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ǐ lái
年級字:起(P1) 來(P1)
詞性:動詞
躺下動作之一。
1. 站立、起牀、離開牀、向上、 向高處。
2. 拿起武器、發動攻擊、起義或造反。
3. 有時用於命令或號令。
Rǎng qǐ
diào qǐ
Rán qǐ
年級字:燃(P3) 起(P1)
詞性:動詞
常用書面語,
常見詞組燒起,
激起、啓動啓動了一種新的力量。
「燃」燃燒,點燃。
燒起一些東西。比喻燒起的熱和光觸動了些情感或情緒的力量。啓動了一種新的力量。
pá qǐ
ná qǐ
huà qǐ
līn qǐ
Lóng qǐ
yáng qǐ
wǎn qǐ
qǐ jū
qǐ shǒu
qǐ chuáng
年級字:起(P1) 牀(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上床,
睡覺,
就寢離床下地;起身。
香港常用正字 「牀」,國內常用簡體字「床」,臺灣常用正字「床」。
1. 離床下地;起身的意思。
2. 或指身體康復,離床下地;起身。
1.《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餓到六天上,不能起牀。」
2.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游記快》:「父病漸痊, 蕓 亦得徐力起牀。」
chēng qǐ
qǐ yún
Shí qǐ
年級字:拾(P2) 起(P1)
詞性:名詞
是唐一鳴2011年即將正式推出的首張個人音樂專輯,精選了2004到2010七年間創作的十一首經典曲目,加以專業的製作與錄製,2011年絕不能錯過的音樂經典
Yǎng qǐ
fèn qǐ
tū qǐ
zhòu qǐ
qǐ zhǎng
qǐ yòu
qǐ chéng
Suō qǐ
zǎo qǐ
qǐ cǎo
juē qǐ
qǐ shì
qǐ lì
年級字:起(P1) 立(P1)
詞性:動詞
坐下1.站起來。多用作口令。
2.採取直立或站立的姿勢。
Gāng qǐ
年級字:剛(P2) 起(P1)
詞性:副詞
1.才開始。
2.剛剛拔出,取出。
3.剛剛離開原來的位置(起跑)。
4.才長出(痱子)。
qǐ jí
xīng qǐ
Duǒ qǐ
fú qǐ
qǐ tiě
kuàng qǐ
xiū qǐ
年級字:修(P2) 起(P1)
詞性:動詞
整理恢復。
《史記·儒林列傳序》:“故 孔子 閔王路廢而邪道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
gǔ qǐ
qǐ yǔ
tǐng qǐ
年級字:挺(P3) 起(P1)
詞性:動詞
使身體的一部分鼓起來。例子:軍人會操時都挺起胸膛,昂首闊步。
xiān qǐ
Qǐ zhuō
bào qǐ
tiào qǐ
yì qǐ
bù qǐ
年級字:不(P1) 起(P1)
1. 不發動;不發生。
2. 指不出動。
3. 不肯起來;不能起來。
4. 病不能愈。
5. 不出任官職。
6.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力量夠不上。
qǐ míng
pāi qǐ
fú qǐ
shēng qǐ
bá qǐ
tí qǐ
年級字:提(P2) 起(P1)
詞性:動詞
拿起1.舉起;拿起。
2.是指談到,說起。
3.引起;提出。
4.奮起。
guǒ qǐ
huāng qǐ
Zā qǐ
年級字:扎(P4) 起(P1)
詞性:動詞
現在意思多是捧場子,給面子,跟支持的意思差不多吧。很容易理解!就是為別人而雄起!為了朋友兩肋插刀。 【例句】“今天這個事情你要∽哦!!!”
qǐ chuáng
Liè qǐ
shù qǐ
qǐ jià
niē qǐ
qǐ shēn
qǐ tuǐ
yì qǐ
年級字:一(P1) 起(P1)
詞性:助詞
常見詞組一同,
一塊,
一齊關鍵含意是一齊、共同、一塊兒、一夥去一個地方或做一件事。
zhàn qǐ
Hēng qǐ
年級字:哼(P2) 起(P1)
詞性:動詞
嘴裡發出模仿樂曲的音調
例:心情愉快的人,隨時都能哼起歌來
bǎi qǐ
qǐ luò
Dān qǐ
qǐ diǎn
tiǎo qǐ
juǎn qǐ
qǐ hòng
年級字:起(P1) 哄(P3)
詞性:名詞
1.許多人故意胡鬧;搗亂2.一群人取笑或嘲弄某一個人
kàn qǐ
年級字:看(P1) 起(P1)
詞性:動詞
常用口語常用口語: 用心去看和準備給予一些評點。
例如: 看起來,他的氣色很好。
書面語: 我感覺他的氣色很好。
gǒng qǐ
Jiàn qǐ
qǐ kù
qǐ bō
年級字:起(P1) 波(P1)
詞性:形容詞
1.產生波浪。
例:《漢書·郊祀志下》:“祠后土還,臨 河 當渡,疾風起波,船不可禦。”《三俠五義》第四九回:“忽然水上起波。”
2.掀起風波;尋釁肇事。
例:《水滸後傳》第十七回:“那興訟構非,誣誑詞狀,唆人起波的事,一時記不起許多。”
3.比喻有節奏地間歇、曲折前進。
例: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水有水波,熱有熱浪。在一定意義上講,走路也是起波的,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唱戲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沒有一口氣唱七八句的。寫字也起波,寫完一個字再寫一個字,不能一筆寫幾百個字。這是事物矛盾運動的曲折性。”
Chen qǐ
qǐ chū
jǔ qǐ
dié qǐ
Zào qǐ
bào qǐ
qǐ fēi
年級字:起(P1) 飛(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升空,
升起,
騰飛下降,
著陸,
降落以飛行的速度向高空或向上移動。
持續的經濟起飛,本地人的收入也改善了。
「起」起來、跳起 - 上升、向上離開某個位置。
「飛」 高飛、飛走 - 運用翼膀在空中急速移動。
dèng qǐ
kǔn qǐ
xiǎng qǐ
fàn qǐ
qǐ shǐ
sōng qǐ
téng qǐ
qǐ shì
年級字:起(P1) 誓(P4)
詞性:動詞
宣誓,
立誓,
發誓,
矢言,
矢誓立誓的意思,亦指鄭重其事地說出表示决心的話或對某事提出保證。
qǐ chá
年級字:起(P1) 茶(P2)
詞性:動詞
上茶;端茶。
例: 鬱達夫 《遲桂花》:“她上廚下去起茶的中間,我一個人,在客堂裡倒得了一個細細觀察周圍的機會。”
qiāo qǐ
chāo qǐ
qǐ jìng
年級字:起(P1) 敬(P2)
詞性:動詞
更加恭敬;產生敬慕之心。
《禮記·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 鄭玄注:“起,猶更也。” 宋朱熹《跋趙中丞行實》:“ 趙公之孝謹醇篤,雖古人猶難之,三復其書,令人起敬。”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如是千百不得一,得一則鬼神為起敬。” 魯迅《吶喊·阿Q正傳》:“其時幾個旁聽人倒也肅然的有些起敬了。”
mī qǐ
Qǐ quán
yǒng qǐ
jī qǐ
qǐ bù
qiào qǐ
qǐ le
年級字:起(P1) 了(P1)
詞性:助詞
常用口語起來了,
站立了,
升起了已經發生的動作。
馬路的對面起了一間學校。
已經發生的動作。
1. 睡五,起牀。
2. 站起,站立。
3. 升起,建起。
Liáo qǐ
tái qǐ
qǐ fú
qǐ mǎ
jué qǐ
lǎng qǐ
qǐ yì
年級字:起(P1) 義(P3)
詞性:動詞
反抗,
造反安撫,
招安,
鎮壓,
鼓動1. 仗義起兵。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平陽公主 聞 高祖 起義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園 招集亡命以迎軍,時謂之娘子兵。”2. 指軍隊反正,以從義師。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六:“ 蕭隊長 接著說道:‘“中央軍”插翅也飛不過來了,除非起義,投降,或是做俘虜,他們別想過來了。’”
3. 指顯露文意。
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一曰微而顯,文見於此,而起義在彼。” 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九·富字義非》:“《禮記·祭義》註曰:'臣能世祿曰富',未嘗以'田'字起義。”
jīng qǐ
年級字:驚(P2) 起(P1)
詞性:動詞
因受驚嚇而突然動作
深夜突然聽到槍聲,大家都從床上驚起
Qǐ yān
bàn qǐ
jí qǐ
年級字:急(P1) 起(P1)
詞性:動詞
如果後面加上“直追”,成為四字詞語“急起直追”,意思就是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追趕上去。
qǐ yí
liāo qǐ
fù qǐ
huàn qǐ
年級字:喚(P4) 起(P1)
詞性:動詞
1.把[某人] 從睡夢中叫起。
2.激起回憶、聯想。
yǐn qǐ
jiǎo qǐ
zhòu qǐ
duī qǐ
Lāo qǐ
年級字:撈(P3) 起(P1)
詞性:名詞
撈起、撈魚生或撈生(“撈”是粵語“拌”的意思),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過農曆新年時的特色賀年食品,多於人日食用,代替七菜羹或七菜粥。有“風生水起”及“越撈越旺”的意頭。
Zhàng qǐ
qǐ jìn
jiù qǐ
fā qǐ
zhé qǐ
bó qǐ
年級字:勃(P4) 起(P1)
詞性:助詞
原來鬆弛的、含有海綿狀組織的身體部分充血時形成為堅挺膨脹的狀態;陰莖或陰蒂的堅挺膨脹狀態。
yuè qǐ
shuō qǐ
qǐ sǐ
wā qǐ
qǐ sù
年級字:起(P1) 訴(P1)
詞性:動詞
告狀免訴提起訴訟;又是指控某種罪行或犯法行為,或向法庭控告要求以適當的法律形式懲罰罪行或犯法行為
shù qǐ
zòu qǐ
huī qǐ
lūn qǐ
qǐ yuán
cáng qǐ
tū qǐ
jué qǐ
年級字:崛(P0) 起(P1)
興起,
振興,
突起覆滅1. 亦作“崫起”。高聳,聳起。
2. 突起;興起;奮起。
Cún qǐ
gōu qǐ
dā qǐ
Káng qǐ
rě qǐ
年級字:惹(P3) 起(P1)
詞性:動詞
引起引起。
宋戴復古《釣台》詩:“平生誤識劉文叔,惹起虛名滿世間。”《武王伐紂平話》卷上:“心婚妲己貪婬色,惹起朝野一戰爭。” 茅盾《子夜》十九:“ 吳蓀甫的來到,竟沒有惹起任何人注目。”
jiǎn qǐ
Sou qǐ
cháo qǐ
年級字:潮(P3) 起(P1)
詞性:名詞
小說類型玄幻小說內容簡介總的來說,這是一本低俗庸俗媚俗爛俗俗到仆街的書,不過我寫得蠻開心的。
bì qǐ
Sǒng qǐ
Qǐ wán
年級字:平(P1) 起(P1) 平(P1) 坐(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
年級字:起(P1) 鳳(P4) 騰(P3) 蛟(P6+)
唐·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年級字:翩(P3) 翩(P3) 起(P1) 舞(P3)
詞性:動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
疊詞輕快跳舞的形態。
翩翩: 搖曳、飄揚,輕盈的形態。
起舞: 跳舞、 舞蹈。
形容輕快地跳起舞來。
年級字:霧(P3) 起(P1) 雲(P1) 涌(P3)
年級字:思(P2) 潮(P3) 起(P1) 伏(P4)
年級字:後(P1) 起(P1) 之(P2) 秀(P2)
年級字:平(P1) 地(P1) 起(P1) 雷(P3)
猶言平地一聲雷。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年級字:令(P2) 人(P1) 起(P1) 敬(P2)
宋·朱熹《跋趙中丞行實》:“趙公之孝謹醇篤,雖古人猶難之,三複其書,令人起敬。”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涌(P3)
大風颳起,烏雲涌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年級字:另(P2) 起(P1) 爐(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必至鬧到‘出而哇之’,飯糞莫辨,這才‘另起爐竈’。”
年級字:惟(P0) 口(P1) 起(P1) 羞(P3)
年級字:一(P1) 臥(P3) 不(P1) 起(P1)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自從倩女孩兒在折柳亭與王秀才送路,辭別回家,得其疾病,一臥不起。”
年級字:比(P1) 肩(P3) 並(P2) 起(P1)
年級字:兔(P1) 起(P1) 舉(P2)
《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惛之地矣。”
年級字:沉(P2) 滓(P0) 泛(P5) 起(P1)
年級字:起(P1) 早(P1) 貪(P3) 黑(P1)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頭年給你幹一整年活,衝風冒雨,起早貪黑的。’郭全海說,氣急眼了。”
年級字:連(P1) 綿(P4) 起(P1) 伏(P4)
連綿:連續不斷的樣子;起伏:高低不平。連續不斷而且起伏不平。
年級字:奮(P2) 起(P1) 直(P1) 追(P1)
老舍《秦氏三兄弟》第一章:“西方務國強盛,處心積慮要宰割我們,我們再不奮起直追,必定亡國。”
年級字:一(P1) 饋(P0) 十(P1) 起(P1)
饋:以食物送人,這裏指吃飯。吃一頓飯要起來十次。形容事務繁忙。
《淮南子·汜論訓》:“當此之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勞天下之民。”
年級字:一(P1) 坐(P1) 一(P1) 起(P1)
《吳子·論將》:“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爲不及,其見利佯爲不知,如此將者,名爲智將。”
年級字:一(P1) 病(P2) 不(P1) 起(P1)
宋·洪邁《夷堅乙志·光祿寺》:“蔣安禮爲光祿丞,齋宿寺舍,因噴嚏,鼻涕墮桌上,皆成小木人,雕刻之工極精,攬取之則已失矣,頃之復爾。凡墮木人千百,蔣一病不起。”
年級字:驚(P2) 起(P1) 樑(P5) 塵(P2)
《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樑塵。”
年級字:群(P6) 起(P1) 效(P3) 尤(P1)
年級字:大(P1) 有(P1) 起(P1) 色(P1)
明顯地出現好轉的樣子(多指煥散的工作或覺重的疾病)。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皖省惟英、霍有零賊,餘亦肅清,南中軍務,大有起色。”
年級字:騰(P3) 蛟(P6+) 起(P1) 鳳(P4)
蛟:蛟龍;鳳:鳳凰。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唐·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年級字:烽(P5) 火(P1) 四(P1) 起(P1)
戰爭的火焰從四面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敵人進犯。
年級字:風(P1) 起(P1) 水(P1) 湧(P3)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年級字:起(P1) 根(P1) 發(P1) 由(P1)
年級字:雞(P1) 鳴(P4) 起(P1) 舞(P3)
年級字:揭(P3) 竿(P2) 而(P1) 起(P1)
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年級字:由(P1) 我(P1) 做(P1) 起(P1)
詞性:動詞
從我做起由自己先做好,作爲榜樣,起牽頭作用,希望感染其他人,也能夠跟著做,從而使目標達到。
每個人也做好自己的責任,使能達到大家一起做好的目標。
年級字:兔(P1) 起(P1) 落(P2)
鶻:打獵用的鷹一類的猛禽。兔子剛跳起來,鶻就飛撲下去。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
宋·蘇軾《文與可畫雲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年級字:異(P3) 軍(P2) 突(P3) 起(P1)
《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爲王,異軍蒼頭特起。”
年級字:投(P3) 袂(P0) 而(P1) 起(P1)
投袂:揮動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動起來的神態。
年級字:雲(P1) 起(P1) 雪(P1) 飛(P1)
漢·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年級字:雲(P1) 起(P1) 龍(P2)
驤:騰起。如雲涌升,如龍騰起。舊時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
年級字:此(P2) 伏(P4) 彼(P5) 起(P1)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遠遠地傳過來隱約的畫角聲,此伏彼起。”
年級字:雲(P1) 起(P1) 龍(P2) 襄(P0)
《漢書·敘傳下》:“雲起龍襄,化爲侯王。”顏師古注:“襄,舉也。”一本作“雲起龍驤”。
年級字:鴻(P6+) 翔(P3) 鸞(P0) 起(P1)
年級字:臥(P3) 牀(P1) 不(P1) 起(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吳主孫休,聞司馬炎已篡魏,知其必將伐吳,憂慮成疾,臥牀不起。”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蒸(P4)
《史記·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
年級字:起(P1) 死(P3) 回(P1) 生(P1)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明·張岱《魯雲谷傳》:“醫不經師,方不襲古,每以劫劑肊見起死回生。”
年級字:回(P1) 生(P1) 起(P1) 死(P3)
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難言,拯憊扶危更多益。”
年級字:拍(P1) 案(P2) 而(P1) 起(P1)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
年級字:豎(P4) 起(P1) 脊(P6) 梁(P5)
宋·陳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祕書書》:“伯恭欽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體,挺特之氣,豎起脊梁,當時輕重有無,獨於門下歸心而已。”
年級字:東(P1) 山(P1) 再(P1) 起(P1)
年級字:束(P2) 上(P1) 起(P1) 下(P1)
年級字:聲(P1) 譽(P4) 鵲(P0) 起(P1)
年級字:風(P1) 起(P1) 雲(P1) 湧(P3)
大風刮起,烏雲湧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年級字:急(P1) 起(P1) 直(P1) 追(P1)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祐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爲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年級字:蕭(P5) 牆(P2) 禍(P4) 起(P1)
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裏。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年級字:聞(P2) 風(P1) 而(P1) 起(P1)
聞:聽到;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宋·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年級字:起(P1) 居(P2) 無(P2) 時(P1)
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起居無時,惟適之安。”
年級字:背(P1) 山(P1) 起(P1) 樓(P2)
宋·胡仔《茹溪漁隱叢話前集·西崑體》:“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褲,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年級字:見(P1) 財(P3) 起(P1) 意(P1)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剛道個一聲兒惡人迴避,早激的他惡哏哏鬧是非,那裏也見財起意。”
年級字:聞(P2) 雞(P1) 起(P1) 舞(P3)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年級字:飲(P2) 食(P1) 起(P1) 居(P2)
年級字:一(P1) 哄(P3) 而(P1) 起(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一哄而起。”
年級字:平(P1) 地(P1) 起(P1) 家(P1)
他~,卻能在數年間建立如此龐大的基業,人們莫不嘖嘖稱奇。
年級字:發(P1) 凡(P3) 起(P1) 例(P2)
發凡:提示全書的通例。指說明全書要旨,擬定編寫體例。
晉·杜預《春秋左傳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年級字:肅(P4) 然(P2) 起(P1) 敬(P2)
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年級字:騰(P3) 空(P1) 而(P1) 起(P1)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見那女子撥轉馬頭,那馬即騰空而起,倏忽不見。”
年級字:大(P1) 起(P1) 大(P1) 落(P2)
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樂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年級字:雞(P1) 鳴(P4) 而(P1) 起(P1)
《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爲善者,舜之徒也。”
年級字:貞(P5) 下(P1) 起(P1) 元(P1)
《易·乾》:“元亨利貞。”尚秉和注:“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即東南西北,震元離亨兌利坎貞,往來循環,不忒不窮。”
年級字:不(P1) 識(P2) 起(P1) 倒(P2)
《西遊記》第五二回:“你那三個和尚已被我洗淨了,不久便要宰殺,您還不識起倒?去了罷!”
年級字:修(P2) 舊(P2) 起(P1) 廢(P4)
原指修詩書,興禮樂。後引申爲把舊有的修理好。把廢置的利用起來。
《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年級字:承(P4) 上(P1) 起(P1) 下(P1)
《禮記·曲禮上》“故君子戒慎”唐孔穎達疏:“故,承上起下之辭。”
年級字:風(P1) 禾(P1) 盡(P3) 起(P1)
《書·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
年級字:異(P3) 軍(P2) 特(P2) 起(P1)
另組一支軍隊,自樹一幟。比喻突然興起的新生力量。亦作異軍突起。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六嬰便爲王,異軍蒼頭特起。”
年級字:狼(P2) 煙(P2) 四(P1) 起(P1)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年級字:長(P1) 眠(P3) 不(P1) 起(P1)
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年級字:重(P1) 起(P1) 爐(P3)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頓挫,總要使前功盡棄,又來重起爐竈。”
年級字:楚(P2) 歌(P1) 四(P1) 起(P1)
元·馬致遠《慶東原·嘆世》曲之二:“帳前滴盡英雄淚,楚歌四起,烏騅漫嘶。”
年級字:奮(P2) 袂(P0) 而(P1) 起(P1)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輟食棄餐,奮袂攘祍,撫劍東顧,而心已馳於吳會矣。”
年級字:貪(P3) 功(P1) 起(P1) 釁(P0)
年級字:此(P2) 起(P1) 彼(P5) 伏(P4)
年級字:兔(P1) 起(P1) 烏(P3) 沉(P2)
年級字:無(P2) 風(P1) 起(P1) 浪(P1)
唐·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達摩西來,無風起浪;世尊拈花,一場敗缺。”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六:“洋瀾左蠡,無風浪起。”
年級字:起(P1) 承(P4) 轉(P2) 合(P1)
起:開頭;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轉:轉折;合:結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清·金聖嘆《西廂記讀法》:“有此許多起承轉合,便令題目透出文字。”
年級字:白(P1) 手(P1) 起(P1) 家(P1)
白手:空手;起家:創建家業。形容在沒有基礎和條件很差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朱子語類》卷一0七:“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致榮顯。”
年級字:羣(P6) 起(P1) 效(P3) 尤(P1)
年級字:蜂(P2) 起(P1) 雲(P1) 涌(P3)
魯迅《二心集·我們要批評家》:“然而,大部分是因爲市場的需要,社會科學的譯著又蜂起雲涌了。”
年級字:起(P1) 偃(P0) 爲(P2) 豎(P4)
偃:臥躺。豎:立,站着。使躺着的人站起來。比喻給予減輕刑罰的恩惠。
年級字:釁(P0) 起(P1) 蕭(P5) 牆(P2)
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裏。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時值亂離,釁起蕭牆。”
年級字:東(P1) 山(P1) 復(P4) 起(P1)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同“東山再起”。
明·張煌言《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懸擬壯猷,東山復起。夫何訃聞,遽騎箕尾?”
年級字:崛(P0) 地(P1) 而(P1) 起(P1)
崛:高起,突起。從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種新興事物出現極爲迅速。
年級字:此(P2) 起(P1) 彼(P5) 落(P2)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禍(P4) 起(P1) 蕭(P5) 牆(P2)
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裏。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年級字:不(P1) 知(P1) 起(P1) 倒(P2)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這裏服藥,一面在那邊戕伐,碰了個不知起倒的醫生還給他服點燥烈之品,正是‘潑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罷了。”
年級字:坐(P1) 言(P1) 起(P1) 行(P1)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論必須切實可行,後比喻說了就做。
《荀子·性惡》:“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
年級字:風(P1) 起(P1) 水(P1) 涌(P3)
宋·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年級字:羣(P6) 起(P1) 而(P1) 攻(P3) 之(P2)
《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年級字:無(P2) 風(P1) 不(P1) 起(P1) 浪(P1)
~,要是沒有人反映,王書記怎麼會知道我們不團結呢?(趙樹理《互作鑑定》)
年級字:平(P1) 地(P1) 起(P1) 孤(P3) 丁(P1)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休怪我村沙樣勢,平地上起孤堆。”
年級字:萬(P2) 事(P1) 起(P1) 頭(P1) 難(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年級字:群(P6) 起(P1) 而(P1) 攻(P3) 之(P2)
《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年級字:起(P1) 死(P3) 人(P1) 肉(P1) 白(P1) 骨(P2)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
年級字:萬(P2) 丈(P2) 高(P1) 樓(P2) 平(P1) 地(P1) 起(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我國飛機製造業、造船工業、汽車工業都是~,一步一步建設起來的。
年級字:起(P1) 死(P3) 人(P1) 而(P1) 肉(P1) 白(P1) 骨(P2)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詞委婉動聽,將死的也說活了。
《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yī bō wèi píng yī bō yòu qǐ
年級字:一(P1) 波(P1) 未(P1) 平(P1) ,(P1) 一(P1) 波(P1) 又(P1) 起(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諺語,
多字熟語一波三折比喻困難重重,通到很多波折,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又發生了。感嘆不幸運的含意。
一波 : 一個風波、波浪。
未平 : 未平靜、未平和。
又起 : 又再起來、又再出現。
指一個波浪未平靜或未完,下一個馬上又來了。
唐·劉禹錫《浪淘沙》詞:「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shì bù guān jǐ gāo gāo guà qǐ
年級字:事(P1) 不(P1) 關(P2) 己(P1) ,(P1) 高(P1) 高(P1) 掛(P2) 起(P1)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爲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這是第三種。”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
年級字:搬(P3) 起(P1) 石(P1) 頭(P1) ,(P1) 打(P1) 自(P1) 己(P1) 的(P1) 腳(P2)
搬:移動。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毛澤東《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年級字:怒(P2) 從(P1) 心(P1) 上(P1) 起(P1) ,(P1) 惡(P3) 向(P1) 膽(P3) 邊(P1) 生(P1)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nù cóng xīn tóu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年級字:怒(P2) 從(P1) 心(P1) 頭(P1) 起(P1) ,(P1) 惡(P3) 向(P1) 膽(P3) 邊(P1) 生(P1)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rèn cóng fēng làng qǐ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年級字:任(P3) 從(P1) 風(P1) 浪(P1) 起(P1) ,(P1) 穩(P4) 坐(P1) 釣(P3) 魚(P1) 船(P2)
比喻隨便遇到什麼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年級字:任(P3) 憑(P4) 風(P1) 浪(P1) 起(P1) ,(P1) 穩(P4) 坐(P1) 釣(P3) 魚(P1) 船(P2)
比喻隨便遇到什麼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四:“我們有在不同革命時期經過考驗的這樣一套幹部,就可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要有這個信心。”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 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年級字:任(P3) 憑(P4) 風(P1) 浪(P1) 起(P1) ,(P1) 穩(P4) 坐(P1) 釣(P3) 魚(P1) 臺(P0)
比喻隨便遇到什麼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人民文學》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單等撒網下鉤了。”
年級字:小(P1) 六(P1) 文(P1) 章(P3) :(P1) 愛(P1) 護(P2) 地(P1) 球(P2) (P1) 從(P1) 我(P1) 做(P1) 起(P1)
當你看到報道說, 香港現有的三個堆填區將於2014 、 2016 和2018 年逐一飽和, 你能處之泰然嗎? 當看完一齣又一齣描述世界末日慘況的電影, 你能無動環於衷嗎? 是的, 地球媽媽正在向我們大聲抗議, 日益惡劣的環境污染, 已經讓她不堪重負。
我們為了自己生活得「 更好」 , 工廠亂排污水, 煙囪冒著濃濃的黑煙; 胡亂砍伐森林, 使大片的土地變成荒漠; 出門以車代步, 汽車廢氣充斥著整個城市;濫殺動物, 使很多生物從地球上消失。地球媽媽那麼愛我們讓我們在藍天白雲下無憂無慮地生活, 可我們就是這樣回報她的嗎?
與其恐懼地球末日的到來, 不如從現在做起, 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愛護地球! 我們要保護周圍的環境, 不亂扔廢棄物, 不亂倒垃圾, 愛護花草樹木; 我們要節約用水、 用電、 用紙, 保護我們現有的資源; 我們要多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擴大周圍的綠地面積; 我們能走路的時候不開車, 如果路遠, 可以選擇地鐵這些較環保的公共交通工具。
從今天起, 我們這些地球小衛士都要好好愛護地球媽媽, 我們愛她, 她才會更愛我們!
dà péng yī rì tóng fēng qǐ, fú yáoz hí shàng jiǔ wàn lǐ
年級字:大(P1) 鵬(P0) 一(P1) 日(P1) 同(P1) 風(P1) 起(P1) ,(P1) 扶(P3) 搖(P2) 直(P1) 上(P1) 九(P1) 萬(P2) 里(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志高氣昻【核心意義】立志
大鵬一方面具有強壯的雙翼,也能乘著大風的力量,冲上遠遠的高空。
比喻有志的人可以強化自身的能力,如同大鵬,然後趁著利好的時機,創造偉大的事績。