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揮(P3) 戈(P0) 返(P2) 日(P1)
將戈一揮,可以使西下的太陽迴轉過來。①比喻留連光景,希望白天能夠延長。②後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危局的雄才大略。
年級字:逐(P4) 失(P2) 返(P2)
張爾田《〈詞莂〉序》:“雖絜瓶庸受,逐宕失返,若夫越世扶衰,有足徵也。”
年級字:迴(P3) 光(P1) 返(P2) 照(P2)
指太陽剛落山時,由於光線反射而發生的天空中短時發亮的現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表面興旺。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棄死歸生,迴光返照。”
年級字:返(P2) 視(P1) 內(P1) 照(P2)
《禪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靜養一會,早聽四野雞鳴,於是垂目低眉,返視內照。”
年級字:迷(P2) 而(P1) 不(P1) 返(P2)
漢·王粲《爲劉表與袁尚書》:“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
年級字:返(P2) 樸(P5) 歸(P3) 真(P1)
歸: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年級字:物(P1) 極(P2) 必(P2) 返(P2)
事物發展到極點,會向相反方向轉化。同“物極必反”。
年級字:執(P4) 迷(P2) 不(P1) 返(P2)
《秦並六國平話》捲上:“若負固不悛,執迷不返,則命將遣師,剿平諸國。”
年級字:返(P2) 本(P2) 朝(P3) 元(P1)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一折:“便着鐵柺李嶽直至下方,度脫此二人,走一朝去,還歸正道,返本朝元。”
年級字:還(P1) 元(P1) 返(P2) 本(P2)
年級字:流(P1) 連(P1) 忘(P2) 返(P2)
詞性:形容詞
依依不捨,
樂不思蜀,
樂而忘返,
戀戀不捨流連:原地徘徊、留滯。
忘返: 忘記回返。
形容玩樂時留戀不願離開,一般指忘記回家。
《東周列國志》第八一回:「夫差自得西施,以姑蘇臺為家,四時隨意出遊,絃管相逐,流連忘返。」
《兒女英雄傳》第三○回:「照這等流連忘返,優柔不斷起來,我姐妹竊以為不可。」
《聊齋志異.卷一○.葛巾》:「未幾,花漸含苞,而資斧將匱;尋典春衣,流連忘返。」
清.王韜《淞濱瑣話.卷五.樂國紀游》:「樂極生悲,知止不殆。若流連忘返,終墮迷津。」
《孟子·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
年級字:計(P2) 不(P1) 返(P2) 顧(P3)
年級字:往(P1) 返(P2) 徒(P3) 勞(P2)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脣槍,徒勞往返耳。”
年級字:返(P2) 轡(P6+) 收(P1) 帆(P3)
《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自茲二十年後,足下年造不吉,時至,當早圖返轡收帆,移忠作孝。”
年級字:返(P2) 哺(P4) 之(P2) 恩(P2)
《春秋運鬥樞》:“飛翔羽翮爲陽,陽氣仁,故烏反哺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年級字:返(P2) 邪(P4) 歸(P3) 正(P1)
唐·譚銖《廬州明教寺轉關經藏記》;“由此八關,返邪歸正,成佛之境矣。”
年級字:返(P2) 來(P1) 複(P4) 去(P1)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說醒着吧,他又神志不清,腦子裏總是:黑馬——白佔魁——農業社,農業社——白佔魁——黑馬,返來複去地兜得他禿頂腦袋疼了起來。”
年級字:返(P2) 虛(P4) 入(P1) 渾(P4)
①指詩作空靈,入於渾然之境。②指人無知無識,渾渾噩噩。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返虛入渾,積健爲雄。”
年級字:積(P3) 重(P1) 難(P2) 返(P2)
重:程度深;返:迴轉。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
《國語·晉語》:“重,無乃難遷乎?”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一三·舊制一廢難復》:“此又皆勢處極重之難返者。”
年級字:七(P1) 返(P2) 還(P1) 丹(P4)
李涵虛《三車祕旨》:“三車者,三件河車也。第一件運氣,即小週天子午運火也;第二件運精,即玉液河車,運水溫養也;第三件精氣兼運,即大周天運先天金汞,七返還丹,九還大丹也。……人能知三車祕諦,則精氣神三品圓全,天地人三仙成就。”
年級字:計(P2) 無(P2) 返(P2) 顧(P3)
年級字:返(P2) 本(P2) 還(P1) 元(P1)
元·李壽卿《度柳翠》楔子:“那時着第十六尊羅漢月明尊者,直至人間點化柳翠,返本還元,同登佛會。”
年級字:返(P2) 本(P2) 還(P1) 源(P3)
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態;或指貶謫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寶峯文禪師法嗣》:“一年將欲盡,萬里未歸人,大衆總是他鄉之客,還有返本還源者麼?”
年級字:返(P2) 璞(P0) 歸(P3) 真(P1)
年級字:只(P1) 輪(P2) 不(P1) 返(P2)
只:一個。連戰車的一隻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年級字:返(P2) 老(P1) 歸(P3) 童(P1)
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同“返老還童”。
《雲笈七籤》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兩,即體和神清,返老歸童。”
年級字:返(P2) 我(P1) 初(P2) 服(P1)
年級字:還(P1) 淳(P6+) 返(P2) 樸(P5)
《梁書·明山賓傳》:“處士阮孝緒聞之,嘆曰:‘此言足使還淳還樸,激薄停澆矣。”
年級字:徒(P3) 勞(P2) 往(P1) 返(P2)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脣槍,徒勞往返耳。”
年級字:廢(P4) 然(P2) 而(P1) 返(P2)
《莊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年級字:逐(P4) 流(P1) 忘(P2) 返(P2)
章炳麟《文學說例》:“不通斯例,則古義不完,逐流忘返,則謬說滋起。”
年級字:返(P2) 樸(P5) 還(P1) 淳(P6+)
返:返回,還。樸:樸實。淳:誠實,厚道。指恢復原始的誠實和樸實厚道的社會風氣。
隋·薛道衡《老氏碑》:“用之治身,則神清志靜;用之治國,則返樸還淳。”
年級字:樂(P2) 而(P1) 忘(P2) 返(P2)
非常快樂,竟忘記回家。形容沉迷於某種場合,捨不得離開。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西巡狩,樂而忘歸。”
年級字:慈(P2) 烏(P3) 返(P2) 哺(P4)
慈:奉養。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元·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繮。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年級字:還(P1) 醇(P5) 返(P2) 樸(P5)
回覆到人本來的淳厚、樸實的狀態或本性。同“還淳反樸”。
年級字:返(P2) 樸(P5) 還(P1) 真(P1)
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同“返樸歸真”。
《人民日報》1961.8.19:“就連那位聲‘美言不信’,力主返樸還真的老聘,在他自己寫《道德經》的時候,又何嘗不運用精妙的語言來著書立說,可見他也並不反對真正美的文采。”
年級字:返(P2) 觀(P2) 內(P1) 照(P2)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十五》:“於此不得其解,而見彼之捐棄物慾,返觀內照,近於切己體察。”
年級字:返(P2) 照(P2) 回(P1) 光(P1)
元·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來時,擊響雲板,唱兩句道《雨霖鈴》:‘今宵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那其間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年級字:返(P2) 觀(P2) 內(P1) 視(P1)
清·蒲松齡《〈王如水問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觀內視,而九幽十八獄,人人分明見之矣。”
年級字:棄(P4) 末(P3) 返(P2) 本(P2)
年級字:極(P2) 重(P1) 難(P2) 返(P2)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於消極方面。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鬆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於景定,訖於洪武,而徵科之額,十倍於紹煕以前者也。”
年級字:隻(P1) 輪(P2) 不(P1) 返(P2)
只:一個。連戰車的一隻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隻輪無反者。”
年級字:返(P2) 本(P2) 還(P1) 原(P1)
本、原:根本,原來面貌。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態;或指貶謫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元·劉志淵《江神志令》:“返本還原真體現,魂魄聚,淨無陰。”
年級字:由(P1) 博(P4) 返(P2) 約(P2)
《孟子·離婁下》:“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年級字:鵲(P0) 返(P2) 鸞(P0) 回(P1)
年級字:物(P1) 極(P2) 將(P3) 返(P2)
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同“物極則反”。
年級字:返(P2) 老(P1) 還(P1) 童(P1)
《文苑英華》卷三五二載無名氏《七召》:“既變醜以成妍,亦反老而爲少。”
年級字:還(P1) 珠(P1) 返(P2) 璧(P6)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十八回:“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還珠返璧之期。”
年級字:積(P3) 重(P1) 不(P1) 返(P2)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故餘謂偏伐陽者,韓非刑名之學;偏補陽者,商鞅富強之術。初用皆有功,積重不返,其損傷根本則一也。”
年級字:迷(P2) 而(P1) 知(P1) 返(P2)
《宋書·二兇傳·元兇劭》:“所以淹霆緩電者,猶冀弟迷而知返耳。”
年級字:一(P1) 去(P1) 不(P1) 復(P4) 返(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永久離別,再見的機會很微。
一去: 前去、離去,一旦離開的意思。
不: 否定詞,不會、不能。
復: 復活,再次的意思。
返: 返回、重返,再次回來的意思。
一旦從軍去戰場之後,回來的機會便很微。
唐.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也作「一去不返」。
《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