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 xìn
年級字:迷(P2) 信(P1)
詞性:形容詞
科學1. 信仰鬼神等不存在的事物2. 也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
mí zhù
sè mí
guǐ mí
qī mí
mí méng
年級字:迷(P2) 濛(P4)
詞性:形容詞
朦朧明朗1. 形容煙霧迷漫,景物模糊。
2. 指迷迷糊糊。如:許傑 《慘霧》中 “在黑暗中的迷蒙的入睡。”
3. 蒙昧糊塗。
mí gōng
年級字:迷(P2) 宮(P2)
詞性:名詞
一種充滿複雜通道的建築物,很難找到從其內部到達入口或從入口到達中心的道路,比喻複雜艱深的問題或難以捉摸的局面。
mí luàn
年級字:迷(P2) 亂(P2)
詞性:形容詞
糊塗睡覺,
目亂晴迷清醒,
精神奕奕迷惑錯亂,迷失,使迷惑錯亂。迷惑錯亂。
1.《莊子·秋水》:「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
2. 唐 張鷟《遊仙窟》:「下官寓遊勝境,旅泊閒亭,忽遇神仙,不勝迷亂。」
3. 茅盾《子夜》三:「她的臉色現在又飛紅了,她的眼光迷亂,她的胸部很劇烈地一起一伏。」
指迷失。
許地山 《集外·女兒心三》:「她們走過幾個山頭,不覺把路途迷亂了。」
使迷惑錯亂。
1.《荀子·臣道》:「偷合苟容,迷亂狂生。」
2. 楊倞注:「迷亂其君使生狂也。」
3.《百喻經·山羌偷官庫衣喻》:「迷亂上下,不知法相。」
4. 清 李旦華《摸魚子·雨》詞:「他鄉夢,休把音書遠寄,空階迷亂人意。」
mí màn
年級字:迷(P2) 漫(P3)
詞性:形容詞
形容煙塵、風雪等漫天遍地,茫茫一片
例:塵土迷漫
煙焰迷漫。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mí shànɡ
mí luàn
hūn mí
mí mí
年級字:迷(P2) 迷(P2)
詞性:形容詞
1.迷惑。
2.模糊不明貌。
3.迷迷糊糊,神誌不清。
4.依附貌。
5.笑貌。
chén mí
mí hún
年級字:迷(P2) 魂(P4)
詞性:形容詞
1.迷惑的靈魂。
2.指魂無所歸依。
3.形容令人極度陶醉或迷惑。
mí hu
mí shī
Rén mí
年級字:人(P1) 迷(P2)
詞性:形容詞
1.使人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別、判斷的能力。
2.醉心於某種事物,發生特殊的愛好。
3.使人陶醉。
mí méng
年級字:迷(P2) 蒙(P3)
詞性:形容詞
迷茫明朗1.蒙昧糊塗。
2.指迷迷糊糊。
3.迷茫;模糊不明。
4.形容煙霧迷漫,景物模糊。
5.迷惑矇騙。
mí cáng
年級字:迷(P2) 藏(P2)
詞性:名詞,動詞
遊戲名,蒙目相捉或尋找躲藏者的遊戲,也稱捉迷藏;猶退隱;指底細。
mí zhe
年級字:迷(P2) 着(P2)
詞性:動詞,助詞
-「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mí dèng
年級字:迷(P2) 瞪(P4)
詞性:形容詞
指心裡迷惑,表迷糊的意思。還指遇到某事後突然間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愣住的狀態。
mí huò
mí tú
年級字:迷(P2) 途(P3)
詞性:名詞
迷路分不清方向,走錯了路;錯誤的道路,邪路,借指不知如何行事。
Gè mí
年級字:個(P1) 迷(P2)
詞性:形容詞,量詞
1.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別、判斷的能力。
2.量詞。一個謎,令人迷糊,不清楚。
xì mí
mí nǐ
年級字:迷(P2) 你(P1)
詞性:形容詞,形容詞
精細龐大「迷你」來自英語的譯音 "Mini" - 外交音譯語。形容細小的設計。
例如: 迷你裙 - 時裝設計款式之一。
dī mí
ér mí
年級字:而(P1) 迷(P2)
詞性:助詞
迷:
1.分辨不清,迷糊。
2.醉心於某種事物,發生特殊的愛好。迷戀,入迷。
zhí mí
年級字:執(P4) 迷(P2)
詞性:動詞
沉迷固執不悟。
例:《舊唐書·王世充傳》:“四海之內,皆奉正朔,惟公執迷,獨阻聲教。”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折:“我員外好是執迷也,將親兄弟教他另住,受著飢寒,今日上墳也不等他一等。”《封神演義》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討而誅獨夫,公何得尚執迷如此,以逆天時哉!” 孫中山《民報週年紀念演說詞》:“如果滿人始終執迷,仍然把持政權,制馭漢族,那就漢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視的。”參見“ 執迷不悟” 。
執著;著迷。
魯迅《墳·燈下漫筆》:“聽說連一向執迷於現銀的鄉下人,也知道這既便當,又可靠。”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她為什麼這樣任性、這樣幼稚地執迷於某種不可能達到的理想呢?”
qiú mí
年級字:球(P2) 迷(P2)
對打球或觀看球賽狂熱愛好而著迷的人,通常是作為觀眾而非直接參加者
chī mí
年級字:痴(P3) 迷(P2)
迷戀1. 亦作“痴迷”。沉迷不悟。
2. 指入迷。
3. 形容呆呆的神情。
4. 猶昏迷。
mí zuì
mí xīn
mí wù
mí zhōng
mí wǎng
年級字:迷(P2)
詞性:形容詞
悵惘,
迷惑1.迷惑失措。
2.指蠱惑,使迷惑。
3.因困惑而不知所措。
mí máng
年級字:迷(P2) 茫(P5)
詞性:形容詞
渺茫,
迷濛分明,
明朗,
清晰1.模糊不清。
2.迷惑茫然;神情恍惚。
3.形容生活或者工作不知道該如何進展,沒有方向感;前方道路虛無縹緲。
rù mí
mí lù
年級字:迷(P2) 路(P1)
詞性:名詞,動詞
迷途1.內耳的一部分,分骨迷路和膜迷路,主司平衡感覺與聽覺
2.迷失道路
例:他迷路了
mí lí
mí liàn
年級字:心(P1) 醉(P4) 神(P1) 迷(P2)
年級字:迷(P2) 途(P3) 知(P1) 反(P1)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
年級字:懷(P3) 寶(P2) 迷(P2) 邦(P3)
懷寶:具有才德;迷邦:讓國家迷亂。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爲國家效力。
年級字:迷(P2) 頭(P1) 認(P2) 影(P2)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言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年級字:昏(P3) 迷(P2) 不(P1) 省(P2)
年級字:當(P2) 局(P2) 者(P1) 迷(P2)
宋·辛棄疾《戀繡衾·無題》:“我自是笑別人的,卻元來當局者迷。”
年級字:目(P1) 迷(P2) 五(P1) 色(P1)
五色:各種顏色。形容顏色既多又雜,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綜複雜,不易分辨清楚。
年級字:撲(P2) 朔(P0) 迷(P2) 離(P2)
詞性:副詞
《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年級字:蜂(P2) 迷(P2) 蝶(P1) 猜(P2)
明·高明《琵琶記·丞相教女》:“絳羅深護奇葩小,不許蜂迷蝶猜。”
年級字:迷(P2) 離(P2) 撲(P2) 朔(P0)
詞性:副詞
《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年級字:迷(P2) 人(P1) 眼(P1) 目(P1)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這些人也是敵人的第五縱隊,不過比前一種稍具形式上的區別,藉以僞裝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年級字:戀(P6) 酒(P4) 迷(P2) 花(P1)
戀:沉迷;迷:癡迷;花:娼妓,歌女。指沉迷於酒色和女色之中。
元·無名氏《小孫屠》:“知它是爭名奪利?知它是戀酒迷花?使奴無情無緒。”
年級字:認(P2) 影(P2) 迷(P2) 頭(P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言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年級字:迷(P2) 魂(P4) 淫(P5) 魄(P5)
晉·王嘉《拾遺記·殷湯》:“師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歡修夜之娛。”
年級字:迷(P2) 塗(P5) 知(P1) 反(P1)
年級字:雲(P1) 迷(P2) 霧(P3) 鎖(P3)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折:“巴的到綠楊渡口,早則是雲迷霧鎖黃昏後。”
年級字:心(P1) 蕩(P3) 神(P1) 迷(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陽衍正在心蕩神迷,一聞此語,慌忙接過芍藥道:‘承女郎見愛,何福能消!但未識芳閨何處?’”
年級字:迷(P2) 惑(P5) 視(P1) 聽(P1)
使人耳目迷亂。比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毒害羣衆。
年級字:迷(P2) 離(P2) 恍(P4)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定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年級字:遮(P4) 天(P1) 迷(P2) 地(P1)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六回:“風起處遮天迷地,火來時煙飛焰裹。”
年級字:心(P1) 醉(P4) 魂(P4) 迷(P2)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神迷,嚮慕之也。”
年級字:執(P4) 迷(P2) 不(P1) 返(P2)
《秦並六國平話》捲上:“若負固不悛,執迷不返,則命將遣師,剿平諸國。”
年級字:迷(P2) 蹤(P5) 失(P2) 路(P1)
年級字:明(P1) 媚(P4) 迷(P2) 人(P1)
詞性:形容詞
昏暗,
陰霾1.[景物] 明麗嫵媚。
2.[眼睛] 明閃閃有魅力。
3.鮮妍悅目。
年級字:昏(P3) 迷(P2) 不(P1) 醒(P2)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誰知早有人將信暗暗透於冷宮,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李娘娘聞聽,登時昏迷不醒。”
年級字:迷(P2) 而(P1) 不(P1) 反(P1)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
年級字:霧(P3) 鎖(P3) 煙(P2) 迷(P2)
年級字:迷(P2) 金(P1) 醉(P4) 紙(P2)
年級字:蜂(P2) 迷(P2) 蝶(P1) 戀(P6)
《白雪遺音·嶺兒調·草橋驚夢》:“說不盡夢兒裏半推半就,蜂迷蝶戀花心動。”
年級字:迷(P2) 魂(P4) 奪(P3) 魄(P5)
年級字:迷(P2) 天(P1) 大(P1) 謊(P2)
茅盾《子夜》:“她這臨時謅起來的謊居然合式,她心裏更加有把握了。她決定把這迷天大謊再推進一些。”
年級字:金(P1) 迷(P2) 紙(P2) 醉(P4)
宋·陶穀《清異錄·居室》:“(癰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
年級字:遂(P0) 迷(P2) 不(P1)
唐元稹《招討鎮州制》:“如王廷湊遂迷不窹,諸道宜便進軍,以時翦滅。”
年級字:執(P4) 迷(P2) 不(P1) 悟(P4)
執:固執,堅持;迷:迷惑;悟:覺悟。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唐·姚思廉《梁書·武帝紀》:“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軍一臨,刑茲罔郝,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
年級字:迷(P2) 而(P1) 知(P1) 返(P2)
《宋書·二兇傳·元兇劭》:“所以淹霆緩電者,猶冀弟迷而知返耳。”
年級字:迷(P2) 而(P1) 知(P1) 反(P1)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袁術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年級字:沉(P2) 迷(P2) 不(P1) 悟(P4)
年級字:迷(P2) 惑(P5) 不(P1) 解(P2)
老舍《鼓書藝人》二十七:“她鞠了個躬,轉身慢慢走進了下場門。掌聲很熱烈。聽衆瞧着她,迷惑不解。”
年級字:迷(P2) 離(P2) 恍(P4) 惚(P6)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定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年級字:神(P1) 迷(P2) 意(P1) 奪(P3)
年級字:雲(P1) 迷(P2) 霧(P3) 罩(P4)
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三七出:“忽然間昏慘慘雲迷霧罩,疏剌剌風吹葉落,振山林聲聲虎嘯,繞溪澗哀哀猿叫。”
年級字:遂(P0) 迷(P2) 不(P1) 寤(P0)
年級字:執(P4) 迷(P2) 不(P1) 醒(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寶釵雖不言語,遇事試探,見他執迷不醒,只得暗中落淚。”
年級字:執(P4) 迷(P2) 不(P1) 反(P1)
唐·姚思廉《梁書·元帝紀》:“若執迷不反,拒逆王師,大軍一臨,刑茲罔赦。”
年級字:財(P3) 迷(P2) 心(P1) 竅(P5)
指由於一心愛財而心中胡塗。古人認為心是有竅,開竅越多越聰明,比干很聰明相傳是七竅玲瓏心,如果心竅不通人就會失去對事物客觀的判斷,財迷心竅就是說心竅被發財的心思所佔據。
孫犁《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如果當時這位作者,明達冷靜一些,不財迷心竅,天下原可以平安無事的。”
年級字:遂(P0) 迷(P2) 忘(P2) 反(P1)
年級字:金(P1) 迷(P2) 紙(P2) 碎(P3)
年級字:懷(P3) 道(P1) 迷(P2) 邦(P3)
年級字:目(P1) 亂(P2) 精(P2) 迷(P2)
眼花繚亂,神情迷惑。形容所見情景複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樂寺》:“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士女觀者,目亂精迷。”精,一本作“睛”。
年級字:迷(P2) 天(P1) 大(P1) 罪(P4)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縱有那彌天罪,也難贖。”
年級字:執(P4) 迷(P2) 不(P1) 誤(P5)
年級字:目(P1) 亂(P2) 睛(P3) 迷(P2)
形容所見情景複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同“目亂精迷”。
年級字:打(P1) 破(P2) 迷(P2) 關(P2)
年級字:迷(P2) 而(P1) 不(P1) 返(P2)
漢·王粲《爲劉表與袁尚書》:“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
年級字:色(P1) 膽(P3) 迷(P2) 天(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吳氏經過兒子幾番道兒,也該曉得謹慎些,只是色膽迷天,又欺他年小,全不照顧。”
年級字:迷(P2) 迷(P2) 蕩(P3) 蕩(P3)
年級字:紙(P2) 醉(P4) 金(P1) 迷(P2)
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宋·陶穀《清異錄·居室》:“(癰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
年級字:一(P1) 葉(P1) 迷(P2) 山(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塗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
年級字:痰(P5) 迷(P2) 心(P1) 竅(P5)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低頭一想:‘明白了,一定是今天趙家孩子中了舉,東家見了眼饞,又勾起那痰迷心竅老毛病來了。’”
年級字:柳(P3) 寵(P3) 花(P1) 迷(P2)
明·張鳳翼《紅拂記·拜月同祈》:“蛾眉,鎖不住綠肥紅瘦,柳寵花迷。”
年級字:破(P2) 除(P2) 迷(P2) 信(P1)
原指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現也指解放思想,掃除自卑感,樹立敢想、敢說、敢乾的新風格。
年級字:雲(P1) 霧(P3) 迷(P2) 濛(P4)
迷濛:形容模糊不清的樣子。雲霧籠罩,使景物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劉白羽《長江三日》:“兩條大江,驟然相見,歡騰擁抱,激起雲霧迷濛,波濤沸蕩,至此似乎稍爲平定,水天極目之處,灰濛濛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
年級字:鬼(P2) 迷(P2) 心(P1) 竅(P5)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回:“一時鬼迷心竅,後悔不及。”
年級字:迷(P2) 戀(P6) 骸(P0) 骨(P2)
迷戀:過度愛好而難以捨棄;骸骨:屍骨。迷戀着屍骨。比喻捨不得丟棄陳舊腐朽的事物。
年級字:迷(P2) 迷(P2) 糊(P4) 糊(P4)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恍(P4) 迷(P2) 離(P2)
惝恍:也作:“惝況”,失意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年級字:天(P1) 台(P2) 路(P1) 迷(P2)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縣北。原指誤入仙境而迷途。後用以形容前途茫茫,無路可走。
《太平御覽》卷九六七引《幽冥錄》:“剡縣劉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穀皮,迷不得返。”
年級字:指(P2) 破(P2) 迷(P2) 團(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玉蟾道:‘妹子也疑這個託字不妥,今聽姐姐之言,真是指破迷團,後人受益不淺。’”
年級字:迷(P2) 花(P1) 沾(P3) 草(P1)
明·孟稱舜《嬌紅記·雙逝》:“休只爲迷花沾草,斷送了美身軀。”
dāng jú zhě mí páng guān zhě qīng
年級字:當(P2) 局(P2) 者(P1) 迷(P2) ,(P1) 旁(P1) 觀(P2) 者(P1) 清(P1)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bàng guān zhě shěn dāng jú zhě mí
年級字:傍(P3) 觀(P2) 者(P1) 審(P3) ,(P1) 當(P2) 局(P2) 者(P1) 迷(P2)
指局外人對事物觀察得周詳慎密,當事人則往往會迷惑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