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追(P1) 著(P2) 我(P1)
詞性:動詞,形容詞,助詞
常見詞組-「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年級字:不(P1) 追(P1) 既(P2) 往(P1)
清·林則徐《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絕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年級字:追(P1) 本(P2) 窮(P3) 源(P3)
《洪秀全演義》第二回:“果然追本窮源,查鴉片進口,都有華商發售。”
年級字:窮(P3) 寇(P0) 勿(P1) 追(P1)
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以免敵人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年級字:滅(P3) 景(P2) 追(P1) 風(P1)
看不見影子,追得上風。形容馬跑得極快。景,同“影”。
《說郛》卷六四引唐·無名氏《灌畦暇語》:“今馬之能走者,忌必隨其餘步哉?顧所以滅景追風者有不在,是故也。”
年級字:望(P2) 塵(P2) 追(P1) 跡(P2)
年級字:追(P1) 魂(P4) 攝(P4) 魄(P5)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宋江三十六贊》:“活閻羅阮小七:地下閻羅,追魂攝魄。”
年級字:駟(P0) 馬(P1) 難(P2) 追(P1)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年級字:追(P1) 亡(P2) 逐(P4) 遁(P0)
《管子·兵法》:“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飄風,擊刺若雷電。”
年級字:賣(P3) 笑(P1) 追(P1) 歡(P1)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再不去賣笑追歡風月館,再不去迎新送舊翠紅鄉。”
年級字:追(P1) 根(P1) 問(P1) 底(P2)
康濯《春種秋收·三面寶鏡》:“至於後來那水車問題,他也實在說的毫無漏洞,但老來旺一夥竟非要擰住他追根問底!”
年級字:追(P1) 風(P1) 逐(P4) 日(P1)
唐·楊炯《後周明威將軍樑公神道碑》:“勵銜策而追風逐日,加剪拂則絕電奔星。”
年級字:心(P1) 慕(P4) 手(P1) 追(P1)
慕:羨慕;追:追求。心頭羨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
《晉書·王羲之傳贊》:“玩之不覺爲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年級字:追(P1) 風(P1) 逐(P4) 電(P2)
北齊·劉晝《新論·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馬也,雖未追風逐電,絕塵滅影,而迅足之勢固已見矣。”
年級字:追(P1) 雲(P1) 逐(P4) 電(P2)
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三章十四:“畢竟是張力人精選的好馬,果然是四足生風,追雲逐電。”
年級字:駟(P0) 馬(P1) 莫(P2) 追(P1)
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同“駟馬難追”。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莫追,豈有變更!’”
年級字:追(P1) 魂(P4) 奪(P3) 命(P3)
《綠野仙蹤》第四十三回:“我活了四十多歲,才只見了這樣個伶俐俊俏、追魂奪命、愛殺人的一位小堂客。”又第七十九回:“再看香裙下面,偏又配着周周正正、瘦瘦小小、追魂奪命一對小金蓮,正是洛神臨凡,西施出世。”
年級字:狗(P2) 追(P1) 耗(P4) 子(P1)
周立波《暴風雨》第一部九:“你狗追耗子,管啥閒事?”
年級字:追(P1) 風(P1) 逐(P4) 影(P2)
明·陳子龍《獻馬行》:“追風逐影古來有,大宛渥窪君知否?”
年級字:以(P1) 德(P4) 追(P1) 禍(P4)
《韓非子·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於此。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長侮偷快,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年級字:追(P1) 根(P1) 溯(P6) 源(P3)
曉劍《本市市長無房住》:“其實,若追根溯源,他還是爲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進市長樓,而不至於落個將前人卸磨殺驢、掃地出門的惡名。”
年級字:追(P1) 根(P1) 窮(P3) 源(P3)
惜紅館主《續啼笑因緣》第三十七回:“原來家樹、鳳喜這頭婚姻,追根窮源,自然不能不歸功於壽峯父女。”
年級字:溯(P6) 流(P1) 追(P1) 源(P3)
年級字:追(P1) 根(P1) 究(P2) 蒂(P0)
惜紅館主《續啼笑因緣》第八回:“追根究蒂,知道是我們父女所爲,便要想替他報仇。”
年級字:夸(P3) 父(P1) 追(P1) 日(P1)
《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年級字:追(P1) 歡(P1) 取(P2) 樂(P2)
《宣和逸事》前集:“何況徽宗是個風流快活的官家,目見帝都景緻,怎不追歡取樂。”
年級字:追(P1) 歡(P1) 買(P1) 笑(P1)
宋·柳永《傳花枝》詞:“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
年級字:追(P1) 根(P1) 究(P2) 底(P2)
年級字:追(P1) 根(P1) 求(P2) 源(P3)
張周《步履艱難的中國》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長進現出了面目。”
年級字:乘(P2) 勝(P2) 追(P1) 擊(P3)
《新編五代史評話·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鬥,經二十餘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年級字:慎(P5) 終(P2) 追(P1) 遠(P1)
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年級字:尋(P3) 根(P1) 追(P1) 底(P2)
年級字:奮(P2) 起(P1) 直(P1) 追(P1)
老舍《秦氏三兄弟》第一章:“西方務國強盛,處心積慮要宰割我們,我們再不奮起直追,必定亡國。”
年級字:逐(P4) 風(P1) 追(P1) 電(P2)
年級字:追(P1) 遠(P1) 慎(P5) 終(P2)
《陳書·南康愍王曇郎傳》:“夫追遠慎終,抑聞前誥。”
年級字:心(P1) 摹(P6) 手(P1) 追(P1)
年級字:駟(P0) 馬(P1) 不(P1) 追(P1)
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同“駟馬難追”。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魏書·刑罰志》:“何得非正刑書,施行四海。刑名一失,駟馬不追。”
年級字:追(P1) 歡(P1) 賣(P3) 笑(P1)
明·徐渭《翠鄉夢》第二齣:“從俺爹爹喪過,宦囊蕭索,日窮一日,直弄到我一個親女兒出身爲娼,追歡賣笑。”
年級字:撫(P5) 今(P1) 追(P1) 昔(P1)
撫:拍,摸,引伸爲注意,注視;追:回想;昔:過去。看看現在,想想過去。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吾道洵堪千古,撫今追昔,能無黯然。”
年級字:追(P1) 悔(P3) 莫(P2) 及(P2)
漢·晁錯《上書言兵事》:“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
年級字:追(P1) 風(P1) 躡(P0) 景(P2)
《抱朴子·內篇序》:“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年級字:追(P1) 趨(P4) 逐(P4) 耆(P0)
《漢書·揚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試爲之施《咸池》,揄《六莖》,發《蕭韶》,詠《九成》,則莫有和也。”顏師古注:“追趨逐耆,隨所趨向愛耆而追逐之也。趨,讀趣,耆,讀嗜。”
年級字:追(P1) 悔(P3) 何(P1) 及(P2)
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無法改變了。亦作“追悔不及”。
《舊五代史·莊宗本紀八》:“將士經年離隔父母,不取敕旨歸寧,上貽聖憂,追悔何及!”宋·張君房《雲笈七籤·慎守訣》:“世上之人,多嗜慾傷生伐命,今古共焉;不早自防,追悔何及?”
年級字:追(P1) 風(P1) 攝(P4) 景(P2)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序》:“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年級字:追(P1) 歡(P1) 作(P2) 樂(P2)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瓊英,你到那裏,好生追歡作樂,務要丞相歡喜。”
年級字:追(P1) 根(P1) 尋(P3) 底(P2)
沙陸墟《魂斷梨園》第二十九回:“若是追根尋底,一定會牽涉到白玉梅身上來。”
年級字:追(P1) 根(P1) 查(P2) 源(P3)
木青《不許收穫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羣衆追根查源的時候,或者說對曾番有所懷疑的時候,曾番自然要來個攪渾水。”
年級字:你(P1) 追(P1) 我(P1) 趕(P2)
《新華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們正處在一個你追我趕、飛躍向前的建設熱潮中。”
年級字:舍(P2) 策(P4) 追(P1) 羊(P1)
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後,設法補救。
語出《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遊。”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雲: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年級字:追(P1) 風(P1) 掣(P0) 電(P2)
宋·張淏《雲谷雜記·侍郎徐公帖》:“願得側翅附鴻鵠,追風掣電凌太空。”
年級字:追(P1) 本(P2) 溯(P6) 源(P3)
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頭,比喻追尋根源。
石三友《金陵野史·圓明園與基泰工程司》:“說到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時的總長朱啓鈐。”
年級字:逐(P4) 電(P2) 追(P1) 風(P1)
《說唐》第十回:“叔寶(秦叔寶)拜辭,連夜起身,出莊上馬,縱轡加鞭,如逐電追風,十分迅速。”
年級字:躡(P0) 影(P2) 追(P1) 風(P1)
《梁書·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里,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年級字:買(P1) 笑(P1) 追(P1) 歡(P1)
年級字:窮(P3) 寇(P0) 莫(P2) 追(P1)
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以免敵人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年級字:追(P1) 風(P1) 躡(P0) 影(P2)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滅沒權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乏鴻章,敢揚駿騎。”
年級字:逐(P4) 日(P1) 追(P1) 風(P1)
《梁書·元帝紀》:“騎則逐日追風,弓則吟猿落雁。”
年級字:急(P1) 起(P1) 直(P1) 追(P1)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祐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爲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年級字:追(P1) 亡(P2) 逐(P4) 北(P1)
年級字:追(P1) 魂(P4) 奪(P3) 魄(P5)
明·郭勳《英烈傳》第五十二回:“文忠凜然端坐,價前如狼如虎的將官,排列兩行,就如追魂奪魄的一般,甚是畏懼。”
年級字:追(P1) 奔(P3) 逐(P4) 北(P1)
漢·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漢·李陵《答蘇武書》:“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
年級字:來(P1) 者(P1) 可(P1) 追(P1)
年級字:一(P1) 言(P1) 既(P2) 出(P1) ,(P1) 驷(P0) 馬(P1) 難(P2) 追(P1)
話已說出口,就是四匹馬拉的車也無法追回。形容說話要算數,說出就不能收回。
guī shī wù yǎn qóng kòu wù zhuī
年級字:歸(P3) 師(P1) 勿(P1) 掩(P4) ,(P1) 窮(P3) 寇(P0) 勿(P1) 追(P1)
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指特定情況下要防止敵人拼死反擊,以免不測的犧牲。
yī yán jì chū sì mǎ nán zhuī
年級字:一(P1) 言(P1) 既(P2) 出(P1) ,(P1) 駟(P0) 馬(P1) 難(P2) 追(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成語指説話或承認要算數,不能反悔。
一言: 一句説話。
既出: 既,已經,已經出來了。
駟馬: 由四匹馬拉動的馬車,又快又夠力。
難追: 難以追上。
指一句承諾發出了,就是用四匹馬拉動的馬車也不能追回來。
指説話要算數,就不能再收回。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