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o
年級字:造(P1)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金文或加從「辵」,有行走之意,表示前往、去到。
前往、去到: 造訪、深造、登峰造極。
實行: 打造、造就、造福、造勢。
製作、生產: 製造、 創造、締造、造船、造車、造紙、造物、造反、造孽、造表、造冊、造價、造型、粗製濫造。
建築、建設: 建造、營造、造橋。
虛構:偽造、 造謠、捏造、胡編亂造。
具有良好的素質,值得裁培: 可造之才、造就。
提供良好的改過或重生的機會: 再造之恩。
成就: 造詣。
【姓氏】周代: 造父。
【時間】時代,年代:末造。
【量詞】稻子等作物從播種到收割的次數:一年兩造、晚造。
【法律用語】相對兩方面的人,法院裡指訴訟的兩方。即原告和被告:兩造、甲造、乙造。
【占卜星術】命相家稱人的生辰八字: 男命 - 乾造 、女命 - 坤造。
《說文》:「造,就也。从辵,告聲。」
《禮記.喪大記》:「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明日造朝。」
《詩經.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左傳.成公十三年》:「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書經.呂刑》:「兩造具備,師聽五辭。」
《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兩造未具,儲隸蓋鮮。」
《儀禮.士冠禮》:「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
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五齣:「請問小姐貴造?」
《禮記.玉藻》:「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書經.伊訓》:「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禮記.喪大記》:「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
wěi zào
年級字:偽(P4) 造(P1)
詞性:動詞,助詞
常用口語造假,
抄襲沒有獲得原作人的同意,在不法的情況下抄襲或模仿別人的東西,製做不真實的工作或事情。
zào xíng
年級字:造(P1) 型(P3)
詞性:動詞
1.塑造立體空間構型2.創造出來的物體形象
3.造型美觀的家具
4.製造砂型
chuàng zào
zào zhǐ
zào fú
dǎ zào
zào huà
biān zào
年級字:編(P3) 造(P1)
詞性:動詞
假造 捏造 虛構1.將資料組織排列起來
例:編造表冊
2.捏造
例:為他的缺席編造繁雜的解釋
3.靠智力創造
例:古人編造了這個神話
4.虛構
例:故事部分是真實的,部分是編造的
zào xīn
zhù zào
年級字:鑄(P5) 造(P1)
詞性:動詞,動詞
將金屬鎔融後,注入特定形狀的模子裡,等冷卻變硬後,便可從模子中取出鑄成的物品。
zào yáo
gǎi zào
年級字:改(P2) 造(P1)
改良,
改革依舊1. 另制;重製。
2. 另行選擇。
3. 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變更,使適合需要。
4. 指從根本上改變舊的、建立新的,使適應新的形勢和需要。
Zàoshì
年級字:造(P1) 勢(P3)
從字面上理解是製造聲勢的意思。目前多用於政府、企業、個人為了提高知名度、銷量等目的而採取一些措施,從而達到吸引群眾、消費者關注等目的
zào yì
年級字:造(P1) 詣(P0)
詞性:名詞,動詞
成就學業、專門科技等達到的水准、境地;鹹素有高士志,造詣漸遠,閒遊終南山,乘月吟嘯,至感慨泣下;前往拜訪。
zào fǎng
Néng zào
zào fǎn
xiūzào
年級字:修(P2) 造(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修建、修築修: 修改、修建、修築。
造: 製造、建造。
修改再造。
zào lín
zài zào
年級字:再(P1) 造(P1)
詞性:助詞
再生,
新生,
重生1.再生。用作感激別人救助。
2.重建;復興。
3.指重新給予生命。多用於表示對重大恩惠的感激。
zào jiǎ
Zào gé
年級字:造(P1) 革(P2)
詞性:動詞
革:
1.去了毛經過加工的獸皮。
2.改變,革新。1.製造皮革。
2.改變,革新。
men zào
zào zì
ér zào
zào zuò
gòu zào
年級字:構(P5) 造(P1)
結構構造,常用詞語,做動詞時指製造、建造,做名詞時指結構。構造可以分為構造尺度、構造層次、構造類型,地質構造分類為原生構造、次生構造、構造組合及構造序列。
zào wù
年級字:造(P1) 物(P1)
詞性:動詞
1. 創造萬物,也指創造萬物的神力2. 指運氣;造化
jiǎ zào
年級字:假(P1) 造(P1)
詞性:動詞,形容詞,動詞,形容詞
1. 偽造,模仿真的。
【例】假造的塑膠花美麗又便宜,幾乎可以亂真。
2. 捏造。
【例】為了逃避爸爸的責罵,他假造了一大堆理由。
zhì zào
zào xìng
年級字:造(P1) 性(P3)
詞性:形容詞
用於:創造性。
創造力、才思,是一種基於概念工具及精神上技巧的人類精神現象而最終產生或發展為創意、啟發及直覺的過程。
rén zào
zào niè
年級字:造(P1) 孽(P0)
詞性:形容詞
作惡,
積惡積善佛教指前世做壞事今生受報應,現在做壞事將來要受報應。泛指幹壞事。
zào jù
年級字:造(P1) 句(P2)
詞性:動詞
寫出或結構出一段完整的句子。
- 句子是指由單字或多個單字和詞彙結構成一段有獨立意思的組合字詞。
niē zào
zào chéng
zào chuán
年級字:造(P1) 船(P2)
詞性:動詞
造船是指建造或製造船隻的生產工藝,一般是在一種專業設施造船廠裡的船台或船塢中進行。
sù zào
年級字:塑(P4) 造(P1)
詞性:動詞
1.用語言文字等藝術手段描寫人物形象2.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
zào yè
yíng zào
年級字:營(P4) 造(P1)
營建1. 建造。
2. 製作;做。
3. 指建築工程及器械製作等事宜。
4. 構造,編造。
jiàn zào
zào hǎo
shēn zào
zhì zào
zhì zào shāng
Zhào shì zhě
Cū zhì làn zào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jiǎo róu zào zuò
Jiǎo róu zào zuò
年級字:主(P1) 情(P2) 造(P1) 意(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八回:“把白勝押到廳前,便將索子捆了,問他主情造意。”
年級字:造(P1) 謠(P5) 生(P1) 非(P2)
黃南丁氏《楊乃武與小白菜》第八回:“而且如今你的年紀,已是二十多了,住在這裏,若再不同小大圓房,外間造謠生非的人多……說不定同我有了一手,豈不是你我二人的名譽,又將掃地。”
年級字:可(P1) 造(P1) 之(P2) 材(P2)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造(P1) 因(P1) 得(P1) 果(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可見造因得果,雖有人爲,也是上天暗中安排定的。”
年級字:秀(P2) 才(P1) 造(P1) 反(P1)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實有其事,且派個人去查一查,看他們爲何作此舉動,再作道理。”
年級字:恩(P2) 同(P1) 再(P1) 造(P1)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極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樣。
年級字:造(P1) 極(P2) 登(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登峯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年級字:造(P1) 端(P2) 託(P4) 始(P2)
明·宋濂《題張如心初修譜敘後》:“吾惟盡造端託始之意,使後人可繼而已者是也。”
年級字:造(P1) 車(P1) 合(P1) 轍(P0)
宋·周煇《清波雜誌》第五卷:“反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年級字:天(P1) 造(P1) 草(P1) 昧(P6)
①指天地之始,萬物草創於混沌矇昧之中。②指草創之時。
年級字:登(P1) 造(P1) 極(P2)
登:上;峯: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峯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年級字:獨(P4) 造(P1)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門接山光來異縣,牆分花氣與芳鄰,皆戛戛獨造。”
年級字:造(P1) 謀(P4) 布(P1) 阱(P4)
明·劉若愚《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其戕害楊左諸人,造謀布阱,實由外延線索,歷歷有據。”
年級字:登(P1) 峰(P3) 造(P1) 極(P2)
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年級字:指(P2) 瑕(P0) 造(P1) 隙(P4)
猶言尋找事端,製造分裂。瑕,玉上的斑點。隙,裂縫。
宋·朱熹《少帥魏國張公行狀下》:“彼或內變既平,指瑕造隙,肆無厭之慾,發難從之請,其將何詞以對?”
年級字:不(P1) 堪(P6) 造(P1) 就(P1)
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年級字:造(P1) 因(P1) 結(P1) 果(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世人造因結果的這場公案,原是上天給衆生開得一個公共道場。”
年級字:造(P1) 言(P1) 生(P1) 事(P1)
《孟子·萬章上》:“好事者爲之也。”宋·朱熹集註:“好事,謂喜造言生事之人也。”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只消說他造言生事,頂名告他一狀,不怕不拿大錠大帛出來買靜求安。”
年級字:向(P1) 壁(P2) 虛(P4) 造(P1)
向壁:對着牆壁;虛造:虛構。。即對着牆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
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
年級字:造(P1) 次(P1) 顛(P4) 沛(P5)
《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年級字:粗(P2) 製(P3) 濫(P5) 造(P1)
濫:過多,不加節制。寫文章或做東西馬虎草率,只求數量,不顧質量。
魯迅《二心集·善於翻譯的通信》:“現在粗製濫造的翻譯,不是這班人乾的,就是一些書賈的投機。”
年級字:不(P1) 敢(P2) 造(P1) 次(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恁麼即某甲不敢造次。”
年級字:遭(P3) 家(P1) 不(P1) 造(P1)
遭:遇到;造:成。原是周成王居父喪時自哀之辭。後指遭遇家中不幸的事。
《詩經·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
年級字:造(P1) 謠(P5) 惑(P5) 眾(P3)
年級字:造(P1) 作(P2) 矯(P4) 揉(P5)
郭沫若《女神·春蠶》:“蠶兒呀,你的詩可還是出於有心?無意?造作矯揉?自然流瀉?”
年級字:天(P1) 造(P1) 地(P1) 設(P3)
造:製作;設: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宋·趙佶(徽宗)《艮嶽記》:“真天造地設,神謀化力,非人力所能爲者。”
年級字:巧(P2) 同(P1) 造(P1) 化(P1)
巧:技巧,技藝;同:一樣;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與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年級字:造(P1) 次(P1) 行(P1) 事(P1)
興建圖書館雖是本校的當務之急,但應周密規劃,不可~。
年級字:創(P4) 意(P1) 造(P1) 言(P1)
唐·李翱《答朱載言書》:“六經之詞也,創意造言,皆不相師。”
年級字:造(P1) 言(P1) 捏(P3) 詞(P1)
明·李贄《窮途說》:“今既亂以皮鞭打常聞矣,猶然不得快活,復怨怒上山,造言捏詞。”
年級字:造(P1) 極(P2)
明·胡應麟《詩藪外編·六朝》:“登龜、蒙、鳧、繹峯者,即躋峯造極,龜、蒙、鳧、繹已耳。”
年級字:遣(P5) 詞(P1) 造(P1) 意(P1)
年級字:造(P1) 謠(P5) 中(P1) 傷(P2)
年級字:造(P1) 化(P1) 小(P1) 兒(P1)
造化:指命運;小兒:小子,輕蔑的稱呼。這是對於命運的一種風趣說法。
《新唐書·杜審言傳》:“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如何。答曰:‘甚爲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
年級字:造(P1) 謠(P5) 生(P1) 事(P1)
年級字:憑(P4) 空(P1) 捏(P3) 造(P1)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土司·土官承襲》:“近世作僞者多憑空捏造 ,苟得金錢,兵部武選司吏胥概爲準行。”
年級字:造(P1) 端(P2) 倡(P4) 始(P2)
《說郛》卷八五引宋·張商英《護法論》:“何暇更從無明業識造端倡始,誘引後世闡提之黨,背覺合塵,同人惡道,罪萃闕身。”
年級字:造(P1) 微(P2) 入(P1) 妙(P2)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賀方回‘淡黃楊柳帶棲鴉’、秦處度“藕葉清香勝花氣”二句,寫景詠物,可爲造微入妙。”
年級字:無(P2) 惡(P3) 不(P1) 造(P1)
沒有哪件壞事不乾的。指幹盡了壞事。同“無惡不作”。
年級字:不(P1) 可(P1) 造(P1) 次(P1)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進行。意爲要慎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此事當深慮遠議,不可造次。”
年級字:造(P1) 謠(P5) 惑(P5) 衆(P3)
年級字:再(P1) 造(P1) 之(P2) 恩(P2)
年級字:移(P2) 山(P1) 造(P1) 海(P1)
移動山嶽,造出大海。比喻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朱德《和何香凝主任〈農村〉原韻》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萬人民涌向前。”
年級字:神(P1) 領(P2) 意(P1) 造(P1)
年級字:閉(P2) 門(P1) 造(P1) 車(P1)
宋·朱熹《中庸或問》卷三:“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年級字:鄉(P2) 壁(P2) 虛(P4) 造(P1)
即對着牆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
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
年級字:造(P1) 繭(P6) 自(P1) 縛(P6)
陶行知《中國大衆教育問題》六:“他們幫助敵人造成聯合戰線攻打他們自己,他們像蠶一樣,造繭自縛。”
年級字:造(P1) 惡(P3) 不(P1)
明·劉基《春秋明經·公會齊侯伐萊公至自伐萊大旱》:“宣公造惡不悛,而流毒於其國若是哉!”
年級字:矯(P4) 揉(P5) 造(P1) 作(P2)
年級字:時(P1) 勢(P3) 造(P1) 英(P1) 雄(P1)
時勢:一段時期內的客觀形勢。特定的歷史條件,如社會動盪,使人的聰明才智顯露出來,並相互作用,使之成爲英雄人物。
冰心《去國》:“以我這樣的少年,回到少年時代大有作爲的中國,正合了‘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那兩句話。”
jiù rén yī mìng 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年級字:救(P3) 人(P1) 一(P1) 命(P3) 勝(P2) ,(P1) 造(P1) 七(P1) 級(P2) 浮(P3) 圖(P2)
jiù rén yī mìng 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年級字:救(P3) 人(P1) 一(P1) 命(P3) 勝(P2) ,(P1) 造(P1) 七(P1) 級(P2) 浮(P3) 屠(P5)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爲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