一個目標,又是有意識的努力達到;得到。多指商談後得到結果。
Néng dá
dá yì
dá fū
léi dá
年級字:雷(P3) 達(P1)
1. 利用極短的無線電波進行探測的裝置。可用來搜索和測定物體位置以及跟踪移動的目標。廣泛應用在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Dá nuò
年級字:達(P1) 諾(P4)
達諾(氨酚美偽麻片與苯酚偽麻片),適應症為用於緩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周身四肢酸痛、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等症狀。
dá guān
mǎ dá
bā dá
年級字:八(P1) 達(P1)
詞性:形容詞
1.道路八面相通。
2.指四面相通的道路,後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
xiàdá
年級字:下(P1) 达(P1)
向下的发布或传达,向(级别、地位等较低的)人、团体或地方的发布或传达 。
yù dá
年級字:鬱(P6) 達(P1)
詞性:形容詞
濃盛暢達。
明 王廷相 《慎言·乾運》:“地氣夜則鬱達,故遇物而凝。”
gāo dá
dá gěi
yǐ dá
dá lǐ
年級字:達(P1) 理(P2)
詞性:名詞
通達事理;懂道理。天下通行的道理。
通貫的紋路。
闡明道理。
chuán dá
年級字:傳(P2) 達(P1)
詞性:動詞
傳播,
傳遞,
傳達,
通報1. 單位門口的值班人員。2. 門房、傳達室、商店中的引導員, 公共建築的參觀嚮導 。
Sāng dá
年級字:桑(P4) 達(P1)
詞性:名詞
2011年第2號超強颱風“桑達”,國際編號為1102,英文名Songda。該名字來源於越南,意思是越南西北部一河流。
dá rén
年級字:達(P1) 人(P1)
詞性:名詞
1. 指在某一領域非常專業,出類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
2. 通達事理、明德辨義的人。
3. 豁達豪放的人。思想樂觀、開朗的人。
4. 顯貴的人.
liù dá
shàngdá
zhí dá
年級字:直(P1) 達(P1)
詞性:助詞
中轉中途不必換車、換船等而直接到達;車、船、飛機等中途不停靠而直接到達。
dá dá
年級字:達(P1) 達(P1)
詞性:代詞
1.韃靼(古代對北方游牧民族的稱呼)。
2.方言。父親。
wén dá
Dá hé
年級字:達(P1) 和(P1)
詞性:名詞
(1932~)台灣苗栗人,俗姓黃。號今如。民國四十二年(1953)於大甲永光寺,依止妙然法師披剃出家。四十四年受具足戒於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後負笈日本駒澤大學深造十載,榮獲該校文學碩士學位,並修畢博士課程。歷任台中佛教會館附設佛教研究社、壽山佛學院、法云佛學院講師、華梵佛學研究所副教授,現任佛光山福山佛學院講師、台中佛教會館住持,並參與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之編纂。譯有印度佛教史概說一書,並有原始佛教的業報思想等論文散見於各佛教刊物。 p5667 來自:【佛光大辭典】
zhuǎn dá
liū dá
huò dá
年級字:霍(P4) 達(P1)
詞性:名詞
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國家一級作家,197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發表第一部小說《不要忘記她》,1987年創作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該作品於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
198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當選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港澳百科全書》編委、開羅國際電影節評委。
霍達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中心,並先後赴英、法、俄、日等十餘國及我國港、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其生平及成就載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電影家大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華古今女傑譜》等大型辭書。
年級字:明(P1) 目(P1) 達(P1) 聰(P3)
年級字:四(P1) 通(P3) 五(P1) 達(P1)
年級字:達(P1) 人(P1) 知(P1) 命(P3)
年級字:辭(P5) 不(P1) 達(P1) 義(P3)
語出《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
年級字:達(P1) 地(P1) 知(P1) 根(P1)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俺破黃巢血戰到三千陣,經了些十生九死,萬苦千辛,俺出身入仕,蔭子封妻,大人家達地知根,前後軍捺絝摩褌。”
年級字:守(P2) 經(P1) 達(P1) 權(P5)
經:正道,原則;權:權宜,變通。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不固執。
《漢書·貢禹傳》:“守經據古,不阿當世。”《宋史·洪邁傳》:“不謂書生能臨事達權。”
年級字:枕(P5) 戈(P0) 達(P1) 旦(P1)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報國心切。同“枕戈待旦”。
清·張廷玉《明史·吳良傳》:“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
年級字:達(P1) 權(P5) 知(P1) 變(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頂寇束帶,謂之丈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爲;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
年級字:練(P2) 達(P1) 老(P1) 成(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當那進退維谷的時候,便是個練達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況於你?”
年級字:特(P2) 達(P1)
《禮記·聘義》:“圭璋特達,德也。”孔穎達疏:“行聘之時,唯執圭璋特得通達,不加餘幣。言人之有德亦無事不通,不須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達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
年級字:通(P3) 文(P1) 達(P1) 理(P2)
年級字:未(P1) 達(P1) 一(P1) 間(P1)
年級字:通(P3) 文(P1) 達(P1) 禮(P2)
年級字:通(P3) 情(P2) 達(P1) 理(P2)
年級字:進(P1) 賢(P4) 達(P1) 能(P1)
年級字:知(P1) 書(P1) 達(P1) 禮(P2)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折:“只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怎肯着出乖露醜遭談論。”
年級字:分(P2) 宵(P2) 達(P1) 曙(P6)
《北史·恩幸傳徐紇》:“時復與沙門講論,或分宵達曙,而心力無怠。”
年級字:通(P3) 文(P1) 達(P1) 藝(P5)
年級字:廓(P6) 達(P1) 大(P1) 度(P2)
太平天國·洪仁玕《幹王洪仁玕等勸諭清官兵棄暗投明檄》:“爾等抑知我天朝廓達大度,胞與爲懷,不問新舊兄弟,皆視同一體。”
年級字:欲(P5) 速(P3) 不(P1) 達(P1)
先秦·孔子《論語·子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年級字:識(P2) 時(P1) 達(P1) 務(P3)
年級字:通(P3) 時(P1) 達(P1) 務(P3)
年級字:通(P3) 時(P1) 達(P1) 變(P2)
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同“通權達變”。
年級字:尹(P0) 旁(P1) 達(P1)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問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
年級字:騰(P3) 達(P1) 飛(P1) 黃(P1)
形容駿馬奔騰飛馳。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同“飛黃騰達”。
年級字:達(P1) 官(P2) 貴(P3) 要(P1)
猶言達官貴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金史·世宗紀下》:“達官貴要多行非理,監察院察未嘗舉劾。”
年級字:達(P1) 官(P2) 要(P1) 人(P1)
猶言達官貴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宋·惠洪《冷齋夜話·課術有驗無驗》:“有日者能課,使之課莫不大奇中……凡爲達官要人言皆無驗;至爲市進凡庸山林之士課,則如目見而言。”
年級字:辭(P5) 不(P1) 達(P1) 意(P1)
辭:言辭;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廟記》:“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辭不達意,餘嘗嘆息之。”
年級字:立(P1) 人(P1) 達(P1) 人(P1)
立:建樹,成就;達:發達,顯貴。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提高地拉。
《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年級字:達(P1) 官(P2) 貴(P3) 人(P1)
詞性:形容詞
達官顯貴、達官顯宦指高級的官員和富裕的人士。
達 :達到。
官 :高官、官員。
貴: 高貴、富貴。
人: 人士。
指高級的官員和富裕的人士。
年級字:達(P1) 士(P1) 通(P3) 人(P1)
通人:學識淵博貫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達,學識淵博的人。
宋·陸游《雍煕請機老疏》:“伏望尊官長者,達士通人,共燃續慧命燈,不惜判虛空筆,起難遭想,結果勝緣。”
年級字:以(P1) 權(P5) 達(P1) 變(P2)
清·王韜《變法自強》下:“不知時之所尚,勢之所趨,終貴因事制宜,以權達變。”
年級字:尹(P0) 明(P1) 達(P1)
指玉的色彩晶瑩發亮,比喻品德高尚純潔。同“孚尹旁達”。
宋·葉適《中奉大夫尚書工部侍郎曾公墓誌銘》:“公孚尹明達,既早慧,長益貫研古今,出其英華,皆有新意。”
年級字:通(P3) 權(P5) 達(P1) 變(P2)
通、達:通曉,懂得;權、變:權宜,變通。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
《後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
年級字:下(P1) 學(P1) 上(P1) 達(P1)
《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年級字:言(P1) 不(P1) 達(P1) 意(P1)
《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以譯者言不達意,復爲書曉之。”
年級字:通(P3) 儒(P6) 達(P1) 識(P2)
年級字:目(P1) 達(P1) 耳(P1) 通(P3)
年級字:知(P1) 情(P2) 達(P1) 理(P2)
年級字:社(P2) 會(P1) 賢(P4) 達(P1)
年級字:達(P1) 官(P2) 顯(P4) 貴(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達官顯宦、達官貴人指高級官員和富裕及名氣顯赫的人。
達 :達到。
官 :高官、官員。
顯: 顯赫、顯貴。
貴: 高貴、富貴。
指高級官員和富裕及名氣顯赫的人。
年級字:通(P3) 變(P2) 達(P1) 權(P5)
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同“通權達變”。
年級字:通(P3) 權(P5) 達(P1) 理(P2)
年級字:通(P3) 宵(P2) 達(P1) 旦(P1)
通宵:通夜,整夜;達:到;旦:天亮。整整一夜,從天黑到天亮。
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三》:“乙校昨夜通宵達旦,將赤化書籍完全焚燒矣。”
年級字:識(P2) 時(P1) 達(P1) 變(P2)
年級字:通(P3) 書(P1) 達(P1) 禮(P2)
年級字:上(P1) 情(P2) 下(P1) 達(P1)
年級字:火(P1) 然(P2) 泉(P1) 達(P1)
《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年級字:連(P1) 明(P1) 達(P1) 夜(P2)
《解放日報》1944.9.2:“沒有鞋面,就把沒有縫上袖子的一個襖襟子用了,連明達夜做了一雙。”
年級字:下(P1) 情(P2) 上(P1) 達(P1)
年級字:達(P1) 官(P2) 知(P1) 命(P3)
達觀:舊指一切聽其自然,也指看得開。知命:舊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運是由天決定的。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安排,無
魯迅《幻滅》十四:“達官知命的思想,暫時引渡靜離開了苦悶的荊棘。天快亮時,她也沉沉入睡了。”
年級字:氣(P1) 決(P2) 泉(P1) 達(P1)
年級字:富(P3) 貴(P3) 利(P2) 達(P1)
《孟子·離婁下》:“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幾希矣。”
年級字:曠(P5) 達(P1) 不(P1) 羈(P0)
曠達:心胸開闊,想得開;不羈:不受束縛。心胸開闊達觀,不受拘束。
《晉書·張翰傳》:“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爲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
年級字:求(P2) 志(P2) 達(P1) 道(P1)
指隱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義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是儒家一種理想的人生觀。
語本《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年級字:豁(P0) 達(P1) 大(P1) 度(P2)
豁達:胸襟開闊;大度:試題大。形容人寬宏開通,能容人。
晉·潘岳《西征賦》:“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
年級字:老(P1) 成(P1) 練(P2) 達(P1)
練達:指閱歷多而通達人情。形容人穩重老練,通達事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杜預爲人,老成練達,好學不倦,最喜歡讀左秋明《春秋傳》。”
年級字:了(P1) 身(P1) 達(P1) 命(P3)
佛家用語,意思是對一生命運歸宿看得開,無牽掛,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元·石君寶《李亞仙花酒曲江池》第三折:“人問道亞仙的今生今世,則俺那鄭元和可甚麼了身達命。”
年級字:通(P3) 材(P2) 達(P1) 識(P2)
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爲後法。”
年級字:連(P1) 昏(P3) 達(P1) 曙(P6)
清·大汕《海外紀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夾茆者、削藤者、鍬者、鍤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連昏達曙,三日夜而成。”
年級字:通(P3) 古(P1) 達(P1) 變(P2)
年級字:連(P1) 宵(P2) 達(P1) 旦(P1)
年級字:達(P1) 權(P5) 通(P3) 變(P2)
通、達:通曉,懂得;權、變:權宜,變通。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
《後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
年級字:四(P1) 衝(P2) 八(P1) 達(P1)
年級字:通(P3) 儒(P6) 達(P1) 士(P1)
年級字:通(P3) 今(P1) 達(P1) 古(P1)
年級字:飛(P1) 黃(P1) 騰(P3) 達(P1)
飛黃:傳說中神馬名;騰達:上升,引伸爲發跡,宦途得意。形容駿馬奔騰飛馳。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年級字:達(P1) 觀(P2) 知(P1) 命(P3)
達觀:指一切聽其自然或看得開;命:命運;知命:指知天命。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擺佈,無所煩惱。
茅盾《幻滅》十四:“達觀知命的思想,暫時引渡靜離開了苦悶的荊棘。天快亮時,她也沉沉入睡了。”
年級字:詞(P1) 不(P1) 達(P1) 意(P1)
詞:言詞;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廟記》:“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辭不達意,余嘗嘆息之。”
年級字:通(P3) 真(P1) 達(P1) 靈(P4)
《雲笈七籤》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門發精,耳目玄徹,通真達靈。”
年級字:不(P1) 求(P2) 聞(P2) 達(P1)
年級字:四(P1) 衝(P2) 六(P1) 達(P1)
年級字:放(P1) 達(P1) 不(P1) 羈(P0)
《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盧柟]一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羈,不輕財傲物之志。”
年級字:任(P3) 達(P1) 不(P1) 拘(P4)
《晉書·阮咸傳》:“鹹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爲竹林之遊,當世禮法者譏其所爲。”
年級字:四(P1) 通(P3) 八(P1) 達(P1)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子華子·晏子問黨》:“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達,遊士之所湊也。”
年級字:六(P1) 通(P3) 四(P1) 達(P1)
年級字:一(P1) 孔(P3) 不(P1) 達(P1)
年級字:達(P1) 官(P2) 顯(P4) 宦(P0)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達官顯貴、達官貴人指高級和有名氣顯赫的官員。
達 :達到。
官 :高官、官員。
顯: 顯赫、顯貴。
宦: 官宦。
指高級和有名氣顯赫的官員。
年級字:通(P3) 達(P1) 練(P2)
通達:明白;諳練:熟悉,熟練。深知人情事理,處理問題老練。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人既如此通達諳練,豈有連個禮的輕重過節兒,他也不明白的理?”
年級字:通(P3) 天(P1) 達(P1) 地(P1)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六回:“俺是通天達地,有一無二,帶管本山山寨頭名寨主女將軍。”
年級字:欲(P5) 速(P3) 則(P3) 不(P1) 達(P1)
速:快;達:達到。指過於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論語·子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年級字:死(P3) 諸(P4) 葛(P5) 嚇(P3) ,(P1) 走(P1) 生(P1) 仲(P4) 達(P1)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年級字:死(P3) 諸(P4) 葛(P5) 能(P1) ,(P1) 走(P1) 生(P1) 仲(P4) 達(P1)
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司馬懿。指人雖死,餘威猶在。
傅専《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君不聞‘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千古奇事真堪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