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è
年級字:越(P2)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從「走」,從「戉」。
超過、跨過指定的時段或距離:越過、 越野、翻山越嶺、越來越快、越來越慢、越來越早、越來越遲、越來越遠、越來越近。
超過常規或指定的標準範圍:越權、越線、越級、越位、超越自我。
形狀或程度逐漸改變:越來越好、越來越壞、越來越少、越來越多、越來越長、越來越短、越來越高、越來越矮、越來越脹、越來越縮、越來越痛、越來越舒服、越來越清、越來越曚、越來越冷、越來越暖、越來越苦、越來越甜,
行動逐漸改變: 越走越快、越走越慢、越學越多、越學越少、越食越急、越食越慢、越做越精神、越做越呆滯。
【古代國名】古代中國春秋時代諸侯國之一: 越國。 相關成語: 越王勾踐、吳越爭霸。
【地方名字】中國廣東地區簡稱 :「粵」,古通「越」。相關常見詞語:粵劇。
【國家名字】現在東南亞國家之一: 越南的簡稱。相關常見詞語:越式河粉。
【姓氏】春秋時齊國: 越百父。
《說文》:「越,度也。从走,戉聲。」
《楚辭.天問》:「阻窮西征,巖何越焉?」
《戰國策.西周策》:「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越河而攻南陽。」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書經.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于豐。」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易經.繫辭下》:「其稱名也,雜而不越。」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桓自宗支,越躋天祿。」
《左傳.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
《國語.晉語八》:「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
《禮記.聘義》:「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
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隨妹妹閑行散悶些,到池沼,陌觀絕,越教人嘆嗟。」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越若翊辛丑,諸生、庶民大和會。」[名]
1.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浙江、福建、廣東一帶。也稱為「百越」、「百粵」。
2.國名。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3.浙江省的別名。
4.姓。如春秋時齊有越百父。
[副]
更加。如:「越大越不懂事。」
[助]
句首發語詞,無義。《書經.微子》:「殷遂喪,越至于今。」
huà yuè
yuè yuǎn
chāo yuè
guāng yuè
Yuè lǎo
pān yuè
年級字:攀(P5) 越(P2)
詞性:動詞
攀: 攀登。
越: 超越。
yuè chī
jī yuè
yuè míng
zhuó yuè
年級字:卓(P2) 越(P2)
詞性:形容詞
特出平凡非常優秀,超出一般:卓越的成就。卓越的貢獻。卓越的科學家。
yōu yuè
yuè rè
yuè jìn
chuān yuè
yuè jiā
年級字:越(P2) 加(P1)
詞性:副詞
更加,越發。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晦翁越加嗔惱,道是大姓刁悍抗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三回:“後來越看越不對了,那鴉頭眉目之間有點不對了,行動舉止也和從前兩樣了,心中越加焦急。” 沙汀《隨軍散記》九:“寬闊的大臉紅紅的,因此他那一埂橫在上唇上的濃髭也就使他越加表現出一種堅定不移的氣概。”
yuè kū
shān yuè
年級字:山(P1) 越(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古代對南方山區少數民族的通稱。
2.攀山越嶺: 形容旅途艱辛。
Yuè xìng
年級字:越(P2) 性(P3)
詞性:名詞
越性(趨性運動)。 某些(能動的)生物或細胞對刺激所表現出來的定向運動反映,刺激可以是定向成不定向的。
yuè nán
年級字:越(P2) 南(P1)
詞性:名詞
東南亞國家。在中南半島東部,臨南海。北鄰中國。首都河內。境內3/4為山地,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分居北部和南部。熱帶季風氣候。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國之一。工業有冶金、機械、煤炭、紡織等部門。
yú yuè
yuè biàn
年級字:越(P2) 變(P2)
詞性:助詞
越變: 更加變為...越變越壞: 變得更加不好,惡劣,有害。
yǔ yuè
yuè fā
Yuè xiǎng
kuà yuè
yuè hóng
Biàn yuè
fān yuè
yuè kuài
Yuè qīng
年級字:越(P2) 清(P1)
詞性:名詞
上天的注定,前世的孽緣,穿越時空,來完成跨時代的爭鬥。鳳雀之爭,龍麟之鬥。人性,愛情,親情,政治,不是混亂的年代卻存在著混亂的帝位之爭,而女人,只不過是那些爭奪權力的男人背後的犧牲品。公元2010年南方的十一月,已步入深秋。今天的天氣十分晴朗,秋日里的太陽光透過教室的玻璃窗,柔和的灑在我的身上,感覺是那麼的舒適,教室外面的世界也都籠罩在一層溫馨的金黃色下面,空氣中瀰漫著落葉的味道……望著教室玻璃窗外那棵梧桐樹枝上被午後秋風吹得搖曳欲墜的枯葉,我竟望出了神、思緒亂飄,差點就忘了自己正身在課堂上。我搖搖頭,猛眨了幾下眼睛,想讓自己的精力集中一點,目光卻在不經意間掃到坐在我斜前排的王玉琴。
yuè qì
lǎo yuè
年級字:老(P1) 越(P2)
詞性:名詞
位於馬來西亞東馬砂拉越北部的小市鎮,與汶萊及沙巴毗鄰。
yuè yě
年級字:神(P1) 超(P4) 形(P2) 越(P2)
年級字:胡(P1) 越(P2) 之(P2) 禍(P4)
古代中原的胡國和越國之間經常發生戰事,因此用“胡越之禍”來比喻戰禍。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
年級字:越(P2) 古(P1) 超(P4) 今(P1)
宋·朱敦儒《洞仙歌·贈太易》詞:“這功名富貴,有也尋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年級字:逾(P6) 千(P1) 越(P2) 萬(P2)
唐·蔣防《湘妃泣竹賦》:“豈不以拂水捎雲,逾千越萬,庶夫知我者謂我點點而成文,不知我者徒曰青青而懷怨。”
年級字:魂(P4) 飛(P1) 魄(P5) 越(P2)
年級字:越(P2) 來(P1) 越(P2) 遠(P1)
詞性:形容詞
越來越近
年級字:超(P4) 階(P3) 越(P2) 次(P1)
指越過原有的等級順序,多指越級提升官吏。同“不次之遷”。
《晉書·趙五倫傳》:“其餘同謀者鹹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於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
年級字:逾(P6) 牆(P2) 越(P2) 舍(P2)
年級字:吳(P6+) 越(P2) 同(P1) 舟(P2)
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年級字:逾(P6) 繩(P2) 越(P2) 契(P5)
指在結繩、書契之前沒有文字。繩、契指結繩、書契。後引申指不通文字。
《後漢書·班固傳下》:“逾繩越契,寂寥而亡詔者,《系》不得而綴也。”
年級字:胡(P1) 越(P2) 一(P1) 家(P1)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七年》:“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年級字:不(P1) 越(P2) 雷(P3) 池(P2)
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範圍和界限。同“不敢越雷池一步”。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年級字:不(P1) 可(P1) 逾(P6) 越(P2)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年級字:規(P4) 越(P2) 矩(P4)
偭:違背;越:逾越;規、矩:一定的標準、法則和習慣。違反正常的法則。
戰國楚·屈原《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年級字:越(P2) 來(P1) 越(P2) 細(P1)
詞性:形容詞
越來越大越: 超越、跨越。
來: 事情在改變。
細: 形狀縮細,細小。
表示某些事物的形狀逐漸縮細。
年級字:巴(P1) 山(P1) 越(P2) 嶺(P2)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虯。”
年級字:胡(P1) 越(P2) 同(P1) 舟(P2)
語出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年級字:流(P1) 離(P2) 播(P2) 越(P2)
晉·葛洪《抱朴子·自敘》:“乃草創子書,會遇兵亂,流離播越,有所亡失。”
年級字:越(P2) 俎(P0) 代(P2) 庖(P0)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範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年級字:肝(P4) 膽(P3) 楚(P2) 越(P2)
肝膽:比喻關係密切;楚越:春秋時兩個諸侯國,雖土地相連,但關係不好。比喻有着密切關係的雙方,變得互不關心或互相敵對。
年級字:秦(P6+) 越(P2) 肥(P2) 瘠(P0)
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年級字:楚(P2) 越(P2) 之(P2) 急(P1)
年級字:超(P4) 羣(P6) 越(P2) 輩(P3)
唐·陳子昂《爲將軍程處弼謝放流表》:“臣山東孤子,朝無親故。性識愚魯,非有才能。陛下超羣越輩,崇以榮寵。”
年級字:肝(P4) 膽(P3) 胡(P1) 越(P2)
猶言肝膽楚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比喻遠隔。肝膽,比喻近。
《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自其異者視之,肝膽胡越;自其同者視之,萬物一圈也。”
年級字:視(P1) 同(P1) 秦(P6+) 越(P2)
先秦時秦越兩國,一在西北,一在東南,相去極遠。後因稱疏遠隔膜、互不相關爲“視同秦越”。
年級字:乘(P2) 輿(P0) 播(P2) 越(P2)
年級字:越(P2) 次(P1) 超(P4) 倫(P5)
年級字:越(P2) 來(P1) 越(P2) 多(P1)
詞性:形容詞
越來越少數量。
越: 超越、跨越。
來: 事情在改變。
多: 數量或容量多,多小。
表示某些事物的數量或容量逐漸增多。
年級字:神(P1) 魂(P4) 飛(P1) 越(P2)
年級字:逾(P6) 山(P1) 越(P2) 海(P1)
《南齊書·高帝紀上》:“人跡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稱蕃。”
年級字:房(P1) 越(P2) 脊(P6)
舊小說多用來形容俠客、盜賊等跳上房頂,在上面飛快地行走。
年級字:穿(P1) 山(P1) 越(P2) 嶺(P2)
年級字:超(P4) 今(P1) 越(P2) 古(P1)
明·無名氏《桃園結義》二折:“憑着我壯志能,膽氣粗,博一個黃閣標名,超今越古。”
年級字:莊(P2) 越(P2) 吟(P5)
莊舄:戰國時期越國人。莊舄吟唱越國樂曲。形容不忘故國。亦作“莊舄思歸”、“莊舄吟”。
漢·王粲《登樓賦》:“鍾儀幽而楚奏兮,莊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年級字:越(P2) 瘦(P3) 秦(P6+) 肥(P2)
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年級字:越(P2) 楚(P2) 乙(P1)
同一只飛鴻,有人以爲野鴨,有人以爲燕子。比喻由於主觀片面,對於事物認識不清而判斷錯誤。
《南史·顧歡傳》:“昔有鴻飛天首,積遠難亮,越人以爲鳧,楚人以爲乙,人自楚越,鴻常一耳。”
年級字:登(P1) 山(P1) 越(P2) 嶺(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百回:“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
年級字:代(P2) 越(P2) 庖(P0) 俎(P0)
《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屍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屍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年級字:翻(P2) 山(P1) 越(P2) 嶺(P2)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腳好,只要肚子裏填飽了瓤子,翻山越嶺,跟年輕人一樣。”
年級字:越(P2) 鳥(P1) 南(P1) 棲(P3)
從南方飛來的鳥,築巢時一定在南邊的樹枝上。比喻難忘故鄉情。
南朝·樑·蕭統《古詩十九首》:“葫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年級字:燕(P2) 駕(P3) 越(P2) 轂(P0)
明·高攀龍《寄瞿洞觀書》之二:“廣土衆民,君子所欲。老丈得之,其與世俗吏傳舍一官者,必有如燕駕越轂,不可同年而語。”
年級字:殺(P4) 人(P1) 越(P2) 貨(P2)
年級字:遺(P3) 世(P1) 越(P2) 俗(P2)
三國·魏·曹植《七啓》:“亦將有才人妙妓,遺世越俗,揚《北里》之流聲,紹《陽阿》之妙曲。”
年級字:不(P1) 敢(P2) 越(P2) 雷(P3) 池(P2) 一(P1) 步(P1)
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後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範圍和界限。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Ā bēng jiào gǒu, yuè jiào yuè zǒu
年級字:阿(P2) 崩(P2) 叫(P1) 狗(P2) ,(P1) 越(P2) 叫(P1) 越(P2) 走(P1)
詞性:形容詞
「阿崩」是專業拿刀割狗隻的人。因此,狗隻聽到他叫喚都急忙逃命,所以「越叫越走」。
喻意明知有不良主意,一聽到聲音便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