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 cháng
tōng dào
tōng xùn
pǔ tōng
tōng bìng
tōng dié
jīng tōng
tōng lì
xiǎo tōng
年級字:小(P1) 通(P3)
詞性:形容詞
1.謂生殖機能成熟。
例:《韓詩外傳》卷一:“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十四而精化,小通。” 清黃生《義府·小通》:“凡言後竅為大,前竅為小。小通,謂其精通於前,可以為人道也。”
2.稍稍顯達。
例: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故自八九年來,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
tōng jǐng
tōng róng
jiāo tōng
年級字:交(P1) 通(P3)
1. 交相通達。
2. 感通;感應。
3. 引申為交流。
4. 交往;往來。
5. 勾結;串通。
6. 指性交。
7. 各種運輸手段和郵電通信的總稱。
8. 指擔任通迅聯絡工作的人員。
yuán tōng
年級字:圓(P1) 通(P3)
詞性:形容詞
圓滑通達事理,處事靈活。
例:不圓通,缺乏機智,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該說話,哪些話說得不是時候
shén tōng
年級字:神(P1) 通(P3)
詞性:名詞
1. 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領
大顯神通2. 老栓倒覺得爽快,彷彿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 -- 魯迅《藥》
tōng jiān
年級字:通(P3) 奸(P3)
詞性:動詞
沒有夫妻關係的男女(多指其中一方或雙方已婚)發生性行為
néng tōng
chuàn tōng
tōng xìn
tòng hóng
tōng qíng
hù tōng
tōng xiàn
tōng bǎo
Zhí tōng
xiāngtōng
年級字:相(P1) 通(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相: 互相。
通: 貫通。
連接: 指不同的道路或方式都能夠連接或交接。
合作: 有共同的觀念或理念。
勾結: 在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情況下與競爭者合謀。
《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
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而深山長谷之水,四面而出,溝渠澮川,十百相通。」
與敵人勾結。
《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朕聞抗在邊境與敵人相通,今果然矣!」
tōng háng
tōng sú
年級字:通(P3) 俗(P2)
詞性:形容詞
淺顯易懂,適合或體現大多數人的水平
例:通俗歌曲,
通俗小說
mù tōng
年級字:木(P1) 通(P3)
詞性:名詞
即通草。藤本植物。掌狀複葉,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雌雄同株,花紫色;結漿果,可食。果實和莖入藥。
shū tōng
líng tōng
tōng míng
tōng tōng
Tōng huì
年級字:通(P3) 惠(P2)
詞性:名詞
通惠是一款生活實用類軟件,支持Android 2.1。
tōng xíng
tōng guò
年級字:通(P3) 過(P1)
詞性:動詞
透過否決,
堵住,
阻塞從一端到另一端。
同意或接受建議或決定,徵得有關人員同意。
sān tòng
年級字:三(P1) 通(P3)
1. 唐 杜佑 《通典》、 宋 鄭樵 《通志》、 元 馬端臨 《文獻通考》的合稱。
tōng chàng
tōng qì
lù tōng
gōu tōng
年級字:溝(P3) 通(P3)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指彼此互相表達,通連、相通。
tōng chē
tōng tiān
年級字:通(P3) 天(P1)
詞性:形容詞
1. 形容極大或極高
罪惡通天2. 比喻能同最高層人物取得聯繫
通天派
tōng tǐ
tiáo tōng
tōng jī
xiān tōng
年級字:先(P2) 通(P3)
詞性:名詞,副詞
1.先通過: 事前沒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先批准,通行,通過。
2.先通知: 預先告訴。
3.古代傳說中一種先知先覺、通曉諸事的巨人。
tōng hǎi
年級字:通(P3) 海(P1)
詞性:名詞
1.與海外交往2.與海洋通連
3.特指清初與據守海上的抗清將領鄭成功等往來
tōng yòng
年級字:通(P3) 用(P1)
專用1. 普遍使用。
2. 某些寫法不同而讀音相同或意義相通的漢字彼此可以換用。如:“糕”與“餻”,“由”與“繇”。
tōng xiāo
gòng tōng
年級字:共(P1) 通(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存有共同的角度、觀念、構思、情感、方法,都可能連接起來的意思。
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存有共同的角度、觀念、構思、情感、方法,都可能連接起來的意思。
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mǎi tōng
pū tōng
年級字:撲(P2) 通(P3)
詞性:形容詞
1.形容重物落地的聲音。
2.形容重物落入水中的聲音。
tōng zhī
kāi tōng
年級字:開(P1) 通(P3)
詞性:動詞
開明古板,
固執,
守舊,
迂腐,
頑固1. 開通;除去障礙物
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2. 疏通
開通河道
3. [思想] 不頑固的,不守舊的,不拘於成規的
他腦筋更開通了
Mài tōng
年級字:麥(P2) 通(P3)
詞性:名詞
麥通是一款即時商務通訊軟件,主要服務於焦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所有平台的用戶,基於焦點科技產品,麥通以實現買賣和跨地域商務交流為已任。同時,麥通擁有強大的企業內部辦公管理功能,建立了完善的員工交流平台,有效減少企業運營成本,促進辦公效率的提高。
kǎ tōng
年級字:卡(P2) 通(P3)
詞性:名詞
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合併簡稱,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二為一稱之為“動漫”,是只在漢語中存在的特有名詞。
tōng shēn
年級字:通(P3) 身(P1)
詞性:形容詞
1.全身;渾身。
例:《陳書·高祖紀下》:“仙人見於羅浮山小石樓,長三丈所,通身潔白,衣服楚麗。” 清李漁《蜃中樓·辭婚》:“聽了使君之言,不覺通身汗下。” 曹禺《雷雨》第一幕:“她通身黑色。旗袍鑲著銀灰色的花邊。”
2.整個物體。
例:《北史·穆觀傳》:“ 明元親臨其喪,悲動左右,賜以通身隱起金飾棺。” 張潔《尾燈》:“那個暖水瓶通身雪白,上面還畫了一枝藍色的水仙。”
3.完全,全部。
例:《醒世姻緣傳》第四三回:“合那刑房 張瑞風 明鋪夜蓋的皮纏,敢是那刑房不進去,就合那禁子們鬼混,通身不成道理!”
nán tōng
年級字:南(P1) 通(P3)
詞性:名詞
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稱通州。
chuàntōng
chàng tōng
tōng bào
年級字:通(P3) 報(P2)
詞性:動詞
傳達,
轉達1. 通知禀報。
2. 上級機關用書面形式通告下級機關
liú tōng
年級字:流(P1) 通(P3)
詞性:動詞
流暢,
流行,
流達,
流通,
通暢凍結,
呆滯,
阻塞1. 貨幣或其他交換手段在整個團體或社會內從人到人的傳遞
2. 供圖書館外使用的書籍或其他圖書資料的出借
3. 從人到人或地區到地區之間的傳遞
4. 循環流動
jiē tōng
tōng huà
tōng fēng
tōng zhōu
年級字:通(P3) 州(P3)
1.古州名。西魏時改萬州為通州,唐因之,宋時改名達州,在現在的四川達縣及鄰近地區2. 地處今江蘇省南通縣的舊州名,俗稱南通州
3. 地處今北京通縣的舊州名,俗稱北通州
4. 地處今通縣的舊市名
tōng huò
年級字:通(P3) 貨(P2)
詞性:代詞
1.作為交易媒介正在流通的某些東西,如硬幣、政府紙幣、銀行券。
2.可流通的紙幣。
3.交換貨物。
sāntōng
年級字:三(P1) 通(P3)
1.有橫向出口的短管,用于連接與該管成直角的管道。 2.以45°從主直管分出的支管,即Y形接管頭。
tōng diàn
年級字:通(P3) 電(P2)
詞性:動詞
1.使電流通過導體
例:通電10分鐘
2.把宣布某種政治主張的電報發給有關方面,同時公開發表
例:通電下野
bō tōng
Tōng jī
Tōng huò péng zhàng
Yōng sè bù tōng
tōnghuò péngzhàng
Tōng qíng dá lǐ
Shuǐ xiè bù tōng
guān yùn hēng gōng
年級字:通(P3) 前(P1) 徹(P4) 後(P1)
年級字:通(P3) 前(P1) 澈(P4) 後(P1)
年級字:通(P3) 風(P1) 討(P2) 信(P1)
猶言通風報信。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密暗中告訴另一方。
年級字:通(P3) 幽(P4) 洞(P2) 靈(P4)
南朝·樑·陸倕《新刻漏銘》:“尚辨天意,猶測地情。況我神造,通幽洞靈。”
年級字:通(P3) 前(P1) 至(P1) 後(P1)
《平妖傳》第十一回:“先從左壁上起,將手捻定,通前至後,凡有字處,次等拂過,共一十三張。”
年級字:文(P1) 通(P3) 殘(P5) 錦(P3)
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年級字:通(P3) 同(P1) 作(P2) 弊(P5)
作弊:用欺騙的手段做違法亂紀或不合規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壞事。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你與孩兒通同作弊,亂我家法。”
年級字:萬(P2) 事(P1) 亨(P0) 通(P3)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五回:“那孔方兄運出萬事亨通的本領,先治了關格之症。”
年級字:通(P3) 無(P2) 共(P1) 有(P1)
年級字:通(P3) 險(P3) 暢(P4) 機(P2)
年級字:通(P3) 衢(P0) 大(P1) 邑(P0)
年級字:豁(P0) 然(P2) 貫(P1) 通(P3)
豁然:通達的樣子;貫通:前後貫穿通曉。指一下了弄通了某個道理。
宋·朱熹《大學章句》:“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
年級字:古(P1) 通(P3) 今(P1)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亙古通今,明鮮晦多。”
年級字:一(P1) 竅(P5) 不(P1) 通(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不知曉博學多才比喻學問不足,完全對事情的重點沒有概念。
「一竅」訣竅、竅門,解決難題的重點方法。
「不通」不明白、不懂。
《禮記.禮運》:「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星,竅於山川。」
語本《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句下漢.高誘.注:「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年級字:淹(P3) 會(P1) 貫(P1) 通(P3)
猶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明·高啓《〈史要類鈔〉序》:“遂使義理之微不備,事變之實不詳,無以淹會貫通,明其同異而辨其得失矣。”
年級字:目(P1) 交(P1) 心(P1) 通(P3)
年級字:通(P3) 歷(P2) 史(P2) 網(P2)
詞性:名詞
互聯網常用語有關歷史知識的網站。
有關歷史知識的網站: http://www.tonglishi.com/
年級字:通(P3) 文(P1) 達(P1) 理(P2)
年級字:隔(P3) 年(P1) 通(P3) 勝(P2)
年級字:無(P2) 所(P2) 不(P1) 通(P3)
《孝經·感應》:“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年級字:目(P1) 達(P1) 耳(P1) 通(P3)
年級字:大(P1) 顯(P4) 神(P1) 通(P3)
神通:原爲佛家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後指特別高超的本領。形容充分顯示出高明的本領。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辭了師父,在城外大顯神通。”
年級字:聲(P1) 氣(P1) 相(P1) 通(P3)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知知音。”
年級字:通(P3) 時(P1) 合(P1) 變(P2)
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同“通權達變”。
清·梅曾亮《覆上汪尚書書》:“立者非他,通時合變,不隨俗爲陳言者是已。”
年級字:應(P2) 權(P5) 通(P3) 變(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應權變通隨機應變三國蜀.諸葛亮〈絕盟好議〉:「昔孝文卑辭匈奴,先主優與吳盟,皆應權通變,弘思遠益,非匹夫之為分者也。」也作「應機權變」。
年級字:一(P1) 通(P3) 百(P1) 通(P3)
通:通曉。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
明·吳承恩《西遊記》:“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習自練,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年級字:通(P3) 貨(P2) 膨(P5) 脹(P4)
詞性:錯別字形容詞
常見詞組物價上漲。
通: 流通。
貨: 貨幣。
膨: 鼓脹。
脹: 腫脹。
貨幣流通量增加, 消費能力過熱,令物價上漲。
年級字:通(P3) 時(P1) 達(P1) 務(P3)
年級字:旁(P1) 通(P3) 曲(P2) 暢(P4)
年級字:融(P3) 液(P4) 貫(P1) 通(P3)
猶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清·秦篤輝《平書·文藝下》:“殆於聖賢之義理,心領神會,融液貫通,然後參之經史子集,以發其光華,範之規矩準繩,以密其法律,而後乃稱爲文。”
年級字:通(P3) 古(P1) 達(P1) 變(P2)
年級字:博(P4) 通(P3) 經(P1) 籍(P4)
博:廣博:籍:書籍。廣博而又精通經典文獻。形容人學識淵博。
《後漢書·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於南山,不應徵聘,名重關西。融從其遊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年級字:通(P3) 計(P2) 熟(P2) 籌(P5)
清·林則徐《報告抵粵日期並體察洋麪堵截躉船情形折》:“擬於旬日之間出赴中路之虎門、澳門等處,與水師提臣關天培乘船周覽,以便相機度勢,通計熟籌。”
年級字:通(P3) 宵(P2) 徹(P4) 旦(P1)
年級字:融(P3) 釋(P4) 貫(P1) 通(P3)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清·戴名世《〈讀易質疑〉序》:“世苟有通學古之士,潛心冥會,融釋貫通,其於程朱繼志述事,能補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年級字:密(P2) 不(P1) 通(P3) 風(P1)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這兩家做下敵頭重,但要訪的孤兒有影蹤,必然把太平莊上兵圍擁,鐵桶般密不通風。”
年級字:通(P3) 權(P5) 達(P1) 變(P2)
通、達:通曉,懂得;權、變:權宜,變通。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
《後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
年級字:通(P3) 儒(P6) 碩(P5) 學(P1)
《南史·賀瑒傳》:“通儒碩學,復見賀生。今且還城,尋當相屈。”又《儒林傳·顧越》:“弱冠遊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計論無倦。”
年級字:消(P1) 息(P1) 靈(P4) 通(P3)
年級字:通(P3) 文(P1) 達(P1) 禮(P2)
年級字:披(P2) 古(P1) 通(P3) 今(P1)
年級字:政(P3) 通(P3) 人(P1) 和(P1)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年級字:通(P3) 上(P1) 徹(P4) 下(P1)
年級字:通(P3) 權(P5) 達(P1) 理(P2)
年級字:通(P3) 古(P1) 博(P4) 今(P1)
年級字:通(P3) 宵(P2) 達(P1) 旦(P1)
通宵:通夜,整夜;達:到;旦:天亮。整整一夜,從天黑到天亮。
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三》:“乙校昨夜通宵達旦,將赤化書籍完全焚燒矣。”
年級字:通(P3) 首(P1) 至(P1) 尾(P1)
年級字:通(P3) 真(P1) 達(P1) 靈(P4)
《雲笈七籤》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門發精,耳目玄徹,通真達靈。”
年級字:通(P3) 儒(P6) 達(P1) 士(P1)
年級字:通(P3) 衢(P0) 廣(P2) 陌(P3)
年級字:通(P3) 天(P1) 達(P1) 地(P1)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六回:“俺是通天達地,有一無二,帶管本山山寨頭名寨主女將軍。”
年級字:識(P2) 時(P1) 通(P3) 變(P2)
年級字:水(P1) 泄(P4) 不(P1) 通(P3)
匯:排泄。象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密。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泄不通。”
年級字:通(P3) 達(P1) 練(P2)
通達:明白;諳練:熟悉,熟練。深知人情事理,處理問題老練。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人既如此通達諳練,豈有連個禮的輕重過節兒,他也不明白的理?”
年級字:通(P3) 幽(P4) 洞(P2) 冥(P6)
年級字:通(P3) 幽(P4) 洞(P2) 微(P2)
年級字:文(P1) 理(P2) 不(P1) 通(P3)
《舊五代史·選舉志》:“況此等多不究義,唯攻帖書,文理既不甚通,名第豈可妄與?”
年級字:有(P1) 無(P2) 相(P1) 通(P3)
宋·文天祥《劉定伯墓誌銘》:“朋友有無相通,急難於我乎赴。”
年級字:簡(P2) 要(P1) 清(P1) 通(P3)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於鍾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
年級字:通(P3) 變(P2) 達(P1) 權(P5)
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同“通權達變”。
年級字:手(P1) 眼(P1) 通(P3) 天(P1)
老舍《四世同堂》:“這並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年級字:交(P1) 通(P3) 工(P1) 具(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通(P3) 材(P2) 達(P1) 識(P2)
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爲後法。”
年級字:通(P3) 文(P1) 調(P4) 武(P2)
明·無名氏《精忠記·嚴刑》:“我這裏是甚麼衙門?誰許你通文調武,可惡!”
年級字:里(P1) 通(P3) 外(P1) 國(P1)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大則指爲‘裏通外國’,就是現在之所謂‘漢奸’。”
年級字:財(P3) 運(P3) 亨(P0) 通(P3)
清·李汝珍《鏡花緣》:“誰知財運亨通,飄到長人國,那酒罈竟大獲其利。”
年級字:不(P1) 通(P3) 水(P1) 火(P1)
年級字:通(P3) 訊(P3) 系(P2) 統(P2)
詞性:名詞
以科學技術結構而成的通訊方法。
例如近代利用數碼互聯網的電子通訊系統。
年級字:通(P3) 情(P2) 達(P1) 理(P2)
年級字:通(P3) 功(P1) 易(P2) 事(P1)
《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
年級字:通(P3) 儒(P6) 達(P1) 識(P2)
年級字:通(P3) 今(P1) 博(P4) 古(P1)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現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識淵博。
年級字:融(P3) 會(P1) 貫(P1) 通(P3)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年級字:狗(P2) 屁(P4) 不(P1) 通(P3)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
年級字:通(P3) 風(P1) 報(P2) 訊(P3)
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密暗中告訴另一方。同“通風報信”。
年級字:錢(P2) 可(P1) 通(P3) 神(P1)
唐·張固《幽閒鼓吹》卷五十二:“錢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年級字:四(P1) 通(P3) 八(P1) 達(P1)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子華子·晏子問黨》:“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達,遊士之所湊也。”
年級字:通(P3) 今(P1) 達(P1) 古(P1)
年級字:呼(P2) 吸(P2) 相(P1) 通(P3)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九:“猶臂指之相使,猶呼吸之相通也。”
年級字:中(P1) 通(P3) 外(P1) 直(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潔身自愛比喻一個人的言行、品德有自己的原則和修養,思想和行為不受不良的環境所影響,懂得如何自愛。
指蓮梗中空,直挺不彎。
喻心胸寬廣,行為端正。
宋·朱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年級字:碩(P5) 學(P1) 通(P3) 儒(P6)
《後漢書·杜林傳》:“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南史·顧越傳》:“弱冠遊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討論無倦。”
年級字:通(P3) 元(P1) 識(P2) 微(P2)
年級字:神(P1) 通(P3) 廣(P2) 大(P1)
神通:原是佛家語,指神奇的法術。法術廣大無邊。形容本領高超,無所不能。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入王母地之處第十一》:“師日:‘你神通廣大,去必無妨。’”
年級字:互(P2) 通(P3) 有(P1) 無(P2)
通:往來。拿出自己多餘的東西給對方主,與之進行交換,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年級字:達(P1) 士(P1) 通(P3) 人(P1)
通人:學識淵博貫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達,學識淵博的人。
宋·陸游《雍煕請機老疏》:“伏望尊官長者,達士通人,共燃續慧命燈,不惜判虛空筆,起難遭想,結果勝緣。”
年級字:一(P1) 路(P1) 暢(P4) 通(P3)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融(P3) 匯(P5) 貫(P1) 通(P3)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秦牧《藝海拾貝·獨創一格》:“鄭板橋學習任何東西,都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融匯貫通,發揚創造性。”
年級字:博(P4) 識(P2) 多(P1) 通(P3)
博:廣博。識:學識。通:精通事理。指學識廣博,精通事理。
《太平廣記·伎巧一》:“寶鼎元年,張善爲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鳧,以獻太守張善。善博識多通,考其年月,既是秦始皇墓金鳧也。”
年級字:脈(P3) 脈(P3) 相(P1) 通(P3)
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人間的生活,都在這大機軸中息息相關,脈脈相通。”
年級字:曲(P2) 徑(P4) 通(P3) 幽(P4)
曲:彎曲;徑:小路;幽:指深遠僻靜之處。彎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靜的地方。
唐·常建《題破冊寺後禪院》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年級字:四(P1) 通(P3) 五(P1) 達(P1)
年級字:旁(P1) 通(P3) 曲(P2) 鬯(P0)
年級字:粗(P2) 通(P3) 文(P1) 墨(P2)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年級字:通(P3) 邑(P0) 大(P1) 都(P1)
年級字:六(P1) 通(P3) 四(P1) 達(P1)
年級字:通(P3) 時(P1) 達(P1) 變(P2)
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同“通權達變”。
年級字:水(P1) 洩(P0) 不(P1) 通(P3)
匯:排泄。像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密。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洩不通。”
年級字:通(P3) 宵(P2) 徹(P4) 晝(P4)
年級字:八(P1) 面(P1) 圓(P1) 通(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三八回:“第二要嘴巴會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得此任。”
年級字:觸(P6) 類(P3) 旁(P1) 通(P3)
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周易·繫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年級字:無(P2) 師(P1) 自(P1) 通(P3)
唐·賈島《送賀蘭上人》詩:“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誇。”
年級字:通(P3) 幽(P4) 動(P1) 微(P2)
年級字:通(P3) 南(P1) 徹(P4) 北(P1)
年級字:通(P3) 共(P1) 有(P1) 無(P2)
年級字:通(P3) 憂(P3) 共(P1) 患(P3)
年級字:通(P3) 都(P1) 巨(P2) 邑(P0)
年級字:通(P3) 家(P1) 之(P2) 好(P1)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四折:“有西鄰趙國器,是這揚州奴父親,與老夫三十載通家之好。”
年級字:貫(P1) 通(P3) 融(P3) 會(P1)
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學,講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寢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
年級字:通(P3) 工(P1) 易(P2) 事(P1)
分工合作,互通有無,拿多餘的換沒有的。同“通功易事”。
年級字:暢(P4) 通(P3) 無(P2) 阻(P4)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剷除這兩方面的禍根,才能使黨在團結全黨同志和團結全國人民的偉大事業中暢行無阻。”
年級字:通(P3) 風(P1) 報(P2) 信(P1)
清·頤鎖《黃繡球》第二十回:“那掌櫃的說他惡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陳府上去的通風報信,一面地保就在內看守了這掌櫃的。”
年級字:應(P2) 權(P5) 變(P2) 通(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應權通變隨機應變三國蜀.諸葛亮〈絕盟好議〉:「昔孝文卑辭匈奴,先主優與吳盟,皆應權通變,弘思遠益,非匹夫之為分者也。」也作「應機權變」。
年級字:通(P3) 同(P1) 一(P1) 氣(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況且打死的賊是周瑞的乾兒子,必是他們~的。”
年級字:談(P2) 圓(P1) 說(P1) 通(P3)
年級字:通(P3) 才(P1) 練(P2) 識(P2)
年級字:格(P2) 古(P1) 通(P3) 今(P1)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四折:“賢才抱德隱田園,格古通今衆所傳。今番詔取爲官後,保祚皇圖億萬年。”
年級字:通(P3) 天(P1) 徹(P4) 地(P1)
年級字:通(P3) 都(P1) 大(P1) 邑(P0)
宋·蘇轍《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謂通都大邑,十里之城,萬戶之郭。”
年級字:息(P1) 息(P1) 相(P1) 通(P3)
年級字:博(P4) 古(P1) 通(P3) 今(P1)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年級字:通(P3) 宵(P2) 徹(P4) 夜(P2)
明·無心子《金雀記·守貞》:“他愛我……通宵徹夜之妙。你與姐姐說,不要輕慢人。”
年級字:六(P1) 通(P3) 四(P1) 辟(P4)
年級字:達(P1) 權(P5) 通(P3) 變(P2)
通、達:通曉,懂得;權、變:權宜,變通。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
《後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
年級字:敵(P3) 國(P1) 通(P3) 舟(P2)
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年級字:裏(P1) 通(P3) 外(P1) 國(P1)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大則指爲‘裏通外國’,就是現在之所謂‘漢奸’。”
年級字:高(P1) 步(P1) 通(P3) 衢(P0)
衢:大路。原指官居顯位。後也指科舉登第。同“高步雲衢”。
《石季龍載記上》:“朕聞良臣如猛獸,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年級字:通(P3) 商(P2) 惠(P2) 工(P1)
通商:便利各地貨物交流;惠:給人以好處。使貿易暢通,給工商業者帶來好處。
年級字:串(P2) 通(P3) 一(P1) 氣(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怪道!你們串通一氣來算計我。”
年級字:通(P3) 訊(P3) 平(P1) 臺(P0)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電子科技應用的工作臺。
「通訊」以科學技術結構而成的通訊方法。
例如近代利用數碼互聯網的電子通訊系統。「平臺」電子科技應用的工作臺。
指一個多人羣組共同使用的電子通訊系統。
年級字:一(P1) 脈(P3) 相(P1) 通(P3)
指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猶如一條脈絡貫穿下來可以互通。
魯迅《花邊文學·誰在沒落》:“倘說:中國畫和印象主義有一脈相通,那倒還說得下去的。”
年級字:書(P1) 通(P3) 二(P1) 酉(P6+)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
年級字:通(P3) 力(P1) 合(P1) 作(P2)
《論語·顏淵》:“盍徹乎”朱熹注:“一夫受田百畝,而與同溝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計畝均收。”
年級字:通(P3) 書(P1) 達(P1) 禮(P2)
年級字:官(P2) 運(P3) 亨(P0) 通(P3)
官運:官場中的運氣。亨通:順利。指仕途順利,步步高昇。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三回:“正碰着官運亨通,那年修理堤工案內,得了個異常勞績,保舉免補本班,以府經補用。”
年級字:觸(P6) 類(P3) 而(P1) 通(P3)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說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彥《東谷所見·壽福德》:“人之念慮一正,則萬善可觸類而通;行一善,則萬善皆萌櫱於此。”
年級字:通(P3) 才(P1) 碩(P5) 學(P1)
年級字:通(P3) 文(P1) 達(P1) 藝(P5)
年級字:時(P1) 運(P3) 亨(P0) 通(P3)
年級字:融(P3) 會(P1) 通(P3)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宋·葉適《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墓誌銘》:“已而遍觀諸書,博求百家,融會通浹,天文、地理、象數、異書,無不該極。”
qióng zé biàn biàn zé tōng
年級字:窮(P3) 則(P3) 變(P2) 變(P2) 則(P3) 通(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窮則思變面對困難時要靈活變通。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bā xiān guò hǎi gè xiǎn shén tōng
年級字:八(P1) 仙(P2) 過(P1) 海(P1) ,(P1) 各(P1) 顯(P4) 神(P1) 通(P3)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