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年級字:遇(P2)
詞性:名詞,動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從「辵」: 不穩定的步伐。
「禺」聲。
相逢、不期而會。
相逢 : 相遇、遇見、奇遇、巧遇、偶遇、他鄉遇故知、遇人不淑。
機會: 機遇、際遇。
遭受: 遭遇、遇救、遇害、遇險、遇難、遇敵、遇襲。
對待: 禮遇、殊遇。
待遇: 款待、對待。
【姓氏】漢代有遇沖。
《說文》:「逢也。從辵,禺聲。」
孔傳:「不期而會曰遇。」
zāo yù
yù nàn
qiǎo yù
bùyù
Cì yù
jī yù
yù shàng
lěng yù
yù jiàn
yù xí
yù dào
xiāng yù
wài yù
qí yù
年級字:奇(P2) 遇(P2)
詞性:名詞
1.出乎意料之外的幸會
例:失散40年的父子倆在街上碰見了,真是奇遇
2.奇特遭遇
例:生活中已經沒有奇遇了
rán yù
yù shì
huì yù
yùguò
年級字:遇(P2) 過(P1)
詞性:助詞
曾經經歷、見過、體驗。
遇 : 相逢、遇見。
過 : 經過。
Tā yù
jìng yù
dài yù
年級字:待(P3) 遇(P2)
工資,
工錢,
報酬,
薪金,
酬勞1. 接待,對待
2. 指享有的權利,社會地位等
3. 物質報酬;工資福利
年級字:百(P1) 年(P1) 不(P1) 遇(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百年一見少有的機會。
老舍《龍鬚溝》第三幕:「不是要開大會嗎?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開會去。」
年級字:遇(P2) 難(P2) 成(P1) 祥(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願他諸事如意,遇難成祥。”
年級字:生(P1) 不(P1) 遇(P2) 時(P1)
《詩經·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記》:“吾先得榮後僇者,非智衰也;先遇明後遭險,君之易移也已矣,生不遇時,復何言哉。”
年級字:遭(P3) 逢(P4) 會(P1) 遇(P2)
漢·王充《論衡·偶會》:“非二龍使厲王發孽、褒姒令幽王愚惑也,遭逢會遇,自相得也。”
年級字:遇(P2) 事(P1) 生(P1) 風(P1)
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年級字:懷(P3) 才(P1) 不(P1) 遇(P2)
懷:懷藏;才:才能。胸懷才學但生不逢時,難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賤而不得志。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五:“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顯通,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
年級字:遇(P2) 難(P2) 呈(P2) 祥(P2)
崑曲《十五貫》第七場:“若是想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找人能逢,謀事能成,賭錢能贏,起個數,便知分曉。”
年級字:遇(P2) 水(P1) 架(P2) 橋(P2)
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競賽》:“他們的勁頭都鼓的噹噹響,真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氣兒跑步向前。”
年級字:百(P1) 不(P1) 一(P1) 遇(P2)
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下》:“言立策成,終無咎悔,若此之事,百不一遇,其知之所見,萬不及一也。”
年級字:將(P3) 遇(P2) 良(P1) 才(P1)
將:將領;良才:高才。多指雙方本領相當,能人碰上能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年級字:遭(P3) 遇(P2) 不(P1) 偶(P3)
清·譚嗣同《先仲兄行狀》:“遭遇不偶,居恆忽忽,悲歌感慨,以發其堙鬱之氣。”
年級字:遭(P3) 遇(P2) 運(P3) 會(P1)
《後漢書·公孫述傳》:“隗囂遭遇運會,割有雍州,兵強士附,威加山東。”
年級字:百(P1) 年(P1) 難(P2) 遇(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若說一樣的動心,把這等終身要緊的大事、百年難遇的良緣,倒扔開自己,雙手送給我這樣一個初次見面旁不相干的張金鳳,尤其不是情理。”
年級字:千(P1) 載(P3) 奇(P2) 遇(P2)
年級字:知(P1) 遇(P2) 之(P2) 恩(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爲之一哭。”
年級字:遇(P2) 物(P1) 持(P4) 平(P1)
宋·蘇舜欽《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王公行狀》:“苟遇物持平,輕重判然於中矣。”
年級字:逢(P4) 時(P1) 遇(P2) 節(P1)
時:季節;節:節氣。遇到四季節令。指過年過節的時候。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方纔老爹說的,他是個告命夫人,到家請會畫的替他追個像,把鳳冠補服畫起來,逢時遇節,供在家裏。”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遇(P2)
《東觀漢記·耿況傳》:“耿況彭寵,俱遭際會,順時乘風,列爲藩輔,忠孝之策,千載一遇也。”
年級字:邂(P0) 相(P1) 遇(P2)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年級字:遭(P3) 遇(P2) 際(P3) 會(P1)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際會,幸承先王餘業,恩未被四海,澤未及天下,雖傾倉竭府以振魏國百姓,猶寒者未盡暖,飢者未盡飽。”
年級字:遇(P2) 事(P1) 生(P1) 端(P2)
《中國民間故事選·秧狀元》:“他常常遇事生端,專找岔子。”
年級字:同(P1) 舟(P2) 遇(P2) 風(P1)
年級字:將(P3) 遇(P2) 良(P1) 材(P2)
良材:本領高的人。大將遇上本領高的人。比喻兩雄爭鬥,本領相當。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真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
年級字:隨(P3) 遇(P2) 而(P1) 安(P1)
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年級字:身(P1) 不(P1) 遇(P2) 時(P1)
年級字:際(P3) 遇(P2) 風(P1) 雲(P1)
年級字:遇(P2) 人(P1) 不(P1) 淑(P3)
《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年級字:千(P1) 載(P3) 難(P2) 遇(P2)
一千年裏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難逢”。
年級字:遇(P2) 水(P1) 疊(P4) 橋(P2)
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二折:“也不用排軍校,你端的逢山開道,遇水疊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見得最是,但我還有三個小徒,逢山開路,遇水疊橋,保護貧僧,方得到此。”
年級字:遭(P3) 傾(P4) 遇(P2) 禍(P4)
《楚辭·劉向〈九嘆·遠逝〉》:“遭傾遇禍,不可救兮,長吟永欷,涕究究兮。”王逸注:“言己遭傾危之世而遇患禍,不可復救,故長嘆歔欷而涕滂流,不可止也。”
年級字:知(P1) 己(P1) 之(P2) 遇(P2)
年級字:不(P1) 期(P2) 而(P1) 遇(P2)
年級字:感(P3) 遇(P2) 忘(P2) 身(P1)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願捨身相報。舊時士大夫向皇帝謝恩,表示忠心的套話。
《晉書·庚亮傳》:“且先帝謬顧,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輕,遂感遇忘身。”
年級字:遇(P2) 水(P1) 迭(P0) 橋(P2)
年級字:他(P1) 鄉(P2) 遇(P2) 故(P1) 知(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表達出一種和知己、好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使人高興得難以言喻的感覺。
他鄉: 別的地方。
故知: 知己,在出生地、故鄉結識的好朋友。
在遠離家鄉的地方遇到了老朋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個,今日又去打虎,誰知恰好遇見賢侄。邂逅相逢,真是『萬里他鄉遇故知』可謂三生有幸!」
年級字:十(P1) 年(P1) 九(P1) 不(P1) 遇(P2)
年級字:可(P1) 遇(P2) 不(P1) 可(P1) 求(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可望而不可求隨手可得幸運,有緣份。
「可遇」偶遇、機遇,緣份。
「不可」但不可以
「求」祈求、強求。
只可以靠緣份遇到,但不可強求。
年級字:尋(P3) 隱(P4) 者(P1) 不(P1) 遇(P2)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