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同(P1) 出(P1) 一(P1) 轍(P0)
年級字:造(P1) 車(P1) 合(P1) 轍(P0)
宋·周煇《清波雜誌》第五卷:“反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年級字:熟(P2) 路(P1) 輕(P2) 轍(P0)
駕輕快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處世有經驗,辦起事來很容易。
年級字:改(P2) 弦(P4) 易(P2) 轍(P0)
琴換弦,車改道。比喻改變原來的方向、計劃、辦法等。
宋·王楙《野客叢書·張杜皆有後》:“使其子孫改弦易轍,務從寬厚,亦足以蓋其父之愆。”
年級字:螳(P0) 臂(P2) 當(P2) 轍(P0)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鬥促織》:“螳臂當轍橫,怒蛙致憑軾。”
年級字:前(P1) 轍(P0) 可(P1) 鑑(P0)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爲以後的教訓。同“前車之鑑”。
年級字:改(P2) 轍(P0) 易(P2) 途(P3)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一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
宋·楊夔《復宮闕後上執政書》:“前車已覆,後車豈可躡而行之,固當改轍易途,以取其不傾不蹶。”
年級字:循(P5) 途(P3) 守(P2) 轍(P0)
年級字:复(P4) 蹈(P3) 前(P1) 轍(P0)
蹈:踏上;前轍: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踏上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車之軌。”
年級字:攀(P5) 轅(P0) 臥(P3) 轍(P0)
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不讓車走。舊時用作挽留好官的諛詞。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攀車臥轍之戀,爭塗不忘。”
年級字:出(P1) 門(P1) 合(P1) 轍(P0)
按同一規格,閉門造車子,用起來自然合轍。比喻才學適合社會需要。
《景德傳燈錄·匡悟禪師》:“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活計一物無。’曰:‘如何是出門合轍?’師曰:‘坐地進長安。’”
年級字:涸(P6+) 轍(P0) 枯(P2) 魚(P1)
明·張景《飛丸記·憐儒脫難》:“吹噓一點靈犀熱,涸轍枯魚沐浩波。”
年級字:改(P2) 途(P3) 易(P2) 轍(P0)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一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同“改轍易途”。
清·朱之瑜《端亭記》:“勉吾子改途易轍而合同乎世俗,則告朋友不信,將如何而可?”
年級字:車(P1) 轍(P0) 馬(P1) 跡(P2)
《左傳·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
年級字:更(P1) 弦(P4) 改(P2) 轍(P0)
明·宋濂《諭安南國詔》:“揆於大義,必討無赦。如或更弦改轍,擇日臤親賢命而立之,庶幾可贖前罪。”
年級字:蹈(P3) 人(P1) 舊(P2) 轍(P0)
轍:車跡,指道路。走別人走過的路。指因循舊說,無主見地人云亦云。
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秉筆之士所用故實,,有淹貫所不究者,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以來者,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
年級字:螳(P0) 螂(P4) 拒(P5) 轍(P0)
唐·劉知幾《史通·載文》:“乃其申誥誓,降移檄,便稱其智昏菽麥,識昧玄黃,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葦,臨戎賈勇猶螳臂之拒轍。此所謂厚顏也。”
年級字:改(P2) 轅(P0) 易(P2) 轍(P0)
轅:車轅;轍:車走過的痕跡,借指道路。改變車轅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變原來的態度和做法。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張秦》:“其初改轅易轍,如枯弦敝軫,雖成聲而跌宕不滿人耳;少焉遂使師曠忘味,鍾期改容也。”
年級字:出(P1) 門(P1) 應(P2) 轍(P0)
梁啓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中國則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學者每閉門造車,出門應轍,常非有所承而後起者也。故其學界爲無數平行線形。”
年級字:循(P5) 塗(P5) 守(P2) 轍(P0)
年級字:攀(P5) 車(P1) 臥(P3) 轍(P0)
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不讓車走。舊時用作挽留好官的諛詞。同“攀轅臥轍”。
年級字:北(P1) 轍(P0) 南(P1) 轅(P0)
①想往南卻駕車向北行駛。比喻行爲和目的相反。②車子北往南來。喻人行無定跡。
年級字:憑(P4) 軾(P0) 結(P1) 轍(P0)
憑軾:靠着車前扶手;結轍:車輪的轍跡相迭,形容車馬絡繹。駕車奔走,不絕於道。
《子華子·晏子問黨》:“遊士無所植其足,則憑軾結轍而違之。”
年級字:一(P1) 改(P2) 故(P1) 轍(P0)
詞性:形容詞
成語
年級字:涸(P6+) 轍(P0) 之(P2)
涸:幹;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幹了的車溝裏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年級字:轍(P0) 亂(P2) 旗(P3) 靡(P0)
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年級字:南(P1) 轅(P0) 北(P1) 轍(P0)
年級字:閉(P2) 門(P1) 合(P1) 轍(P0)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八:“山谷雲:東坡墨戲,水活石潤,與予草書三昧,所謂閉門合轍。”
年級字:易(P2) 轍(P0) 改(P2) 弦(P4)
變更車道,改換琴絃。比喻改變方向、計劃、做法或態度。
清·王韜《〈火器略說〉後跋》:“若一旦易轍改弦,以其材力聰明置之於有用之地,安見其必遜於西人也哉?”
年級字:重(P1) 蹈(P3) 覆(P5) 轍(P0)
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年級字:復(P4) 蹈(P3) 前(P1) 轍(P0)
蹈:踏上;前轍: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踏上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年級字:更(P1) 弦(P4) 易(P2) 轍(P0)
《明史·潘塤傳》:“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轍,此其時也。”
年級字:枯(P2) 魚(P1) 涸(P6+) 轍(P0)
《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年級字:旗(P3) 靡(P0) 轍(P0) 亂(P2)
年級字:如(P2) 出(P1) 一(P1) 轍(P0)
詞性:形容詞
成語轍:車輪碾軋的痕跡。好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一:“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年級字:蹈(P3) 其(P2) 覆(P5) 轍(P0)
蹈:踩;覆:顛倒;轍:車跡,指道路。重走別人翻車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訓,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
年級字:千(P1) 古(P1) 一(P1) 轍(P0)
清·周亮工《書影》卷六:“後村所謂‘諂諛以求悅,揣摩以幸中’,千古一轍也。”
年級字:蹈(P3) 襲(P5) 覆(P5) 轍(P0)
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宋史·米芾傳》:“芾爲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軋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